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这个字代表什么生肖呢

金猪纳福:我的第二十三本生肖挂历,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新华网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送这个字代表什么生肖呢1

来源:北京青年报

编者按:从1997年农历牛年开始,老媒体人许涿每年都要自己制作一本独特的生肖挂历,至今已是第二十三个年头。这些年来,天天副刊都会在新春之际刊发一篇许涿先生的生肖挂历编后谈,他会说一说自己寻找生肖作品的编辑体会,也聊一聊诸多朋友予以的关注和支持。一本生肖挂历,凝聚深厚的民间文化情怀,饱含说不尽的人间情愫。

用一组小猪摆出向前跑的阵势,生动喜兴

自1997年农历牛年开始,每年我都会从古代文化遗产及民间艺术中,选出有关来年生肖的经典作品,编辑、设计一本大16开、横开本的挂历。第一轮经过12年,12个生肖做满之后,2009年又开始做第二轮,在编辑思路和设计上有了改变,封二加了一篇专家论述当年生肖的文章,还刊发历代名家书法、有关的文物和民间美术作品。每月图的右下,增加了对作品和作者的文字赏析介绍,使朋友们看了后增长了知识。

一年又一年,就这样又过了11年,到今年编的是(农历己亥猪年)第23本,两轮生肖挂历至今,已经走过23年。很多朋友说,他们从收藏第一本至今,过去的22本都完好地保存着,每每翻阅,既可以回忆上面记载的往日行踪,又可以欣赏精彩的生肖艺术。

狗年开春,我就一如往年,辞旧迎新,开始找“猪”。千百年来,猪是家畜,与人最亲近,是家庭富裕兴旺的象征,从古至今,在绘画、石刻、青铜器、陶艺、剪纸、布艺、玩具、皮影等门类,有关猪的不少精彩作品都可以选择。

我先把家中所有画册和书翻了一遍,是猪的图就扫描。再从我的电脑库中搜了一遍,把过去拍过的有关猪的图片找出来,算是有了初步的框架。每年挂历的封面是关键,一定要好看。在考虑猪年挂历的封面时,在电脑上大量浏览图片,仔细琢磨哪一件可以作封面,选来选去还是觉得用陕西凤翔的彩绘泥塑小花猪最好,用一组小猪摆出向前跑的阵势,一定很生动、喜兴,画面也好看。

彩绘小花猪选用胡深老先生的最好。2007年2月,我曾有机会到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县六营村拜访胡深,他从艺六十多年,是被誉为“中国泥塑第一村”六营村中最有代表性的泥塑老艺人。胡深的泥塑作品堆满了院子和三间房子,见了真是开眼。胡老待我们特别热情,带着我们在院子里转,耐心地介绍一件件作品。那年是猪年,听说我属猪,特意送给我一件可爱的彩绘大花猪。

确定了,我就与胡深老先生的女儿胡小红联系,说明为了明年挂历请她帮忙,她满口答应“没问题”。我请她先提供小猪的样子,她从微信发来不同造型的彩色照片。我选定4种,请她每种两个寄给我。令我感动的是,没过多久,收到快递寄来的一件包装非常严实的纸箱,包得里三层外三层,打开一看,分两层排列着用气泡塑料包裹着的八只小花猪,看出胡小红的认真和精细。这时我心想,明年挂历的封面算是有了。

封二这篇文章,是特邀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杨泓先生撰写。第一次向杨先生约稿还是33年前,之后连续12年,每年请杨先生为人民日报海外版春节美术特刊版撰写一千字的文章,增加挂历的知识性和可读性。杨泓先生在文物考古界有着重要的学术地位,每写一篇文章都是十分严谨,认真对待。此文虽只有一千多字,但包含了重要的学术价值,针对不同层次的读者对象,文章读来总是通俗易懂。

记得33年前,第一次是到位于华侨大厦对面的考古所办公室取文章,后来是到沙滩《文物》编辑部取稿,今年是到他家商量改稿。33年过去,杨先生已是84岁,我也72岁了。杨先生特别说:“我属猪,明年是我的本命年。”我说:“我也是,比您小一轮。”

前年11月21日,我的邮箱收到杨先生发来的邮件,他说:“……又得到处穿墙钻洞地找耗子了,预祝鼠年年历合作愉快。”

