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礼代表什么生肖

钱眼里的“戌狗”,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淘信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敬礼代表什么生肖1

2018农历丙戌年“狗年”将至,有关狗的知识、狗的话题最近成为人们关心的热点。狗一直被称为“人类最忠实的朋友”,“牧羊犬三千里寻主”,“义犬救主”等就是很好的例证。狗司户,是我们对这种动物的传统看法。因为看门守户,可以给人们带来安全感,使得狗在许多人心中变得亲近友好。

自古以来,狗就与马、牛、羊、猪、鸡并称“六畜”,证明狗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据考古发现,在公元前五六千年的河南舞阳贾湖、甘肃秦安大地湾、湖南澧县梦溪,及稍后的仰韶文化、大汶口、龙山文化时期狗的饲养已相当普遍。时至今日,已成为当今社会饲养率最高的一种宠物。因为狗很早就被人类驯化,与人类朝夕相处,关系非常密切,人类对狗早就有了一种特殊的亲近感。甲骨文中有不少用狗作祭牲的记载,表明狗在商朝人心目中具有非常重要的物质和精神利用价值。此外,文人墨客对狗也赞许颇多,《诗经》中曾多次出现有关狗的描写,如《齐风·卢令》中借写狗来赞美佳人,“卢令令,其人美且仁。卢重环,其人美且鬈。卢重鋂,其人美且偲”。“卢”指的是黑毛猎狗。南宋著名诗人陆游曾作有“犬喜人归迎野路,鹊营巢稳占低枝”诗句广为流传。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狗属于十二生肖之一。生肖文化历史悠久,在我国周边的东南亚、东北亚等国家和地区,都存类似的文化传承与民风风俗。生肖属相是一个人的出生符号,自古以来就被赋予了许多美好的祝愿和心灵祈求。生肖文化是一种吉祥祝福,它是我国传统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两千多年,我们祖先旧根椐各种动物的出没时间和生活特征,将十二种动物作为十二生肖,即每一种动物为一个时辰。狗性情机敏、忠心耿耿,不仅是热情友好的代表,更是忠诚的象征,所以狗位居第十一,与“戌时”搭配。戌时大约是晚7到9点,此时太阳早已落山,天地昏黑,狗开始看家守门,巡视庭院,所以戌时属狗。作为生肖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狗的形象被广泛使用,其形象和吉祥含义已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反映在我国传统民俗钱币中,也是千姿百态,趣味无穷。品种多样的民俗钱中有一类生肖钱,铸造目的是为庆贺新年,历朝历代均大量铸造,尤以清末民国为盛。古人将生肖钱佩带在身上,可保佑平安吉祥,反映了人们追求幸福美满的一种愿望。下面,我们就一起欣赏一下古代多姿多彩的戌年生肖钱。

其一:星官戌狗背符文钱。宋代铸造,青铜质地。形制为圆形,上端挂钮,为覆荷叶式,以帐钩形钮为中心绘饰旋转状叶脉纹。下有圆穿。钱直径37、厚2.9毫米,重51.5克。制作精美,工艺水平较高。

钱面中心铸有“戌安”二字,右读、楷书,字四周有双框包围。下有一狗卧在地上,头微微扬起,尾巴卷曲朝上。右为星官执笏,左为一仙鹤。画面着力于表现狗的尾巴,狗尾巴的摆动是一种肢体语言,朝上翘着的状态,表明其身体不错,很兴奋,对人友好。仙鹤是一种高贵鸟,代表长寿、富贵。仙鹤独立,翘首远望,姿态优美,高雅大方。钱背中心双框内有一“戌”字,楷书。两侧有道教符箓,用于驱鬼镇邪,保佑人们在戌年平安。

其二:阡秋万岁背香花供养本命星官生肖钱。辽代铸造,青铜质地。形制为圆形方孔。钱直径38.1、厚2.5毫米,重17.5克。铸造颇为精巧别致。

钱面四字“阡秋万岁”,楷书、旋读,书体方正严谨。钱背穿上楷书“本命星官”四字,两两竖排。穿左“香花供养”四字竖排,楷书。穿右为一星官图像。穿下为一狗站立,头朝向星官,尾巴卷曲上扬。整个图案简明地表达了构思立意。

