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婚女婿代表什么生肖

十二生肖和二十四节气有什么关系?,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文化点滴哥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新婚女婿代表什么生肖1

首先十二生肖分别是:鼠 牛 虎 兔 龙 蛇 马 羊 猴 鸡 狗 猪

其次十二地支分别是: 子 丑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十二生肖对应十二地支分别为:子属鼠、丑属牛、寅属虎、卯属兔、辰属龙、巳属蛇、午属马、未属羊、申属猴、酉属鸡、戌属狗、亥属猪

十二地支对应二十四节气表如下:

春雨惊春清谷天, 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 ---寅卯辰---春季

夏满芒夏暑相连, 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署,大暑 ---巳午未---夏季

秋处露秋寒霜降, 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 ---申酉戌---秋季

冬雪雪冬小大寒。 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亥子丑---冬季

那么,相应的十二生肖对应二十四节气的表如下:

正月寅(虎)——立春和雨水;二月卯(兔)——惊蛰和春分;

三月辰(龙)——清明和谷雨;四月巳(蛇)——立夏和小满;

五月午(马)——芒种和夏至;六月未(羊)——小暑和大暑;

七月申(猴)——立秋和处暑;八月酉(鸡)——白露和秋分;

九月戌(狗)——寒露和霜降;十月亥(猪)——立冬和小雪;

十一月子(鼠)——大雪和冬至;十二月丑(牛)——小寒和大寒。

十二生肖是由十一种源于自然界的动物即鼠、牛、虎、兔、蛇、马、羊、猴、鸡、狗、猪以及传说中的龙所组成,顺序排列为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十二生肖也被称为十二年兽,在中国的历法上有十二只年兽依次轮流当值。

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太阳的周年视运动,所以节气在现行的公历中日期基本固定,上半年在6日、21日,下半年在8日、23日,前后不差1~2天。太阳从黄经零度起,沿黄经每运行15度所经历的时日称为“一个节气”。每年运行360度,共经历24个节气,每月2个。其中,每月第一个节气为“节气”,即: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和小寒等12个节气;每月的第二个节气为“中气”,即: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和大寒等12个节气。“节气” 和“中气”交替出现,各历时15天,现在人们已经把“节气”和“中气”统称为“节气”。

附录:

天地人合一的中国大文化:二十四节气的诗情

二十四节气,即: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其源于商周,确立于秦汉,不仅是古代中国人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也是中国人生活方式的诗意呈现,更是中国人宇宙观、哲学观的显现。

本文通过《易经》《礼记》《山海经》《淮南子》《天平御览》等古籍及诗经、楚辞、唐诗、宋词、各时期人文笔记的梳理,提炼出二十四节气中,每个节气所蕴含的中国哲学,再用诗意的语言,将哲理融于一个个鲜活生动的故事中。二十四篇短短的文字,讲述了二十四个节气的来历及传说,一幅幅充满诗情的民俗画卷,将带着读者重游中国农耕文化的历史,回溯到中国悠长农业文明源头,并感受从远古开始就存在于中国文明中的自然属性。

立春

每年阳历二月四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315度,为。表示春天到了。立春十五天,分三候,五天一候。一候东风解冻;二候蛰虫始振;三候鱼陟负冰。自小寒至谷雨,八个节气,每节气三候,计二十四候,每候应一花信风。立春为:一候迎春;二候樱桃;三候望春。

立春要迎春神,“打春”。“打春”就是打土牛。在鼓声中举起柳条,鞭打土牛。柳条长24寸,寓意一年的二十四节气。街边的小商小贩们吆喝着卖小泥牛。小牛四周点缀了许多泥捏的百戏杂耍人物。孩子们的腰间带着绢制的春娃,寄托着妈妈的祝福。

雨水

每年阳历二月十九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330度,为。立春后,东风既解冻,则散而为雨矣。雨水:一候獭祭鱼;二候鸿雁来;三候草木萌动。花信风为:一候菜花;二候杏花;三候李花。雨水这天,年轻的母亲,抱着睡眼惺忪的孩子,早早就站在了路旁。当第一个路人经过时,母亲迎面走去,让孩子给他磕头,认他做干爹。

新婚的女婿,会在这一天,为岳父岳母送上两把缠着一丈二尺红带的藤椅,对他们将自己的妻子养育成人略表谢意。岳父岳母呢,会回赠他一把雨伞,让他为妻小出门奔波时,遮风挡雨。

惊蛰

每年阳历三月五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345度,为惊蛰。蛰虫闻雷声惊而出走。一候桃始华;二候仓庚鸣;三候鹰化为鸠。花信风为:一候桃花;二候棠梨;三候蔷薇。

