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于旦聊斋代表什么生肖

〖聊斋人物〗:投胎之后再续前缘--张于旦与鲁公女,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荷池听史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张于旦聊斋代表什么生肖1

招远县有一个书生张于旦,性情放荡不羁,在一座荒庙里读书。当时,招远县的县官是鲁公,三韩人氏。他有一个女儿专好打猎。有一次,张生在野外遇到鲁公女,见她长得风韵娟美,恣态秀丽;身穿锦缎貂皮袄,骑着一匹小马驹,像画上的人一样。回到庙中,每每想起这女子的美貌,心里总是念念不忘。后来听说这女子忽然死了,张生十分悲伤。鲁公因为距老家很远,便把女儿的灵柩暂时寄存在张生读书的荒庙里。

张生因为和鲁公女有一面之缘,对她非常崇敬,犹如对神明一般。他每早都到鲁公女灵前烧香,吃饭时必定祭奠。每每举着酒杯对着鲁公女灵柩祝告说:“我才见了你一面,就常在梦里想到你,没想到你这玉一样的人竟然死了。现在你虽近在我的身边,但却如远距万里河山,多么遗憾。我活着要受礼法约束,你死了的人该无禁忌了吧!你在地下有灵的话,应当珊珊走来,以安慰我的倾慕之情。”

张生日日祷告,将近半个月。一天晚上,他正在灯下读书,忽一抬头,见鲁公女含笑站在灯下。张生惊讶地起来询问,女子说:“感念你对我的一片真情,不能忘怀,所以不避私奔的嫌疑来与你相会。”张生大喜过望,二人于是共相欢好。此后,鲁公女没有一晚不来。她对张生说:“我生前好骑马射箭,以射獐杀鹿为快事,罪孽很大,死了以后无处可去。若是你真的爱我,烦你替我念金刚经五千零四十八卷,我生生世世不忘你。”张生恭恭敬敬地答应她的嘱托,从此常常夜里起来到鲁公女柩前捻着佛珠诵经。一次,偶然碰上节日,张生想带鲁公女一起回家过节。女子担忧自己腿脚没劲,走不动。张生要背着她走,女子笑着同意了。张生像背个小孩一样,一点不觉得重。此后,背着她走路就成了常事。张生考试时,也背她一块去,但必须夜里走。

有一年省里开科考试,张生要去赴考,女子说:“你福薄,去也是徒劳往返。”张生听了她的话就没去。又过了四五年,鲁公罢了官,穷得没有钱雇车把女儿的棺材运走,就打算就地埋了,但苦于没有坟地。张生知道后,就对鲁公说:“我有块薄地在庙旁,愿埋下你家女公子。”鲁公大喜。张生又张罗着帮助料理葬事。鲁公对张生非常感激,但也不知道张生是为了什么。

鲁公罢官回家去了,张生与鲁公女仍然欢好如初。一天夜里,女子依在张生怀里,哭得泪如雨下,对张生说:“我们相好五年,现在要分别了!我受你的恩义,几世都不足以相报。”张生惊讶地问她,她说:“承蒙你给我施加恩惠。现在你已为我念满了经数,所以我得以托生到河北卢户部家。若是你不忘今天,再过十五年的八月十六日,请你去卢户部家相会。”张生也伤心地哭着说:“我现在已三十多岁了,再过十五年,我就快入棺材了,相会又能怎样呢?”女子说:“到时愿给你当奴婢作为报答。”一会儿,她又说:“你可送我六七里路。这半路上有很多荆棘,我穿着长裙子难以走路。”说罢,抱着张生的脖子,张生便送她上了大路。

到了大路上,见路旁有许多车马,马上有骑着一人的,有骑着两人的,也有的坐三四人的,甚至坐十几人的不等。唯有一辆以金花为装饰挂着朱红绣帘的车子,只有一个老婆子坐在里面。老婆子见鲁公女来了,就叫着:“来了?”女子答应:“来了。”女子回过头来对张生说:“就送到这里,你回去吧!不要忘了我刚才说的话。”张生答应着。女子就走到车前,老婆子伸手拉她上了车,铃铛一响,车马就向遥远的地方去了。

