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见黑色的车代表什么生肖

拍下这张“宇宙最酷”照片时,聂海胜看到了什么?,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环球网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梦见黑色的车代表什么生肖1

来源:央视新闻

去年,神舟十二号航天员

完成第二次出舱任务时

航天员刘伯明

为站在空间站机械臂上的聂海胜

拍摄了一张与浩瀚地球的合影

这张照片被网友称为“宇宙最酷”

近日,航天员聂海胜接受总台记者采访时

生动描述了当时看到的画面:

“景色非常非常漂亮

科幻大片的细节都没那么细

太阳出来之前,地球下面是黑的

上面有一道光,真的就是七彩光

赤橙黄绿青蓝紫”

逐梦太空的背后

是聂海胜坚持不懈的努力

从神舟六号到神舟十号

再到神舟十二号

每隔8年,聂海胜就能

拿到一张“太空入场券”,执行飞天任务

如今已经58岁的他

是我国首位在轨100天的航天员

飞行中曾经历生死考验

“国家需要我们有这样的人”

聂海胜出生于湖北枣阳市樊庄村一户农民家庭。1983年,赶上空军组织的招收飞行员考核,聂海胜报了名。他说小时候曾做过一个梦,梦见自己长出了翅膀。

聂海胜:当时去参加飞行学员的体检,想到能有机会去当飞行员,飞向蓝天,心里很高兴。

△资料图

航校毕业后,聂海胜被分配到空军某作战部队任歼击机飞行员。1989年6月,聂海胜开始试飞新型歼击机,然而在一次单飞任务中,他驾驶的飞机突然出现发动机机械故障,急剧下坠。处理险情的过程中,聂海胜始终没有放弃,多次试图挽救出了机械故障的飞机。

聂海胜:我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要启动发动机,第二个就是要把飞机飞回去,直到这两件事都做不到了,最后被迫在很低的高度跳伞。

直到高度400多米无法操作,在指挥员一次又一次催促下,聂海胜才被迫跳伞。这次生死考验,发生在聂海胜当上飞行员一个月的时候。

聂海胜:从事这个事业后不能因为危险,就不去奋斗了,而且国家需要我们有这样的人,要去冒这样的风险。

这次事故因为处理险情沉着冷静,聂海胜荣立三等功。在空军部队期间,聂海胜安全飞行时间1480小时,被评为空军一级飞行员。

数十年坚持不懈训练

“活到老,学到老,飞到老”

1998年,34岁的聂海胜成为我国首批14名航天员中的一员。经过艰苦训练,2005年10月12日,他与费俊龙踏雪出征,执行神舟六号载人飞行任务。

聂海胜:当时我已经训练了八年。我要去实现梦想了,为国出征。

2013年6月11日,已经49岁的聂海胜迎来了第二次奔赴太空的机会。这一次,他担任指令长,带领两名新战友执行神舟十号飞行任务。

△从左到右分别为王亚平、聂海胜、张晓光。

又一个8年过去,2021年6月17日,聂海胜二度担任飞行乘组的指令长,三探苍穹,执行神舟十二号飞行任务。这一年,他已经57岁。当被问及如何保持状态时,他表示唯有“多练”二字。

聂海胜:需要我反复去练的时候,就要反复去练。

今年7月27日,聂海胜荣获“八一勋章”,他说这份荣誉属于全军广大官兵和全体的航天人。如今已经58岁的聂海胜为了达到航天员的标准,仍在坚持不懈地训练,他说要活到老,学到老,飞到老。

聂海胜:我就没有放弃过,永远都是上,永远都是准备,准备好,准备上,需要你上就上。

梦见黑色的车代表什么生肖2

今年是虎年,时下全国各地多家博物馆围绕老虎文物举办的一连串展览中,虎枕这样一类瓷枕展品成为了“标配”。

古人对美好梦境的追求,都浓缩在有趣的瓷枕之中。感受这些留有余温的文物,既能帮助我们进入古人的精神世界,也能让我们在新的一年中经受住猛虎的考验,变得更加坚韧,继续保持对梦想的渴望。

【虎枕中的秘密】

上海博物馆虎年特展“虎笑寅年——中日虎年迎春展”中,就展出了一件“金代黄地黑彩雁衔芦苇纹虎枕”。按照展厅中的文物说明,这件瓷枕“作卧虎形,背作枕面,前低后高。模制成型,为左右两半粘合而成。虎身先施白色化妆土,再罩黄彩,黄彩之上又以黑彩描绘虎皮,笔法生动活泼。枕面未施黄彩,在白地上以黑彩绘雁衔芦苇纹。”等彩绘全部画完后,再施一层清釉,在窑内高温下一次烧成。这种工艺也被总称为釉下彩。虎枕主要在宋、金时期流行于中原一带,它的造型颇有特色,相信能给我们的虎年带来好运。