惊蛰这一日,人们会在门槛外面撒上石灰,警告蚂蚁小虫,不许上门。小孩子呢,要拎了铜铃或是铜盘,跑到自家的地里,沿着田埂,边敲边唱:“金嘴雀、银嘴雀,今朝我来咒过你,吃我家谷子烂嘴壳。”如此一来,就会吓住那些贪嘴的鸟雀了。惊蛰一到,老人孩子手提瓦罐赶往庙中。瓦罐里盛着猪油,他们要把猪油抹在庙里白虎的嘴里。老虎嘴里既然已经有了油水,就不吃人了。

春分

每年阳历三月二十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0度,为春分。春分之日,昼夜长短相等。一候元鸟至;二候雷乃发声;三候始电。花信风为:一候海棠;二候梨花;三候木兰。

春分不只是要种树,还得卷起裤腿下到池塘去栽藕。麦子在这一天也开始拔节,得赶紧施肥。孩子必须在村里找到一种叫做“佛指甲”的草,把它栽在小盆里,在爷爷的指导下,放到屋顶上,能消灾避火。孩童们还要把一只只汤圆戳在竹竿的顶端,扛到地里,再一根根插在自家的田埂上,这叫“粘雀嘴”。希望糯米做的汤圆,能粘住偷食的雀儿的嘴巴,

让它受个教训,今后不再敢来。

清明

每年阳历四月五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15度,为清明。大地一派清洁明净。一候桐始华;二候田鼠化为鴽;三候虹始见。花信风为:一候桐花;二候麦花;三候柳花。

清明是个祭祀祖先的大日子。人们在坟前摆上祭品,嘴里祷告着,烧起纸钱。祭祖后,孩子们聚在了一起,在野地里玩起了“斗鸡”的游戏。姑娘们也跑到小河边上,仔细挑选好看的柳条,插在发髻。

清明节,也有人家在家中祭祖,将一张方桌摆放在门外,布好酒菜,点上纸钱,磕头,请亡人用餐,并不邀请他们进屋。算妥吃好了,用脚碰碰椅子,就请他们离开。

谷雨

每年阳历四月二十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30度,为谷雨。雨生百谷。一候萍始生;二候鸣鸠拂其羽;三候戴胜降于桑。花信风为:一候牡丹;二候酴糜;三候楝花

谷雨是采桑的时节。而桑林自古以来就是约会的好地方,人人期望能在这里碰上一个艳遇。那些藏在桑林深处的采桑女若隐若现,偶尔的笑声有着神秘的诱惑,让人遐想无限。

不知趣的戴胜鸟,总在这个时候从远处飞来,在头顶的桑枝上走来走去,一步一啄,有若耕地,嘴里一声接一声催促着树下的年轻人,尽早离去,勿误农时。

立夏

每年阳历五月五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45度,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一候蝼蝈鸣;二候蚯蚓出;三候王瓜生。立夏女孩要吃带壳的豌豆,因为豌豆荚形如美目。小孩呢,要骑坐在门槛上,吃上一块香糯甜软的豌豆糕。吃过豌豆糕,就要称人了。大人们早在屋前的大槐树上,用麻绳吊起一杆大秤,秤钩上悬挂着一只四脚朝天的长凳。先是称孩子,孩子们性子急,一个接着一个,爬上凳子,双脚悬空。秤砣要往外捋,只能增重,不能减重,如此便会不怕炎热,长寿健康。

小满

每年阳历五月二十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60度,为小满。麦子渐饱满,尚未成熟。故名小满。一候苦菜秀;二候靡草死;三候麦秋至。

小满之日,要祭水车神。小满这天天不亮,村子里就热闹了。人们打着火把,把水车一字排在河岸上,摆上鱼肉、香烛还有一碗白水,磕头拜祭。完了,把这碗里的水,一定要泼在自家的地里。水车边上,人们吃着麦糕、麦饼,只等族长一声锣响,人们就如飞地踩动水车,整齐的号子,一下子掀翻了天。水像一条条小白龙,从河里,经过水车,向各家的地里飞奔而去。

芒种

每年阳历六月五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75度,为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夏种开始,故名芒种。一候螳螂生;二候鶪始鸣;三候反舌无声。

天还没有亮,爷爷就点了油灯,用木贼草擦去镰刀上的铁锈,沙沙地磨了起来。麦地里,挥舞着镰刀的人们,形成一条优美的弧线,缓缓地,朝着地平线,推动着一波接着一波的麦浪。

屋前的麦场上,爷爷扬了鞭,大声吆喝着,赶着牛碾谷。伯伯头上裹着一块毛巾,用长长的木锨,一下又一下,向高空抛着麦粒,让风吹去麦芒麦壳。

抢收、抢运、抢晒,芒种是一年最忙之时。

夏至

每年阳历六月二十一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90度,为夏至。日光直射北回归线,出现日至长,日影至短,故名“夏至”。一候鹿角解;二候蜩始鸣;三候半夏生。

