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女代表什么生肖

武阳|浅说律诗与绝句,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小楼听雨诗轩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楚女代表什么生肖1

编者按:

此篇文章为初学者入门参考…………

浅说近体诗

武 阳

近体诗起始于初唐定型于盛唐。它的出现是我国古代诗歌发展达到完全成熟的标志。近体,也叫今体,是唐人起的名字一直沿用到今天。近体诗分律诗与绝句两类,律绝又各分五言和七言。特点是有严谨的格律,对字数、句数、押韵、平仄、对仗等都有严格的规定。在初唐,最早的作者是杜审言(645-708),王勃(650——676),宋之问(656——712)等诗人,他们大多数作品具备了近体诗的特征。其后是李白(701——762)、杜甫(712——770)、白居易(772——846)等伟大的诗人。

一、律 诗

(一)律体诗的形式

律诗的格律非常严谨,在句数,字数,押韵,平仄,对仗各方面都有严格规定:一、字数:只有五言和七言两种,不能杂言。2、句数:每首八句(绝句是四句,排律十句或十句以上,后面另述)。3、只能押平声韵。(个别变体例外),一韵到底,中间不能换韵。三、五、七句均不能押韵,句尾只能用仄声字。相同的字不能押韵。只有首句入韵时才能用邻韵(俗称“孤雁出群”),这一点现在多有突破,是语音发展所致。4、句中平仄相间。句子之间第一二句平仄相反,称之为相对;二三句平仄相近,称之为相粘。三四句相对,四五句相粘,五六句相对,六七句相粘,七八句相对,违反这些规定的叫做“失对”和“失粘”。5、律诗中间两联须对仗。6、一首诗中最好避免重复字。特意用复字来加强语气的除外。

近体诗按句数分为律诗、绝句、和排律三类。其中,律诗是主体绝句与排律分别是律诗的减幅与增幅。

广告

王力别集:古体诗律学作者:王力

京东

(二)律诗的平仄格式

律诗分五言和七言两类,简称五律和七律,都规定每首八句,两句为一联共四联。第一联叫做首联,也可称起联;第二联叫做颔联;第三联叫做颈联;第四联叫做尾联,也成落联。每联的上句叫做“出句”,下局叫做“对句”。

五言和七言律诗各有四种平仄格式,每种格式八句。句子排列变化次序各不相同。这是基本格式五律的四种平仄格式。掌握了它,各种形式都可以推导出来。这四种句型是:

仄仄平平仄(A)

平平仄仄平(B)

平平平仄仄(C)

仄仄仄平平(D)

七律也有四种基本句型,但不过只是在五律的四种句型每句前面加两个字。五律前面两字是平平的加仄仄,是仄仄的加平平,就成了下面的样子:

平平仄仄平平仄(A)

仄仄平平仄仄平(B)

仄仄平平平仄仄(C)

平平仄仄仄平平(D)

五律和七律的各种平仄格式,都是在以上基础句型的变化组合。现举例如下:

五律的平仄格式

1)仄起仄收,首句不入韵

仄仄平平仄(A)国破山河在,

平平仄仄平(B)城春草木深。

平平平仄仄(C)感时花溅泪,

仄仄仄平平(D)恨别鸟惊心。

仄仄平平仄(A)烽火连三月,

平平仄仄平(B)家书抵万金。

平平平仄仄(C)白头搔更短,

仄仄仄平平(D)浑欲不胜簪。——杜甫《春望》

这个格式只是把A、B、C、D四种句型按次序重复排一次就可以了。首句不入韵是五律的正格。第三、五、七句的第一个字是可平可仄的,在平仄上画方框为记号。

2)平起仄收,首句不入韵

平平平仄仄(C)望君烟水阔,

仄仄仄平平(D)挥手泪沾巾。

平平仄平仄(A)飞鸟没何处,

平平仄仄平(B)青山空向人。(属于拗)

平平平仄仄(C)长江一帆远,(特拗)

仄仄仄平平(D)落日五湖春。

仄仄平平仄(A)谁见汀洲上,

平平仄仄平(B)相思愁白蘋。—刘长卿 唐代诗人(726——786)《饯别王十一南游》

此式将AB和CD句型颠倒排列,然后重排一次。此式首句也不入韵,亦属五律的正格。第三、四句的第三字平仄与式中不同,第五句三、四字平仄倒置,都属于拗救,后面还会详细介绍。

3)仄起平收,首句入韵

仄仄仄平平(B)八月洞庭秋,

平平仄仄平(D)潇湘水北流。

平平平仄仄(A)还家万里梦,

仄仄仄平平(B)为客五更愁。

仄仄平平仄(C)不用开书帙,

平平仄仄平(D)偏宜上酒楼。

平平平仄仄(A)故人京洛满,

仄仄仄平平(B)何日复同游。张谓(唐代诗人)《同王徵君湘中有怀》

此式和(1)基本相同,只是将第一句A句换成D句。此诗第三句连用三个仄声不为失律(有一三五不论之说,但初学者还是要尽量避免此类三仄尾的写法)。

4)平起平收,首句入韵

平平仄仄平(B)深居府夹城,

仄仄仄平平(D)春去夏犹清。

仄仄平平仄(A)天意怜幽草,

平平仄仄平(B)人间重晚晴。

平平平仄仄(C)并添高阁迥,

仄仄仄平平(D)微注小窗明。

仄仄平平仄(A)越鸟巢乾后,

平平仄仄平(B)归飞体更轻。李商隐 《晚晴》

此式和(2)基本相同,只是将第一句由C句换成B句。

七律的平仄格式

1)仄起平收,首句入韵

仄仄平平仄仄平(B)一片花飞减却春,

平平仄仄仄平平(D)风飘万点正愁人。

平平仄仄平平仄(A)且看欲尽花经眼。

仄仄平平仄仄平(B)莫厌伤多酒入唇。

仄仄平平平仄仄(C)江上小堂巢翡翠,

平平仄仄仄平平(D)苑边高冢卧麒麟。

平平仄仄平平仄(A)细推物理须行乐,

仄仄平平仄仄平(B)何用浮荣绊此身。杜甫《曲江二首》之一

此式前四句和后四句都是把AB和CD句倒置,然后将第一句换为B句。首句入韵,是七律的正格。

2)平起平收,首句入韵

平平仄仄仄平平(D)抽弦促柱听秦筝,

仄仄平平仄仄平(B)无限秦人悲怨声。

仄仄平平平仄仄(C)似逐春风知柳态,

平平仄仄仄平平(D)如随啼鸟识花情。

平平仄仄平平仄(A)谁家独夜愁灯影,

仄仄平平仄仄平(B)何处空楼思月明。

仄仄平平平仄仄(C)更入几重离别恨,

平平仄仄仄平平(D)江南歧路洛阳城。柳中庸(唐代)《听筝》

此式后四句按四种基本句型的次序排列,前四句中第一句把A句换成D句,其他和后四句相同。首句入韵,也是七律的正格。

3)仄起仄收,首句不入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C)诸葛大名垂宇宙,

平平仄仄仄平平(D)宗臣遗像肃清高。

平平仄仄平平仄(A)三分割据纡筹策,

仄仄平平仄仄平(B)万古云霄一羽毛。

仄仄平平平仄仄(C)伯仲之间见伊吕,(特拗)

