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梦梦见战争代表什么生肖

鼠 是祸害也是精灵,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光明网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做梦梦见战争代表什么生肖1

薛生

鼠年马上就要到了。

鼠是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动物之一,对于人类来说,这种密切关系更多是一种无奈。鼠是“四害”之一,人与鼠的斗争,贯穿了人类成长的始终,这种斗争至今没有胜负。更有人预测,如果有一天人类消亡,统治地球的很有可能是——老鼠。

人对鼠的感情是复杂的,在人类文化中,鼠是一种精灵的象征,也是富足的象征。这或许是因为它顽强的生命力,也或许是因为在现代医学科技发展中,鼠也为人类做出了牺牲和贡献。

惊人的生存能力

鼠是一个庞大的家族。老鼠在动物学分类中属于哺乳动物里的啮齿目、鼠科,俗称“耗子”,是哺乳动物中繁殖最快、生存能力很强的动物。全世界有鼠类大约480种,我国有34种,常见的有褐鼠、黑鼠、田鼠、土拨鼠、仓鼠、岩鼠、竹鼠等。

顾名思义,啮齿动物的上下颚各有发达的一对门牙,形状如同锉刀,由于可以不断生长,所以必须借不停地咬东西来磨短它们。啮齿目动物通常前肢有4只趾头,后肢则有5只。前肢适合挖掘洞穴或拿取食物,后肢多半有强劲的跳跃能力。

鼠几乎无处不在,沙漠、森林、草原、田地、水边,甚至人们居住的房屋内,都是它们栖身的地方。它们有的在树上生活,有的在地上,有的在巢穴中,有的在沼泽里,有的具备飞膜可以在空中滑翔,还有的趾间有蹼善游泳,可水陆两栖生活。鼠类居住的方式,最普遍而典型的是挖掘地洞,几乎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地下度过。有些鼠则是栖居在树上,这时它们的尾部就发挥了更大的功效,不仅是平衡的工具,也是第五个可以握物的肢,具有缠绕物体的能力。除了南极以外,鼠分布在地球的各个角落。凡是有人生活的地方,几乎都有它们的身影;在人类无法生活的地方,它们一样活得有滋有味。

鼠在不同的生存环境中,有着不同的体型特征与不同的生理功能。就体型来说,与人类共生的鼠类一般都较小,因为它们时刻面临着人类这一强大的天敌,体型越小,所消耗的食物越少,也易于躲藏或逃过人类的捕捉与搜寻,如小家鼠的体长一般只有8厘米;而远离人类的鼠类一般都较大。

鼠是杂食动物,主要吃谷物、树根、果实、野草等,它们也常吃肉,像昆虫、毛虫之类。褐鼠甚至连同类也吃。

鼠类成长极为迅速。生下来的仔鼠吃母乳,最迟15天后就被放出巢需要自己觅食独立生活。而老鼠的势力范围意识很强,因此子鼠必须寻求新的活动天地,老鼠的分布也就越来越广。

鼠的繁殖能力很强。独立之后的小老鼠,雄鼠在30天后就发情,而雌鼠的性成熟相对慢,大约需要40天。雌雄老鼠交配后,最快21天就能生产,有记录表明一胎最多可生23只小老鼠。母鼠在生产6至12小时后如果再次交配,还可以再妊娠。

冬季来临,在气温下降和食物供应减少的情况下,鼠的避冬方式通常是贮存食物或冬眠。比如鼹鼠,在它们的洞穴中有时可以找到1000条以上的蚯蚓,它们会在蚯蚓的头部附近咬上一口,使之无法行动。这些活蚯蚓就成为冬季的新鲜食物了。

有些鼠类也可以冬眠。黄鼠在冬眠时期的体温低到接近冰点,心脏跳动的频率也从正常的每分钟200至400次降至5次,呼吸则由每分钟200次减至低于4次。许多内分泌腺也几乎都停止作用,把全身蜷缩成球形,看起来就像死去一般。在冬眠期间,维持生命靠慢慢消耗体内原先聚积的脂肪,以供应身体所需的少量体能。

鼠有极强的适应环境能力。老鼠可以在炎热的沙漠中生活,也可以忍受零下50℃的严寒。老鼠的移动迅速,将体重约30克的田鼠装上运动记录器,发现它一天能走16公里。而褐鼠能走25公里以上。鼠的寿命通常在1至3年。在人工饲养的实验下,褐鼠在22℃、湿度60%的环境中,使用精选的饲料,寿命可以达到5年。

极强的繁殖力和适应力,使得“鼠口”数量极为庞大。据统计,在大城市里,老鼠的数量和人类的数量是差不多的。而在乡村,老鼠的数量就远远超过人类了。地球上,老鼠的数量大约是人类的两三倍。

“鼠口”爆炸,也使老鼠面临生存环境的重大压力。生活在较北方的旅鼠,有一种奇特的现象。每隔大约4年,就进行大规模的迁徙。主要是因为经过一段时间,旅鼠的数量剧烈膨胀,原居所已达饱和状态,于是一部分旅鼠只得另寻居所,这些流离的旅鼠数量越来越多,陆地上已经没有它们的安身之处,最后它们都聚集到海边,为大海所阻,膨胀的压力迫使它们不得不投入海中,这就是旅鼠集体投海自杀的景观了。这种现象出现的那一年,也称为“旅鼠年”。

鼠字头顶一个“臼”

鼠类在人类的印象中,大多是一种负面的形象。“老鼠过街,人人喊打”,可见人们对老鼠是多么厌恶和痛恨。

老鼠对人类的危害,最直观的就是它和人类争抢粮食。“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诗经》中最著名的诗篇之一《硕鼠》虽然是借物讽人,但也说明了当时的人们对老鼠与人争食的痛恨。

老鼠是一种贪吃的动物,消耗粮食的数量是惊人的。每只老鼠每天要吃掉相当于它体重五分之一的食物。据估计,每年生产的粮食约有5%被老鼠夺去,全世界每年因此损耗的粮食有5000万吨。另外老鼠还盗食森林的种子,啃食幼苗、树皮,给森林带来严重的危害。老鼠也破坏草原,与牲畜争夺牧草,影响畜牧业。

近代以来,人们对传染病的发病原理有了深入的认识以后发现,除了争抢粮食,传播疾病可能是老鼠给人类带来的更大危害。

鼠类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密切,数量多,分布广,迁徙频繁,是很多疾病发生和流行的传播媒介,能传播鼠疫、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等30多种疾病。人类历史上仅几次鼠疫大流行,就吞噬了3亿人的生命,远远超过历史上直接死于战争的总人数。

鼠疫是原发于鼠类并能引起人与人之间流行的烈性传染病,传染性极强,历史上死亡率很高。它是由鼠疫耶尔森氏菌所导致的一种发热性传染病,传播媒介为老鼠和跳蚤。根据不同的症状,鼠疫可分为三种,即腺鼠疫、肺鼠疫、败血性鼠疫。腺鼠疫发病时先打寒战,然后呕吐、头痛、眩晕、畏光、背痛、肢痛、失眠,体温会迅速升到40℃以上;肺鼠疫的临床表现似支气管炎,但很快会出现水肿,大多在三四天内死亡;败血性鼠疫是这三种鼠疫中最凶险的一种,表现为虚脱和脑损害,24小时内就会死亡。

通常认为,人类历史上鼠疫有过三次大流行:6世纪中叶开始在东罗马帝国出现第一次鼠疫大流行,在欧亚夺走上亿条生命。因疫情暴发适逢拜占庭皇帝查士丁尼在位,故此次瘟疫被后人称为“查士丁尼瘟疫”;14世纪鼠疫第二次大流行,此次鼠疫大流行在历史上称为“黑死病”,持续近300年,遍及欧亚大陆和非洲北海岸,尤以欧洲为甚,整个欧洲大陆因此丧失三分之一到一半的人口;鼠疫第三次大流行始于19世纪末(1894年),至20世纪30年代达最高峰,总共波及亚洲、欧洲、美洲和非洲的六十多个国家,死亡达千万人以上。

