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的代表生肖

孔明属什么生肖 诸葛亮应该是属鸡的,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用户3478220103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关羽的代表生肖1

孔明属什么生肖,孔明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诸葛亮是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他写了很多军事上的著作。天下间有如此聪明之人,人们对他产生的很大的兴趣,比如他是属什么生肖的,他有哪些故事,他为何如此料事如神等等。想对诸葛亮了解得更多吗?我们一起来探一探。

孔明属什么生肖的呢

公元181,一个影响中国历史的人出生了,千百年来,他一直是智慧的化身,这个人就是诸葛亮。那年是农历辛酉鸡年,诸葛亮正是属鸡。中国人一直相信阴阳,相信天干地支。人们把十二个动物和十二地支联系在了一起,组成了生肖。

网络配图

对于鸡这个属相,鸡的头上戴着帽子,象征文;脚下有趾,搏距,象征武;看到敌人之后敢于和敌人打仗干架,是很勇敢的行为;看见吃的东西就叫朋友一起吃,是讲义气;鸡守夜之后在天明时刻鸣叫,从来不拖延时间,是守信用。

因此,诸葛亮的生肖,还是很不错的。

与鸡有关的传统民俗也有很多。人们把鸡的年画贴在门上辟邪,正月初一,民间百姓从不杀鸡,是因为大家知道鸡的生日在正月初一。在中国山东,女孩嫁人的时候要抱着一只鸡上花轿的,因为“鸡”与“吉”相似,新郎家要把公鸡母鸡绑在一起,打公鸡就象征着妻子对丈夫的制约感。而且被选中的两只鸡通常好命,可以逃脱被杀了吃掉的命运。

在一些少数民族,人们把毽子称为“鸡”,因此踢毽子就成了“踢鸡”。谁接到了“鸡”就可以拿着小草去追打任何人,于是年轻的男孩子们就趁机去追逐自己喜欢的女孩子。在云南大理,白族的人们在婚姻中用的是“鸡米礼”,一只威武的大公鸡和一坛米酒或是两只公鸡,一坛米酒一坛谷种,新郎送给新娘,新娘送给新郎。

在中国古代,人们结拜时候要杀一只鸡,在将要喝的酒里滴上鸡血,在对天发誓结拜之后,将掺有鸡血的酒喝光。

趣历史官方微信号:qulilshi_v5

诸葛亮参与赤壁大战

建安十三年(208年),刘表之妻刘琦后母蔡氏屡进谗言,刘表对刘琦渐渐不悦。刘琦数次向诸葛亮请教自安之术,但诸葛亮每每推辞,刘琦便在一次饮宴时用上屋抽梯之计令诸葛亮说出解决办法,诸葛亮便反问刘琦:“你不见到春秋时期申生在内而有危险,但重耳(指的是晋文公)在外却可得安吗?”当时黄祖被东吴杀害,刘琦便上荐为江夏太守外求自保。同年八月,刘表病逝,其二子刘琮继位,听到曹操南下的消息,遣使投降。刘备在樊城知道后,率军队和百姓南逃,曹军在当阳长坂追上并大破刘军。

走夏口,而孙权之前又派鲁肃到来观察情况,并向刘备建议向孙权求救,诸葛亮便自荐到柴桑作说客,与鲁肃结为朋友。到达柴桑后,诸葛亮面见孙权,先用二分法给孙权两个选择,“如果能以吴、越的军力与中原之国抗衡,不如早和曹操断交”;另一个选择则是激将法,“如果认为不能抵挡,为何不停止军事行动,向北方称臣呢!”孙权却反问诸葛亮,刘备又何解不投降。诸葛亮便提高刘备身价,说刘备有气节,绝不投降,以向孙权显示刘备的决心。孙权大怒,誓言不会向曹操投降,但却有所担心,刘备还有多少兵力战斗。

诸葛亮最后才分析两军的情况,先说出自军散兵归还和关羽水军有万人,加上刘琦凡江夏士兵亦不下万人,再说出曹军远来疲弊,追刘备时,又用轻骑一日一夜行了三百多里,正是“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而且北方人不习水战,荆州百姓又是被逼服从曹操,不是心服;最后肯定地说曹操必定可打败。孙权十分高兴,后又受到鲁肃、周瑜的游说,决定联刘抗曹,派周瑜、程普、鲁肃等率三万水军,与曹操开战。

诸葛亮随军回到刘备处;十一月,曹操大军在赤壁遭遇孙刘联军火攻,曹操军遭受了非常大的损失,而此时曹操军中又爆发瘟疫,曹操不得已引军北还。

诸葛亮是军事奇才

诸葛亮作为军事家在历代兵家也得到了较高的认可。司马懿在诸葛亮死后,看到诸葛亮的营垒,称赞其为“天下奇才”。唐太宗与李靖在《唐太宗李卫公问对》中多次提到诸葛亮的治军之法与八阵图,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并且表明陈寿在《三国志》中对诸葛亮的评价是“史官鲜克知兵,不能纪其实迹焉”。唐朝时亦将诸葛亮评选为武庙十哲之一,与张良、韩信、白起等九位历代兵家享同等地位。诸葛亮亦作诸多军事著述,如《南征》,《北伐》,《北出》等,对中国军事界有一定的贡献。诸葛亮在技术发明上亦有灵巧的表现,如改良连弩。诸葛亮亦推演了兵法,作八阵图,直至唐代将领李靖仍然十分推崇。

关羽的代表生肖2

文:潇湘客下

图:网络整理

大约在十多年前,坊间出现了一个不太靠谱的传闻,说关羽在桃园结义之前,其实是个卖牛杂出身的。

传闻的根据有好几处,但大都很无稽。其实只要有点常识,这个传闻就能不攻自破了。在古代,牛是用来耕地的,是非常珍贵的,关羽怎么可能把自家的牛宰杀了卖牛杂?

