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不多是代表什么生肖

从生肖表到中国表,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新华网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差不多是代表什么生肖1

可能是因为各家都十分擅长处理狗的题材,无论是走中国表传统路线,还是以欧式风格赢得中国人青睐,设计上都非常生动活泼,惹人喜爱。以往类似蜥蜴般还缺了尾巴的怪龙,凶悍而拒人千里之外的蛮牛等不贴合中国人吉祥如意愿望的设计,这几年确实再也看不见了。

丁之方

转眼鸡年将尽,灵犬又至。

鸡年多雄鸡表,而且一如既往地卖得不错,狗年多狗表当然是不言而喻的事,因为除了属狗者之外更有爱狗人士会哄抢狗表。

这类以中国传统十二生肖为主题的产品,虽然可能不局限于中国或亚洲而在全球发售,但它们显然是专门为中国人特制的。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表的设计也越来越中国风,大量使用了珐琅、雕刻等手工工艺,让人想起两三百年前欧洲的瑞士、英国、法国等专为中国市场(明清帝国)制造的所谓“中国表”。

回溯历史,早在明朝中后期,来自欧洲的钟表就是明清王公贵族最喜欢的舶来品,畅销之余那些西洋美人、风景花卉之类的欧式经典图案也逐渐变化——盘面上的小时标志有了“子、丑、寅、卯……”汉字,表壳上多了珍珠装饰,还有许多呈现出所谓“镜像对称”的对表,成双成对地卖到中国来供人把玩。尤其是那些对表的装饰风格兼容并蓄、博采众长,涉及各种宗教、神话和世俗甚至异域主题,由钟表匠、金银匠、珐琅师和雕刻师合作,倾其一生功力共同打造。

当年来自中国的订单一定是很赚钱的大买卖,值得如此大费周章地完成,比较同一时期卖到其他市场上去的产品如土耳其表、俄罗斯表、印度表,传世的中国表精品不仅数量众多,而且做工异常精美。

如今在瑞士日内瓦市中心的百达翡丽博物馆、拉绍德封的国际钟表博物馆、力洛克的山地城堡博物馆、苏黎世的拜耳博物馆甚至巴黎的科学技术博物馆中,都不难看到类似的藏品。以前者为例,百达翡丽博物馆收藏了100多枚特别为中国市场量身定制的古老“对表”,可追溯到18世纪中叶至1850年前后,该博物馆在拍卖市场上的举动还影响了许多人加入“中国表”的专题收藏大军中。

从2017年先期披露的狗表样式来看,来自日内瓦的古老品牌江诗丹顿采用了金雕中式花卉的盘面,珐琅烧造的立体式狗,可爱又生动,颇有古老中国表全新演绎的味道;来自意大利的沛纳海则完全不同,在表壳附加的盖子上,采用纯意大利式手工,雕刻出同样中国风味浓厚的狗,甚至将汉字“狗”都雕了出来。这两家虽风格各异,却殊途同归,最得数百年来制作中国表的精髓;雅典作为烧造珐琅的行家,对中国元素同样有深入研究,以嬉戏中的哈士奇为造型,欧式风范,但极易为中国人认可;以设计见长的斯沃琪,让小狗穿上红毛衣,中国风扑面而来,定能在全球吸引不少爱狗之人。

不过,欧洲设计师对于中国元素的理解到底还是有一层若隐若现的隔膜,比如瑞士萧邦用日本的莳绘工艺,在偏黑的背景下画出的秋田犬,做工虽然精致却全无中国生肖的味道,这多少体现出设计者对中日风格的混淆,而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日本人甚至东亚人来说,一眼就能看出其中的差别。

以生肖表为代表,近年来,瑞士的大牌表厂其实已开拓出一个新的中国表的市场,无论是江诗丹顿最新推出的长城题材产品、伯爵2016年力推的丝绸之路主题,还是宝珀开发的中华年历系统,都让中国买家欢喜。不过,这些题材都较高端,受众小,数量极少,要在中国真正流行起来尚需时日。

差不多是代表什么生肖2

十二生肖是十二地支的形象化代表,之后,随着历史的发展,逐渐融合到相生相克的民间信仰观念,表现在婚姻、人生、年运等,每一种生肖都有丰富的传说,并以此形成一种观念阐释系统,成为民间文化中的形象哲学,如:婚配上的属相、庙会祈祷、本命年等。