除了争抢粮食和传播疾病,老鼠还会带来很多其他的灾难。1977年美国调查“原因不明的火灾”,发现大部分是由于老鼠所致,美国贝尔电话公司地下电缆每年因鼠害而损失数十万美元。

正是因为老鼠的种种危害,它被列入“四害”之一。也正是因为这些危害,老鼠经常遭受人类打击,鼠字的造字是头顶一个“臼”,也可以看出鼠的这种处境。

鼠对人类也有贡献

鼠带给人类的并不只有灾难。历史上,鼠也对人类做出过贡献。

人类打猎吃野味很可能最先从吃鼠肉开始,因为古时候遍地皆有山鼠洞,古人以草枝点火熏鼠洞,山鼠被迫蹿出被人打死,所以吃野味以鼠肉最易获得。繁体字中打“獵”的“獵”字中有个“鼠”的偏旁,其道理就在于此吧。在周口店龙骨山的遗址中就发现大量烤焦的鼠牙、鼠骨化石。而到了周代,帝王更是视鼠肉为珍宝,鼠肉被称为璞玉,而从汉代马王堆及河北中山靖王刘胜的墓地均挖出若干封坛的鼠肉干。

不仅在中国,世界上其他地区的情况也大致相同。考古人员在苏格兰斯卡拉布雷史前村落遗址曾发现大量啮齿类动物骨骼残骸,认为5000年前新石器时代人类曾烧烤田鼠食用。

而在现代医学史上,小白鼠作为最经常被使用的试验品,更是为人类做出了巨大的牺牲。研究发现,老鼠和人类99%骨骼结构相同。老鼠基因密码链的长度与人类相差无几。80%的人类基因与老鼠完全相同,99%的人类基因与老鼠非常相似。所有这些指标,是在外形上与人类更为接近的猴子都没有达到的。

据统计,每年在全世界各工业和科学研究所里献身的动物多达四亿只,其中90%以上是老鼠。为什么鼠类成了“可作一切试验”的动物呢?其原因是鼠类巧妙地将体小和繁殖率结合在一起。而现代的实验室之所以更偏爱小白鼠,是因为小白鼠高度透明的皮肤有利于静脉注射。很多挽救人生命的药物,都是通过小白鼠实验开发出来的。

鼠在人类文化中是

精灵的象征

人对鼠的感情很复杂。头顶一个“臼”字屡遭打击,却一直生生不息,生命力顽强,在人类文化中,鼠也是精灵的象征。

十二生肖作为纪年的一套符号体系,在中国传统文化和人们的生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毫不起眼的老鼠不仅在其中占有一席之地,甚至还能名列榜首,其中的原因一直是人们乐于探究的话题,而种种解释,都离不开老鼠的“精灵狡猾”。比如老鼠怎样欺骗了猫,又怎样利用了牛,不一而足。

中国民间认为,鼠年是富足的,给人们带来机会和好年景。老鼠繁殖力强,古人祈求生命繁衍、子孙兴旺,于是,也产生了敬奉子鼠的多子多福的生育观。

老鼠嫁女,是中国民俗文化中在正月举行的祀鼠活动。具体日期因地而异,有的在正月初七,有的在正月初十,有的在正月十七,有的在正月二十五。当晚家家户户都不点灯,全家人坐在堂屋炕头,一声不吭,摸黑吃着用面做的“老鼠爪爪”等食品,不出声音是为了给老鼠嫁女提供方便,以免得罪老鼠,给来年带来隐患。《老鼠嫁女》也是年画的重要题材,画里有一队老鼠,前面的几只老鼠吹着笛子,打着锣鼓,提着灯笼,举着罗伞。中间有4只老鼠抬着一顶花轿子,轿子上坐着个头戴凤冠的鼠新娘。轿子后面跟着的,是一群大大小小的送亲老鼠。画面的左上角,还有一只老猫。它一边睁只眼闭只眼地看着这支老鼠队伍,一边抓着一个鱼头津津有味地啃着。送亲的老鼠队伍竟大摇大摆,热热闹闹地在大老猫面前走过。

在世界范围内,最著名的老鼠形象要属美国迪士尼集团的米老鼠了。20世纪30年代,西方世界曾出现一次“米老鼠”热。《米老鼠》是一部动画片,是画家笔下一个变形的老鼠形象。在这部动画片里,米老鼠和蔼可亲,见义勇为,有正义感,富同情心,助人为乐,因此受到人们的普遍喜爱。当时欧美最大的电影院,都把有米老鼠形象的霓虹灯高挂在电影院门口。

世界之最

最能跳的老鼠

跳得最远的哺乳动物是形状与一般老鼠相似的跳鼠,它身长10至13厘米,一跳就是四五米,人如果有同样的本领就可以跳到60米远的距离了。跳鼠前肢短,爪坚强,用以掘土;后肢特别发达,适于跳跃。尾长,在跳跃时起平衡作用。主要栖于荒漠地区。常群栖、穴居,以植物为食。分布于欧洲、亚洲及非洲北部。

物物相克

吃猫的老鼠

世上只听说猫吃鼠,然而,在莫桑比克却有一种吃猫的鼠。这种鼠只要轻轻一叫,猫就瘫倒在地,老鼠不费吹灰之力,先咬断猫的喉管,吸尽猫的鲜血,然后将猫肉饱餐一顿。原来,这种老鼠身上有一种麻磷气,猫闻到这种气味便会瘫倒而束手就擒。

恶境逆生

不怕核辐射的老鼠

据前苏联官方报道,1986年前苏联的切尔诺贝利发生了震惊世界的核电站泄漏事故后,导致不少动植物的畸形变种。令人恐惧的是,这些动植物在短短的三年多时间里,其体积竟变得比平常大3倍以上,以致出现“鼠大如猪”的景象。

美国曾多次在西太平洋马绍尔群岛北端的一组珊瑚岛上进行氢弹爆炸试验。奇怪的是,尽管这里放射性污染十分严重,但生活在岛上的老鼠却安然无恙,长得特别健壮。科学家们认为,揭开老鼠这种功能的秘密,将大大有助于提高人类防止核辐射的能力。

适者生存

不怕烫的老鼠

烫鼠是一种不怕烫的老鼠。如果将这种烫鼠放在沸腾的开水里,它能够活泼地游来游去,十分活跃,如果将它置于常温的水里,它反而会僵硬而死。

烫鼠的出生地是欧洲希腊的维拉热泉。这热泉的温度高达90℃左右,烫鼠就长年生活在这里。

据说,这种老鼠原来与普通老鼠一样,是生长在陆地上的,由于当时火山爆发,生存在那里的老鼠繁衍后代,逐渐地适应了当地的高温环境,变成了世界上唯一不怕烫的老鼠。

做梦梦见战争代表什么生肖2

十二生肖是中国与十二地支相配以人出生年份的十二种动物,包括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作为悠久的民俗文化符号,古往今来留下了大量描绘生肖形象和象征意义的诗歌、春联、绘画、书画和民间工艺作品,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十二生肖的成语大全吧!