张生无精打采地回到庙里,将十五年后相会的日期记在墙上。想到念经还有这样大的作用,就更加诚心念经。他夜里做梦,梦见神人告诉他:“你志气很好,但须要到南海去。”问神:“南海多远?”神人说:“远在天边,近在眼前方寸之地。”醒后,他领悟了神人的意思,就念起菩提经来,修行更加诚心。

三年后,张生的大儿张政、二儿张明相继高中。张生虽一下显贵起来,可他仍然坚持修行。一次梦见一个青衣人请他,到了一座宫殿,见殿中坐着一个神,像是菩萨,迎接他说:“你行善可喜,可惜不能长寿,幸好请示了玉帝,可以延长你的寿命。”张生跪下叩头,菩萨叫他起来坐下,请他喝茶,茶香犹如兰花。又叫童子领他到一个池子里去洗澡。池水很清,里边的鱼都看得很清楚。进入池中,水很温热,捧起来闻一闻,有荷叶香味。一会儿,他渐渐到了深处,失足陷入水底,水深没了头顶,一下子就惊醒了,大为惊异。从此,张生身体更加健壮,眼更明了,自己捋了一下胡子,白胡子都落了。又过一些时候,黑胡子也落了,脸上也没有了皱纹;又数月后,面目像儿童,跟十五六岁一样。还好游戏,也像个孩子,很不注意衣服饰物,礼仪小节。玩出了事,两个儿子就去救他。不久他夫人老病去世了,张生的儿子们要给他娶大户人家的女儿为继室。他说:“等我到河北去一趟回来再说。”张生屈指一算,已经到了与鲁公女约定相会的时候了,便命人备马率仆人到了河北。一打听,果然有个卢户部。

早先,卢公生一女儿,生下来就会说话,长大了更加聪明漂亮,父母最喜爱她。一些富贵人家来求婚,女儿都不愿意。父母觉得奇怪,就问她,女儿详细说了生前的姻缘。大家给她算了算时间,大笑着说:“傻丫头!张郎现在已年过半百了,人事变迁,怕他尸骨都烂了;就是还活着,也老掉牙了。”女儿不听,还是等着。母亲见她决心不动摇,与卢公计谋,叫看门的不要通报客人,等过了约期,她就会绝望了。

果然不长时间张生就来访问,看门的不给他通报。张生不得已回到旅店,心里又不痛快又没有办法,就去郊外散心,也借此机会暗暗打听女子的消息。

托生后的鲁公女以为张生负约,终日哭泣,也不吃东西。母亲对她说:“张生不来,一定是去世了。就是活着,违背了盟约,错也不在你。”女子也不说话,终日躺在床上。卢公很忧心,也想知道张生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于是托词郊游,正好遇到张生。一见是个少年,十分惊讶,互相谈了几句话,见张生风流潇洒,卢公很喜欢,便邀他到家里去。张生刚想问话,卢公忽然站起,叫客人等一下,自己匆匆进内房告诉了女儿。女儿很高兴,自己奋力起床,出来一看,见长得不大像张生,就哭着回房了,埋怨父亲诳她。卢公极力表明这个人就是张生,女儿也不说话,只是哭。卢公出来,情绪懊丧,对张生也不热情接待了。张生问:“贵府有户部当差的吗?”卢公随便应了一声"有",眼睛向别处看,似乎不觉得有客人在。张生感到有些慢待自己,就告辞走了。

鲁公女只是哭,几天就哭死了。张生夜里做梦,见鲁女来对他说:“来找我的果然是你吗?你年纪相貌都变了,见了面竟没有认出。现在我已忧愁而死,烦你赶快到土地祠招回我的魂,还能复活,晚了就来不及了。”张生醒来,急忙去叫卢户部的门,果然他女儿已经死了两天了。张生悲恸欲绝,进屋吊唁一番,把梦中的事告诉了卢公。卢公听从了他的话,急忙去土地祠招回了女儿的魂。又掀开被子,抚摸着女儿的尸体,一面叫女儿的名字,一面祷告。不多时,便听到女儿喉咙里咯咯地响,见她朱唇一张,吐出一口冰块样的痰,渐渐呻吟起来。卢公高兴极了,敬请张生客厅就坐,命人摆上酒宴,细问张生门第,才知道他家是巨族大户,越发高兴。于是选择良辰吉日,命女儿与张生成了亲。