《三国志·陈矫传》记载:

曲周民父病,以牛祷,县结正,弃市。矫曰:“此孝子也。”表赦之。

翻译成白话文,大意是:在三国时期,有个叫曲周县的地方,有一个农民的父亲生病了。为了孝敬自己的父亲,那农民就把自家的牛杀了,用来作为享祭的牺牲,向神祈祷,想让自己的父亲赶快好起来。结果当地县令知道后,认为他犯了法,就对他判了抛尸街头的死刑。当时的太守陈矫却认为,这个农民虽然犯了法,但却是真正的孝子,于是特意上表请求赦免了他。

由此可见,在三国时期,擅自宰杀耕牛是犯法的。关羽纵使是个亡命之徒(何况是为了锄强扶弱才犯的法),也断断不会做这种犯法且杀鸡取卵的事情。

谣言虽然破了,可是再深入探究一番,却能发掘许多有趣的冷门知识。

01 关羽卖牛杂的传闻是怎么来的?

有人说这是根据《三国演义》里面描写关羽出场的情景进行推敲出来的:

(刘备和张飞)正饮间,见一大汉,推着一辆车子,到店门首歇了,入店坐下。

关羽“推着一辆车子”,有人就自然联想到他是推着车子卖牛杂,做着“走鬼”的生意。当然,这里肯定有恶搞的成分在内,估计传言的人也不会太过当真。

比较合理的推测是老版的电视剧《三国演义》,里面的关羽是卖绿豆的,和张飞不打不相识,最终刘关张三人成了结拜兄弟。

还有一种说法是,“关羽卖牛杂”的形象,源自一部历史搞笑动画:《Q版三国》。在动画里面,关羽是个间歇性聋子,推着车子卖牛杂,还对拿大剪刀剪牛杂非常上瘾。

关羽卖牛杂出身的传闻,大抵是出自《Q版三国》,因为这部无厘头的动画,也是很多人的童年回忆,最终导致了以讹传讹。

02 为什么《Q版三国》安排关羽卖牛杂?

2005年,广东广州统一影视数码特技制作中心,耗时2年,以1000万巨资打造了第一部国产大型成人动画《Q版三国》(也有称作《Q版刘关张》的)。

看过这部动画片的人都知道,整部片子有点模仿周星驰的无厘头喜剧风格,里面还有“情与义,值千金”等周星驰在电影《食神》里面的台词。

在动画片里头,刘备是高度近视、矮小的卖白菜的农民,关羽是卖牛杂的间歇性聋子,张飞则还是干着卖猪肉的行当。整部片子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还有主题曲,草蜢乐队的《BA BA BA》,已经跟动画高度结合在一起了,只要一听到这首歌,人们就要摇头晃脑,想起《Q版三国》的夸张画面。

知道《Q版三国》的制作团队,对理解这部动画片为何要安排关羽卖牛杂至关重要。

前面说过,这部动画片是由广东广州统一影视数码特技制作中心制作的,导演是杨勇、傅燕。据传闻,当年这部动画片的创作者,都是一群年龄在19-28岁之间的年轻人。且不论传闻真假,《Q版三国》从创作开始,就是要颠覆传统,显示出这群朝气蓬勃而又有点桀骜不驯的年轻人不一样的叙事方式和天马行空的想象力。

这群年轻人和万千在广州打工的上班族一样,早出晚归,且对广州的底层生活有一定的了解。不管是白领阶层、蓝领阶层,大家对广州的“走鬼”一定都非常熟悉,而且都非常喜欢光顾他们的生意。尤其是在早上、夜晚,人们排长队光顾“走鬼”生意的情况随处可见。

这一群以编剧为生的年轻人,一定很喜欢在闲暇之余,穿街走巷,寻找灵感。这样一来,他们一定都会非常熟悉广州的特色小吃之一——牛杂,而且是小推车式的牛杂档。

想来也觉得非常有趣,这一群年轻人,就地取材,竟然把自己钟爱的牛杂摊,顺手给了关羽。

03 牛杂碎和广州的不解渊源

牛杂之于广州,就跟臭豆腐之于长沙,热干面之于武汉,煎饼果子之于天津一样。广州人对牛杂,可以说得上是爱得“炽热”。

牛杂又称“牛杂碎”,相传已经有很多年的历史,至少在清朝的时候就已经出现了。传说在清朝的时候,岭南有一位回族厨师,有一次需要招待客人,可是仅有不多的牛肉已经吃完了,市场上的牛肉又供应不足。

这位厨师急中生智,于是就将宰牛剩下来的牛的内脏之类(牛肺、牛心、牛舌、牛蒡、牛百叶),加上萝卜、八角、香叶、陈皮等佐料,再配上岭南地区特有的酱料。令人意外的是,煮出来的一锅牛杂,居然出奇的好吃,香溢满屋,于是名声传遍了广州西关。

牛杂的做法虽然很早就存在了,可是真正在广州变得普遍,也不过是几十年的事情。直到有一样东西煽风点火,牛杂才真正算得上“热火朝天”。

那样东西,就是小推车式的牛杂档。

广州的年轻人、打工族,很多都和楼下巷口的牛杂档有着不解之缘。很多的卖牛杂的叔叔阿姨,都是眼瞧着过来光顾的小孩逐步长大的。

牛杂档的牛杂,便宜、好吃,又管饱。正所谓“牛杂滚三滚,神仙企唔稳”。人们钟爱牛杂档的简便,更喜欢牛杂锅上冒起的蒸汽和剪牛杂的清脆利落的“嘁喳嘁喳”声响。

到最后,光顾牛杂档的生意,就变成了广州人特有的一种情怀。

很多人都认为,“当你看到一辆简易的小推车,看起来还有点儿老旧,上面有一两口铁锅,里面的东西一锅炖,档主手里拿着一把大剪刀,如果旁边还有人排队站着吃,那这家牛杂就有99%的可能是正宗的”。

这么说来,在广州生活的人,不仅钟爱牛杂,还钟爱那一辆装着牛杂的小推车,也许他们喜爱的,不仅仅是牛杂的味道,更是一种生活的美好回忆吧。

04 关羽和牛杂,有哪些相似点?