每年提前把家里的藏品一件件找出来让我拍

农村妇女天天见猪,对猪太熟悉了,所以民间剪纸中表现猪的很多。但若选入挂历中,还是北京杰出剪纸艺术家申沛农的作品最合适。他的作品粗犷而秀美,富有民族装饰趣味,生活气息浓郁。有一幅作品是用彩色贴纸的方式,表现一个孩子手提大红的猪灯,猪身上是牡丹花,飘着金钱穗,寓意吉祥富贵,下挂两条鱼灯,象征着吉庆有余,用在阴历正月的2月最合适。申沛农先生一生创作过很多表现十二生肖的作品,他知道我属猪,1994年底专门为我创作了两幅“猪”剪纸藏书票作品。尽管申先生离开我们十八年了,但他的作品还仍然具有无限的生命力,还在年年给人们美的享受。

4月图是一幅陕西安塞李秀芳画的农民画 “大猪和小猪”。多年前,我曾到陕西安塞采访,文化馆送我的一本十二生肖台历中有这幅 “大猪和小猪”。李秀芳平日注意观察生活,因而她的作品总是充满着浓浓的生活情趣。在创作这幅作品时,她说:“牲口跟人一样的,家里母猪走到哪儿,猪娃就跟到哪儿,围着母猪跑,活蹦乱跳的,看着可亲了,可开心了。画画就是要画自己开心的事。”

确定选用这幅作品后,知道李秀芳于去年不幸病逝,我与安塞文化馆的孙胜利馆长联系,他爽快地说:“没问题,我叫陈海莉给你复制一张吧。”真快,没过几天,就收到快递给我的一张复制作品,一看画得还真好。

很多年了,挂历上用过很多安塞的农民画,选中哪张,告诉孙馆长,他都全力支持。为制版,本想请他发一张拍得好些的照片电子文件,可是很多作者都年高离世,他都是派任务,叫年轻的高手复制一张寄来,以便我拍照制版,这样当然效果好啦。对孙馆长和陈海莉等朋友真诚、无私的帮助非常感谢。

文字说明是请陕西省群艺馆的研究员陈山桥写的,他就是当年辅导这些农民作者创作的,现已退休多年。令我感动的是,他十分认真,两百字的说明,他竟写了两条,让我选其一。

6月图用的是著名民间玩具收藏大家李寸松收藏的陕西宝鸡布花猪。因为当年曾与李寸松同在中国美术馆工作,我常帮民间美术部和李寸松拍民间美术的藏品,使我对民间美术方面的知识有了比较多的了解。这本生肖挂历自1997年至今,年年都会得到老李的全力支持。如今,虽然老李走了七年,可他的老伴、女儿对我编的这本生肖挂历依然积极配合,每年提前把家里的藏品一件件找出来让我拍。因此,年年在挂历上都能见到老李用多年心血收集来的民间美术精品,很多都已是孤品。他曾经说过:“当年在小摊上花几分钱买来的玩具,今天再想出多少钱也买不到了,老艺人不在了,因不赚钱,后人也不做了。”对李寸松一家两代人年年无私的支持,真是非常感谢。

7月的民间布艺和8月的皮影“火焰猪”都是选用中国美术馆的藏品。多年来,美术馆收藏了大量的民间美术精品,这次用的猪枕、 布艺猪、贴绣猪头童鞋、平绣花鸟纹猪头形遮裙带、猪头形刺绣围嘴,还是12年前为2007年上一轮的猪年挂历在美术馆拍的。那年美术馆为我找出很多有关猪的精彩的民间作品供我拍照,这次用的还是上次没用完的。这件皮影是美术馆收藏的三件“火焰猪”之一,上一轮挂历已经用过一件。此件皮影刻画一只周身被火焰围绕、身形健硕的黑猪,嘴巴张开吐出火舌,火焰造型奇异,形态夸张,体现出民间艺人丰富的想象力和高超的艺术表现力。从第一本生肖挂历至今,年年都会得到中国美术馆典藏部的全力支持,挂历上总能看到他们收藏的精品。

挂历只有十几页,凝聚着众多人的付出和心血

10月用的是天津丰爱东画的农民画“西游记”。过去在多次农民画展和画册中常见天津北郊区丰爱东的画,很突出。他是本地生,本地长,对农村的生活非常熟悉,所描绘的人物、动物、道具、场景、习俗等都非常真实、生动、可爱,造型和色彩都有他自己的特点。他的画用笔很精细,人物又秀气,很多人都以为是出自女画家的手,实际是位说话瓮声瓮气的黑脸大汉。

