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月宫思代表什么生肖

六首古诗,说尽了中秋,说尽了人生,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光明网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嫦娥月宫思代表什么生肖1

作者:儒风君

中秋,是中国的传统文化节日,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或团圆节,时在农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中秋。

中秋节是重要的团圆节,在这一天,人们都要回家团聚,欢聚一堂,一起吃月饼、赏桂花、尝鲜果。

古往今来,无数的文人墨客把中秋当做吟咏的对象。

儒风君精选六首诗词,让我们跟随古人的脚步,一起品读中秋,品读人生。

1

世事无常,坦然旷达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宋·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译文:

明月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的呢?我拿着酒杯遥问苍天。

不知道天上的宫殿,今晚是哪一年。

我想凭借着风力回到天上去看一看,又担心美玉砌成的楼宇太高了,我经受不住寒冷。

起身舞蹈玩赏着月光下自己清朗的影子,月宫哪里比得上在人间。

月儿移动,转过了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

明月不应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可又为什么总是在人们离别之时才圆呢?

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事儿自古以来就很难周全。

希望人们可以长长久久地在一起,即使相隔千里也能一起欣赏这美好的月亮。

儒风君说:

这首诗大概是所有中秋诗词中传唱最广的一首。

诗人因为与当权者政见不合,外放密州。

这一年中秋,诗人与弟弟苏辙已经七年没见过面了。

面对一轮中秋月,诗人心潮起伏,写下这首千古名篇。

月夜澄净,让人遐想,想要一探究竟。

但是羽化登仙,终究不敌人间温暖。

月亮阴晴圆缺,人间也有聚散离合。

无常是生命的常态。

但愿彼此思念的人,可以尽快团圆,尽快重逢。

这是对子由的思念,也是对一切经受着离别之苦的人表示的美好祝愿。

全诗飘逸旷达,又不失脉脉温情,于寥落秋景之中,得见春日暖阳。

2

羁旅天涯,游子思乡

《静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译文:

明亮的月光洒在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白霜。

我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儒风君说:

诗人独在异乡,每日奔波忙碌,不觉离愁。

但是到了晚上,睡得迷迷糊糊的时候,把满院的月光当成了浓霜。

天寒霜降,人心思归。

举头望明月,想起自己的家乡。

想起父母兄弟、想起山水草木,想起过去的年华与往事。

烘托出诗人飘泊他乡的孤寂之感与思乡之情。

也许,每个人羁旅天涯的游子,都有这样的时刻吧。

全诗脱口吟成、浑然无迹,却是意味深长,耐人寻味。

3

物是人非,无限感伤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唐·白居易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译文:

往年八月十五的夜晚,在京城中的曲江池畔杏园边欢度佳节。

今年八月十五的夜晚,却是在被贬后的湓浦沙头水馆前度过。

向着西北望也看不到家乡,人在东南看见月亮又圆了好几次。

昨天的秋风吹过无人理会这凄凉的秋意,今晚清朗的月光还似以往。

儒风君说:

人生最怕的是对比。

去年中秋还是热热闹闹,今年就成了凄凄惨惨。

前后落差之大,诗人不由得感怀。

希望能望到家乡带给自己温暖,能看到心中一轮明月留给自己关怀,却出现相反结果,徒添了诗人不尽的凄苦感。

寥寥几句道尽诗人生活的无奈与凄楚,暗示自己无法主宰命运的无奈和感伤。

4

且歌且行,活在当下

《中秋月·中秋月》

明·徐有贞

中秋月。

月到中秋偏皎洁。

偏皎洁,知他多少,阴晴圆缺。

阴晴圆缺都休说,且喜人间好时节。

好时节,愿得年年,常见中秋月。

译文:

中秋的月亮,月亮到了中秋时会更加洁白明亮,人们只看见它的皎洁,又有多少人了解它一年之中所有的变化。

月亮的变化暂且不提,而是趁着现在和人们欢度中秋佳节。

这样的好时节希望年年都能有,就好像天天都能看见挂在天空的月亮一样。

别管月亮这一年中有多少次的阴晴圆缺,也不必管这一年人有多少悲欢离合。

在这个明月夜,我们只管活在当下,珍惜当下,尽情赏月,举杯欢庆。

过去不留,未来不忧。

专心活在当下,才是最好的的人生选择。

5

壮志难酬,初心不改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潜叔赋》

宋·辛弃疾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

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

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译文:

中秋皓月洒下万里金波,好似那刚磨亮的铜镜飞上了夜空。

我举起酒杯问那月中的嫦娥:怎么办呢?白发渐渐增多,欺负我拿它没有办法。

我要乘风飞上万里长空,俯视祖国的大好山河。

还要砍去月中树影摇曳的桂树,因为人们都说,这将使月亮洒下人间的光辉更多。

儒风君说:

中秋之夜,诗人感怀壮志未酬、人已老去。

自己一生蹉跎,几乎没有什么像样的功业。

但是诗人依然要乘风而起,去扫除黑暗。

以求让人间有更多的月光与美好。

这种百折不回的精神与气节,千百年后,依然熠熠生辉。

6

澄明清净,自在安然

《酬裴端公八月十五夜对月见怀》

唐·权德舆

良夜清秋半,空庭皓月圆。

动摇随积水,皓洁满晴天。

译文:

清秋半夜,月圆当空。

地上积水映照,月影摇摇。

天地空阔,晴朗洁白,一片宁静祥和。

儒风君说:

此诗写雨后清秋明月的皎洁。

赏月在心,不在景。

月映照在心里,诗人内心澄明,没有愁绪,分外安宁。

全诗明朗阔大,没有离愁,没有愤懑,给人以安详宁静之感。

是不可多得的中秋佳作。

来源: 儒风大家

嫦娥月宫思代表什么生肖2

嫦娥歌舞图 任率英/绘

大家一定听过嫦娥奔月的神话传说:嫦娥被逄蒙所逼,无奈之下,吃下了西王母赐给丈夫后羿的两粒仙药后飞到了月宫。

嫦娥最早叫姮娥,湖北江陵王家台15号秦墓中出土的秦简《归藏》,其中的《归妹》说:昔者恒我(姮娥)窃毋死之药于西王母,服之以(奔)月。将往,而枚占于有黄。有黄占之曰:“吉。翩翩归妹,独将西行。逢天晦芒,毋惊毋恐,后且大昌。”恒我遂托身于月,是为蟾蜍。

西汉初《淮南子》载:“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以奔月,怅然有丧,无以续之。”东汉高诱为其注解:“姮娥,羿妻也。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未及服之,姮娥盗食之,得仙奔入月中,为月精也。”唐《初学记》则是:“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羿妻姮娥窃之奔月,托身于月,是为蟾蜍,而为月精。”

逄蒙是谁呢?据《淮南子·外八篇》中记载:后羿从西王母处求来长生不死之药,被逄蒙知道了。逄蒙就去后羿处偷窃,被嫦娥发现,逄蒙便想加害嫦娥。情急之下,嫦娥才吞下不死之药,飞上了月宫。

后来为了避汉文帝刘恒讳,将姮娥改为嫦娥。

嫦娥奔月后成了月精蟾蜍,做了加工仙药的药工。李商隐有诗:“嫦娥捣药无时已,玉女投壶未肯休。”

嫦娥是怎么飞升的呢?可参考《庄子·逍遥游》:“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列子会“御风”之术,可以在天空中自由翱翔,十五天可以飞一个来回。嫦娥在服了仙药之后,应该也可御风飞行。另据葛洪《神仙传》载:“或耸身入云,无翅而飞;或驾龙乘云,上造天阶;或化为鸟兽,浮游青云;或潜行江海,翱翔名山。”通过这些神话,我们可以想象嫦娥奔月的飞行方式。

给嫦娥提供不死之药的西王母又是谁呢?在《山海经》里,西王母是一个介于人兽、人神之间的图腾形象;而在《庄子》《淮南子》《易林》里,西王母又成了得道不死的仙家和掌不死之药的月神;在《穆天子传》《汉武帝内传》《博物志》中西王母则是美丽多情、能诗擅歌的女王。

据《山海经·西山经》记载:“又西三百五十里,曰玉山,是西王母所居也。西王母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蓬发戴胜,是司天之厉及五残。”玉山即昆仑山。由此可见,西王母是掌管瘟疫、疾病、死亡和刑杀的神,即冥神;西王母还是医药之神,掌管有不死之药。她这个不死之药,还有一个特点,愿意升天,需要全部服下,留为地仙,则服用一半即可。《搜神记》载:“不乐升天,但服半剂为地仙。”《抱朴子·对俗篇》载:“若且欲留在世间者,但服半剂而录其半;若后求升天,便尽服之……昔安期先生、龙眉宁公、修羊公、阴长生,皆服金液半剂者也。”显然,嫦娥是全部服下,所以飞天奔月了。

据说,就连汉武帝也曾得到西王母的馈赠和指点,西晋张华《博物志》:“七月七日夜漏七刻,母乘紫云车而至。”西王母乘紫云车飞行而来,她的云车什么样呢?据王嘉《拾遗记》载:“尧登位三十年,有巨槎浮于西海,槎上有光,夜明昼灭,海人望其光乍大乍小若星月之出入矣。槎常浮绕四海,十二年一周天,周而复始,名曰贯月槎,亦谓挂星槎。”尧帝登位的第三十年,西海出现一艘漂浮的巨大飞槎,绕行四海,十二年绕转一周。往复循环,名叫“贯月槎”,仿佛今天的宇宙飞船。

(作者:刘永加)

