卬代表十二生肖

成语“揣合逢迎”中,“迎”是什么意思?,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谈艺录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卬代表十二生肖1

接着我们的《说文解字》课程,今天我们讲《说文解字》“辵”部的两个汉字:迎和䢒(GBK字库无此字,字型为<辵+交>),因为<辵+交>是生僻字,现代汉语已不常用,因此,今天的重点汉是迎。两个字的详情如下:

1、迎。现代汉语常用汉字,读音有两个:

(一)yíng。这是中华书局注音版《说文解字》标注的读音,给的解释是:“迎,逢也。从辵,卬声。”形声字。许慎认为它的本义是遇,相逢。段玉裁注说:“夆,<牛+吾>也;逢,遇也。其理一也。”但现代大部分文字学家认为,迎的本义是迎接。《方言》卷一:“逢,逆,迎也。自关而东曰逆,自关而西或曰迎,或曰逢。”我们可以这样认为,许慎这里说的逢,其实就是迎接。

《仪礼·士昏礼》:“主人如宾服,迎于门外。”主人身穿与来宾相同的礼服,出大门外迎接。再比如毛主席《卜算子·咏梅》:“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也用本义。

(梅花飞雪迎春)

迎字在本义之外,还有其他用法,举常用的说说:

(1)奉承;迎合。《孔子家语·入官》:“不因其情,则民严而不迎。”王肃注:“迎,奉也。”不顾民情,那么民众表面恭敬实际却不愿迎合。又比如《新五代史·唐皇后刘氏传》:“刘氏多智,善迎意承旨,其他嫔御莫得进见。”其中的迎,用的也是这个意思。再比如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五十五回:“就是那贫贱儒生,又不过做的是些揣合逢迎的考校。”其中的迎,用的也是迎合的意思。后来“揣合逢迎”发展为成语,用来指揣摩、迎合权贵(或上司)的心意,以谋求私利。

(2)面向着,正对着。《孙膑兵法·地葆》:“绝水、迎陵、逆流、居杀地、迎众树者,钧举也。五者皆不胜。”没有水源,正对着山陵,处在河流下游,在死地扎营驻守,靠近树林,在这五种情况下,都容易招致失败。比如《三国演义》里,《失街亭》一战,马谡就是在绝水之地驻兵的,因此招致失败。

(连环画《失街亭》)

这个用法,在现代汉语里也经常使用,比如鲁迅《故事新编·采薇》:“迎面遇见了几条岔路,他们决不定走哪一条路近,便检了一个对面走来的老头子,很和气地去问他。”

也作迎击。比如《孙子·行军》:“客绝水而来,勿迎之于水内;令半济而击之,利。”这是一般的军事原则。即趁敌人渡河一半时攻击敌人,比较有利。又比如《三国演义》第一百一十八回:“多官议曰:兵微将寡,难以迎敌,不如早弃成都,奔南中七郡。”蜀国面对大军来攻,没有战力迎击,群臣给刘禅出的主意。

(影视剧里的刘禅)

(3)相反;反向。《墨子·鲁问》:“昔者,楚人与越人舟战于江,楚人顺流而进,迎流而退,见利而进,见不利则其退难;越人迎流而进,顺流而退,见利而进,见不利则其退速。”战国时期,楚国人与越国人在长江上打仗,水流的方向影响两国军队的进退。实际上,最终上下游关系影响了两国最终的战争结果,越国最终为楚国所灭。

(战国时楚越的地理位置关系)

(4)预测;推算。《史记·五帝本纪》:“(黄帝)获宝鼎,迎日推筴(cè,策)。”裴骃《集解》:“瓒曰:‘日月朔望未来而推之,故曰迎日。’”这一句是说黄帝观测太阳的运行用神策推算历法,预知节气日辰,创造历法,是黄帝的功绩之一。柳宗元也有《时令论上》:“迎日步气,以追寒暑之序。”这里面的迎,也是这预测的意思。

(黄帝像)