平平仄仄仄平平(D)指挥若定失萧曹。

平平仄仄平平仄(A)运移汉祚终难复,

仄仄平平仄仄平(B)志决身歼军务劳。杜甫《咏怀古迹五首》之五

此式前四句和后四句都是AB句和CD句颠倒。首句第一字为仄声,诗例“诸”为平声,是变通(属于一三五不论)仍做仄起。第五句末三字“见伊吕”是特拗。

4)平起仄收,首句不入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A)重阳独酌杯中酒,

仄仄平平仄仄平(B)抱病起登江上台。(孤平拗救)

仄仄平平仄仄平(C)竹叶于人既无分,(特拗)

平平仄仄仄平平(D)菊花从此不须开。

平平仄仄平平仄(A)殊方日落玄猿哭。

仄仄平平仄仄平(B)旧国霜前白雁来。

仄仄平平平仄仄(C)弟妹萧条各何在,(特拗)

平平仄仄仄平平(D)干戈衰谢两相摧。

此式ABCD四种句型依次排列,重复一次。第二句为孤平拗救第三句、第七句皆为特拗。

广告

大学入门丛书:诗词格律概要 诗词格律十讲(修订第3版)作者:王力

京东

(三)律诗的对仗

对仗也称对偶,律诗颔联和颈联的各自出句与对句规定必须字数相同,词性相同,结构相对称,意思并列相对或相反——这就是对仗。如

千寻铁索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刘禹锡《西塞山怀古》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李商隐《锦瑟》

以上第一联“千寻”和“一片”是数量词相对;“铁索”和“降幡”是名词性偏正词组相对;“沉”和“出”动词并列;“江”和“石”名词并列;“底”和“头”一上一下,方位名词相对。第二联也对的十分恰当。

对仗大约分以下几类:

1、工对

茅亭宿花影,药院滋苔纹。——常建《宿王昌龄隐居》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上述二诗三联,每联不仅词性、结构、字意相同或相并列、相对,而且所咏事物细类也相对或相类,“茅亭”和“药院”都是房子;“花”和“苔”都是植物;“影”和“纹”都是印迹。“五岭”和“乌蒙”都是山名;“逶迤”和“磅礴”都是形容山脉的气势;“金沙”和“大渡”都是江河名;“暖”和“寒”都是指气温,对仗十分工整,堪称工对。

2、宽对

比较多的律诗对仗,只是词性、结构相同,而所写的具体事物及其细类(如地名对地名)并不相同,这种对仗被称为“宽对”,有少数律诗连词性也不同,只是大体对仗而已。那就更宽了。比如刘禹锡的七律《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颔联和颈联: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这就是宽对,因为相对的都不是细类;而且颔联的“旧”和“乡”、“空”和“翻”,颈联的“过”和“春”词性都不同,但不妨这是一首名篇。

3、流水对

有些诗的对仗出句意思没有说完,从语法意义上说,还不能算独立的句子;需要与对句合在一起才能表达完整的意思。这种对仗叫做流水对: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骆宾王《咏蝉》

4、借义对

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这是杜甫《曲江二首》之中二联。就字面的意思来说,出句中寻常即平常的意思,和对句七十并不能相对。但“寻常”还有一义,古代八尺即为“寻”十六尺为“常”。借用这一义,就变成数量词,就可以和七十相对了。这种借义对古人诗中常用。

古人有时并不严格遵守律诗中二联对仗的规则。这种突破大约分两种情况:一种是三联对仗或者四联都对仗;一种是只有一联对仗或者完全不对仗。前者如杜甫三联对仗一例《登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外,凭轩涕泗流。

此首三联对仗。第二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这首是后三联对仗。第三首《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此诗通篇对仗,这样通篇对仗的律诗并不多见,这是一些诗人超出规定把律诗写的更加工整的缘故吧……

或者恰恰相反,诗人门有时不愿意受格律约束,故意摆脱对仗的规则,以下两首便是如此。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杜甫《月夜》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报道山中去,归时每日斜。

——晈然《寻陆鸿渐不遇》

前一首是传颂千古的名句,第三句为特拗,只有颈联一联为对仗。后一首的作者是唐代诗僧,此式全不对仗,而这两首诗的平仄粘对完全符合五律的格式,可以称之为律诗的变体。这种变体是诗人一时兴起之作,偶尔为之无妨,但不能奉为律诗的一种模式。初学者亦不可效仿。

对仗也有禁忌:第一,同字不能相对。如“天”字可与“地”对,但不可与“天”对,反之亦然。

崔颢的《黄鹤楼》诗中的“黄鹤”在一联中两次出现,而且在同一位置上,鲁迅的《湘灵歌》中“湘水”亦然。这在律诗中是可以的,何况上述二例都在不要求对仗的首联,而且二者都是专有名词,可以不计平仄。但在近体律诗的颔联和颈联中,则万万不可。第二,虽然字不相同,但字义相同,也不能对仗,如果用了则称之为“合掌”,是律诗的大忌。著名诗人有时也蹈此病。如杜甫的七律《九日蓝田崔氏庄》中的额联:

休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

“帽”和“冠”异字同义,用来对仗,即为合掌。前面提及的李商隐的《落花》,谐音后,成为“少”和“稀”也是“合掌”。第三,律诗的颔联和颈联各自的句法结构尽量不要相同,应当有所参差。这也是节奏问题。以元稹的《遣悲怀三首》的前两首中颔联和颈联为例。

第一首:

顾我——无衣——搜——荩箧,

泥他——沽酒——拔——金钗。

野疏——充膳——甘——长藿,

落叶——添薪——仰——古槐。

第二首:

衣裳——已施——行看——尽。

针线——犹存——未忍——开。

尚想——旧情——怜——婢仆。

也曾——因梦——送——钱财。

第一首两联句法结构完全相同,显得呆板生滞;第二首两联各自句法结构和节拍有所变化,便摇曳多姿了。节拍也就是节奏,近体诗一般两字一拍,剩下一字为半拍。上述两例,一应为戒,一则可学。

广告

历代绝句六百首作者:周正环

京东

二、绝句

近体绝句每首四句,又分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简称五绝和七绝。五言二十字,七言二十八字。绝句的押韵、平仄和粘对格律与律诗相同,也称做律绝。其实,就字数、句数和韵律而言,绝句都是律诗的一半,因此,人们又称它为截句,“截”就是裁截之意,那么,是怎样的截法呢?

(一)绝句裁截律诗的格式

1)裁截一二联的。因为律诗的颔联须对仗,相对应的,这类

句的第二联也须对仗。例如宋·杨万里(1127——1206)的七绝名篇《晓出净慈送临子方》: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第二联为工对。

2)截裁律诗三四联的。因绝句的第一联与律诗的颔联相对,也须对仗。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上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这是杜甫晚年经离乱后流落潭州时所作的一首七绝,题为《江南逢李龟年》第一联的“寻常”对“几度”,仍为借义对.