龙年、鸡年的挂历,都曾选用丰爱东的画。2015年8月7日,为鸡年的挂历,天津北辰区文化馆的老馆长张为民带我去丰爱东家拍照。在他的客厅兼画室摆着很多画完和没画完的画,我就把他画完的画都拍了。有一张西游记题材的画,我看很生动,特别是猪八戒在画面的中间,很突出。当时我就想等猪年的时候,就可以用在挂历上了。

去年年初,确定用这张“西游记”后,我就与他联系,告诉他打算在猪年挂历上用,他很高兴,我说不用再拍了,上次拍得很好。我又与北辰区文化馆老馆长张为民联系,请他写一篇两百字的赏析短文,没两天,就收到这短文。如今已八十多岁的老馆长,对北辰区农民画取得的成就,可谓功不可没。

我是年初就抽空排好了日历码,生怕出错,我得买几本不同版本的台历对照,还与网上不同版本的万年历、电脑上360浏览器和手机上的日历反复对照。我自己对过无数次,都看花眼了。每年月份图文拼好,打出样子,再请报社的老校对帮忙一读。这一关非常重要,校对十分认真并专业,对文中提到的时间、提法、称谓、修辞、标点等再核实,常会查出一些硬伤,指出各类应纠正的问题,避免了很多差错。

每年的印刷是最后的关键。开印时,不管是白班还是夜班,我都会带着图片的彩样到印厂,看最初跑墨印出来的样子,颜色是否偏,深浅是否合适,只要开始调得满意,之后一两万张不会有太大偏差。每年工人师傅都很重视,他们年纪不大却很有经验,十分认真,也很辛苦。

挂历虽然只有十几页,但凝聚着众多人的付出和心血,应该说是集体创作的成果,没有各方面朋友的无私帮忙是做不成这样的。为这本挂历做出过贡献的、让我感动的方方面面朋友太多,不管是求到谁都没二话,不一一列举,一并衷心感谢。

成了大家生活中的一个念想,不见不快

今年的挂历按征订数印了29200本,比去年多了3000本。年年都是40本一包,搬家公司用两天,分两次送到我家。2018年11月15日晚上,第一车送来,11000多本一直送到我家。搬运工人很不容易,先从卡车上卸到平板车,进到电梯,上十楼,顺楼道拐两个弯儿推到我家,再一包包搬到我家不大的厅里,十包一摞(为了好点数)。第二天我开始打电话通知报社大院内的各个部门预订户来取,有些上夜班的晚上来取,他们都盼着呐。接电话就陆续来我家接挂历,第二天就送走一大部分。

之后的很多天,真是热闹,我和大家就像个农民忙了一年,可盼到了秋收的时刻。还有很多人年纪大了,天也冷,不用跑路,就给我地址,我叫快递寄去。还有些人,我说你别跑了,我叫快递给你寄去吧,人家还不同意,说还是去你家取吧,就想去看看你。

特别要感谢每一位喜欢这本挂历的朋友,看到你们大老远找到我家,拿到挂历时的满足和高兴劲儿,我也很高兴。每到年底,很多朋友都盼着能得到来年的一本生肖挂历,已经成为生活中离不开的伴侣。

很多人来了说:“正好明天同学聚会,我给他们每人一本。”有的还说她妹妹过两天回美国,一定要多带些送人,这是最好的礼物。一位中学语文老师对我说:“元旦联欢时,我发给学生一人一本,他们该多高兴啊!”过了新年,这位老师果然发来他们班学生人手捧一本挂历的合影照片。一位小学美术老师也订了不少,说是送给她教的美术组小朋友。一位公务员还发来她婆婆收藏了十几年的挂历照片,并说她婆婆特别喜欢,每年用完了都留着欣赏。

中央美术学院老教授赵瑞英今年已经89岁了,每年都预订400多本,送给她住在养老院的每位老人,她说不到年底,好多人见面就问:“明年还有挂历吗?用惯了没它还不行了。”一位老同学发来短信:“每逢年底收到你编撰的挂历都是件喜事, 今年俺90岁的老爹又没白念叨,老爷子马上在挂历上添添写写的,似乎一年都踏实满足了……”龙年时,还有老朋友发来短信:“寄来的挂历收到了,很喜欢。我给儿子寄了一份,他们将把它作为即将出生的龙宝宝的重要礼物保存下来。”