“香花供养”中的“供养”为“奉养”之意,原为佛家用语,出自《金刚经》中“以诸花香,以散其处。”指用香和花供养,可得到各种殊胜的果报,这是佛教的一种礼敬仪式。后比喻虔诚的敬礼。

我国自古就有本命信仰,认为在本命年里,会遇到各种灾难,只有祈求神灵庇护方可化解、逢凶化吉。道教的“大圣北斗七元君”,是十二生肖对应的本命星君,常垂荫佑,主持人命,使保天年。戌年生属狗之人的本命星君是中天北斗解厄延生,真人禄存本命星君。

其三:长寿富贵背东王公西王母生肖钱。宋代铸造,青铜质地。形制为圆形方孔。钱直径37.4、厚2.1毫米,重14.6克。该钱制作精美绝伦,深受广大钱币收藏家的喜爱和垂青。

钱面四字“长寿富贵”,行书、旋读,书体流畅。钱背穿上有一棵挺拔的松树。穿左为东王公、右为西王母像。穿下为一狗站立,头朝向西王母,尾巴下垂。

东王公、西王母原为中国古代神话中的男神和女神。东王公形象最迟在汉代已有记载,普遍见于墓室壁画、文字典籍等资料中。西王母,即我们俗称的王母娘娘。《山海经》描述西王母是一个半人半兽的怪物,“西海之南,流沙之滨……有人戴胜,虎齿。有尾,穴处,名曰西王母……司天厉及五残。”汉末道教兴起,东王公、西王母同时作为配偶神被吸收入道教中,广泛流传。

其四:天使驱鬼背戌时符文生肖钱。宋代铸造,青铜质地。形制为圆形圆孔。钱直径27.4、厚1.8毫米,重6.3克。

钱面圆孔上方竖排二字“天使”,楷书。圆孔左侧为一发抖的小鬼,右侧为张天师挥舞一把长剑。钱背圆孔上下方各有一字,分别是“戌”和“时”。圆孔左侧为一狗蹲坐,头向上高高扬起。右侧为道教符箓,用以召驱鬼神。

张天师即道教创始人张道陵,道法高深、镇魔伏妖、神通广大,地位十分崇高,在民间影响显著,奉祀一直至今。

古代狗民俗生肖钱大多为青铜质地,历代官方和民间私人均有铸造。各种狗的造型形态各异、惟妙惟肖。上述几枚花钱,逢戌年之时,古人可以系戴于身,一方面用以祈求吉祥保平安,另一方面又兼有道教护身符的作用。按照古人朴素的精神观念,因为在生活中人们经常会遇到一些怪异的事情,故在身上需要佩戴一些辟邪的物品来破解、防身。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17年12月15日起陆续发行2018年贺岁纪念币一套。该套纪念币共2枚,其中银质纪念币1枚,双色铜合金纪念币1枚,均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货币。这正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积极响应和传承,生肖纪念币包含了中国人特殊的情感,更是增添了新春的喜庆色彩,故深受广大集币爱好者的青睐。

古代民俗钱中狗的题材非常丰富,以直观的方式直接面对生肖的形象,深受老百姓喜爱,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在狗年来临之际,其吉祥寓意更值得大家欣赏,其深刻内涵更值得大家品味,其蕴含的天人合一、万物共生、和谐发展的理念在今天更值得大家思考。

(钱币图片来自《中国钱币大辞典》(压胜钱卷))

作者:王纪洁 来源:中国钱币博物馆

敬礼代表什么生肖2

来源中国军网综合

真情是照进灾难的阳光,孕育出坚强,酿造出希望,生长出力量。今天,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个新汶川,还有无数像“敬礼娃娃”和“帐篷男孩”一样的阳光少年。他们,带着明天的梦想,点亮今天的大地。请关注今日《解放军报》的报道——

真情.希望

■邵 薇

灾难面前,是什么给人力量?