(二)yìng。这个读音出自《广韵》。往迎。常特指迎亲。《广韵·映韵》:“迎,迓也。”《洪武正韵·庚韵》:“迎,凡物来而接之则平声,物未来而往迓之使来则去声。”是读平声还是读去声,意思是有差别的。读去声如《诗经·大雅·大明》:“文定厥祥,亲迎于渭。”《毛传》:“言圣贤之配也。”孔颖达疏:“以圣贤宜相配,故备礼而亲迎之。”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定下聘礼意吉祥,文王亲迎渭水旁。

(文王迎亲)

迎字的小篆写法如图:

2、䢒(GBK字库无此字,大部分设备不能显示,字型为<辵+交>)。读jiāo。《说文解字》给的解释是:“䢒,会也。从辵,交声。”形声字。本义是交会;交错。也作“交”。徐锴《说文系传》:“䢒,往来交会也。”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䢒,东西正相值为䢒,今人假交胫之交为䢒会字。”徐灏《说文解字注笺》:“交胫之交引申即为交错,此相承增偏旁耳。”清代龚自珍《阮尚书年谱第一叙》:“公独谓一经一纬,䢒错而成者,绮组之饰也。”

(交错的立交)

䢒字的小篆写法如图:

(䢒字的小篆写法)

(【说文解字】之242,部分图片引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卬代表十二生肖2

1996年末,邓小平又一次住进了解放军总医院,作为医院的常客,他这次病得有些严重。

医院的多位专家几天连夜开会研究,他自己也全天地遭受着病魔的侵蚀。

但在面对表情沉重的家属和医护人员时,他却比谁都要乐观坦然。

“人活到八九十岁,死了也是件喜事。”他平静地说着看破生死命运的话,竟也让他在一次次与病魔抗争中,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

1997年元旦,医院的电视里播放了由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和中央电视台联合摄制的十二集电视文献纪录片《邓小平》。

每天一集的纪录片,邓小平竟是忠实观众。

由于身体原因,很多时间里都是保健员黄琳陪着他一起看,邓小平或躺或坐,即便是身体经受着痛苦他也每天坚持。

电视离得远,有时候听得入迷,没注意到一闪而过的照片,他还会拽拽旁边的黄琳问。

“刚才那个人,刚才过去的那个人是谁啊?”

黄琳在一旁忍不住眼眶发酸,但是还是淡然地冲他笑了笑:“那是您啊,再仔细看看。”

这时候邓小平多半会不好意思,赶着医护人员过来换药打针,邓小平更是会脸红。

他不希望别人对他有太高的评价,所以忍着疼痛也要把纪录片看完,只求外界能不过分夸张地宣扬他。

这样随和谦虚的性格,减少了他很多社会压力,可为什么他还曾对江泽民说希望自己能慢慢消失最好?

一、带头退休的小平同志

在毛泽东弥留之际选择了保留邓小平党籍这一点,就足可以见得邓小平对中国的重要性。

但邓小平也用实际行动告诉了大众,没有人是不知疲倦的机器,能永远在一线奋斗终生。

1989年,9月4日,政府领导带人前往了邓小平的住处,和他商讨关于邓小平退休一事。

可无论怎么劝,邓小平都要亲身带头,用实际行动改变当下的干部阶层。

他还有理有据地和他们说,他已经练习退休多年,不希望有太高的名誉负担压垮他。

他只希望自己可以慢慢消失在大众的视野,不要把他当做中国发展唯一的希望。

大家劝说不过,最后也只得妥协,于是在1989年11月,邓小平正式退休,开始了他向往已久的退休生活。

他住在北京景山后街的米粮库胡同 3 号,一座青砖灰瓦、绿荫满庭的两进的院落里。

退休后空闲下来,他便给自己编排了一套保健操,伸胳膊抬腿的动作非常简单。

做完操在围着庭院内走上几圈,有小辈学他一起,但都坚持不了多久就开始偷懒,他会很严肃地劝,但因为性格好,很少有人听。

他平时极爱和小孩子打交道,所以家里的孙辈都非常喜欢他,也不怕他。

逢年过节还会争抢着送他一些,虽然不值钱但却是满满心意的礼物,邓小平从来不扔,都会很珍惜地保存起来。

他书桌上就放着一个小篮子,里面藏着孙子孙女们送的生日小猪,两只大的,五只小的,代表着他们一家七口人。

另外还有后添的四只生肖陶塑,代表着四个孙辈,有时候聚在一起,孩子们逗他,便会问:“家里小辈你最喜欢谁啊?”

