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代表什么生肖

端午话西府习俗,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光明网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摸代表什么生肖1

我的家乡凤翔的端午习俗多种多样,从生活、饮食到穿戴,无不有着深刻的文化和历史渊源。

传承已久的要数“送端午”了。端午前夕,出嫁的女儿和外甥一般要给娘家和舅家送端午节礼,绿豆糕、油糕和粽子这三样必不可少。

油糕制作简单,但非人人都能做好。在面粉中加入适量开水,用力在热锅中反复搅拌,直至面团熟透,光滑发亮,这是做好油糕最为关键的一步。再将面团揪成鸡蛋大小均匀的面剂子,在掌心中用手指轻轻转动,揉出空心薄皮样子,加入红糖、白糖或者豆沙馅,将包好的油糕封口再压扁,下到油锅炸至金黄,用笊篱捞出、沥干,凉热都好吃。端午节前,大街小巷的油糕摊点吸引着人们纷纷驻足,买上几个,咬一口,外酥里嫩,软糯香甜,也因此,西府油糕便成为端午节晚辈孝敬长辈的最佳礼品。又圆又甜的油糕蕴含着人们对团圆、甜蜜生活的向往。

中国人历来讲究礼尚往来。端午节前,舅舅要给外甥送裹肚。裹肚一般用大红布做成双层,中间有夹层,可以当口袋来用,巧手的主妇们在上面用彩色丝线绣上“五毒”(蝎子、壁虎、长虫、蜈蚣、簸箕虫),裹肚色彩艳丽、手法夸张,五毒活灵活现,孩子们自然就记住了这五种虫子不能靠近。裹肚内装有香料,戴在孩子胸前,可以防止小孩肚子因早晚受凉而引发疾病,最主要的是香包内的中草药馨香扑鼻,野外的蚊虫自然难以近身,驱避蚊虫的功效或许是裹肚最早的用途了。

上世纪90年代以后,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生活节奏在加快,手工刺绣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送裹肚习俗慢慢改为给孩子送一身夏季衣服,但人们依然习惯地把这种习俗叫“送裹肚”。

凤翔的端午节讲究吃煮鸡蛋、粽子、油糕、绿豆糕等食品。绿豆糕属于凉性食品,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也较软糯,更适合老人和孩子。端午节多在“三夏”大忙期间,煮鸡蛋吃着耐饱又方便,因此吃煮鸡蛋也成为一种端午风俗。

端午节除了吃的习俗,还有戴五花绳和香包的习俗。在古代,香包又叫香袋、香囊或荷包,一般是用绸缎布料做的,上面有精致的刺绣图案,形状各异,十二生肖和桃心形状的居多;也有用彩色的碎布和五色丝线缝制成菱形的,内为棉絮掺和着香料粉末,没有香料的人家就用棉絮代替,棉絮做的香包更具立体感。香料为常见的中草药,多为雄黄和艾叶等。香包的吊线大多是一根五花绳,讲究的人家香包下面还有彩色的吊坠。内装香料的香包散发出淡淡的馨香,能驱除异味、预防疾病,儿童和老人长期佩戴具有强身健体的养生功效。

如今,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已经很少有人亲自缝制香包和拧五花绳。但每年临近端午,大街小巷都会看到形状各异的香包,老远就能闻到沁人心脾的香味,爱美的年轻人还会在饰品店或网上购买心仪的端午饰品。端午饰品从原始的家庭手工向产业化发展,这当然也是时代进步的趋势。

来源: 宝鸡日报

摸代表什么生肖2

所谓“太岁当头坐,无喜必有祸”,生肖龙今年可以举办婚嫁、添丁、置业乔迁等喜事,可以一定程度上进行化解。不过也毋须太过担心,冲太岁未必是一边 倒的不利影响,谨记今年“宜动不宜静”,不妨以主动求变的方式将冲太岁的负面影响减弱,今年如有谋求更大发展空间的想法,只要你有足够的实力和准备,那么 主动求变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龙,是十二生肖中唯一个看不到也摸不着的属相,它代表着神秘,属龙人就如同神话中那巨大,宏伟的龙一样,天生充满着生机和力量,他们胸怀着远大的目标,从不会向困难低头,有种不认输的精神,个性坦率,天生拥有领导人的魅力,能够成为各行各业的领先人。

吉星国印有执掌大权的寓意,在它的带动下,生肖龙今年有明显的升职加薪意象,为事业奋斗多年的打工仔,终于可以吐气扬眉。一直深感怀才不遇的肖龙者,今年终于获得上司的悉心提拔,对方洞察自己的工作表现及贡献,升职在望,可喜可贺。