投鼠忌器:打老鼠怕伤了器具,比喻做事有所顾忌。

抱头鼠窜:形容狼狈逃避的情形。

梧鼠技穷:比喻技能虽多,而不能专一。

鼠牙雀角:比喻与人争诵。

鼠肝虫臂:指极为低贱微小的东西。

鼹鼠饮河:比喻小量,所取不多,或没什麼了不起。

獐头鼠目:用以形容一个人的长相奸邪,如獐之头、鼠之目。

九牛一毛:比喻价值极渺小轻微。

九牛二虎:喻极大的力量。

牛耳之盟:古代歃血为盟。

牛衣对泣:比喻贫贱夫妇生活困苦的情形。

牛山濯濯:形容山区林木被砍伐殆尽,也形容一个人头顶光秃秃的样子。

牛角挂书:形容勤奋向学。与悬梁刺股、囊萤夜读、凿壁借光意同。

牛鬼蛇神:形容一个人面貌丑陋吓人。也比喻行事荒诞凶恶之人。

牛头马面:形容一个人面貌丑陋吓人。也比喻行事荒诞凶恶之人。

牛马风尘:形容人奔走於道途,风尘仆仆,非常劳累。

牛溲马勃:比喻低贱之人或物。

牛鼎烹鸡:比喻大材小用。

牛头不对马嘴: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答非所问。

汗牛充栋:喻书籍很多。

泥牛入海:喻一去不复返,毫无踪迹。

疤丁解牛:比喻对事物了解透澈,做事能得心应手,运用自如。

对牛弹琴:喻不解风情。

钻牛角尖:比喻思想固执,自困於绝境。

初生之犊:比喻初出社会的人,遇事不怕难、不怕恶势力。

舐犊情深:形容父母爱子女之情。

黎牛之子:比喻父恶子贤。

风马牛不相及:比喻毫不相干。

牛刀小试:形容有才能的人,略显才能。

三人成虎:比喻说的人多,纵然传闻是错的,也会信以为真。

生龙活虎:活泼壮勇的姿态。

如虎添翼:喻强者又得助力而更强悍,更令人害怕。

羊入虎口:喻危险之至,难免死亡。

纵虎归山:纵容恶人,让他回到自己的势力范围或地盘,再度危害他人。

狐假虎威:喻假借声势去吓唬别人。

卧虎藏龙:喻人才多而杰出。

虎入羊群:喻声势非常大,对方一点抵抗的力量都没有。

虎口余生:比喻经历极大危险,侥幸保全下来的生命。

虎视眈眈:形容贪婪地盯著,等待时机成熟以便下手。

虎头蛇尾:喻做事有始无终,没有恒心。

为虎作伥:比喻做坏事的帮凶。

狼吞虎咽:形容吃东西既猛又急,粗鲁难看。

势成骑虎:喻一个人做了某件事后,想罢手也来不及。

骑虎难下:喻行事迫於大势而不能中止。

与虎谋皮:比喻不可能成功的事。

暴虎冯河:比喻空有勇气的匹夫之勇。

谈虎色变:惊惧某事,谈及此事就惊慌色变。

调虎离山:骗人离开根据地,以期达到某种目的的计策。

养虎贻患:喻纵容敌人或恶人,给自己带来后患。

饿虎扑羊:喻非常贪馋。

龙吟虎啸:指龙虎的叫啸,形容人吟啸声非常洪壮嘹亮。

龙争虎斗:形容两强争斗,不相上下。

龙潭虎穴:喻险要的地方。

龙蟠虎踞:形容形势雄壮险要的地方。

纵虎归山:喻放过恶人,使其再度危害社会。

玉兔东升:表示时间已经入夜。

守株待兔:表示固执成见不知变通。

兔毛大伯:宋元时泛称老人。

兔死狗烹:喻有事时被重用,事成后即被毁弃。

兔死狐悲:比喻同类的死败,自己也哀伤起来。

兔走乌飞:比喻日月运行,光阴流逝快速。

兔起鹘落:形容动作敏捷。也比喻书法雄健。

生龙活虎:活泼壮勇的姿态。

车水马龙:形容繁华热闹。

来龙去脉:喻事情的全部过程。

卧虎藏龙:喻人才多而杰出。

活龙活现:形容绘画、雕刻或文字的叙述,极为逼真。

乘龙快婿:形容一个令人满意的好女婿。

望子成龙:希望自己的儿子将来能成大器。

画龙点眼:喻作画在重要处添上一笔使作品更加深动。

蛟龙得水:喻人材得到赏识重用。

群龙无首:喻群众失去了领袖。

叶公好龙:比喻表面上爱好某事物,但并非真正的爱好它。

龙生九子:比喻人各有所好,不全然相同。

龙吟虎啸:指龙虎的叫啸,形容人吟啸声非常洪壮嘹亮。

龙争虎斗:形容两强争斗,不相上下。

龙肝凤髓:比喻珍美之菜肴。

龙飞凤舞:形容气势奔放雄壮。

龙马精神:形容精神健旺、充沛。

龙蛇杂处:喻各种好坏不同的人,混杂居处在一起。

龙凤呈祥:富贵吉祥的徵兆,多用於结婚证书或喜帖上。

龙潭虎穴:喻险要的地方。

龙蟠虎踞:形容形势雄壮险要的地方。

龙行虎步:指威仪庄重,非普通人,多用以形容帝王。

龙骧虎步:比喻威武轩昂的气概。

龙骧虎视:形容规模宏远。

攀龙附凤:喻巴结、投靠有权贵的人向上钻营。

龙游浅水遭虾戏,虎落平阳被犬欺:比喻英雄末路,或无用武之地。

打草惊蛇:比喻作事不密,以致使对方有所防备。

杯弓蛇影:疑心太重将虚幻的事当成真。

蛇无头不行:指乌合之众和为祸的盗贼没有首领就无法行动。

画蛇添足:比喻无中生有。

虚与委蛇:勉强应酬。

一马当先:作战或做事时,不畏艰难,勇敢地走在他人前面。

千军万马:形容士兵众多,声势壮大。

天马行空:喻才思豪放飘逸。

心猿意马:形容心思意念飘浮不定。

犬马之劳:谦称自己微薄的服务像犬马一般微不足道。

汗马功劳:喻为征战奔走的功劳。

老马识途:喻经验丰富的人。

兵荒马乱:形容战乱破坏之严重,秩序之紊乱。

快马加鞭:比喻加快速度。

求马唐肆:比喻所求的方法途径不对,必无所获。

走马平川:待日后补充。

走马看花:大略观看事务外象,无暇细究其底蕴。

车水马龙:形容繁华热闹。

招兵买马:徵招士兵,购买马匹,指集结武力,预谋作战。

金戈铁马:表示军队装备很好,作战力非常强,或喻战争。

青梅竹马:指幼时游戏的伴侣。

非驴非马:形容不伦不类的东西。

指鹿为马:形容歪曲事实颠倒是非。

害群之马:喻为害大家的人。

厉兵秣马:磨快武器,餵饱战马,准备战斗,也泛指事前积极的准备。

马不停蹄:比喻没有休息,不停留。

马耳东风:形容一个人对别人所说的话漠不关心,听过就忘。

马到成功:用以祝贺人成功迅速而容易。

马革裏尸:形容军人英勇地战死在沙场上。

马首是瞻:指完全听从领导人的指挥来行动。

马齿徒长:只喻只是年龄徒然加大,但没有大作为。

走马上任:待日后补充。

单枪匹马:独自冒险直进,不依靠别人。

蛛丝马迹:喻细小而不明显的迹象,由此可推求真相。

塞翁失马:比喻人因祸得福。也形容祸福无常,不能遽下定论。

万马奔腾:待日后补充。

驷马难追:话一说出口,难以收回。

龙马精神:形容精神健旺、充沛。

声色犬马:形容生活非常糜烂。

悬崖勒马:喻到了危险的边缘,及时醒悟回头。

露出马脚:比喻露出真相。

牝牡骊黄:本谓相骏马不重其外表形象,进一步意谓外表的差异不足计较,应重视其内在实质。

亡羊补牢:比喻事后的补救。

代罪羔羊:比喻代替他人罪错的责任。

羊入虎口:喻危险之至,难免死亡。

羊肠小径:山中盘曲狭小的小路。

羊质虎皮:比喻外表雄武威猛,而内心怯弱。

羝羊触藩:比喻处境窘迫,进退不得。

羊毛出在羊身上:比喻所获之利,其实是出自己身所有者。

歧路亡羊:喻本同末异,求学者易入迷途。

顺手牵羊:喻偷窃的行为。

饿虎扑羊:比喻贪馋。