感动我的话语和事儿真是太多了。每当看到这些发自内心的表白,都仿佛一股股暖流注入我的心间。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雕塑家刘焕章先生今年89岁了,离我家很近,每年到年根儿,我都去他家,一来看看老先生,二来给他送挂历。从1997年第一本生肖挂历开始,年年都送他。前些年,一次在菜市场,碰到刘先生在买酸奶,他特别对我说:“你每年送我的小挂历都存着呐。”2018年12月23日上午,我去他家,进门问:“您身体怎么样?”他乐着说:“挺好,到年底,腊月三十(他的生日),我就90啦!”“您还能打石头吗?”“能啊!”说着带我们到他阳台改造的工作室,边聊边塑一件少年人体的泥稿。

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老院长常莎娜离我家也很近,常在菜市场买菜时见到她,总是那么精神。每年都是到年根儿,我去看看老院长,给她送挂历。以往她一接电话总会说:“咱们交换啊。”再送我一本她以敦煌某一主题创作的作品编印的挂历。2018年12月20日上午,与毕力力老师约好,同时到常院长家。常院长很高兴,给我介绍她这本挂历的画,说今年的题材仍以敦煌历代图案为主题。

多年了,挂历印好,我都会陆续寄给天津的几拨老同学。一是鞍山道小学同班的同学,当年1954年7岁入学,今年都是72岁的爷爷奶奶了;二是耀华中学(十六中)1960年入学的初中同学;三是耀华中学美术组李文珍先生的家人和学生。因为邮寄经常收不到,挺可惜,他们又都盼着。这几年大家一商量干脆改聚会得了。每年挂历印好我回天津两次,参加三次聚会。一年又长一岁,大家也有个见面的机会。

我们小学一年级的班主任张老师今年84岁了,比我们大一轮,年年不到日子就给我打电话,我一听就知道是惦记挂历,赶紧说:“您别着急,印出来先给您寄。”有一年,寄出去20多天了,接她的电话:“我天天看报箱,还没收到。”我赶紧叫快递重寄。去年9月的一天,她就打电话问:“明年还有挂历吧?”“有!没问题!”“那我订50本。”比去年多要10本。12月9日天不亮,在京的一位小学同学开车接上我,拉着挂历奔天津,第一站就是张老师家,交给她50本挂历。张老师和我们都属猪,大家手捧猪年挂历拍了一张合影。第二站奔不远的一家餐厅,还有其他同学早在那儿等着呢。

没想到一本小挂历会让那么多人喜欢,让那么多人满足。我也因此获得一份成就感,心中觉得十分欣慰。小小的生肖挂历,年年都承载着我们老师、同学和朋友之间的情感。多年来成了人们年终联络情感的纽带,同时也给大家带来对新一年吉祥喜乐的祈盼,成了大家生活中的一个念想,不见不快。

送这个字代表什么生肖呢2

明天就要过“年”了,法定的名称叫“春节”,是“节”而根本就不是个“年”。

不过“春节”这个“节”,确实是源自被孙中山废掉的那个土土的“中国年”,人们也是相沿成习一直把它当个正儿八经的年在过;再说反正放假,亲朋好友聚在一起放纵一番(主要是放开肚子吃),总是件欢乐事儿。

好吧,那我在这里,也就按照社会的习惯,谈谈用十二生肖来指称这个“中国年”的问题。

按照十二生肖纪年法,今天是猪年的最后一天,一过午夜,也就进入了鼠年,这也可以称之为“猪尾鼠头”。其实明天不仅是鼠年第一天,这个鼠年,在十二生肖纪年法中,也是排在最前面的那一年。所以,现在来谈谈十二生肖纪年法的渊源,也算是一个比较合适的时候。

《四部丛刊三编》影印元刊本《困学纪闻》

其实关于这一问题,南宋末年人王应麟,早就做过一个很好的考证:

愚按“吉日庚午,既差我马”,午为马之证也。“季冬出土牛”,丑为牛之证也。蔡邕《月令论》云:“十二辰之会(德勇案:应正作‘禽’),五时所食者,必家人所畜,丑牛、未羊、戌犬、酉鸡、亥豕而已,其余(龙)虎以下,非食也。”《月令⋅正义》云:“鸡为木,羊为火,牛为土,犬为金,豕为水,但阴阳取象多涂,故午为马,酉为鸡,不可一定也。”十二物见《论衡⋅物势篇》。《说文》亦谓巳为蛇象形。(《困学纪闻》卷九)

