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代表什么生肖?

陕西耀州:绿水青山间绘就多彩画卷,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光明网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土地代表什么生肖?1

光明日报记者 李洁 张哲浩 李睿宸

10月秋风送爽,乡间色彩斑斓。国庆期间,记者走进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一路上,红彤彤的苹果挂满枝头,一座座蔬菜大棚透出青菜的新绿和西红柿的橘红,间或几声“咩咩”的羊叫,一派美好的田园生活图景。

“根据耀州的实际情况和资源禀赋,我们打造了4个苹果小镇、1个香菇小镇、1个设施蔬菜小镇、1个中药材和花椒小镇以及1个奶山羊小镇。”耀州区农业农村局局长张国锋介绍,近5年来,耀州区鲜干果面积稳定在100万亩,设施蔬菜3000余亩,中药材留存面积11万亩,奶山羊(肉羊)存栏7万余只,肉兔年出栏300余万只,香菇菌棒年产1000万棒,“一镇一业”的产业发展格局得到有效稳固。

在“一镇一业”的产业格局下,相关农产品的产业链条不断延长壮大,为此,耀州区专门成立了现代农业“链长制”工作领导小组和7个工作组,着力打造以苹果为首位产业,食用菌、奶山羊(肉羊)为次位产业,葡萄、蛋鸡、中药材、干杂果、设施大棚等为特色产业的8条产业链,并建成各级示范园区29个,依托土地流转、托管经营、入股分红等多种形式不断强化利益联结机制,带动群众持续增收。

在产业基础不断夯实、产业链持续完善的发展态势下,耀州区主动着手农产品品牌建设,并推动本土农产品打进国际市场。目前,“耀州花椒”“耀州黄芩”已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耀州羊肉”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菇为天”香菇、“陕耀”土豆粉、“老舅家”苹果等品牌逐渐响亮起来,香菇菌棒更是远销美日韩等欧美国家。

“咦,刚刚飞过的那只淡红色羽毛的鸟好像是一只朱鹮呀!”

“不是好像,那就是被誉为中华‘吉祥之鸟’的朱鹮。”听到记者的猜测,朱鹮监测员罗建利笑着回复,庙湾镇柳林村是朱鹮在秦岭以北的首个野化放飞地,往往不经意间就会有一抹淡红从天空掠过。

每天天还没亮透,罗建利就已经到达耀州区野生动物保护管理站,对朱鹮活动区域进行打扫、消毒,为朱鹮备上“泥鳅鱼+黄粉虫”的早餐,等待它们前来享用。青山绿水中,罗建利与朱鹮已相守6年,提起朱鹮,罗建利满眼笑意。

近年来,耀州区扎实开展水土流失、地质灾害、绿化造林“三重”生态修复治理,推进黄河流域坡耕地水土流失、沮河庙湾段生态清洁小流域等治理工程,完成人工造林0.5万亩,封山育林3.8万亩,退化林修复0.2万亩,以生态优先促绿色发展。

随着生态环境的逐年向好,如今,越来越多的朱鹮将“新家”安在这里。山水之间,朱鹮振翅翱翔的身影与优美的自然环境、富足的人居生活交织成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画卷。

《光明日报》( 2022年10月08日03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土地代表什么生肖?2

来源:人民日报

原标题:

亚洲象国家公园创建持续推进

演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动故事(绿色家园)

图①:云南省普洱市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一头成年亚洲象和小象在活动。

郑 璇摄

图②:云南省普洱市南岛河片区热带雨林,这里是野生亚洲象活动的重要通道。

子 涵摄

图③: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亚洲象救护与繁育中心,“象爸爸”熊朝永与小象“景景”偎依在一起。

胡家伟摄

图④: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与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交界处,野象在曼老江里戏水玩耍。

周智韬摄

北上南归的象群近况怎么样?我国亚洲象种群数量为何持续增长?如何更好实现人象和谐共处?