很多人评价《Q版三国》,认为这是挂着羊头卖狗肉,动画里面虽然说的是刘备、关羽、张飞、诸葛亮,其实人物性格和历史人物一点关系也没有。

人们对无厘头影视剧一直都存在争议,当初周星驰的《唐伯虎与点秋香》上映的时候,也遭遇许多人非议,认为这样的剧情颠覆了中国传统对唐伯虎形象的塑造。可是无论周星驰再怎样无厘头,也没有去改变唐寅“江南八大才子之一”的设定。

关羽流传后世的忠义,在《Q版三国》里面同样还是有迹可循的,关键的线索,就在他小推车上面的一串串牛杂。

牛的象征意义是什么?是忠诚、勤奋、开拓。

牛作为中国的十二生肖之一,是被人当作图腾去崇拜的。

春秋时期的《礼记》上就说:“诸侯无故不杀牛。”

《周易》也将牛视为是“坤”卦,即负载生养万物的大地的象征物,书上记载“坤像地任重而顺,故为牛也”。

所以,牛在中国古代,象征着勤劳奉献的民族特性。

在近当代,也有诸如王茂亮的《牛颂》:

“大千世界,亿万生灵,鞠躬尽瘁,当属牛公。”

“牛之性格,憨厚宽容;任劳任怨,蔑利轻名;但为众生,不辞羸病;默默奉献,忍辱负重。德高如岳,品节如松。”

所以,当关羽推着小车,拿着大剪刀,对一串串牛杂大喊着“剪剪剪剪剪”,最终把剪好的牛杂分给众人,不就是一种对牛所象征的忠义的推崇么?

关羽酷爱牛杂,就和他坚守忠义一样。

也许大家认为这样有点牵强附会,但是在剧中这是有迹可循的。

当曹操为了留下关羽,特地准备了很多牛杂让他剪的时候,关羽爬上城墙,唱的就是“情与义,值千金”的歌词。这原是郑少秋的一首歌,被周星驰引用在电影《食神》里面。电影里莫文蔚饰演的火鸡,为了救周星驰,把死对头赶跑了,右手因此受伤,流了很多血。周星驰问她为什么要这么做,于是她就唱了“情与义,值千金”的歌词。

而关羽去剪牛杂,中途唱这首歌,也是象征对刘备,或者说是对自己信念的忠义。当曹操狠心地将牛杂摔在地上使劲踩的时候,被困在铁笼里的关羽就哭得不行,因为他所尊崇的东西被人家践踏得一文不值了。

当然,不独是牛的象征,牛杂在作为广州人之一的剧本创作者眼里,本身就是物美价廉的珍品,是人人都能够吃得上的。就像关羽的忠义一样,人人都可以学习。

况且,随着摆牛杂档的叔叔阿姨的逐渐老去,牛杂碎的这份手艺,也逐渐到了青黄不接的时候。也许,再过不久,就没有人再愿意做这种底层的生意了。这份手艺的逐步消失,和金钱、权力至上的社会里,忠诚、正义的消失,不是很一致么?

《Q版三国》也许只是一部搞笑剧,深挖内涵,显得有点多此一举。但是关于关羽和牛杂的关系,却能引出很多遐思。

关羽的代表生肖3

十二生肖不只以普通生灵融入中国人生活,其自然习性被人们赋予诸多文化意义,从动物上升到神格,接受尊崇和膜拜。只有自然生灵与文化神格相结合,才构成完整的生肖动物印象。

十二生肖 鼠

老鼠偷吃粮食,证明“仓鼠有余粮”,说明这户富足,家中鼠多象征富裕。

清代方叡颐《梦园丛说》记载粤东一种“钱鼠”玩具,叫声好像数钱。老鼠能发出数钱般的声音。旧时湖北等地以此声为吉祥之兆。浙江一带却认为“前半夜主得财,后半夜主散财”,而崇明一带则认为此声预示祸灾祸。

鼠的繁殖能力极强,民间常作为生殖崇拜的象征。子女居群的母亲戏称为“鼠胎”或“鼠肚”。清末画家 任预《十二生肖图册》,其中《子鼠图》五鼠正抢食罐中瓜籽,而“籽”与“子”音同,表达多子意味。 老鼠与葫芦、葡萄、石榴等多籽植物组成吉祥图案,强化了繁衍后代的愿望。

东北煤矿工人尊鼠为“鼠仙”,忌讳捕鼠,在井下吃饭分饭菜喂老鼠。云南一个旧矿区还有座耗子庙。矿工感恩于老鼠对灾祸的灵敏,将崇拜和禁忌代代传承。

十二生肖 牛

因为牛耕,中国人对牛感情渐深,把诸如憨厚勤劳,不求回报等优秀品质附在牛身上, 鲁迅就以“俯首甘为孺子牛”言志。

《 大戴礼记·曾子天圆》:“诸侯之祭,牛,曰太牢。”《 清史稿·礼志一》:“太牢,牛一,羊一,豕一”,牛都是最尊贵的祭祀品,是天子祭祀社稷和天地之用。春秋战国的诸侯会盟,国君执牛耳割血,涂在嘴里。