这段论述,好就好在原原本本,大致列举出了传世文献中溯及十二生肖纪年法渊源的比较重要的早期记载。

王应麟引述的东汉人蔡邕讲的“十二辰之禽”,也就是与所谓“十二辰”对应的十二种动物,是我们论述十二生肖纪年法历史渊源问题时首先要切入的基点,或者说是我们认识这一问题的基本出发点。

宽泛地讲,所谓“十二辰”,是中国古代天文学家把天赤道带均匀地分为十二个距离相等的段落,其中每一个段落,称之为“一辰”或“一次”,合称“十二辰”或“十二次”。划分出这“十二辰”或“十二次”,是为给天文观测定立坐标。比如行星运行到哪一个辰次(这一点,岁星,也就是木星,体现得最为鲜明),或是像太阳这样的恒星的“视运动”(即相对于地球的视觉位移)运动到了哪一个辰次。其中太阳视运动的一个完整周期,就是太阳年(亦即地球公转回归周期)的“一年”。

因此,所谓十二辰,同中国古代的纪年的形式,具有实质性的内在联系(中国古代通行的阴阳混合年,也是以太阳年为基础)。若是用太阳视运动在这十二辰中所处的具体位置来标定月份的名称,就是用十二辰来纪月了,即《淮南子⋅天文训》所说“月徙一辰,复反其所。正月指寅,十二月指子,一歳而匝,终而复始”。古代所谓“建正”,诸如建子、建丑还是建寅,指的就是以子月、丑月还是寅月作为一年开始的月份,也就是所谓“岁首”。

十二辰的表述形式,是用天干地支中的“地支”,也就是子丑寅卯这一套东西。很多朋友都知道,把天干地支组合起来纪年,像今年是“己亥”年,明天就进入了“庚子”年,这就是所谓“干支纪年法”。在此基础上,若是省略天干而只有地支,就可以径称某年为子年、丑年、寅年或是卯年。所谓“十二生肖纪年法”,实际上就是用十二种动物的名称来替代子丑寅卯等地支。于是,就有了鼠年、牛年、虎年、兔年这些称谓。

只用地支纪年的好处,是使得纪年的刻度可以在一个合适的幅度内重复,即每十二年一个周期。显而易见,对于绝大多数寿命不过百岁的人来说,以这个幅度循环的周期,是很适用的。而用十二生肖取代地支,只是起到更加生动、更加形象的作用,人们也自然会因其生动形象而乐于使用,以至通行于世。

明白了这些基本原理,大家也就很容易理解,我在这里谈论的“十二生肖纪年法的渊源”,在很大程度上,也就是以后来作为生肖的这十二种动物与子丑寅卯各个地支形成固定搭配的时间这一问题,而宋人王应麟上述论述,是我所见古人相关论述中做得最好的一个。所以,下面就以此为基础,来展开我的分析。

所谓“吉日庚午,既差我马”,这是《诗经⋅小雅⋅吉日》当中的语句,注诗者往往侧重其涵义是在以“庚日”来体现“刚日”,而很少提及生肖。不过唐人孔颖达等着《毛诗正义》,乃特别疏释云:“必用午日者,盖于辰,午为马故也。”(《毛诗正义》卷一七)这里所说的“辰”,就是子丑寅卯等十二辰,“午为马”,也就是说人们是用“马”来表述“午”这一辰。这里虽然是以午纪日,但如上所述,十二辰的划分,本来主要是用于纪年纪月的天文单位,故午马相配的用法,不会只用于纪日而与纪年纪月毫无关系;至少在其产生的缘由这一点上,二者一定会有所关联。

日本《东方文化丛书》珂罗版影印南宋绍兴刻单疏本《毛诗正义》

假如此说不缪,那么,至迟在春秋时期,就应该已经出现了十二生肖纪年法的基本要素,即这特定的十二种动物同十二辰建立起了固定的搭配。可是,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在《汉书⋅翼奉传》里,我们可以看到,元帝时人翼奉,直接针对“吉日庚午,既差我马”这两句诗,讲到了另外一套解释,而清人陈奂撰《诗毛氏传疏》,就采录了翼奉这套说法而没有理会孔颖达等人的注解(见《诗毛氏传疏》卷一七)。看起来这就像《月令正义》所说的那样,阴阳之术乃取象多途,“不可一定也”。