羚羊挂角:比喻诗文意境超脱不著痕迹。

杀鸡警猴:喻严惩某人,以儆戒他人。

猴年马月:泛指未来的岁月。

猴头猴脑:像猴子那样好动,形容行动浮躁。

猴子搏矢:形容喜欢卖弄小聪明的人容易上当。

猴子救月:形容没事找事,结果自己反而受到伤害。

棘刺母猴:在棘刺尖端雕刻的猕猴。形容欺骗的勾当或艰难的事业。

尖嘴猴腮:尖嘴巴,瘦面颊。形容人相貌丑陋粗俗。

沐猴而冠:比喻虚有其表,形同傀儡。常用来讽刺投靠恶势力窃据权位的人。

弄鬼掉猴:比喻调皮捣蛋。

杀鸡哧猴:比喻惩罚一人以恐吓或警戒其他人。同“杀鸡骇猴”。

杀鸡骇猴:比喻惩罚一人以恐吓或警戒其他人。

山上无老虎,猴子称大王:比喻没有能人,普通人物亦充当主要角色。

土龙沐猴:比喻徒有虚名,而无其实。

轩鹤冠猴:乘轩之鹤,戴帽之猴。比喻滥厕禄位、虚有其表的人。

土鸡瓦犬:泥捏的鸡,瓦造的犬。比喻徒有其表,实为无用之物。

牝鸡司晨:比喻妇人专权。

呆若木鸡:形容因恐惧而发楞的样子。

偷鸡摸狗:比喻行苟且之事。

偷鸡不着蚀把米:比喻投机份子图事不成,反自遭损失。

杀鸡警猴:喻严惩某人,以儆戒他人。

杀鸡焉用牛刀:比喻处理小事,不需用大力长材。

嫁鸡随鸡:比喻女子嫁夫,随遇而安。

宁为鸡首:比喻宁居小者之首,不处大者之末。

闻鸡起舞:指胸怀大志者,能时时警惕,及时奋励的精神。

缚鸡之力:比喻一个人文弱无力。

鸡毛蒜皮:比喻轻微琐细之事。

鸡犬不留:赶尽杀绝,不留活口。

鸡犬不宁:比喻骚扰得很厉害。

鸡犬升天:比喻一个人做了大官,同他有关系的人也跟着得势。

鸡皮疙瘩:皮肤因寒冷引起的突出物,通常指人说话恶心。

鸡皮鹤发:粗皮肤和白头发,形容老人白发苍苍,满脸皱纹。

鸡飞狗跳:比喻受到骚扰而不安。

鸡零狗碎:琐碎零星的物品。

鸡鸣狗盗:指没有大才,只会旁门左道的人。

鹤立鸡群:比喻才能出众。或用以形容人身材特别高大。

杀鸡取卵:形容贪心过甚,不知满足,欲获大利,难耐小利,乃进而斩断求利之根基。

白云苍狗:喻世事变化万端。

兔死狗烹:喻有事时被重用,事成后即被毁弃。

狗仗人势:倚仗强者的势力欺侮弱者。

狗血淋头:旧俗谓以狗血浇头,可使妖魔现出原形。后多指使人难堪。

狗尾续貂:喻不计才能优劣而滥设官爵。

狗头生角:比喻不可能实现的事,通常都用以拒绝他人的藉口。

狗头军师:形容爱献小计的小人。

狗苟营利:形容到处钻营而不择手段的小人行径。

狗眼看人低:通常用以讥责一个人随意轻视别人。

狗嘴吐不出象牙:用以讥责别人嘴巴不乾净或修养不够,胡言乱语。

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通常用在“好心没好报”时所说的气话。

狼心狗肺:喻像禽兽般恶毒残暴的人,或不讲道理、忘恩负义的人。

嫁狗随狗:比喻女子嫁夫,随遇而安。

猪狗不如:比喻下等。

猪朋狗友:比喻损友。

丧家之犬:讥诮不得志的人,逃走得十分狼狈。

蜀犬吠日:比喻少见多怪。

声色犬马:形容生活非常糜烂。

犬牙相错:形容两物交界处,参差不齐,互相衔入的形状。也犬牙相制用来形容两种以上的势力,彼此互相牵制。

猪突豨勇:比喻冲突锐利勇猛。

猪朋狗友:比喻损友。

豚蹄穰田:比喻以小牺牲而希望得到大报酬。

豕突狼奔:比喻急遽奔跑的景象。通常用以形容两军对阵,败军奔逃流窜的情状。

图文摘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做梦梦见战争代表什么生肖3

郑也夫

一、阉割的起源:家畜与人

起源通常包含两个要点:时间和原因。在性质上,时间比原因单纯。但是在探讨人体阉割的起源中,时间与原因相比,甚至不是更难的问题,而是无从下手。因为人体阉割远远早于文字的发明。我们无从猜想它发生在文字记载了阉割之前的哪个时点。在性质上,原因虽远比时间错综复杂,却毕竟可以根据少许已知事实,加上一点假设和丰富的想象,进行逻辑推导。虽得不出定论,却可以推翻一些误判,将猜想限定在合理的范围中,故可能做出有意义且有趣味的思考。

一个流行已久至今不衰的说法是:动物的阉割启发了人的阉割。各种家畜阉割之先后时间,现在还说不清。但是鸡犬之类的小型家畜的阉割对人类启示不大。家畜启示说的支点是,牛马阉割后变得驯顺,启示了权势阶层改造他者身体获取温顺奴仆,即开始了创造第三性别的尝试。但这种解释没有完结,它只是将阉割人体的动因推到牛马那里,但阉割牛马的动因是什么呢。不错,阉割后的雄性牛马极大地改变了性情,但那是阉割的结果,将它看作原因,将犯下倒果为因,即所谓目的论的错误。人类学家伊萨克反其道行之,提出人的阉割启发了动物的阉割,而人的阉割的动因是宗教追求(1970)。此说无改很多学者依旧认为动物阉割在先。Taylor说:“人体阉割肯定晚于动物阉割(公元前6200-4500年)。……Uruk(笔者注:美索不达米亚西南部苏美尔人的古城)早期(公元前4500-3700年)可能是人体阉割的起源时间。”(Taylor,2000,169)Oliver R.,Almushatat A.(2019)说:(人体)阉割的最早文献之一见于公元前4000年巴比伦人对Ishtor女神崇拜的记载。两人对人体阉割的年代认识一致,即大约6000年前。

动物的驯化是其阉割的前提。戴蒙德给出的人类驯化即家养动物的最早年代。狗10000年前,绵羊10000年前,山羊10000年前,猪10000年前,牛8000年前,马6000年前。其中狗和猪的最早驯化地中包括中国。(戴蒙德,1997,166)与人类阉割关系密切的是牛与马。二者驯化的时间被不断修正。牛的驯化时间被提前。克里斯蒂安说(2004,他的说法参考了海瑟与温克的著作):“牛被驯化的最早的确切证据是距今大约9300年。”罗伯茨(2017,113)说:“在1万年到1.1万年前,近东地区出现了家养牛,之后向外扩散。”马的驯化时间被推后。目前最早的根据是哈萨克斯坦北部的Botai遗址5500年前的马骨化石,但是尚存争议。(李水城、王恺,2009)确凿的证据是4000-3800年前的古巴比伦陶范上人骑马的图案(李零,2020),且其驯化的时点一定早于该陶范。

袁靖著《动物考古学》(2015)说,中国家养动物的最早年代分别是:狗10000年前,猪9000年前,绵羊5600—5000年前,山羊3700年前,黄牛4500—4000年前,马(黄河中下游)3300年前,鸡3300年前。

综上所述,一方面,牛羊是从外部传入中国的,中国家养牛羊晚于世界约5000年。故不能排除,牛羊与其阉割术一道传入中国。当然动物最初的阉割有可能与人的阉割同时发生。另一方面,人体阉割晚于人类驯化牛、羊、猪约4000年。而动物的家养与其阉割之间必定有不短的间隔。正是在这个时段中人类开始了祭祀。最早的祭品中兼有人与动物,即人祭和牺牲。中国古代的“太牢”是皇家的最高级别的祭祀,“牢”在甲骨文中的含义是家养的牲畜,而“太牢”要祭献牛、猪、羊三种祭品。