最近,记者来到我国亚洲象的主要栖息地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和普洱市深入采访。

北上南归亚洲象状况良好,对野象活动密切监测、加强预防

自去年底“短鼻象群”回到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后,西双版纳州林草局和保护区的监测员们,一直密切关注着象群动态。目前,这15头亚洲象分散在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勐养子保护区内活动。

“我们监测发现,去年在墨江出生的象宝宝体格大了约1/3,今年刚出生的幼象也大了一圈!”西双版纳州亚洲象保护管理中心副主任王斌说,“象群目前身体很健康,旅途中出生的象宝宝逐渐长大,已经拥有一定的独立生存能力。”

国家林草局副局长李春良介绍,北上南归的亚洲象,目前过着悠然自得的生活。在北移途中生下的象宝宝非常健康,当时生下来的时候是100公斤左右,现在目测重量已经达到了300公斤。

云南是我国野生亚洲象唯一栖息地。在云南,野生亚洲象的种群数量增加到300头以上。密切监测、加强科研、开展救护和繁育,一系列举措使亚洲象得到有效保护。

“当红外相机捕捉到野生动物的身影后,系统能自动进行物种识别,准确率达97%,一旦确定为亚洲象,预警系统直接连通附近村庄的广播,1分钟内就可以通知村民注意安全。”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勐养管护所关坪管护站站长杨帆说,关坪片区这样的红外预警相机超过100台。

“每个村都建了野象活动信息群,野象动态信息会汇总至西双版纳州林草局的亚洲象监测预警平台,平台收到信息后及时调度预警。”勐养管护所野象监测员郑清元打开手机上的预警平台APP,向记者演示——卫星地图上,不同象群的活动情况、数量、所处方位一目了然。

随着监测预警网络不断完善,我国绝大多数野生亚洲象群都已实现群体识别。王斌告诉记者,通过向群众普及亚洲象监测预警平台,可以有效引导群众避开亚洲象活动区域,减少人象相遇的概率;同时,对于无序外溢的亚洲象,相关部门采取管控措施,尽可能避免亚洲象进入城市、集镇等人员密集区。

西双版纳州景洪市大渡岗乡香烟箐村群山环抱,是距离保护区最近的村庄之一。前些年,野象时不时到村里寻找食物,影响群众生产生活,危及群众生命财产安全。2016年,香烟箐村成为防象工程的试点村,依随周遭山势,村里建起了防象围栏,围栏长度超过1300米。

“过去我们见到大象都远远地躲开。如今有时大象来到围栏外,我会抱着小儿子远远地看野象,小孩子特别喜欢!”村民冯应萍说。不少村民或到两公里外的旅游景区野象谷上班,或开农家乐增收致富。全村人均收入高于大渡岗乡其他村寨,成了人象和谐共处村寨。

减少人象遭遇,最大程度避免野象伤人。当地林草主管部门持续主动防范,从保护区搬迁了10个村寨,在亚洲象活动区域村寨周围设立安全警示牌,架设电围栏、钢架隔离围栏,修筑防象沟、防象壁,安装太阳能防象灯,防范亚洲象进入村寨。

不少象群常年活动于村寨、农田周围,并根据不同农作物、经济作物成熟时节,往返于森林和农田之间。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科学研究所所长郭贤明介绍,亚洲象的“食谱”从20世纪80年代的100多种扩充到了如今的400多种,尤其偏爱水稻、甘蔗、玉米等种植作物。

针对野生动物肇事情况,云南省首创野生动物肇事公众责任险,在精确测算亚洲象分布区域群众种植农作物合理收益基础上,去年西双版纳州、普洱市投保金额超过5000万元。

强化亚洲象科学研究,大力开展救护与繁育

“亚洲象的主要食物是禾本科植物,排出的粪便是很多中小型野生动物的食物,也为植物种子传播提供途径。大象在密林中踏出的象道,还能促进动物扩散。”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动物行为与环境变化研究组博士后李立立说。保护亚洲象不仅保护了这个物种,也是维持森林生态系统平衡的重要举措。

了解亚洲象,才能更好保护。2019年,国家林草局成立亚洲象研究中心,在亚洲象行为学、遗传学、栖息地等方面,开展了专项科学考察。随着亚洲象保护不断深入,国家林草局会同多个部门及科研单位,正在开展栖息地适宜性分析、遗传多样性调查等研究,为保护亚洲象提供科研支撑。

如何让受伤野象得到科学有效的救助?这是野象分布区面临的一个课题。

“每天给它们洗澡,清理粪便,带着遛弯。”西双版纳州亚洲象救护与繁育中心护象员陈继铭已在这里工作了14年,“野象谷里传出来象鸣,我一听就知道是哪头象的声音。”

