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石代表什么生肖

郎平青春回顾史。一起成长的女排,春晚,姐姐,谁的青春不美丽?,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叶之秋和王药石一家人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药石代表什么生肖1

#趣谈八卦#系列1。2021年的东京奥运会,我追了女乒,男乒,女泳,没有去追女排。因为网络神评看看就够了,我心已定,永远会支持我们的女排姑娘。

年轻的郎平,过去是铁榔头郎平。

中年的郎平,曾经是铁榔头的师傅。

以后的郎平,会是铁榔头的标杆人物。

一代英雄落幕了。#郎平即将卸任,谁能扛下中国女排这个重担# ?冯坤都说郎导是神 但她也是个人。

郎平的时代起起伏伏,仅以此文记录我们陪伴着她的岁月。

一。总成绩说话。

郎平,绰号“铁榔头”,1960年12月10日出生于中国天津市,中国女排运动员,奥运冠军,女排教练。

执教中国女排期间,郎平率队获得一次奥运会冠军、两届世界杯冠军、一次世锦赛亚军、一次世锦赛第三名。

这几大战绩,组成了中国女排的辉煌时代。

1,这时候没有春晚。

2,我姐姐1963年出生,属兔的。郎平是属牛的,大3岁。

都说60年初遇到三年自然灾害,身体成长期缺乏营养。可是郎平后来竟然身高1.84米,先天运动的好苗子。

一问:营养匮乏的年代,为什么有人逆天生长呢?[what]

二。从小喜欢排球运动。

1967年,7岁,郎平在北京市朝阳区东光路小学读书。父亲对体育的酷爱,影响着郎平。

1973年,13岁,北京工人体育馆少年班练排球。

1976年,16岁,北京业余体校,北京排球队。

1978年,18岁,郎平入选国家集训队。

这时候没有春晚。

我姐姐15岁,父母有一点重男轻女。

让姐姐直接初中中专,早毕业早工作,早点缓解家庭经济压力。

三。光荣的排球生涯。80年代退役,第一次婚姻。

1984年,24岁,郎平获得洛杉矶奥运会女排团体金牌,协助中国女排实现三连冠。

1986年,26岁,郎平宣布退役。

1987年,郎平与前八一男排队员白帆结婚,之后郎平赴美留学。

。。。

1,80年代,这时候春晚有了。

我看过回放的相声小品。喜欢1983年的相声《戏剧杂谈》,表演 候宝林 、郭全宝。诙谐逗趣。

1983 的相声《对口词》,姜昆、 李文华 。烟嗓很特别。

1984 《宇宙牌香烟》 ,马季。1987 《五官争功》 ,马季 、赵炎、 王金宝 、冯巩 、刘伟。《虎口遐想》, 姜昆 、唐杰忠,经典。

2,我姐姐23岁,处于恋爱期。

由于男友花心太帅,与闺蜜也在私下交往,所以两人分手。记得那一年,姐姐回家探亲,买的煮玉米特别香甜。

。。。

四。国外执教生涯。

出国学习是潮流。第二次感情无果。

1989年——1995年,郎平先后在意大利,美国的女排做主教练。还带领她们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战绩。

二问:郎平出国执教,为什么呢?有人议论纷纷,很不甘心。

其实,八十年代是名人、明星纷纷出国深造学习的年代,李连杰、巩俐、斯琴高娃、陈冲等等,都出国了。有些人加入了外国籍。

我记得当时有个女明星,出国为了生存干端盘子的工作,大家很不理解。

改革开放之初,国门大开,国人对外面的事情很是好奇。

其实外面的世界究竟精不精彩,自己经历了才有发言权。

五。郎平的三次感情经历。

1992年5月27日,郎平在美国诞下爱女白浪。从白浪两岁起,郎平就与白帆有离婚意向。

1995年,郎平与白帆在美国离婚。同年,郎平受邀从美国返回国内,担任中国女排主教练。

三问:是什么原因导致夫妻离婚呢?仅仅是聚少离多吗?

二人离婚后各自享有女儿的一半抚养权,彼此相敬如宾,仍是好友。由于郎平要回国执教中国女排,所以女儿一直和白帆在美国生活。

郎平的女儿白浪,长大以后也是排球运动员。

她在2020年电影《中国女排》里出演年轻时的母亲郎平,体验了一把80年代的生活。

此后,郎平还有过一位美国男朋友。 据说身高1.96米,政治经济学博士,十分喜爱体育。

这段姻缘也随着郎平1995年的临危受命回国执掌中国女排而无疾而终。

最后,2016年1月16日,郎平和中国社科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育成,结良缘在京举行婚礼。

1,90年代,我看过回放的春晚相声小品。 喜欢1991 年的相声《着急》, 姜昆 、唐杰忠表演。1994 《点子公司》, 冯巩 、牛群。

2,我姐姐在1989年结婚,26岁。

91年儿子“羊乖乖”出生,他大约到4岁才能完全说清楚话。我姐说爱因斯坦说话也这么晚,不知道是不是安慰大家?

姐姐那个年代喜欢相声,也喜欢女排,就这样一起陪着女排姑娘慢慢走吧!

未完待续。过去的人比较淳朴没有这么多问题可问,现在的人三问不够,要5问6问。下篇郎平问答篇。

图片侵删。原创@叶之秋和王药师一家人

药石代表什么生肖2

齐风鲁韵,斯文在兹。山东是儒家文化的发源地、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发祥地,春秋战国时期诸子腾跃、百家争鸣的盛况,至今让人津津乐道。山东革命文化资源丰富,沂蒙精神就诞生于沂蒙老区,沂蒙红嫂、胶东乳娘的感人故事,读来荡气回肠。山东还不断创造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一批文化新地标成为点缀城市和乡村的亮点。灿若星辰的文化名人,含蕴深厚的文化圣地,妙趣横生的文化故事,展示了齐鲁大地的文化气质,丰富着文化山东的精神底色,也推动着山东各地在守正创新中,不断创造出新的文化成果。了解山东文化名人,饱览山东文化风景,倾听山东文化故事,大众日报自11月4日起陆续推出“16市文化打卡地”系列报道,带你一起到这些值得“打卡”的地方走一走看一看。

1、《光岳楼,“天下所无”之楼》

光岳楼最初建于明洪武七年,即1374年,至今已经有600余年历史。1988年,光岳楼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光岳楼不仅高大宏伟,其设计之巧和建筑之美,堪称巧夺天工。尤其珍贵的是,光岳楼虽经多次重修,基本保持了原貌,主体架构包括大部分构件仍是初建时的原物,很多地方还体现着元代的建筑风格,其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不言而喻。

明吏部考功员外郎李赞在《题光岳楼诗序》中曾赞光岳楼“因叹斯楼,天下所无,虽黄鹤、岳阳亦当望拜”。

2、《好汉城,“约等于”宋景》

《水浒传》说的是北宋末年的事,宋代建筑在全国也寥寥无几。怎么办呢?不能复原,只能寻找那个年代的味道——郓城县水浒好汉城邀请北京的专家帮着设计,将一些散落在民间的古建筑“搬迁”到这里。一幢幢凸现明清风格的古建筑呈现在世人面前。徜徉好汉城,感觉就是在阅读《水浒传》。

3、《牛山之下,“强齐”的回响》

在春秋后期到战国后期约300年时间,临淄城拥有30多万人,时为世界第一大城。

《战国策》中载:“临淄之中七万户……临淄之途,车毂击,人肩摩,连衽成帷,举袂成幕,挥汗成雨”。司马迁在《史记》中言齐国之盛:洋洋哉,固大国之风也。

今天的山东区域大致和周朝时的齐国和鲁国“地盘”重合,但如今山东简称为鲁而不简称为齐,与鲁国出了孔子不无关系,其实在西周和东周的春秋战国,齐国的影响力要远大于鲁国。在齐国长时间待过的荀子曾说:齐国“南胜楚、西胜秦”,但强大的齐国最终未能一统天下,反而被秦国抢了先,这里边又隐藏着多少盛衰之理?

