媒人代表十二生肖谁呀

老北京婚嫁习俗,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触摸北京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媒人代表十二生肖谁呀1

现在人们都追求西式婚礼,穿婚纱,在神父面前说“I DO”。现在已经很少有人采取中式的婚礼了吧。老北京的结婚习俗你知道多少呢?

1、合婚

合婚之俗,并不是仅仅北京才有的,人们为子女择偶,必须经“媒人”往返两家“提亲”,其步骤是,先由媒人问明女孩的生肖属相,并索取“八字”,把女孩的“八字”送到男家,再索取男孩的“八字”复送女家,双方互请“算命先生”算命,如男女命中没有相克之处,且有成亲的可能时,才进行议婚,否则虽然“门当户对”也只有作罢了,此举俗称“合婚”。

2、相亲

合婚结果,之后是相亲,由双方家长会同媒人,约定场所,或在任何一方的家中相见,俗语叫“相亲”。双方所注意的,是男女相貌是否端正,肢体有无残废,此举多半是由媒人陪同男家的人约在女家相聚。如果相亲双方都很满意,就可以写婚书了。

3、放小定

男女双方都认为可以成亲时,下一步就是下“小定”礼。“小定”的礼物,并没有一定的标准,大部分人家都是四盒礼,送衣料或者首饰之类的。当天女家要摆设整桌酒席,款待来下礼的大媒,讲究的人家,还有二十样果子,这些果子是四荤、四蜜、四干、四鲜、四点心等。

4、择日子

北京结婚有句俗语“正不娶,腊不订”,因正月娶媳妇主妨公婆,腊月订婚主克败婆家。但无论在何时迎娶,必须要选择一个好日子。而且男家在选择好日子的前几日,一定要请媒人去女家,询明姑娘的“小日子”。即月信日期暴在上半月或下半月,以便选定吉日,据说,若迎娶时适值新娘月信来潮,有“红马上床,家败人亡”之说,所以对择日子很重视。

5、放大定

迎娶的日子决定之后,紧接着就是“放大定”,又称“通讯过礼”。在婚姻过程中,这个礼节很重要,所以仪式也很隆重。除“龙凤帖”具有特殊意义外,其他礼物与“小定礼”都差不多。礼物的数最和品质,虽无一定标准,但在原则上,都是分为“四色”礼。如:衣料首饰、酒肉食品、面食、果食。

6、送嫁妆

送嫁妆是女家的事,大约都是在吉期前一两天举行。把所有的陪嫁,分装在箱子及食盒里,雇人抬着,两人一抬,由新郎的兄弟押送到男家。"送嫁妆"之举是很隆重的,有钱的人家嫁女儿,正好趁着"送嫁妆"的机会以炫耀富有。男家收到这些嫁妆以后,新郎要在当天去女家"谢妆"。谢妆要行磕头礼,但不作停留,磕过头之后就回家。

7、迎亲

吉期一到,新郎要亲自率领仪仗前往迎娶,并且要按照规定的时辰出发。在起轿前还要进行驱邪。有钱的人家娶媳妇场面特别大,仪式非常隆重,各种仪仗排列的次序大约是"顶马"(在迎亲仪队中,有一人盛装骑马负责开路并指导整个行列,名曰顶马)在最前边,其次为回避牌、吹鼓手、铡锣、缀灯、旌旗等,可谓:旗、锣、伞、扇一应俱全;同时把金瓜、钺斧、朝天镫等各种兵器,也都排列在仪仗的行列里,场面之大,声势之成,实在难以形容。

男家为了能顺利达成迎娶新娘的任务,要在事先预备若干"红包",各包铜元、角票等,在女家索要红包的时候拿出。进门后娶客还要把预先带来的制钱铜元等向门内投撒,俗语叫"撒满天星"。女家还要以茶酒款待娶客,并把准备好的"子孙碗箸"放在娶客面前,请娶客带给男家。"之后就把红绒花给新娘戴上,再把"红罗盖头"盖在新娘头上,娶亲太太的任务就算完成了。

8、拜天地

娶亲的花轿及仪仗回到男家门前时,男家亦照例大门紧闭,说是可以煞煞新娘的性子;此时女家来的送亲官客必向前叫门,再三请求始能开门。大门开开之后,花轿抬进庭院,要先过火盆,送亲官客和新娘的兄弟,就随着花轿进入庭院休息,男家以酒筵相款待。

