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兄代表什么生肖

猪也能妖娆!这些“猪猪”元素,今年席卷全球了!,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新华网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师兄代表什么生肖1

前段时间,一部名为《啥是佩奇》的宣传短片,刷爆了朋友圈。网友们看完表示,“差点感动哭了”,“每逢佳节倍思亲”……这只长得像鼓风机的钢铁版萌系粉色小猪,引起了不少网友的共鸣:“想回家过年”……

2019年是中国生肖纪年的猪年。作为最受欢迎的十二生肖之一,可呆萌可娇憨可时尚的“猪猪”元素已席卷全球。“招财猪”“卡通猪”“妖娆猪”……你pick哪一只?

中国“金猪王”,不服来战!

“肥猪旺福”邮票。(图片来源: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官网)

“五福齐聚”邮票。(图片来源: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官网)

1月5日,中国邮政猪年生肖特种邮票发行,1套2枚,图案名称分别为“肥猪旺福”、“五福齐聚”,全套邮票面值2.4元。邮票第一图为“肥猪旺福”,肥猪肚藏乾坤,憨萌可爱,真是“猪”圆玉润;第二图为“五福齐聚”,体现“全家福”的概念,两只大猪和三只小猪同时出镜,其乐融融。这几只猪也引来网友热评:“好可爱呀,萌萌哒!”“猪:没想到还能上热搜”。

图为用胡萝卜雕刻成的“富贵吉祥招财猪”。(图片来源:东方IC)

2019年1月5日,河北邯郸,卖菜大叔郭玉红利用一个大胡萝卜和两个小胡萝卜雕刻成“富贵吉祥招财猪”。本该是好好卖菜的郭大叔,却在6年时间里,用他所售卖的蔬菜以及西瓜等创作了近百件各式瓜菜刻画作品,每个作品栩栩如生,被网友们纷纷称道:“被卖菜埋没的雕刻家!”

2019年1月8日上午,2019庆新春金猪大挑战在四川眉山市仁寿县清水镇举行,现场近200人共同见证1881斤金猪王的测重过程。(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1月8日,春晚外拍导演组在仁寿县清水镇举行了“庆新春金猪大挑战”。其中一头“金猪”脱颖而出成为了众多“金猪”中的“王者”。仁寿抬工号子队24位抬工齐心协力将金猪抬上了大型电子秤,现场称出“金猪王”重达1881斤。“猪:我是猪王,不服来战!”

2019年1月19日,江苏省南京市,第33届中国·秦淮灯会进入亮灯调试阶段。(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在南京市秦淮区老门东景区的明城墙内侧,主办方安装了一组高约10米、长约14米的巨型生肖猪秦淮灯彩。晚上亮灯后,“巨型生肖猪”憨态可掬、靓丽发光,年味浓郁。

各国“二师兄”,有啥不一样?

当地时间2018年12月13日,日本大阪藤井寺市,东洋寺当天摆放一块印有三只野猪的大型祈福碑,迎接“猪年”到来。(图片来源:东方IC)

日本也出现浓浓的猪年韵味啦,不过“此猪非彼猪”,日本的猪年实为“山猪年”,日本也是亚洲国家唯一用山猪而非家猪代表十二生肖的国家。

日本的十二生肖是从中国传过去,唯独“猪”不一样。为何家猪会变野猪,没有定论,最常听到的说法是,当时日本没有养家猪来吃的习惯,蛋白质来源是猎捕野生的山猪。当时的人把山猪肉视为能治百病,无病无灾的象征。不过,日本人对于其他国家用家猪不是山猪,也觉得惊异。

当地时间2018年12月17日,美国财政部造币和印钞局在华盛顿推出猪年“吉利钱”。(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去年底,美国推出猪年“吉利钱”,采用中国红封套,内嵌一张冠字号码“8888”开头的1美元新钞,售价5.95美元。愿大家新年都“8888”!

图为韩国推出的迎新邮票。(图片来源:东方IC)

1月2日,韩国首尔邮票博物馆举行邮票展,展出黄金猪迎新邮票。“二师兄”穿韩服萌萌哒。

确认过眼神,世界大牌也爱小猪猪

图为古驰的小猪图案毛衣。(图片来源:东方IC)

在商圈,带有中国红、生肖猪的商品也一路走俏,尤其是“洋品牌”们,从奢侈品到快消品均在做“中国年”的文章,比如古驰的小猪图案毛衣,模特的严肃和小猪的翘臀对比强烈。网友对古驰的这只小猪“笑出了猪叫”,表示“妖娆猪赢了”!