夏至时,手巧的女子,会在绸缎上绣上日月星辰,手艺不精的,就拿赤青黄白黑五色线丝编成彩带,系在心上人的手臂上,名为长命缕。这天还要把菊花烧成灰,洒在麦堆上,据说可以防蛀。夏至日还要在稻田当中插上许多的草人,然后在田头摆上酒食,作揖祷告,祭土谷之神。祭神之后,还得回家祭祖。

小暑

每年阳历七月七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105度,为小暑。一候温风至;二候蟋蟀居宇;三候鹰始鸷。

小暑之日,狗也懒得动,趴在树阴底下,吐着舌头喘气。总是把泥土刨得四处飞洒的母鸡,也木木地站在草垛底下,一动不动。晒得泥鳅一般黑的孩子们,跳到河里不肯上岸,连头也用一片荷叶遮着。有的孩子偷偷砍上一竿青竹,再折上一根长长的韧性好的竹枝,把它弯成一个圆,插在竹竿的一端。然后举着,寻找蜘蛛网,让蛛网一层层,有了足够的黏性,就可以去捕蝉了。

大暑

大暑,每年阳历七月二十三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120度,为大暑。一候腐草为萤;二候土润溽暑;三候大雨时行。

大暑时节,有人家会在井上铺上竹器,有些人打个赤膊,摇一把芭蕉扇,到晚上,说几段狐仙鬼怪的故事,人人吓出一身冷汗,倒也自得其乐。

大暑要是再遇上大旱,有村民给狗穿上衣服,戴上帽子,放在婴儿车上,推出来游乡求雨。

因为盛夏多疫病,一些地方有送“大暑船”的习俗。

立秋

每年阳历八月七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135度,为立秋。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蝉鸣。

立秋这天,女孩会摘几片梧桐的叶子,剪成不同的花样,插在发髻上。妈妈会在孩子们的手心,每人放七粒赤豆,和着井水吞下。爸爸呢,去街上赶集,买鸡头菜。拿一张大荷叶包上,用红绳子系在腰间,哼着小曲回家。立秋要吃鸡头菜。奶奶前一天就开始忙了,采地里的瓜,又要拿竹竿打树上的果子,还要把茄子蒸熟了,放在院子里晾干。等到立秋的晚上,边纳凉边吃。

处暑

每年阳历八月二十二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150度,为处暑。一候鹰乃祭鸟;二候天地始肃;三候禾乃登。

处暑先要收麻。爸爸在前面砍,孩子跟在后面,一捧一捧地抱到院子里,堆起来。妈妈拿着一块铁片,把麻一缕缕刮下来。麻收好了,要翻地。翻好地,就可以种萝卜了。萝卜的种子毛茸茸的,像小虫。种下地去,要立即用土盖,不然就会被风吹走,或者被馋嘴的鸡一粒一粒捡着吃了。

这两件事做完,就可以“祭田神”了,祷祝今年有个好收成。

白露

每年阳历九月七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165度,为白露。一候鸿雁来;二候元鸟归;三候群鸟养馐。

白露时节。一早起来,院外的桂树上满是晶莹的露水。主人托着青瓷盘,细致地收取了,回去煎茶。

鹤在白露节这天会对天鸣叫。鹤是长寿的象征。年画里那位有着长长额头的寿星老人,都是骑着鹤在天上飞来飞去的。

白露这天要留意家养的鹭鸶。鹭鸶平常总是按时归来。然而在白露这天,却会振翅飞去,一去不返。到底飞去了哪里,没有人知道。

秋分

每年阳历九月二十三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180度,为秋分。一候雷始收声;二候蛰虫坯户;三候水始涸。

秋分之夜,人们在院子里月光最好的地方,供上香案,案上摆上瓜果和月饼。对月跪拜,祭月神。

孩子们毫无睡意,拎着“兔儿灯”,在一家一家的门前游荡。

人们几乎在秋分时的每一种食品中,都掺进了桂花。据说香桂的种子,就来自月宫那棵五百丈高的桂树。所以人们用摘得“桂冠”,表示获得了第一;用“折桂”比喻考试得中。

寒露

每年阳历十月八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195度,为寒露。一候鸿雁来宾;二候雀入大水为蛤;三候菊有黄华。

天还没有大亮,爷爷牵着牛走在前面,父亲扛着犁和轭跟着。妈妈肩上背着一袋子的麦种,手里拎着圆篓。孩子们舞着九齿的钉钯打打闹闹,蹦跳着往前。太阳刚出来,田地里已经满是农人。耕地的、种麦的、耙土的、挖山芋的,忙忙碌碌。而最热闹的,是“筛花生”。花生地里,数十个壮汉们打着号子。担花生的女人们,赤着脚,卷着裤腿,用竹筐把筛好的花生,一担一担挑到晒场上。