回首10年前那场山崩地裂,许多人说,当在废墟中看到身着迷彩的身影,便看到了希望,心随之安定下来。

是的,世界上恐怕没有哪一支军队,比这支人民的军队更热爱人民,更懂得担当,更值得托付。

就像今天我们分享的3个故事。当“敬礼娃娃”已闻名全国时,救出他的官兵却未曾注意到自己也被定格在镜头里,因为彼时他们只有一个念头:去救更多的人。白衣天使们将“帐篷男孩”迎接到这个世界,使命本已完成,她们却在后来的10年里一直关爱着他、牵挂着他、照顾着他。山东籍老兵史业宽已退出现役,没有救灾义务的他,毫不犹豫地捐出积蓄、志愿服务,自此再未离开那片土地,直到去世。

“敬礼娃娃”从未忘记救出自己的解放军叔叔,他自强上进,懂得了立志报国才是最好的致敬;“帐篷男孩”执意去找17个兵妈妈,爱的种子在他心里生长,父母说教育好他才对得起解放军的恩情;四川人民也没有淡忘老兵史业宽,在他危难时纷纷伸出援手。

军民同心,无往不胜;军民鱼水,人间真情。

真情是照进灾难的阳光,孕育出坚强,酿造出希望,生长出力量。今天,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个新汶川,还有无数像“敬礼娃娃”和“帐篷男孩”一样的阳光少年。他们,带着明天的梦想,点亮今天的大地。

也因此,10年后,回望过去、展望未来,我们充满感念,也充满力量。

长大后,我懂了敬礼的真正含义

——“敬礼娃娃”郎铮与抗震救灾官兵的十年故事

■刘励华 钟 伟

郎铮被官兵救出。杨卫华 摄

还记得“5·12”汶川特大地震中的“敬礼娃娃”郎铮吗?

10年前,这个在地震中左臂受伤的3岁男孩,被部队官兵从废墟中救出后,躺在简易担架上,向救他的解放军叔叔敬了一个礼。这一幕,感动了亿万国人。

如今,这个被救出的男孩郎铮已长成一名身高1.7米的阳光少年。10年间,他跟灾区其他孩子一样,过着快乐而平凡的生活,懂得了坚强,学会了感恩。10年间,他从未忘记当初救他的解放军叔叔,他与救命恩人的故事一直在延续……

瞬间

在郎铮家客厅的电视机柜上,至今摆放着他当年获救时敬礼的照片。每当看到这张照片,他便想起10年前的那次地动山摇——

2008年5月12日,大地一阵剧烈的摇晃后,他眼前一片漆黑,左手被压住动弹不得。外婆的声音就在不远处,可他哭了很久,却不见外婆来哄他抱他。

又过了很久,他听到外面有人在大声喊叫,于是赶忙哭喊:“救救我……”

不一会儿,一位叔叔奋力刨开残砖碎石,从缝隙中爬到他身边。叔叔伸手抱他,他压住的左手被牵扯着,痛得他哇哇大叫。

外面的几位叔叔立即找来木棒、钢钎,合力撬起压着他的水泥板,趴在他身边的叔叔顺势将他拉出抱起,另两位叔叔轻轻蒙住他的眼睛、护着他的头,小心翼翼钻出废墟。

一位身背急救箱的叔叔迅速上前检查,发现他左前臂受伤,立即用夹板固定包扎。看着这些身穿迷彩军装的陌生人,他却一点不害怕,奶声奶气地说:“鞋子,我的鞋子掉了!”

几位叔叔四处寻找,只找到一只红色小鞋。“过几天叔叔给你买一双新的,好不好?”一位叔叔轻声安慰他。他回答:“好!”

叔叔们就地捡起一块木板作为担架,用一条绷带将他固定好。担架被抬起时,他缓缓抬起右手,向救他的叔叔们敬了一个礼!

这个敬礼的瞬间,被《绵阳晚报》记者杨卫华用相机定格下来,并通过媒体迅速传播、广受关注。小小少年在灾难面前的举动令人动容,他因此被称为“敬礼娃娃”。许多人看到照片后说,一个3岁的孩子,在还不懂得什么是灾难的年纪,就学会了感恩!

