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孤代表什么生肖

文化视点|赤子之心:万古云霄一羽毛,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新湖南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遗孤代表什么生肖1

“春风得意——徐悲鸿在南洋(1939—1942)百幅原作展”首次在国内亮相——

赤子之心:万古云霄一羽毛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陈薇

4月27日至6月15日,“春风得意——徐悲鸿在南洋(1939—1942)百幅原作展”在长沙美仑美术馆展出。

此次展览展出的115件作品,是从南洋发现的一批徐悲鸿作品中精心挑选出来的。这些作品是首次在国内亮相,题材丰富,花鸟、走兽、人物、书法兼具,虽然大部分尺幅不大,但皆属精品。现场的展览结合丰富的历史文献和影像资料,以数字技术全方位、立体地展示了“悲鸿艺术”。

“春风得意”,佳作频出

“春风得意”,源于徐悲鸿曾写下的一箴题笺。

1938年仲夏,徐悲鸿从重庆出发,途经广西、香港等地,后又远赴南洋,正式开始了他的巡展义卖、赈灾救国之旅。

1939年1月9日,从香港来的荷兰“万福士”号邮轮拉着长长的汽笛,缓缓驶入新加坡港,从船上走下一个中年男子,他就是徐悲鸿。此行赴新加坡办画展,目的是为中国抗日筹款。这次,他带来了自己的1000余幅作品和历年搜集的中西字画文物。在新加坡的展览筹赈会上,他坦言:“抗战以来,忧国忧家,心绪纷乱,作品减少,希望能凭借画笔,为国家抗战尽责任。”新加坡各界名流与美术界人士对徐悲鸿给予了极大的尊敬,徐悲鸿也在新加坡写下了“春风得意”的题笺。

1939年至1942年,在以华商领袖为首的展览委员会帮助下,徐悲鸿成功举办了多次以抗战筹款为目的的画展,他的作品也受到当地人民和爱国华侨的喜爱。展后,他把卖画所得款项全部捐给了国内因战乱而流离失所的平民和阵亡将士的遗孤。

“南洋时期,在祖父的一生当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也是他最快乐、精力最旺盛的时光。这3年,他全身心投入到艺术创作当中,佳作频出。据不完全估算,祖父在香港、新加坡、印度等地创作了大大小小共1000余幅作品,数量远远超过徐悲鸿纪念馆馆藏,铸就了他的艺术高峰。”作为“春风得意——徐悲鸿在南洋(1939—1942)百幅原作展”策展人,徐悲鸿的孙子徐骥如是回忆。

小幅作品尽“精微”

真正的大家,画大画有大画的气势,画小画有小画的情趣。

徐悲鸿的这批小幅书画作品,小的只有二三厘米长,大的也不过几十厘米长,却别有趣味。

其中有一套十二生肖,是徐悲鸿1939年旅居新加坡所画。每幅只有扑克牌大小,但每种动物形象特点突出,带有丰富的神情,在以动态加强形象特点的表现上匠心独运。比如牛,半侧卧姿是劳作之后的休憩之态;马则是全侧角度,呈奔跑之状;蛇盘于树上,有枝叶的陪衬;龙则以全幅饱满的云朵与闪电造成浓重无比的氛围;两只兔共同吃草的场景,表现出其乐融融的和谐之美……

以马为题材的作品,数量不在少数,但这些“马”的罕见之处在于它们的大小大多在径寸之间。这些马或奔腾,或汲水,或停足回首,结构精准,形神兼备,方寸之间可见精微至极。徐悲鸿以画马著称,他自己却说最满意的是麻雀。一只、两只……它们有着圆形的身体、椭圆形的头颈,徐悲鸿用深深浅浅的笔勾勒出毛茸茸的质感,在枝叶的烘托下,它们显得轻巧灵动。

徐悲鸿的儿子徐庆平说,这批画作大部分应该是父亲用画画过程中裁下的画纸边角创作的,不仅仅有画中国画常用的宣纸、皮纸、高丽纸的边角,也有白报纸、法国素描纸的边角,甚至有药方纸的边角。

“我们常讲画中国画惜墨如金,而父亲不仅惜墨惜色,更惜纸如金。”徐庆平说,父亲当时在新加坡为抗战筹款,绘画材料极其短缺,画画时裁下的纸条残条他都舍不得丢掉。

“万古云霄一羽毛”,是徐悲鸿在南洋写得最多的一行诗。诗句出自唐代大诗人杜甫《咏怀古迹五首》中的第五首,主要喻指诸葛亮的志行高洁、不同流俗。诸葛亮为蜀汉政权鞠躬尽瘁。徐悲鸿为中国写实艺术的发展,为中国文化的前途,为抗战尽心尽力,也是鞠躬尽瘁。他还写有“自强不息”“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等书作,可见其赤子之心。