4、《对14万一战华工的告慰》

提及威海的文化打卡地,很多人脑中浮现的是巍峨耸立的环翠楼、幸福门,亦或是文艺气息浓厚的新威附路、十二属相街。而在合庆湾畔的海源公园,一座造型奇特的纪念馆在短短几个月就成为新晋打卡地。这座自7月1日起免费开放的纪念馆便是我国首座一战华工专题纪念馆——威海一战华工纪念馆。它与一湾之隔的刘公岛,把五四运动和中日甲午战争这两件改变中国命运的重要事件,与威海这座滨海小城紧密相连。

5、《大海边,那24处书房》

随着日照城市书房大众日报馆10月22日开馆,这座海滨城市已经拥有了23处免费供市民和游客读书的城市书房。

城市书房,如同一颗颗璀璨的星,散布于日照市的大街小巷和公园,成为这座城市新的文化地标,构筑起“15分钟阅读文化圈”。

在设计方面,日照的城市书房突出自然地貌和文化特色,注重与周边环境深度融合,努力做到‘一书房一特色’。在功能分区方面,坚持便民惠民、温馨舒适。每个城市书房阅览坐席不少于40个,阅读空间宽敞舒适,力求将每处城市书房打造成功能齐全的小型公共图书馆。

6、《杨家埠:当传统烛照现实》

年画与风筝,是杨家埠的两大文化特产,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在这里,挂在墙上是年画,飞到天上是风筝。

守正与创新,是文化的不变主题。

寒亭有个杨家埠旅游开发区,开发区内有个杨家埠民间艺术大观园。以大观园为中心的寒亭区域内,目前从事年画、风筝制作销售的有240余户、3000多从业人员,年销售年画2600余万张、风筝1000多万只。这两项文化产品的年销售收入,大约在3.2亿元。

7、《在莱阳,当“化石猎人”》

说起莱阳,人们最熟悉的就是它与烟台苹果齐名的莱阳梨。然而,它还拥有另一份更加宝贵、神秘的资源——恐龙。

位于莱阳市吕格庄镇金岗口村的白垩纪国家地质公园,各式各样的恐龙化石、恐龙蛋化石让人眼花缭乱。作为华北平原难得一见的丹霞地貌——莱阳平原恐龙峡谷群,更是美的让人心旷神怡。从表面看,它和一般的北方平原没什么不同,但里面却藏着大量7000万年至8000万年前的恐龙化石。这里不仅是我国学者最早发现恐龙化石的地方,还是最早发现昆虫化石、恐龙蛋化石、翼龙化石的地方。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恐龙蛋化石分类方法就是基于莱阳恐龙蛋化石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的。

8、《百花洲畔“百花”开》

济南的泉闻名天下,无数游客在三大名胜流连忘返,而本地市民更愿意往老城的街巷里“扎”——在这里,可以与“明府城”相遇,可以梦回“百花洲”,可以体验感受众多各绽风采的文化民俗项目。

伴随着济南明府城—百花洲片区保护与开发的日臻成熟,这处最具老济南特色的片区成了大热的“网红打卡地”。

活泼的泉穿堂过巷,顺着石缝儿,奔向大明湖前,皆要在百花洲“中转”。这个只有7000余平米的“小南湖”少了浩大的声势、壮阔的波澜,却“小”得精致,有别样的旖旎。

临百花洲而慕古贤,遥想白雪楼,穿过雨荷巷,走过思敏街、流杯池子街,细细考究,总能在百花洲品到一抹属于历史中老济南的醇香。

9、《再弹“心爱的土琵琶”》

让枣庄人引以为傲的铁道游击队,不仅保留在影视作品里,更被印刻在生活中。

铁道游击队纪念馆于2019年7月建成开放,短短一年多时间就吸引了130万人次参观。

2018年10月,薛城区依托铁道游击队红色文化,建设铁道游击队纪念馆,打造党性教育基地。纪念馆西侧,铁道游击队纪念碑像一杆擎起的旗帜巍然耸立,而被设计成火车头造型的纪念馆正对着纪念碑,仿佛一列呼啸的蒸汽火车伴着汽笛的轰鸣从临山驶出,蔚为壮观,好巧妙的“碑馆合一”设计!

10、《青岛网红墙,转角遇到爱》

青岛有一堵“网红墙”,近几年成为国内旅游网红打卡地,年轻人以在此拍照留影为荣。“网红墙”其实是青岛艺术博物馆的外墙,上面各镶嵌一个汉白玉路牌,一个标有大学路,一个标有鱼山路。金黄色的琉璃瓦,朱红色的墙壁,吸引着年轻人。特别是在旅游旺季,年轻人抢着以“网红墙”为背景拍照留念:站立墙角前,有的背依红墙,露齿微笑;有的托起双腮,萌萌可爱;还有的情侣各站一边,传递爱意……

11、《黑陶之黑,跨越数千年的“神秘之美”》

说起德州,许多人首先想到的是扒鸡。德州扒鸡源于明代,盛于清末民初,距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但实际上,德州带给大家的不仅有味觉上的享受,更有视觉上的美感与精神上的丰盈。探寻四千多年前远古先民的伟大智慧,德州于20世纪70年代成功推出带有龙山文化特色的黑陶,并以其造型粗犷朴拙、制作工艺精湛、色泽浑然天成、叩之清脆悦耳而声名远播。德州由此被授予“中国黑陶城”称号,德州黑陶烧制技艺也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这里,有一座国内唯一以黑陶为主题的博物馆。起进馆内,面对这些器皿,就如同面对先民的精神世界。传承至今,它们也承载着当代人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12、《嶅阳“良药”,不只是曾国藩的》

在京沪高速西侧、新泰城东,有一座嶅(áo)山,傲立青云湖东岸,吸引不少旅客前来打卡。

这座山,远看主峰如莲花未放。奇特的山体与其脚下的道路一同,挥洒出不同的人文色彩。

曾国藩曾在此山前的嶅阳村路过。当时,曾国藩上午吃过饭后,在嶅阳旅店看见一位无名氏留下的十一首题壁诗。这组诗创作于乙丑(公元1865年)八月,其中第九首便是讽刺曾国藩的。

各种奉承之词都听过的曾国藩,看到讽刺诗后,提笔写道:“惯闻誉者,得此即药石矣。”