霜降

每年阳历十月二十三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210度,为霜降。一候豺乃祭兽;二候草木黄落;三候蛰虫咸俯。

霜降时节,敏感的小虫小兽们,匆匆忙忙,往自己的小巢里搬运食物。

在树林间一块平整的空地上,豺狼正把它捉来的野兽,一只一只,整齐地摆成一个正方形,然后对着天空,发出长长的嗥叫。这时候,你千万不要去打扰它。它在祭祀。它在祷告山神容忍它对更为弱小的兽类的捕杀。

立冬

每年阳历十一月七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225度,为立冬。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冻;三候雉入大水为蜃。

立冬这一天,人们还惦记着生活在阴间的祖先。担心他们那边,天气也冷了,会受冻。所以,还要给他们准备衣裳。

立冬要吃“饺子”。烧好了,不要急着吃,要先敬土地神,感谢他在秋天里慷慨的给予。

土地公公和土地娘娘住在村头的小庙里。庙可实在小得厉害,才半人高。

小雪

每年阳历十一月二十二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240度,为小雪。一候虹藏不见;二候天气上腾,地气下降;三候闭塞而成冬。“小雪”前一天,几乎所有的人家,都把地里的大青菜铲了起来,洗得干干净净,挂在院子外面的竹篱笆上。只是晾一晾,并不要晒得多干。到了“小雪”这一天,就要一棵棵晾干的菜收起来,用大竹筐挑到厨房。

小雪除了腌寒菜,还要打糍粑。濡泥被做成一只一只的小团,经过一番搓揉,用木板压一压,立即便成了光滑精美的糍粑了。

大雪

每年阳历十二月七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255度,为大雪。一候鹖旦不鸣;二候虎始交;三候荔挺生雪还在下着,孩子们已经跑到了广阔的原野里。他们堆雪人、滚雪球、打雪仗,狂奔不止,一点不在意打破这雪国的静美。跑得热了,摇一摇旁边树上的雪,随手就把红棉袄挂在树桠上,继续去疯。

有人在雪地上支起一面筛子。牵着绳子,远远地躲在一棵树的后面,等小鸟受不了诱惑,到这筛子底来吃麦粒了,就猛地一拉,罩住它。接连试了好几次,可惜没有一次成功。鸟儿早就看穿了这个把戏。

冬至

每年阳历十二月二十二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270度,为冬至。一候蚯蚓结;二候麋角解;三候水泉动。

冬至一早,天才刚亮,孩子们就在院子里围成圈,拍着手唱了起来。姐姐推开楼上的窗子,含着笑看他们闹。等他们唱完《九九歌》,跑散了,转过身来,在妆台上铺上宣纸,提笔画了一枝素梅。数一数,正好九九八十一瓣。画好了,就贴在木格的窗上做窗纸。每瓣花的中间都是空的,不能一下子填满。冬至开始进入数九寒冬。每天填一瓣,等所有的花瓣都填满了,就是九九艳阳天。

小寒

每年阳历一月五日前后,大阳到达黄经285度,为小寒。一候雁北乡;二候鹊始巢;三候雉始雊。花信风为:一候梅花;二候茶花;三候水仙。

小寒时节,河面上也热闹了起来。有随便溜达的,有用带鬃的猪皮包在脚上,飞一般滑行的。更有考究的人,在椅子的脚上,加两根横杆,包上铁皮,坐上去。有人在后面猛地一推,一声怪叫,椅子立即远远地滑开去。玩“打不死”的高手也汇聚到了一起。小的孩子玩滚铁环、踢毽子、跳皮筋,大一些的男孩另有自己的玩法。他们聚到一起,找一块大空地“斗鸡”。

大寒

每年阳历一月二十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300度,为大寒。一候鸡始乳;二候鸷鸟厉疾;三候水泽腹坚。花信风为:一候瑞香;二候兰花;三候山矾。

大寒后,集市上铺满了年画、春联、糖果、爆竹,人头攒动,一派喜庆。剃头匠夹着包裹,挨家挨户理发。卖香烛的师傅也挑着担子走了过来。豆腐店里忙得团团转。最忙的是村里写得一手好字的教书先生,孩子们不断地送来红纸,请他写春联。有人把裁缝请来了家里。有人喊了屠夫,杀猪宰羊。村前的池塘里,人们砸了冰块,一个一个跳到水里捉鱼。村子的上空,整天都飘着炊烟,每户人家都在大锅上架起了蒸笼蒸馒头。