因此,要想坐实十二生肖纪年法的渊源究竟出现在什么时间,还需要另有其他的证据。在《史记⋅陈世家》中,我们可以看到如下一段记述:

厉公二年,生子敬仲完。周太史过陈,陈厉公使以《周易》筮之,卦得观之否:“是为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此其代陈有国乎?不在此,其在异国?非此其身,在其子孙。若在异国,必姜姓。……”

唐张守节《史记正义》,疏释其“若在异国,必姜姓”的缘由说:

六四变,此爻是辛未,观上体巽,未为羊,巽为女,女乘羊,故为姜。姜,齐姓,故知在齐。

这里讲的占筮的道理,虽然不大好懂,但未与羊的对应关系,却很清楚,而陈厉公二年为公元前705年,时值周桓王十五年,还是在春秋前期。这足以证明,早在春秋前期,就已经具备了以十二生肖纪年的基本要件。

在这一认识的基础上,我们在《左传》襄公七年、二十年和二十三年的纪事中,相继几次可以看到,春秋时期陈国庆氏有庆虎、庆寅二人相并见于记载。虽然没有清楚的说明,但大致可以推测,这庆虎、庆寅应是一家的兄弟,而他们兄弟二人以“虎”、“寅”二字联名的情况,很有可能也是基于以“虎”称“寅”这一事实。我在《生死秦始皇》一书中曾经谈到,始皇帝赵正的弟弟成蟜,应是以“蟜”通“矫”,“成矫”的意思就是变“不正”为“正”,这样的兄弟联名形式,可以为上述推测提供旁证。

王应麟以“季冬出土牛”,作为“丑为牛之证也”,这“季冬出土牛”之事,出自《礼记⋅月令》,其原文如下:

季冬之月……天子居玄堂右个,乘玄路,驾鐡骊,载玄旗,衣黑衣,服玄玉,食黍与彘。其器闳以奄。命有司大难,旁磔,出土牛以送寒气。

东汉大儒郑玄注云:

作土牛者,丑为牛,牛可牵止也。

那么,郑玄这种说法到底是不是合乎当时的实际情况呢?对此,还需要稍加论证。

《月令》里讲的这个“季冬之月”,也就是冬季的最后一个月,这也就是十二月(世俗以十月、十一月和十二月为冬季,或分别以孟冬、仲冬、季冬称之)。按照所谓建寅的“夏历”,其各月的月序同以地支注记的十二辰的对应关系如下:

看了这个对应表,大家也就很容易明白,郑玄所说“丑为牛”的“丑”,具体是指这个“丑月”,这也就是所谓“季冬之月”。这样我们纔能够更好地理解,《礼记⋅月令》所说“季冬之月……出土牛以送寒气”,是与“季冬”这个“丑月”相对应,用与这个丑支搭配的牛来祛除月中的“寒气”。

前印《淮南子⋅天文训》“月徙一辰”云云的说法已经表明,所谓“丑月”以至由此上溯到启始的“寅月”,这些以十二辰纪月的形式,在天文原理上,跟以十二辰纪年,不过是一体两面的同一回事。了解到这样的学术背景,就可以从内在的联系上充分证明郑玄的注语是合理可信的。这样,窃以为《礼记》这一记载,足以让我们确认:在战国时期,人们是完全可以用十二生肖来纪年的。

再往后,是什么时候,开始留下以十二生肖配对十二辰的系统记载的呢?目前所知,这首见于东汉人王充的《论衡》。《论衡⋅物势篇》述云:

五行之气相贼害,含血之虫相胜服,其验何在?曰:寅,木也,其禽虎也。戍(戌),土也,其禽犬也。丑、未,亦土也,丑禽牛,未禽羊也。木胜土,故犬与牛羊为虎所服也。亥,水也,其禽豕也。巳,火也,其禽虵也。子,亦水也,其禽鼠也。午,亦火也,其禽马也。水胜火,故豕食虵。火为水所害,故马食鼠。屎而腹胀曰审,如论者之言,含血之虫亦有不相胜之効。午,马也。子,鼠也。酉,鸡也。卯,兔也。水胜火,鼠何不逐马?金胜木,鸡何不啄兎?亥,豕也。未,羊也。丑,牛也。土胜水,牛羊何不杀豕?巳,虵也。申,猴也。火胜金,虵何不食猕猴?猕猴者,畏䑕也。囓猕猴者,犬也。鼠,水。猕猴,金也。水不胜金,猕猴何故畏鼠也?戌,土也。申,猴也。土不胜金,猴何故畏犬?……天有四星之精,降生四兽之体,含血之虫,以四兽为长,四兽含五行之气最较着。案龙虎交不相贼,鸟龟会不相害。以四兽验之,以十二辰之禽效之,五行之虫,以气性相刻,则尤不相应。