雅诗兰黛每年都会出一款限量生肖粉饼,今年是镶满粉色钻石的小猪粉饼——确认过眼神,是最贵的猪猪没错了。

一直热衷于钥匙扣的LV,为猪年推出的钥匙扣共两款,一黑一红。重点是,设计师将小猪的后腿设计成可活动的,有网友说它像幼儿园手工课作业……

Tory Burch也出了真·猪猪包,外形比Gucci那款更逼真,金色造型看着也很壕气,只是这壕气中藏了一丝看不懂……

2019年1月21日0点29分,北京地区春运铁路运输大幕正式拉开。春运队伍中,小猪佩奇动画里的乔治卡通玩具实力抢镜。(图片来源:东方IC)

在这个年味浓郁的猪年,有人选择买买买,有人选择出游,也有人坚持“再远也要回家,再难也要出发。”回到开头的《啥是佩奇》,背后真正打动人心的或许正是亲情,是无论如何都有人在默默爱着你。你回家过年了吗?愿你,新的一年,“猪”事顺利!(编辑:钟玉岚 文字综合:新华网、新京报、参考消息网、沈阳晚报、山东人民广播电台等)

师兄代表什么生肖2

文:倾轻雪/倾酱动漫集

不负初心,方得始终爱动漫

还记得倾酱一直在断断续续分享的“十二生肖”系列吗?倾酱的本意是想通过主题系列的分享,为友友们推荐一些很经典或者相对小众的动漫,当然,倾酱自己在分享的过程中,也重温了很多的经典动画形象。

这一期,是十二生肖的特别篇内容,内容来自于国漫经典作品《西游记》,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改编自明代小说家吴承恩同名文学古典名著。

《西游记》的动画版作品,是中央电视台动画部,以及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火炬动画分公司联合制作的,动画作品由方润南执导,共计52集,前7集由上海电影制片厂制作,后45集由中央电视台动画部制作。

那么,耳熟能详的《西游记》故事,你还记得在故事中出现的十二生肖,十二动物形象吗?孙悟空猪八戒白龙马必须有姓名!

注意,这篇文章很长,这里的十二生肖,也并非原型,只是根据《西游记》中的形象原型来分享的,另外因《西游记》中山精鬼怪众多,倾酱一个生肖就只分享一个形象啦,想必也可以唤醒友友们脑海中关于《西游记》的回忆。

子鼠:金鼻白毛老鼠精金鼠迎春,在国产动漫作品中,有哪些关于“鼠”的动画形象呢?

女,又名半截观音,地涌夫人,在陷空山无底洞落草为妖,先前她在灵山偷食了如来佛祖的香花宝烛成精,如来差托塔天王父子将她拿住,被佛祖放过后,认李天王为父,认哪吒三太子为兄,并在下界自己的妖洞中供设神位香火,结局,是被孙悟空请来的李天王父子和天兵缉拿回天宫。动画版中,是两只老鼠精姐妹,一穿红衣,一穿青衣。

丑牛:牛魔王国漫中关于“牛”的动漫形象,牛魔王牛旋风大角牛天眼神牛哀木涕

男,孙悟空结拜哥哥,翠云山和积雷山的主人,妻子是铁扇公主,儿子是红孩儿,有一小蜜玉面狐狸,弟弟如意真仙,坐骑避水金晶兽。牛魔王首次出现于孙悟空得到如意金箍棒后,后出现于孙悟空与火焰山这一篇故事中,在书中称他为“西方大力王”,自号平天大圣,为七大圣之首。

寅虎:虎力大仙崛起!五部关于“虎”的国漫,《小虎还乡》《十二生肖》值得纪念

男,车迟国三国师之一,他曾经同两个师弟鹿力大仙、羊力大仙,帮助车迟国解脱旱魃,国王大喜,尊为国师,至此全国独尊道教,把众佛教徒驱服道家苦役。在唐僧师徒一行来到车迟国后,虎力大仙斗法中,比坐禅败给唐僧,与孙悟空赌利刀砍头,被孙悟空毫毛变得黄狗把头叼走,找不到头而丧命。其实,现在看来,倾酱还真是有点同情车迟国的三国师,本事还挺大的,只因没后台啊。

卯兔:玉兔精五部有“兔”国漫,雪孩子,蓝兔,那兔,天选小白兔,柔骨兔小舞

女,原为广寒宫中捣药的玉兔,溜出宫门,逃至下界,摄藏了天竺国的公主,而变成公主模样,戏哄国王,在唐僧一行路过天竺国的日子,设计搭台抛彩球,砸中了唐僧,要招唐僧为驸马,目的是诱取唐僧的元阳,想要成太乙上仙。结局是在玉兔精被孙悟空识破后,本欲打死,却被太阴星君(月神,嫦娥)阻止,把玉兔收走。

辰龙:四海龙王国漫崛起:十二生肖之“辰龙”,以下五部动漫作品,你都看过吗?