13、《石泉湖村有座“山东水库之母”》

莒南县石泉湖村有三样红色“传家宝”:山东水库之母、全国农业劳动模范李义丰、全国第一批社会主义新农村样板。

如今,石泉湖村把丰厚的红色文化资源利用起来,将“山东水库之母”原型改造成为一处红色文化景观,还建起了“石泉湖村村史馆”,以图片、实物的形式集中展现石泉湖的光辉历史,还建设了红旗广场、开山治水广场、罗帅饮马处等景观,让游客住民宿、游青山,忆光辉历史、观鱼翔浅底。

那么,“山东水库之母”又是怎么回事呢?请看:

14、《“运筹帷幄”于孙子文化园》

提及孙子,首先想到的便是其巨作《孙子兵法》十三篇,为后世兵法家所推崇,誉为“兵学圣典”。孙子便是孙武,为春秋末期齐国乐安人。据宋代欧阳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邓名世《古今姓氏书辨证》,清代孙星衍《孙子兵法序》《魏吏部尚书孙邕传》《阳湖孙氏谱记序》等史料阐述,孙武后裔的孙氏望族所居住地正是今广饶县。广饶自秦设县,古称乐安、千乘、琅槐和钜定,历史悠久、文化灿烂。

中国孙子文化园,便是广饶县为弘扬传承孙子文化规划建设的。这里聚集了各种与孙子文化相关的历史文册,在这其中《孙子兵法》也理所当然的包括在内,“兵”也成为了这里的一大主题。文化园以孙子文化为依托,推进各种项目同步发展,不同区域加起来总共占地1300亩,凭借着自身在文化领域的成就,以及这里齐全的历史典籍,同时提供现代化的游乐设施,被国家评定为4A级景区。

15、《打渔张:黄河三角洲上的“明珠”》

打渔张森林公园,位于滨州市博兴县乔庄镇境内,因举世闻名的打渔张引黄灌溉工程而得名。

打渔张,源于黄河岸边的百户小村,明初由河北枣强移民建立。根据该村张氏家谱记载:明朝洪武二年,张氏三兄弟由直隶省枣强县迁来定居,三兄弟均有打渔的一技之长。他们移民山东后,其中一个来了原山东省蒲台县,选择在大清河岸边居住,世代以打渔谋生,故以打渔张命名。

在打渔张森林公园,能够领略滚滚黄河东去海的雄浑大气、回味沧海桑田的历史深蕴。站在堤坝上极目远眺,浑黄的水波层层叠叠、气象万千。

16、《尼山圣境:非“尼”不可的理由》

一直以来,曲阜以孔府、孔庙、孔以“三孔”闻名,是历代儒客朝拜之圣地。其实,近年来曲阜持续打造出以孔子研究院、孔子博物馆、尼山圣境为代表的“新三孔”,在文旅融合的大潮中格外瞩目。

建立在孔子诞生地的尼山圣境,以其独特的气质,吸引着海内外的宾朋汇聚尼山,怀着崇敬的心情致敬先师,更可以通过丰富多样的形式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世界的孔子,孔子的世界。这句话,或可作为这里的“注脚”。每一位到来的游客,在场景中感悟传统文化之美、儒学思想之美、圣人精神遗产之美。

(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于国鹏 整理报道)

药石代表什么生肖3

怎样写商行联

本章所列的传统商行包括酒肆酒楼、茶馆茶亭、酱园酱店、盐场盐店、豆腐坊店、中医中药、陶瓷厂店、服装行业、理发店铺等等,于用则关系衣食住行,于联则蔚为泱泱大国。如按近年来笔者与同仁们倡导的商业文学研究之义界,应该都属于此一范围。

之所以这么说,一是这些联都带着明显的商业广告性质,例如酒帘子是实物广告,酒店联当然是文字广告。二是中国自古以俗喻政,因而这些行业联的内涵往往超出于本行业之外,成为体物写志、因市知政的佳品。这些联语生动地再现了传统商业特有的文化,又成为传统商业文化最集中、最活跃的形式。

第一节 酒肆酒楼联

曹操《短歌行》“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杜康”就是古代的造酒专家,历来也用作美酒的代称。中国自古有堪称发达的造酒业,不仅酿造了誉满中外的名酒,而且造就了飘逸百代的酒仙,凝成了无比丰富的酒文化。古代造酒的称酒人、酒翁,督察酒业的称酒士,掌管酒政的称酒正、酒丞、酒务,卖酒的场所有酒坊、酒家、酒市。唐代的王绩,宋代的无求子、大隐翁、苏轼都著有《酒经》,宋人窦苹还编有《酒谱》。从《诗经》以来,酒和诗就结下了不解之缘,以至于李白,“斗酒诗百篇”,简直是无酒不成诗。

悬挂于酒肆酒楼的楹联,是酒文化的另一重要内容。从商业的观点看,它又是古代一种特殊形式的酒业广告。酒楼联大致从以下几个方面立意:

其一是夸酒,夸耀本店酒好客多。如:

座上客常满

樽中酒不空

日丽花盈树

酒香客满楼

方法之一是借古代名酒之名为喻。《邵氏见闻录》载安定郡王以黄柑酿酒,“名洞庭春色”。《佩楚轩客谈》载“玉井秋香”酒味醇厚。于是有的就以这八个字相对成联,有的稍加增益:

贮有黄娇,留住洞庭春色

饷来红友,喜闻玉井秋香

黄娇是酒的别名,红友本指浊酒、薄酒,这里也用为酒的别名。《三国志·魏志·卢毓传》有“画饼充饥”、《世说新语·假谲》有“望梅止渴”的典故,有些酒店于是用之作为吃、喝的代语,如:

冲积不必图画饼

止渴何须望梅林

古代称豪饮名士为酒仙、酒圣、酒龙。晋朝刘伶曾作《酒德颂》,陶渊明的诗篇篇有酒,唐代的李白“斗酒诗百篇”,历代大诗人都可以和酒联系起来。借古代名人以传酒名、以传店名便成为酒店联常用手法。如:

刘伶问道谁家好

李白回言此处高

贾岛醉来非假倒

刘伶饮酒不留零

如广州陶陶居酒馆联:

陶潜善饮,易牙善烹,饮烹有度

陶侃惜寸,夏禹惜分,分寸无遗

这是一首嵌字联,构思巧妙;从上联宾主双方实际出发,以陶潜美宾客,以易牙赞主人。下联写一寸光阴一寸金,暗寓一分钱一分货,主人尽心,客人不亏。联语典雅浑成,不落俗套,堪称上乘之作。

西湖茅庐沽酒处干脆以“刘伶庄”自命,书联云:

华屋杂茅庐,于西子湖边别开胜境

停桡来把盏,在刘伶庄畔应集酒仙

有的酒店直接夸其酒力。如《履园丛话》记载河南永城酒肆联云:

入座三杯醉者也

出门一拱歪之乎

该上下联都以酒客为描写对象,由“入座”、“醉”、“出门”、“拱”、“歪”几个片段写出了酒客饮酒的全过程。看过《水浒》的读者知道,景阳岗下闻名的好酒叫作“三碗不过岗”,又叫作“出门倒”。这副联语以诙谐的风格,反衬、夸张的手法来夸赞酒,收得了极好的效果。再如《水浒传》载浔阳酒楼联:

世间无比酒

天下有名楼

俗话说“人杰地灵”,此处堪称“地灵酒著”了。夸酒不但要掌握分寸,还要讲究艺术,请看佚名题某酒楼:

一楼风月当歌饮

万里溪山带醉看

狂歌豪饮,虽未能免俗,但选取典型景物,乘醉畅笔,就能给人艺术联想了。

其二是劝饮,酒好得有人来饮,劝饮是为招徕顾客。据说禹的妃子命仪狄作酒进献给禹,“禹饮而甘之,遂疏仪狄,绝旨酒,曰:后世必有以酒亡其者。”(《战国策·魏策》)可见自古就有劝人醉酒之习俗。《诗·大雅·既醉》唱道:“既醉以酒,既饱以德。”商纣王居然以酗酒为德,《书·无逸》说:“无若殷王受之迷乱,酗于酒德哉。”刘伶进而写了《酒德颂》,草圣张旭还把它写成了法帖。古人称嗜酒者为酒客、酒徒、酒神、酒魔。酒店联自然劝人多喝酒。佚名题广州壶天酒家联云:

壶里满乾坤,须知游刃有馀,漫笑解牛甘小隐

天下无尔我,但愿把杯同醉,休谈逐鹿属何人

这是一副嵌名联,上联以酒壶之小,藐视乾坤之大,意指酒家虽小,却自有一番天地。下联以豁达开朗的笔调点出壶天酒家的宗旨:把酒共饮,忘却世俗得失,一醉方休。

方地山题明湖春饭庄联云:

明眼怕看人,万事思量唯酒好

湖边能自醉,一春不惜买花多

表面上说“唯酒好”,实际上作者一肚子不合时宜,醉而不忘,醉而难舍。佚名题言茂源酒楼则旧典成句,信手拈来,读来令人有字句之间酒气飞腾之感:

君如豪气未除,戴月行沽,拔剑狂歌浇块垒

我亦英雄无赖,凌云自惜,当垆卖酒溷风尘

香港某酒家联劝酒更富于诗意:

槛外蝶多情,讵为采香才入梦

筵前花解语,未曾呼酒已销魂

区菊泉题福州广聚酒楼联更高明一些,把可能之事当成已然之事:

美酒可销愁,入座应无愁里客

好山真似画,倚栏都是画中人

其实,人们并不是不知道醉酒不好,周公就曾以纣王酗酒的教训告诫康叔,《尚书》中至今留下了《酒诰》一篇;北魏的高允也曾写过一篇《酒训》,因此,不少的酒店联并不提倡万事皆空、时光易逝、及时醉酒的消极思想,而是告诫人们,警醒人们饮酒要适量。某联云:

交不可滥,须知良莠难辨

酒莫过量,谨防乐极生悲

又有集句联云:

有问嗜焉,从我所好

不多食也,点尔何如

上联两句分别出自《孟子·告子上》、《论语·述而》;下联两句分别出自《论语·乡党》、《论语·先进》。唯《先进》本作“点,尔如何?”是孔子问弟子曾点的话,联语却将“点”解成数量词“一点点”,顿觉妙趣横生。

旧时,北大红楼大门北侧有一家海泉居饭馆,便宜实惠,学生们经常光顾,胡适曾为其题联云:

学术文章,举世咸推北大老

羹调烹饪,沙滩都道海泉居

联语将校园特色和饭馆特色类比,既诙谐自然,又洋溢着书斋气息。

其三是写酒趣,何广文题羊城酒楼联云:

一笑大江横,看樽前帆影东西,好趁晚潮归粤海

几人诗句好,问襟上酒痕多少,未输明月醉扬州

有的酒楼四围风光秀丽,把盏观风景,其乐无穷。江孔殷题广州东园酒家:

立残杨柳风前,十里鞭丝,流水是车龙是马

望尽玻璃格里,三更灯影,美人如玉剑如虹

此系国民初年题联,当时酒家在广州东堤的游乐场内,联语写尽了当时的豪华气派和人物风流,突出了这所酒家的特色。

即使是平平常常的、没有多少特色的酒店,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发掘出无穷的趣味。“捧杯消倦意,把酒振精神”,这是紧张过后的小趣。“苍爪嫩芽开露茗,红根小把瀹烟蔬”,这是清淡俭朴的生趣。“茶余喜谈致富事,酒后倍增创业心”,开放改革给人们带来了数不清的乐趣,为酒店题联的选材开辟了广阔的天地。

出于商业宣传的需要,酒店题联仍然普遍地运用嵌字手法,把楼名、店名字嵌入联中。如佚名题潮州寒江酒楼联:

韩愈送穷,刘伶醉酒

江淹作赋,王粲登楼

联语巧用四位古代文人典故,而典故不是与潮州有关就是与酒楼有关,并将酒楼名四字分别依次嵌入联语首尾,匠心独运,堪称妙绝。

再如清代北京天然居酒楼联:

客上天然居

居然天上客

此联不仅嵌名,而且属回文句式,既要字序颠倒,又要语意畅通。世称天下名联,也是实至名归了。

有的酒楼联虽然不嵌题字,但联句隐含题意,如同是对题名的诠释。广州文缘酒家有一副题联云:

是梧桐庭院,是杨柳楼台。天开酒国长春,任教名士美人,勾留裙履

有槐火石泉,有杏花村酿,地接南园故址,好趁秋风明月,重论诗文

笔者曾为蔡生“天天饭吧”题联云:

道道非常器

天天是饭吧

上联合老子“道可道,非常道”,孔子“君子不器”,意谓开一小饭吧,也不违君子之道;下联则嵌名点题。

第二节 茶馆茶亭联

酒添豪壮,茶品清高,中国的茶文化同酒文化一样历史悠久。茶树起源于中国。据史书记载,早在武王伐纣之时,巴蜀南方小国就以茶作贡品进献给武王。至汉代巴蜀之茶已成为一种重要商品,人们不仅以茶入药,而且有了饮茶的习惯。到唐代,“贞元九年,复茶税,每岁得钱四十万贯”,足见茶叶销量之大。唐人陆羽著《茶经》,从茶的起源、种植、制作、烹饮、文献记载诸方面总结了中国的茶文化。唐代有关茶的著作还有苏百厘的《十六汤品》、张又新的《煎茶水记》。旧俗聘礼多用茶,叫作下茶;女家受聘称受茶。至宋代,太学生每年有茶会,寺院则做茶汤会,专门设有茶鼓。林逋《西湖春日》诗云:“春烟寺院敲茶鼓,夕阳楼台卓酒旗。”茶既是风雅之物,故至今凡中式茶坊茶馆往往张挂名人书画,以供茶客消遣久坐。

自《茶经》而后,人们饮茶时总要评尝茶味,因而饮茶又称为品茗,往往伴着高雅的清谈。旧时茶馆联的内容一是标榜品茗时清凉和谐的茶趣,如:

陆羽谱经,卢仝解渴

武夷选胜,顾渚分香

尘虑一时净

清风两腋生

唐卢仝《走笔谢孟谏议新茶》诗云:“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直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清风生。”后世遂以“七碗茶”形容茶的威力。在喧嚣市廛中,茶馆当然是亲友晤谈的上佳场所,如佚名题南京玉壶春茶楼联:

到处是楼台,恨无茅屋三间,闲来赏雨

偶然值亲友,犹有冰心一片,相与谈天

用精制的茶具煎茶,慢煎细品,自成茶趣。有这样的题联:

金鼎浪翻螃蟹眼

玉瓯暖制鹧鸪斑

“螃蟹眼”形容水初沸时泛起小气泡,宋蔡襄所著《茶录·候汤》云:“候汤最难,未熟则沫浮,过热则茶沉,前世谓之蟹眼者,过热汤也。”初沸为蟹眼,渐大为鱼眼。苏轼《试院煎茶》诗云:“蟹眼已过鱼眼生,飕飕欲作松风鸣。”出幅是写煎汤的,对幅写茶具。宋杨万里《陈蹇叔郎中出闽漕别送新茶》诗云:“鹧斑碗面云萦字,兔褐瓯心雪作泓。”鹧鸪斑即鹧斑,大概指陶瓷器皿上所刻画的似鹧鸪羽毛的斑点。

有的饮茶清谈一似道家谈玄,无边无际,所以茶馆联又有用道家术语的:

窗外看山,风生七碗

楼头近水,春满一壶

“一壶”既指茶壶,又双关指道家仙境,又称“壶天”。张桂春题上海一壶春茶楼联云:

最宜茶梦同圆,海上壶天容小隐

休碍酒家借问,座中春色亦常留

据道家典籍载:施存学大丹之道,后遇张申为云台治官,常悬一壶如五升器大,变化为天地,中有日月,如世间。夜宿其内,自号“壶天”。唐张乔《古观》诗云:“洞水流花草,壶天闭雪春。”

茶馆联的另一项内容是自诩高雅拔俗,所谓“松涛烹雪醒诗梦,竹院浮烟荡俗尘”。清茶于世可涤俗尘,于人可洗俗肠,所以说:

石鼎煎香,俗肠尽洗

松涛烹雪,诗梦初醒

笔者曾为长沙竹淇茶馆题联云:

竹篁宜听鹂

淇水好烹茶

活用古诗文句及典故,与装潢典雅的茶馆相得益彰。佚名题西湖藕香居茶室联云:

欲把西湖比西子

从来佳茗似佳人

这是一副集句联,上联用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下联用苏轼《次韵曹辅寄壑源试焙新芽》,切地切事,淡雅清丽,信手拈来,别开生面。笔者为润沁园茶庄题联云:

润物无声,一星半点宁非偈

沁园有色,万紫千红总是春

是嵌字联,上下联都化用了古人诗句。

黄乃铸题东台听雨楼茶社联则不是对一般茶客而言,直可以看作茶社的旨趣:

偶然乘兴而来,只应话梅子阴晴,杏花消息

且试放怀凭眺,可想见元龙豪慨,庾亮高风

庾亮在东晋时出仕三朝,好老庄、善谈论。元龙是陈登的字,陈登生当汉末,志向高远,许汜看见他高卧上床,让客人坐下床,简慢如此。联语引二人为喻,这就不止是超凡拔俗,简直有点踞傲不群了。

当然,茶馆茶楼要盈利,署联的初衷还是要招徕顾客。笔者还应长沙竹淇茶馆之邀题联云:

馆客熙熙,咸是兰姿竹节

茶汤汩汩,无非湘水淇波

上联褒美茶客,下联赞扬茶水,巧妙地嵌入了“竹淇茶馆”四字,起到了很好的宣传作用。一般说来,茶馆楹联的构思是称引名茶,夸说茶好水好:

瑞草抽芽分雀舌

名花采蕊结龙团

雀舌未经三月雨

龙团先占一枝春

雀舌自古为名茶,唐刘禹锡《病中一二禅客见问因以谢之》诗云:“添钟烹雀舌,洒水净龙须。”“烹雀舌”指煎茶,“净龙须”指擦洗草席。龙团是宋代贡茶,宋真宗、宋仁宗时,福建命官择精茶作成小龙团十斤进献,每斤十个小饼,龙团凤饼从此闻名天下。苏轼《以大龙团报垂云新茶》诗云:“拣芽分雀舌,赐名出龙团。”后世联家常把雀舌、龙团作为好茶的代称。

金粟香题常州惠民桥下升平茶社联,从“惠民”立意,结语平实:

泉烹苦茗能留客

水绕甘棠到惠民

杭州西湖藕香居茶楼联却不在茶字上做文章,而着眼于风景典故,与普通的景观联没有多少区别,但嵌名“藕香”,写得极美,极有生气:

藕叶藕花圈曲槛,想当年苏小也向个中来,这绿水光中可馀鬓影

香风香雾泊重堤,问此日放翁竟归何处去,那红露片里应有诗魂

中国茶文化中又一特殊现象是,遍布山野之间、供人自取自饮、不求营利的茶亭。旧时陆行十数里或数里,必有茶亭以憩行旅,或山市人烟攒集处,或岐途僻径村落稀少处,或江流两岸候舟待渡处,往往有亭翼然高拱,以招顾过客者,亭柱亦往往饰以联语。清叶莲薪撰茶亭联云:

来不招,去不辞,礼义不拘方便地

烟自奉,茶自酌,悠闲自得大罗天

上联写虚,下联写实。茶亭既无主,又不作生意,如同公共设施,联语既不招徕顾客,又不需要作广告,其内容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作调侃语,出门在外,远离尘世,心境宽松,无庸顾虑。阮元题云南赵州金山寺茶亭联云:

买丝客去休浇酒

糊饼人来且吃茶

有一副联署为吴兴八里店茶亭联,事实上其他地方茶亭亦多见:

四大皆空,坐片刻无分你我

两头是路,吃一杯各自东西

旧时福州南门外茶亭联与此联意思相差不多:

山好好,水好好,开门一笑无烦恼

来匆匆,去匆匆,饮茶几杯各西东

这都是就茶亭服务于公众这方面着笔。认真说来,这一类联于调侃之中多少也带有一些劝人与世无争的意味。另一类联作规劝语、警醒语:

野鸟啼风,絮语劝君姑且息

山花媚日,点头笑客不须忙

广州三眼井茶亭联云:

处处通途,何去何从,求两餐分清邪正

头头是道,谁宾谁主,吃一碗各自东西

只身在外,无所约束,固然自由了;但荒野之地,无人监督,也易于萌生杂念。从道德的意义上说,茶亭联可以视为社会文明教育的一种必要的补充。特别在荒凉险要之地,警醒的联语措辞更尖锐,语气也有所加重。浙江绍兴驻跸岭茶亭题联云:

一掬甘泉,好把清凉浇热客

两头岭路,须将危险告行人

警醒语往往结合茶亭地理环境,语带双关,富于哲理,因而有很强的感染力,可以产生振聋发聩的道德效应。贵阳图云关茶亭联为流传较广的一副:

两脚不离大道,吃紧关头,须要认清岔路

一亭俯看群山,站高地步,自然赶上前人

吴恭亨《对联话》载愁岭茶亭联云:

愁甚么,信步行将去

歇也罢,丢肩放下来

全联明白如话,无一难字,然而又暗用佛典,寓有深意,就是在人生道路上,一切应达观处之,不要为事务所困扰。

第三节 其他行业

行业联是应用极广的,撰写大旨当然是要切合行业特色。此处就医药及各类店坊择要介绍。

1.医药店联

同酒茶一样,中国有着古老的医药文化。旧时中国的医和药是不分家的,采药、制药、诊治、司药,一个中医师往往身兼数职。于是诊所、药店、制药厂三位一体,许多地方至今仍然可以看到这种现象。因此,一家诊所书挂的楹联既可以有医的内容,也可以有药的内容,医药联不可分家。中国医药联有其特定的内容和要求。

