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以排遣代表生肖

驻外文化外交官寄语新春,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海外网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难以排遣代表生肖1

中国文化报2015-02-16 00:00:00

羊年春节将至,肩负着光荣使命的驻外文化外交官身居异国、心怀桑梓,写下他们对春节的记忆与感念,以及中华文化在海外传播的故事与思索,抒发出对祖国和亲人的深深思念和衷心祝愿。

寻找“年味儿”

车兆和

我们称各种节日为“年节”。年节都各有其味道。童年过“端午节”,房檐下、门窗上通常挂着彩色纸葫芦和艾蒿来辟邪,记忆中的端午节就是艾蒿味儿;儿时听说“七巧节”之夜趴在瓜棚下可以听到牛郎织女的说话,我曾经尝试过,虽未听到人语声,却闻到了瓜香;“中秋节”总是和丰收连在一起,闻到的则是稻香;“重阳节”菊花绽放,闻到的是菊香。这些都是天然植物香气,唯独春节是矿物质——硫磺味儿,或说是爆竹味儿。后者对我更具吸引力。

小时候盼着过年,因为过年时可以穿新衣戴新帽,吃年糕和小鸡炖蘑菇。青年后多在外地过年,则“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自1984年投身于文化外交事业以来,我的大部分年节是在域外度过的。儿时的“年味儿”虽潜伏在下意识里,嗅到的却是杂陈的“五味”。不知是我的味觉发生了变化,还是“年味儿”变了,海外过年再也闻不到爆竹味儿了——我过的是“域外风情年”,吃的是“海外风味饭”。不过,自2010年文化部在海外举办“欢乐春节”活动以来,我虽不能闻到记忆中的“年味儿”,却可以吃到饺子、年糕,甚至冰糖葫芦,还可和当地民众观赏春节晚会,贴对联,挂红灯,扭大秧歌,这些都使我感到温馨、亲切。

近4年来我都是在洛杉矶过年的。文化部每年都组派艺术团组到洛杉矶领区举办春节活动,包括民间艺人现场捏泥人、画糖画、写春联,以及杂技、魔术、舞龙舞狮演出等。近两年又有日本大鼓、韩国国乐、墨西哥辣妹舞等各国文化元素加入,场地更是遍布大洛杉矶地区。亨廷顿图书馆的苏州园、南加州大学的亚太博物馆、好莱坞的环球影城……春节仿佛成了南加州全民的节日。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逐渐上升、海外华人地位的不断提高,春节正被不同地域、不同民族所接受和喜爱。而不同地域和民族又向其注入本土文化,使得传统的中国“年味儿”发生了变化。可以说,源自中华文化的春节正朝着民俗化、本土化和国际化的方向发展,“年味儿”也朝着多样化的方向演变。其实“年味儿”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年的文化内涵是否得到传播。正可谓:春节年年过,岁岁人不同;“欢乐春节”好,外宣显神通。(作者为中国驻洛杉矶总领馆参赞衔文化领事)

春节里的中国情结

闫建武

“孩子才喜欢过年。”我总是这样说。是呀,我们大人不盼着过年,过一年老一岁。犹记得儿时盼望过年的心情,穿新衣,放鞭炮,还有那特别诱人的几块压岁钱……随着年龄的增长,加上因常年驻外不能回国过年,春节的概念对于我这已近耳顺之年的人似乎越来越淡薄了。

然而近几年,情况倒是发生了变化。随着文化部和驻外使领馆在国外举办“欢乐春节”活动,过年的感觉越来越鲜活起来。中国春节那包罗万象的文化内涵,使我这个“欢乐春节”活动的举办和参与者有了更丰富的感受。