下轿的时辰一到,把花轿抬到大厅门口。执事人等各司其职,准备新娘下轿。此时新郎官先向轿门作三个揖,于是由送亲太太启开轿门,由伴嫂(即今之伴娘)搀新娘下轿。然后递给新娘一个小瓷瓶,俗称"宝瓶",瓶内装以五谷及黄白戒指两枚或四枚。新娘把宝瓶抱在怀里,然后由伴嫂及送亲太太搀扶,姗姗而行。另由两人前后接铺红毡,使新娘脚不沾地。此时新郎已站在天地神案前,手持弓箭向新娘身上轻射三箭,借以驱除邪魔。射箭的姿势是射一箭退一步,然后新娘跨马鞍,走火盆,这些关节过了之后,就在供案前举行结婚大典,俗语叫"拜天地"。

9、吃子孙饽饽

"坐帐"之后,接着的节目就是吃子孙饽饽。子孙饽饽是送亲太太从女家带来的,仍由三位送亲太太各取一碗,分送给新夫妇交换进食。之后是吃长寿面,喝交杯酒。

10、闹洞房

"闹洞房"是代表喜气的,所以家家户户,只要娶媳妇儿,就要闹洞房,而且闹的越热闹越好,既没有时间性,也没有空间性,古今皆"闹"!只是闹的程度不同而已。

11、分大小

拜家庙拜祠堂统称为拜祖先,这是拜过天地之后,一个最重要的节目,因新娘"过门"之后,就是丈夫家的一员,而不拜祖先是不算数的,所以拜祖宗是很重要的。拜过祖先之后,就要"定名分",俗语叫"分大小"。就是要认识婆家家庭分子中的长幼辈分。

12、会亲

新婚次日,新娘拜过祖先家族及亲友之后,男家尚有一项重要礼节,就是会亲家,简称"会亲"。“会亲”也是非常隆重的,女方的家人多数会对新郎之父母,说些客气之谈,为新娘免灾。

13、回门

"回门"是婚后第一次,女家接新娘归宁,同时新郎也要一块儿去,俗语叫"回门"。一般婚姻过程,大致是从"议婚"起,到"回门"止,就算完成了。回门之日,新夫妇不能在女家过夜,必须在当天赶回男家。

这老北京的结婚习俗确实是繁琐,也有很多没有道理,但是这些历史见证了中国的历史不是吗?

您还知道哪些老北京婚嫁习俗?欢迎留言

END

媒人代表十二生肖谁呀2

郑州:择吉送好迎新娘,红喜高悬谢四方

在郑州,结婚可是大有讲究,如果不按照习俗办事,首先就会让娘家人不高兴,媳妇可是不好娶到家。郑州成婚有“择吉送好饰新房,红喜高悬满厅堂;亲迎新娘不回头,正午以前拜花堂;大宴宾朋谢四方,三天回门看岳丈”之说。“不回头”是说“结婚不走回头路”,去娘家迎亲和回酒店典礼的路线不能完全重复。

送新婚贺礼,忌送“刀、剪”之类利器,有“一刀两断”之嫌;忌送“钟(终)、梨(离)、伞(散)、白布、药、缎子”等不吉庆的物品。新婚当天,若下雨,不要帮忙给新人打伞(散)。娘家亲友在禧宴上一般宜先于男方亲友离席,俗语“客走主家安”。

开封:婆家备好离娘肉,男方锅灰抹上头

搭在大院儿的婚时厨房

开封的婚嫁习俗通常不找同姓,不找同村,大部分人经由媒人“说媒”结合。迎娶当天,男方要杀猪备礼,意为“离娘肉”,意在感谢丈母娘对于女儿的养育之恩。而女方这边,需必备一种独特的饭食嫁妆――随身饭。

随身饭已由娘家人事先备好,主要有肉、菜、馍、面条和饺子等。饺子的数量因新娘的年龄而定,女方捏饺子是为了捏住亲家的嘴,以免挑剔叨扰使自家女儿受气。到了女家,新郎要和女方尊长先行鞠躬互拜,以示敬意。女方亲朋好友趁机上前把新郎画花脸,把伴郎抹黑脸包公,闹个欢乐气氛。