虎枕虽好,但还是硬邦邦一个,枕在头下硌得慌。这使人不免怀疑,这究竟是古人头铁,还是枕中另有其他妙处,使人爱之难舍。其实在古代,瓷枕的用途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作为明器随葬使用,希望逝者安享永眠(这时软硬已经无碍),另一部分则是专供消暑纳凉(此处通常需在枕面裹上软布)。根据文献记载,不论虎枕还是一般意义上的瓷枕,在当时确有实际使用。比如,“苏门四学士”中的张耒,就曾作《谢黄师是惠碧瓷枕》诗一首,其中“巩人作瓷坚且青,故人赠我消炎蒸;持之入室凉风生,脑寒发冷泥丸惊”一句证明,硬邦邦的瓷枕,因有“消炎蒸”的作用,而成为古人夏季必备的床上用品。

不过,除了给头脑解暑的功能之外,枕头之中还藏着什么奥秘呢?另一位北宋学者刘挚还有一首专门以《虎枕》为题目的五言律诗写道:“耒阳得奇枕,状比猛兽姿。呀吻目睛转,中有机纽施。持须世所戒,羊质还可嗤。莫作邯郸想,曲肱吾所师。”这首诗的前四句交代了虎枕的来历和威猛身姿,五、六句化用成语“羊质虎皮”,取笑了虎枕藏在凶猛之下的呆萌。来到最后两句,又用“邯郸想”和“曲肱枕”这对典故,表达了自己不愿攀附权贵、洁身自好的政治理想,诉说了自己远离纷争、返璞归真的人生梦想。

由此来看,虎枕真不简单,不仅能消除炎热暑蒸,还能让诗人抒发感情,展现人格情操,不愧是一件值得称道的古代瑰宝。我们见惯以景抒情,但以枕咏怀,可是头一次,此间的妙处,且让我们细细体会。

【瓷枕中的邯郸梦】

说到瓷枕,自然是睡觉用的,安然入睡之后,不管今人、古人都会经历一个生理现象,就是做梦。所以,“邯郸想”和“曲肱枕”这两个典故,无疑都与做梦有关。

“邯郸想”源自唐代小说家沈既济的《枕中记》一文。故事讲述了唐玄宗开元年间,一个卢姓的青年在邯郸城外旅店中,偶遇道士吕翁的故事。卢某感叹人生憋屈,功名不顺,道士就给了他一个青瓷枕头,“其枕青甆,而窍其两端”,大概是一枚朴实无华的瓷枕。拿到枕头,卢某也不讲究,倒头便睡,更不顾外面店主在蒸黍米饭,一会儿就要开饭。

这个枕头果然玄妙,卢某转眼发现自己不在旅店,已经到了家里。先有高门望族清河崔氏招他为婿,妻子美丽动人;后又中了进士,得到唐玄宗的赏识提拔,不断升迁,屡建奇功。他的一生跌宕起伏,两次遭遇贬谪,又奇迹启复。八十多岁时,儿孙满堂,功成名就,因病去世。等他感叹人生无常时,猛然睁眼,发现自己仍在旅店之中,而店主的黍米饭还未蒸熟。吕翁在旁边问他可作了一个好梦。卢生怅然若失,不知是梦是醒。

邯郸吕翁的青瓷枕头没有留下来,但留下了“黄粱一梦”这个成语。不仅如此,这个故事后经过历代剧作家马致远、汤显祖的改编,以《黄粱梦》《邯郸记》等名字享誉中国文学史,而故事里的“吕翁”也被具体到全真教祖师吕洞宾的身上,成了一个点化、开悟的传说。这些都使得“邯郸一梦”,成为中国有关梦境小说的经典之作。

对于亲身经历北宋“新旧党争”,充分体验宦海沉浮的的儒家学者刘挚来说,或许平平淡淡才是真。所以,他想到了孔子曾说过:“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诗中的“曲肱枕”一词就出自《论语·述而》,曲肱就是胳膊。看来,在刘挚心中,与其枕着让人进入美梦的青瓷枕头,不如饭蔬饮水,枕着自己的胳膊,做一个朴实无华、无关富贵功名的清梦,更能助人安然入睡。

难怪,他会发出“莫作邯郸想,曲肱吾所师”这样的人生感叹。

【梦想成真,不如一枕】

从“邯郸梦”故事中,我们可以发现,在古人的心里,枕头与梦境有着天然的联系。有什么样的枕头,就能做到怎样的梦。针对这一想法,宋、元时期的古人就开发了大量与梦境存在直接映射关系的瓷枕,方便各位求梦者各取所需。