记得2011年2月的一个晚上,罗马尼亚首都布加勒斯特国家剧院灯火辉煌、“年味儿”十足,作为“欢乐春节”活动的一部分,中国甘肃省歌剧院的大型歌舞剧《敦煌韵》正在演出。以莫高窟壁画和敦煌民间神话传说为素材的《敦煌韵》,再现了中国古代乐舞的精髓及敦煌壁画、音乐、诗词歌赋的独特魅力,剧院里不断响起观众热烈的掌声和喝彩,然而一位老年男子却默默地坐在座位上,不停地用手帕擦去眼角的泪水。他是上世纪50年代参与甘肃玉门水电站援建工程的罗马尼亚专家瓦西里·斯托伊切斯库。演出结束后,耄耋之年的他对别人说:“我现在的心情无法用言语来形容。舞台布景中莫高窟旁的那一弯泉水勾起我许多美好的记忆,那里有我和玛丽亚的足迹。”玛丽亚是老人亡妻,当年曾跟着瓦西里在莫高窟画画。“今天的演出让我想起在中国的日日夜夜,想起老朋友的亲切面孔,想起与中国朋友一起喝茅台过春节的情景……”

演出第二天,曾在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工作过的老专家伊瓦什库女士特意给使馆文化处打来电话。她哭着表示,听朋友说演出恢弘精彩,而自己因病缠身未能观看,深感难过,询问我们能否看到电视转播。

“欢乐春节”的举办让罗马尼亚观众感受到中华文化的美妙神韵,引发他们对遥远中国的向往,也勾起了那么多罗马尼亚老人心里的中国情结。(作者为中国驻罗马尼亚使馆文化参赞)

福到金字塔国度

陈冬云

春节到了!节日大地喜气洋洋,各地各族人民用自己不同的习俗、不同的方式营造着浓浓的节日气氛,抒发着各自的节日情怀。

春节到了!浓浓的中国年味儿从中华大地飘到尼罗河畔、金字塔下,春节这个华夏民族最传统的节日,吸引了越来越多埃及民众的目光。

金字塔下,埃及2015“欢乐春节”新闻发布会引来200多位媒体记者;尼罗河畔,第六届“欢乐春节”大庙会更招来8000余名游园民众。“喜羊羊”生肖玩偶旁聚拢了一群合影的埃及青年,京剧脸谱展位四周的草坪上坐满了描摹脸谱的小朋友及其家人;中埃武术爱好者们自动聚拢,现场切磋技艺;中国小吃摊前等待品尝拉面的人们排起长龙……在这个充满中国春节氛围的庙会上,人们尽情体验着来自中国的传统习俗,感受着来自中国的节庆魅力,贴着“福”字的脸上挂满喜悦。来自万里之遥的中国正在被金字塔国度的民众所了解、所接受,中埃两大文明古国在新春之际再次擦出了文化交融的绚丽火花。

春节到了!大地复苏,万象更新。在辞旧迎新的更替中,新的一年承载着新的希望向我们走来。无论面对何种困苦和艰难,我和我的同事们将永远不会忘记所肩负的责任和使命,永远不会辜负祖国和人民对我们的期待和嘱托,继往开来,加倍努力地传播中国文化、讲好中国故事,促进中埃两国人民间的相互了解、友谊与合作。我们坚信,喜庆过后,必定是又一次辉煌壮丽的扬帆!

春节到了!思乡之情、思亲之情萦绕脑际。在此祝愿祖国繁荣昌盛,亲人幸福安康!(作者为中国驻埃及使馆文化参赞兼开罗中国文化中心主任)

这里需要欢乐与祥和

严向东

2月7日是个普通的日子,在国内,大家都在欢欢喜喜地迎接春节,但在尼日利亚却掀起了轩然大波:选举委员会宣布将原定于2月14日举行的总统大选推迟到3月28日,反对党认为这是尼日利亚民主事业的大倒退,呼吁人民保持理性,避免骚乱。果然,2月9日,拉各斯发生了浩大的抗议活动。

对此,在尼华人最直接的反应是松了一口气,但又不能释怀。

大家松了一口气是因为中国人最看重的传统节日——春节与大选日几乎重叠,人们担心:如果选后出现骚乱,商店关门,道路封闭,没吃没喝,春节的年夜饭怎么办?怎么走亲访友?又怎么和远方的亲人团聚?现在大选推迟,起码春节期间不会那么紧张了。我也松了一口气,是因为我们尼日利亚中国文化中心定在2月12日举办的“春节文化体验活动”因为太过临近原定的大选日期而深感压力,很多被邀请的客人都表示由于大选可能会在活动期间离开,现在大选推迟,情况好多了。然而大家又不能释怀,是因为选举引发的骚乱如同达摩克利斯之剑悬在每个人的头顶——这动荡的日子,什么时候才是个头啊?