3)截裁律诗二三联的。则是两联全部对仗,以下面两例为证,第一首是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第二首是杜甫的《绝句四首》之三: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4)截裁律诗一、四两的。如宋之问的五绝《渡汉江》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因为律诗的一、四联均不须对仗,故此诗全不对仗。这种形式的绝句不受对仗的限制故应用最广。绝大多数绝句都采用这种形式。因之,不必对仗也就成了绝句的通例。

(二)绝句的平仄格式

和律诗相同,绝句也有四种平仄格式。因为绝句只有四句,所以只要将前面举的四种基本句型变化次序排列一次就行了,不用像律诗那样把四种基本句型排列两次。实际上,五绝、七绝的各四种格式就是五律、七律各四种格式的一半。格式如下:

五绝的平仄格式

1)仄起仄收,首句不入韵

仄仄平平仄(A)岭外音书断,

平平仄仄平(B)经冬复立春。

平平平仄仄(C)近乡情更怯,

仄仄仄平平(D)不敢问来人。

此式和五律1式前半首相同。首句不入韵,是五绝的正格。

2)平起仄收,首句不入韵

平平平仄仄(C)山中相送罢,

仄仄仄平平(D)日暮掩柴扉。

仄仄平平仄(A)春草明年绿,

平平仄仄平(B)王孙归不归。王维《山中送别》

此式和五律2式前半首相同,也是正格。

3)仄起平收,首句入韵

仄仄仄平平(D)月黑雁飞高。

平平仄仄平(B)单于夜遁逃。

平平平仄仄(C)欲将轻骑逐,

仄仄仄平平(D)大雪满弓刀。卢纶《塞下曲六首》之三

此式与五律3式前一半相同。

4)平起平收,首句入韵

平平仄仄平(B)帷飘白玉堂,

仄仄仄平平(D)簟卷碧牙床。

仄仄平平仄(A)楚女当时意,

平平仄仄平(B)萧萧发彩凉。李商隐《细雨》

此式与五律4式前一半相同。

七绝的平仄格式

1)仄起平收,首句入韵

仄仄平平仄仄平(B)死去元知万事空,

平平仄仄仄平平(D)但悲不见九州同。

平平仄仄平平仄(A)王师北定中原日,

仄仄平平仄仄平(B)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此式与七律1式前一半相同,首句入韵,为七律正格。

2)平起平收,首句入韵

平平仄仄仄平平(D)谁家玉笛暗飞声,

仄仄平平仄仄平(B)散入春风满洛城。

仄仄平平平仄仄(C)此夜曲中闻折柳,

平平仄仄仄平平(D)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此式与七律2式前一半相同,亦为七律正格。

3)仄起仄收,首句不入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C)两个黄鹂鸣翠柳。

平平仄仄仄平平(D)一行白鹭上青天。

平平仄仄平平仄(A)窗含西岭千秋雪,

仄仄平平仄仄平(B)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

此式与七律3式前半首相同。

4)平起仄收,首句不入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A)靖安宅里当窗柳,

仄仄平平仄仄平(B)望驿台前扑地花。

仄仄平平平仄仄(C)两地春光同日尽,

平平仄仄仄平平(D)居人思客客思家。白居易《望驿台》

此式与七律4式前一半相同

(三)绝句的变体

有些诗人写绝句,有意不遵循绝句的格律,但又不是完全摆脱格律。例如: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李白《玉阶怨》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绝句本要求平韵,这两首皆押仄韵,前一首除尾句“秋”字外,平仄粘对都合律;后一首第二、三句改粘为对,句子中间的平仄合律。这两首诗都是名篇,作者都是熟谙格律的大诗人,历来的诗选也都将它们放在近体五绝的范围内。我们把这种又合律又突破的诗称作绝句的变体。还有一种变体,把绝句本应相粘的二、三句改为相对其他方面都合律。最著名的是王维的《送元二使西安》: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这首诗是写送别离情的经典之作。曾被编入乐府,曲名叫《阳关三叠,》传唱千古,如今小学生都会背诵。但第二、三句平仄失粘却相对。因诗中“阳关”一词影响深远,所以,后人把这种变体绝句称为“阳关体”。也有人把这首诗当做词看,词牌起作《阳关曲》,也叫《阳关词》。和王维同时期的李白岑参也写过这种变体绝句。如李白的《长门怨》之一:

天回北斗挂西楼,金屋无人萤火流。

月光欲到长门殿,别做深宫一段愁。

岑参的《过碛》:

黄沙碛里客行迷,四望云天直下低。

为言地尽天还尽,行到西安更向西。

晚近著名的“阳关体”则有陈毅元帅《赠同志》:

二十年来是与非,一生系得几安危?

莫道浮云终蔽日,严冬过后绽春蕾。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华诗词学会的大赛获一等奖作品中。就有一首“阳关体”七绝:

铁马金戈百战余,苍凉晚节月同孤。

冢上已深三宿草,人间始重万言书。

——徐永汇:《挽彭德怀元帅》

三、排律

排律是律诗的拓展和延伸。律诗规定每首八句,排律最短为十句,随内容表达的需要,可以两句两句增加,如十二句、十四句、十六句……这样排列长度不封顶。

白居易的《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就是一首长达二百句的排律。排就是排比的意思,排律长于律诗,所以也称长律。

排律除篇幅外,格律和律诗相同,逢双句必押平声韵,单句不押韵,用仄声韵,不论多长,都是一韵到底中途不能换韵;一定要符合律诗平仄粘对格式规则;除了首联和尾联,不论中间多少联都要对仗。符合这些规定的十句以上(包括十句)的律诗,就是排律。由于排律的规则特别严苛,历来写的人不多。写的大多数是五言排律,七言排律更少。下面以钱起(唐代诗人,天宝进士)《省试湘灵鼓瑟》为例,对照排律的平仄粘对格式:

仄仄平平仄 善鼓云和瑟,

平平仄仄平 常闻帝子灵。

平平平仄仄 冯夷空自舞,

仄仄仄平平 楚客不堪听。

仄仄平平仄 苦调凄金石,

平平仄仄平 清音入杳冥。

平平平仄仄 苍梧来怨慕,

仄仄仄平平 白芷动芳馨。

仄仄平平仄 流水传湘浦,

平平仄仄平 悲风过洞庭。

平平平仄仄 曲终人不见,

仄仄仄平平 江上数峰青。

排律格律太严,不容易写,也束缚了作者的艺术思维,初学者了解即可,不必刻意去写。

四、近体诗的一些其他问题

(一)一、三、五不论与拗救

1、一、三、五不论

前面所讲近体诗平仄粘对格式十分严格,但也有可以变通的地方,即某些地方可以不论平仄。古往今来的诗人们也往往利用这些变通写诗,来争取格律上的自由。因为可平可仄皆在七言诗的第一、第三、第五字,五言诗的第一、第三字,所以就有了“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之说。”意思是一、三、五可以不论平仄,二、四、六不须平仄分明。

这种说法究竟对不对呢?