摸代表什么生肖3

作者:仇春霞

虎在十二生肖中位居第三,在十二个时辰中属于“寅时”,即凌晨3点至5点。

生肖文化早在远古时候就已经形成,在最早的生肖团队中并没有老虎,而是一只狮子。由于狮子名声不好,玉皇大帝就想找一位能力相当的猛兽来替代狮子,老虎就成为重要的候补队员。经过一番考察之后,老虎通过了考核,正式代替了狮子,成为生肖队员中爪子最厉害的一位。

细捋一下中国艺术史中的老虎形象,大致可以认为,它的凶猛决定了其在艺术史上的两种形象:要么是被歌颂的主角,要么是反衬被歌颂者。前者它是虎啸山林的百兽之王,后者它被比它更强大的人驯服了。

将老虎画成百兽之王,表现它动物本性的,多半是对老虎有真爱的画家。宋代有位名叫包鼎的画家,出身画虎世家。他曾画过一幅《乳虎图》,“两虎引子而行,意甚安佚。其雄前行,观其意中亦有御卫之意。小虎爪牙未备,已有食牛之意。”画中想突出的虽然是那只幼虎,但仍然专注于老虎的本性。宋代还有一位画虎专家,名叫赵邈龊,精于画虎之气韵。

王安石也画过一幅老虎,听起来有点奇怪吧?事情是这样的:王安石年轻的时候曾在扬州工作,他的顶头上司是因为庆历新政失败而被放扬州的韩琦。王安石每天起得很晚,一副邋邋遢遢的样子。韩琦以为王安石声色犬马,对他颇不满意。韩琦比王安石年长13岁,又是领导,就教训王安石,要他求上进。王安石不辩解,也不改正,但私以为韩琦不懂他。后来韩琦了解到王安石是晚上学习很晚才睡,就改变了对他的印象,主动表示愿意收他为门徒,王安石不同意,他对韩琦有看法,后来还在日记里写了很多韩琦的不是,并画了一只老虎来讽刺韩琦。

王安石为什么要画老虎讽刺韩琦呢?大概是因为韩琦性格比较凌厉,在处理问题上偏于主动和进攻。不过,到韩琦去世时,王安石终于认识到自己对他的误解。

在古代,老虎生活的生态系统比较好,野味比较多,老虎的数量因此也比较多。在老百姓眼中,老虎是大害虫,人人喊打,可是谁也不敢轻易对它下手。

盛唐时期的裴旻是中国艺术史上有名的人物,他善于舞剑,后人将裴旻舞剑、李白的诗、张旭的草书并称“三绝”。裴旻是一位铁胆将军,在他镇守北平时期,当地多虎,为患人间。裴旻精于射箭,曾经在一天之内射死过30多只老虎。在他很高兴地下山后,遇到一位老者,老者说:“你射杀的不是真虎,而是彪,如果你真遇到老虎,只怕未必能伤得了它。”裴旻问真虎在哪里,然后按老者指的方向去找真虎。裴旻躲在灌木丛中,果然看到一只个子不大但气势凶猛的真虎,老虎长吼一声,山石震裂,裴旻吓得浑身发抖,自此以后,再也不敢射虎了。据传后人也画过“裴旻射虎图”,就是已不知道所画的内容是什么了。

老虎屁股摸不得,要是有人敢摸,那就是传奇。

元世祖至元七年(1270年),山东滨州一位名叫刘平的士兵偕妻子胡氏及儿子一同前往枣阳当兵。因为急于赶路,一家人晚上就在车下睡觉。没想到半夜来了一只大老虎,一口咬住了刘平,胡氏见状大惊,赶紧去救丈夫,可惜丈夫已入虎口。胡氏顾不得许多,急忙喊儿子递刀来。胡氏拼死与老虎相搏,终于砍死了老虎。胡氏的故事一时之间传遍大江南北,乡里为胡氏立了牌坊。有很多人写诗以表彰其行为。赵孟頫听说后,写了一篇《烈妇行》。也有人将这个故事画下来,为之题跋的士大夫不在少数,如《胡氏搏虎图》《胡氏刺虎图》《题胡氏杀虎图》《刘平妻杀虎图》,等等。

《胡氏杀虎图》是中国古代绘画“成人伦、助教化”的经典范例。在有些士大夫看来,胡氏杀虎救夫的动机是值得借鉴的,一个妇人尚且可以为了丈夫而与老虎相搏,那普通人更应该有理由为国为家效力效忠。

“卞庄刺虎”则是另一种因杀老虎而流传的智慧故事。

春秋战国时期,齐国有一位名叫卞庄的人,生性勇猛,鲁国来犯时,卞庄连杀几十人,成就了他的英名。有一回,卞庄看到了两只老虎,准备杀死它们,却被一个小孩止住了。小孩向卞庄分析:“两只老虎相遇,势必会打架。只要一打架,结局一定是一死一伤。你等它们打得差不多了再出手,就能轻而易举地获得两只老虎。”卞庄听了觉得很有道理,就听从了小孩的意见,轻松刺杀了两只老虎,这就是有名的“卞庄刺虎”。