邓小平也不上套,每次都会指着时下最小的孩子说喜欢,因为在他眼里,最小的孩子最好摆弄和逗趣。

1985年出生的小孙子是孙辈里最受邓小平宠爱的,后来在视察桂林时,他都带在身边游玩。

期间小孙子不管是拉了尿了还是饿了他都很有活力和耐心的照顾,一点都不像是八十多岁老人的样子。

而学会走路后,小孙子也都把最好玩的,最好看的送给邓小平,甚至有了蒲公英也要他来吹。

邓小平最愿意带他看书,画面也异常和谐,他带着老花镜看字,小孙子盯着图画看图,但没过一会小孙子就烦了。

每当这时他便会带着些自豪的口吻和家里人说:“如果有世界上最好爷爷的奖项,那得主肯定会有他一个。”

或许是和孩子总呆在一起,邓小平也时常会犯幼稚,总是会有很多出其不意又无疾而终的事情逗得大家忍俊不禁。

就比如当时在筹备纪录片,邓小平心血来潮的要为自己的纪录片命名,想了半天说要拍“邓小平的一天”。

但他每天千篇一律的早起做操,晨练,午饭,工作,一点意外的惊喜都没有,甚至连喝酒抽烟这样的小事,都是有固定的时间。

尝试了好多次无果,最后连邓小平自己都不得不放弃这个,把枯燥又自律的生活放进纪录片里的决定。

还有一次在家里看电视,医护郭勤英陪着他,电视里偶然间播放着义务献血的新闻。

邓小平不懂这献血的用途,郭勤英便在一旁耐心地给他讲解,等讲完,邓小平便像个孩子一般盯着自己的胳膊看。

郭勤英不知道他在看什么,便问他:“首长怎么了?”

谁料邓小平竟然和她说:“你看,我血管里有红颜色,我也可以献血。”

郭勤英听后顿觉哭笑不得,邓小平这么大岁数了,还想着为人民服务呢!