哈尼族的创世神话《奥色密色》,记载牛的各部分化作自然万物的故事。汉族地区崇拜牛王,北魏郧道元的《 水经注·渭水注》称牛王本为南山大樟,被人盗伐,“树渐,化为牛入水,故秦为立祠”。后逐渐人格化,演变为牛首人身,又讹为冉伯牛。成都就有始建康熙七年的牛王庙。

佛教信仰阎王,《 五苦章句经》中记载:“狱卒名阿傍,牛头人手,两脚牛蹄,力壮排山,持钢铁叉。”后为道教吸收,成为牛头马面。

水牛角、黄牛角、牦牛角等是最常见门上装饰之一。藏族人至今在杀牛后还挂牛角于门上,牛角的多少象征捕猎水平,甚至打扮穿衣都以牛角作为饰物。

十二生肖虎

虎是百兽之王,寅虎相配,甲骨文“寅”字如箭矢状,《 说文》中“寅”意为“阳气上升,虽上有冻土,必破土而出”,与虎的凶猛刚阳之气契合。如果说商代铜器虎食人卣反映古人对虎的畏惧,那在战争的虎烙印,则代表对征服的渴望,行军打白虎幡旗,晓勇者为“虎将”,调兵用虎符,兵器有虎纹……

长沙南陀大塘遗址中出土的7000年前的土陶器,出现人面虎头的“长獠牙人面纹”;6500年前的濮阳西水坡原始墓葬也有蚌壳堆塑的虎形象,与龙相对,虎居左为尊。 中国文化向来龙虎并称,《 周易.乾卦》以龙虎比喻乾坤、天地,龙飞在天、虎行于地。龙虎星象视为守护星神,《 史记》载刘邦”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

虎在中国民间传说以白虎神和西王母最出名。二十八星宿中,东西南北四方星群组成四象,后又与五行配五色学说结合,形成“东青龙,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道教将四象纳为守护神,白虎成为“白虎神”。《山海经》中西王母的形象:居于玉山,“人面虎身……豹尾虎齿而善啸,篷发戴胜”,职务是刑神,掌管疾病和生死。其他虎神还有水神天吴、刑神蓐收,财神赵公明的坐骑也是黑虎。

嫦娥奔月传说源于《 淮南子.览冥训》,嫦娥在月中有玉兔相伴。兔是月的象征。《春秋运斗枢》说:“行失瑶光,则月出兔”。《 乐府诗集》有“白兔常跪捣药虾蟆九”的诗句,晋朝傅玄在《拟天问》中吟:“月中何有?白免捣药。”

十二生肖 兔

古人认为月中有兔的原因,有说月面阴影像兔,又说月亮和兔属阴,还有说兔鼻有豁与月的圆缺相感。 闻一多考证,以兔为月之精始于汉,先秦为蟾蜍,其后转为蟾、兔。山东嘉祥汉画像石,有玉兔和蟾蜍一起捣药,马王堆出土的帛画也有蟾兔与月亮描绘。到晋代兔已单独代表月亮。

北方有“蛇盘兔,必定富”的婚配俗信。民间剪纸《 蛇盘兔》,图中蛇首兔头相对,蛇躯环绕兔身。“蛇盘兔”有时也应用于丧俗。明代叶盛《 水东日记》载,当时在居庸关以北,人们都在争抢蛇盘兔的墓地。

12生肖 龙

龙的来历说法颇多,以闻一多推断,蛇为图腾的氏族先后兼并许多别的图腾氏族,形成“以大蛇为主体,兼有马的头、鬣的尾,鹿的角,狗的爪,鱼的鳞和须混合而成的龙图腾”。

上古神话的龙并非神圣不可侵犯,女娲炼石补天,“杀黑龙以济冀州”。龙在汉朝后成为皇权象征。皇帝穿龙袍、坐龙椅、乘龙船、坐龙辇,皇帝死去叫龙驭宾天。清朝龙袍以九条金龙合“九五之尊”,北京故宫的龙图案数不胜数。百姓使用龙纹就会惨遭不测。

龙是行云布雨之神。《 淮南子.说林训》称,“旱则修土龙”,《 论衡·乱龙篇》说,“夫土虎不能致风,土龙安能致雨”。宋代以来几乎每个村庄都有龙王庙,每逢水旱灾害,人们都要向龙王献牲,让它控制雨水,祈祷风调雨顺。 也有说龙不能自行决定降雨,《 西游记》中泾河龙王因违反玉帝降雨旨意而被斩首。

龙象征出人头地,不同凡响。孔子称赞老子”龙乘风云而上九天也”;诸葛亮称为“卧龙先生”,蔡邕常醉卧街头而人称“醉龙”,家长望子成龙……

龙凤呈祥图案在唐代后广为流传,不但象征帝后权威,也象征夫妻的美满结合,还可象征精神与物质的阴阳两极调和。龙凤图案是中华民族最有代表性的形象符号。

12生肖 蛇

蛇多以负面形象出现。“人心不足蛇吞象”形容蛇的贪婪;《 农夫和蛇》写出蛇的狡猾和冷血;狠毒之人被形容为“蛇蝎心肠”。

蛇多为巫术鬼怪的形象。《 山海经》 的巴蛇“食象,三岁而出骨”,柴桑飞蛇。《 续博物志》的钩蛇“中木则折,中人则害”;《 格致镜原》中人蛇“人立而行,遇人辄嘻笑,笑已即转噬“;《酉阳杂俎》载孙叔敖斩双头蛇;清人陈鼎在《蛇谱》载唤人蛇,应者“虽去隔数十里蛇必至“;梁绍壬的量人蛇;《 神异经》中的率然蛇……