在瓷枕流行的宋代,在最为常见的长方形枕之外,多有如意形、元宝形枕传世或出土。在一定程度上,这体现了古人对梦境内容的主观意愿。不过,比起这些造型朴实的瓷枕,当时涌现的人物形枕,则以别具一格的造型和内涵,以物质的方式展现了当时社会文化的变迁,以及人们丰富的内心世界。在这些人物形枕中,首推以肖像童子造型而得名的孩儿枕。

比如,北京故宫博物院就收藏了一件北宋定窑孩儿枕。这件瓷枕极为生动地塑造了一个活泼、天真可爱的男孩伏卧于榻上的形象。瓷枕通体施牙白色釉,底素胎无釉,以孩儿背作枕面,两臂环抱垫起头部,右手持一绣球,两足交叉上翘,身穿长衣坎肩,印团花纹。卧榻为长圆形,榻边模印花纹,四面开光,其中一面凸起螭龙,相对的一面光素,其余两面凸起如意头纹。孩童眉清目秀,炯炯有神,神态自然,刻画极为传神,不仅让我们看到工匠的用心与技巧,也分明看到了宋、元民俗中祈子、宜男的文化内涵。

除了这类,孩童呈俯卧状、以背部作枕面的造型外,当时还有一类将孩童塑成侧卧状、上托荷叶形枕面的孩儿枕,也很流行。有学者研究,这类具有荷叶枕面的类型,很可能与宋代七夕风俗中小儿执莲叶效颦磨喝乐(佛教中称摩睺罗,即化生童子)的习俗有关。总体上讲,这两种造型的孩儿枕其实可以归为一类,本质上都反映了宋人思维中生育子嗣、多子多福的传统生育观念。古人正是希望通过“瓷枕—梦境”这一实践方式,来获得“梦想成真”的交互效果。

类似这种孩儿枕造型的,宋代还流行过一种侍女枕(或称卧女枕),这类瓷枕有时为一体态丰盈的贵妇,有时又为一女童侧卧于椭圆床榻之上,双腿弯曲。一般左臂弯曲枕于头下,右手叠左臂下方,有的造型也可能类似孩儿枕一样,手持莲叶枕面。至少由此来看,在古人的梦境中,(除开佳人入梦这一俗民主题外),至少对男孩、女孩都有期待;祈求儿女双全的愿望,古今一理。

【枕中还有仙境】

如果说多子多福、儿孙满堂只是古人“梦想”中的普遍需求,那么在满足这一常规操作后,就要进入更高一层次的精神需要。正如“邯郸梦”中的卢生,在经历宦海沉浮、八十而终的圆满之后,依旧表现出的怅然若失那样,若能在人生“之后”继续永享天福,就成为古人进一步的追求。而这样的精神诉求,同样也体现在瓷枕之中。

宋、元之间的瓷枕除之前谈到的几类以外,还有一种极为精美,造型非常独特,并引人入胜的类别。此类瓷枕便是人物楼台式瓷枕,其中最经典的或许是1981年安徽岳西县出土的一件,元代青白釉建筑人物瓷枕,曾入选《中国文物精华》(1984)。

这枚瓷枕胎质洁白,通体呈椭圆形,施青白釉,莹润光亮,清雅秀丽。枕面似一片翻卷的荷叶,两头上翘,中间微凹,饰棱形“卐”字纹,周边装饰卷云形连弧纹。枕身为楼台之状,制作者以塑雕和镂雕的手法,营造祥云环绕楼台亭阁、玉宇琼楼景致,正合“仙人好楼居”的古意。瓷枕内部塑有人像共计十八尊。

正殿神台之上端坐为一男性,高冠长袍,左右各有一个侍从拱手而立。阶下分立男女二人,手捧仙桃进贡。屋檐枋头都装饰均以如意云纹,宫门上珠帘垂挂,正殿两侧透雕铜钱纹隔扇。殿外有勾栏环绕两侧回廊,中有菱形镂孔,若祥云之状。背面亦有神台,宫殿布局与正面相似,装饰上略有差异。神台上端坐一女性,凤冠霞帔,左右各有侍从,台下为一硕大供炉,摆满供品,两边使者似为胡人、仙人装束。

除了前后神台主座二人,侍者四人、贡使四人,一共十人外,还有八人。他们或各持宝物、或两两相对私语,都神情各异,裙带飘忽、惟妙惟肖。难怪有学者认为,瓷枕所表现的可能是八仙为玉帝、王母祝寿的情景。