亚洲象救护与繁育中心2008年建成,是国内仅有的以亚洲象救护、救助和繁育研究为主的科研基地。

7年前,小象“羊妞”被送到这里时,已处于休克状态。刚出生的“羊妞”因脐带感染导致腹腔大面积溃烂,并伴有心衰等症状,被象群遗弃。

对当时的场景,陈继铭记忆犹新:“我们几个护象员用心照料,专家团队会诊,制定诊疗方案,3个羊奶妈每天供羊奶,‘羊妞’身体逐渐好转。”如今“羊妞”健康活泼,成为野象谷的明星象,在互联网上有100多万粉丝。

野象救助是一项复杂的任务。到达现场后,专家会先评估野象健康状况,如果伤势不重,包扎处理伤口后就让它回归自然;如果伤势过重,则必须带回救护中心照料。这些年来,救护中心救助了一批受伤野象,护象员给它们取名叫然然、小强、龙龙……

多年来,亚洲象救护与繁育中心的工作人员,先后参与野生亚洲象救护、救助20多次。陈继铭、熊朝永等护象员们经常去周边的学校、村庄开展科普,讲解有关大象的知识,增强大家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共同促进人象和谐。

推进栖息地保护修复,高质量创建亚洲象国家公园

随着保护力度持续加强,野象活动范围扩大成为趋势。云南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教授陈明勇表示:“只有推进栖息地修复,才能尽量避免人象冲突,实现人象和谐共生。这不仅需要调整保护区的保护策略,也离不开国家公园体制的探索和地方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

监测数据显示,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覆盖率,由上世纪80年代的88%提高到现在的95%以上。森林郁闭度提高,导致亚洲象主要食物野芭蕉、粽叶芦等林下植物减少,逐渐演替为野象不可食用的木本植物。这让象群逐步活动到保护区外,频繁进入农田地和村寨取食,增加了与人类接触的可能性。

在自然保护区附近选择适宜林区,建设亚洲象食物源基地,成为新的尝试。在景洪市关坪村小田坝,记者跟着护林员王小安,穿越5公里热带雨林,来到当地的亚洲象食物源基地,“这里离村庄远,野象来这里就能少去村子。”

地处山谷,视野开阔,满眼都是嫩绿的草。“象草、粽叶芦、构树……都是亚洲象爱吃的食物。3年前这里被划定为亚洲象食物源基地后,我们三四十个人用了两个多星期才建好。经过3年养护,终于有了今天的模样。”王小安告诉记者。两公里外有一头独象,8公里外有个16头象组成的象群,它们时不时前来觅食。

西双版纳州先后在尚勇子保护区的南墩、冷山河区域,以及勐养子保护区的关坪、莲花塘区域等地,进行了食物源基地建设。目前,全州亚洲象食物源基地已有8000亩左右。

为保护好亚洲象及其栖息地,“十四五”以来,云南已投入亚洲象保护资金近2亿元。去年7月,国家林草局与云南省政府召开亚洲象国家公园创建工作座谈会,高质量推动亚洲象国家公园创建。根据云南省林草局编制的《亚洲象国家公园创建工作方案》,国家公园创建的主要目标是保护热带雨林、加强亚洲象种群及其栖息地保护、缓解人象冲突矛盾。

对人象生活重叠的土地和人工集体商品林等,云南省计划纳入国家公园一般控制区,实行“种植有补助,损害有补偿”的政策。“如今亚洲象食谱拓宽,将人象生活重叠的区域纳入国家公园一般控制区,有助于实现当地居民收入增加和亚洲象保护共赢。”西双版纳州林草局副局长刀建红说。

“人象冲突的本质是人与象产生了对土地、食物和水等生态资源的竞争。在中国,保护亚洲象需要实现‘人象共存’。这是巨大的挑战,但中国正在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西班牙籍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研究员康牧飒表示,在保护野象方面,中国走在了世界前列。正在规划建设的亚洲象国家公园将进一步促进人象和谐。

土地代表什么生肖?3

【自然笔记】

作者: 刘东黎

在民间,虎被奉为“灵兽”,只要食物链尚未完全断绝,虎一般很少有袭击人的行为。然而,近几年,老虎捕食家畜或伤人毁物的事件却屡见报端,成为地方政府和动物保护工作者不得不面对的棘手问题。

在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社区居民经营起蜜蜂养殖业。光明日报记者徐谭摄/光明图片