他有可取之处,但不能作为严格的定律。一般讲七言律诗和绝句每句的第一字都可以不计平仄。以杜甫《秋兴八首》中的一二手为例:

请看石上藤萝月(第二首第七句)平平仄仄平平仄(A)

夔府孤城落日斜(第二首第一句)仄仄平平仄仄平(B)

丛菊两地他日泪(第一首第五句)仄仄平平平仄仄(C)

每依北斗望京华(第二首第二句)平平仄仄仄平平(D)

从以上杜甫的诗句看,下面点黑点的字是应平而仄或是应仄而平;右边是如前列出的七言近体诗的四种基本句型,画圈的字是可平可仄之处。杜甫以上四句诗都是在第一个字上有变通,即可以不论,第一首第五句第三字也“不论”了,从画圈的字看,四种基本句型的第一字都可平可仄。A、C、D三种句型第三字可平可仄,只有B句的第五字才可平可仄。B句如果第三个字用仄声,那么就变成仄仄仄平仄仄平了,于是这句子除了句尾押韵是平声外,只剩一个平声字,这叫做“孤平”是近体诗的大忌。若犯了孤平,就需要拗救,下面还要介绍“拗救”。五言D句仄仄仄平平,虽然除了韵脚以外,也只剩一个平声,但这不算孤平。除了B句第五字可平可仄外,其他各句第五字一般不能变通,要是把D句第五字由仄声换成平声,那么这句就变成了平平仄仄平平平,句尾三连平,句尾三个平声字,成为三平调(或三平尾),是在近体诗中绝对不允许的。古体诗有时可用三平调。崔颢的名篇《黄鹤楼》里的“白云千载空悠悠”就是三平尾,我们可以把它看做古体,亦可看做早期的格律诗。因为格律诗完整体系是宋代形成的。近体诗中仄仄平平平仄仄(五言为平平平仄仄)句型虽然连用三个平声字,但不在末尾,因此不算三平调 ,A句和C句中的第五字,前面说过不能变通,若变通了,A句就成了平平仄仄仄平仄,句尾两个仄声夹一个平声,诗律并未规定这样不行,古人也有这样用的,如柳宗元的七律《别舍弟宗一》的第三句“一身去国六千里”就是。但这样念来拗口,以不用为宜。有时诗人这样用了,在下句用“拗救”的方法补救,下面还要具体讲。C句第五字假如换成仄音,那么整句就成了“仄仄平平仄仄仄”句尾一连用三个仄声叫做三仄尾。诗词里并没有明确限制,但读来仍不好听,应尽量避免。

五言近体诗的可平可仄,道理与七言近体诗相同。只是五言诗的第五字是句尾,有固定的押韵格式,于是可平可仄之处就在一、三两个字上。现以唐代沈如筠的《闺怨》为例来分析。

雁尽书难寄,仄仄平平仄(A)

愁多梦不成。平平仄仄平(B)

愿随孤月影,平平平仄仄(C)

流照伏波营。仄仄仄平平(D)

左边的诗,“不论”的是第三、第四句的第一字。右边的格式,A、C、D三句的第一字都可以不论平仄,但B句第一字不能不论。否则就犯孤平。B句的第三字则可以不论。D句的第三字也不能不论,否则便成了三平调。A句的第三字也以不变通为宜。

2、拗救

有些近体诗在一些地方违背了平仄粘对格律,在不能不论平仄之处变通了,这就叫做“拗”,就必须在另一地方加以补救,这就叫做“救”,拗了以后补救,叫“拗救”。补救了,就算合律。

拗救可分为对句救、本句救和本句救兼对句救三种情况,前两种情况又各有两种不同形式。

1)对句救

第一种形式:

原道从此别,仄仄平仄仄

青山空复情。平平平仄平——杜甫《奉济驿重送严公司韵》

这一联出句第四字“此”是应平而仄,拗了;便将对句第三字应仄改平声“空”,以作补救。这样对句开头虽然一联三个平声字,但不在句尾,也不算三平调。

第二种形式

映阶碧草自春色,平平仄仄仄平仄

隔叶黄鹂空好音。仄仄平平平仄平——杜甫《属相》

这一联出句第一、第三字可以不论平仄。第五字“自”是应平而仄;便将对句第五字,由应仄改为平声“空”。这样,对句中间一连三个平声字,因不在句尾,也不算三平调。这样的句式也可以不救不算拗句。还以杜甫《恨别》为例:

洛城一别四千里, 平平仄仄仄平仄

胡骑长驱五六年。 仄仄平平仄仄平

此链出句第一、第三字不论平仄第五字“四”应平而仄对句未补救。

2)本句补救

也有两种形式

第一种形式,孤平拗救

荆棘满亭君自知。 仄仄仄平平仄平——贾岛《题兴化寺园亭》

此句第三字不能不论平仄,但句中第三字“满”却应平而仄,犯了孤平:第一字“荆”虽是平声,但第一字一般不算作补救,还须另救。因此便将本句第五字由应仄改为平声“君”,这样就不是孤平了。

第二种形式,特拗:

看杜甫的七律《咏怀古迹五首》之三的尾联:

千载琵琶作胡语, 仄仄平平仄平仄

此句第一字可以不论平仄,第六字属于“二、四、六分明”的原则,应做仄声,不能变通但句中的“胡”却是平声拗了;于是便将第五应作平声的字改为仄声“作”来补救,句尾三字由原来的平仄仄改为仄平仄,这种拗救称为“特拗”,连过去科举考试中作诗也是允许的。这种特拗多用在尾联的出句,毛泽东《送瘟神》之二尾联的出句也是这种特拗。

借问瘟君欲何往?仄仄平平仄平仄

《答友人》的出句亦如此

我欲因之梦吴越,仄仄平平仄平仄

文天祥《过零丁洋》

惶恐滩头说惶恐,仄仄平平仄平仄

3)本句救与对句救

日午树阴正, 仄仄仄平仄

独吟池上亭。 仄平平仄平——刘禹锡《昼居池上亭独吟》

此联对句第一个“独”字拗,犯了孤平,便将第三字由应仄改为平声“池”。这是本句救;“池”又兼救了出句第三字“树”的应平而仄。前面所说,专有名词可以不计平仄、重出,如杜甫的《白帝》首联:“白帝城中云出门,白帝城下雨翻盆”

出句对句“白帝”,同词同位,平仄不调。但白帝为专有名词,不计平仄。又在不须对仗的首联,其他三联仍然合律,故仍是一首“七律”。

武阳 海上清音版主,1964年首批知识青年插队务农十年。1984年考入天津市政府外事办公室,从事出国管理与政策研究。1995年调对外经济贸易委员会,从事对外经济贸易研究,有散文集《半卷斋杂记》,诗词集《半卷斋诗词稿》。

作者 | 武 阳 编辑 | 章雪芳 审核 | 小楼听雨

楚女代表什么生肖2

丹江大观苑旅游度假区位于河南南阳市淅川县,丹江水库北岸,是河南省黄金旅游带“南水北调中线沿线生态观光带”的源头。景区四周山水环抱,历史文化底蕴丰厚,拥有60多处错落有致的古今人文景观,可实现“海、陆、空”多种方式、立体化休闲、观光,吸引了大量海内外游客,成为中原旅游业冉冉升起的一颗明珠。

山中有水、水中有山的立体画卷

丹江大观苑占地面积26.8平方公里,由多个深入丹江水库的小岛组成,形成多个半环状天然的碧水港湾,是丹江库区周边自然景观最丰富的区域,岛上鸟语花香,苍松翠柏,松针铺地;湖中碧水千顷,烟波浩渺,天水一色;四周青山环绕,群峰耸立,惊险壮观;通过直升机、观光船与景区游览车,游客可以360°欣赏如画山水。

空中俯瞰

丹江大观苑依托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丹江口水库的资源优势推出了空中游览项目,可围绕南阳、襄阳、武当山、渠首、丹江大坝进行30分钟的短线飞行,填补了南阳通用航空产业的一项空白。

丹江水库是亚洲最大的人工淡水湖之一,水面宽阔,乘坐舒适的直升机从空中俯瞰,水清,山绿,葱郁的柏树林与金灿灿的花海构成一幅天然画卷。

水上慢旅

丹江大观苑游船公司拥有30余艘不同级别的游船,围绕丹江水库推出观光旅游路线,游客可乘船抵达丹江大坝、南水北调中线源头一渠首、武当山、宋岗、下寺、张营、淅川县城等地。除了计时游览,也可以包船举行水上婚庆、商务会议、学术交流、私人聚会、餐饮会议等。