新婚女婿代表什么生肖2

南阳婚配有六礼,纳彩、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此六礼包括了从提媒到完婚的全过程。旧时南阳民间的婚嫁礼仪,沿袭六礼。不过,根据家庭条件,每道环节有繁有简。而且随着时代的变迁,原始婚嫁六礼已多不存在,衍生出更多符合现当代社会行为规范和生活节奏的婚嫁礼俗,反映出中国婚俗传统与现实的兼容性,必要性和可持续性。无论是哪一代人,从何种境地走过来,你经历的或将经历的,都在这里划魂。要么业已子孙满堂,要么历经婚姻创伤,要么为婚倚门而望,这些侃侃而谈的浅知识或许能帮你疏理人生,走好以后的路。

纳彩

纳彩

纳彩,就是男方若看中了某位适龄女子,便托媒人向女方提婚,若女方觉得门当户对,同意议婚,男方则携礼向女方求婚。民间素有女攀高门之习俗,若女方觉得男方比较中意,遂托媒人携绣花钱袋向男方求婚,袋内装元宝银元不等,此举南阳民间俗称“送布袋”。男方若同意女方求婚,遂托媒人带回柬帖一帧,并告知女子男方的年庚生辰八字,由对方合算。

问名

问名

问名,俗称“过八字”和“换庚帖”、“换龙凤帖”,双方正式交换生辰八字,看有无不合、相克之处。双方以年、月、日、时降生的时间为准,套以干支纪年而推算出的八个字,叫“八字”。请算命先生先看生肖是否“犯冲”。俗语:自古白马怕青牛,羊鼠相遇一旦休,猪与猿猴分离早,金鸡遇犬泪交流,猛虎遇蛇如箭穿,蛟龙与兔不到头。再看命相,即金、木、水、火、土是“相生”还是“相克”:相生是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相克是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男女生肖不犯冲,命相不相克,就是相合,即选吉日办理订亲事宜。在庚帖上,要注明双方三代姓名、官衔、居住地。此帖由男女双方互换后,等于草鉴了婚约。

纳吉

纳吉

纳吉,就是男方求于神庙祖先,由神力决定这门亲事是否妥当。男方求得吉兆后,决定缔结婚姻,并备礼发出回柬帖,请女方亲家和媒人定期来家宴会。届时,女家到男家赴宴,双方交换庚帖,并由媒人将双方亲家酒杯交换,连饮三杯,从此婚姻关系确定。后来这一礼仪逐渐演变成了小送财礼,俗称小聘。男方赠送女方财物若干,一般为首饰、衣服等,女方则答以鞋帽等物为谢。至此,双方定婚完毕,一般情况下不能改悔,男女双方各出具正式定婚帖一份。

纳征

纳征

纳征,亦称纳币,南阳民间俗称“丢定物”。男女双方缔结了婚约之后,择吉日设宴,互换定聘礼。男方要送一定数量的财物给女方,女方以一定数量的财物作答,俗称“聘礼”。女方必备大葱两棵以红纸束腰,象征“一清二白”之含意。男方必备艾蒿二株,以示终生相爱。聘礼多寡轻重取决于当事者家庭的经济状况,多则数十上百种,少则数种。现当代,城市家庭子女聘礼已不太在意,旨在为双方子女未来生活幸福为考虑,尤其农村索要“彩礼”之风有所抬头,即假借定婚之际,女方家长向男方索要大批金钱财物,包括房、车、钱帛和饰物,男方四处借钱促婚,以致债台高筑,造成婚后生活不愉快、不幸福。

请期

请期

请期,在南阳民间俗称送好,即男方择定婚期后,由媒人携男方期书去女家协商迎娶日期。该日期系由算命先生依据男女双方的生辰八字而选定的黄道吉日。在旧时,民间多把结婚日期定在春秋冬三季,尤以秋冬为最多,这里一是因为秋冬农忙结束,庄稼有了收成,手头比较宽余,资金活泛方便;二是因为南阳秋季凉爽,冬季寒冷,婚宴所用的食物不易腐败,容易存放;三是因为按照阴阳五行原理秋冬二季好日子多,特别是农历腊月间,每天基本上都是好日子。腊月初八这日和腊月二十三日以后的几日,是任何人都可选择的好日子,是没有任何禁忌的。择定婚期后,男方要备办厚礼送给女方,女方回礼以谢,并积极置备妆奁陪送。富家多陪送全副、半副或箱、桌、柜、椅四大件嫁妆,家庭经济条件差者,则从简操办婚事。亲迎亲迎,即按男女双方协商好的日期迎娶。这是旧婚礼的最后一道程序。由新郎在当天黄昏,亲自带领仪仗队和花骄去女家把新娘接回来,以示郑重其事。以上是明媒正娶的仪程,至于童养媳婚礼和寡妇改嫁婚礼。