对于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如果不是亲身体验到尼日利亚安全形势的动荡所带来的恐惧、压力,就不会真切感受到和平安定的可贵,不会感受到春节所带来的欢乐。这也难怪,在我们以“尼日利亚人庆祝中国春节”为题举办的绘画比赛上,中外评委一致推选了一幅舞龙的作品为金奖候选者。因为图中人们喜悦的表情、龙的和颜悦色与作品所传递的欢乐祥和气氛,正是这个国家所需要的。佳节将至,身处动荡的国外,愈加思念祖国和为祖国感到自豪,借此机会,遥祝伟大的祖国繁荣昌盛、和平安定。(作者为中国驻尼日利亚使馆文化参赞兼中国文化中心主任)

罗马的春节也热闹

张建达

农历羊年正在向我们走来,这个时候,国内大街小巷或许已经洋溢着浓浓的春节气氛;而我身居远离祖国的罗马,看到的是人们在圣诞节之后,重回忙碌的工作节奏或悠然自得的生活。由于语言关系,我在中国驻意大利使馆文化处工作了近19年,有17个春节是在罗马度过。远离祖国,远离亲人,新春佳节似乎离我很远。没有更多的机会体验在北京过春节的快乐是一种遗憾,但是我亲身经历、亲眼看到了中国的春节一步步迈出国门,走入外国民众的文化生活中,成为一座拉近中国与各国人民之间友谊和情感的金桥。

回想上世纪80年代,春节来临,大使馆组织馆员举行“迎春三部曲”——收看央视春晚,大使馆春晚联欢,结束曲是饺子宴,让我们这些身在异乡的外交官们感受到浓浓的年味。但当时,春节气氛只能在大使馆、华侨华人社团中感受到,当地民众对春节了解甚少。

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快速发展,中外文化交流在外交活动中承担了重要角色,春节也在中外文化交流的大潮中逐渐走向世界,春节品牌经过多年打造,最终成为中国文化走出去的一张名片,把中国传统文化传播到了世界各地。

如今,每年春节前夕,罗马市民早早便开始询问使馆今年中国春节的日期、今年是什么年、哪里有庆祝活动等,他们怀着极大的兴趣,要与中国人一起过年。古城罗马每年都会举行“欢乐春节”大型文艺演出,罗马人民广场10万观众观看长达3小时演出的场面令人震撼。春节期间,旅意侨胞、留学生自发组织春节庆祝活动,意大利当地政府与民众积极参与。当文化遗产得到共享的时候,节日的感受会超出地域差别。现在我感到在罗马过春节同样热闹,同样有年味,还多了更多的朋友和友谊。在新春佳节之际,也祝愿祖国繁荣昌盛,人民安康!(作者为中国驻意大利使馆文化参赞)

贝宁的娜莎

白光明

我从1986年大学毕业进入文化部,近30年过去了,细算来在国内与家人过春节的次数屈指可数。除去驻外期间坚守岗位外,即使在国内工作时,春节期间也多随艺术团赴海外参加春节庆祝活动。丈母娘多次开玩笑地说我就是一个“超春晚”的演员——“人家参加完春晚演出还能赶回家陪亲人吃初一的团圆饺子,而你呢?”说来也确实亏欠家人,以至于老婆险些患上“春节恐惧症”。可她不仅不抱怨,还特别理解和支持我,而我更是为能奋战在海外“欢乐春节”第一线而感到光荣和自豪。

随着“欢乐春节”品牌活动的不断深入,春节正朝着世界人民共同的节日迈进。多年在海外过春节的经历,让我拥有很多难忘的瞬间,不妨就说说我在贝宁的一次经历吧!