首先,中医药联往往祖述渊源、强调医德。

中国的医药传说起自黄帝神农氏,或说神农亲尝百草而传医药,或称神农派歧英尝味草木典医疗病,所谓“神农尝草,歧英典医”,因此人们普遍地把医药事业称为“歧黄事业”。联家常以“歧黄”入联:

歧黄事业

菩萨心肠

术著歧黄三世业

心涵胞与万家春

妙手回春,掌握歧黄奥秘

灵丹起死,提高医术技能

古代又把医术称为仁术,把医人之病与治国之术联系起来。孟子称仁政之道为仁术,说过“是乃仁术”的话。范文正少时立志:“吾不能为良相,必为良医。”后人引成语入联,天生地就:

是乃仁术

必为良医

良医的追求是济世救人,而不是捞取回报,更不在于获取经济利益,有几副联集中体现了这种境界:

常体天地好生德

独存圣贤济世方

虽无刘阮逢仙术

只效歧黄济世心

“刘阮”指汉朝的刘晨和阮肇,二人上天台山采药,遇见两位仙女,忻然如相识。这个故事见于《神仙记》。

医家与仙家的结缘传说也很多,晋人葛洪的《神仙传》载有这样两个故事:吴国人董奉隐居在庐山,替人医病不取财物,只求病愈者种杏树五株,数十年竟得杏树十万余棵,蔚然成林。又有桂阳人苏耽,将仙去,谓其母曰:“明年将大疫。庭中井水,檐前橘树可以代养染病者。”第二年果然流行疫病,人们取橘泉治病,全活者千百人。后世联家便用“杏林”、“橘井”来颂医家。如:

杏林春暖

橘井泉香

杏林三月暖

橘井四时春

除“杏林”、“橘井”外,用得最多的是以战国时的名医扁鹊和三国时的名医华陀为喻:

绿水青山,华陀有术

春风杨柳,扁鹊再生

起死回生,不独当年扁鹊

扶伤救死,又见今日华陀

近世也有以其他名医为喻的:

辨证论治,效法张仲景

救死扶伤,学习白求恩

近代,西医传入中国,许多从医者既行中医,又兼中医,一些医药联语多作说明:

学贯中西,活人无算

道通天地,济世实多

在昔解剖失传,术不逮古

迄今中西并学,医乃称良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医药积累起丰富的经验,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采用了一整套独用的术语,有些医药联亦偶尔用一些通俗的术语作为点缀。一般如:

药以四时分表里

脉从六部辨沉浮

望闻问切,对症治疗施妙手

膏丹丸散,秘方酌配可回春

香港周简段先生《神州轶闻录》一书辑有两副牙医联,构想精巧,堪称佳制。其一为“没齿无怨;每饭不忘”。联很简短,仅有八字,但却含意隽永,耐人寻味。上联《论语·宪问》“没齿无怨言”。原文没齿为“没世”、“终生”之意,而在联中取其字义,没齿,没有了牙齿,即医生拔掉了牙齿;下联用古人称颂杜甫之语:“患君忧国,每饭不忘”,借用以表示对牙医治病的感激之情。其二为“易牙能知味,凿齿故多方”。既是用典,又切合牙医职业特点,同时也表达了自己的感受。从字面“易牙”指换牙,“凿牙”指拔牙,“知味”指治牙后之功效,“多方”是对牙医之赞颂。这是对牙医职业的特征的描述。但是,实际上隐含了两个典故,易牙为齐桓公之宠臣,长于烹饪;习凿齿是晋时名士,善赌擅文。以人名喻事物,构思精巧,浑然天成。这可说是雅文化而俗用了。

传统的药店联同一般商店联有所不同,其最大的特点是不招徕顾客、不劝买劝卖。

首先,它介绍药品时从不夸说本品的功能效力,只说到除病祛灾、延年益寿为止:

一囊春贮

九鼎云英

囊中悉系延年剂

架上都成不老丹

具备中西药品

方便远近病人

传统的中医不去笼络病人,相反,医生的心境是“但愿人常健,何妨我独贫。”传统的中药店也不叫人多吃药、多买药;相反,它告诫人们:

贵品原宜补

奇功不在多

一药一性,岂能指鹿为马

百病百方,焉敢以牛易羊

它和中医一样公开宜称:

但愿世间人无恙

哪怕架上药生尘

其次,药店所追求的境界,仁重于利,德高于财:

所言皆药石

立意尽慈悲

不惜千金价

惟推一体仁

人期勿药有喜

我自立心不欺

从商业的角度看,这些联语的立意似乎颇有点“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味道。但是,药品是特殊的商品,医药是特殊的行业。这种道德高于一切的精神既是中华民族所崇尚的,那么,在现代商品社会中也是应该大力提倡的。

2.豆腐店坊联

中国的传统食品中,豆腐是不可或缺的素食品。同中医药一样,豆腐的制作和销售往往合二而一,豆腐作坊同时兼营销售,豆腐店常常就有豆腐作坊。豆腐店坊联主要从下面三个方面立意:

第一,引用有关的传说典故,述说豆腐的历史渊源:

始制刘安,得成素食

文稽虞集,别号来其

相传豆腐是汉代淮南王刘安创制的。虞集是元代四川仁寿人,寓居临川,号道国,人称邵庵先生,官至翰林直学士兼国子祭酒。曾主持编修《经世大典》。联语称“来其”作为豆腐的别名,源出虞集的文中。其实,早在宋代,豆腐就有另外的称呼。陆游《邻曲》诗云:“拭盘堆连展,洗釜煮黎祁。”并加自注说:“连展,淮人以名麦饵;黎祁,蜀人以名豆腐。”黎祁与来其音近,联中多用来其:

小店生涯惟在此

故乡风味说来其

与豆相关的典故不多。三国时魏文帝曹丕曾命其弟曹植七步成诗,不成就要杀头。曹植应声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后人引以入联,自成风味:

味超玉液琼浆外

巧在燃箕煮豆中

第二,描写豆腐的洁白柔和:

瓦缶澄来银有影

金刀割处玉无瑕

第三,写食趣:

在一般食客看来,豆腐富有营养,经济实惠,所谓“卫生尚素蔬,健胃远膏粱”。“何须蛋白寻营养,只此盘中有文章”。豆腐清淡,为僧家必备的素食,有联云:

君子淡文,禅参玉版

僧家真味,品重香厨

《庄子·山木》有句话:“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只吃点豆腐,重在礼义,这种古朴的君子之风历来为中国传统所崇尚,而豆腐店坊本身亦不过小本经营,其命运与豆腐相差无几。所谓“磨砻消岁月,清淡作生涯”。但济安豆腐店有一副联却别开生面:

请君跳过鱼儿碗

看我翻成肉价钱

济安有句民谣,谓“跳过鱼儿吃豆腐”,俗言又有“豆腐拌成肉价钱”,脱化成联,别具一格。

3.盐场盐店联

中国人提炼盐的历史很古。古文字中有很多“盐”字,《说文解字》单列“盐”部,并说“古者夙沙初作鬻海盐”。许多古籍载,夙沙即宿沙瞿子,善渔,且善煮盐。中国的许多地名都有个“盐”字,这些地方大都同盐有直接关系。《周礼·天官》有盐人,掌管盐之政令;汉代专设盐官,唐代改设盐铁使。我们的祖先很早就研究出盐的供应和管理办法。春秋时期的管仲靠着山东沿海的渔盐之利使齐国富强,得以称霸天下。传统盐场盐店联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颂扬盐业的悠久历史,申明盐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