挑战玻璃桥

凤凰玻璃桥横跨于凤凰岛与龟岛之间,全长220米,透过玻璃可以看到脚下流动的丹江碧水,有惊无险。淅川是楚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春秋时是楚始都丹阳的所在地,这座桥的名称也与楚文化有关——当年楚国是以“凤凰”作为图腾。

怀旧林

怀旧林中的万件石磙、石磨,以怀旧的方式表达了对淅川移民为南水北调工程所做贡献的崇敬,同时这里也成为游客们重拾儿时回忆的乐园,用黄豆磨豆浆,用麦子磨面粉,用红薯干磨红薯面粉……仿佛穿越回那个充满手工记忆的纯真年代。

更多趣处

喊泉

站在泉边大喊,分贝越高,喷泉的高度就越高(最高可达90米),水花飘得更远,清凉的水声可让人释放压力。

云葫

这个巨型葫芦矗立在景区东区,远观如同悬在云中,水柱从葫嘴中喷涌而出,十分壮观,成为游客们合影、自拍的最佳背景。

飞来石

由巨石堆叠而成,远远望去,巨石悬空,摇摇欲坠,如同一支在风中自由舞动的天然“火炬”。

秋千乐园

位于一处小岛上,四周环水,景观极佳。荡秋千是老少皆宜的游戏,黄昏时还可以坐在摇曳的秋千上欣赏落日,留下浪漫回忆。

打造全方位文化度假体验

除了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丹江大观苑还打造出丹阳楼、药王殿、楚风楼、范蠡阁、中华历史长河馆、世界精英馆、文博园、文化长廊、中原三面盛世观音等60多处人文景观,集观赏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可休闲娱乐,可礼佛、祈福,可品味地方特色文化,为游客提供全方位的文化度假体验。

丹阳楼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纪念馆又称丹阳楼,集中体现了博大精深的水文化。主体建筑共五层,一楼面积达496平方米的大型沙盘模型,详尽展示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调水的全过程;二楼是移民馆,展示淅川人民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做出的巨大贡献与牺牲;三楼是历代治水名人馆,可以看到“恩泽华夏兴水利,万古千秋是典范”的历代治水名人;四楼是大禹馆,讲述大禹“一挽狂澜安天下,三过未入传美名”的故事;五楼是瑞兽呈祥,可远眺丹江美景。

药王殿

歇山式仿古建筑,殿内供奉着中国古代的五位大医学家——药王孙思邈、医圣张仲景、中医学鼻祖扁鹊、中医外科鼻祖华佗、药圣李时珍,墙上的彩绘壁画展示着他们的生平事迹、主要贡献,四周的展柜中陈列有300余种中草药标本,漫步其中,可以慢慢品味源远流长的中医药文化。

楚风楼

丹江大观苑的标志性景点之一,位于植被丰茂的密林之中,主体建筑有三层,重檐迭起,飞檐翘角,庄严凝重,集中展示了楚文化的特色。一楼按照春秋战国时期楚国宫廷乐舞表演的场景设置,提供楚风才艺表演,可感受“楚女善舞翘袖折腰丹凤楚韵,楚乐动人五音繁会博大精深”。二楼集中展示楚始都丹阳城昔日的辉煌和楚国的珍贵文物。三楼再现了楚国宫廷的样貌。

范蠡阁

范蠡是淅川人,号称“商圣”,他总结出大量的经营方法和理论,后人将其整理成《陶朱公书》《陶朱公商训》《范蠡理财致富十二则》《范蠡经商十八法》等种通俗读物,他提出的“经商十八法”及相关经商哲学至今仍有着现实的指导意义。

范蠡阁的一楼正中供奉着范蠡的坐像,往来游客都会拜上一拜,祈望能够心想事成、财源广进;二楼采用声、光、电、雾等现代高科技手段再现了吴越争霸的最后一场战役——姑苏之战,展示了范蠡的军事才华;三楼通过沙盘模型再现范蠡弃官经商的过程及他的经商秘笈;四楼有3组蜡像,展示古代四大美女之首西施与才子范蠡的传奇佳话。

中华历史长河馆

以中国历代具有代表性的皇帝为主线,每个展馆陈列有对应朝代的发展史、历史传承图、典故故事、帝王代表及历史名人、特色服饰等,全面展示中国从远古到现代的历史进程。整座建筑依山势而建,远看就像一条长龙从山上奔向丹江,建筑中央有一处阶梯形水景,丹江水自上而下缓缓流动,代表着历史的长河绵延至今。

中原三面盛世观音像

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综合性动态雕塑群,主要由三面观音像、莲花宝座、观音三十二化身、四方佛、四力士几部分组成,总高68米,矗立于莲花状水池中,周围均匀分布着十二生肖。雕塑群的核心部分——三面观音像高32米,可在火炬状雕塑群底座内随音乐喷泉自由升降,视觉效果强烈。

世界精英馆

建筑外观呈现地球仪的造型,外面的玻璃幕墙上用蓝色表示江河湖海等水域,绿色表示平原,黄色表示高山高原,白色表示冰川雪地,另有海拔数字表示高低起伏的山脉,造型新颖独特,建筑顶部有不锈钢制作的和平鸽造型,象征和平、友谊、团结、圣洁。

世界精英馆集历史、文化、娱乐、风景及多媒体艺术于一体,运用电影艺术手法和声、光、电、多媒体技术,带领游客穿越时空,与政治与军事伟人、文学艺术大师、科技与经济精英及各地的风景名胜区等近距离接触。

文博园

占地面积3500平方米,是丹江大观苑风景最好的地段之一,清新淡雅的徽派建筑,与青天碧水、翠屿蓝湾和谐一体。自南向北依次有临江环廊、石牌坊、文化大院,内含楚成语碑刻环廊、广场、中原十大圣人雕塑、“长河”浮雕等景观。

文化长廊

全长16800米,像一条长龙逶迤盘旋于丹江湖北岸。它在继承了中国传统亭、台、楼、阁、廊清净雅致风格的基础上大胆创新,采用生态廊、文化廊、现代廊、芳古廊等形式,步移景异,漫步其中,依山临水,峰回路转,如在画中游。

住宿推荐

福森半岛假日酒店

集“住宿、餐饮、旅游、购物、休闲、康乐”为一体的涉外高档商务酒店,建筑面积26800平方米,客房均配有可欣赏山水景观的休闲阳台,中西餐厅、多功能厅、演艺厅、环廊酒吧、音乐茶社、美容美发、健身房、桑拿室、室内外游泳馆等休闲娱乐设施一应俱全。酒店住客可免费畅游丹江大观苑景区。

江畔疗养别墅度假区

位于丹江大观苑景区西区,依山临湖,环境幽雅,建有豪华别墅86栋,可同时容纳1200人住宿,同时配有多功能厅、宴会厅、包间等,可同时容纳1600人用餐。度假区的住客可免费畅游丹江大观苑景区。