张生在卢公府住了半个月,便带着妻子回家,卢公亲自护送女儿,并在张府住了半年才回家。

张生夫妇住在一起,真像小两口一样。很多人认为鲁女的儿媳是她婆婆,因为她儿媳都近四十的人了。

卢公回家后,过了一年就死了。儿子很小,被豪强人家欺侮,家产几乎都被人霸占了。张生夫妇就把他接了来养着,成了一家人。

【荷池听史】:只因相遇太美,爱你一生无悔。痴哉张郎!不管今生来世,不管千山万水,我都等你。伟哉张郎!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鲁公女为情而死,又为情而生,不负张郎不负天!他们至死不渝的爱情,鬼神亦为之感动!漆黑的棺材内青烟喷然,一对煞费苦心的恋人,历尽磨难后终成眷属。

正是: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君恨我生迟,我恨君生早。

【融图文化】正版聊斋志异全集 文白对照全套精装4册学生版

¥118

购买

张于旦聊斋代表什么生肖2

古时候招远县有个名叫张于旦的书生,性格很豪放,喜欢无拘无束,住在佛寺里读书。

当时招远县的县官姓鲁,是山西人。鲁公有一个年轻的女儿,喜好打猎。

一天,鲁公的女儿在外打猎,张于旦与地不期而遇。张于旦看见鲁公女的风姿娟秀,穿一身锦衣貂裘,跨一匹矫健的小黑马,轻盈盈地来回驰转,活像画上的美人,

张于旦回到家里,脑海里总是浮现着这个女子的美丽容貌,心里十分爱慕,总想再一次见到她。

谁知没有过多久,张于旦听说县官鲁公的女儿得急病死了,他悲痛欲绝。县官鲁公因为家乡在山西,便把女儿的灵柩暂时寄存在佛寺里,也就是张于旦借宿读书的那座佛寺。

张于旦每天都到鲁公女的灵柩前祭祀几次,态度虔诚像是敬拜神仙,每天早上必定烧香,每逢吃饭必定祭奠。

张于旦在祭奠时都要祷告:“虽然和你只见过一面,你却永远在我心里!不料你突然高开人世。现在我们近在咫尺,却像远隔河山,多么遗憾呀!你在九泉之下,如果有灵,应该姗姗而来,安慰我的爱慕之情呀。”

张于旦就这样日夜祷告,达半年之久。这天晚上,张于旦正在挑灯夜读,在不经意间抬了抬头,看见一个子,满面含笑,站在灯下,而且样子很像鲁公女。

张于旦惊喜地站起来,问:“你是谁?”女子说:“我是鲁公的女儿,虽然已经死了,但感激你的深情,我控制不了自己的感情,便不避嫌疑,前来见你!”

张于旦非常高兴,便和她一起说笑。从此,每天晚上鲁公的女儿都要来,两个人度过了一个个愉快的晚上。

一天,鲁公女对张于旦说:“我生前喜好骑马射箭,把射獐杀鹿当做快乐的事情,罪孽深重,死后没有归宿的地方。你若诚心爱我,请你替我把《金刚经》诵五千零四十八遍,我将永世不忘你的恩情。”

张于旦很恭敬地听从了鲁公女的话,每天晚上都在她灵前捻着佛珠,朗诵《金刚经》。

偶尔遇到节日,张于旦想要和她一起回家。鲁公女却担心自己的腿脚软弱,不能长途跋涉。

张于旦说:“我可以抱着你走呀。”她笑盈盈地答应了。张于旦把她抱起来,觉得很轻,犹如抱个婴儿,一点儿也不觉得沉重和劳累。

于是就习以为常,张于旦参加科试、岁试,也她一起去。但每次必须在夜间走路。

有一天,张于旦想去参加乡试考举人,鲁公女说:“你福分浅薄,跑来跑去,徒劳无益,不如不去。”张于旦听了她的劝告,就没有动身。过了四五年,鲁公被罢了官,穷得雇不起车子把女儿的棺材运回山西去,想要就地埋葬,又苦于没有安葬的地方。

张于旦知道后,就去对鲁公说:“我在佛寺附近有几亩薄地,愿意埋葬你的女公子。”鲁公很高兴,便同意了。

鲁公在埋葬女儿时,张于旦又跑前跑后,极力帮助。鲁公很感激张于旦,却不了解其中的原因。

鲁公回山西去了。张于旦和鲁公女缠缠绵绵,仍和往常一样。一天晚上,她侧身躺在张于旦的怀里,脸上滚着豆粒大的泪珠说:“五年的恩爱,今天要分别了!承受你的恩情,几辈子也报答不完!”