从祭祀中人祭和牺牲的同步发生,到人与牛的阉割的发生,中间有一个不见任何文字记载的失却的环节,留给我们去想象。

写于先秦的《礼记 月令》讲述祭祀:春季“其祀户,先用脾”,夏季“其祀灶,先用肺”,年中“其祀中霤,先用心”,秋季“其祀门,先用肝”,冬季“其祀行,先用肾”。这段文字颇为费解。自汉代始,注释者们将心肝脾肺肾与五行的金木水火土结合,成为主导的解释。但是先秦时代还没有五行说。五行说长期成为主导窒息了其他解释。拨开五行说的迷雾,笔者以为,祭祀中讲述五种脏器,最大的可能是讲述在不同的季节以不同的脏器作祭品。当代人类学家发现某些民族的宗教中有“手指祭”,即砍下一节手指祭神,并提出“以局部换全身”的解释。祭祀中用牲畜的某个脏器代替整个牲畜,颇符合这一逻辑。古时祭祀的方式有别。有祭祀后祭品大家分食的,也有烧掉的。如是后者,“以局部换全身”就更具解释力。即使是过后大家分食,祭祀规格也从来都是大小不等的,既然有大牢小牢之分,或许也有整体与器官之别。心肝是局部,阳具也是局部。为什么后者不可以单独作祭品呢,特别是在生殖器崇拜形成后。和其他的区别是,生殖器特别是睾丸,单独割下后不毙命。笔者以为,这是阉割的起因。

有了阉割就有了阉牛与阉人。笔者猜想,人与家畜的生殖器都曾经作过祭品。同时猜想,阉人也作过祭品。就人体而论,很可能曾经有过三种祭品:完整的活人,人的生殖器,阉人。以童男童女祭神,史不绝书。为什么要选择童男童女,因为祭祀主持者认为他们比成年人纯洁。后者脏在何处?脏在性活动。如此阉割后的成年人就纯洁了。所以人祭中很可能有过以阉人作祭品的。但即使曾经存在,也不会是长久的事情。因为西周以后人祭被禁。以阉人祭神只可能存在于阉割产生到人祭禁绝之间的时段中。

几乎所有宗教都认为性是不洁的,所以阉人更干净。《圣经·旧约》多次提到“阉人”,从无贬低,隐含尊重。《马太福音19:12》说:“因为有生来是阉人,也有被人阉的,并有为天国的缘故自阉的:这话谁能领受,就可以领受。”(笔者觉得最后一句译文费解,故呈上英文:He that is able to receive it,let him receive it.)从12世纪始,一个阉人团体一直守护着麦加的穆哈默德墓地。不管笔者想象的以阉人祀神在历史上存在与否,因为无性圣洁的观念,阉割自身以侍奉神灵的信仰者一直存在着。

古汉语中寺人与宦官两个词汇的通用,颇耐寻味。寺字在西周金文中开始出现。寺字未见于甲骨文,但其上下两部分之和又都出现在甲骨文中。

西周金文“寺”字

陈梦家在讨论商代祭名时提到之与又,将二者列在祭名的第七类即“无所属”中。乃至我们只知道它们是祭名,不知道更多(陈梦家,1936)。或许洞悉这两个祭名的内涵,是解开下面谜团的突破口。二字都是祭名,它们以后合成的“寺”字极可能也与祭祀相关。《说文》:寺,廷也,有法度者也,从寸。即寺是有法度的场合,祭祀的场所。有理由推论,寺人可能是主持祭祀者。问题在于,古代文献中最早出现的“寺人”的意思却是宦官。其一是周公所著《周礼·天官》云:“寺人,掌王之内人,及女官之戒令,相导其出入之事而纠之。”其二是写于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经》:“未见君子,寺人之令”(秦风·车邻);“寺人孟子,作为此诗”(小雅·巷伯)。其中的寺人被研究者们认定是宦官的意思。《周礼》《诗经》的写作时间与载有寺字的青铜器或同期,或最多晚二百年。以后“寺人”作为宦官的别称一路传下去。叶舒宪的解释是:“早期文明中的神职人员常由阉人来充当,这正可以解释‘寺’字为什么又成了宦官的名称。”(参见叶舒宪,2018,109-110)前半句话的根据是西方的早期宗教。而后半句建立在这样的推论上:寺是祭祀场所,寺人是祭祀主持人,而寺人又成了宦官的称谓,故祭祀主持人也是阉人。事情有可能是这样的。尚不能证实的环节是:祭祀主持人是阉人。现在只能说是可能,不然为什么以寺人称呼宦官?假设如此。那么其后的历史是,阉人从祭祀人士渐渐转变为王及其后宫的侍者,最终几乎完全从祭祀领地消失。自然,当奴仆、卑贱成了阉人的主体,也就再难提供原初圣洁、牺牲的特征。

前文说过,性格驯顺不是阉割的原因,是阉割的后果。在大型动物:牛、马、人类这三者中,阉割对雄性性格的改变太大,三者辐辏起来影响着阉割的扩大。《后汉书·宦官传》中说宦官“情志专良”,精准地说出了皇权使用第三性别的原因。而“驯”字带有“马”的偏旁,则说明阉割在三种大型哺乳动物牛、马、人类的性格改变上,马最突出。马是从西域传入中国的,中国人养马晚于输出地至少一千年。笔者以为,很可能驯化和驾驭马的方式同马匹一并传到中国。马车夫吆喝牲口的用语“得儿、驾、喔、於”,与汉语语音差距太大,很可能就是马匹输出国的语言。从性格改变看,马的阉割对阉人的启示应该最大。但事实不是逻辑。人的阉割是与牛的阉割一同发生。马的阉割在二者之后。人类阉割马匹始于何时,笔者没看到国外的资料。中国确凿的证据竟然不是文字,而是秦始皇兵马俑。其中车马中的马匹都没有睾丸,而骑乘的马匹中有阉割的有未阉割的。有学者说,最先阉割马匹的是中国人。笔者尚不敢相信。秦代只有14年的历史,秦俑中有了骟马,说明马的阉割在战国时代一定开始了。虽然宦官在西周已经存在,但秦开启的帝国制度是其繁荣的土壤。骟马性格的剧变,将比牛更大地刺激人们认识第三性别。顺便说到,今天赛场上85%的赛马是骟过的,这说明阉割一点不减少它奔跑的速度。赛马中只有15%是母马和未骟的公马。后者极难驾驭,让它参赛是因为想为这匹种马做广告。

二、宦官的起源:美索不达米亚与中国

汉谟拉比(公元前1792-1750)是古巴比伦的君王。将近3800年前的《汉谟拉比法典》(公元前1776年)有这样的条款:“第192条,阉人之养子或神妓之养子倘告抚养彼之父母云:‘你非吾父’或‘你非吾母’,则彼应割舌。第193条,倘阉人之养子或神妓之养子获知其父之家,因而憎恶抚养彼之父母,而归其父之家,则彼应割去一眼。” 阉人的权益写入法典,意味着他们在社会上存在有年。神妓应该是宗教人士,阉人与神妓分列,则很可能是宦官。但这是猜想,毕竟宦官一词未出现在该法典中。

宦官从始至终存在于亚述帝国(公元前935-公元前612)。这是宦官在世界历史上最早的记载。国洪更的论文讲述了宦官在亚述帝国的地位和作用。在亚述帝国前期(公元前934-745年),大将军和宦官总管都可以代替国王统帅远征军。且国王一直靠宦官制约大将军。曾有两个宦官总管被任命为两个行省的总督15年之久。帝国全盛期,宦官总管与大将军并驾齐驱,权势甚至压过后者。由俘虏构成的常备军的首领由宦官总管担任。帝国晚期,宦官总管有了合法地产和私人武装。(国洪更,2015)亚述帝国中的宦官不太可能是无由来的突然崛起。亚述南临古巴比伦王国。随着国势此消彼长,亚述帝国迫使古巴比伦与之合并,亚述帝国的国王成为统一后的国王。亚述帝国中宦官的地位和作用,几乎一定承继着古巴比伦王国的宦官传统,此亦证明《汉谟拉比法典》中的阉人很可能就是宦官。