特色美食

丹江全鱼宴

丹江有翘嘴白鱼、武昌鱼、蒙古红白鱼、黄花鱼、鲈鱼等多种野生鱼类,肉质细嫩,营养丰富,是有益于健康的绿色食品。

淅川人独创的丹江全鱼宴,将各类鲜鱼加工成丝、片、丁、条等几十种,通过炸、溜、爆、炒、煎、蒸、烩等方式,烹制出煎红尾鱼、剁椒鱼头、干炸河虾、干炒沙丁、蒜烧鲶鱼、麻辣鲳鱼、红烧鲤鱼、清蒸鲈鱼、清蒸桂鱼鲢鱼汤、鱼头汤、鲫鱼汤、银鱼蛋汤等数百道佳肴。这些菜品刀工精细,多用白汁原汤,突出食材本来的鲜味。

丹江养生药膳

丹江大观苑景区地处八百里伏牛山余脉,南北交汇,气候温和,是天然的中草药宝库。景区依托药文化开发出四季养生滋补药膳,针对不同季节、不同体质推荐不同的膳食,调和四气五味,运用各种烹饪技法,使药物的功效与食物的美味融为一体。

(图片取自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楚女代表什么生肖3

资料转载来源于:颜渊山庄

https://www.toutiao.com/i6669669385344385544/?group_id=6669669385344385544

内容简介:本篇所收录的是描写春天的一组古诗。

目录:卷1南湖早春(白居易)

天净沙(白朴)

山房春事(岑参)

南歌子(陈亮)

虞美人(陈与义)

过红梅阁(程致道)

答王十三维(储光羲)

苏溪亭(戴叔伦)

襄阳寒食寄宇文籍(窦巩)

春运(杜甫)

江畔独步寻花(杜甫)

绝句漫兴(杜甫)

腊日(杜甫)

遣闷戏呈路十九曹长(杜甫)

清明二首(杜甫)

曲江对雨(杜甫)

雨晴(杜甫)

远怀舍弟颖观等(杜甫)

怅诗(杜牧)

春日京中有怀(杜审言)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杜审言)

望月婆罗门引_癸卯(段克己)

临江仙_小样洪河分九曲(葛胜仲)

晦日呈诸判官(韩滉)

春雪(韩愈)

感春五首(韩愈)

晚春(韩愈)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

咏柳(贺知章)

小重山(贺铸)

阳春曲(胡祗遹)

次元明韵寄子由(黄庭坚)

三月晦日送春(贾岛)

春思(贾至)

淡黄柳(姜夔)

扬州慢(姜夔)

长歌行(乐府诗集)

宫中行乐词(李白)

古风(李白)

金门答苏秀才(李白)

落日忆山中(李白)

送祁昂滴巴中(李白)

早春寄王汉阳(李白)

春行即兴(李华)

送王牧往吉州谒使君叔(李嘉祐)

岁晚还京台望城阙成口号先赠交亲

减字木兰花(李清照)

卷48声声慢(李清照)

卷1南湖早春(白居易)

风回云断雨初晴,返照湖边暖复明。

乱点碎红山杏发,平铺新绿水苹生。

翅低白雁飞仍重,舌涩黄鹂语未成。

不道江南春不好,年年衰病减心情。

鉴赏

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描画出了春天西子湖的景致,广为人所传诵。他早在江州(今江西九江)时所作的《南湖早春》,也活现出了早春鄱阳湖的风采,人们却知之甚少。

读这首《南湖早春》,令人不能不叹服诗人选景之新,造语之巧。烟波浩淼的鄱阳湖,传统地以湖边的星子县、瓮子口为界,将其分为南北二湖,诗题中即以南湖指代整个鄱阳湖。写早春,而且是江南鄱阳湖的早春,诗中选景构图,处处透着“早”意,显出时令、地域特征。

写作背景

这也是作者在江州时留下的作品。

前六句描写南湖早春明媚动人的景物,最后两句显示出作者遭到贬谪后消沉郁闷的心情。

苏轼评论王维的山水诗,以为“诗中有画”。其实不独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如此,“诗中有画”可以说是我国优秀山水作品的一个共同特点。如果就这首诗的前六句而论,我们就可以说是一幅境界清新的画。

天净沙(白朴)

春山暖日和风,

阑干楼阁帘栊。

杨柳秋千院中。

啼莺舞燕,

小桥流水飞红。

译文

山绿了,阳光暖了,吹起和煦的春风。楼阁上少女凭栏眺望,高卷起帘栊。院子里杨柳依依,秋千轻轻摇动,院外有飞舞的春燕,啼喈的黄莺,小桥之下流水潺潺,落花飞红。

赏析

白朴现存的散曲作品中,有《天净沙》小令共八首,分别以“春”、“夏”、“秋”、“冬”为题,共计两组。

这支《天净沙·春》曲子,运用绘画技法,从不同空间层次描写春天的景物,具体来说,第一句的春日、春山构成整个画面的背景,是远景,第二句是人物的立足点是近景,第三句庭院中喧闹的景象,展示了一幅充满生机、春意盎然的画面,是中景。最能够体现春天特征的两个形容词是暖和啼莺,而最能庭院中生机的景物是舞燕和飞红。

这支曲子的人物应该是一位女子,她站在栏杆之旁,帘栊之下,窥探着春天的景致,她眼中的春天要更加细腻,更加秀美。

这首小令,依靠景物的巧妙排列,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动静结合的写法,增添了生气,也让静态的画面有了动感。

山房春事(岑参)

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

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注释

①春事:春天的景象。此题原作二首。

②梁,俗名竹园。西汉梁孝王刘武所建。故址在今河南省商丘县东。周围三百多里。园中有各种山池洲渚,宫观相连,奇花异树,园:亦名梁苑,即兔园错长其间,珍禽怪兽,出没其中。当时著名赋家枚乘还特为写了《梁王兔园赋》,极颂其宏丽。乱飞鸦:作者当时看到萧条景象,言已今非昔比了。

③庭树:指梁园中残存的树木。此二句是反说,诗人不言自己深知物是人非,却道无知的花树遵循自然规律,不管人事沧桑,依然开出当年的花来。

赏析

梁园又名兔园,俗名竹园,西汉梁孝王刘武所建,故址在今河南省商丘县东,周围三百多里。园中有百灵山、落猿岩、栖龙岫、雁池、鹤洲、凫渚,宫观相连,奇果佳树,错杂其间,珍禽异兽,出没其中。梁孝王曾在园中设宴,一代才人枚乘、司马相如等都应召而至。到了春天,更见热闹:百鸟鸣啭,繁花满枝,车马接轸,士女云集。

南歌子(陈亮)

池草抽新碧,山桃褪小红。寻春闲过小园东。

春在乱花深处、鸟声中。

游镫归敲月,春衫醉舞风。

谁家三弄学元戎。吹起闲愁,容易上眉峰。

虞美人(陈与义)

十年花底承朝露。看到江南树。洛阳城里又东风。未必桃花得似、旧时红。

胭脂睡起春才好。应恨人空老。心情虽在只吟诗。白发刘郎孤负、可怜枝。

过红梅阁(程致道)

春风如醇酒

著物物不知

绿树见芳芽

花香引蝶戏

答王十三维(储光羲)

门生故来往,知欲命浮觞。

忽奉朝青阁,回车入上阳。

落花满春水,疏柳映新塘。

是日归来暮,劳君奏雅章。

苏溪亭(戴叔伦)