提亲

提亲

提亲,俗称说媒。旧时婚姻全凭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且讲究明媒正娶,所以说媒非常重要。现代人婚配,仍然流行提亲一说,如果自由恋爱不成功的话,媒人可以巧搭鹊桥,促成双方成就姻缘。说媒之人,有的是亲朋好友,认为两家门当户对,孩子年龄相当,主动牵线搭桥,成就眷属;更多的是由半职业性的媒人(多数是媒婆)从中说合,凭借三寸不烂之舌,白的能说黑,黑的能说白,千方百计凑合成亲。促成了不少婚姻,也造成了一些悲剧。媒人到男女家去,都要热情招待,并赠送红包,条件差的一方更要重谢。

相亲

相亲

相亲有明相和暗相,明相是媒人带领双方家长分别到对方家中去,既看孩子,也看经济状况。主人设宴招待,席间,若是在男方家中,男孩须敬酒;若是在女方家中,女孩须上盘菜,饭后双方将意见告诉媒人。暗相是在庙会上或集市上,由媒人暗中指点,让家长分别看看完事。不论哪种方法,因为青年男女不见面,不交谈,媒人可以做手脚,上演“走马观花”的故事,或找人代替,闹出不少笑话,导致不幸的婚姻。

结婚

结婚

自古至今,结婚的仪式都是欢天喜地、轰动一方的大事。但由于政治、经济、文化、民族背景不同,南阳在结婚仪式和内容上也不尽相同。富贵者讲究隆重、排场,挥金如土,在所不惜。而贫穷人家则尽量一切从简,去掉许多繁文缛节。新中国建立之后,政府提倡新事新办,婚礼从简,举办集体婚礼或旅行结婚,确实大得人心。改革开放以后,有些人家的结婚典礼大操大办,兴师动众,浪费钱财和时间、人力,一味地讲究风光、热闹,确实也是应当制止的一种奢侈之风。

迎娶

迎娶

男方事前请媒人、亲友,张灯结彩,贴喜联,请唢呐,待万事俱备后择吉时起轿。因不能空轿,需选一个十二岁左右的近族或近亲男童乘坐轿内迎娶,名谓“压轿娃”。随轿前办事的“夹毡人”肩披红毡和褡裢,内装鞭炮与小红“喜”字。遇到十字路口、桥、树和寺庙燃放鞭炮,贴上喜字。如遇两轿碰头,夹毡人疾速以红毡掩遮轿门,燃放鞭炮,抢先通过,以“捷足先登”夺路消灾。在“夹毡人”之后,依次有宫灯两盏、三眼锍一对、火把一双、彩旗数面(必是双数)、铜锣两面、吹唢呐者数人,吉时一到,在奏乐的喜气氛围中,抬轿起程。花轿行至女方较近住地时,三眼铳三声巨响,鞭炮齐鸣,以示花轿将至。落轿后招客人向压轿童施礼,给封子,恭请下轿,众人进屋,女方备酒菜款待。餐毕,先燃炮以催促,再鸣锣以请上轿,最后唢呐高奏,新娘身着结婚华丽服饰,端坐堂屋中的木制圈椅之上,以红布盖头掩面,母或婶口念“搬把椅子当门坐,人人都从这处过”。

新娘双眼含泪以示难舍娘家此时由选定与新娘属相相合的青年女子,抬椅拥入轿门,换一双新鞋,将旧鞋留于娘家,轿帘垂下,有与新娘同辈的弟弟或晚辈的侄子伴立轿门左右(俗称把轿客)。此时锣声、鞭声、唢呐声再次高扬,三眼铳三声巨响,起轿回程,但必须另走一条新路。轿走片刻,送亲客(父舅哥等亲属)或跨马或乘车同路随行。男方在遥望花轿将近时,组织宾客迎于道上。按照期书中所拟定的方向位置花轿缓缓落地,此时有一人钳一张烧红的犁铧,手端醋碗,绕轿三周,并不断向犁铧上浇醋,并念《打醋坛歌》:“花轿到门前,我来打醋坛。左手钳犁铧,右手端醋碗。犁铧红似火,神鬼早早躲。醋气向上冲,鬼神胆颤惊。向上不冲天,向下不冲地。单冲凶煞和恶鬼,姜太公在此,百无禁忌”。事毕,有两位早就准备好的青年妇女肃立轿门左右。这时新郎朝轿门施礼迎出新娘。两位名曰“搀客”的青年妇女扶出新娘,走在铺地红毡或布袋上(因新娘不兴走地上,“袋”与“代”同音,寓意传宗接代)。走过后将红毡或布袋继续向前挪动,再走过,再挪动,直到走近大门,门槛置一柽花(柽,是柳树的一种),上放马鞍,贴有喜字,名曰“骑鞍过柽”。此典,据宋人高承《事物纪原》载始于唐代,当时北方少数民族女子出嫁,骑马到丈夫家大门时要跨过门槛,后又被山西北部的汉族人学习模仿。因女子有纺织的本能,故以此暗示能武能纺之意。“骑鞍过柽”之后,围观人群向新娘头上抛撒草料或苍耳等物。现改为红绿纸屑,边撒边唱:“一撒金,二撒银,三撒富贵满家门,四撒夫妻搿合好,五撒新娘生贵人。头上撒把草,新娘手艺巧;头上撒把料,新娘吉星照”。贫穷人家结婚,多用牛车,没有灯笼火把及唢呐等,其他风俗大体一致。近年,因经济发展,多用彩车迎娶。“三眼铳”、“传递布袋”、“打醋坛”和“骑鞍过柽”等旧俗早已无存。

