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盛宴代表什么生肖

啊,偶像!这里有你的一份生肖文化知识单!!!,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享受视觉盛宴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视觉盛宴代表什么生肖1

生肖即属相,无人不知、无人不有。中国人把人类与十二种动物联系起来,将自己对人生与世界的理解投射于它们,这样便产生了生肖文化。

十二生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部分,由12种源于自然界的动物即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以及传说中的龙所组成,用于记年,顺序排列为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已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为什么是这些动物呢?

选择人们最熟悉的动物这是一条标准,不符合这条标准一定不选。好比说海洋动物,最大的有鲸鱼,大而威猛的有鲨鱼,为什么一样也没有?关键就是那时的人们不熟悉它们。古文明起源于黄河长江流域,中原地区是中心,淡水中的水生动物也不少,难道也是不熟悉?的确如此,它们生存的环境和人类不一样,或者说,我们不能到它们那个世界里生存,它们和人类没有丝毫的类同,它们不管在哪一方面都和人类没有相同之处,我们又怎么能让他们在某个方面代表我们?就像那个龟,人们已经知道了它长寿,叫龟年的名人也有,不能入围的根本原因就是它是水生动物。有的少数民族的十二属相中有鱼,这是怎么回事儿?我们只要反问一下就会明白,什么鱼?这种很抽象的动物就好像是我们说畜、兽、虫、鸟,很难说的具体,只能是一种抽象的形象,就像汉民族的龙。

猫,为什么没有入围?有一种说法,当年黄帝要选十二种动物担任宫廷卫士,猫托老鼠报名,老鼠给忘了,结果猫没有选上,从此与老鼠结下冤家。这种神话传说,我们只需欣赏,不必当真。还有一种说法,中国古代没有猫,猫在传入中国之前就已经有了十二生肖。或者说老虎属于食肉类哺乳动物,又是猫科,有老虎做代表足矣。古时候真的没有猫吗?只能说没有驯化的猫,野猫还是有的,这就是狸。十二生肖中有牛、兔、马、羊、鸡、狗、猪七种家养驯化动物,自然界就有野牛、野兔、野马、野羊、野鸡、野狗(狼)、野猪七种野生动物。野猫也有,有一种黑白相间花纹的猫就叫狸猫,这就是野猫,民间也称铁狸子。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在十二生肖形成之前,中国有野猫吗?回答是肯定的,至少在《尔雅》、《庄子》等春秋时期的著作中就说到了狸这种动物。只不过这种动物我们人类还不是最熟悉,大概那时候人类对这种动物已经开始了驯化,只是还没有完全驯服,真正驯服这种动物是在千年后的唐代。这就是十二生肖中没有猫的真正原因。

猴子最肖人,这是流淌在血液中的意识,人类熟悉它们就像熟悉自己一样。

鼠、虎、龙、蛇四种动物也是我们最熟悉的,这在以后的对比中再说。

人们熟悉的动物远不止这些,为什么它们“入围”而不是其他?家庭中最宝贵的牛为什么排在老鼠的后边?谁也没有真正见到过的龙为什么又是我们最熟悉的?还有,这十二种生肖为什么是这样排列?

如果我们把十二种动物分成六组,从他们的对比中就可以看出这些问题。这六组对比就是:鼠与牛,小与大对比;虎与兔,强与弱对比;龙与蛇,高与低的对比;马与羊,贵与贱的对比;猴与鸡,率性与约束的对比;狗与猪,勤奋与享乐的对比。仅仅是简单地把这些放在一起我们就可以看出,古人在使用这些动物作为生肖,体现的是一种哲学思想,传达的是一种辩证的思维。一个人从小(鼠)到大,劳动一天,忙活一年,勤劳一生,应该有一个休闲享乐(猪)一下的时候。

视觉盛宴代表什么生肖2

  新华社北京2月20日电 题:“双奥之城”铸华章 “天下一家”向未来——北京冬奥会开闭幕式彰显中国理念

  新华社记者

  “我和你,心连心,同住地球村……”2月20日,在北京2022年冬奥会闭幕式尾声,纯洁稚嫩的童声唱响了北京夏奥会开幕式主题曲《我和你》。悠扬的旋律响彻国家体育场“鸟巢”上空,把人们的思绪带回到百年圆梦的2008年。