男,龙王,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四灵,有东海龙王敖广,西海龙王敖闰,南海龙王敖钦,北海龙王敖顺,但《西游记》里部分章节中,敖闰是北海龙王,而敖顺是西海龙王。传说中,龙能行云布雨、消灾降福,象征祥瑞。

巳蛇:蟒蛇精十二生肖国漫“蛇”形象,以下五部作品,斗破苍穹与白蛇缘起都在

女(电视剧版)/男(动画版),本是一条红鳞大蟒,占据七绝山,手使两杆轻柄枪,两只眼睛像灯笼,常在七绝山稀柿峒兴妖作怪,吞吃人畜不吐骨头。曾吞下孙悟空,却被孙悟空用金箍棒捅破肚皮,直接丧命,孙悟空为当地百姓除了一害。

动画版中,将七绝山与朱紫国的故事合二为一,蛇精是男蛇精,而且有后台,是为紫阳大仙看守宝物的门神,丢了一样宝物后,偷了一样宝物下界为妖,被孙悟空制服后,展示了另一样宝物“紫阳秘藏”里放着“医家精妙”,然后,书被孙悟空直接吞下,消化知识,医术里的知识,孙悟空就这样全部学会了,get新技能,成为医家圣手。随后在朱紫国/朱子国,大展身手。而这个蛇精,免了一死,但因胃口过大,食量惊人担忧日后生活,被孙悟空书信引荐,去到东海龙王的地盘,开始新生活。

午马:白龙马《西游记》白龙马,《虹猫蓝兔》马三娘,国漫还有哪些马动画形象

男,故事中的白龙马,又名小白龙,在原著中,则被称为“玉龙三太子”,本是西海龙王三太子敖烈,因事被天庭责罚,后受观音菩萨点化,被贬蛇盘山鹰愁涧,等待唐三藏与孙悟空路过此地。小白龙化作白马,为唐僧坐骑,一路历经磨难,在动画版还曾化作女装大佬护师傅,终成正果,被封“南无八部天龙广力菩萨”,在化龙池得复原身,盘绕在大雷音寺的擎天华表柱上。

未羊:羊力大仙

男,车迟国三国师之一,原型花斑羚羊,羊力大仙同两个师兄弟虎力妖仙、鹿力妖仙,帮助车迟国解脱旱魃,呃,其余内容,为防重复,请见虎力大仙,孙悟空与羊力大仙斗法,羊力大仙赌赤身下油锅,被孙悟空找来北海龙王破了冷龙,使羊力大仙被油锅煎熟现形而死。

申猴:孙悟空

男,祖籍东胜神州,由开天辟地以来的仙石孕育而生,因带领群猴进入水帘洞而成为众猴之王,尊为 “美猴王”。后经千山万水拜须菩提祖师为师学艺,得名孙悟空,学会地煞数七十二变、筋斗云、长生不老等高超的法术,在龙宫得至宝如意金箍棒,被天庭招安成为“弼马温”,知道官位很低后,反下天庭,封“齐天大圣”。又再度招安,管理蟠桃园,偷桃盗丹,在太乙真人的八卦炉练就火眼金睛。孙悟空大闹天宫,被如来佛祖压五行山五百年,得观世音菩萨点化,拜唐玄奘为师,保护唐玄奘西行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终成正果,封号“斗战胜佛”。

酉鸡:昴日星官

男,二十八星宿之一,住在上天的光明宫,本相是六七尺高的大公鸡。神职是“司晨啼晓”,其母是毗蓝婆菩萨,在《封神演义》中,其原名为黄仓。原著中,昴日星官曾在西梁女儿国助唐僧师徒降服蝎子精,动画版有改动。其母毗蓝菩萨的“绣花针”也是大有来头,据她介绍:“我这宝贝,非钢,非金,乃我小儿日眼里炼成的。”动画版中,孙悟空降服蜈蚣精时,是在紫云山直接请来的大公鸡,“铁根儿”。

戌狗:哮天犬

男,二郎神身边神兽/法宝,辅助他狩猎冲锋,斩妖除魔,原型为白色短毛细犬,注意,哮天犬为白色,描述其相貌为“白毛细腰之犬”、“形如白象”等,并非黑色哦,哮天犬在民间被俗称“天狗”。在《西游记》中虽然出场不多,但还有《宝莲灯》里的哮天犬,《封神演义》里也有出现,《哪吒传奇》中都有登场,皆可做参考。