那是我来贝宁的第二个春节,艺术团深入到一个相对偏远的乡村演出。一块空旷的土地就是我们的演出场所,周围的居民或自带板凳,或席地而坐,将现场围了个水泄不通。演员与观众水乳交融,气氛格外热烈。演出正酣时,因记者要求采访,我悄悄地走出人群,这时,有人轻轻拽住我的衣角。定睛一看,一个约十一二岁的小女孩正睁着大大的眼睛怯生生地望向我。“你好先生,我曾经看到过科托努的春节巡游车,好漂亮,我好喜欢。我知道你们每年都有春节广场演出,我想去看。”她顿了一下,有些羞涩地接着说,“你能给我1000西非法郎(约2美元)路费吗?”我愣了一下,随即从口袋中拿出一张2000西郎的纸币连同一张名片递给她,并笑着说:“小姑娘,谢谢你这么喜欢我们的活动,一定要去哟!不过最好有家长陪同。”由于记者在等候,我顾不上深问,只知道小姑娘名叫娜莎。

随后两年的春节广场巡游活动中,我都会下意识地寻觅娜莎的笑脸和身影。娜莎在哪已不重要,重要的是我看到了越来越多的娜莎通过“欢乐春节”了解了中国和中国文化,同时更坚定了无论条件多么艰苦,也一定要把我们的活动深入到社会最基层,让普通百姓也能感受中华文化魅力的决心。(作者为中国驻贝宁使馆文化参赞兼中国文化中心主任)

“欢乐春节”的家国情怀

杨晓龙

域外音书不绝,毕竟去国怀乡,难免生发“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感慨;经冬复又历春,却如白驹过隙,要在荷兰过一个羊年春节了。

如今,承载着国内深情厚谊的春节礼品已经运抵,写满祝福的新春贺卡已经发出,荷兰阿姆斯特丹、海牙、鹿特丹以及北布拉邦省的中国春节庆祝活动以及旅荷中国学者和留学生文艺晚会等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备,四川“天姿国乐”艺术团和江苏友城艺术团也将很快加入这场盛宴,相信又是一个令人难忘的“欢乐春节”。

回想2012年12月,我初来荷兰长驻,就开始介入多起春节文化活动的组织安排,包括在国际禁化武组织的“欢乐时光”演出,在海牙市政厅举办的全荷华人华侨春节庆祝活动等。在这一过程中,我很快感受到荷兰华人华侨对春节的高度重视和荷兰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

在忙碌着准备各项春节庆祝活动的同时,我个人的思乡之情也得到了有效排遣。记得第一次参加海牙市的春节庆祝活动,鞭炮齐鸣、锣鼓喧天自不必说,游行队伍、舞龙舞狮,还有国内都难得一见的“采青”,曾带来多少欢笑和童年记忆而一度在长大后被淡忘的春节,在我心中又变得生动鲜活了。文艺演出之后,当全场观众盯着大屏幕和春节联欢晚会一起倒计时,我的眼睛湿润了。离开了家,才知道家的温暖;走出了国,更懂得国的重要。

近年来,在“欢乐春节”品牌的整合带动下,荷兰的春节庆祝活动更加协调有致,形式和内容更加丰富。“过中国年、看中国演出、吃中国餐”成为荷兰不少城市的特色文化活动,海牙市甚至开始建议把春节列为当地节日。有人说,全世界体量最大的物质文化遗产是长城,而最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春节。诚哉斯言!春节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中国人走到哪里,就会把春节带到哪里,且能因地制宜、创新发展,与当地人分享快乐。这就是中国人不变的家国情怀,也是“欢乐春节”能够成功的重要基础。(作者为中国驻荷兰使馆文化处主任)

春到黎巴嫩

陈中林

一年前,我曾写道:“‘欢乐春节’在黎巴嫩,没有锣鼓和爆竹的喧闹,却有一种弥漫在心底的温馨,这种温馨不仅弥漫在华人圈里,而且也渗透到黎巴嫩人中间……”

一年一度的春节即将来临,温馨的感觉又开始在心底弥漫。2月9日,黎巴嫩国家电视台开播中国电视剧《金太郎的幸福生活》,电视荧屏上出现了说阿拉伯语的金太郎;2月11日,黎巴嫩德国文化中心与孔子学院一同举办中国电影《孔子》的放映会;2月15日,来自黎巴嫩四面八方的华人华侨齐聚使馆,共庆新春佳节;2月19日,黎巴嫩菲尼西亚酒店将举办羊年“中国美食之夜”专场活动;2月21日,黎巴嫩圣智学校幼儿园的园长还将带30个孩子来中国使馆过中国年,体验中国春节文化……