安阳:嬉闹洞房无小大,红枣花生藏被下

红枣、花生、桂圆、莲子(早生贵子)是最古朴与真挚的祝福

安阳市内大多没有订婚的环节,婚礼趣事多表现在闹房中,有“三天不分大小”之说,宾友长幼都可参加,趣事越多越显喜庆气氛。旧时多以耍笑新娘为趣,现在多进行各种游戏,如让新婚夫妇对吃吊苹果,新娘点烟,新婚夫妇谈恋爱经过,或请新娘歌舞等。

玩耍至深夜,婆家备酒菜4样,烧饼8个,夫嫂扫床铺唱喜歌。扫铺毕,再由夫家小妹二人送尿盆(抬着尿盆不能离地),意示姑嫂和睦,新娘送给小妹喜封,表示感谢。新房双枕装竹筷一双,被褥内装人参果(花生)、红枣、寓意早生贵子。

濮阳:木箱随身攒私房,旧理只道是寻常

新房里新娘的礼盒

带木箱子,是一个古老的习俗,意为女方的私房存放,男方不可妄动。家庭遇到困难时,女方会把箱内值钱的东西卖掉养家。女方同时还会带着木盆,用来装水的,意为“嫁出去的姑娘泼出去的水”,连盆子都给男方了,说明她不会再回去了。这是都是很古老的习俗,与过去濮阳人过日子节约有关,现在生活水平提高,老习俗已经忘却,但有些地方还在延续。

焦作:进门要收改口费,婆家亲友端盆水

他拿的是啥?封口费?改口费!

婚礼当天去接新娘,越早福气越多。新娘弟弟或者侄子“把轿门”,男方要准备红包给把轿门的。“把轿门的”还拿着新娘陪嫁的柜子箱子等的钥匙,一串钥匙,一个红包。新娘进嫁去之后,仪式上,新娘要“改口”喊男方父母“爸、妈”,要给“改口费”。

然后入洞房。新郎的妹妹或者侄女端一脸盆水给新娘,新娘可洗手,然后给其红包。之后大家闹玩,基本是拉着新郎打油,给新郎新娘伴娘伴郎脸上涂抹煤黑,然后开饭,大吃酒席。三天后,女婿回门,娘家摆桌请客。特别注意的一点是,去女方家里,礼品必须是双数。

洛阳:订婚要收四色礼,新娘上轿莫触地

老人、小孩都去捡糖,图个吉利!

订婚即是古代的纳吉和纳征,在洛阳,双方同意,交换庚帖,即为议婚。交换庚帖后,男方要给女方送聘礼,俗称“四色礼”,多为女方所用衣物、点心等。女方赠送笔墨、文具等,意为盼婿成才。迎娶当日,新娘上轿(车)时双脚不能着地,由新郎将新娘抱起放在轿(车)中。

至男家门口,男家人立即燃放鞭炮,新娘在迎客人的搀扶下,踏铺地红毡进入大门,男家人向新娘撒干草、彩纸和糖、花生、枣、铜钱、硬币等物,小孩们挣抢,以示热闹。结婚仪式必须在中午12时前举行,12时后则视为不吉利。

商丘:婚宴要喝王八汤,新人万年福禄长

喜庆的场面,热菜当然少不了“八大碗”

商丘的结婚风俗,在新人行拜礼时,可以用鞋油、锅底灰涂抹在新郎及其父母的脸上以表同喜,抹得越多,祝福越长久。吃喜酒是重要的部分,五六十年代基本不存在娘家人吃喜酒一说。七八十年代吃喜酒已经比较普遍,但喜酒比较简单,有二十四个盘儿。而现在喜酒是越来越丰盛,各种肉食都已经上桌,比如“王八汤”就是象征新人千年和美万年福禄。

许昌:兄长端斗更加有,犁上浇醋踩石头

婚娶还是有吹唢呐的,但是,大多吹得流行歌曲

婚礼当天,迎亲的人数是单数,接到新娘后刚好凑成双数,以求好事成双。回去的路上,迎亲的人要“搜查”嫁妆,女方提前包有油馍、火烧、鸡蛋等食品放在里面,增加喜庆气氛。迎亲车仗到家门口,要绕着迎亲的车轿放鞭炮,另一人用铁丝提着一个烧得通红的犁铧紧跟其后,并向犁铧上浇醋,称为“激犁”,取的是“吉利”的谐音。