这一大段话,差不多讲遍了“十二辰之禽”,独独没有辰之禽为龙。不过在《论衡》的《毒言篇》里,王充还是提到了它,即谓“辰为龙,巳为蛇”。另外在《论衡⋅讥日篇》里还有“子之禽鼠,卯之兽兔”的说法。把这几处记载,合为一处,完整的十二生肖序列,就清楚地呈现在了我们大家面前。只要具备一个促发因素,用以纪年,就应该是顺利成章的事情。

《四部丛刊初编》影印明嘉靖通津草堂刻本《论衡》

那么,在《礼记⋅月令》至王充《论衡》之间的秦至西汉时期,以十二生肖对十二辰这样的两两对应形式,就完全没有留下记载么?有的,只是过去不大受人注意。

清人万希槐撰着《困学纪闻集证》,尝引证《易林》相关事例述之云:

《易林》坤之震亦云“三年生狗,以成戌母”(据清翁元圻《困学纪闻注》卷九)。

今检核《士礼居丛书》景刻宋本,此语乃作“三年生狗,以戌为母”(《易林》卷一)。清丁晏着《易林释文》,谓“十二辰禽戌为狗,故以戌为母也”(《易林释文》卷一)。类似的记述,还见于《易林》临之干:“黄獹生马,白戌为母。”(《易林》卷五)丁晏释云:“《初学记》引《字林》曰:‘獹,韩良犬也。’《战国策》作‘韩卢’。戌为犬属,故‘白戌为母’。”(《易林释文》卷一)

除了以“狗”称“戌”之外,在《易林》中还可以见到以“虎”称“寅”的纪事。《易林》卷一四渐之随述云:

闻虎入邑,必欲逃匿。无据昜德,不见霍叔,终无忧慝。

清人孙诒让校读此文曰:

此文虽有讹互,让大恉止谓闻虎而实无虎,文义甚明。……“无据昜德”,义难通,疑当作“失据惕息”,皆形声之误。“不见霍叔”,亦谓不见虎。“霍”疑当为“寅”〔《北齐武平元年造像记》“寅”作“ 上雷下八”(如下图),与“霍”形相近〕。虎于十二辰属寅,故称寅,犹临之干以“白戌”为白犬也。云“寅叔”者,此书于人名物名,通以伯仲叔季俪之,如姤之屯称虎为“班叔”,即其塙证也。(孙诒让《札迻》卷一一)

若此,“霍叔”当正作“寅叔”,正是用以代称老虎;反过来看,则以“虎”称“寅”自属当时通行的用法。

《易林》旧题西汉焦延寿(字赣)撰,据余嘉锡先生考订,应为王莽至东汉初年人崔篆撰着(见余嘉锡《四库提要辨证》卷一三)。尽管如此,崔氏所述,自应以西汉时期通行的状况为背景。所以,《易林》的记载足以证明以十二生肖称十二辰应是西汉时期普遍通行的做法。

总括以上论述,可知十二生肖纪年法的源头至迟在春秋时期即已出现,其后历经战国,以迄嬴秦两汉,以十二种特定的动物与十二辰相搭配的做法,一直流布于世。

然而,这也只是十二生肖纪年法的源头而不是它的实际施行。这是因为所谓“十二生肖”只是十二地支的替代;更准确地说,只是子丑寅卯这套符号的替代物。因而十二生肖纪年法的施行,原则上似乎应以甲子纪年法的施行为前提。

甲乙丙丁、子丑寅卯这些天干地支的符号,虽然在甲骨文中即已系统出现,但只是用于纪日,而未被用于纪年,人们在运用干支纪年时,另有一套专业的用语,即以“岁阳”(亦称“岁雄”,即天干)和“岁阴”(即地支)相搭配。譬如,在《史记⋅历书》中,是用“焉逢摄提格”来表述“甲寅”这个年份,“焉逢”是岁阳,“摄提格”是岁阴。人们有时也单用岁阴亦即地支来表述年份,称之为“岁名”,在《淮南子⋅天文训》和《史记⋅天官书》中,我们都可以看到这样一套名目,如称寅年为“摄提格岁”。