中国古代神话的女娲和伏羲均为人首蛇身,《 鲁灵光殿赋》描“伏羡鳞身,女娲蛇身”,《帝皇世纪》《 路史》《拾遗记》《 史记.补 三皇五帝》也有记载。河南南阳军帐营东汉早期墓画像石,伏蔑执矩,女娲执规,上身着衣,下露蛇尾,相对而立。新疆的唐代古墓中的伏羲女娲交合像,他们腰身以下是交合的蛇躯。

12生肖 马

作为六畜之首,马除用作交通运输,还是强大的军事装备。战国以“万乘之国”,“千乘之国”等马拉战车的数量来形容国力强弱。

历代君王将帅以拥有骏马为荣。周穆王拥八骏。汉武帝为取得大宛汗血宝马两次远征大宛。唐太宗钟爱“六骏”, 飒露紫、拳毛騧、青骓、什伐赤、特勒骠、白蹄乌,刻在昭陵以表彰战功。还有秦始皇的“追风”、“白兔”,项羽的“乌骓马”,刘备的“的卢”,关羽的赤兔,等等。

千里马难得,相马成为重要职业,相传著名的相马专家有秦穆公的臣子 伯乐(孙阳)和方九堙,赵简子的臣子邮无恤等。世称“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人们常用千里马比喻人才。

北方游牧民族特别祟马。保安族流传神话“雪白马神”;达斡尔族称神马为“温古”,该神马不准女人骑;满族也有供奉神马的习俗。 《 山海经》记述天马,“其状如白犬而黑头,见人则飞”。

12生肖 羊

古人视羊为“德畜”,善群、好仁、死义、知礼。善群,羊喜欢聚群。好仁指羊善良,有角但不好斗。死义指羊被宰杀时安静,视死如归,故有宣王“以羊易牛”的故事。知礼指羊知恩,羊羔跪乳象征孝道。

《 说文解字》曰:“美,甘也,从羊,从大”,“羊大为美”。文字学家李孝定在《 甲骨文字集释》对“美”解释为“疑象人饰羊首之形”。无论哪种解释,羊作为美的象征毋庸置疑。

《 周易▪泰卦》以十—月为复卦,一阳生于下;十二月为临卦,二阳生于下,正月为泰卦,三阳生于下。冬之春来,阴消阳长。在岁首用“三阳开泰”寓示吉祥平安,民间改作“三羊开泰”,以年画剪纸等描绘三只大羊祈祷国泰民安。

上古神话中名叫“獬豸”的独角神羊,是司法审判之神皋陶的助手。王充《 论衡·是应》:“皋陶治狱,其罪疑者,令羊触之。有罪则触,无罪则不触。”又《杂五行书》:“县(悬)羊头门上,除盗贼”。 獬豸还是明孝陵神道六种墓前瑞兽之一。

12生肖 猴

“猴为人祖”的传说颇多。《山海经》载,“其状如禺而文臂,豹虎而善投,名曰举父“,可见夸父(即举父)形象实乃猴子。成都地区神话认为盘古开天地,猴群中的伏羲女娲繁衍出人类。古吐蕃在《西藏王统记》中载其先祖系狲猴所变。羌族神话《木姐珠和冉必娃》,冉必娃用火烧掉全身猴毛成了美男子。

《西游记》的齐天大圣孙悟空是猴形象的光辉代表。孙悟空的原型,有说取自印度神猴哈奴曼;也认为是神话形象无支祁。宋代《太平广记》描绘无支祁,”善应对语言……形若猿猴……金目雪牙,颈伸百尺,力逾九象,搏击腾蹲疾奔“,与孙悟空的武艺本领相似。孙悟空被封为弼马温,源于古人认为猴子能”避马瘟“,在马厩里养猴能及时发现病马扩散,陕西渭南很多拴马石桩上也雕石猴。

猴与”侯“同音,猴子骑马寓意马上封侯;猴向枫树上挂印寓意封侯挂印;一只猴子骑在另一只猴子背上寓意辈辈封侯。 猴爱吃桃,桃子象征长寿,民间剪纸也常见“猴桃瑞寿”图案,取长寿之意。

12生肖 鸡

《韩诗外传》概括鸡的“五德”,“头戴冠,文也;足搏距,武也;见敌敢干,勇也;见食相呼,义也;守夜不失时,信也”。故鸡有德禽的雅号。

玉兔与月亮,金乌与太阳常相提并论。《淮南子· 精神》说“日中有蹬乌”,即三足乌:日乌、金乌、金鸦。明代杨慎的《艺林伐山》说“日中有金鸡”,日与月,太阳属东方酉鸡却位于西;月亮属西方卯兔却居于东,原因是“日月阴阳互藏其宅也”。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吟“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古代计时简陋,雄鸡司晨成日出而作的号令。《诗经》中,“女曰鸡鸣,士曰昧旦“,还有以”鸡既鸣矣,朝既盈矣“催促国君上朝。孟尝君被困函谷关,门客学鸡鸣骗开关门。东晋祖逖“中夜闻荒鸡鸣,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庭中”,发愤报国。