2021年4月23日,黑龙江省密山市白鱼湾镇的居民在当地发现一只老虎。警方、林业等部门紧急出动,搜寻过程中,一位村民被老虎扑倒;工作人员在开车追踪时遇老虎袭击,所幸成功逃离,但车窗被老虎拍碎。从传播到网上的视频可以看到:老虎趴卧在民居附近的草丛中,警惕地注视着人的一举一动——据动物学家分析,这属于老虎的正常状态,即把自己隐藏起来,避开人类。当晚21时,老虎被警方用麻醉枪击中后送至横道河子猫科动物饲养繁育中心,健康状况无碍。经林业部门专业人士判定,这是一只野生东北虎。

老虎出现在人们视野,这几年并不罕见。据《北京晚报》报道,2021年2月1日,人们在吉林省汪清县金苍镇境内拍摄到野生东北虎进村捕食家犬的镜头。报道称,据不完全统计,2021年入冬以来,在汪清县附近村落,先后有1只羊和7条家犬被老虎吃掉。再往前看,2016年7月,珲春市依力南沟,一只野生虎一个月内频繁活动在玉米地和民宅附近区域,咬死若干家禽家畜,对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造成威胁,所幸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显然,在政府和民众的共同努力下,濒危多年的东北虎“王者归来”,而我们却并未做好人虎两个世界再次重叠的准备。在上述事件中,东北虎的出现以及伤人毁物行为促使我们思考:老虎与人,谁才更需要被保护?

野生虎对生存环境的要求很高,包括领地面积、植被种类和密度、猎食对象的种类和数量等。如果生存环境适宜,它们不会超出领地活动或捕食,更不会主动靠近人类。那么,在什么情况下,野生虎会进入居民生活区,盗食家畜甚至袭击人呢?根据动物专家的研究,老虎伤人的原因主要有:受伤、生病、年老体弱捕不到食物时;被猎人所伤,与人拼命,或当时逃脱,以后蓄意报复;受伤后被人逼迫过紧,自觉没有生路,索性绝境反击;在进食或休息时,突然被人撞见,因惊慌失措而扑人;在逐偶或抚育幼仔时,脾气不正常……

更深层次的原因,恐怕还是人类在生产、生活过程中大规模侵入老虎领地,破坏其栖息环境,从而引发攻击性虎患事件的发生。人类吹响开发山林的号角,实际上就开始了对老虎生存的干扰与威胁。从这个意义上讲,人类对虎豹的伤害,远远超过了虎豹对人类造成的威胁。

无论人类还是其他动物,都需要独立的生存空间和安全距离。然而,不可否认,许多人类定居点的形成,都建立在迁移或驱逐其他野生动物的基础之上。大量垦荒,导致野生动物的天然食物不足;肆意猎杀猛兽,导致野生有蹄类动物增多,植被遭受过度啃食和破坏,从而引起一系列连锁性的负面生态变化。过度开发和猎杀,令人与野生动物的生态位一再重叠——其结果是野生动物的家园越来越小,人兽正面相遇的冲突概率逐渐增大。

可以预见,随着生态环境保护力度的加强、野生动物种群的恢复,更多的人兽冲突将出现。这类事件不仅会给当地社区、民众带来经济损失,危及人身安全,影响正常的生产生活,还会挫伤人们保护野生动物的积极性,甚至导致对肇事动物的报复性猎杀。

面向未来,如何避免类似的人虎冲突事件发生?在这方面,我国已经作出了很多有益尝试,包括扩大保护区面积、修建生态廊道、调整土地利用模式、分区管理等。尤其是通过建设东北虎豹国家公园,提高栖息地质量,满足野生东北虎豹的生存需要,避免人类与它们在生存空间上形成交叉与重叠,减少对共有资源的竞争;与此同时,进行合理规划和管理,妥善协调自然保护和周边社区民生之间的矛盾,更好地避免保护地周边居民对虎豹等野生动物产生抵触心理甚至怀有敌意。

基于以上分析,到底是人重要还是虎重要,其实是一个伪问题,而人与虎之间的冲突也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在可能给当地居民带来危险的同时,野生动物也会带给他们积极的影响。举个浅显的例子:东北虎豹等处于食物链高阶的野生动物可以有效控制食草动物数量,改善山林生态系统,依赖林下经济生活的人们会因此受益。

无论怎样,在人与东北虎、人与兽的矛盾和对峙中,人类作为生命共同体中掌握强大科技力量的主体,还是应摒弃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惯性,要为生命共同体的健康运作多担负一些责任。

《光明日报》( 2022年04月09日09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