在这种情况下,使用十二生肖纪年的可能性虽然也有,但应该很小。

中国古代以甲子纪年、也就是用甲乙丙丁、子丑寅卯这些天干地支符号来表示年份的时间,大致启始于新莽东汉之际,即顾炎武所说以甲子名岁,始于东汉(顾炎武《日知录》卷二〇“古人不以甲子名岁”条)。

在这以前,行用十二生肖纪年法的可能性并不是很大。藉用清人赵翼的话来讲,就是“西汉以前,尙未用甲子纪岁,安得有所谓子鼠丑牛耶”(赵翼《陔余丛考》卷三四“十二相鼠起于后汉”条)?

前面我虽然努力追寻了十二生肖纪年法在中国传世文献中的渊源,但这不等于说这种以特定动物与十二辰固定搭配的方法就一定产自中土,包括中国古代天文历法的很多内容,都应该抱持一种开放的态度来加以研究。昔赵翼论十二属相的起源,曾揣测“此本起于北俗,至汉时呼韩邪欵塞,入居五原,与齐民相杂,遂流传入中国耳”(《陔余丛考》卷三四“十二相鼠起于后汉”条),所说虽未必能够具体落实,但这种研究的态度和取向,无疑是我们应当努力效法的。

唐景龙二年辛节墓志志盖

至于十二生肖纪年法产生或是应用于中国的具体时间,那不是本文所要探讨的问题,需要另行专门阐述。

这十二生肖纪年法,也就是所谓“属相”,不管它是土产的,还是外来的,我们在生活中能做的,都只是壮其鼠胆来过这个马上就要到来的鼠年。

2020年1月24日记于己亥岁末

责编:韩雯雯

送这个字代表什么生肖呢3

大家好,我是黎侯虎,来自山西黎城,是目前唯一一个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布老虎。黎城人对虎文化的热爱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哎,这可不是我吹牛,有考古发现的玉石虎可以佐证。如今,玉石虎已演变成集民间剪纸、刺绣、面塑等多种艺术于一体的布老虎,哈哈,正是在下黎侯虎啦。

这是非遗传承人李小梅缝制的黎侯虎。(受访者供图)

在我们黎城,虎文化已经传承了近3000年,并且深入人心。小孩儿满月的时候,家里的长辈都会送给孩子一只黎侯虎,希望我们可以护佑孩子平安。

这是黎城西关墓地考古发现的玉虎。(图片由黎城县人民文化馆提供)

1998年,黎侯虎图案登上虎年生肖邮票。(图片由黎城县人民文化馆提供)

不仅如此,民间还赋予我们黎侯虎赐福增寿、镇宅驱邪、安家生财等文化内涵,让我们成为了欢庆节日、馈赠亲友的热门礼物。随着虎年的来临,也大大带动了黎侯虎的销售。在国家级非遗黎侯虎的省级传承人李小梅的工作室里,工人们正在紧张地赶制黎侯虎。在临近春节的前三个月里,百余人的工作室,承接了3000只制作订单,可把我们的李“妈妈”给忙坏了。

李小梅(左一)在教前来参观的当地外教制作黎侯虎。新华社记者王学涛摄

除了这些摆件,我们黎侯虎的形象还衍生出一系列文创产品,比如黎侯虎肚兜、虎头帽、虎头鞋、老虎抱枕等等,都深受人们喜爱。为了促进产业发展,黎城县大力发展黎侯虎文创产业,而且大大带动了当地农村妇女的就业。

黎城县北桂花村村民李京芬在家里赶制虎尾。新华社记者王学涛摄

如今我们黎侯虎不仅是守护人们平安幸福的吉祥物,更是带领乡亲们发家致富的小神兽。看着乡亲们生活越来越幸福,看着我们可爱的家乡越来越美丽,我真是又开心又自豪!

黎城县的小朋友们与布老虎。新华社记者马志异视频截图

虎年到了,我在这里给大家拜个年,请接好来自我黎侯虎的祝福,祝大家龙腾虎跃,福星高照,有精神!

统筹:吴炜玲

记者:马志异

编导:赵世芸

配音:张梓潇

制作:新华FM工作室

新华社音视频部

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