  回望“奥运三问”,致敬“双奥之城”……这是奥林匹克梦想的延续,更是百年变局的缩影。在北京冬奥会的开闭幕式上,一个个历史瞬间化为永恒经典,一幕幕动人场景映照前行之路。

  “双奥之城”铸华章,“天下一家”向未来。北京冬奥组委相关负责同志和开闭幕式主创团队成员接受新华社记者独家专访时表示,北京冬奥会的开闭幕式就是要向全世界展现阳光、自信、开放、充满希望的国家形象,让世界对中国道路有全新的认识,用大音希声的艺术方式激发世界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共鸣。

  美美与共:传递“共迎未来”的中国主张

  “世界上没有两片一样的雪花。”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呈现了由各参赛代表团的91朵小雪花共同组成一朵大雪花的美美与共的浪漫故事。北京冬奥会的闭幕式则续写了这个浪漫故事的下篇。

  “开幕式上,小雪花凝聚成一朵大雪花;闭幕式上,大雪花幻化为人们心中的圣火。”冬奥会开闭幕式总导演张艺谋感慨道,一朵雪花传递人类共同的情感,“一起向未来”的口号得以完美诠释。

  “从参赛国家和地区的引导牌、演员服装,到和平鸽表演、主题歌演唱,再到主火炬点燃和熄灭,代表各个国家和地区的不同的雪花汇聚五环旗下,这不仅是中国式浪漫,更是‘世界大同、天下一家’携手弘扬奥林匹克精神的真实写照。”张艺谋说。

  闭幕式上,荧屏上借助AR(增强现实)技术呈现的空中巨型中国结,与地屏上呈现的彩色中国结,在天地间交相呼应。各国家和地区的运动员伴随《欢乐颂》的旋律,在地屏上的中国结里穿梭。

  北京冬奥组委开闭幕式工作部部长、国家体育场运行团队主任常宇说:“北京冬奥会是奥林匹克格言加入‘更团结’之后举办的首届冬奥会,开闭幕式的文艺演出和仪式环节让‘一起向未来’的美好愿景与‘更团结’的精神理念遥相呼应,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奥林匹克领域的生动诠释。”

  当《我和你》的经典歌声响起,各参赛国家和地区的执旗手向中央汇聚,五环缓缓升起,与下落的雪花火炬交错,回眸“双奥之城”北京的经典瞬间,圣火在孩子们的歌声中缓缓熄灭。所有的雪花以视频和AR呈现方式分散而回到天地之间。此时,彩色的双线奥运五环、象征全人类命运与共的圆形焰火和“天下一家”烟花绽放升空。

  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筹办备赛工作时曾强调,成功举办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不仅可以增强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而且有利于展示我们国家和民族致力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阳光、富强、开放的良好形象,增进各国人民对中国的了解和认识。

  常宇说:“闭幕式上时空穿梭,2008与2022在‘鸟巢’交汇。2008年北京奥运会,是中国与奥林匹克第一次‘牵手’,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五千年的灿烂文明和对世界的贡献。北京2022冬奥会更立足于未来,通过艺术手段传递新时代我们‘一起向未来’的理念和主张。”

  “‘世界大同,天下一家’是开闭幕式的主题,也是我们向世界发出的豪迈宣言。”张艺谋说,从2008年的“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到2022年的“一起向未来”,中国积极参与奥林匹克运动,坚持不懈弘扬奥林匹克精神,是奥林匹克理想的坚定追随者、引领者。“未来中国,必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拥抱世界,以更有活力的文明成就贡献世界。”

  大音希声:坚持文化自信的独特创意

  极具诗意的二十四节气倒计时、开门迎客的“冰雕中式门窗”、倾泻而下的“黄河之水”、空灵烂漫的唯美雪花……在北京冬奥会开闭幕式上,一幕幕恢宏壮观的画面让海内外观众惊艳震撼。

  2022年新年伊始,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国家速滑馆“冰丝带”时强调,要在运营管理中融入更多中国元素,使之成为展示中国文化独特魅力的重要窗口,成为展示我国冰雪运动发展的靓丽名片。

  常宇说:“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如何展示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给我们筹备开闭幕式提供了重要启示。”