受周边局势的影响,黎巴嫩的政局持续动荡,恐怖爆炸事件时有发生,自去年5月份苏莱曼总统任期届满,至今总统位置一直空缺。但这似乎对人们的生活影响并不大。走在贝鲁特人流如织的街头、超市和饭店,你可能会邂逅一些去过中国或学过汉语的黎巴嫩人,并收到这些素未谋面的朋友的汉语问候。

每当听到这样的问候,一种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油然而生。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黎巴嫩人为中国和中国文化所吸引。我们去年在黎巴嫩举办了多场中华文化活动:忘不了在贝鲁特一个童子军的活动室里,黎巴嫩孩子聆听中国故事时的专注;忘不了黎巴嫩雪山脚下的巴斯金塔学校里,学生们舞动的五星红旗;忘不了伊斯兰大学85岁的盲人校长在“美丽中国”图片展前驻足,用耳朵聆听图片讲解,用心灵感受中国文化……

黎巴嫩圣智幼儿园园长刚刚告诉我,为了准备大年初三的活动,他们的孩子特意学会了用中文演唱儿歌《两只老虎》。30个金发碧眼的小洋娃娃用中文齐声歌唱,又将营造出怎样的温馨气氛,唤醒心底多少美丽的憧憬?(作者为中国驻黎巴嫩大使馆文化专员)

难以排遣代表生肖2

民以食为天,大家吃的食物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能量,人体必需保存的能量。吃饱了你才有力气做一些事情,吃得好你更会感觉你是在享受。所以说吃货也是特别容易满足,看看十二生肖当中,谁最有口福吧!

第一名:生肖龙

属龙的人他们非常喜欢追求完美,在食物方面也是特别的挑剔,总是要求这个要求那个。稍有不满意就会冷眼相加。对食物的名字还非常的有要求,还必须得保证色香味俱全。不然的话就会遭到他满满的嫌弃。

第二名:生肖鼠

属鼠的人他们特别喜欢投机取巧,但是在美食的方面他们的研究贡献蛮大的。总是喜欢研究各市各地的美食,只要去到一个地方,他第一要找的就是小吃街。所以说他们对零食的抵抗力几乎为零。他们的爱都来自于零食。

第三名:生肖狗

属狗的人他们的嗅觉是天生的非常的灵敏的,而且他们对美食丝毫没有抵抗力。这闻到美味的出发原地他们就会立马行动。所以说他们鉴赏美食的能力是非常的强的,他们可以一天吃很多很多食物。

第四名:生肖猪

属猪的人他们非常的热情真诚,很大部分都是美食家。他们厨艺也是非常不错的喜欢和朋友们共享,对于美食方面,他们从来都不挑剔,心情烦乱的时候,他们可以大吃一顿。这就是他们排遣烦恼的最好办法!

难以排遣代表生肖3

时代永远不等人,但我们可以

最近被一个叫《缘来不晚》的节目圈粉了。

这是一档老年人相亲的节目。

上节目的人无一不是见过大风大浪的,下岗、离异、疾病、丧偶……

老实来说,一开始是带着猎奇的心态看的。父母催婚催得急,东介绍西撺掇的,如果这个年纪的人相亲的话,会是什么表现?

老人之间会有爱情吗?如果没有,那他们会考虑什么呢?

彩礼、职业、居住地,他们会看重什么呢?

或许,这些故事,藏着时间给我们的答案。

“直来直往”

老人家相亲,就是两个字:直接。

“男人至死是少年。”

“你是20岁小伙儿呀,还要好看的,好看找你呀!”