嫁妆

嫁妆

娘家陪送的嫁妆,要先于新娘到达,由婆家派人接着送往洞房。嫁妆多少贫富有很大差别,富的陪送全副嫁妆,即双箱、双柜、顶子床等,稍差的陪送半副嫁妆,一般农户陪送为四大件,即一个柜子、一张抽屉桌、一个板箱、一张小方桌和两把小椅等;再穷的就没什么陪嫁了。20世纪五六十年代多是“三大件”:车子、手表、缝纫机。进入改革开放的80年代,城乡基本一致,除衣被外,都是电视机、洗衣机,不同的是农村陪送自行车或摩托车,城市多陪送电冰箱,也有不计较陪送的。

梳头

梳头

建国前给新娘梳妆冠戴,将原发型梳理为髻,显示已婚。让新娘坐在圈椅之内,由选定的与新娘“五行”相生的巧手妇女给新娘梳头。椅下放木桶一个,底置陈一块(意为发酵),上放铜灯燃明,意为长命(明)富贵。用后移放床底,显示闹房不躲。梳头时唱道:“一木梳,两木梳,找个女婿会读书。一篦子,两篦子,女婿定会当举子(即举人)”。梳到两鬓时,改唱:“梳梳鬓花,女婿当官,左梳右梳,金玉满屋。细梳细刮,明年生俩。”姑嫂们在一旁嚷道:“一木梳,两木梳,嫁个女婿卖红薯。一篦子,两篦子,嫁个女婿是戏子。”引逗新娘发笑。梳毕,给新娘薅脸择眉。用一尺五寸的合线,挽成活结,嘴咬一头用左手拉动,右手用拇指和食指绷紧,一张一合把唇周、面部汗毛薅尽,边薅边念:“一扯金,二扯银,扯出娃娃一大群。薅薅脸,择择眉,女婿打的空心捶。空心捶,不能恼,夫妻双双活到老”。由此象征已结束了黄毛丫头的年岁,正式步入了成年时代。薅毕,送水洗脸,新妇偿钱。此俗建国后逐步消失。

拜堂

拜堂

旧时在院中摆设的天地桌上,先置满斗粮食,以写着“双喜”的红纸封严。在斗里插上“皂荚”(意谓早生贵子),中央斜置木杆秤,秤钩挂上开口铜锁,专供拜后由新郎捏合,表示永固之意。另插有尺、剪等物(各地不一),斗的四角各放一个红皮鸡蛋。此时新娘立左(终生只此一次),新郎立右,共同“三拜”: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相拜。礼毕,新郎把锁捏合,牵着彩带的一端,新娘牵着另一端,由搀客搀着,同入洞房,先喝“交杯酒”,再把斗中的四个红皮鸡蛋做成“荷包蛋”,让新娘充饥,其寓意为“永久合抱,百年吉祥。”此俗在有的地方已消失。解放后,文明的婚嫁习俗逐步形成。特别是随着计划生育国策的实施,大多数夫妇都是独生子女,到了结婚年龄时,也有男的到女家结婚的新鲜事情。也有的结婚这天,结婚仪式演变为男女双方的父母都坐在受礼席上,接受子女的参拜,真正体现了男女平等。

婚宴

婚宴

午宴期间,新郎、新娘在奏乐声中,紧随宾相到席间敬酒。先敬主客,后宾朋,然后亲族等等。此俗,现已演变为先由新郎之父母巡视各桌进行敬酒,实际是观察一下来客到齐没有和坐的位置对否,随后由新婚夫妻依次敬酒。厨师上红烧肉时,娘家主客要给偿钱。宴毕,新娘家的主送人到后堂与亲翁交谈,让亲翁对儿媳妇严加调教。新郎新娘同城者,招待午宴时,女方添箱客也到男方家中参加宴会,有的是三天回门时,由女方设宴招待。