动画版中的哮天犬登场在上海美影厂的第五话,颜色则更为特殊,是红色的。

亥猪:猪八戒

男,又名猪刚鬣,法号悟能(观音取),浑名八戒(唐僧取),是唐僧的二徒弟,孙悟空的二师弟,沙僧的二师兄,武功高强,力大无穷,又会天罡数的三十六般变化术,所持的兵器为太上老君所造、玉皇大帝亲赐的上宝沁金钯(俗称九齿钉耙),重达五千零四十八斤。

前世为执掌天河八万水军的“天蓬元帅”,一直倾慕容貌过人的嫦娥仙子,因调戏嫦娥被贬下界,错投猪胎,成为猪头人身的形象,曾占福陵山云栈洞为妖,在高老庄骚扰高翠兰小姐,后受观音菩萨点化,成为唐僧的二弟子,保护唐玄奘西行取经,历经磨难,终成正果,被封“净坛使者”。

好啦,以上就是本期的内容啦,十二生肖故事多,《西游记》中的十二生肖故事也是非常精彩,想要了解更多的动漫资讯,别忘了锁定倾酱哦,看到这里,请关注,请评论,请点赞,倾酱想要攒钱买手办!我们下期再会!

图:本文图源来自网络,侵权立删!

文:本文倾酱动漫集/倾轻雪,原创首发小锦鲤提示,侵权必究!

师兄代表什么生肖3

历史悠久的中华饮食文化,离不开一个重要角色,我们的二师兄:猪。几千年的农耕文明,猪在国人心目中有着无法替代的地位。猪,既是“五畜”之一,也是十二生肖之一,连“家”字下面都是一头猪。

现在老百姓的餐桌上,猪肉出现的概率也是最大的。不过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猪和猪肉能够走上如今的C位,可是经历了好一番波折。

01 猪崇拜与养猪起源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将野猪驯养为家猪的国家之一,在距今约6000年的西安半坡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出土过类似现代猪体型特征的猪骨骼。而距今更久远的约7500年至9000年的河南舞阳县贾湖遗址里,同样发现了一个原始家猪骨骼,它和野猪有着明显区别,这也是中原地区最早的家猪化石。

在那时的中华大地上,已经出现了原始的养猪业,通过对出土猪骨的年龄进行判断,专家们发现大部分是小猪仔,这说明当时养猪主要是为了食肉,但是还没有发明阉割技术,未阉割的成年猪肉味道又不好,人们只有在猪成年之前就将其宰杀掉。

虽然养猪的初衷是供人食用,但是在个别地区存在例外,比如内蒙古西辽河地区,曾经发现过人猪合葬的墓址,这明显是与猪崇拜有关。

红山文化玉猪龙

猪崇拜的最佳代言物之一,应该算是玉猪龙了。红山文化中的玉猪龙,从一个侧面证明了在远古时期,猪是祭祀活动中的常用物品。堪称 “中国第一玉猪”的,是在安徽含山县铜闸镇凌家滩遗址中发掘的,这头玉猪距今约5500年,重量达到了170斤。

在神秘的夏朝,出现了养猪的职位,根据史料记载和出土的夏代猪骨骼推测,有一个被称为“牧正”的地方官吏职位,负责管理包括猪在内的畜牧养殖工作。猪是重要的祭祀动物,在大型祭祀仪式上献给神灵和先祖。这些上等的好猪也用于陪葬,是一种财富的象征。

商周时期的甲骨文中,第一次出现了象形字“豕”,即“猪”的意思。之后衍生出了一些字,比如贵族捕猎野猪,跟踪其足迹便有了“逐”字;走近后手持猎叉勇猛刺杀野猪,形成了“敢”字;而“豕居之圈曰家”,居室内有人养猪,才算得上一个“家”,等等。

人们还通过文字给猪进行了分类,比如公猪是“豭”,母猪为“豝”,三个月的小猪叫“豯”,到了六个月就是“豵”了。还有一个“豮”,《易经》记载“豮豕之牙,吉”,表示阉过的猪性情温顺,没有攻击性。这样先进的阉割技术,算得上养猪史上的一件大事。阉割后的猪,膘肥臀圆,又获得了一个“豚”的称呼。

与猪打交道的工作中,负责选育猪种的官职,叫做“豕人”;负责喂猪的,被称为“牧人”。周朝还第一次出现了兽医职业,可以治疗猪的一般性疾病。当然,猪瘟这种疑难杂症除外。