“不靠谱的大爷不比不靠谱小伙少”……

这些都是相亲节目里爆出的金句,有点直接,又有点好笑。

一位75岁的大姨和一位79岁的大爷见面相亲。

大姨开口就问,你什么毕业?大爷表示,没念书。

女方立马变了脸,表示自己毕竟是中专师范毕业的,还是希望找一个有文化的,然后爆出金句:“不是我的菜,我就这么坦率。”

图 | 源于节目《缘来不晚》

还有前脚相谈甚欢,可得知男方家住7楼,立马撂挑子的大姐,只是因为“那不行,我上不去……”

也有特能唠的东北老哥,见着女方就是一顿输出,“以后吧,没有什么爱情了,就是亲情。你有病,我给你拿片药,我有病,你给我端杯水……像哥们,你是我姐,我是你弟弟,咱俩是这么处的。”

结果,最后讪讪一笑,妹子,咱们属相太合适了,可惜没有眼缘。

动图 | 源于节目《缘来不晚》

节目中的老人,多数不是丧偶就是离异多年,尝过人情冷暖,很多东西都看透或者看淡了。

他们多数人已经不避讳自身是好还是坏,既直来直往,又斤斤计较。所以很多时候显得有些不近人情。

年轻人还可以试探,可以暧昧,如果你的生命只剩下20年呢?咱还是怎么直接怎么来吧。

通常是几个关键的问题:平房还是楼房?和儿女一起住吗?多少退休金?短短几个信息,经济状况就基本了解了。接着就是“眼缘”、“爱好”等等,甚至还有许多千奇百怪的事情:比如一位大爷因为受到前妻的虐待,死活不要属虎的异性。

印象最深的,是这样一对大爷大妈。

前面聊得都挺好,你可以为我不去跳舞,我也可以为你尝尝酒。

可是大爷立马神情严肃问了一个问题:“咱们要是在一起过了,那生活费咋算呢?”

大妈立刻接上:“生活费你掏呗。”

大爷立马不干了:“现在男女平等,我也不该拿钱,应该你拿。”

就这样闹掰了。大爷认为,大家都是有工资和老保的,应该都出,这是男女平等。大妈想的是,整个社会也没有让女方出钱的,给女方一些钱,是对女性的尊重。

动图 | 源于节目《缘来不晚》

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几十年所经历的社会价值标准与观念的变化,在老人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有人接受变化,主张男女平权;就有人拘泥于传统,坚持男外女内。有人爱好旅游,想要活出精彩;就有人想要请个保姆,有人伺候。

节目里面有些老人的做法在旁人看来会觉得不对,或者不理解,但站在他们的角度看,他们是已经想好了,选择就是这么说这么做。

毕竟,他们不只在和对方谈判,也是在和时间谈判。

和过去,整个社会的传统;和未来,快要走完的年华。

谁又知道,这些直率背后,是怎样的孤独?

“孤独的生活”

中国老人有多孤独呢?

节目里有一位丧偶的老大爷,70岁了。

先前,他和妻子一直相敬如宾,从没吵过架。他能清晰地说出一串数字:他和老伴相处53年,一共是636个月,19345天。

5年前,大爷的老伴脑梗瘫痪在床,不能动,不能说话,他一直守候在老伴身边照顾,“每天喂她 7 次,一天两顿奶、两顿果汁、3 顿饭……”

就是这样一个人,却在老伴去世23天之后就开始相亲了。

老大爷怅然地回忆,老伴得了脑梗后,腿、胳膊都不好使,卧床之后还不会说话,“渴了饿了冷了热了,都不能和你交流”。而老伴去世后,他觉得一个人在空荡荡的屋里“就像蹲监狱一样”。

大爷不是没有顾虑:“我老伴 23 天前才去世,别人可能会说你这男的是不是有点不正经啊,怎么老伴儿刚去世,就开始找对象?”

来相亲的阿姨说了这样一番话:“不论是 23 天还是 23 年,孤单的滋味都是一样的。亲身经历过,才能明白。”

大爷仿佛找到了知音:“5 年了,终于有人能跟我唠知心话了!”