凤凰是雉鸡美化神化而来。《山海经》记述“有鸟焉,其状如鸡,五采而文,名曰凤皇“。《桂海禽志》载“乌凤”,“颈毛类雄鸡”。俗语常把鸡和凤凰联系一起,如“凤凰落架不如鸡”。

12生肖狗

《汉书》载,帝高辛氏有狗名盘瓠,取犬戎吴将军首级被赐以少女,“随盘瓠升南山产子,男女十二,后繁盛也“。《搜神记》扩充说盘瓠是皇后耳朵跳出的金虫变成。西南的苗、畲、瑶、黎、侗、壮、佤等民族,也传说盘瓠是族群始祖。少数民族还有狗取谷种的传说,哈尼族认为,天神女儿把五谷带到人间,被贬成狗。

古人认为日月食是天狗所吞。宁波有谚“天狗吃月亮,地下放炮仗”,怀化人说“天狗吃月,脸盆子敲缺”,试图以声响吓退天狗。天狗还导致妇女不育。妇女供奉“送子张仙”,他手执弹弓仰天瞄准,据说是射杀天狗。

狗是司风之神。甲骨文载“于帝史风二犬”;《山海经》有黑白犬祭祀风神。古人认为狗能止风,《风俗通义》载,“戌之神为风伯,故以丙戌日祭于西北”。狗还能扬风,《墨子》载 “烧黑狗皮扬灰风即起”。

狗的忠诚,传说和现实比比皆是。《述异记》载,魏晋陆机的“黄耳”,为主人送信,劳累而亡。《搜神记》中的黑龙犬,在火中用水沾湿醉酒的主人使其幸存。

12生肖猪

猪有“乌金”之名,父系氏族公社时期,猪是财富标志,临夏大何庄的墓葬有三十六块猪骨陪葬。豕是士庶以下平民的祭品,以豕为之,陈豕于室,合家而祀,即“家”字。

畜牧户供奉豕神、栏神。豕神本职厕神,南方农村厕所和猪圈多合二为一,故厕神多兼职圈神。厕神即紫姑神,或死于厕的西汉戚夫人。猪栏神是姜太公,封神时姜太公把为自己预留的东岳神让给黄飞虎,自己当猪栏神。浙西一带常在猪栏张贴黄纸,“姜太公在此、百无禁忌“。

猪的肥头大耳是福气象征。老子姓李名耳字聃。《说文》云“聃,耳曼也”,段王裁注“耳曼者,耳如引之而大也”。乐府《长歌》:“仙人骑自窟,发短耳何长。”《三国演义》中刘备“两耳垂肩,双手过膝”。

俗信猪能预兆雨水。《诗·小雅》载“有豕白蹢,烝涉波矣,月离于毕,俾滂沱矣。”《投荒杂录》中说雷公“豕首鳞身“。《西游记》的猪八戒“原是天蓬水神”,“敕封元帅管天河,总督水兵称宪节”,天蓬本是道教紫微北极大帝的四将之一,充分体现猪崇拜和云雨之神的关系。

民俗介绍

生肖动物为主题的民俗丰富多彩,以岁时节令、人生礼仪、娱乐游艺、服饰饮食等方面为主,具有长期演变发展的历史性、因地制宜的地域性、根植传统的民族性、以需求为导向的功利性。

鼠相关

农历正月廿五为“填仓节”,粮商米贩祭“仓神”老鼠。清代潘荣升《 帝京岁时纪胜》载: “当此新正节过,仓凛为虚,应复置而实之”,填仓节当晚不许点灯,当晚是老鼠嫁女。但老鼠嫁女日,各地并不划一,当天人们炒黄豆拌以红糖,撤于屋隅。陕西一带在屋角撒盐巴米粒,称“老鼠分钱”。 苏南则脱鞋当迎亲花轿,果皮当礼盒。

填仓节

老鼠嫁女也是年画和剪纸的重要题材。画面中花轿灯笼鼓乐队俨然人间嫁娶盛况, 抬轿奏乐的是鼠,唯新娘和新郎的模样各地不同,鼠形人形甚至有繁衍之神。鲁迅在《狗猫鼠》中回忆,“正月十四的夜,是我不肯轻易便睡,等候它们的仪仗从床下出来的夜。”

青海的“蒸瞎老鼠”,正月十四用面捏成十二只老鼠,不捏眼睛,用蒸笼蒸熟,待元宵节时摆上供桌,点灯烧香乞求老鼠勿伤庄稼。

牛相关

鞭春牛

鞭春牛又称“打春”,意在劝民农耕。《 周礼·月今》载“出土牛以送寒气”,后固定于立春。人扮“句芒神”鞭打土牛,地方官行香主礼,宣告新年劳作开始。后用纸牛,牛肚事先装入五谷,鞭后散落,象征“五谷丰登,谷流满地”。 清代每年给地方下发《春牛芒神图》。图中春牛各部位颜色根据当年干支与五行阴阳的关系设计,芒神的年纪、服饰、姿态也是如此,起到历书的作用。

椎牛见于葬礼。以彩花柱栓神牛,主人带领十几位手提长矛的青年,鸣鼓后,主人舅舅和青年依次刺牛,牛倒地后牛头向主人家方向为吉。

浙江金华喜斗牛。清代陈其元《 庸闲斋笔记》云:“两家各令健者四人翼其牛,二牛并峙,王相注视,良久乃前斗,斗以角,来问抵隙,各施其巧”。

苗族有抢牛尾的婚俗。婚礼当天女方牵黄牛到场,新娘砍下牛尾,新郎立刻抢夺牛尾,需在女方父母到来前夺得,否则婚姻告吹。

虎相关

人们认为虎是孩子的保护神。新生儿用虎骨水洗身以祛除疾病。孩子们戴虎头帽,穿虎头鞋。陕西,外甥满月舅舅送黄布虎,进门时折断虎尾寓意丢掉坎坷。山西,外甥生日舅舅送虎枕,也能当玩具。 端午节还盛行把布老虎给孩子当玩具,布老虎需突出老虎的勇猛。 东北鄂伦春族,小孩佩戴虎爪和虎牙以驱鬼辟邪。