“卞庄刺虎”体现了中国人的谋略智慧,它因此也成为常见的绘画题材,据说张僧繇曾画过一幅《卞庄刺虎图》,蔡京的儿子还见过这幅画。还有人将这个故事刻在铜镜后面,或者是画在墓室壁画中,与“二桃杀三士”一样成为重要的民间绘画题材。

老虎屁股摸不得,所以在中国历史长河里,像武松那样趁着酒劲打虎的故事寥寥无几。但是在艺术史里,老虎屁股不仅可以摸,还可以使劲儿摸。

有一回,有个自带仙气的孙姓画家画了一幅《缚虎图》给司马光看,画中有一只老虎被拴在椅子上,旁边有一位妇人淡定自若。司马光博览群书,就回想起有本书里曾记载过一个类似的情节。《太平广记》记述了一对修道成仙夫妇的故事,男子名刘纲,其妻姓樊。樊夫人的道术比刘纲高明。话说有一回,两人上四明山,半路遇到一只老虎。刘纲使用法术限制了老虎,老虎伏在地上不敢动。当刘纲继续往前走时,道术没能制得住老虎。樊夫人走向老虎,老虎则乖乖地低下头,脸朝地,不敢仰视。樊夫人拿了一条绳索将老虎拴在椅子旁边,老虎乖顺得跟一只小猫一样。

仙人无所不能,驯服老虎就是证明,这个原理在佛教中更是被广泛运用。

宋代著名画家李公麟曾画过一幅《李通玄随虎图》,从字面意思可以理解为,此图画的是李通玄随身带着一只“宠物虎”。

李通玄是何许人?李通玄是中国佛教史上著名的僧人。据说他是河北沧州人,生于盛唐、于开元年间策杖西行至太原盂县,找一处陋室安居下来。他每天只在早上吃10颗枣和一个像汤匙那么大的柏叶饼。他从不与外人交往,天天在房间里写东西,如此过了3年。一天早上,李通玄迁居到一处古佛堂旁边,又过了10年同样的日子。之后他想换一处地方,行进途中遇到一只老虎,老虎十分驯服地伏在地上,好像正在等待李通玄。李通玄对老虎说:“我将写一部解释《华严经》的书,你要是愿意,就跟我一起去找一个可以居住的地方。”老虎听后站起身来,李通玄慢慢地抚摸着老虎的背,将自己身上的包裹放在老虎身上,跟在老虎后面,任其行止。老虎将李通玄带下山,在一处土龛前蹲下来。李通玄知道这就是老虎示意的居所,于是将行囊从老虎背上取下来,放进土龛里。老虎起身后离开,频频回顾李通玄。

李通玄成为佛教中的名人后,经常被人图绘真容。李公麟是著名人物画家,晚年信奉佛教,画过很多佛教题材的绘画,他画《李通玄随虎图》是情理之中的事,只是这幅画并没有流传下来,所以具体内容也不清楚。不过,在敦煌遗书中,保存了多幅貌似相关的画稿,内容基本上是一位行脚僧,背负行囊,身边有一只老虎相伴。由于画面的上方有一位化佛,可以断定这是一位得道高僧。既是得道,降龙伏虎也不是难事,这里宣扬的并非行脚僧本人,而是赞扬佛法无边。

与此相对,如果一个人没有修成正果,还是一个平凡的普通人,则只有以身喂老虎的命运,敦煌莫高窟第254窟壁画中的《萨埵太子舍身饲虎图》就是例子。萨埵太子是摩诃罗檀囊国的三太子,有一回他与家人及大臣外出游玩,于山中遇到一只母老虎和几只小虎崽。母老虎饿得奄奄一息,小幼虎嗷嗷待哺。善良的萨埵太子用自己的身体喂了母老虎,使得老虎们得以续命,此事也成为萨埵太子修行过程中最重要的一项成果。

近年来,生肖文化做得红红火火。寅虎年即将来临,旧历的钟声还没有响起,“老虎们”就在各种平台上做热身运动。细览各种老虎形象,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那就是其中的“萌虎”特别多,它们不仅形象可爱,而且富于人性,令人忍不住想抱一只回家。

被降伏的老虎自然没有杀气,可是生肖文化中的老虎为什么也变得“萌萌哒”?提醒一下,每年的7月29日被定为“全球老虎日”。这个世界究竟发生什么了?老虎为什么需要享受这种“恩遇”?真相很残酷,老虎王国已经十分萧条,许多品种已经灭绝,一些品种正濒临灭绝。丛林之王正在成为历史,留在画家心中的,只有萌宠可爱的形象。

(作者系北京画院研究员)

来源: 中国文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