  冬奥会开闭幕式总撰稿人于蕾介绍,闭幕式伊始,一群孩童出现在场地中央,他们手持雪花花灯,以元宵节前后“闹花灯”的传统,点燃场地上的“冬”字会徽,使之瞬间从纯色的冰晶幻化为斑斓的彩色。12只巨大的生肖冰车入场,载起孩子们旋转飞舞。

  在闭幕式“折柳寄情”的缅怀时刻,伴随一首《送别》曲,一群人手捧发光的柳条枝,缓缓步入主场地。走过之处,微风轻拂,柳枝摇曳。演员和视效共同演绎的柳絮是离别的愁绪,更是生命延续的种子,漫天飞舞,如梦如幻。柳絮飘到人们手中,来自各行各业的人们,怀抱银色的柳枝向场地中央汇聚,以中国人传承千年的惜别怀远,折柳寄情。

  “一首曲、一群人,一捧柳枝、一片绿荫、一起向未来……我们以中国人传承千年的方式展现惜别之情。在光与爱的汇聚中,冰雪融化,大地回春,一片生机盎然。美好希冀被生命之光点燃,一起迎接春天,拥抱未来。”闭幕式主创导演黄辉阐释道。

  从将橄榄枝和中国结意象融为一体的“大雪花”,到光与爱铸就的生命丰碑;从寓意开放和共享的“中国门”,到展示美景与文明的“中国窗”……北京冬奥会开闭幕式满载着中华文化的精髓,书写“世界大同”的唯美与浪漫。闭幕式视觉总设计张玲玲表示,开闭幕式的每个节目、每帧画面都有独特的美学观念和中国文化底蕴,观众在光影中感受着文化自信的独特创意。

  “5000年历史积淀中所形成的中华文化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在此次北京冬奥会上处处可见、大放异彩。”北京冬奥组委文化活动部部长陈宁表示,冬奥会开闭幕式将真实、生动、热情和富有文化底蕴的中国呈现给世界,在促进世界文化交流发展的同时,也为世界文化带来新的生机和活力。

  “奥运会的场馆景观设计与核心元素设计均遵循‘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中国哲学思想。”北京冬奥组委文化活动部形象景观艺术总监林存真表示,开闭幕式上,冬奥会会徽“冬梦”将中国书法与冰雪运动巧妙结合,体现了冬季运动的活力和激情;奥运奖牌的构思来自中国古代的同心圆玉璧,表达了“天地合,人心同”的文化内涵;场馆景观设计融入中国山水长卷意境,运动员与景观融为一体,仿佛人在画中游……“这些‘中国元素’不仅成为展示中华文化的靓丽名片,更不断擦亮了文化自信的‘底色’。”

  科技赋能:享受精彩炫目的视觉盛宴

  2019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冬奥会、冬残奥会筹办情况时明确指出,要突出科技、智慧、绿色、节俭特色,注重运用先进科技手段,严格落实节能环保要求,保护生态环境和文物古迹,展示中国风格。

  在北京冬奥会的开闭幕式上,观众们看到了奥运史上最大“冰面”造就的梦幻冰场,体会了“黄河之水天上来”的唯美意境,目睹了晶莹剔透的冰雪五环的“破冰”而出,参与了“放飞和平鸽”和主题歌演唱环节中“星星雪花”的嬉戏互动,欣赏了冰鞋划过之处留下的美丽轨迹,见证了“折柳寄情”与中央光束联动演绎的生命丰碑……

  “全新科技美学与中国文化艺术的完美结合,成就了一场简约而不简单、空灵又壮观的视觉盛宴,彰显世界各国之间的连接和大同。”张艺谋说。

  开幕式视效总监王志鸥表示:“在‘鸟巢’偌大的舞台上,唯有科技赋能冬奥,才能让这场冰雪盛会更加精彩炫目,产生身临其境之感。”

  王志鸥、张玲玲介绍,为实现逼真的冰雪效果,开闭幕式运用实时捕捉、裸眼3D、计算机动画(CG)、增强现实(AR)等技术,可以说是一项庞大复杂的数字创新工程。开闭幕式的视效项目分别涵盖17个和20个流程环节,分别包含5800多秒和4900多秒数字内容,分别约29万和25万帧,渲染时长分别约2430机时和1980机时。同时,综合运用多媒体、威亚、灯光、音响等各类器材和手段合成视觉亮点,使屏幕前的观众看到现场观众看不到的震撼效果。