张于旦惊地问她什么原因。她说:“蒙你代我念经,已经五千零四十八遍了。现在我要去河北卢户部家里托生。如果不忘今天的恩爱,再过十五年的八月十六日,请你去相会。”

张于旦流着眼泪说:“我已经三十多岁了,再过十五年,人快要进棺材了,相会又有什么意思?”

她也哭着说:“愿意给你做奴婢,报答你的恩情。”

又过了一会儿,鲁公女哭着说:“你送我六七里路吧。这条路荆棘丛生,我的衣服太长,很难走过去。”说完,就搂住张于旦的脖子。

张于旦把她抱起,送到大路上。这时路旁有许多车马在等候。马上有一个人的,也有两个人合骑一匹马的;每辆车上的人不等,有三个人、四个人,最多的有十几个人。

只有一辆镶着宝石的轿车,围着红色帷幔,挂着绣花垂穗的车帘,仅有一个老太太坐在里面。

老太太看见鲁公女来了,就打招呼:“来了?”鲁公女应了一声:“来了!”说完,就回头看着张于旦说:“送到这里为止,你回去吧!别忘了我们的约会。”张于旦点头答应。

鲁公女走到车子跟前,老太太伸手把她拉上去。整个车马队伍就出发了。

张于旦怅然若失地回到庙里,把十五年后相会的日子写在墙壁上。因为想到念经能使鲁公女受益,每天都更加虔诚地诵经念佛。

一天晚上,张于旦睡觉,梦见有个神仙告诉他说:“你的志向很值得赞扬,但是你应到南海去一次。”

张于旦问:“南海有多远?”神仙说:“很近呀,就在你心里。”

张于旦醒后,领会了神仙的指点,修行也更加纯洁,更加恳切地向往佛门的觉悟境界。三年以后,次子张明、长子张政,都相继考中了举人。他虽然富贵起来,行善的慈心却没有更改。

一天夜里,张于旦梦见了一个使女把他带到一个宫殿里,殿上坐着的好像是观音菩萨,对他说:“你行善可喜可贺。可惜没有年岁不长的,好在我已经请求上帝了。”

张于旦跪下磕头。菩萨叫他起来,让他坐下:给他茶水喝,茶水的味道芳香如兰。又叫童子领张于旦到池塘里去洗澡。池水很清洁,游鱼历历可数,跳进去感到很温暖,捧起水来闻闻,有荷叶的清香味。 张于旦洗了一会儿,逐渐走进池塘深处,一失脚陷入深坑,池水淹过了头顶。张于旦惊醒了,对梦境感到很奇怪。

但自从做这个梦以后,张于旦的身体越来越健壮,眼晴越来越明亮;自己捋捋胡子,白胡子都簌簌地脱落了;又过了一些日子,黑胡子也脱落了,脸上的皱纹也逐渐舒展开了。

几个月以后,张于旦的脸完全是一副童子的相,好像只有十五六岁的样子;他还喜欢游戏,这也像个孩子;他还喜欢不合时宣的修饰和穿戴,两个儿子常常帮助他纠正 。

不久,张于旦的妻子年老病故了,儿子想给他找个续弦。张于旦说:“等我去一趟河北,回来以后再娶吧。”屈指一算,已经到了约定的日期,就让仆人驾车到了河北。

打听一下,果然有个姓卢的户部。十五年以前,卢公得了一个女儿。据说此女生下来就会说话,长大更加聪明秀丽,父母最疼爱她。

贵族人家向她求婚,她总是不愿意。父母感到很奇怪,就问她拒婚的原因,她把前世发生的事和张郎的约定,都告诉了父母。

父母计算约定的年头,不由哈哈大笑:“傻丫头!算计起来,张郎现在已经年过半百。人世间的变化也太快了,说不定他的骨头恐怕已经腐烂了;即使还活着,也已经是头秃齿缺了!”