这个敬礼,成为汶川抗震救灾的一个经典瞬间、一段集体记忆,也成为百折不挠民族精神的真实写照,带给人们温暖和力量。

寻找

郎铮获救后被送往绵阳404医院救治,后又转到原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郎铮的父亲郎洪东、母亲吴晓红,对救出郎铮的部队官兵一直心存感激。郎铮住院期间,他们一边陪孩子治疗,一边托人寻找救命恩人,可一直没有准确消息。

6月中旬的一天,郎洪东无意间看到全国抗震救灾先进事迹报告会的电视直播,一位大校军官正讲述部队官兵在北川抗震救灾的事迹——

大校军官名叫王凯,时任原成都军区某红军师师长。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他带领所属某装甲团1500名官兵,冒着余震危险挺进北川县城,连夜展开救援,从废墟中救出包括郎铮在内的数百名伤员和幸存者。

未听完王凯的报告,郎洪东的脸上已挂满泪水。全家人一直在寻找的救命恩人,应该就是这位师长和他率领的官兵。郎洪东与妻子商定,尽快找到王师长,当面表达对救灾官兵的感激之情。

这一天很快到来。2008年6月30日,中央电视台举办迎“七一”暨抗震救灾文艺晚会,王凯和郎铮一家同时受邀出席,并相聚在央视的舞台上。

那一天,郎铮虽是第一次见王凯,但一点不怯生。当王凯伸出双臂时,他高兴地扑入王凯怀中,亲昵地搂着他的脖子,温暖的画面给无数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晚会结束后,通过王凯,郎洪东很快联系上救郎铮的红军师某装甲团官兵。

彼时,装甲团官兵仍奋战在灾区一线。接到郎洪东打来的电话,团长唐保东很意外:“什么?‘敬礼娃娃’是我们团救出来的?”

看到通过手机彩信发来的照片,唐保东仍拿不准:照片中除一名干部外,其他救援者全是背影。不过,当他找来登有组照的报纸,发现救援时间、地点都对得上。

“一定要核准!”唐保东安排作训参谋白杨民、组织股长梁伟拿着照片全团查找。

团卫生队士官查万军看到照片,一眼就认出来:“我给他包扎的伤口,左前臂!他是坦克二连班长陈德永、修理连班长安贵荣、战士陈龙一起从废墟里救出来的!”

再问陈德永、安贵荣和陈龙,他们的回答是:他们在曲山幼儿园的废墟中救出来好几个孩子,救出后就交给后送组送往救护点,不记得有没有这个孩子。

找到担负后送任务的一营战士李帅、赵兴满,得到的答复是:“当时忙成一团,担架一上肩就赶着往救护点送,小孩敬没敬礼,谁也没注意……”

犯愁之际,有人灵机一动:每件迷彩服的纹路都不相同,可以按图索人!

一个、两个、三个……通过这个办法,照片中救援郎铮的几名战士陆续被确定。

在确认“敬礼娃娃”就是他们救出的之后,装甲团官兵的心从此和郎铮紧紧连在一起。听说郎铮还在西安住院,陈德永、李帅专门前往看望。细心的陈德永还兑现当时的承诺,买了一双漂亮的运动鞋送给郎铮。

重逢

灾后重逢,让红军师官兵与郎铮一家从此结缘。

2009年5月,在汶川特大地震一周年纪念日到来之际,王凯代表红军师官兵回访北川,其间专程带着一些玩具和学习用品,看望了郎铮一家。看到郎铮伤势已基本恢复,王凯十分欣慰。

10年来,王凯的岗位几经变化,但他始终挂念着郎铮。他时常给郎洪东打电话,了解郎铮的健康和学习情况。最近5年,他先后3次到北川看望郎铮。看到郎铮一天天长高,脸上始终洋溢着笑容,王凯十分高兴。他说,从郎铮身上,他看到了北川的希望。

唐保东、白杨民等装甲团官兵也与郎铮一家保持着联系。得知郎铮因为在废墟中掩埋的时间较长,有些惧怕黑暗,唐保东曾专门抽时间到北川看望他,鼓励他向解放军叔叔学习,做勇敢的小男子汉。

在解放军叔叔和父母的鼓励引导下,郎铮渐渐战胜了内心的恐惧。2013年芦山发生地震时,他不仅没有害怕,还积极参与学校和北川组织的公益活动,为地震灾区奉献爱心。

在郎铮心中,解放军是最亲的人。震后一周年,郎铮和“芭蕾女孩”李月等受邀到装甲团驻地做客。郎铮再次见到救他的几位叔叔,他将自己亲手制作的几幅泥画送给他们。李帅还抱着他登上威风的坦克,那天他开心极了。