项羽和刘邦两人的属相都是蛇,刘邦较为年长,比项羽要大两轮。但是,这两人的个性与命途实在相差甚多,由此可知,属相并不是决定一个人的关键因素。其实,作为中国十二生肖之一,蛇之后便是龙,为了听上去比较吉利,蛇通常被人称作 “小龙”。

甚至,还有很多父母给蛇年出生的孩子取名为“小龙”,其用意大概便是想孩子有点龙气吧。

在地球众多文明之中,蛇通常表示着吉利与圣洁,但是,在一些西方文化之中,蛇却常常代表着力量与恶魔。相比于其他生肖,人们对蛇的说法比较多,例如:它是其中仅有的冷血动物,除了龙这一虚构形象之外,它是仅有的身有鳞片的动物,并且,它还是华夏文化早起便出现的一类图腾… …

蛇,外表并不好看,浑身包裹着鳞片,一般栖息于昏暗湿润、不见人迹的地方。但是,作为爬行动物,蛇要比人类更早出现。大约几亿年前,地球上出现爬行动物,并且,爬行动物是其后出现的鸟类及哺乳动物的祖先,甚至,爬行动物曾在地球上鼎盛一时。

中国自古便有“蛇吞象”的说法,这一说法最早可见于《山海经》。其中记载:“巴蛇食象,三岁而出其骨。君子服之,无心腹之疾。”大概意思便是巴蛇能够吃食大象,吞下去之后需要在腹中消化三年之久才能将骨头吐出。这种骨头可入药,能够治心腹方面的疾病。

据传说,巴蛇生于南海一带,浑身黝黑,脑袋为青色,长可达八百尺。也只有拥有如此庞大身形的蛇才能够将大象吞下,而且,还得经过三年才能将之消化。由此可知,就算是神话虚构的大蛇,想要吞食大象也并非易事。后来民间便以此比喻人心的贪得无厌。

蛇的食欲很强,而且,食量巨大,其捕食时,通常先将会猎物咬死,再将猎物狠狠勒紧后方才进行吞食。蛇的嘴巴可以根据猎物的体型进行变化,通常由猎物头部进行吞食,而在吞食鸟类时则由头顶开始,由此一来,可避免鸟喙刺伤口腔或食管。

蛇的牙不具备将食物咬碎的能力,但是它的消化系统非常强大,所以进食一般靠吞。有些蛇甚至在吞食的时候便开始消化,而且,蛇在地上爬行蠕动时,以肚皮与地面摩擦,也是其帮助消化的方式,最后,难以消化的骨头会被吐出。

人们常提及的毒蛇,甚至可以将消化液作为毒液,某些肉食性蛇的消化液腐蚀性较强,可以轻松溶解动物肢体,其毒性便由此而来。

在中国的文明之中,蛇是非常重要的一种图腾。在神话之中,华夏民族源起于女娲与伏羲两者结合,而两者最初的形象就是人头蛇身。在中国传统神话之中,古人赋予了蛇非常吉祥的形象,善良的品行。有记载,神话之中首个头顶母性光环的女神便是人头蛇身的女娲。

传说中,共工与祝融相争,共工战败后气急败坏的以头触不周山,将天弄了个大窟窿,引得天河之水灌入人间。女娲不忍众生受难,以五彩石填补窟窿,才避免了一场浩劫。女娲的功劳主要在于造人与补天。而其蛇身的形象,也许就是因为蛇具有极强的生命力以及极强的生育能力,所以,它代表着“生命”。

很多地区的人将蛇看作吉祥与神圣的象征,由于其形体以及多卵的特征,所以,很多地区的人将其看作生命旺盛、能量充足和精力充沛的象征。例如:在古埃及文明中存在众多以蛇为身的女神形象;南非布须曼神话则以为人是由蛇演变而来。

除此以外,由于蛇性喜栖息于水边,而暴雨天气的雷电及雨后彩虹的形状与蛇相似,所以,古人将蛇视为雨神。在特定的宗教日,印第安人会跳蛇舞,以祈求人民兴旺,作物丰获;古希腊神话之中手拿蛇杖的大地母神,也反映了蛇代表着丰获。

古代社会之中,人们总是在坚持不懈的追求长生不老这一终极目标,而蛇的众多习性(冬眠,蜕皮,衔尾等)在古人看来实在是太神奇了,因此,蛇被赋予生命与死亡的含义。由此,蛇在很多文化之中代表着长生不老。而在日本的神话中,蛇乃是执掌冥府之神,人生由冥府而来,死亦回归冥府,所以,他们认为生命便是由蛇至人,再由人至蛇的过程。