她不听劝告。母亲看她意志坚决,就和卢公想出一个办法,便告诉看门人,一旦有个叫张于旦的客人来求见,千万不要往里通报,想要拖过他们约定的日期,断绝她的期望。

过了不久,张于旦来了,看门人拒绝往里通报。张于旦回到旅合,心里很不痛快,但又想不出什么办法,就在城外闲逛,想在暗中慢慢查访。

姑娘以为张于旦负约,光流泪不吃饭。母亲说:“他不来,必定去世了。即使不来,违背盟约的过错也不在你身上。”姑娘听了,不说话,只是终日卧床不起。

卢公犯愁了,他想看看张于旦的为人,就找个借口出城闲游,正好在野外遇见了张于旦。

卢公看张于旦是个年轻人,感到很惊讶,就和他攀谈几句,觉得此人长得不错,为人也很豪爽。卢公很高兴,就把他请到家里。

张于旦刚要打听姑娘的情况,卢公突然站起来,嘱咐客人暂且自己坐着,说完就急匆匆地跑进内室去告诉女儿。女儿也高兴了,自己挣扎着爬起来。

在门外偷看一眼,觉得相貌不符,就流着眼泪退了回去,埋怨父亲欺骗她。卢公极力辩解,说那个人就是张于旦。女儿不说话,只是不停地流泪。

卢公回到客厅,心情很懊丧,对待客人便不殷勤了。

张于旦问他:“贵家族里有过户部尚书的吗?”卢公随便应了一声。侧着脸,眼睛看着别的地方,好像心里没有这位客人。张于旦看他态度冷淡,就告退了。

姑娘哭了好几天,竟然哭死了。张于旦夜里做梦,梦见姑娘找来了说:“到我家拜访的真是你吗?年岁和相貌都有差错,见了面反倒造成了误会。我已忧愤而死。请你快去土地庙给我招魂,这样还有可能复活,晚了就来不及了。”

他醒来了以后,赶紧到卢家打听消息,果然有个女儿死去两天了。他放声大哭,进入灵堂去吊唁。吊唁完了,把姑娘托梦的情况告诉了卢公。卢公依从他的意见,就去招回她的魂魄。

卢公回到家里,掀开她的被子,抚摸尸体,呼唤她的名字,向她祷告。不一会儿,听见喉咙里发出“咯咯”的响声;忽然见她张开朱红的樱唇,吐出一口冰块似的痰。

卢公把她扶起来移到了床上,又逐渐呻吟起来。卢公心里很高兴,庄重地出来迎接客人,置办酒席,宴请张于旦。又详细查问他的门第,知道是出身名门大户,更加高兴。选择一个吉日良辰举行了婚礼。

有情人终成眷属,祝福他们。

张于旦聊斋代表什么生肖3

作为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 《聊斋志异》在我国古典小说群中具有其独特地位,全书共 491 卷,由清代小说家蒲松龄独立创作,流传至今,显现其非凡的吸引力和艺术魅力。小说刻画了极其丰富的人物艺术形象,其中以女性形象尤为突出,虽然男性角色大多为引线或配角,但其性格样貌具有时代的典型特征,值得回味与探究。从宏观上看,爱情中的男子无非两种: 钟情或负心。

但蒲松龄笔下的男性却在此基础上有着相似又不同的人格特质,钟情男子往往专情刚直,但也不免有懦弱的一面,因此,在忠贞的爱情面前,不一定抓得住圆满的结局; 而负心汉们却常因其本性中的贪婪与无耻,换来凄凉悲哀的后果。应当说,蒲松龄对男性形象的架构,实际上传达了他对身处爱情中的男子的心理和欲望的看法,正如他在 《聊斋志异·自志》中所写的那样: “浮白载笔,仅成孤愤之书。”他想通过叙述人与鬼怪间的感情故事,一窥人性丑恶,将心中所想尽数倾吐。

本文将以 《聊斋志异》中的爱情故事为蓝本,对其中的男性形象进行分析,根据其在与女子相遇、恋爱和婚后的表现,以及面对不测时的反应和人物最后的结局进行分类,从共同点和个性两方面探寻蒲松龄创作时的特定心态,进而透视其在特定历史背景下形成的两性观,深入把握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与作者自身的密切关系。