苏溪亭上草漫漫,谁倚东风十二阑。

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

赏析

这首诗的写作时间与《兰溪棹歌》相近。戴叔伦公元780年在(唐德宗建中元年)旧历五月至次年春曾任东阳令,苏溪在浙江义乌、东阳附近,这首诗大约是他在这段期间所作的。

襄阳寒食寄宇文籍(窦巩)

烟水初销见万家,东风吹柳万条斜。

大堤欲上谁相伴,马踏春泥半是花。

注释

①寒食:即寒食节,清明前一二天。宇文籍:不知何人。从诗的内容看应是作者的一位友人。

②见:现,显露。

赏析

窦巩与襄阳的关系与他作幕府的经历相关,袁滋镇襄阳期间,他任其掌书记;从元稹镇武昌期间,他往返京师长安,也经过了襄阳。从此诗看这次在襄阳是在春季。

此诗描绘了襄阳城的美景,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襄阳城四周环水,春来烟水朦胧,当艳阳高照,轻雾才退去,方现出参差人家。一个“见”字,十分生动。 “东风吹柳”、“马踏春泥”,非常传神。马踏春泥半是花:点名季节;有“踏花归去马蹄香”的意境,写出春天的可爱。如此美景却只能独自消受,对友人的思念尽在其中矣。

春运(杜甫)

肃肃花絮晚,

菲菲红素轻。

日长雄鸟雀,

春远独柴荆。

赏析

前两句形容花色红,柳絮素。

后两句谓日色渐长.春色淡远,唯听鸟雀调嗽,无人来往,独有柴门而已

江畔独步寻花(杜甫)

不是爱花即欲死,只恐花尽老相催。

繁枝容易纷纷落,嫩蕊商量细细开。

绝句漫兴(杜甫)

手种桃李非无主, 野老墙低还似家。 恰似春风相欺得, 夜来吹折数枝花。

赏析

本组诗第一首总述客愁恼春,这第二首便承接第一首而来,借埋怨春风欺花来发牢骚。前两句说桃李有主,而且是在自家的花园之中,“非”、“还”二字加强语气,强调感情色彩。后两句说,春色催花,已是“深造次”,而现在春风竟又来欺凌,一夜之间居然吹折数枝鲜花!“恰似”即“正是”。“得”,是唐人口语,语助词。诗人寓情于景,造成情与景的对立气氛。在诗人眼中,春风折花,便是有意欺主。在诗人笔下,春风与桃李都人格化了。明明是诗人恼春,却写成春风欺人。

腊日(杜甫)

腊日常年暖尚遥,

今年腊日冻全消。

侵凌雪色还萱草,

漏泄春光有柳条。

纵酒欲谋良夜醉,

还家初散紫宸朝。

口脂面药随恩泽,

翠管银罂下九霄。

赏析

诗句中可以看出,往年的腊日天气还很冷,温暖离人还很遥远。而当年腊日气候温和,冰冻全消。诗人高兴之余准备辞朝还家,纵酒狂饮欢度良宵,但此时此刻,他又因感念皇帝对他的恩泽,不能随便走开。

遣闷戏呈路十九曹长(杜甫)

江浦雷声喧昨夜,春城雨色动微寒。

黄鹂并坐交愁湿,白鹭群飞太剧干。

晚节渐于诗律细,谁家数去酒杯宽。

惟君最爱清狂客,百遍相看意未阑。

赏析

对这首诗,朱瀚评此诗云:“江浦二字打头,近俗。喧昨夜,更俗。动微寒,欠穏。雨色、雷声,土木对偶,比‘雷声忽送千峰雨’何如?交并二字,重复。太剧干三字,晦涩。此从‘黄莺过水’一聨偷出,而手脚并露。其云‘晚律渐细’,岂少年自居粗率乎?杜则少时入细,老更横逸耳。故曰:‘语不惊人死不休’、‘老去诗篇浑漫与’参看,始知其谬。”

今日有雨,窗外秋雨如烟,正好读起这首诗,试评一二。

唐人特别是杜甫写诗,惜字如金,标题绝不会随意涂鸦,往往大有用意。这首诗,“遣闷戏呈”这个标题正是点题之笔。“遣闷”说明诗人写诗是为了排遣憋闷,“戏呈”则表明老杜见到故人时的喜悦之情。

清明二首(杜甫)

【其一】

朝来新火起新烟,湖色春光净客船。

绣羽衔花他自得,红颜骑竹我无缘。

胡童结束还难有,楚女腰肢亦可怜。

不见定王城旧处,长怀贾傅井依然。

虚沾焦举为寒食,实藉严君卖卜钱。

钟鼎山林各天性,浊醪粗饭任吾年。

【其二】

此身飘泊苦西东,右臂偏枯半耳聋。

寂寂系舟双下泪,悠悠伏枕左书空。

十年蹴鞠将怀远,万里秋千习俗同。

旅雁上云归紫塞,家人钻火用青枫。

秦城楼阁烟花里,汉主山河锦锈中。

春去春来洞庭阔,白苹愁杀白头翁。

创作背景

公元758年(乾元元年)六月,杜甫因营救房琯触怒肃宗,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从此离开朝延,开始最后十余年的飘泊生涯,直到公元770年(大历五年)病死于洞庭舟中。房琯事件是诗人政治生活中最严重挫折,其“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理想被丝丝蚀尽,自身更进一步坠入饥寒贫病的深渊。不过在这十来年的流浪中,诗人度关陇,客秦州,寓同谷,居成都,然后漂泊湘鄂,却有幸饱览各地壮丽河山,凭吊众多古迹,广泛接触社会,了解风土民情,感受时代苦难,诗人的创作因之题材更广阔,抒写更深入,写出了大批优秀篇章,《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兴八首》、《登岳阳楼》、《清明二首》等佳构都是这一时期的作品。《清明二首》写于公元769年(大历四年)春,当时诗人由岳州南行,拟往衡州依湖南都团练史、衡州刺史韦之晋。

赏析

诗体为七排,是古代诗人极少创作的一种诗体,杜甫集中仅存数首。此诗乃诗人触景伤情、感慨入怀之作。

曲江对雨(杜甫)

城上春云覆苑墙,江亭晚色静年芳。

林花著雨胭脂湿,水荇牵风翠带长。

龙武新军深驻辇,芙蓉别殿谩焚香。

何时诏此金钱会,暂醉佳人锦瑟旁。

赏析

曲江是杜甫长安诗作的一个重要题材。安史之乱前,他以曲江游宴为题,讽刺诸杨的豪奢放荡。陷居时期,他潜行曲江,抒发深重的今昔兴亡之感。而平乱之后,则大多寓凄寂之境于浓丽之句,表达深沉的悲感与愤慨。《曲江对雨》就是这样的一首作品。此诗景丽情深,抚今追昔,低徊蕴藉,其艺术之美主要在于:

雨晴(杜甫)

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

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译文

下雨之前鲜花初开可以看到花蕊,下雨之后绿叶中间再也不见鲜花。蜜蜂蝴蝶就纷纷飞到墙的那边去了,我真怀疑春色在隔壁人家的院子里。

赏析

这首即兴小诗,写雨后漫步小园所见的残春之景。诗中摄取的景物很简单,也很平常,但平中见奇,饶有诗趣。

远怀舍弟颖观等(杜甫)

阳翟空知处,

荆南近得书。

积年仍远别,

多难不安居。

江汉春风起,

冰霜昨夜除。

云天犹错莫,

花萼尚萧疏。

对酒都疑梦,

吟诗正忆渠。

旧时元日会,

乡党羡吾庐。

怅诗(杜牧)