经邦成大业

煮海仰宏猷

胶鬲生涯,桓宽名论

夷吾煮海,傅说和羹

后一副联列举了同盐业历史有关的四个典故:胶鬲原为殷臣,遭纣之乱,混迹于鱼盐商贩之中,周文王举以为臣。桓宽是汉人,著有《盐铁论》十卷,共六十篇。夷吾即管仲。傅说原为傅岩的盐业奴隶,后为武丁的贤相,由于他的努力,殷王朝出现了中兴的局面。据说,姜太公也曾写过有关渔盐之利的策论。所以,又有联云:

蜃蛤鱼盐,太公遗箧

官山府海,管子成书

管子等人是为国兴盐的英雄,历史上也出了不少贩卖私盐的盐枭。在古代,小而言之,盐业不过是一种产业;大而言之,它可以兴邦立国、成就霸业。正如这副联所说的:

莫问公私,豪杰枭雄,都向鱼盐托生活

漫云货殖,霸图祖业,却以禺箧见才猷

正因为如此,中国自古以盐事喻人事、以盐事喻政事。古时运盐有盐车,拉盐车自然是苦役,人们便把贤才屈居贱役叫作“服盐车”,贾谊《吊屈原赋》云:“骥垂两耳兮服盐车。”盐咸梅酸,调味时不使过酸过咸才成“和羹”,《书·说命》云:“若作和羹,尔唯盐梅。”后世便以和羹喻群臣同心辅佐君王,以盐梅喻修治国政,还将忠勇机智的将军称为“盐梅上将”。于是盐业联中有喻政一类:

屑玉披沙,品资调鼎

熬霜煮海,业启和羹

品重盐梅调鼎鼐

赋资军国利民生

除此之外,盐的形状颜色平平,可著墨的地方不多;盐虽不可一日或缺,但多了也无用。因而盐店联一般也不招徕顾客,难于写出特别吸引人的境界。常用的如:

调羹和味

取精用宏

堆盘皆玉粒

调鼎尽金沙

4.理发店联

“理发”一词在晋代只不过是梳理头发的意思,至宋代有“刀摄工”的称谓,才包含现在理发的内容。三十六行中,这一行无典籍可数,无名人可称。但是,近代兴起的理发店联却显得有声有色,与它遍行天下的行业声势相称。察其体要,主要有下列诸项:

第一,用抬题之法以提高声价。理发,世称小技贱业,尽管人人需要,却一直为人所轻视。若要写得精彩,必先抬高身价。联家抓“头”、“顶”二字,采用表里双关的修辞手法,把理发行业夸成世间第一等事业,把理发技术(包括掏耳、洗面)夸成世上最高的技术:

大事业从头做起

好消息自耳传来

虽云毫末技艺

却是顶上功夫

操天下头等事业

做人间顶上功夫

发式创新,头头是道

容光焕彩,面面皆春

本是人的头顶,双关为最极、为第一,这是一种天然的巧合;把最小的说成最大的,利用不合逻辑的夸张造一种言语幽默,给人的感觉是恰到好处。

第二,用美容效果来树立形象。最原始的办法是讲述人们进店出店的变化:

进来乌云秀士

出去白面书生

这样说虽然朴实,联语成了白话,引不起人们的美感。换一个角度,把行业主人的美意表白出来:

善心不欲世人老

巧手能教颜面新

不教白发催人老

更喜春风满面生

像这样,站高一步,说人皆有爱美之心、人皆愿青春常在,虽然没有提理发换颜,但已明显地含有“请君进来”的意思了:

相逢尽是弹冠客

此去应无搔首人

头颅岂肯闲中老

面貌常留少壮春

士行端宜新耳目

人情原贵美须眉

第三,靠借题发挥写出新意。有两种借题发挥,一种是就题字为辞,演绎出题外的意思:

创人间头等事业

理世上不平东西

对幅就理字演绎,推而广之,岂只是理发,还要“理世上不平东西”!解放后有两副理发店联也是这样写的:

新事业从头做起

旧传统一手推平

理出一番新气象

剪去千缕旧东西

历史上留传的几副理发店名联属于另一类借题发挥——借理发之事抒写政治抱负,人所熟知的石达开题广西贵县理发店联以咄咄逼人之势,表达了要大显其“手段”的英雄气慨:

磨砺以须,问天下头颅几许

及锋而试,看老夫手段如何

一个提刀而立、踌躇满志的将领形象如在眼前!辛亥革命时,成都某理发铺题联与此异曲同工:

握一双拳,打尽天下英雄,谁是敌手

持三寸铁,削平大清世界,无不低头

1939年汕头沦入日寇手中,第二天潮阳县一理发铺关门停业,愤然撰联曰:

倭寇不除,有何颜面

国仇未复,负此老颅

抗日战争期间另一副理发店联同样慷慨激昂,有如抗战的誓言:

倭寇未歼,须眉大愧

河山既挽,面目重光

这些联语大大开拓了理发行业联的意境,给这一陈旧的题材注入了崭新的时代内容,把这个小小的题目真正抬到了“顶上”的高度。

5.其他

俗话说:三百六十五行。实际上,社会人事日趋复杂,行当分工已远远超出三百六十五行。除上文介绍的酒肆、茶楼、诊所、药店、理发店以外,这里简要介绍一下其他的行业联。学者可揣摩其体要,以为撰联参考。

油漆店(佚名撰)

以素为绚

取精用宏

上联用《论语·八佾》记载子夏问孔子:“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孔子回答说:“绘事后素。”意为漆原本没有花纹,但那些斑斓绚丽的图画又是由此而来的。下联从《左传·昭公七年》“其用物也宏矣,其取精也多矣”化出,意谓漆料都是细心广泛采集来的精华。

戏衣店(佚名撰)

菊部新妆,梨园旧谱

天孙云锦,槐国衣冠

上联扣住“戏”字。宋代有菊部,唐代有梨园,都是演戏或演戏的地方的代称。下联扣住“衣”字。天孙即织女星,传说能以云彩织出锦衣。“槐国”即《南柯太守传》中的槐安国,借指逢场作戏,也如同做梦一般,并非真实。

木雕店(佚名撰)

莫笑雕虫,君子之器

须知刻鹄,巧匠所营

上联用《法言·吾子》而反其意,意谓莫要笑雕刻只是雕虫小技,只有艺术修养高深的人才能作出大器。下联借用《后汉书·马援传》的“刻鹄”一词,强调没有技艺超凡的巧匠是不能成功的。

剪刀店(佚名撰)

剪将淞水

快若并州

杜甫《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云:“焉得并州快剪刀,剪取吴淞半江水。”并州在唐时属太原府,以产剪刀著称;吴淞,即苏州河。联语将杜诗改为以虚写实,言此处有快比并州之剪,可堪剪取淞江之水。而且上下联首嵌“剪快”,作一广告明示。

扇子店(佚名撰)