一、重情重义、为爱痴狂的钟情男

《聊斋志异》中的爱情故事之所以让人过目难忘,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在于其情节的跌宕起伏与事件矛盾的普适性,为特定历史年代下的爱情增添几层波澜,使我们看到出现在爱情中的各种诱惑,从而产生的不同的宿命。情痴,便是那些对爱情忠贞、执着、甚至有些痴傻的人。这些在爱情里沉沦的情痴男子,为了心中所爱之人可以义无反顾地付出自己,以致生死不渝的爱情多次感动了地府里的冥王,使相爱之人最终死而复生,可谓 “情之至者,鬼神可通”。而在如此钟情至爱的男子共性形象里,亦呈现出不同类别极具魅力的典型人物特征。

( 一) 独爱一生者

1. 不惜生死之情痴

自古英雄爱美人,而 《聊斋志异》里的这群书生,为了心中所爱,同样具有勇士般不畏世俗眼光的魄力。

比较典型的如 《阿宝》中的孙子楚,天生就有六根手指,为人憨厚真诚,但也就是他的木讷不懂人情为他的爱情带来好运。朋友玩笑似的戏弄他,使他向阿宝提亲,而后阿宝两次难为他,孙子楚用斧头自断手指,结果血流不断,卧床三天三夜,万念顿消。又见阿宝时,痴性变成痴情,归家后终日不起,应了那句玩笑话 “魂随阿宝去耶”,阿宝终于决心下嫁,结成良缘。所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孙子楚其诚其心,天地可鉴,而能和其断指丢魂相媲美的,可以说或许只有乔生的割肉相救。

乔生为了心爱的女子连城,毅然决然地将自己胸前的肉用白刀割下,事后却并不收取任何钱财,只求救女子性命,只为报还知己,用情之深,实在感慨。

2. 不唯美是图之情子

在蒲松龄的爱情故事里,女子往往生有俊俏而惹人怜爱的脸庞,但美与丑的转换,往往可以验证爱情的真伪,而 《瑞云》中的贺生在这种考验下一定是众人之中的佼佼者。当瑞云美若天仙时,贺生自言 “穷踧之士,惟有痴情可献知己”,而当瑞云变成丑女被挖苦后,他花光积蓄将瑞云赎出。瑞云觉得自己的容貌已毁,便希望贺生再娶,但贺生坚决回绝,认为自己绝不会因为她面庞的衰老变丑而遗弃她。当面对别人的侧目时,他不仅没有嫌弃她,反而对瑞云产生更深切的情感,最终,上天恢复瑞云的美貌,这是不忘初心的人应得的结果。

3. 相思成病之情种

因一见钟情而生病的情种很多,而在 《聊斋志异》

莫过于 《阿绣》中执着追寻、明辨真假爱人的刘子固。

女子迁居,他 “神志乖丧……忽忽逐减眠食”,而难能可贵的是,有狐女两次假扮阿绣,他人模糊不明时,刘子固却可一眼分辨。另有 《阿纤》中深切思念、思慕爱恋的三郎; 《婴宁》中节食无语、一心追求的王子服;《白秋练》中始终不渝、为爱觅生的慕生均是此等情意深重之人。

4. 狂放刚毅之情郎

《聊斋志异》中除了柔情温厚的男子,还有面对忠贞爱情刚毅不群的大丈夫。如 《伍秋月》中为了救出爱人将冥吏杀死的王鼎, 《章阿瑞》中终生坚持与亡妻相守,对阿瑞关切有加的戚生等。《鲁公女》中的张于旦,当鲁公女突然去世后,张生对其灵施礼焚香祭祀,日夜思念,最终使女子感动,其后形影不离。为使女子顺利投生,张生曾为鲁公女诵经 5048 遍,并彼此约定十五年期限,终成眷属。

( 二) 爱情双美者

在 《聊斋》中不乏这样的爱情: 三人的痴心,双美的爱情,抱得娥皇女英。这样的男子,在蒲松龄的笔下,并非对感情不专,而是可以做到平等对待每一位爱人,对每个人都怀揣着一颗真心,如 《陈云栖》 《巧娘》等。

《小谢》里双拥阮小谢、乔秋容的陶望三, “有婢夜奔,生坚拒不乱”。后陶望三境遇困顿,二人鼎力相助,从此他对二女不离不弃。这里,陶望三先是叱责二女为鬼物,后又表白: “相对丽质,岂独无情?”鲜明地刻画了其多情而又情笃的个性特点。