《诗经》说及周代的寺人,即宦官。《毛诗序》:“《车邻》(笔者注:诗中有‘寺人之令’句)美秦仲也。”秦仲是周代秦国国君(?-822年)。《毛诗序》:”《巷伯》(笔者注:诗中有‘寺人孟子’句)刺幽王也。”幽王(卒于公元前777年)是西周最后的君主。两诗旁证西周存在宦官。

西周之前有无宦官?殷代的甲骨文中有这样一条卜辞:“庚辰卜,王,朕(一个“凸刀”形甲骨文)羌,不死。”意思是:“庚辰这天占卜,商王阉割羌人,会不会死。”有学者愿意将此解释为,阉人去宫中作宦官。但该卜辞的字面上没有这个意思。

综上所述,历史上宦官的出现,在美索不达米亚早于中国。即使判定殷代出现了宦官,殷代—西周也大大晚于古巴比伦—亚述。阉人的出现也是这样。待解的疑问是:阉人与宦官是舶来品,还是中国独立的发明。

三、秦代:赵高与宫刑

《史记》中司马迁两次说到“隐宫”。其一,“赵高昆弟数人,皆生隐宫,其母被刑僇。……毅不敢阿法,当高罪死,除其宦籍。”其二,“隐宫徒刑者七十余万人,乃分作阿房宫,或作骊山。”两处“隐宫”长期被解释为“受过宫刑者”,如此前处标明赵高的宦官身份,后处揭示了秦代对七十万人施以宫刑。

讨论宦官干政,赵高是绕不过去的。即使笔者已经怀疑赵高是宦官,也要给读者一个交代。《史记》此点陷于争论,其后的史籍呢?《汉书》只因袭《史记》说赵高是中车府令,未提隐官。《后汉书·宦官列传》中没有赵高,既表明范晔不以为赵高是宦官,也暗含他清楚司马迁措辞的意思。认定赵高是宦官是唐代以后日益加固的认识。他们的根据大概还是《史记》中的“隐宫”,而非司马迁文中的“宦籍”,因为宦籍可以指官籍。(参阅鲁惟一,2005)但以后怀疑者不绝如缕。有学者说:如果说“隐宫”是受宫刑者,他们也属于“徒刑者”,说“隐宫徒刑者”文理不通。如此混沌长达千余年,是睡虎地秦简的发现澄清了谜团。其中一段简文:“工隶臣斩首及人为斩首以免者,皆令为工,其不完者,以为隐官工,”译文:工隶臣斩获敌首和有人斩首来赎免他的,都令作工匠。如果形体已有残缺,用作隐官工。(睡虎地秦墓竹简整理小组,1978,93-94)隐官是隐蔽的做工处所,那里的人是刑满而身体残缺的人,他们可以结婚生子。以此解释《史记》赵高的段落,即:赵高的母亲受过刑,他们兄弟出生在“隐官”处所。也有学者不同意这是司马迁笔误,认为“宫”与“官”相同,隐宫、隐官都指隐蔽的工作处所,均无涉宫刑。《史记》还说,赵高发现胡亥不满,“乃阴与其婿咸阳令阎乐、其弟赵成谋”,最终女婿阎乐带兵杀了胡亥。以上可证:赵高不是宦官。即使赵高是宦官,也不好说是宦官干政,因为他也是有官职的。且一个人的行为不代表一个朝代的政治特征。宦官干政要从东汉说起。

那么《史记》的另一段话呢:“隐宫徒刑者七十余万人,乃分作阿房宫,或作骊山。”抛弃隐宫是宫刑者的解释后,这段话的主语该译作“肉刑后身体残缺者和正在服刑的七十余万人”。秦代刑罚种类繁多。一死刑,种类甚多。二肉刑:黥,劓,刖,宫。三徒刑,即强制劳役。四笞刑。还有多种,此处不赘。去作阿房宫和骊山的“隐宫”应该是黥、劓、宫刑后的人,刖刑后难以胜任如此劳作。主语中的“隐宫徒刑者”可以断句为“隐宫、徒、刑者” (参阅苏诚监,1996),也可以断句为“隐宫、徒刑者”。“徒、刑者”包括受到徒刑和刚刚受到肉刑的犯人。“徒刑者”仅指强制劳役的犯人。黥、劓、宫、徒,共计七十余万人。隐宫是刑满者,累计多年。徒刑(徒、刑者)者是正服刑者,出自近期。前者数量应该多余后者。我们无法确知七十余万人中宫刑者之多少,但那肯定是一个庞大的数字。秦朝不以宦官众多和干政闻名,但其阉人数量很可能冠于中国历朝历代。扔掉了隐宫是即宫刑的误解后,应重新求索秦代阉人的数量。低于七十万未必不是大数字。

在秦代,阉人中受宫刑惩罚的犯人一定大大多于宫中的宦人。也应该是自秦代开始了二者的此消彼长:宦官在阉人中的比重越来越大。二者不仅是社会身份的有别,身体残缺程度也不同。宗教、刑罚、宦官,很可能是阉割演进的次序。对前两者,切割睾丸足矣,丸茎俱除,既无必要,初时也做不到,因为这在手术上复杂太多了。由此推论,初时的宦官有可能是无丸有茎的,以后宦官中无丸者与丸茎全无的共存,最后统统是丸茎全无的宦官。马的去势只是切除睾丸,这就去除了性能力且改变了性情。君主为什么追求宦官的全部去除?笔者最初以为,那是君主畸形的性想象使他们不计手术的难度和阉人激增的痛苦,坚持丸茎并除。而后读到了两位医生的说法:“雄激素有两大类。一些活跃程度不如睾酮的雄激素,它们由肾上腺分泌。……值得一提的是,即使他很早就被摘除睾丸,他也能有几乎正常的性生活,只是精液的量要少得多,这种精液中显然不含有精子。”(贝拉依什,凯尔瓦杜埃,1996,17-18)一定是看到了切除睾丸的阉人居然有性能力,即使这在阉人中比重不高(笔者如此猜想),遂使君王令阉割操作者开辟出阉割中最艰难的手术:丸茎并除。阉割是残忍的,而这又是阉割中最残忍的。其增加的痛苦是双重的。其一,手术的痛苦远过于单纯切割睾丸。其二,术后的病患与永久的不便。因为削弱了憋尿的机能,有尿便会流出,必须在裤裆处放置毛巾类的东西。外部积尿容易逆向感染膀胱疾病,为减少排尿而不敢多喝水同样危害膀胱。且外部积尿让他们在气味上令人生厌。

在囊括各种动物和人的全部阉割中,切除其茎是唯一的,针对唯一的对象——人,为了唯一的目的——制造宦官。如前所述,宦官是从只切割睾丸演化到丸茎并除的。至少在中国,从秦朝前后的某个时点开始,作宦官必须切除丸茎并除。这是应帝王的需求和命令而实施的,它是帝制的地道产物。

待解的问题是,这是从何时开始?所有民族的宦官都被切除其茎吗?

四、汉唐:宦官干政

在东汉政治中,皇权之外,宦官、外戚、官员士子,三足鼎立。三者的惨烈争斗贯穿王朝后期。集中的体现是党锢之祸。争斗中三方的亡者均难以数计。第一次党锢后的改元大赦中,释放的官员士子一百多人。迎接他们出狱的车辆上百人数上千,可见士族的精神及他们与宦官集团之死结。该怎样评价东汉宦官?