男方也要给新娘下轿礼,地上放有一块红纸贴面的石头,叫“接脚石”,脚踩在接脚石上,有“脚踏石(实)地”之意。新娘下来后,点燃两堆谷杆,新娘要从中间穿过,传说谷杆火能够辟邪。新郎的兄长或本门兄长端一个斗在前面引路,斗里面放粮食,粮食上插柏枝,柏枝上挂红枣,也有粮食上插一杆称,称上挂九枚铜钱。这叫“兄长端斗,越端越有”。

周口:看好不看隔年好,敬烟数量不能少

由媒人介绍男女双方认识。男方口袋里面必须有香烟3包以上,另外给媒人一包到了女方村庄见人就发,能间接的提高成功率。如果男方认可女方,第二天和女孩子上集,让家人见面,同时把见面礼给女孩,之后开始下礼。礼分干礼和湿礼,干礼为全现金,湿礼为物品。

注意,“看好不看隔年好”,今年见的面,一般都是本年结婚。结婚前,每逢收小麦中秋,男方要带礼物到女方家里看望未来岳母。同时,男方负责买好所有家具,陪女方上几次集,去找下婚礼当天的录象、拍照、婚纱事宜。婚礼当天,男方要给女上方车礼、离娘费。女方到男方家里,先给未来公婆端洗脸水,费用不等。

漯河:恋爱结婚五阶段,新妇下厨始做饭

漯河青年从恋爱到结婚一般都要经过五个阶段:提亲、相亲、恋爱、订亲、结婚。婚宴上,新郎的父母要向客人敬酒,祝客人吃饱喝好。有好事者趁此机会将早已准备 好的颜料往新郎的父母脸上抹,这叫“打花脸”。

酒过三巡,新郎新娘开始向宾客敬酒。宴会最后一道菜是丸子汤或鸡蛋汤,表示宴席结束。婚后第三天,新娘要下厨房做饭;吃了早饭,然后同夫婿一道回娘家,叫“三日回门”。回门以后一切转入正常,开始过甜蜜的生活。

南阳:夜娶习俗不复现,一曲发嫁把手牵

谈到南阳的婚俗,不能不说“夜娶”。“夜娶”是古代“昏礼”和抢婚习俗的再现,究其原因,清光绪《新修南阳县志》记载:“居民逼其虐势,不敢白昼婚娶”。明太祖朱元璋的第二十三子朱柽),受封于南阳时,看到谁家有喜事就率人强抢新娘。

为了使新妇免遭蹂躏,百姓只好“灵活”地把娶亲改在夜晚。根据南阳传统,新娘在出门时,即使心情高兴,也要装出哭相。因此,旧时南阳各地都编有很长的煽情《发嫁歌》并流行民间:“太阳出来一点红,千金姑娘上楼棚。千金姑娘楼棚跨,一溜金莲到婆家。在家是个贤惠女,出门贤惠还是她……”

信阳:女子开脸男喝汤,夹块鸡肉喂虎狼

信阳淮滨、固始、息县等地,迎亲时间均在凌晨或清晨。潢川、商城县城关的习俗则在午夜。男家洞房、中堂、门、窗及树干张贴大红“囍”字。新娘则请儿女双全的妇女“开脸”——用两根线绞除脸上汗毛。

光山县迎亲时,新郎喝“龙汤”(一条整鱼或鸡肉烧制),而后掏出“封子”赏钱。到男家后,由男家迎亲、牵亲的妇女各2名和1名递锡壶的少女等人打开轿门。新娘接锡壶后下轿,意即承当媳妇。拜堂后入洞房,先由新娘吮一口枣做的子孙汤,接着有人端来一碗鸡汤,新娘夹块肉掷于床下,意在喂虎狼怪物,以后生子好养。

主要风俗

议婚:初议婚,家长先托媒人,经媒人往来通话,了解对方属相,按阴阳学的迷信说法看双方属相的冲合。女方年龄可大于男方二三岁,但不可大一岁,民间说法:“妻大两,黄金长”,“妻大三,做高官”,“女大一,没饭吃”。