当时大型祭祀中有猪、牛、羊三件套组合,被称为“太牢”;等级低一些的两件套组合,被称为“少牢”。无论哪种组合方式,都离不开猪老兄。古籍记载,周天子祭祀使用过猪肉以后,会分给臣子们,在当时人的眼里,这可是一件极其荣耀的事情。

02 圈起来的猪

在周代,同时诞生了最早的歌咏猪的文学作品。在《诗经》 中有诗云:“执豕于牢,酌之用匏”,意思是从圈中抓来猪宰杀食用,再往杯子里盛满美酒,看来周人已经开始圈养家猪了。还有诗句“言私其豵,献豣于公”,就是说自己留下小猪,然后把大猪贡献给公家。

猪实现了圈养,仅限于贵族阶层,由于猪的食欲过于旺盛,绝大部分人养不起,只有富裕人家有多余的粮食喂猪。老百姓自己的口粮都不够,便把猪放养在了野外。现在看来,这种放养方式绿色又环保。聪明的古人因此意外发现,猪粪是很好的肥料,可以让农作物生长得更茂盛。

如果按照《国语》里的记载标准,只有天子有条件吃猪牛羊三件套,诸侯的套餐标配是牛肉,公卿是羊肉,大夫是猪肉,士是鱼肉,庶人只能吃蔬菜了。

春秋战国时期,养猪业继续发展,据记载,越王勾践命人开辟出了很多猪山和鸡山,大规模养殖猪、鸡。出栏的猪有一个重要用途:供给部队官兵食用。

孔子提倡食用猪肉,他教学生要收“束修”,就是咸猪肉干。孔子表示,只要送他十条肉干儿做见面礼,他就会收对方做学生。渐渐地大家都知道了孔子的这个爱好,有一次阳货想见孔子,登门后孔子拒绝见面,阳货便折返回家提着猪肉再来,才终于见到了老夫子。

孟子继承了孔子的食肉精神,他曾经提议,说如果每家养五只母鸡,再养两头母猪,家里的老人和小孩就都有肉吃了。

秦穆公时有一个叫孙阳的兽医,用他神奇的八十一根银针,治好了包括猪在内的很多大型牲畜的疾病,深得君主的信任。这个孙阳的另一个名字更为人熟知,那就是“伯乐”。

到了秦代,朝廷专门设置了“廪牺丞”的官职,主要为皇家管理仓库,照料猪牛马等祭祀用的牲畜。除了祭祀和皇家食用,猪肉也走进了寻常百姓之家,全国生猪存栏数上升,养猪的常识开始普及。

有事例可以证明这一点,据《史记》记载,秦始皇出巡时,为了歌颂自己的功德,立碑刻下的文字中有一句“夫为寄豭,杀之无罪”。它的意思是,寄放在别家胡乱交配的公猪,杀了不犯法。也就是说,这个律条规定,如果丈夫到别家与女子厮混,妻子有权杀掉他,并且无罪。秦朝给予女性的这一项特权,用公猪打比方让人能看懂,由此可见猪在百姓生活中有多么的常见。

在西汉时期,设计出了造型各异的猪圈,有的是独立一间,有的是和住房相连,或者和作坊紧挨着。有时候为了更加方便积肥,会将猪圈建在厕所的下面,上层供人上厕所,下层用来养猪。

西汉宣帝时,渤海太守龚遂制定了一项强制性措施,要求每家每户必须养两头母猪。到了汉成帝时,诞生了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农书《汜胜之书》,书中详细介绍了怎样养殖肉猪,怎样设计猪圈,如何积肥,如何阉猪,等等。

我国最早的养猪专著也出现于汉代,书名为《养猪法》,它有两种版本,一位作者是商邱子,一位作者是卜式。此外养猪户们总结经验时发现,葫芦瓤是一种优良的猪饲料,用它们喂出来的猪又肥又白。

汉朝的王侯将相们,很喜欢用猪来展现自家的财富,随葬品里同样会堆积许多的猪陶俑,连手里都要放着一只玉握猪。还有汉画像石上的“庖厨图”、“虎猪戏图”,猪通过各种方式不断刷新着存在感。

在汉代出现了大规模的养猪场,养猪专业户拥有的猪数量达到了上千头,他们的生活滋润程度堪比“千户候”。比如东汉光武帝刘秀的马皇后,她的娘家人中有五兄弟在合办猪场,看来养猪致富确实是一条吸引人的出路。

养猪名人里,有西汉丞相公孙弘,他在四十岁被举荐之前,曾经有很长一段时间给人家放猪。东汉第一大孝子孙期,年少时为了维持生计,也要替地主养猪。

据《史记》记载,当时的“相猪”是一个颇有含金量的职业,如果谁拥有了鉴定优良猪种的能力,谁就能声名远扬。其中有一个叫留长孺的相猪人,仅仅通过小猪的外貌体态,就能推算出它的成活率、出肉率等等技术参数,算得上这一领域的权威专家了。