镇宅神虎图

“画虎于门”,以虎为门神来镇宅,自汉代就盛行,最早可追溯到周代。 旧时华北流行在正厅悬挂年画《镇宅神虎图》,上云“神虎下高山,降魔到人间。善家买了去,四季保平安”。

象人斗虎起源于汉代,由人扮演的虎与人相斗,唐以后被舞狮取代。客家地区依然保留由斗虎演变的舞虎习俗。台湾在庙宇庆典或妈祖诞辰时也有舞虎。 “虎斗牛”是东营的民间舞蹈,主要情节分“饿虎寻食”、“虎猴相戏”、“牧童放牛”和“耕牛救主“四部分,表现老虎凶猛和耕牛的沉稳勇敢,至今仍红火。

兔相关

宋代陈元靓《 岁时广记》,旧时在正月初一,有门额“挂兔头”的风俗。另外还有赠兔画,画中六个小孩围着桌子,桌上站着手持兔子吉祥图的人,祝受赠的孩子将来生活安宁。

兔与中秋祭月联系起来。明人纪坤《花王阁剩稿》载: “京中秋节多以泥传兔形,衣冠踞坐如人状,儿女把而拜之。”兔儿爷大的三尺,小的一寸,兔首人身,手执药杆,造型多属模印,施彩绘,衣着华丽。

重阳节时,华北一带吃迎霜兔,多用野兔烹调。《畿辅通忘》云:“重阳前后设宴相邀,谓之迎霜。宴席间食免,谓之迎霜免。”

山西某地女儿出嫁前吃象征男性的兔形礼馍和象征女性的鱼形礼馍。山东渔民清明出海前,妻子以兔塞入丈夫怀里以求平安。

龙相关

龙灯会

舞龙又称龙灯会,有竹龙、布龙、纸龙、铁皮龙等品种。程自牧的《 梦梁录》载,“元宵之夜……草缚成龙,用青幕遮草上,密制灯烛万盏,望之婉蜒如双龙之状。”重庆铜梁,舞龙队伍到民居前向主人问好,主人放鞭炮欢迎,以糖果答谢。佛山彩龙以竹篾、铁丝做骨架,头尾用纸糊,龙身蒙丝绸,以剪纸、绒球装饰。

二月二 “龙抬头”,民俗认为蛰伏的龙抬头,雨水渐多。明人沈榜的《 宛署杂记》载,“乡民用灰自门外委蜿布入宅厨,旋绕水缸,呼为‘引龙回’。用面摊煎饼,熏床炕令百虫不生。” 人们在这天理发,希望像龙那样精神;北方人家用彩纸、草秸穿成串悬于房梁,称“穿龙尾”;这天要吃面条、烙饼或水饺,分别象征龙须、龙鳞和龙耳。

龙舟竞渡相传是纪念屈原,但在鄞县出土的春秋青铜锁就刻有龙舟图案。赛龙舟在农历五月举办,以端午节最盛。唐代诗人刘禹锡在《 竞渡曲》描绘:“扬桴击节雷阗阗,乱流齐进声轰然,蛟龙得雨耆鬣动”。

中华各地各民族,每月都有龙的节日,如正月的云南瑶族祭龙节,三月山东祭龙王,四月大同雷音寺会,五月的吴越分龙日,六月晒龙袍,七月的无锡龙娘庙会……

蛇相关

蛇节

福建简称“闽”,便是门里奉蛇的造型。《闽杂记》载:“福建漳州府城南门外,有南台庙,俗称蛇王庙,其神乃一僧像。”遭蛇咬者到庙中投诉即能消灾,出庙后见死蛇表明蛇神已施刑。

南平樟湖镇有蟒蛇吐火驱瘟的传说,遂立庙供奉蛇王。当地元宵游蛇灯,蛇灯由竹篾木板制成,一条蛇灯小的有30多块灯板,大的有700多块、连接起来长达几百米。 七月七日为蛇节,村民将装有活蛇的瓮,置于庙中朝拜,盛游全村,有人戏蛇于手臂,还有人戴枷锁装罪犯,认为可消灾免病。

汉族民间认为看见蛇脱皮是不吉征兆。民谚说:“见到蛇脱皮,不死脱层皮。”在青海,家中发现蛇最忌杀死,认为蛇会报复。若在家发现蛇,捉入罐中或挑在长杆上送到山谷,并求其躲进山洞。

马相关

赛马节

祭马风俗古已有之。春祭马祖(马的星宿),夏祭先牧(教人牧马的神灵),秋祭马社(马厩的土地神),冬祭马步(马灾害的神)。汉族民间信仰马王爷,农家于农历六月廿三祭招,祭品为全羊一只。

蒙古族八月末有马奶节和赛马节,为期一天。牧民们带上马奶,早晨开始赛马,比赛结束后,人们以马头琴歌唱,开怀畅饮。香港人好赛马,以“马照跑,舞照跳”形容回归后生活方式不变。农历大年初三是新年赛马日,人们挑马下注图个好彩头。若遇到马年场面更为盛大。