蛇有规律的蜕皮这一特性被古人认为是一种获取新生的过程,所以,他们认为蛇掌握着长生不老的秘辛。巴比伦神话之中,吉尔伽美什历经艰险所寻的不死仙草被蛇盗走,因此,蛇可以蜕皮以得到新生的力量,而人类则丧失了这一能力。古琉球的传说之中,蛇抢在人的前面跳进了月亮所赐予的不死之水,所以,人类不得不面对死亡,而蛇却因此得到了永生。

由于文明的发展,蛇因其特性(灵敏,狡黠,毒性)而被人们认为是一种神圣的存在,甚至在一些地区,其成为智慧与神力的象征,蛇总是与宗教及神联系在一起。

在很多部落文化之中,蛇与神息息相关,甚至,蛇杖也成为一种神权的象征。希腊帕提农神庙以前便是蛇神殿,其中,所供奉的雅典娜雕像手持蛇杖,衣服也以很多蛇头装饰。古埃及文明之中,人们将蛇视为护佑法老的神明。为了展现法老的统治地位及威严,皇冠之上便以金银珠宝雕塑出眼镜蛇的形象。

但是,在西方的一些文化之中,蛇也常常以负面形象出现,象征着狡猾、恶毒、阴谋狡诈。在基督教的经典中,蛇便作为诱使女性犯罪以致人类被逐出伊甸园的形象出现。蛇偷偷进入伊甸园,诱使夏娃吞食禁果,导致其违背上帝戒律,最终被逐出伊甸园,并且,要永远承受孕育的痛哭,其字里行间将蛇描写成一个无比狡猾奸诈的生物。

古希腊神话之中,与宙斯敌对,将众神驱逐,拥有无穷神力的堤丰便是一个下半身全是蛇的怪物。宙斯之妻赫拉派出诛杀宙斯私生子赫拉克勒斯的复仇天使就是一对满是剧毒的蟒蛇。女妖美杜莎的头发全是由蛇组成,甚至,人与对视一眼便会被化为石雕。

很多属蛇的人感觉,自己周围与自己相同属相的人很少,如今,三十多岁的胡先生便是一个例子:上小学的时侯,他就发现,班里有很多属马的同学,为了找到自己的组织,他专门到高一年级的学生中展开调查,但是,它发现高一届的学生大部分属龙。

这下他就纳闷了,属完龙之后便是马,那么,属蛇的人都在哪呢?当时年纪尚小的他便有了一个想法:人们不愿意属蛇。后来,他十分困惑的他就此做了深入调查:同时期的一批孩子,属蛇的的确要比属龙或马的数量少很多!

到了胡先生上中学的时候,市场上有很多卖生肖饰品的店铺,其中,诸如牛马羊的生肖饰品数量很多,但唯独蛇类饰品数量很少,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胡先生发现蛇成为了潮流:很多人喜欢在身上弄上蛇型纹身,佩戴蛇纹戒指,此时,蛇突然间成为了个性代表。

因为,阳历与农历的时间相差,所以,每逢阳历新年之后,农历新年或者立春节气之前,这段时间出生的人该属什么,向来有一些不同的说法。

中国先民感受到寒暑交替,植物枯荣的周期,以之为“一岁”。月亮的盈亏周期也与“岁”相关——十二次月圆正好一岁。用木星作为年的周期“岁星”绕行一圈刚好十二年。《周礼·春官·冯相氏》云:“掌十有二岁、十有二月、十有二辰”,除计年计月,十二也用做计量时辰。

立春派:立春节气才是一年之始

有些人将立春节气视作每的一年的开始。曾有民俗学家表示:中国农历是以立春节气来确定生肖的。传统农历将节气之首的立春确立为每年的开始,因此,生肖也依据立春而定,中国古人均以此确立生肖。

直到一九一三年,当时的民国政府颁布法令:将农历正月初一定为一年的开始,这才由此出现了以正月初一确定生肖的做法。在此之前,人们将农历正月初一称为元旦,而春节则是在立春之时,所以,生肖应该依据立春确定。

初一派:节气不是年历

但是,也有一些民俗学专家认为:把正月初一作为一年之始比较合理。所述理由如下:节气并不是年历,确定出生于哪个年份,应当以农历正月初一作为标准。在普遍使用公历的如今社会,人们普遍还会使用农历,如果,再加入一种以立春节气作为一年之始的历法,将会导致年份与月份陷入混乱,实在是极为不可取。

如今,很多人都是初一派。

元旦派:让自己有两种选择

社会上有很多人是这样做的,这与父母希望孩子是何属相有关。例如:小马的儿子生于零二年二月初,这一年恰逢马年,但是,按照以前老式算法,没有过年的话应当属蛇,为了让自己的儿子成为“二马”,于是,便让儿子属马了。

小张的儿子出生于一二年一月份,按传统农历的算法应该属兔,但是,他希望儿子属龙,“人们普遍将2012年称作龙年嘛!”