相亲:在相互探问对方家境后,进行相亲。双方约定相亲日期,女方由媒人导引,与陪相人一同前往,到男方或媒人指定的地点同男方见面,媒人当面介绍双方情况。看相后,男方给女方见面礼。如双方均满意,为初定婚约。

定亲:择吉日,男方父母商定结婚日期,并报知亲友。

套新:女方的新被褥和新枕头须由子女双全和夫妇双全的妇女缝制。缝制前先由婆婆抓三把棉花铺开,然后,抓一些花生、红枣、核桃撒在上面,由缝制者缝入被褥中,意为“早生贵子”。

压箱:女方在出嫁的前一天,由新娘的嫂子或姐姐将新娘的嫁衣装进箱子后,在嫁衣上面放压箱钱。新娘到婆家后,婆婆要在此箱内放钱,且多于压箱钱数。出嫁前一日或当日早晨,由女方或弟将娘家所办嫁妆均插一柏枝,送至男方家中,意为万年长青。嫁妆送到后,男方家以酒席款待,由陪客人向送嫁妆人索取开箱钥匙,并给持钥匙者封钱,对方满足以后才将钥匙交出。

娶亲:娶亲的前两天,男方送通信盒给新娘,内装化妆与丰轿时的衣物(衣物必须成双成对)、首饰,另加酒一瓶,肉一块,米、面各一升。娶亲的前一天,男方整置洞房,当晚由新郎的小弟压床,且允许在新床上撒尿。娶亲之日,男方备花轿四顶,一顶轿坐新郎,一顶轿坐新娘,一顶轿坐娶客,一顶轿坐压轿孩子。

迎礼:引礼人引导新郎进新娘家,每一道门,引导新郎向客人作拜施礼,新娘家须给新郎和引礼人各盛一碗饺子汤,奏乐三遍,新娘方可上轿。

上轿:新娘上轿须穿蓝鞋子,此鞋不许再穿回娘家。上轿前,其母给女儿离母钱,并把婚书交于新娘,由新娘将婚书带至婆家压在床头,以示两家平安。上轿分大娶、小娶。大娶,新娘上轿不踩地,坐在椅子上由四人抬着上轿。小娶,新娘步人轿内,轿顶大升。途中若遇拦轿者,须落轿奏乐后方可再行。

下轿:新娘下轿前要梳头,边梳边说:“一梳金,二梳银,三梳骡马跑成群。”婿家还须给新娘赠下轿礼,然后由扶客搀扶下轿。若遇瞎年(即年中无“立春”),新娘下轿时须手持照明物前行,以示瞎年照生子女。新娘下轿后,脚不得落地须用蓝布自轿门铺至天地堂,新娘脚踩蓝布,行至天地桌前,由男家向新娘身上撒草料

拜天地:拜天地为完婚仪式。天地桌上放一只盛满粮食的斗,用红纸封口,两边各放红蜡烛一只,斗前放几只果碟子。桌前铺红毡或席子一条,席前放盛花,花前放马鞍。新娘要跨过马鞍,摸盛花,叫做“骑鞍摸盛”,以示家境平安,有余有盛。接着新郎、新娘立于天地桌前,面向天地神们,一拜天地,二拜父母,然后夫妻对拜。

入洞房:拜天地后,新娘入洞房,由小姑(婆家妹妹)端洗脸盆,水中放一个馍馍,一个硬币,新娘须将馍馍捞出扔至床下,再由小姑将水送走。然后,小姑把做熟的饺子送入洞房,让新娘用筷子挤开给新郎吃。

宴席:家设宴款待客人。开宴时由男方陪客领路,引礼人陪新郎至女方送客前看菜,男方陪客高喊:“新郎看菜!”女方长辈回话:“省事三揖。”然后引礼入陪,新郎作揖三个。待女方送客席毕,再由陪客领路,新郎长辈手托酒盘说:“酒寒席清,请亲家多多担待。”对方回答:“酒足饭饱,亲家办事满好。”新郎长辈对说:“人盅酒你们先尝,俺娶媳妇你家忙。”对方答说:“都忙!都忙!”这套礼节俗称“安大盅”。