猪的地位提升,还体现在另一个方面,在东汉王充的《论衡》里,猪正式拥有了神话领域内的编制,成为了十二生肖的成员之一。

汉代甚至出现了白猪的形象,东汉大臣朱浮在《为幽州牧与彭宠书》里写道,辽东有母猪生了一只白头的小猪,主人以为是奇异之物,准备将它进献上去,当他走到河东时,发现很多猪都是白色的,感觉万分羞惭便返回家中了。这就有了“辽东白豕”的成语,用来表示见识浅薄、少见多怪。

03 养猪技术的发展

魏晋南北朝时,诞生了一部农业科学巨著《齐民要术》,其中的“养猪”内容占到了58篇。书中介绍了很多养猪经验,例如“春夏草生,随时放牧”,为了节省饲料,只要条件允许,尽量放牧;“圈不厌小,圈小则肥疾”,猪圈不怕小,猪圈小,猪正好长得肥长得快;“所有糟糠,则畜待穷冬春初”,冬天以圈养为主,多喂饲料,保证猪长膘。

并不是每一头猪都令人满意,它既要体格健壮,又要长膘快,还要肉质鲜美。因此选种、育种变得格外重要,《齐民要术》总结出了一些经验,比如,“母猪取短喙无柔毛者良”,要选用喙短无柔毛的母猪,才更容易饲养;“豚性脑少,寒盛则不能自暖,故以暖气助之”,母猪在冬天产下小猪以后,为了提高成活率,需要保暖。而对于吃货最关心的猪肉加工问题,书中也有详细说明,既有腌肉、肉酱,又有煎、炒、炸、烤、蒸、煮等等,烹调手法包罗万象。

这一时期游牧民族迁入中原,虽然他们仍然以牛羊肉为主,但是受中原文化影响也搞起了养猪业。像北方的乌洛候国、西部的西羌、东边的马韩国,都开始养殖肉猪。人们对猪的好感与日俱增,甚至有一些战舰都以野猪来命名,以表示勇猛、胜利。

到了隋唐时期,社会相对稳定,江南地区人口数量激增,水稻等农作物被广泛种植。由于粮食丰产,养猪业得到了发展。这时的养猪模式以每家每户个人饲养为主,基本上保持在两头母猪的数量。那些大规模的养猪场多半是由官方开办的,数量达到了几千头。

只有极少数的个体养猪大户,比较出名的是马氏五兄弟,他们靠着养猪发家致富,马氏猪场出栏的上千头生猪,主要供给长安市场。《朝野佥载·类说》里也记述,洪州有人通过养猪致富,由于家中全是黑猪,肉质肥美,所以把猪形容为“乌金”。而在杜甫的诗句中,同样出现了“家家养乌鬼”这样的描述。

还有《法苑珠林》里提到的一个故事,说是鄠县有一个军官非常好客,每次宴请都要烹制很多肉食,客人们不吃完不准走。有一次他请人吃饭,一次性买了十多头猪,给他府上提供猪肉的人家,在当地是一个养猪大户。

卖猪肉的市场上,出现了专门杀猪的职业,也就是屠户。在唐代的不少文学作品里,屠户摇身一变成为了充满传奇色彩的侠客。大诗人李白有一句“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的诗文,堪称对这类人的经典描述。

这时的兽医学进一步发展,我国现存最古的兽医专著《司牧安骥集》问世。另据《旧唐书》记载,太仆寺里常驻了四百多名兽医,其中有四人是高级教员,他们还带了很多学生。兽医技术的成熟,为养猪业提供了更多保障。

经济繁荣的大唐,上至文武百官,下至普通百姓,都好猪肉这一口。据记载,朝廷会依据官员的品级,给予相对应的俸禄,其中包括猪肉,例如具体到亲王,每月可以领取六十斤猪肉。在民间则流传着一句名言:“鸡猪鱼蒜,逢着便吃”,这里的“鸡猪鱼蒜”泛指各种食物,意思是有什么就吃什么,这证明了猪肉是一种很常见、很受欢迎的食材。

在少数民族中间养猪的也不少,《旧唐书》里说海南岛的平民家里,虽然没有马没有驴,但是有鸡、狗、猪。东北地区养得猪个头格外肥大,人们除了吃猪肉,会将猪皮剥下来做成袍子御寒,男女通用。