自是寻春去校迟,不须惆怅怨芳时。

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阴子满枝。

赏析

关于此诗,有一个传说故事:杜牧游湖州,识一民间女子,年十余岁。杜牧与其母相约过十年来娶,后十四年,杜牧始出为湖州刺史,女子已嫁人三年,生二子。杜牧感叹其事,故作此诗。这个传说不一定可靠,但此诗以叹花来寄托男女之情,是大致可以肯定的。它表现的是诗人在浪漫生活不如意时的一种惆怅懊丧之情。

春日京中有怀(杜审言)

今年游寓独游秦,愁思看春不当春。

上林苑里花徒发,细柳营前叶漫新。

公子南桥应尽兴,将军西第几留宾。

寄语洛城风日道,明年春色倍还人。

译文

今年外出游玩的时候,自己独自来到了长安,

没有朋友同游心中带着春愁来看春天,没有了春天的感觉。

上林苑中的花白白地开放了,

细柳营前的柳叶也徒有新芽。

朋友们这时在南桥应该玩得正是尽兴,

将军府里朋友们欢聚都不愿散去。

我在这里向着遥远的洛阳,对着春天的景物说,

等我和朋友再相聚的时候明年的春天一定要加倍地还给我一个更美的春色啊!

赏析

唐代洛阳为东都。杜审言曾任洛阳丞,后任膳部员外郎及著作佐郎时亦多在洛阳供职,其家又在洛阳西巩县,因此他对洛阳有一种特别亲切的感情。武则天长期留居洛阳,只在长安中(701—703)曾一度回西京。当时杜审言曾随驾去长安。这首《春日京中有怀》诗,大约作于公元702或703年(长安二年或三年)的春天,诗人抒发怀友思归之离情,表达了对洛阳的万物无比的眷恋和热爱之情。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杜审言)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苹。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襟。

注释

①和:指用诗应答。晋陵:现江苏省常州市。

②宦游人:离家作官的人。

③物候:指自然界的气象和季节变化.

④淑气:和暖的天气。

⑤古调:指陆丞写的诗,即题目中的《早春游望》。

译文

只有远离故里外出做官之人,

特别敏感自然物候转化更新。

海上云霞灿烂旭日即将东升,

江南梅红柳绿江北却才回春。

和暖的春气催促着黄莺歌唱,

晴朗的阳光下绿萍颜色转深。

忽然听到你歌吟古朴的曲调,

勾起归思情怀令人落泪沾襟。

赏析

晋陵即今江苏常州,唐代属江南东道毗陵郡。陆丞,作者的友人,不详其名,时在晋陵任县丞。大约公元689年(武则天永昌元年)前后,杜审言在江阴县任职,与陆某是同郡邻县的僚友。他们同游唱和,可能即在其时。陆某原唱已不可知。杜审言这首和诗是用原唱同题抒发自己宦游江南的感慨和归思。

诗人在公元670年(唐高宗咸亨元年)中进士后,仕途失意,一直充任县丞、县尉之类小官。到永昌元年,他宦游已近二十年,诗名甚高,却仍然远离京洛,在江阴这个小县当小官,心情很不高兴。江南早春天气,和朋友一起游览风景,本是赏心乐事,但他却像王粲登楼那样,“虽信美而非吾土”,不如归去。所以这首和诗写得别有情致,惊新而不快,赏心而不乐,感受新鲜而思绪凄清,景色优美而情调淡然,甚至于伤感,有满腹牢骚在言外。

望月婆罗门引_癸卯(段克己)

华所见,以望月婆罗门引歌之。

酒酣击节,将有堕开元之泪者暮云收尽,柳梢华月转银盘。

东风轻扇春寒。玉辇通宵游幸,采伏驾双鸾。

间鸣弦脆管,鼎沸鳌山。漏声未残。

人半醉、尚追欢。是处灯围绣毂,花簇雕鞍。

繁华梦断,醉几度、春风双鬓班。回首处、不见长安。

临江仙_小样洪河分九曲(葛胜仲)

小样洪河分九曲,飞泉环绕粼粼。

青莲往事已成尘。羽觞浮玉甃,宝剑捧金人。

绿绮且依流水调,蓬蓬釂鼓催巡。

玉堂词客是佳宾。茂林修竹地,大胜永和春。

晦日呈诸判官(韩滉)

晦日新晴春色娇,万家攀折渡长桥。

年年老向江城寺,不觉春风换柳条。

春雪(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注释

1.芳华:芬芳的鲜花。

2.初:刚刚。

3.庭树:花园里的树木。

4.故:因此,所以。

5.新年:指农历正月初一。

翻译

新年已经来到,然而却还没有看到芬芳的鲜花,直到二月里,才惊喜地发现草儿萌发了绿芽。白雪似乎耐不住这春天的姗姗来迟,竟纷纷扬扬,在庭前的树木间洒下一片飞花。

背景

前人系此诗于元和十年(815),当时韩愈在朝任史馆修撰,知制诰。诗写长安春雪,特有一番细腻深微的审美意趣。既为咏雪,又须切中春字,故先从春天的感受落笔。对北方人来说,新年无芳华是正常的,但到过岭南的韩愈却觉得北方春来晚,直到二月才有草芽长出来,然而白雪却不肯就此离去,它还要穿庭落树地和春天逗个趣。诗人借鉴岑参《白雪歌》之意,拟雪为花,又进一步拟雪为人,说雪都嫌春天来得太迟了,因而要为人们装点出一些春花春意。诗中洋溢着一种北方人在冬去春来时节的喜悦之情,这大概是岭南人所难以体会到的。此诗当与八年后所作《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参读。

感春五首(韩愈)

辛夷高花最先开,青天露坐始此回。

已呼孺人戛鸣瑟,更遣稚子传清杯。

选壮军兴不为用,坐狂朝论无由陪。

如今到死得闲处,还有诗赋歌康哉。

洛阳东风几时来,川波岸柳春全回。

宫门一锁不复启,虽有九陌无尘埃。

策马上桥朝日出,楼阙赤白正崔嵬。

孤吟屡阕莫与和,寸恨至短谁能裁。

春田可耕时已催,王师北讨何当回。

放车载草农事济,战马苦饥谁念哉。

蔡州纳节旧将死,起居谏议联翩来。

朝廷未省有遗策,肯不垂意瓶与罍。

前随杜尹拜表回,笑言溢口何欢咍。

孔丞别我适临汝,风骨峭峻遗尘埃。

音容不接只隔夜,凶讣讵可相寻来。

天公高居鬼神恶,欲保性命诚难哉。

辛夷花房忽全开,将衰正盛须频来。

清晨辉辉烛霞日,薄暮耿耿和烟埃。

朝明夕暗已足叹,况乃满地成摧颓。

迎繁送谢别有意,谁肯留恋少环回。

注释

①感春五首:顾名思义,感受春天的诗,共五首。韩愈所写。

②辛夷:辛夷又名望春花,属木兰科植物。色泽鲜艳,花蕾紧凑,鳞毛整齐,芳香浓郁。

③孺人:古时称大夫的妻子

④纳节:官职唐、宋节度使改任仆射、尚书、侍郎之称。

⑤临汝:地名,临汝县,现河南省汝州市。

⑥摧颓:衰败,毁废,转动倾侧的样子。

赏析

这是一组描写春天的诗,有景有情,有悠然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