佤族过春节要喂马吃糯米饭,观察马的厩中姿态占吉凶,头朝东为幸运年。 贵州苗族男女相爱,议婚三次后,男方背马刀前往正式提亲。

羊相关

鱼羊为“鲜”,以羊为主食流行于北方。烤全羊是蒙古族和维吾尔族的名菜,全羊席指用羊肉烹制色香味形不同的菜肴,民间可做44 种,官场可做66 种,皇帝的全羊席做76 种。

羊也是衣着的重要原料,羊的毛皮除了制衣,还做成被褥、帽、鞋、靴、毯、毡等装饰品。

叼羊

羊头敬客流行于新疆哈萨克族,主人端熟羊头朝客,客人持刀先割羊头,割肋肉献长者,再割羊耳给幼者,然后任意割一块给自己。西域民族流行“叼羊”游戏,骑手们分成几队在几百米外争夺羊,以叼羊到终点者为胜,获胜者当场把羊烧熟分给参与者。

旧时河北在农历六七月,外祖父、舅舅给小外甥送活羊,后来改送面羊,传说与沉香劈山救母有关。

猴相关

猴戏

北京白云观有石猴分散三处,均为浮雕,找齐并非易事,所谓“三猴不见面”。游客到观要觅猴与摸猴,据说逐一摸过会得福。

耍猴表演可溯至东汉,《西京赋》绘百戏,”猿狖超而高援“。唐昭宗酷爱猴戏,”赐以排袍,号孙供奉“。宋后猴戏在市井大行。明宰相胡惟庸驯养猴子十余只供驱使、歌舞。《清稗类钞》载凤阳艺人韩七,全用猴子串演戏剧,从敲锣打鼓到生旦净末丑都由猴子充当。现代动物园和马戏团也有猴表演踏单车、跳火圈、走钢丝、翻筋斗……

戏曲武生演孙悟空,在脸谱、扮相、动作等自成一派,也称为猴戏,代表人郝振基、杨小楼、盖叫天等。

相传华佗发明“五禽戏”,模仿动物动作以舒筋通络,其中之一便是猿猴。中国传统武术中有“猴拳”,模仿猴子轻灵敏捷的动作。

鸡相关

大理白族流行“鸡米礼”

雄鸡勇斗,古人想象其有辟邪神力。清初陈昊子《花镜》:“雄鸡能角胜,目能辟邪”。南朝宗慎《荆楚岁时记》载: “正月一日……贴画鸡户上,悬苇索于其上,插桃符其傍,百鬼畏之”。正月初一不杀鸡,这天是鸡的生日。至今成都一带春节期间仍在门楣贴鸡画。

山东一带娶亲时,女家选一男孩抱只母鸡随花轿送亲,与“吉”谐音。旧时还有“长命鸡”,男女各准备公鸡母鸡,婚礼当天把两鸡一起拴在桌腿,不时打公鸡,象征妻子制服丈夫,两鸡不得宰杀。

土家族称踢毽为“踢鸡” ,男女相聚踢“鸡”,接到“鸡”就可用草去追打任何人,青年借此追打意中人。大理白族流行“鸡米礼”,单礼为一只公鸡和一坛米酒;双礼为两只大公鸡, 一坛米酒一坛谷种,在嫡亲或姻亲中互送。

古代在结拜兄弟需宰雄鸡,在酒里滴鸡血,对天发誓,将血酒饮尽。 香港一带也有以斩鸡头为誓信的仪式。

狗相关

“雷州兵马俑”

正月十六是瑶族“盘王节”。这一天以祭奠瑶族先祖盘瓠为主:跳祭祀舞蹈盘王舞; 举行还盘王愿的祭仪,宰牛祭盘王; 颂唱“盘王大歌” 。至今瑶族人上衣前短后长,女子腰带故意后坠一截,意在模仿狗尾巴。

布依族过年有“吃新节”,晚上设宴祭祖后祭犬,之后才入桌就餐。祭犬由年长者将“新粮饭”与三块猪肉放入狗食盆,边看狗吃食边念祭词,意在感恩狗为人类带来谷种。

雷州半岛到处都有石狗蹲立,现存古石狗近10000只,人称“雷州兵马俑” 。石狗源于秦朝汉越融合的图腾崇拜,现今雷州人逢年过节,初一十五或红白事均拜奉,祈福、祈雨、送子、忏悔等。雷州人还爱吃狗肉,俗语“狗肉滚三滚, 神仙站不稳”。石狗食狗完美交融。

广东地区最早把狗叫旺财,源于其叫声“旺旺”。狗年送礼都讨“口彩”,礼品都沾“旺”字。

猪相关

猪头三牲

汉族凡重大祭祀必用猪祭品,并以猪头为重,俗称“猪头三牲” 。吴谷人《新年杂咏》:“杭俗,岁终祀神尚猪首……选皱纹如寿字者,谓之‘寿字猪头’ ”现今江浙一带在腊月仍储备腌制咸猪头为年货。清明节广东人爱用烤猪祭祖,俗语“太公分猪肉,人人有份”,形容祭后全家分食祭品。

陕西一带有送猪蹄的婚俗。结婚前天男方要送四斤猪肉、一对猪蹄,称“礼吊”,女方退回猪前蹄,婚后次日,夫妻带双份挂面及猪后蹄回娘家,后蹄退回,俗称“蹄蹄来,蹄蹄去”。东北汉满族也有结婚“离娘肉”。西双版纳布朗族婚礼,男女两家用竹竿串起猪肉分送各家以示“骨肉亲”。

过去四川凡病灾不幸,家中长者设香案打母猪鬼,祭求驱邪,认为“杀死一母猪鬼,驱除一个邪”。祭时选黄道吉日,杀老母猪,内脏等摆在堂屋,祭完吃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