时光流逝,几名救援郎铮的战士先后退伍,郎铮一家和他们的联系一度中断。今年3月,郎铮向父亲提出要找10年前救他的解放军叔叔,他在作业本上写下这样一段话:“你们是我的救命恩人,却在救出我后,抹抹汗,马不停蹄地去拯救另外的生命。而我,只能用一个微不足道的敬礼,来表达我对你们的敬意……眨眼间,10年过去了,我多想再与你们见一面,哪怕一分钟,一秒钟。解放军叔叔,你们在哪里……”

寻找恩人的消息发出后,郎铮一家很快根据知情人士提供的线索找到了陈德永、李帅、赵兴满等老兵。

电话里,郎铮和叔叔们聊得十分开心。他说,期待与几位叔叔再次相聚,到那时,他一定再给叔叔们敬一个礼。

郎洪东告诉我们,如今郎铮已是初中一年级学生。他学习努力,成绩优异,热爱运动,先后被市区评为“优秀学生干部”“三好学生”,是所在学校评选的“最美少年”。

郎铮说,他一直有一个梦想,希望将来能当一名解放军,像救过他的叔叔一样,以实际行动报效祖国和人民。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个少年已懂得敬礼的真正意义。

上图由郎铮家人提供

“帐篷男孩”和他的十七个兵妈妈

■孙 燕

张弘扬,一名震后呱呱坠地的“帐篷男孩”,自降生起,就有解放军第85医院医疗队17位兵妈妈的呵护。我是其中的一位兵妈妈,也是一名新闻人,有幸经历并记录了这段特殊的“母子情缘”。

地震10年,弘扬10岁。当初医疗队的兵妈妈们虽已大多脱下军装,但她们的心始终与小弘扬相连。

时针拨回到2008年那段举国悲恸的岁月。5月15日下午,一座野战医院在什邡市罗汉寺外的空地迅速搭建。

“快,快,有名高龄产妇!”5月16日下午4点,我随医疗队刚巡诊归来,就碰上一名高龄高危产妇急需实施剖宫产手术。

产妇叫杨启菊,45岁,患有妊娠高血压。她家住洛水镇灵江村,赶来时已经开始宫缩。一场战斗在野战医院打响。16时30分,杨启菊被推进手术室;17时10分,一声响亮的婴儿啼哭,划破这片悲伤的天空。

“给孩子起个名字吧!”护士长许淑娟将婴儿递给杨启菊的丈夫张贵昌时,他脱口而出:“就叫张弘扬,让他把解放军的精神弘扬下去!”

“我的妈妈在电话里。”这是小弘扬对兵妈妈最初的记忆。当兵妈妈回到上海后,一根电话线成为传递关爱的纽带。

“妈,妈……”2009年的一天,当听筒里传来小弘扬断断续续的童音时,兵妈妈们兴奋得手舞足蹈。“愿小弘扬健康成长!”“你答应妈妈,以后学习要用心。”声音,是小弘扬对兵妈妈最温暖、最熟悉的记忆。

小弘扬周岁后,识字卡片、益智玩具、科学读物、新书包、新衣服,从未间断地从黄浦江畔寄往巴蜀之地。

兵妈妈惦记着弘扬,弘扬一家也情系兵妈妈。2009年元旦刚过,我收到杨启菊从洛水镇发来的包裹。包裹里有几双鞋垫和小弘扬的半岁照。我给杨启菊打电话致谢,她说:“你们对我们这么好,快过年了,我和弘扬他爸想来想去不知怎么表达心意,就想给每名队员绣双鞋垫,但是现在眼睛不行了,绣得好慢,只绣了8双,先给你们寄过来……”

3岁后,小弘扬开始缠着母亲要找兵妈妈。5岁时,美术老师让班里每个小朋友画一幅《我的妈妈》,小弘扬一口气画了17个戴军帽的妈妈。这一回,夫妻俩实在拗不过小弘扬,决定陪他千里寻亲。

2013年5月10日下午,列车缓缓驶进上海站。站台上,小弘扬看到兵妈妈就立刻飞奔过来。杨启菊一见到我,便从包里取出几双鞋垫:“现在视力模糊得很,绣得更慢了,麻烦你跟没有拿到鞋垫的队员解释一下。”“好的!”我爽快地答应了,但我没告诉她,那些鞋垫我没有发给队员,唯有把它们放进医院院史馆,才是最好的归宿。