暖房

暖房

民间也叫闹洞房。在拜天地当晚,同辈年幼者、晚辈同龄者男子,钻进洞房,逗笑戏谑。闹房活动要持续三个晚上。对闹房者家人热情招待,如无人闹房还要请人来。因为迷信认为“人不闹鬼闹”。在宛西一带有隔代人闹房的习俗,不过只是口头逗笑而已。此刻,有余兴未尽的暗藏者,有附耳窗外“听墙根”者,把听到的趣事张扬于外,并衍生出许多笑话。

回门

回门

结婚当天,双方约定新娘回门日期和娘家来客人数。通常习惯从结婚之日算起,新娘在婆家住三天,第四天娘家来人接,男方设宴招待,席罢宾主交谈,商量好迎回日期,新娘要向公婆辞行。在娘家住八天再送回婆家,俗语:“住四还八,双方齐发”。有的地区有七不出门,八不回家之说,所以出嫁、回门要避开七、八这两个日子。

认门

认门

结婚当年春节,新婚女婿登门拜望岳父岳母,农村叫认门。男方于腊月二十三派人给岳父家送礼。有四色礼和八色礼之分,大致有1条鱼、1只羊腿、1块猪肉(约2.5斤)、1束粉条。八色礼再增加糕点、山珍、海味等,岳父家近亲一家一份。受礼者发出请柬,约定时间请女婿女儿赴宴。新婚女婿叫新客,新客到时,要给岳父母叩头鞠躬,要给姑嫂小孩压岁钱,否则识为小气。姑嫂们有很多恶作剧,借以逗乐,如往他身边扔爆竹,端一碗饺子,内包辣椒等。岳父家是独门独户,新婚夫妇吃一顿饭即返回,族亲多时,则须逗留数日。

新婚女婿代表什么生肖3

结婚,是人生一大喜事。旧时婚俗,当事男女不能见面,须由媒人说合,家长定夺。家长考虑婚姻因素主要是:“门弟”,是否“门当户对”;人品,“千顷庄院万顷地,不如找个好女婿”;属相,所谓“白马配青牛,日子不到头;龙见玉兔云端走,金鸡见狗泪交流,羊鼠相逢一日休”等。双方家长考察认为合适后,先“定亲”,再择日完婚。其程序有:

1、过小帖。即求婚、应婚之意。先由男方送帖,以示求婚,女方如不同意则不接,如同意就写回帖。帖由媒人传送。

2、过大帖。大帖也称大书。有只过小帖的,有的过了小帖还要过大帖。小帖只有求婚、应婚之意,大帖则有婚约作用,即定婚。

3、摆媒人席。过完帖后,男女双方家长要请媒人和至亲近族喝喜酒,俗称“摆媒人席”,以示儿女定婚。“媒人席”讲究“三媒六证”,即媒人要有三位,至亲近族要请六位,以作为证人。

4、吉日迎娶。男方准备迎娶前,要请民间“星命圣人”根据当事男女的属相、家庭成员及亲戚的情况,对照“黄历”选择黄道吉日,给女方送“好儿”(迎娶喜帖),女方认可后即在预定的日子完婚。

5、安座。让主要客人(辈份高的、年龄大的、最尊贵的)坐首席、上座,以居室方位的正面为上,其余客人分坐两侧,东道主面对主要客人坐下座。

6、陪客。多数为东道主作陪,有时还请人陪客,分主陪、副陪。

7、敬酒。一般上两个或四个菜后开始喝酒,先共同饮酒三杯,然后从上座开始从左至右依次敬酒。敬酒的数量一般是三杯或三的倍数,例如六杯、九杯、十二杯。陪客敬酒双手持酒壶,对方饮一杯斟一杯,斟酒一般七分满,俗称“酒七茶八”(满),也有斟“十分盅”的,称为“酒不满,心不诚”。应对方要求敬酒者有时也要陪酒,即与对方同饮一定数量的酒。被敬酒者一般也要双手接杯,一饮而尽,但不要喝出响声。陪酒者对所有客人都敬完酒后,开始“巡壶”,即酒壶从首席上座开始,自喝自斟,然后传给下一人。喝到大家都满意后,主要客人向东道主要求“上饭”,然后客人派出代表向东道主回敬三杯酒,即告酒宴结束。

8、上菜。酒宴上菜一般为双数,例如12道菜、18道菜,最后一道菜是丸子,即“完了”;或莲藕,即“透气了”。县城有“十三八”的习俗,即“十二个碟子,八个碗,最后来个‘猛一蹿’(鱼)”。

9、行令。喜庆热闹气氛的酒席,可以行酒令。酒令有划拳、掷骰子、玩扑克、打杠子,猜火柴棒、明七暗七等,输者喝酒。行酒令时一般要“闯关”,即发令者要从下一人开始,用同样的酒令与酒席上所有的人较量一轮,称为“走了一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