看新人:新娘的送客在席毕回程前,要去看新娘,以示安慰。拜 送客走后,内客(新郎的亲友)、坐底客(本家长辈)齐聚,由新娘上拜,逐个磕头,受拜人均付给拜礼钱。

闹洞房:新郎的小字辈或同辈人进洞房嬉闹新人到深夜。

婚灯:新婚之夜在床头放桌一张,燃红蜡烛两只,俗称“婚灯”。新郎、新娘各一只,谁的婚灯燃的时间长,表示谁的寿命长。

回门:迎娶第九天,由新娘的兄弟接新娘回家住几天,俗称“叫九”。

河南还有很多地方,但婚嫁习俗均大同小异,但无论怎样的习俗,图的就是喜气,这里不作一一赘述。

媒人代表十二生肖谁呀3

欢迎戳右上方加关注!每天上午准时与您分享优质文章~本文共计2407字,阅读仅需5分钟~

我国民俗文化,是各族人民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通过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的积累,逐渐形成并且不断丰富的。其中包含了饮食民俗、信仰民俗、生肖民俗等,可以概括为物质生活、精神生活、社会生活三个方面。在这些文化范畴中,我们可以看到猪在其中都占据了相当重要的地位。

新石器时代 猪形陶罐 长16.3、 高10.7厘米

饮食民俗应该是最早在人类社会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形成的。《史记·郦生陆贾列传》说:“王者以民人为天,而民人以食为天。”此话形成了中国一句俗话:民以食为天。它的意思是对于老百姓来说,食物在日常生活中是最为重要的。因此,饮食的作用是无法替代的,它是关乎人的生存的必备条件。原始社会阶段,人类以狩猎为生,食物的主要来源是捕猎到的动物肉食。随着人们捕猎技术的逐渐提高,捕到猎物开始有了剩余,甚至还有了活的猎物。于是人类学会了驯化和饲养这些动物。在这些被驯化的动物当中,猪是中国最早驯化的。根据记载,浙江余姚河姆渡新石器文化遗址出土的陶猪,其形状与现在家猪的形体十分相似,说明当时对猪的驯化已具雏形。

新石器时代 猪形玉饰 长5.2、 宽4.5、 内径1.2厘米

在民间,我国有杀年猪的习俗。杀年猪是为过年做准备,快到过年的时候,按照农村风俗人们会把自家养的猪杀了,然后邀请亲戚朋友到家里来吃饭,既为联络感情也是表示庆贺,而菜的主要内容就是猪肉。这个菜就是人们津津乐道的“杀猪菜”。届时,人们为了犒劳忙了一年的自己和家人,都会忙得不亦乐乎。因为杀了年猪,预示着有了一个“肥美”的新年。再如,各地所形成的送猪蹄习俗:相传自唐朝开始,因为“猪”与朱、“蹄”与题谐音,所以考生的亲友会送去猪蹄,预祝他朱笔题名金榜高中;台湾有大病初愈,送猪蹄去晦气;泉州给媒人送猪蹄,感谢他“跑腿”。以上记载,有文人对猪肉的喜爱而流传的佳话,有民间因猪产生的习俗。这可以充分说明猪和饮食民俗在形成过程中决定性的关系。

汉代 滑石猪 长11.1、 宽1.7、 高2.8厘米

信仰民俗是融合了信仰、禁忌、预兆、占卜、巫术等多方面的内容,并由人们在社会发展进程中提炼而成的。我们的祖先在猎取动物,享用肉食的同时或是由于感恩,或是由于敬畏,他们常常将某一种或多种动物作为氏族的图腾来顶礼膜拜。图腾崇拜作为宗教的雏形,主要见于原始社会中狩猎社会。如果说中华民族图腾最初包含猪的形象,那么很可能会有人表示不可理解,我们的图腾不是龙吗?怎么可能是其貌不扬甚至于说算得上面目丑陋的猪呢?但是,科学的探索会告诉我们真相。

汉代 灰陶猪 长12、 高6.5厘米

根据考古学的研究发现,猪常见于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猪是东亚新石器时代的重要家畜,是定居农业文化的象征。红山文化时代,狩猎仍占有重要地位,猪骨的遗存仍可能是狩猎所得而非人工饲养。就是说,我们祖先曾经崇拜的是野猪而非家猪。以野猪为图腾可能是因为它与当时人们的生存息息相关,也是推崇野猪的强悍和勇敢以强化氏族成员的意志。