5年后的重聚,外滩、东方明珠、锦江乐园、海底世界,都留下了小弘扬和我们的欢声笑语。我们还把各自的孩子领来,一起给弘扬过了5岁生日。

“明天就带弘扬来上海看眼睛,费用我们出。”2016年5月,当兵妈妈从电话里得知小弘扬患有严重的远视、弱视和散光时,心急如焚,她们下命令般要求杨启菊马上带弘扬来上海就医。

今年除夕,小弘扬从四川打来电话:“孙妈妈,新年快乐!”从他嘴里,我得知他们搬进了政府新建的安居房,家乡的变化日新月异,母亲对他的学习抓得很紧。

“我们一定要教育好弘扬,对得起解放军的恩情。等他18岁,我们就把他送到部队。”这是张贵昌夫妻俩如今最大的心愿。

抗震无悔 长眠四川

■雷 兹 何宗卯

汶川特大地震10周年之际,许多当年的亲历者在回溯往事时都提起一位老兵——

2017年2月25日,一个寒冷的春日,一位61岁的退伍老兵在四川成都静静走完一生。“向你致敬!老兵,一路走好!”许多人在微信朋友圈转发他的事迹并留言。他,就是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志愿者、退伍老兵史业宽。

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史业宽得知震区灾情严重,便立即赶到银行取出自己辛苦打拼积攒的几十万元存款。5月13日一早,他在老家山东烟台和一批志愿者一起,自发组成一支百余人的救援分队,带着价值200多万元的药品和救灾物资,跟随原济南军区部队赶往受灾严重的绵竹市汉旺镇。

救人!救人!救人!在这场生命与时间的赛跑中,年过半百的史业宽手套磨破就徒手扒砖头,手指磨破也顾不上包扎。他和队友们连续奋战3天3夜,先后从废墟中救出60余人。

“国有殇,见担当!”来自西昌的严庆龙,曾跟史业宽在同一个志愿者团队救灾。“史大爷是个踏踏实实、默默无闻的真汉子。”严庆龙回忆,当时灾区缺水,镇上只有一个固定的供水点,离志愿者住地有一段距离。每天早上,史业宽总是第一个起床,徒步到供水点打水,为大家煮饭。

史业宽出身于中医世家,有一手好医术。在搜救工作基本结束后,他发起成立一支志愿者医疗小分队,免费为受灾群众看病。

胡会英是绵竹市广济镇皮家湾的村民,地震中她的家人全部遇难,她伤心欲绝,一度想轻生。史业宽和队里一名医生十余次到她家里耐心开导,帮她干农活、收花生。胡会英的情绪渐渐稳定,重新燃起对生活的希望。

2008年10月,史业宽获得四川省人民政府颁发的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纪念奖章。此后3年间,他一直留在绵竹市,先后在汉旺镇、广济镇、金花镇等地提供志愿服务。为帮助灾区群众,他耗尽积蓄,一边卖馒头维持生计,一边走村串巷义诊。直到2011年,史业宽才离开绵竹市,到成都一家公司当保安,一干6年多。

2017年2月4日,史业宽因罹患胰腺癌住进医院,经济拮据的他无力支付治疗费用。消息传来,当地公益组织开展网络筹款行动,先后有近万人参与。

不幸的是,不久后,史业宽还是走了。生前,他已决定捐献遗体。当晚,四川省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为史业宽举行简短庄重的告别仪式后,他的遗体被送往成都大学医学院……

在整理史业宽的遗物时,他的家人在一个包裹好的塑料袋里发现“抗震救灾志愿者”红袖标、“共产党员服务队”红袖标、黄丝带、抗震救灾纪念证书及奖章等。这些物品,见证了一名老兵牺牲无悔、大爱无我的赤子之心。

敬礼代表什么生肖3

现代军礼雏形:用手遮蔽眼部

在每个曾经是军人或者现在还是军人的人心中,军礼是我们在军旅生涯中最神圣的标志之一,关于军礼故事很多,有的感人,有的悲伤,有的回味无穷,有的引人入胜。每一次的振臂行礼,就代表着一种神圣庄严的敬意。

无论在阅兵式上还是许多军旅题材的影视剧中看过的,我们对军礼可以说是耳熟能详,比如举手礼,五指并拢,自下而上经胸前直上至眉尖以上,掌心稍向外翻,备显军人的飒爽英姿。但这举手礼是怎么来的你知道吗?