唐代文人眼中的猪,还被视为了吉祥物。唐中宗神龙年间,进士张莒将名字题在大雁塔下,此举引得其他人纷纷效仿,“雁塔题名”一时流行开来。

后来提名的有些人做了宰相,便让书法家将自己的名字改为朱笔书写。因为“猪”与“朱”、“蹄”与“题”谐音,“朱笔题名”寓意学子们金榜题名,所以遇见有人赶考,亲友们会送上红烧猪蹄,表达美好如意的祝愿。这一下子,猪蹄身价倍增,成为了热销货。

04 美味的猪肉

在宋代,猪肉走上了人生巅峰,这得感谢一个人:美食大佬苏东坡。行走各地做官的苏东坡,尝遍人间美味无数,对五花八门的猪肉品种自然很有发言权,他也毫不吝啬对猪肉的赞美。

元丰三年(1080),苏东坡被贬黄州时,官职卑微,收入微博,眼瞅着紧巴巴的口袋,热爱美食的他也不愿意亏待自己那张嘴。既然买不起牛羊肉,那就多买两斤价格便宜的猪肉。

食用过后,苏东坡有感而发,大笔一挥写就《猪肉颂》:“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苏东坡分享了烹制猪肉的秘诀,将猪肉清洗干净后,用少量水煮炖至去除腥味,然后慢慢煨熟,“火侯足时他自美”。

经他发明的这套烹饪流程,做出来的猪肉鲜香嫩滑,回味无穷。之后,苏东坡每到一地,总要向老百姓传授猪肉的制作方法,每个尝过的人对味道都赞不绝口。著名的“东坡肉”美名远扬,就此确立了自己的江湖地位。

受到苏东坡的影响,宋人吃猪肉的积极性大大提高,据《东京梦华录》记载,农家养猪户每天进开封卖猪,凌晨时分从南门入城,从早至晚,每一群浩浩荡荡的队伍能有上万头。卖猪肉的越来越多,导致原有市场容纳不下了,政府只好允许临时摆摊设点销售猪肉,“肉市”就这样形成了。

北宋诗僧惠洪的《冷斋夜话》里也记载了一件事情,说王中令在四川时向僧人索要食物,对方居然这样回复他:“有猪肉,没有蔬菜”,这说明当时四川的猪肉比蔬菜还丰富。

元取代宋以后,即使游牧民族主食牛羊肉,统一的王朝依然沿袭了汉族重视农业的传统。《马可波罗游记》里对游历的浙江衢州有这样的描述:“看不到绵羊,但有许多公牛、母牛、水牛和山羊,至于猪的数目则特别多。”

与之相关的解释可以在元代农学家王祯的《农书》里找到,书中说江南水乡湖泊众多,大量萍藻和近水植物生长速度快,都能拿来喂猪;在山地可以采摘橡实;至于北方陆地的猪饲料,有薯、芋、马齿苋,菜叶等等;此外还可以通过发酵来制作饲料。

猪饲料来源广泛了,养猪业也呈现出一片繁荣的景象。如果照此发展下去,猪在肉食领域的顶流地位将一直延续,可惜世事难料,元到明,改朝换代,朱姓人家夺得了天下。“朱”与“猪”同音,于是正德十四年(1519)一道圣旨下来:禁止养猪,违者永远充军。一时间各地成年猪被大肆宰杀,低价甩卖,小猪被生生活埋,养猪户损失惨重,中国养猪业遭遇了史上最黑暗的一段时光。

任何困难都吓不退智慧的劳动人民,《万安县志》记载的“陈氏穴地养猪”事迹,成为民间美谈,珍贵的猪种得以保留下来。荒唐的禁猪措施不得人心,并没有维持太长时间,之后的其他时期,各个阶层都无法抵挡猪肉这一美食的诱惑,养猪业的优良传统得到了继承和发展。

徐光启在《农政全书.牧养》中总结了养猪法,通过在一个大猪圈里设置很多小猪舍,来限制猪的大范围活动,这样可以减少运动消耗,让猪长出更多的肉。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将猪定义为“猪,天下畜之”,介绍了各地丰富多采的猪种资源,比如徐、淮地区的耳朵大,燕、冀的皮厚,辽东地区的头白,豫州的嘴短,岭南的又白又肥,等等,十分生动详细。

其中四川的养猪业全国闻名,川籍猪还通过对外贸易传到了欧洲,在罗马与当地猪种进行改良后,育成了品种优良的“罗马猪”。

清朝时诞生了另一位著名吃货,名叫袁枚,他在《随园食单》里以“特牲单”专门说猪,详细介绍了各种猪肉烹饪方法,字里行间透露出他是吃猪肉领域的资深人士。除了美食文学,给猪看病的专著同时出现,叫做《猪经大全》,里面列举了50类猪的常见病,图文结合,系统全面。