来源: 光明日报

嫦娥月宫思代表什么生肖3

中秋节将至,作为我国众多传统节日当中相当受欢迎的一个,许多人会在节日当天把赏月作为一项重要活动。从古到今,人们对于月亮一直很有好感,无数文人墨客曾用大量华丽的辞藻对其进行修饰。值得一提的是,古人创作诗文时还常常提到月宫中的仙子嫦娥,像诗仙李白就曾写道:“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提到有关月亮的神话传说,嫦娥奔月想必是最经典,也是很多人最先想到的一个。作为如今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故事,目前已知其最早的出处乃是《三易》之一的《归藏》。相传,《归藏》是上古神人天皇氏所著,《周礼》、《山海经》等典籍中也都有关于这一著作的记载。不过,在古代它曾经长期失传,只有少数内容被引述而得以保存。

1993年,湖北江陵王家台秦墓中一大批竹简的出土让《归藏》重现人间,而其中对嫦娥奔月的故事记载道:“昔者恒我窃毋死之药于西王母,服之以月。”根据这一记载,奔月的人物其实最初叫做“恒我”,此人从西王母那里偷来不死药,并在服下后飞升到了月亮之上。一种说法认为“恒”指长久,“我”则说明此人拥有贵族身份。

西汉时期,淮南王刘安热衷于收集各种民间传闻,嫦娥的故事也被其收录进了《淮南子》。书中写道:“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托与姮娥。逢蒙往而窃之,窃之不成,欲加害姮娥。娥无以为计,吞不死药以升天。然不忍离羿而去,滞留月宫。”这一版本和《归藏》最明显的差异就是“恒我”二字都被加上了女字旁,成为了“姮娥”,这或许是为了突出其女子的身份。

此外,原本寥寥数语的故事也得到了进一步完善,变得更加丰富合理。当初后羿射日解决了人间危机,随后又向西王母求取了不死之药,并托付给嫦娥保管。然而,逢蒙得知此事后心生贪念前去偷药,并在行动败露后意图加害嫦娥。情急之下,嫦娥只好吞下不死药,并因此而飞升。由于舍不得凡间的后羿,嫦娥并没有前往天宫,而是留在了离地面更近的月宫。

需要补充的是,书中还有一段后续剧情:嫦娥委派吴刚砍樵、玉兔捣药,打算重新配置仙药返回人间。后羿得知嫦娥飞升后悲痛欲绝,“月母”被其真情感动,于是准许二人在月圆之夜相聚于月桂之下。相传,民间甚至有人声称在月圆之夜听到过后羿、嫦娥二人窃窃私语的声音。

除了这一版本,关于嫦娥为何吃下不老药还有许多种不同的说法。举例来说,有的版本说嫦娥是由于无法抑制自己的贪欲而偷吃了不死;也有版本说后羿其实是个凶狠残暴的国王,为了防止他在吃下不死药后长久奴役百姓,嫦娥才抢先将其吃下,用自己的孤独换取了百姓的安康。甚至,还有一种说法称后羿与河伯之女私通,被背叛的嫦娥怒而吃下了不死药离开了他身边。

相比于其它的版本,《淮南子》中的故事时间较早、流传较广,且故事也较为合理,因此成为了如今被普遍接受的版本。上文提到《归藏》的部分内容曾被后人引述,而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家刘勰就曾在《文心雕龙》里表示:“《归藏》之经,大明迂怪,乃称羿毙十日,常娥奔月。”在刘勰这里,《淮南子》中的姮娥又变成了“常娥”。

对此,一种说法认为汉文帝本名便是刘恒,为了避讳,恒、姮就被改为了同样拥有长久之意的“常”。后来,常字又被加上了女字旁,这才有了如今的嫦娥。顺带一提,随着道教的发展,嫦娥还被逐渐与太阴星君、月神合并为同一人,从民间传说人物成为了拥有“编制”的道教神明。

综上所述,人们熟知的嫦娥其实并非一开始就拥有完整的背景故事,甚至名字都与如今大相径庭。最开始,《归藏》中只不过记载了一个名叫恒我的人盗窃西王母的不死药,并借此飞上月亮。后来,恒我被确定为女性,拥有了“姮娥”这一新名字,并被射日的后羿联系在了一起。为了避汉文帝名讳,姮娥成了常娥、嫦娥,而在东汉时期,高诱注解《淮南子》时才正式提出嫦娥是后羿的妻子。

经过了长期发展,嫦娥的故事终于得以圆满,而居住在月宫中,与玉兔、玉桂为伴的她也成为了人们在中秋节赏月时常常想起、提起的人物。对于嫦娥令人唏嘘的经历,李商隐感慨道:“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兔寒蟾冷桂花白,此夜姮娥应断肠”。其实,或许正是孤寂和忧愁为嫦娥赋予了一种特有的美感,让她久久流连在人们的口中、笔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