  常宇感慨,在历时三年多的开闭幕式筹备期间,他深刻体会到艺术创意的不断升华与技术实现的相互碰撞和相互促进。“在和平鸽表演环节中,为实现孩子们与脚下雪花的实时捕捉、渲染和播放,我们将技术手段与导演团队的创作有机融合,北京电影学院团队等国内外机构开展近10个月的研发合作,在这一过程中展现了中外青年科技工作者的相互促进、紧密合作的探索过程,感人至深。”

  “在冬奥会开幕前夕,国际奥委会宣布,北京冬奥会将全程以4K超高清格式转播,并通过中国科技企业支持的奥运转播云走向全球数十亿观众。”开闭幕式外拍短片组负责人兼导演李志伟介绍,为满足电视转播实现高清格式的要求,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创造了奥运历史上首个画质达到16K的光影屏,开幕式的舞台地面采用目前最大的8K超高清地面显示系统,创下吉尼斯世界纪录。

  闭幕式导演沙晓岚同样感慨,目前国内演艺科技早已不限于某项技术的创新,而是在集成方面实现突破,把声、光、电、网等技术,与表演、拍摄紧密结合,进而实现艺术呈现创新,产生令人震撼的效果。

  “以前我们大多使用进口灯具。近年来随着我国演艺科技的高速发展,中国生产的演艺灯具无论是技术标准、光源功率,还是灯具防护等级,都有大幅提升,不但能满足本国演出市场需要,而且已畅销海外。”沙晓岚举例说,“2008年,北京奥运会‘鸟巢’所用80%灯具是进口设备,而本届冬奥会开闭幕式所用灯具全部实现国产,我们的演艺科技已进入世界发达国家行列。”

  大道至简:奉献生态环保的“绿色”冬奥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简约、安全、精彩”的办赛要求。

  常宇说:“在筹备开闭幕式全程中,我深切感受到‘简约、安全就是精彩’的深刻内涵,以简约展现精彩恰恰说明中国的文化自信。”

  北京冬奥会开闭幕式的所有节目表演由来自各行各业的普通群众、志愿者和运动员共同完成,整场活动规模约3000人。闭幕式场地和硬件设施完全以开幕式为基础进行再利用和再创造。

  常宇介绍,北京冬奥会开闭幕式不再重现声势浩大、人海战术的节目,而是通过创意亮点将仪式和节目紧密结合,展现传统中式浪漫和美学。

  “开闭幕式呈现的震撼效果,其实是贯穿冬奥始终的‘大道至简’的成果,恰恰是以这种简约而又符合大众审美需求的方式,使冬奥会向世界表达的主题更清晰,中国向世界传递的形象更广、更深入人心。”张艺谋介绍,燃烧了百年的奥运圣火从“大火”变成“微火”,这一石破天惊的改变需要莫大勇气和底气,这恰恰源自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色、共享、开放、廉洁”的办奥理念。

  张艺谋说,奥运火种是奥林匹克精神的重要象征,随着环保理念愈发深入人心,他坚信以往熊熊大火的形态总有一天要改变。北京冬奥会恰好抓住机遇,体现了中国绿色办奥、科技办奥的精神。

  环保焰火燃放也是一大亮点。常宇介绍,本届冬奥会开闭幕式仅在重要节点燃放环保烟花。“比如,雪花火炬熄灭后,‘双线五环’焰火再次出现,与2008年奥运会的特效五环相互呼应。配合场内演出,‘鸟巢’上空用特效焰火打出‘天下一家’和‘ONE WORLD ONE FAMILY’中英文字样,随后高低空焰火将现场推向高潮,伴随场内表演的尾声,空中出现一个巨大焰火光环,展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题和更团结的奥运精神,同时也象征着本届冬奥会的圆满成功。”

  开闭幕式视觉艺术总设计蔡国强透露,开闭幕式的焰火表演秉持简约理念,时长分别精简至120秒和90秒。全部订制环保烟花,包括高空礼花弹、高低空特效焰火在内,烟花总用量不到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10%,但更需精益求精。

  “开闭幕式不再过多使用氛围焰火,而是专门开发‘立春’‘SPRING’‘天下一家’等立式图形和中英双语相结合的多种造型的焰火品种,颜色更好看,造型也更饱满。”开闭幕式焰火执行设计及技术总监蔡灿煌说,“这既表现了欢快、活跃的青春气息,又营造出依依不舍的温馨浪漫情怀,为北京冬奥会渲染了良好氛围。”