但这献血也是有年龄限制的,郭勤英连忙和他解释说,他年龄太大不能献血。

但邓小平固执起来,偏要贡献些什么给人民,最后商定完,他便决定要把眼角膜献出去。

二、积极配合的小平同志

邓小平虽然乐观开朗,生活里充满了童趣,但其实这些年,他身体一直都在与病魔抗争。

1976年12月还在工作岗位奋斗的他,因为长时间久坐和睡眠问题被送进了医院。

医生再三检查后,发现他患上了很严重的泌尿问题,由于是特殊位置的疾病处理,在医院多次商讨后,决定给他做手术一次性解决。

方案下来最不放心的还是邓小平的夫人卓琳,她担心邓小平年纪太大承受不了手术带来的风险。

结果还没等医生解释,邓小平便挥了挥手道:“你不懂不要问。”还非常放心地鼓励医生,让他们不要紧张,不要有心理压力。

这句话让当时为他主刀的李炎唐分外感动,这是邓小平对医生的高度认可,也是对他的放心。

有了他这句话,李炎唐也放松了神经,很顺利地就完成了手术,但从那之后,邓小平身边便离不开医护人员的陪伴。

大多数时间,邓小平对医护人员都是非常配合的,有时一系列检查后,还会和工作人员开玩笑地讨一句赏。

后来病得严重了,医护人员一脸沉重,他还会忍着疼痛说着没关系,反过来安慰他们。

邓小平积极配合治疗,心态乐观也使得他的病情一次次得到好转,只是个别情况下,他还是会与医护人员斗智斗勇。

就比如,每次有访客,邓小平都会习惯性点上一支烟,他其实抽得很少,但看护他的郭勤英还是不放心。

于是她们便专门为邓小平制作了一款烟,长长的过滤嘴外加一个塑料套,看起来和普通烟一样,其实能抽的部分很少。

邓小平为此还和访客告状,只不过带着玩笑的口吻,大家笑一笑也就过去了。

随着时间的流逝,医护人员给他准备的烟也越来越少,从一开始的五支到三支再到一支,最后干脆戒了。

还有酒也是,从最开始商量好的中午一小杯白酒,到后来变成一小杯黄酒,最后在1994年把酒也给戒了。

这些都是医生让他戒掉的,但没了乐趣,邓小平也不舒服,可为这身体健康,最后他也还是妥协了。

但要说到最不配合,那就要说一说邓小平最爱的运动,游泳了。

1992年,88岁的邓小平一家到北戴河游玩,一开始根据他的身体情况,医疗队员都决定不让他下海游泳的。

可到了海边不去游泳怎么说得过去,于是他每天早起,便会去问身边的人:“今天天气怎么样?风力多大?水温多高?海浪大不大?”

再不懂世故地都听懂了邓小平的意思,医疗团队没办法,给他请示了专家,仔细讨论后,才同意他下海。

但这下海可不是随心所欲,想怎么游都行的,他游一会儿,便会有护士跑过来哄他回去。

“今天少游一会儿,明天申请,还能再游。”这话从第一天下海说到最后一天离开,他们不厌其烦,但邓小平可从不上当。

以至于1992年在北戴河,邓小平下海了八次,每次都游够了四十五分钟。

这也是他人生最后一次下海,后来有记者采访邓小平小女儿才得知,医生无论如何也不允许89岁的邓小平下海。

所以他宁可待在北京,也不想去北戴河,对他来说,不能下水游泳,去了北戴河能干什么?

三、人生最后的小平同志

之后的日子,在北京的家里,应该是邓小平最为舒适的时间,他也如之前在十三届五中全会上说的那样,慢慢消失在了大众视野。

为什么要消失?他自己在十三届四中全会时就曾表示:“我的分量太重,对党和国家都是不利的。”