郭沫若在《释干支》中,认为生肖源于巴比伦的黄道十二宫,汉代西域诸国仿十二宫而造十二生肖。 古希腊、古埃及、巴比伦等古国也有类似的十二生肖,仅动物不同,由此生肖也许并非起源于中国。

参考资料:

『《十二生肖》、《山海经》、《释干支》』

差不多是代表什么生肖3

“那个超过30万人叫‘张伟’的时代,

已经渐行渐远。”

近日发布的姓名大数据报告《2019姓名全景报告-中国人起名质量首次量化揭示》(简称“报告”)显示,2018年新生儿热度最高的名字分别是“子墨”(男宝宝)和“一诺”(女宝宝);最受欢迎的男宝宝名读音为“yì chén”,女宝宝名读音为yǔ tóng。

报告还分析,“10后”名字的性别区分度正越来越泾渭分明,“男起女名”和“女起男名”比例都有所下降。此外,2014年以来,新生儿尝试“新复姓”(父姓+母姓)的比例也有所增长。

2018年热度最高的男女宝宝姓名 ,来源:2019姓名全景报告

2018年男女宝宝热名第一

分别为“子墨”、“一诺”

近几年宝宝起名最喜欢用什么字?

报告显示,2018年,子墨、宇轩、浩宇排行男宝宝热名前三,一诺、梓涵、诗涵排行女宝宝热名前三。这一年,最受欢迎的男宝宝名读音为“yì chén”,女宝宝名读音为“yǔ tóng”。

2018年最受欢迎男女宝宝读音 ,来源:2019姓名全景报告

报告还评选了2018起名“年度字”和“年度名”。

男宝宝起名年度字为“奕”,年度名为“晟睿”;女宝宝起名年度字为“彤”,年度名为“雨彤”。

报告分析称,“奕”有光明、俊逸的含义,自带正能量和精气神。众多家长青睐它入名,寄望宝宝神采奕奕、光明坦途。对于“彤”字,报告称,不同于上世纪60-80年代时代烙印挤占了家长思考的“红”和“丹”,新一代父母更关注生活和育儿,在孩子名字中寄予了对“燃”的呼唤。

同一个时代,最受家长欢迎的起名用字,通常都会比较趋同。但每年新生儿起名,也有各自的特点。

报告显示,2014马年,快速崛起的是“骏腾”、“骏驰”、“子骏”等名。2015羊年则流行“梓洋”、“沐阳”、“梓芃”等。2016猴年时兴“梓林”、“宇森”、“森”。2017鸡年最显著的新晋字,是一批别开生面的“米家军”:米、禾、籽、粒。到了2018狗年,备受家长青睐的是“鑫、鑫源、鑫泽、锦哲、锦泽、锦浩”等名,以及“心、沁 、忻、 惜、宏”等字。

“生肖对老百姓的影响非常大,从报告可以看出,每年起名潮流最大的变量就是生肖。但生肖的本质是一种动物纪时法,并不是说生在什么年份,就跟当年的生肖有什么相似之处。至于网上的生肖起名宜忌,更是牵强附会,它是人为编造出来、吸引眼球用的,没有任何科学依据。” 报告发布方、起名通创始人张襦心表示。

此次报告基础数据来源于该平台2010年-2018年4340万条新生儿起名意向以及2008年以前的部分历史数据。

起名品质不断提升

不同时代、不同区域的起名品质如何?