史书是士人书写的,它只是一面之词,其中偏袒士人几乎是一定的。一方面对宦官的同情和理解会失缺。另一方面在正史中,对宦官的问题,他们与外戚、朝臣的冲突,都不可能从皇权制度的缺陷中寻找原因。既是因为没有第二个敢写谤书的司马迁,更是因为时代的局限。我们先谈皇权的制度问题,后从理解的角度说宦官。

历史上每个朝代都有过幼帝,但以东汉为最。东汉历196年,14帝。只有前三位是成年登基。自和帝始,十个即位者(不算献帝刘协,他的上位来自董卓,与宦官无涉)年龄都不满16岁。十人中寿命最长的35岁,六人寿命在27岁以下,去世时统统没有年及弱冠(20岁)的儿子。详情如下(注:下面括号中为生年—登基年—卒年):

和帝刘肇(78年—88—105年),10岁即位,27岁卒。

殇帝刘隆(105年—105—106年),即位时刚满月,8个月后卒。

安帝刘祜(94年—107—125年),13岁即位,31岁卒。

婴帝刘懿(125—125),约百日时即位,二百余日后卒。

顺帝刘保(114年—125—144年),11岁即位,30岁卒。

冲帝刘炳(143年—144—145年),1岁即位,2岁卒。

质帝刘缵(138年—145—146年),7岁即位,8岁卒。

桓帝刘志(132年—146—167年),14岁即位,35岁卒,无子。

灵帝刘宏(156年—168—189年),12岁即位,33岁卒。

少帝刘辩(176年—189—190年),14岁即位。几个月后在董卓胁迫下自尽。

献帝刘协 (181年—190—234年),9岁即位,有名无实。

少年登基,实际掌权的必然是外戚、宦官或顾命大臣。这三者掌权通常都不如成年皇帝。天下不属于代理人,小皇上一天天长大,交权的日子渐近,凡此都令代理人关注短期利益。而因为制度与文化的熏陶,没有非常原因到死他都是皇上,故成年皇帝比代理人更关心长期利益:守住江山传子嗣,留得生前身后名。连资质不高的桓帝和灵帝都没忘记请老臣评比他和父王,可见这事情他们有多么在意。

选择储君从来都带有任意性。不乏子嗣的壮岁君主在选择太子时尚且任性,常常不遵守嫡长子继位的潜规则。何况没有子嗣的天子早逝,要外戚、朝臣、宦官们商讨从藩王中挑选继位者。那必定是充满私欲、阴谋、暴力的多方博弈的结局。推出一位幼主常常是几方势力的共识:强悍的一方因此代掌权力,其他各方亦可避开强主继位后突降的风险。

东汉连番百年少主登基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传统史家谓之“天命”,一面将不解的事情推给玄学,另一面注入了对王朝含蓄的谴责。但“天命”窒息了认知。当代学者恰恰要在现实中寻找原因:东汉皇室的生存方式,充斥后宫的阴谋诡计,等等。另一方面,为防范天子每每短命无嗣,为大汉天下计,本该从制度上避免少主,至少从藩王中挑选时设定20岁以上的门槛。窃以为,是狡诈而愚蠢的皇族不愿自缚手脚。如此才有了东汉12个幼主一路下来。这是东汉宦官干政的前提。

幼主时期三方博弈中为何宦官占了上风。

宦官原本弱势。他们断了亲族关系,没有支持系统,几乎是没有退路的。光脚的不怕穿鞋的。宦官们因此有着常人没有的拼命精神。

对宦官的歧视贯穿古今。歧视,无论是对种族还是宦官群体,都必定包含一个特征:忽略该群体中个人品性上的差异。若区别看待,就不能将该群体成员统统视为低贱。这是歧视所以谬误之关键。是外部的歧视使宦官群体比外戚和朝臣更抱团。古代社会是男权社会。两个性别在男性统治下遭到歧视:女性和男性阉人。男性与宦官的冲突远远超过与女性,因为女性没有结成群体,而阉人在皇权身边结群抱团。皇权需要宦官,故官僚们不可能将之全部铲除。曹操对何进、袁绍说:当诛元恶,不必尽杀,见识赫然高于众人。深知对立群体的态度,故被歧视阶层一旦得手每有惊世的反弹。

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类的进化就是驯化的历史。人类驯化了动植物,动植物也驯化着人类,使其放弃迁徙,恪守农时,等等(参阅郑也夫,2009)。人类也在自我驯化,没有人能自外其中。人类自身的驯化也依赖成员间的互动。皇权为了家天下的稳固不遗余力地驯化臣民。诡异的是在权力金字塔中,不是其中下部,而是托举塔尖的那部分,即宦官与官僚最大程度地被驯化。前者靠生理上去势,让他们性情驯顺,这是驯化的极致。后者靠道德说教,让忠孝内化。大部分动物那里没有孝的基础,子女成熟了就远走,母子再不相见。而母亲爱子女是本能,不需要教化。故孝是人类家庭这个生存共同体赖以存在的基石。皇权靠“忠”驯化官僚士子,忠是皇权的基石。宦官与官僚被驯化的同时,也在驯化着皇帝。士大夫阶层靠儒家道德和政治制度塑造君王。宦官则是靠着娇惯放纵、声色犬马,驯化着主子,这种驯化对幼主出奇地有效。乃至在驯化幼主的竞争中,官僚完败于宦官。幼主如果是来自藩王,登基后处在极度异化的环境中,甚至离开生母,包围他的是宦官们,那里没有管教,只有放纵和诱惑。幼主和宦官在如此互动中建立了他与官僚之间不具有的感情。动物尚且知道回报,况皇帝乎。皇帝对宦官的回报是什么?第二是钱财,第一是权力。在权力角逐中官僚败给宦官,还有各自不同的驯化方式所铸造的性格上的原因。东汉士大夫们的文化性败给了宦官的动物性。难道身体残缺的宦官有更多的动物性,是的,他们和动物一样眼睛盯准的是生存。为此他们可以伪造皇帝的文书,所谓“矫旨”,可以逼窦皇后交出玉玺。东汉的入仕靠道德举荐,士子受的教育也是道德礼义。道德本是心中的东西,举荐制度要士子们展示道德高下,使其日益走向虚荣和矫饰。东汉党人的行径中有巨大的剪刀差,行为可以视死如归,动机却多是道德表演,完全没有宦官们视胜负如生死的执著。

帝王在生理和权力上对宦官的依赖超过朝臣。刘邦病时拒见大臣。樊哙闯入见刘邦“枕一宦者卧,……流涕曰:始陛下与臣等起沛丰,定天下,……今不见臣等,顾独与一宦者绝乎。”每日肌肤相依的人,也是夺权最便利的商议者。桓帝14岁即位后一直处在太后兄长梁冀的淫威下,六年后靠着宦官杀死梁氏。他与宦官的交情岂是朝臣能比。

三方权力角逐中,官僚与外戚曾经联手。两方打不过一方,很大程度上败在外戚那里。窦武与何进同为大将军,握有重兵,二者的女儿和妹妹是皇后。二人都死于宦官之手。因为他们当断不断,不能像宦官那样立开杀戒,总觉得动兵前要对皇后(皇帝太小)有个交代。他们不知道皇帝和皇后都是被宦官伺候和驯化的,不会同意对宦官大开杀戒。迟疑人丧命于果决者。

幼主一登基就被宦官包围和驯化,但宦官系统不是幼主们而是成熟的先帝们造就的。成熟的皇帝没有像幼主被宦官驯化到如此不堪的程度,但他们同样依赖宦官。这是人性的弱点,是帝王们的普遍性格。就两个集团的性格而言,官僚系统更可能对皇帝提出不同意见,宦官更看皇帝的眼色,忠实照办,高效实施。极权者的普遍性格,使他们倒向后者。当幼主置身在父辈造就的宦官系统中时,东汉王朝的命运便每况愈下。

窦武的失败有运气的成分。宦官们对刚刚归来的军头张奂说窦武谋反,拿着盖有玉玺的御旨要他出兵。相比而言,屠夫出身、靠妹妹上位的何进更愚蠢。谋士陈琳说:你自己的力量就可以剿灭宦官,招来的各路诸侯不争雄吗?他却招来恶人董卓,又自投宦官虎口。袁绍在城外见何进身死,且早有窦武前车,一举破城,尽杀宦官,甚至殃及不是宦官的人。《三国志· 袁绍传》说:杀死二千人。笔者未见东汉全部宦官的数字,只好借此推想。