这类人物楼台式瓷枕显然为人们的梦境打开了另一个窗口,进入玉帝、王母的世界,分享仙桃、仙丹,与众仙人共享齐福。好比张耒在《谢黄师是惠碧瓷枕》的后半阕又写到的那样:“梦入瑶都碧玉城,仙翁支颐饭未成……不如华堂伴玉屏,宝钿敧斜云髻倾。”对古人来说,这一梦想甚至可以追溯到汉武帝所建首山宫、章安宫、光明宫,作千门万户,以邀西王母降临的盛景。

与之相仿的,还有上海博物馆所藏“五代白釉镂雕宫殿人物枕”。它虽然没有后出的岳西瓷枕那么精致,但同样别致,独有韵味。这件瓷枕通体施白釉,枕面作如意头形,刻满缠枝花卉纹,两侧微微上翘。枕面下方是仿木结构建筑的宫殿形平座,门窗门拱、基址台阶都塑造得形象逼真。宫殿建筑前门紧闭,后门半开,一个夫人侧立于门前。这件瓷枕早于岳西出土瓷枕,但意蕴相通,且更加简明:在此梦里宫殿中,自有无尽妙处。这类被统称为“启门图”的通幽形象,不但见于瓷枕,还屡屡见于石窟、佛塔、经幢、舍利函、铜镜、玉器、卷轴画,甚至墓葬、石棺之上,足以引起人们无限遐想。

在金元以后,或许是瓷枕工匠在技艺上有了新的突破,或者是使用者对梦境情节有了具体要求,这类以“仙人半启门”造型风靡一时的枕头,又出现了新的变化。在所有那些继承者当中,最具特色的应该就是磁州窑“戏曲故事”瓷枕。这一更加简约的版本,用丰富的人物造型和朴素的装饰风格,留下更多有关古人梦想的真材实例。那些枕面开光上所描绘的动人情节,与其说是某些具体的历史故事,不如说,更像是人们私人定制的独家美梦。

【每个美梦中都有一个梦境守护者】

说了北宋定窑的孩儿枕,说了元代青白釉建筑人物瓷枕,也从黄粱一梦,说到“仙人半启门”,这些瓷枕都以其有趣的造型,精美的工艺,形象的构思,向我们诉说了古人的梦境与梦想。如果说这些瓷枕凭着自己本身具体的模样,就足以让我们了解它们的主人想要从中获得什么美梦,那么回到本文开头的虎枕。枕着这些“羊质虎皮”猛兽姿的古人,是要做个与虎共舞的好梦吗?

答案显然不是这样的,古人的逻辑还是讲究基本法的。按照东晋葛洪的民间偏方大全《肘后备急方》(卷一)“治卒魇寐不寤方第五”所言,有关针对‘做噩梦’的治疗方案,包括但不限于“方以虎头枕尤佳”。为什么虎头枕能治噩梦?葛洪还又写了一本《梦林玄解》,其中提到:“霍幢真人秘授‘虎枕法’,能令神魂宁守,妖梦不见,延年养滎,升仙诞道之要也。”

葛洪为什么对“虎枕”这么有研究呢,因为他不但是《肘后备急方》《梦林玄解》的作者,还写了一篇“枕学”名著,《枕中书》。文中讲述了古代仙人的来龙去脉,所住名山仙洞,福地洞天。对于想要入山的初学道者来说,作为林泉守护的老虎往往是对他们的第一道考验。反过来,只有接受了老虎使者的检验,坚定了修道的意愿,才能找到进山“升仙诞道”的入口。

回到古人的梦境世界,既然美梦也被认为是进入仙境的渠道,那么化身为虎头的瓷枕,也就有了守护梦境、阻遏噩梦的实际功能。正因为这些猛兽的值班镇守,才保护了古代造梦者,安心遨游于美梦之境。当然,梦境守护者也不止于老虎,西域来的狮子有时也分担一些老虎的重责,以狮形枕的模样,一同为人站岗。

从虎枕、狮枕到“戏曲故事”瓷枕,从黄粱一梦到南柯太守,在历史长河中,中国古人写作了太多与美梦有关的故事,也创造了太多与之相关的文物。唯一不变的,是对美好梦境的追求,都浓缩在这枚有趣的瓷枕之中。

(作者:张经纬 为上海博物馆副研究馆员)

来源: 文汇报

梦见黑色的车代表什么生肖3

26年前,他贪恋钱财,参与“特大洗劫客车案”,案发后匆匆逃离,从此走上了隐姓埋名的天涯逃亡路;