人是社会性动物,但凡有选择的话,谁愿意独身一人呢?但对于大多数老年人来说,他们被变相剥夺了人的社会属性。

整个中国社会都在向前进,费孝通先生所说的“反哺”的中国养育模式——“小的时候我养你,等我老了你养我”已然改变。

老人累死累活把孩子养大,如今却成了家庭角色里最边缘的那一个。太多目光聚焦于年轻人的不婚、中年人的压力,却忘了老年人也有欲望和需求,也有无法排遣消解的寂寞感难以忍受。

在大多数人的认知中,性是年轻的产物,衰老的身体不会因为欲望相靠近。现实证明,这只是一种偏见。

在一期名为《老年人的情爱江湖》的新闻访谈节目中,62岁的胡天是受访对象。

图 | 源于节目《和陌生人说话》

他直言自己喜欢漂亮、年轻、身材好的女士。被问到“你和爱人做过最浪漫的事是什么呢?”胡大爷毫不避讳地说:“在大栅栏电影院,我们就……那什么了。”

为此,他必须受到“为老不尊”、“老不正经”的指责。

看似奔放的胡大爷,实际上过了大半辈子的无性婚姻。他的妻子身体一直不好,经历过几次大手术,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一大堆病。

主持人问他:“没有想过离开她吗?”胡大爷摇摇头:“你忍心吗?”

妻子卧床那段时间,他一直亲力亲为照顾她。她生命的最后一刻,胡大爷说道:“别怕,谁欺负你告诉我。等过几年我就去找你,估计我也活不了多长了。”

图 | 源于节目《和陌生人说话》

记者去了胡大爷家里,混乱不堪。到处都是废旧的塑料瓶,脏衣服也是随地乱扔,显然他的儿女对他不太上心。

他躺在房间,就像一只困在网里的动物,对妻子的爱是网,无人问津的生活是网,无法排解的欲望也是网。

图 | 源于节目《和陌生人说话》

可是,很少有人把他们当一个真正的“人”来看待。

“每个人的明天”

我们是如何看待老年人的呢?

我相信大多数人都是这样认为的:衣食无忧,健康医疗有保证,没事看看电视,打打麻将,想必已经很幸福了。

可他们更希望晚年有个伴,能一起吃饭、散步、聊天。也期待着当自己力所不能及时,家人能理解和支持他们去实现愿望。

即使有人能意识到这一点,又有多少人能够做到?

高朋举在相亲角招募嘉宾的时候,遇到过这样一件事。

一位单身阿姨在节目组的宣传板前往返了多次,欲言又止。

老人年轻丧偶,独自抚养儿子长大。如今,儿子已经结婚生子,事业进入了上升期,把她从老家接到了长春一起生活。

有一天,老人试探着跟儿子商量,说想找个老伴。却没想到儿子十分生气,埋怨她,不缺吃不缺喝,为什么还要丢这个人。

白天,老人的儿子上班,孙子上学,家里只剩下她自己。老人除了出门买菜,就是待在家里打扫卫生、做饭。有时一个人在家,忍不住会胡思乱想,难受时就放声大哭,哭上半个小时,眼泪擦干,一切照旧。

因为儿子反对,这位阿姨一直未能报名参加相亲。儿子很孝顺,但就是无法理解母亲。

高朋举看着眼前的老人,仿佛看到了自己的父母,又何尝没有瞥见将来的自己呢?

爱与孤独这两件事,不分年龄。

图 | 源于节目《缘来不晚》

唯一的区别就是:父母老了,可没人在意这一点。

2021年,中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两亿人,占总人口比重达14.2%。

2015年的相关调查显示,空巢老年人和独居老人在老年人口中占比超过50%。而在我国超过1.25亿的“一人户”家庭中,不知独居老人又占到多少?

在这个社会,拥有话语权的可以是中年人,可以是年轻人,但一定不会是老人。被社会边缘化的老人,无力对抗孤独,又无法摆脱冷漠和偏见,只能再某些角落里上演着余生最后一出戏。

这些处于社会边缘的老人,我们什么时候才能看见呢?

病死多天无人问津的时候?忍受着异样的眼光坦言性爱的时候?年近古稀还要举办婚礼的时候?

他们的命运只有引发年轻人好奇和疑惑之后,才会被人看见,这是多么讽刺。

一个社会要想发达,就必须得记录和保留边缘者的尊严。

一个人不可能永远占据舞台中央,每一个年轻人都是未来的老人。

如果我们只顾着自己往前跑,将老人抛弃,那么将来会有那么一天,我们也会被别人抛弃。

去看见、去思考、去念着老人们真实的内心吧,这也是为了每一个人的明天而努力。

时代永远不会等人的,但我们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