这是有前车之鉴的决定,也是邓小平“三起三落”之后,对自己人生的总结。

但退休了不代表不关系国家大事,也不代表他不参与会议和访谈。

虽然在他人生最后三年里,邓小平不再工作,连记录他生活的年谱也减少了许多。

但也不妨碍他了解国家大事和当下社会最热门的事物,因为他会在办公室订十几种报纸和杂志。

晚年不爱动脑子,邓小平的书房里出现了很多武侠小说,偶尔看报纸杂志累了,他顺手拿一本出来还能解解闷。

这样的闲赋时光一直到1996年12月的一个早上,原本应该洗漱吃早饭的他,在起床后出现了猛烈咳嗽不止的症状。

医护人员第一时间发现不对,赶忙叫车把他送进了医院,然后经专家诊断,他患病蔓延到了呼吸系统,并且一发不可收拾。

邓小平的后半生,不管是饮食还是锻炼都非常自律,医生也说过,他的身体各个方面非常健康。

但唯独出现问题的是他的神经系统,“帕金森综合征”,以当时的医疗条件,根本无法根治这种病,所以才会一直拖到蔓延。

考虑到邓小平的年龄,专家们这些年一直在对他进行保守治疗,可随着时间,这个病还是严重了。

刚进医院邓小平还是非常乐观的,但只有护士们知道,他需要忍受多大的痛苦。

在医生家属为了他的病彻夜分析讨论时,邓小平的病房里总是静悄悄的,就仿佛没有人一般。

邓小平从不和医护人员叫苦喊疼,也不会发脾气,他一直很平静,这样反倒会让她们感到心酸。

2月15日,邓小平的妻子卓琳手写了一封信给中央,里面满是邓小平对自己死后的嘱托。

不搞遗体告别仪式,不设灵堂,解剖遗体,留下角膜,供医学研究,把骨灰撒入大海里。

这些内容他曾经想了好久,现在拿出来,也没有一人反驳,1997年2月19日,邓小平呼吸衰竭后确认死亡,终年93岁。

按照遗嘱,医院对邓小平的遗体做了解剖和摘取眼角膜,然后于24日上午,把灵柩从五棵松运到了八宝山殡仪馆进行处理。

邓小平的一生是极具传奇色彩的一生,也是跌宕起伏的一生。

都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但在很多人心里,没有邓小平就没有中国后来的进步与发展。

他深爱着这片土地,和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民,所以在国家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在国家富强后又悄悄离开。

他是一个时代下人类发展的瑰宝,但他自己也深知,未来是属于年轻人的天下和舞台。

他走后,人们不会在像当年一样绝望的感觉没有未来,而是能带着满怀的热情去期待未来祖国的发展。

邓小平选择了海葬没有墓地,那天卓琳抱着他的骨灰盒在飞机上,亲友都围着他,为他送行。

机舱里为他的骨灰配好了鲜花,卓琳便一把骨灰一把鲜花的把他撒向了大海。

“深深情绻思邓公,铮铮铁骨傲苍穹。一生危难知多少,力挽狂澜贯长虹。”

当年,他在南海边上画了一个圈,便一下子打开了中国新思路、新发展的大门。

改革、开放,此后多年,我国的发展也随着政策开始大胆尝试新思路,新想法。

他奠定了一个时代的里程,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更是对中国有着非同凡响的历史贡献。

最可怕的不是死亡,而是遗忘。但好在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这样的伟人即便是离世,音容相貌也会长留我们心间。

参考文献:

[1]余玮. 医护人员眼中朝夕相处的邓小平[J]. 红广角,2014(3):4.

[2]晓文. 邓小平的晚年岁月[J]. 现代审计与经济, 2001, 000(0z1):43.

[3]罗元生. 豁达而慈祥:晚年邓小平的健康人生——专访邓小平晚年保健医生陈德友[J]. 党史博采, 2021.

[4]苏华. 邓小平的晚年岁月[J]. 行政人事管理,1999.08.

卬代表十二生肖3

文 | 百川

魏毕万,男,汉族,约公元前682年生,寿命约68岁。属相鼠,星座约为狮子座,陕西咸阳人。魏毕万是魏姓的始祖,魏国作为战国七雄之一,从晋国分支开始,是怎样一步步兴旺发达,又逐日没落的?

《史记·魏世家》记载“魏之先,毕公高之后也……其苗裔曰毕万,事晋献公。” 魏姓的祖先,是周文王姬昌第十五子姬高的后代。姬高被分封到陕西咸阳的毕地,后称毕公高。他的一支后裔就是毕万。

毕万效力晋献公。公元前661年,毕万作为晋献公车队右护卫,出去打仗,取得胜利。晋献公把魏地封给毕万,并提任国务委员。有算命的说:“毕万后代一定兴旺。‘万’是满数;‘魏’是高大的名称。”

当时,魏毕万还爻了一卦。正卦为屯卦,变卦为比卦。解卦者说:“此乃大吉大利之卦。屯卦象征坚固,比卦象征进入,有坚固的基础,还有美好的前程,哪有比这个更吉利的呢?将来必定繁盛兴旺。”

魏毕万受封11年后,晋献公去世了。晋献公是成语“假道伐虢”的原形,英雄一世。但是他的宠妃骊姬,逼死了太子申生,逼走了公子重耳,掀起了倾晋之祸。

魏毕万的儿子魏武子,跟随重耳外出流亡,19年之后回国,重耳即位为晋文公,让魏武子承袭魏氏后代的封爵,升到了国务委员的地位,他的官府设在魏邑。魏姓又一次兴盛起来。

公元前455年,魏毕万的八世孙魏桓子,和韩康子、赵襄子一起讨伐除灭了晋国贵族智伯,并瓜分了他的领地。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三家分晋”。