( 三) 有爱无果者

有爱而终不得果,再美好的爱情也不过沧海桑田,然而在为其惋惜的同时, 《聊斋志异》中这类故事的男主人公,也都有其性格中致命的弱点。他们纵然真心爱慕,却因本性懦弱或爱之不坚,终致多疑嫉恨,难得圆满,正如蒲松龄所说, “人不能贞,亦其情之不笃耳”。

如 《爱奴》中的徐生和爱奴,若想二人相守,仅需满足一个条件,即切忌强饮强食,否则爱奴将魂飞魄散,但却因徐生的无知,一年后强行灌酒,魂去楼空,徐生再悔恨也无济于事。

二、忘恩负义、贪财好色的负心男

由于历史局限性的束缚,蒲松龄笔下的负心汉与当代社会的定义差异显著: 可以妻妾成群,可以性爱不专,但决不可剥夺贤妻名分。在 《聊斋志异》中,分为以下几类负心男,尽管类型有别,但却掩盖不住背信弃义、以怨报德的共性。

( 一) 朝秦暮楚之负义者

见异思迁、朝秦暮楚可谓自古以来是爱情不专的代名词,《聊斋志异》中比较典型的是 《阿霞》和 《武孝廉》。《阿霞》中的景星有了新欢后,便将与其结婚十年的妻子阿霞驱逐出门,最终,景星被剥夺名禄,娶回一个相貌丑陋、性格剽悍的缙绅家婢,正如作者所云: “人之无良,舍其旧而新是谋,卒指巢覆而鸟亦飞,天之所报亦惨矣! ”而在 《武孝廉》中,石举人遽然离世或许也是命中该有的报应,功成名就后的他将妻子定性为“终非良偶”,妻子多次上门找他,他却置之不理,甚至想杀人灭口。看清他真实本性的妻子终于清醒,并收回当年救他的药,石举人旧疾复发,半年便卒。如此不仁不义者,虽处盛年,死有余辜。

( 二) 见金忘情之负心者

所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而在 《聊斋志异》中,却有这样一类见金忘情的男子,如 《丑狐》和 《云翠仙》中的穆生和梁有才,二人在金钱上的经历殊途同归———暴富或失财,二人的绝情也如出一辙———欲杀妻或欲卖妻,最终的结局都很凄凉———几代家贫或客死牢房。

如 《云翠仙》中的梁有才,一开始其秉性就被定格在寡福无行、心地轻薄的程度,之后嗜酒成性,最终因赌博而变卖妻子的首饰嫁妆,甚至有逼妻为娼的念头,可谓梁有才早已成为衣冠禽兽,当云翠仙认清了梁有才真实的丑恶面目后,愤然离去,而梁有才则病死狱中,以儆效尤。

( 三) 有始无终之负信者

小说中不乏玩弄女性情感的有始无终之徒,如 《窦氏》中的南三复,出身晋阳世家,属于纨绔子弟,利用女子的情窦初开,在窦氏拒绝他的 “捉臂狎之”时,他指天发誓,永生不渝。然而,当窦氏有了身孕,他却置之不理,仗势多金使他摆脱了法律制裁,但最终的惨死也是天意,爱情中若是掺杂欺骗与不道德,必然不值得怜悯。在蒲松龄眼里,这样的男子不仅在爱情里背叛了爱人,同样,在做人方面也违背了道德标准,理应受到惩罚。

( 四) 因孝逐妻之负情者

自古中国以孝为善首,但盲目为孝,却不见得是正确的选择。 《珊瑚》中的安大成,面对其妻陈氏与悍谬不仁的婆婆之间的矛盾,非但不从中调解,反而鞭打憎恨她,将珊瑚逐出家门,最终娶了丑陋的恶媳妇,独自承受痛苦。然而这样盲孝休妻的安大成,在作者看来却是正义的,他认为 “人以为孝友之报云”。事实上,是安大成欺善怕恶的本质,使其在家庭关系中不分是非,这不仅是不爱,事实上更是不孝。