26年来,他每天提心吊胆,不敢交朋友,不敢使用身份证,每当遇到身穿警察制服的人员,便偷偷扭头走开……

夏季治安打击整治“百日行动”开展以来,福建省宁德市古田县公安局坚持“有逃必追,一追到底”的工作理念,成功抓获一名潜逃26年之久的涉嫌参与“特大洗劫客车案”犯罪嫌疑人黄某,有力震慑了违法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

贪恋钱财,偷盗不成变抢劫

1996年2月,一辆满载乘客的客车缓缓行驶在福古公路古田段,车上所有乘客做梦都想不到,原本与他们同行的4名“乘客”下一秒就掏出凶器,逼迫众人交出钱财。

黄某是洗劫客车的4名“乘客”之一。1996年,时年22岁的黄某依靠“地老鼠”载客谋生,后因发生交通事故,虽然人没事,但是车却坏了,因家庭困难加上平时挥霍无度,无力承担维修费用的他一筹莫展。

“客车上鱼龙混杂,我们可以去车上盗窃,不仅来钱快,风险还小。”黄某的朋友卓某见其陷入窘境,便怂恿其与自己一同在车上实施盗窃,缺钱的黄某听到这一想法与卓某一拍即合,伙同另外两名人员共4人,准备一同实施盗窃。

案发现场历史资料图

后来的几天,黄某等4人先后多次到客车上实施盗窃,但均未成功,反而搭进去不少车票钱。

“再这样下去我们都没钱吃饭了,这次再不成功就抢了!”1996年1月至2月,黄某等4人提前准备好菜刀、砂枪、铁棒等凶器,先后两次在客车上实施盗窃,盗窃行为被乘客发现后,4人立马掏出凶器对同车旅客进行威胁、殴打,并抢走全车旅客的现金、首饰等财物。

销声匿迹,26年来如“人间蒸发”

接到报警后,古田县公安局立即开展侦查工作,先后将3名同案犯抓获归案,但其中一名嫌疑人黄某却销声匿迹,如同人间蒸发。

“囿于当年科技水平,案发地点也没有监控探头,加上黄某从来不使用身份证,要在全国十几亿人口中寻找到他,无疑是大海捞针。”古田县公安局刑侦大队重案中队中队长苏彦升说道。

26年来,为了将黄某抓获归案,刑侦大队几代民警接力,多方调查,多次上门动员黄某家属,但收效甚微,均未得到有价值线索。

民警梳理研判案件信息

夏季治安打击整治“百日行动”开展后,古田县公安局刑侦大队再次梳理研判该案信息和翻阅黄某的档案资料,并再次来到黄某家中进行调查。

功夫不负有心人。这次,民警发现一个新线索:福州市闽侯县有一名男子疑是已经“人间蒸发”了26年的黄某。

发现新线索后,古田县公安局第一时间成立专案组,针对该线索进行调查,通过信息碰撞对比和多方核查综合研判,最终锁定黄某目前藏匿于福州市闽侯县某地。这一消息,令专案组民警倍感振奋。

法网恢恢,落网后已为人父

虽然确定了黄某的大概位置,但要在茫茫人海中找到黄某犹如大海捞针绝非易事,且时隔26年,一个人的体貌特征通常已发生巨大变化,稍有不慎容易打草惊蛇。

为确保抓捕工作万无一失,专案组快速赶往福州市闽侯县,伪装成当地村民,经过3天连续蹲守,发现一名身着黑色上衣和七分裤的男子与黄某十分相似。

“就是他!”经过反复对比照片,民警确定该男子就是已经消失了26年的黄某,最终在当地警方的协助下,将黄某成功抓获归案。

“我后悔没有主动投案自首,争取宽大处理……”在审讯室里,黄某低下了头,对其参与“特大洗劫客车案”犯罪事实供认不讳。

潜逃26年的犯罪嫌疑人黄某落网

26年来,黄某每天都提心吊胆。他辗转于各个城市的工厂等地打零工维持生活,不需要身份证的活他都干,一旦需要登记身份证便换个地方继续打零工;他不敢交朋友,每当遇到身穿警察制服的人员,便偷偷扭头走开,生怕被发现……

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敢使用身份证的黄某在城市里举步维艰。最终,黄某选择藏匿于福州市闽侯县,并在这里认识了其现在的“妻子”并生下两个孩子。

民警在黄某的手机里发现,黄某的通话记录里,除了其“妻子”,几乎没与其他人联系,微信上的联络人同样少之又少……

法网恢恢,尽管黄某26年来无比谨慎,却还是难逃警方的不懈抓捕,成功终结了他的逃亡生涯。

来源: 福建长安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