东汉 画像砖 长52.8、 宽17.4、 厚6.5厘米

用猪作为祭祀用品和陪葬用品,这样的习俗一直被延续到汉代。在商代早期偃师商城遗址祭祀区,猪仍然是数量最多的牺牲,超过300头,这是新石器时代用猪祭祀的延续。我国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都有在重大祭祀必用猪为祭品的习俗,并以猪头为重,俗称“猪头三牲”。另外两种和猪并称“三牲”的,分别是牛和羊。在出土的陪葬品中除了猪骨、陶猪、玉猪龙及绘有猪形图案的器物,还有始见于汉代墓葬的“葬玉”,主要包括猪形握玉、玉琀等。以上所述应该可以说明在那个时代,猪是财富的象征、是信仰的图腾。

汉代 绿釉陶猪圈 圈径23.4、 高8厘米

历史告诉我们,猪在信仰民俗中是和我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而且它贯穿于人类社会的各个时期。生肖民俗是我国民俗文化中最为生动的一部分,它展现的是人与动物之间和谐共处、相互依存的关系。古时候,为了让贫民百姓也能记住自己出生的年号,就使用了最简单的动物纪年法,后来称其为“生肖年”(生肖:“生”出生;“肖”相似、相像)。这也就是老百姓口中的“属相”。它们是由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12种动物组成。这些生肖动物中除了龙是人们虚构的以外,其余的都是和我们生产、生活相联系的。正因为对这些动物太熟悉了,人们很容易地记住和使用。

西晋元康四年 釉陶猪圈 圈径12.5、 高6.5厘米

在十二生肖来历的传说中,唯有猪当上生肖是由人转变而来的。故事是这样的:古时有个员外,家财万贯、良田万顷,只是膝下无子。谁知年近花甲之时,却得了一子。合家欢喜,亲朋共贺,员外更是大张宴席,庆祝后继有人。宴庆之时,一位相士来到孩子面前,见这孩子宽额大脸,耳阔有轮,天庭饱满,又白又胖,便断言这孩子必是大福大贵之人。这肥胖小子福里生,福里长,自小只知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不学文武,不修农事,只是花天酒地,游手好闲,认为命相已定,福贵无比,不必辛苦操劳。哪知这孩子长大成人之后,父母去世,家道衰落,田产典卖,家仆四散。这胖小子仍然继续过着挥金如土的生活,直到最后饿死在房中。这胖小子死后阴魂不散,到阴曹地府的阎王那里告状,说自己天生富贵面相,不能如此惨淡而亡。阎王将这阴魂带到天上玉帝面前,请玉帝公断,玉帝召来人间灶神,问及这位一脸富贵相的人怎么会饿死房中。灶神便将这胖小子不思学业、不务农事、挥霍荒淫的行为一禀告。玉帝一听大怒,令差官听旨,要胖小子听候发落,玉帝道:“你命相虽好,却懒惰成性,今罚你为猪,去吃粗糠。”这段时间恰逢天宫在挑选生肖,天宫差官把“吃粗糠”听成了“当生肖”,当即把这胖小子带下人间,从此,胖小子成为一头猪,既吃粗糠,又当上了生肖。传说归传说,但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猪在人心目中的地位。

六朝 红陶猪 长15、 高7厘米

可能正因为以上的原故,属相为猪的人被总结了很多的优点:性格上,头脑冷静,遇事细心,所以能很恰当地处理事情,待人接物都比较热情,会有一群好友来帮助他们;事业上,宏图大展实践自己的愿望,精神饱满,自信十足并有贵人相助,工作中得心应手;生活上,家庭生活平静,爱情顺畅,和睦美满;财运上,通常较为理想,稳步增长,稳中求进。这既是对他们的剖析,同时也是对他们的美好祝愿!

生肖民俗中的猪,正如它的习性是一种善良、温顺、聪明的动物。在十二生肖动物的最后,默默地行使着自己的职责。所以在生肖民俗中猪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收藏家》杂志作者:高劲松 2019年2月刊《生肖猪与我国民俗文化的渊源》(因篇幅限制,原文有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