明月如怀,团圞可喜

仁风在握,披拂无私

上联化用汉班婕妤的《咏扇诗》,借月喻扇。下联用《晋书》所载谢安赠扇、袁宏答曰:“辄当奉扬仁风,慰彼黎庶。”借题发挥,巧妙地抬高了购扇顾客的身份。

绸缎店(佚名撰)

云锦天孙织

霓裳月里裁

此联引用神话故事以描述绸缎之美。云锦既为天孙(织女)所织,那么所作衣裳当然也就可在月宫里裁剪了。这样,就把原本平常之物变成了瑰丽神妙的东西。

刻字店(佚名撰)

六书传四海

一刻值千金

“六书”是《说文解字》中归纳的六种汉字造字方法,这里指各种形体的汉字。上联意谓,我店所刻出的文字在天下享有盛名。下联借用“一刻千金”的成语,赞美刻工技艺之高。

洗染店(佚名撰)

鹅黄鸭绿鸡冠紫

鹭白鸦青鹤顶红

上联为家禽色,下联为飞鸟色,井然有序,加上罗列的六种颜色,形象鲜明生动,艳丽非常。

帽庄(佚名撰)

脱帻无心惊露顶

请缨有路喜弹冠

上联说,脱去头巾,不必为露顶迟暮而惊讶。下联用《汉书·终军传》“终军请缨”典,说可喜的是报国有门,堪可弹冠相贺。帻、冠虽不同,但同为帽属,也算贴切。

布店(佚名撰)

衣人德自暖

被世岁无寒

联语寄托了一种行善积德和追求桃源生活的理想,比喻联想得体,写得感情真切。

粮店(佚名撰)

谷乃国之宝

民以食为天

按《太平御览》引范子计然曰:“五谷者,万民之命,国之重宝也。”《史记·郦生陆贾列传》:“王者以民为天,而民以食为天。”联语掇取了这些古训构思成联,全联仅十个字,名词有“谷”、“国”、“宝”、“民”、“食”、“天”六个,由三个虚词“乃”、“之”、“以”,一个动词“为”,从中穿针引线联系起来,是用字遣词的一大特点。

菜园(鄂尔泰撰)

此味易知,但须绿野亲身种

对他有愧,只恐苍生菜色多

北宋诗人黄庭坚题画菜词云:“不可使士大夫不知此味,不可使天下之民有此色。”所谓“菜色”,是指饥民的脸色,出于《荀子·富国》。联语系由黄庭坚题词衍化。

馄饨元宵店(佚名撰)

宇内江山,如是包括

人间骨肉,同此团圆

上联以馄饨为题,认为包馄饨虽是小道,却与收拾天下同理,口气之大,令人咋舌。下联以元宵为题,写得极富人情味。上下联都抓住食品特征予以发挥,是思想性、艺术性都较为出色的行业联语。

竹器店(佚名撰)

虚心成大器

劲节见奇才

本联抓住了竹器的特征,却借题发挥,射理射人,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美德。虽是竹业联语,却有座右铭一样的力量。

化妆品店(佚名撰)

淡浓随意着

深浅入时新

按苏东坡诗云:“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朱庆馀《闺意献张水部》诗云:“妆罢低眉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联语紧扣人们化妆的心理,从颜色的浓淡深浅咸宜写,起到了招徕作用。试想,联中若大写化妆品的形形色色,则难以脱俗了。

鞋店(佚名撰)

由此登堂入室

任君步月凌云

本联在写法上采用间接描写。以“登堂入室”衬托鞋的高贵,以“步月凌云”衬托其舒适轻快,语意含而不露,在夸人的同时也宣传了自己。

以上林林总总的商行联是大概举之,约略言之,学者当结合需要撰联的行业特点,细心揣摩,举一反三,以期撰作时有依傍和参考。

最后,还想叙述一下商号联。

从现代经济学的角度看,中国的商品经济不够发达。但是,中国的商品生产、中国的商业,起源却是很早的。前面所列诸种行业,大抵都离不开一个“商”字;有籍可查的富商大贾在历史上也是数不胜数的。春秋时代曾经帮助越王勾践灭吴的范蠡,后来弃官经商,十九年中三致千金,子孙经营藩息,家至巨万,成为历代称引的“陶朱公”。至近代,商业发展加速,专事经营的商号、商店、商场瞬间布满城乡,商业联亦随之蓬勃兴起。当然,这也是一种商业文学现象。

中国的商业具有自己独特的文化氛围,商业联也有独具的情趣。

首先,它所追求的是昌隆茂盛的局面、仁泰祥和的境界。经商诚然要赚钱,但中国人从来提倡“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提倡以德经商、诚实致富。在商业联中,看不到赤裸裸的金钱交易,闻不到一星半点的铜臭味。统计一下传统的商号名称用字,出现频率最高的有昌、盛、茂、隆、康、达、发、丰、裕、仁、泰、吉、祥、和、平、顺、通、安、乐、兴、生、源、春、信、孚、成、元、大、利、禄、福等字。商号联常常用嵌字之法,表现其追求的境界。如:

大昌祥商号联:

大公无我见

昌运发其祥

天昌商号联:

天心见来覆

昌运启升平

日新昌商号联:

日月九天丽

新年百事昌

仁昌祥商号联:

仁风昭骏德

昌世获麟祥

永昌商号联:

永宝铭钟鼎

昌言配典谟

生昌商号联:

生机常不息

昌世十其年

全昌商号联:

全备兼才德

昌明际盛平

利昌商号联:

利益同享

昌言可嘉

阜昌商号联:

阜财瞻舜日

昌运乐尧天

悦昌商号联:

悦人以道

昌后无疆

联语表明,传统商业所追求的远远超出了金钱的范围,其目标远比金钱要高,其内容远比金钱丰富。

其次,提倡公平交易,讲究信誉。中国人自古把信誉看得很重,守着“人无信不立”的格言,商界信誉自然应摆在第一位:

信义通商,咸丰大有

阳和启运,恒益同人

传统商家认为,一个商店要想树立威信,归根到底要有三条:货真价实、分量足够、买卖公平。反映到联语中,如:

公道由来评物价

春风到处解人颐

名正言顺,买卖不诈

秤平斗满,童叟无欺

有的联语写得更加通俗,更为直接:

货真价实,不做违法事

尺足秤够,莫赚昧心钱

第三,讲求笑口常开、和气生财。中国人不信上帝,传统商业中没有把顾客比作上帝的,但传统商业道德中对待顾客的认识较之“上帝”什么的,起点似乎更高一些:

有事业心,问不烦,拿不厌

无官商气,近者悦,远者来

“近悦远来”,语出《论语·子路》,原指政治清明,近处的人高兴,远处的人归顺。借以喻商,立意深远。

事与人便人称便

货招客来客自来

这里用紧缩了的假设条件句论说人情物理,推及为商之道,很有点哲理味,应该是精美的商业格言联。孟子提倡推已及人,传统商家称道与人方便,大宗生意要做,零星买卖也要做:

货无大小皆添备

物纵零星不厌烦

百问不烦,百拿不厌

笑容常在,笑口常开

我们清楚地看到,商业主人同顾客的关系不是简单的我卖你买的关系,在这里,人跟人的关系并没有商品化,买卖关系是一种有血肉有感情的“人”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