据满清秘档记载,皇太极接待外宾时,宴请的肉食并不是牛羊肉,而是猪肉和鸡肉。猪肉正式进入御膳房以后,成为各位皇帝的心头肉。据说乾隆皇帝设宴请一次客,就用掉了65斤猪肉,外加猪肘子、猪肚、猪肠等等,数量惊人。乾隆皇帝甚至将猪写入了他的大作里,一句“夕阳芳草见游猪”,以夕阳下芳草地上游走着猪,来描绘他治理中的太平盛世。

乾隆口中所谓的盛世,如果仅指养猪领域,确实是这个行业的最高峰时期。清朝民间流传着“要想富,养母猪”的俗语,山东枣庄则流传着一个猪的传说,有一位山西商人来枣庄卖猪,因为本地人都不养猪,所以他的猪成了畅销货,很快便卖完了。山西商人生意越做越大,富裕以后他想着回报老百姓,后来发现当地的一条河上没有桥,二话不说出钱修建了一座,这座桥就被人们称为“猪龙桥”。

这一时期猪的口粮越来越丰富,地上长的红薯、芋头,水边生的植物茎叶,稻谷壳子,玉米秸秆,炼油油渣,豆饼豆渣,发酵酒糟,剩饭剩菜,全拿来喂猪。养猪户还找到了一种很好的饲料:地瓜,它产量高、热量大,猪吃了肉质更加肥美。

一些地方为了发展经济,绞尽脑汁在猪身上打起了特产牌,精心打造出名贵猪种。同时中国猪昂首挺胸走出了国门,在遥远的英国与当地约克郡和巴克郡猪杂交,诞生出了世界知名的“巴克夏猪”和“约克夏猪”。

鸦片战争爆发以后,战乱加上天灾,我国的养猪事业遭到了近乎毁灭性的打击。据一些地方志记载,每年在不同地区都会爆发大规模的猪瘟,猪的种群数量锐减,呈现一片衰落的景象。在解放前,这种情况都没有得到明显改善。后来随着大规模现代化养猪场的出现,受制于小农经济的中国养猪业才突破困境,实现了飞跃式发展。

05 文化情怀里的猪

以农耕为主的社会中,猪的作用显而易见,吃了太多素食的平民百姓发现,养猪不仅能一饱口福,还能积肥让庄稼有一个好收成。“栏中无猪,田中无谷”,“喂豆饼,两得利,肥了牲口壮了地”,“养猪不赚钱,回头看看田”,劳动人民借用农谚,将养猪提升到了与种地密切相关的位置上来。

“种田不养猪,秀才不读书”,“养猪不费难,零钱凑整钱”,“猪的浑身都是宝”,这些农谚则将养猪的好处一一道出。

而农谚“猪吃百样草,看你找不找”,“圈干槽净,牲口没病”,等等,反映出一个人只要勤快肯吃苦,就能养好猪。

每逢新春佳节,一些地区依然会用猪来举行祭祀活动。农历正月初三,又被称为“猪日”,有一句俗语“肥猪拱门”预示着好运到来,一些人家会贴上肥猪背着聚宝盆的剪纸。在不少地方的农村习俗中,至今仍保留着用猪头答谢媒人的传统。像“猪文化节”、“猪竞技比赛”、“猪文化场馆”等等,更是如雨后春笋一样不断出现。

四大名著中也藏着丰富的猪文化,比如《三国演义》里的张飞是杀猪出身,卖的是涿州极品好猪;火烧赤壁的箭头上,涂满了猪油;患有疑心病的曹操,错杀了宰猪款待自己的吕伯奢。

《红楼梦》四大家族的家宴中,猪肉出现的频率极高;《水浒传》的鲁智深找镇关西要猪肉,“十斤精肉,切作臊子,不要见半点肥的在上面。再要十斤都是肥的,不要见些精的在上面,也要切做臊子”,因为一块猪肉引发了一场血案;《西游记》则直接将活猪作为了一个主角,猪八戒的形象深入人心。

养猪是一门技术活,正是因为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努力,才有了如今蓬勃发展的中国养猪事业。猪是一种主要肉类来源,猪是一张经济晴雨表,猪是一个文化象征,猪是陪伴了中华民族上千年的老朋友。科学保护本土猪种,发掘猪身上更大的价值,就能留住中华猪原本的味道。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筱弓

参考资料:《中国养猪史》、《中国古代猪类驯化、饲养与仪式性使用》、《出土文物所见我国家猪品种的形成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