从“脱帽”到“举手”

在西方,军礼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古罗马时代。当时,在罗马帝国庞大的骑兵军团里,就已有了军礼的雏形:每当骑兵们策马相遇时,都会相互举起头上戴的面罩。据说,这一方面是为向对方表示敬意,另一方面也是为显示自己的脸部,以免被对方误伤。到了“骑士时代”鼎盛期的11世纪,欧洲各国的骑士们已去掉了面罩,改为脱下头盔或帽子以示敬意。

同时,以举手礼为共同特征的近现代军礼开始发端。其由来有两种传说,虽因年代久远,已不可考证孰是孰非,但它们颇具浪漫色彩:

一种说法是,1588年英国海军击败了西班牙的“无敌舰队”后,女王伊丽莎白一世为凯旋归来的将士举行祝捷大会,并亲自为有功将士颁奖。当时,为维护女王的尊严,特别规定将士领奖时,要用手遮蔽眼部,不得对女王平视。这一动作后来就逐渐演变成了今天各国军队的军礼。

另一种说法则是,严肃的军礼来自欧洲中古时代的“情场”。当时,一位公主要下嫁给一位勇敢的武士。而想得到公主的武士很多,免不了要在公主面前“刀光剑影”一番。比武之前,武士们列队在公主面前走过,为示意自己被公主“太阳光芒般的美丽”所晕眩,都将手举起遮盖在眼前。渐渐地,这个动作就发展成了敬礼。

不过,率先正式把“脱帽致礼”的传统改为用手接触帽檐敬礼的,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克伦威尔领导的新军。那时的英国军人相互敬礼时,右手掌紧贴帽檐,手心向外翻,用以向对方表示自己手中没有武器;同时两腿并拢呈立正姿势,以显军人气魄。法国大革命后,法国军队也先后实行了这一新式军礼。不久,这种军礼又传到美国,进而逐渐传到全世界。目前,世界各国军队军礼在细节上虽各不相同,但举手接触帽檐致敬这一表现形式却是通行的。

值得一提的是,正如扭曲的历史会有一些支脉,军礼也曾掺杂进一些“异类”。最著名的莫过于“纳粹军礼”:高抬右臂45度,手指并拢向前,并高喊“嗨!希特勒!”希特勒通过让民众每天重复这样机械的动作,达到了他潜意识地催眠整个德意志民族的目的,留下了深刻历史教训。在今天的德国,行纳粹军礼是要被开除公职的。

中国军礼“源远流长”

军礼在中国同样“源远流长”。早在公元前11世纪的西周时代,军礼作为“师旅操演、征伐之礼”,就同“吉、凶、宾、嘉”礼仪一齐并称为“五礼”。从史籍看,中国古代的军礼大体可分为两种:一是拱手礼,据《史记》记载,汉文帝视察军营时,名将周亚夫手持兵器向皇帝拱手,说:“身著铠甲的将士不行拜跪礼,请允许我以军礼参见。”引起了皇帝的赞赏。二是下级通常向上级行的跪、拜之礼。

鸦片战争后,西方军礼逐渐输入中国。晚清陆军用了半个多世纪才从旧军礼过渡到西式军礼,受儒家思想浸染的一代兵家曾国藩,就因看不起“英夷”而对西方军礼不屑一顾;大办“洋务”的李鸿章只是把西式敬礼作为军队“习练手足”的内容接受下来。直到甲午战争后,才经光绪皇帝批准,推出了第一个全国性的近代军队礼节制度──《陆军行营礼节》,并在辛亥革命前成为清军通行的军礼。

我军军人敬礼方式可分为举手礼、注目礼和举枪礼。着军服戴军帽通常行举手礼;携带武器不便行举手礼时可行注目礼;举枪礼仅限于执行阅兵和仪仗任务时使用。

综合自解放军报,更多精彩敬请关注微信公号一号哨位(number1_sentry):国内第一家由退役大学生创办、受到军内外媒体报道宣传的军事微信自媒体,致力于提供最真实最鲜活的部队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