“对特定群体的起名品质的宏观衡量,从前一直是一个难题。为此我们拟定了一个衡量指标——名字集中度。集中度越低,代表名字的多样性更好,某种程度也意味着品质越高。”主导该报告大数据分析的起名通创始人陈俊称。

报告显示:从上世纪60年代起,我国新生儿起名质量呈渐次下降趋势,到达一个节点后又持续上升。上世纪90年代以来,起名品质有所上升,00年代以后,起名品质不再有飞跃变化。到2017、2018年,新生儿起名品质再度显著提升。

报告还披露了不同地域的起名品质差异。

2017、2018年,男宝宝起名质量最好的是福建、上海。女宝宝起名质量最好的同样有福建,另外一个是广东。以贵州、甘肃、四川等为代表的西部地区,以及以辽宁、黑龙江为代表的东北地区,起名质量不够理想。

报告认为,造成以上差异的因素比较复杂,其中经济驱动是比较明显的原因之一。经济发展迅速、有活力的地区,往往包容度越大,人口构成也越趋多元,为名字的多样性发展提供了持续发酵的有利环境。

“国民的受教育程度和文化水平不断上升,社会越来越多元化,这些都会体现在名字中。”张襦心称,相比于该机构此前发布的第一份报告以“热名排行榜”引导人们去关注重名现象和名字背后的社会文化现象,第二份报告更侧重于深度和宏观地分析起名质量。随着中国父母文化素养和思想开放程度逐步提升,家长对名字更为求新求变、追求多元表达,新生儿的名字也越来越多样化,起名质量提高成为一个总体趋势。

“父姓加母姓”起名现象悄然兴起

针对女起男名、男起女名的现象,该报告也做了一定剖析。

报告称,“男起女名”和“女起男名”最突出的是1990 、2000年代,而“2010后”名字的“性别区分度”已越来越泾渭分明。“男起女名”的比例减少了一半,“女起男名”的比例也下跌了三分之一。人们担心中的“更娘化”、“更men化”的趋势并不存在。

2014年-2018年全国新复姓占比变化

“近些年,我们还可以看到一个新的现象在悄然快速兴起——名字为父姓加母姓。这是一个体现女性地位提高、性别公平的现象。” 张襦心介绍,“父姓+母姓”这种“新复姓”起名方式也是报告关注的内容。

报告显示,2014年到2017年,新生儿尝试“新复姓”的比例快速增长,四年即实现了翻倍,男宝宝达到了2.51%。女宝宝也上升到了1.73%。

地域方面,“新复姓”走在最前面的是云南。京津冀、东三省、山东、河南这些区域,尝试比例则多年低于全国均值。

针对新复姓,报告还发现了两个特别现象。

首先,男孩新复姓比例一直明显高于女孩,但两者的比例差距在持续缩小。报告认为这反映了部分家长的意识里,“重男轻女”的观念仍然存在,但是程度在减轻。

其次,2014年-2017年,新复姓比例都在节节攀升,但到了2018年,无论男孩还是女孩,新复姓比例双双下降。报告认为该现象与生育政策的变化有关:随着二孩政策全面放开,一些心态开放的家庭开始让其中一个孩子直接随妈妈的姓,从而导致新复姓的比例不升反降。

最热四字名背后的“尬名现象”

伴随着新复姓现象,四字名也在当下占有一席之地。

报告显示,2018年起四字名(包含复姓、新复姓)的意愿,在女孩中占比约0.29%(包含复姓、新复姓),在男孩中占比约0.35%。

四字名中,以复姓“欧阳”的最多。排除复姓后,2017-2018,男宝宝家长最想起的四字名是“王者荣耀”。而女宝宝家长近三年最想起的四字名,都是“杨柳依依”。

报告认为,“王者荣耀”荣登男宝四字名榜首,明显是受到了“网游热”的影响,而“王”姓又为中国大姓,给了这类家长倾向如此命名的更多机会。

报告指出,排名第一的女宝宝四字名,出处是中国第一部诗词典籍《诗经》。2016、2017连续两年,央视播出的《中国诗词大会》,在社会上掀起了品读诗词热潮,也影响了一些正在起名的年轻父母。

不过,四字名在开启“起名新大陆”的同时,也给父母的起名水准带来了更高的挑战:如果创意巧妙得当,自能令人拍案叫绝。如把握不当,出现违和感的比例也会更高。如“王者荣耀”、“王子殿下”、“兰博基尼”、“谢主隆恩”,正是新一代尬名(令人觉得尴尬的名字)的代表。

“起名者想要追求独特个性,这无可厚非。但如果对名字的育儿引导作用、形象塑造作用不了解,又不能很好地驾驭文字,就很容易跑偏,把孩子的名字变成文字游戏。” 张襦心认为。

来源:澎湃新闻(ID:thepapernews),记者:彭渝

本期编辑:胡程远、蒋川

觉得好看,请点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