公元前403年,魏毕万的十世孙魏文侯,联合韩、赵两家,派使者去见周威烈王,要求把他们三家封为诸侯。从此,魏国正式成为诸侯国,中国历史也由“春秋五霸”,进入到了“战国七雄”。

魏文侯在位长达50年,是魏国强盛的标志性人物。他上任之初,魏国可以说是在夹缝中生存:西有秦韩,南有楚,北有赵,东有齐,地处中央,易被攻破,实难防守。

魏文侯任用李悝为相,在战国七雄中首先实行变法,也是中国最早的一次变法,后来著名的“商鞅变法”都是参照于此。任命西门豹为河南安阳市长,留下“西门豹治邺”的典故。

任命吴起为大将军,向西攻占了秦国河西地区,向北越过赵国,伐灭中山国,向东打败齐国大军。以至强大的秦国都认为“魏君贤人是礼,国人称仁,上下和合,未可图也。”

公元前341年,魏毕万的十二世孙魏惠王,下令魏军攻打赵国。赵国向齐国求救。齐宣王用孙膑的计策,围魏救赵。魏国派出大量军队,派庞涓率领,让太子申做上将军。

魏军经过河南民权县时,当地人徐子求见太子申,说:“我有百战百胜的方法。”太子说:“可以让我听听吗?”徐子说:“本来就想要呈献给您的。”

徐子接着说:“太子亲自领兵攻齐,即使大胜并占领山东莒县,富也就是拥有魏国,贵也就是做魏王。如果不能战胜齐国,那就会万世子孙也不能得到魏国了。这就是我的百战百胜的方法。”

太子申一听,恍然大悟,后悔自己当初领军出征,实在鲁莽。说:“我听从您的意见回国去。”徐子无奈地笑道:“太子虽然想回去,已经不可能了。那些劝太子打仗,想从中得利的人太多了。”

太子不管这些,下令打道回府。他的驾车人却说:“将军领兵刚出来就回去,和打败仗是一样的。”太子申没办法,只好硬着头皮同齐军作战。结果马陵之战。齐军俘虏了魏太子申,杀死了将军庞涓。

第二年,秦、赵、齐一起进攻魏国,秦将领商鞅诈骗并俘虏了魏国将军公子卬,然后又袭击夺取了他的军队,打败了魏军。齐国、赵国又屡次打败魏国,魏惠王把首都从山西运城,迁都到河南开封。

惠王屡次遭受军事上的失败,开始用谦恭的礼节和优厚的礼物来招纳贤人,连亚圣孟子都来到魏国。魏惠王说:“寡人没有才能,三次战败,太子被俘,上将战死,您有什么方法,使我国得利呢?”

孟子说:“君不可以言利若是。夫君欲利则大夫欲利,大夫欲利则庶人欲利,上下争利,国则危矣。为人君,仁义而已矣,何以利为!”

君主不可以像这样谈论利益。君主想得利,那么大臣也想得利;大臣想得利,百姓也想得利,上上下下都来争利,国家就危险了。作为一国君主,讲仁义就行了,为什么要讲利呢?

惠王问的是怎样报复齐、秦、楚的具体办法,孟子回答的却是空泛的道理,当然得不到梁惠王的重视。孟子到魏国的第二年,梁惠王就去世了,他的儿子梁襄王嗣位。

孟子见到梁襄王,对他的印象很坏,说他不象个国君。孟子便离开魏国,又到了齐国。魏惠王在位36年,从他开始魏国转向衰落。到了魏毕万十六世孙安釐王时,政策屡次失误,加速了魏国的灭亡。

国学名篇《千字文》有言“赵魏困横”,直译为赵国魏国困连横。指的是魏国强大时,对外扩张,风光无限。公元前225年,秦军水淹魏国首都开封,俘虏了魏毕万的十八世孙魏王假,魏国从此灭亡。

《孟子》(节选)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