三、蒲松龄笔下的男性形象与其两性观

尽管 《聊斋志异》爱情故事中的男子有着不同的经历和命运,但却基本有着共同的发展框架———书生在穷苦潦倒之时巧遇善良动人的狐女,二人你情我愿地陷入爱情之中,最终,狐女用自己的灵力帮助书生从举步维艰的境况中走出来。这正在一定程度上影射了蒲松龄的坎坷穷困个人生活,他对自身及士人阶层的理想构思,恰恰通过笔下的故事和人物逐一勾勒出来。古语有云,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因此可以说,这更是蒲松龄作为士人阶层的一员内心的渴求。

一方面,从科举考试的角度上看, 《聊斋志异》的爱情故事里,许多书生的身份便是名落孙山之辈。如《青凤》中的耿生、《连琐》中的杨于畏等。他们绝大多数均未中过举,境遇穷愁潦倒,不少人流落他乡。同样,在很多故事的结尾中,那些正直真诚的书生往往会金榜题名。这与蒲松龄自身科举考试中的屡次失败不无关系,为官生涯的青云直上可谓他的毕生梦想,也因此,他笔下的正面书生形象都最终仕途圆满,如宁采臣进士及第和冯相如受领乡荐,可以说,蒲松龄将自己的未圆之梦在笔下人物的命运中得以实现,进而在幻想中肯定其自身存在的价值,其小说中的人物多少会带有蒲松龄自己的个性和意愿。在蒲松龄眼中,男子步入仕途,考取功名利禄才是真正的毕生所求,在他的很多故事里,女子的帮助在一定程度上影射了他的希望,即在自己处于困境之时,能有贵人出手相助,以帮他平步青云。在这一点上,蒲松龄是秉承了传统两性观的,士人要通过科举实现自身价值,而女性似乎充当着辅佐的角色,无论在物质抑或精神方面。

另一方面,从爱情婚姻的角度上看,蒲松龄笔下投入爱情的男子不乏用情专一者,如 《连城》中的乔生可以割肉相救和 《鲁公女》里的张于旦,这些男子对爱人的不离不弃,使其终获良缘,是蒲松龄对爱情专一笃定的肯定,这从他赋予笔下在爱情中始乱终弃之男子或一败涂地,或门楣衰颓甚至患疾而卒的结局便可见一斑,这是他不忘初心爱情观的体现。除此之外,《聊斋志异》

中共有 38 篇双拥故事,即男子同时拥有两位或更多妻妾一同生活。由此可见,蒲松龄是赞成一夫多妻制的,他的婚姻观仍受特定历史传统的束缚,毕竟很少有人能够跳出自身所处的人类发展阶段而超越历史。另外,也应看到,作为士阶层,在封建社会日益衰落的当时,蒲松龄同大多数士人一样,过着清贫不达的生活,空有一身才华和抱负,却无处施展。同时,自身的物质条件与其精神追求差距明显,当经济基础不能满足其精神需求时,以蒲松龄为代表的士阶层便开始在虚幻的世界中寻求宽慰,通过笔下幻想出的善良美丽的狐女等,来弥补现实中无力实现的一夫多妻生活。因 此,在 《聊 斋 志 异》中,人与狐凄美的爱情故事在士阶层中才能够引起共鸣。

而蒲松龄看似矛盾的爱情观与婚姻观,事实上与其自身经历息息相关。每一位作者的创作,都难免有自己过去或现在的影子,同时,也会寄托自身的理想或信念。

《蒲松龄集》里记载了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三位女子,其中,结发妻子刘氏与他相伴一世,患难之交陈淑卿与红颜知己顾青霞让他难忘惦念却不得相守,成为他心头永久的 “两颗朱砂痣”。而蒲松龄执着笃定的爱情观,正是他对三人情感的外现,不会抛弃妻子,但对每一位都钟情可鉴。同时,婚姻中不能实现的一夫多妻是蒲松龄永远的心结,他渴望却又无能为力,因此,将这种婚姻的理想架构进笔下的爱情故事中,聊以慰藉心中遗憾。

多妻的婚姻、忠贞的爱情似乎是蒲松龄真正希望拥有的两性生活,但封建士人阶层所面对的社会现实,或许也只有通过 《聊斋志异》来偶尔逃避或放松,在这一点上,蒲松龄在封建士人中所引起的共鸣,可以说是其所处的阶层两性观作用下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