  “同时,这次使用的特效烟花主要产自湖南、河北等地,均是高科技环保微烟化焰火。经过对发射药成分的改进,焰火药剂无毒、微烟,配以科技创新的特效造型,大大减少了烟花燃放时对环境的影响,体现了环保理念。”蔡国强说。(记者周杰、周宁、李丽、王璐、孔祥鑫、李会平)

视觉盛宴代表什么生肖3

来源:读特

传承拓荒精神,艺术赋能乡村。1月29日,“牛转乾坤——陈湘波生肖艺术公益展”在关山月美术馆开幕,这场年度视觉盛宴将持续至2月28日。开幕式上,深圳市关爱行动公益基金会·陈湘波艺术公益基金正式签约设立。

原广东省政协副主席、深圳市关爱行动公益基金会创会理事长李统书;深圳市司法局党委书记、局长蒋溪林;深圳市关爱行动公益基金会理事长张占恒;深圳市关爱行动组委会办公室专职副主任李青松;深圳市关爱行动公益基金会秘书长童俏等领导和嘉宾出席了开幕式。

牛作为理想的载体,象征着勤劳勇敢,无私奉献的精神。深圳市关山月美术馆馆长、中国博物馆学会美术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工笔画学会副会长、广东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深圳美协主席、深圳市关爱行动公益基金会·陈湘波艺术公益基金发起人陈湘波说,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40年前,深圳正是有一群“拓荒牛”,他们任劳任怨、无私奉献,把一个边陲小镇开拓成一座国际现代化大都市。

为迎接辛丑牛年,陈湘波满怀着对未来的美好祝愿与期盼,精心创作了一系列牛的作品在关山月美术馆曲荫山房展出义卖,所得款项全部捐赠至“深圳市关爱行动公益基金会•陈湘波艺术公益基金”,依托深圳市关爱行动公益基金会的“乡根计划——乡村教育共创行动”,开展“艺术乡村觉醒行动”,填补乡村学校艺术师资缺口,为乡村艺术教师提供综合性支持,探索艺术公益赋能乡村美育的创新发展之路。

多年来,陈湘波一直致力于弘扬艺术关爱精神,探索艺术和公益的融合。作为深圳艺术界的领军人物,陈湘波先生有着敏锐的艺术直觉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2011年,他就在广州美术学院设立“陈湘波优秀毕业生奖学金”。新冠疫情爆发之初,陈湘波先生迅速拿起画笔,为武汉和深圳一线抗疫医护人员,创作了大量以“抗疫”为主题的作品,用艺术搭建起医护人员与市民的情感桥梁,传递对抗疫医护人员的关爱之情。

“陈湘波艺术公益基金是关爱基金会个人冠名基金矩阵中最浓墨重彩的一个。陈湘波先生对乡村美育和艺术公益的关注,以美育人的艺术初心,和乡根计划·乡村教育共创行动‘教育+艺术+文化’的三轨制乡村赋能体系极度吻合。”深圳市关爱行动公益基金会理事长张占恒表示,作为深圳首家AAAAA级基金会和全国先进社会组织,关爱基金会积极探索公益领域的场景变革,推动公益融入市民的衣食住行生活场景,让公益成为深圳市民真正的生活方式。陈湘波艺术公益基金的设立,是关爱基金会“艺术+公益”场景的重要探索,必将为场景公益的版图增添亮丽的色彩。

另据了解,为了让个人、家庭以及团体的爱心捐赠常态化、生活化,2012年,关爱基金会推出个人(家庭、团体)冠名基金创新筹款项目。项目受到爱心市民的广泛欢迎,目前已设立超过300个基金,捐款总额超过1300万元,并获得第十一届深圳关爱行动“十佳创意项目”奖。个人(家庭、团体)冠名基金以“关爱他人,快乐自己”为口号,以一万元人民币为起捐点,捐赠人可拥有冠名权,对公益项目的选择具有自主权;关爱基金会官网开设个人(家庭、团体)基金栏目,以慈善秘书的服务方式,捐款同步录入公示,捐赠人可自助查询基金使用情况,帮助爱心人士轻松参与,明明白白做公益。

编辑 刘桂瑶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尹春芳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