中国历史上,东汉、唐代、明代是宦官最嚣张的朝代。很多历史学家认为,三者中唐代宦官最为恶劣,根据是唐代最后九个皇帝,七个是宦官拥立,二个被宦官杀害。但笔者并不以为决定储君即最恶劣。唐朝最后九位皇帝的生卒、继位情况如下。

宪宗李纯(778年―805—820年),27岁即位,被宦官毒死,42岁。

穆宗李恒(795年―820—824),25岁即位。太子。服金丹死,29岁。

敬宗李湛(809—824—826年),15岁即位,17岁被宦官毒死。与以下二人同辈

文宗李昂(809—826—840),17岁即位,31岁卒。

武宗李炎(814―840—846),26岁即位,32岁卒。文宗的弟弟

宣宗李忱(810年—846—859年),35岁即位,49岁卒。是以上三人的叔父。

懿宗李漼(833—959—873),26岁即位,非长子,40岁卒

僖宗李儇(862―873—888),11岁即位,26岁。

昭宗李晔(867—888—904年),21岁即位,37岁卒。皇弟

其概况与东汉晚期皇帝颇为不同。其一,唐皇多数寿命正常,九人中30岁前死亡的只有二人(26岁和29岁),其二,多数有子嗣。就是说唐代的宦官不是像东汉宦官那样接过外戚挑选的幼主去操控,而是先有大权在握,后才决定储君。他们获得权力的大致过程如下。

还是太子时就宠信宦官的李隆基靠着高力士剪灭了太平公主的势力,坐上皇位。安史之乱中,宦官李辅国帮助太子李亨逼玄宗退位。自高、李始,宦官登上唐朝政治舞台,这有偶然因素。以后,藩镇对朝廷的长期压力,危机笼罩的皇帝害怕军头叛逆,遂使德宗任命宦官作禁军头领,宪宗任命宦官作上命下达的枢密使。监军汉代已有,是监督将帅的官职,宦官专任监军自玄宗始,德宗贞元十一年为监军铸印标志着其强化和制度化。《旧唐书》说:“督军则权过节度。“唐朝有48个藩镇,监军数量多于藩镇。概言之,在协调中央与藩镇的矛盾中,宦官集团执掌大权。其获得权力的路径和机制完全不同于东汉。

一连九个皇帝被宦官拥立或毒害,在中国历史上独一无二。但笔者不以为仅此可以认定唐代宦官最坏。唐朝有没有培养储君的制度?有,东宫系统是模拟朝廷锻炼储君的。但是在宦官涉政之前,皇室权力的更迭完全不遵守规则,充斥着阴谋、暴力和血腥。

且看从高祖到玄宗的权力交替。李渊的太子是其长子李建成,李世民借玄武门之变夺权。李世民的太子是其长子李承乾,父子猜疑后生变,承乾亡,第九子李治继位。高宗李治立长子李忠为太子后,又改立与武则天的儿子李弘。李弘与武则天生隙后神秘死亡。其弟李贤继位后被告谋反,被武则天废黜,再立李旦作傀儡皇帝。再后武则天直接称帝。武年迈时召回儿子李显立为皇嗣,李显等不及继位,抢班夺权。李显的太子李重俊看到危机,发动政变失败遭韦后杀。李显也被韦后毒杀。李隆基与姑姑太平公主发动政变,推出李旦二次登基。李旦挑选李隆基作太子。李隆基剪灭了太平公主的势力后,李旦让权给李隆基。

以上情节中完全看不到早已存在的继位规则及和平的权力更替。这场持续将近八十余年的权力博弈的主角是外戚,卷入其中的不乏朝臣。因为处在权力中心者,要么有心参与,要么欲罢不能。何况在权力游戏中,他们都不是孤立的个体,而是某个集团中人。当宦官集团执掌大权后,他们可以在储君问题上置身其外吗?不要说怀揣政治野心,就是为了自身安全,也必须挑选和拥立某个皇室成员。

宦官集团参与后的表现如何呢?笔者不觉得他们比此前的博弈更肮脏和血腥。按照所谓正统的说法(实为正宗的血统论),皇位继替是李姓皇家的事情,外姓不得参与,奴才更不得参与。先说奴才问题。视宦官为奴才其实是皇权的专利。其他人这么看,是心理上期待有一个可以歧视的群体。在皇权面前可以说百官都是奴才。皇帝已经任命一些宦人为高官。若承认皇帝的任命,一个官僚可以歧视另一个官僚吗?如果朝臣可以参与皇储选择,官品同级的宦官为什么不可以。接着说外戚问题。按照正宗的血统论,作乱的是企图篡夺李家天下的武则天等人。最能保证李家天下的恰恰是宦官们。因为外戚和皇亲中野心和才能都超强的人,比如王莽、武则天,是要以王姓、武姓取而代之的。而宦官们因为自身的缺陷,不存此心。他们专心在皇室中寻找令他们放心的人。在笃信皇家血统的时代,异姓取代风险太大。正因为宦官操办储君的把戏中丝毫没有异姓篡夺的味道,所以这出戏能安稳地唱上百年。

即使上述说法含有挑战,也是很有限的。笔者无力论证唐朝的宦官是否史上最坏。只是说要论证这一点,只从拥立过七个皇帝,乃至存废中杀过两个,是不够的。

唐代宦官与帝王关系的最后一幕是挟持昭宗。而挟天子的把戏,在中国历史上并不少见。挟持者常以一人代表,但其实他(她)后面是军阀、外戚、宦官这些利益集团。三者中外戚的挟持所受到的谴责最微弱,而宦官最重。

天复三年(904年)丞相崔胤与昭宗商议诛杀宦官。消息泄露,宦官劫持昭宗到凤翔,崔胤逃到华州后请来枭雄朱温。朱温围困凤翔。守将向朱交出韩全诲等二、三十个宦官人头。朱温送昭宗回长安。《旧五代史》说翌日杀宦官第五可范等五百人(《新五代史》说七百人),两书的口气都像是天子诛杀。继而崔胤(亦说朱温)下诏书要各藩镇诛杀朝廷派到该地的宦官。907年朱温称帝。《旧五代史》说:“(该年)九月辛丑,西京大内放出两宫内人及前朝宫人,任其所适。”东汉末与唐末的诛杀宦官有所不同。袁绍所在的官僚阶层与宦官不共戴天,斩尽杀绝。唐末与宦官直接冲突的是宰相与天子,朱温看中的是从宦官手里抢夺皇帝,挟天子以令诸侯。故朱温称帝后放宦官一条生路。据称唐代宦官四千余人。诛杀不足一千,流亡各处约三千余。

唐朝曾经拥有的繁荣超过前代,后宫编制122人:一后,四妃,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很可能空前庞大。且其时宦官的事务早就广涉军政。这两个原因决定了唐朝及其后多数朝代的宦官数量超过东汉。

五、五代:乱世中的异类尝试

非常时期与正常年月是呈现人性与制度的不同场域,在认知上不可偏废乱世。五代短短六十年的历史中,在宦官问题上呈现出的起伏跌宕,颇堪寻味。

朱温与袁绍同为诛杀宦官者,虽程度有异。袁绍诛杀宦官后没有当上皇帝,后人无法判断他当了皇帝后对宦官的存废。朱温是第一位不设宦官的皇帝。不设宦官可行吗?后宫谁来打理,抑或朱温的后宫很小还是干脆没有?收集在《永乐大典》中的《旧五代史梁后妃传》全部失缺,只好以《北梦琐言》《五代会要》所载拼凑。乃至我们读到的《旧五代史》只讲到朱温妻室中一人:元贞皇后张氏。《新五代史》说及两位。在“元贞皇后张氏”中说:“后已死,太祖始为荒淫,卒以及祸云。”在“昭仪陈氏”中则说“太祖已贵,嫔妾数百。”两语似有矛盾。嫔妾无疑是后宫女子。皇帝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