遗孤代表什么生肖2

徐悲鸿与其画作

1939年南洋商晚报对徐悲鸿的介绍

徐悲鸿 《陆运涛夫人像》 祖父徐悲鸿的南洋遗光:奇妙非常的神来之笔

  南洋时期在徐悲鸿的一生当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也是他最快乐、精力最旺盛的时光。这一时期徐悲鸿不仅把身心全部投入到艺术创作当中,佳作频出,还成功举办了多次以抗战筹款为目的的画展,并把卖画所得巨款全部捐给了国内因战乱而流离失所的平民和阵亡将士的遗孤。   

本文从正在进行修复的徐悲鸿所作《陆运涛夫人像》谈起,随着对这件作品的深入探究和画中人故事的展开,观者会慢慢走进画中尘封的历史,揭开一段20世纪30—40年代徐悲鸿春风得意的南洋往事。   

我会有这样一种感觉,每当我静静地凝望祖父徐悲鸿创造的这些艺术佳作——诞生于不同时期、不同地方,它们就好像一台年轮放映机,那个属于祖父的遥远时代,仿佛电影般在我面前一遍一遍地闪过。沉浸于这种用心去感应的想象之中,成为我认知祖父的美妙方式。   

在我的工作室,一张徐悲鸿所作油画肖像《陆运涛夫人像》的修复正在进行中。随着对这件作品的深入探究和画中人故事的展开,观者会慢慢走进画中尘封的历史,揭开一段20世纪30—40年代徐悲鸿春风得意的南洋往事。   

1938年仲夏,徐悲鸿从重庆出发,途经广西、香港等地,后又远赴南洋,正式开始了他巡展义卖、赈灾救国之旅。1939年1月初,徐悲鸿刚抵达新加坡码头,南洋儒士黄曼士等以及一批新闻记者就热烈欢迎他的到来,对于接下来要做的一切,徐悲鸿是这样对记者说的:艺术家应“尽其所能,贡献国家,尽国民一份子之义务”。   

在以华商领袖为首的展览委员会帮助下,徐悲鸿成功举办了多次以抗战筹款为目的的画展,同时自己的作品也受到了当地人民和爱国华侨的喜爱。展后,他把卖画所得巨款全部捐给了国内因战乱而流离失所的平民和阵亡将士的遗孤。徐悲鸿将自己的艺术与对国家民族的责任结合在一起,把绘画艺术的社会功能发挥到极致。   

南洋时期在徐悲鸿的一生当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也是他最快乐、精力最旺盛的时光, 1939年至1941年是他佳品频出的三年,他把身心全部投入到艺术创作当中。根据不完全估算,他在香港、新加坡、印度等地创作了大小千余幅作品,数量远超徐悲鸿纪念馆馆藏,铸就了自己的艺术高峰。   

然而命运多舛。1941年底,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直逼新加坡。徐悲鸿搭乘最后一班离新的轮船,取道缅甸回国。临行前,他与友人共同将一批书画和书籍放在橡木桶中,埋入枯井,欲待战事结束再取出。可后来当徐悲鸿派人前去取画时,回复却是,所有画作均已被毁或下落不明。对于一位视艺术如命的画家来说,这个消息如同天大的打击。从此,徐悲鸿与新加坡断了联系,直至去世。   

或许是天意使然,近年来徐悲鸿在新加坡遗失的油画杰作的小部分突然“浮出水面”,如《愚公移山》《放下你的鞭子》《奴隶与狮》等精品代表,张张都刷新了中国油画拍卖的纪录,引起世界艺术市场瞩目。时代证明,新加坡是收藏家的宝地,从此地发现的徐悲鸿画作,都是20世纪中国绘画的掐尖上品。   

2017年的12月,我怀着诚挚的心寻觅了徐悲鸿当年在新加坡留下的足迹,只为感受他当时的艺术心境。一次偶遇,不知是不是上天之意,让我在近不惑之年,寻到20世纪30年代末至40年代初,祖父徐悲鸿创作的百余幅其倡导的“尽精微”的代表精品,他正是在我此时此刻站立的土地上完成这些作品的,怎能不让我内心激动澎湃?它们当中有十二生肖的母本,有《侧目雄狮》《万古云霄一羽毛》《天马行空》等代表作的缩小本。初次见到这批作于新加坡的精微之作时的心跳加速、兴奋的快感还时常引我怀念,这批沉寂南洋的天人之作,对于徐悲鸿来说,是他一生中不为人知的,最放松、最精彩时期的典型作品,也是他多年来绘画积淀后一次创新的硕果。徐悲鸿曾称赞明代大画家沈周的艺术为“真是神来之笔,奇妙非常”,我认为这句话用来评价他自己的这批精微之作可谓最恰当。   

面对这批沉寂了80年之久的杰作,我百感交集。毫无疑问,这些离我们远去多年的旷世迷作,突然伫立在面前,是具有令人心潮澎湃的强烈震撼力的。这批作品的惊天发现与挖掘所折射出的艺术魅力也将恒久流传,它们不仅具有丰富的审美价值和研究意义,更是时代担当的重要象征,为世人敬仰。徐悲鸿的伟大之处并不仅仅在于精湛技艺的体现,更在于他作为一位敏感正直的艺术家,其作品内容多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对于一直关注着徐悲鸿艺术的学者、画家、艺术爱好者来说,这是一份震撼人心的宝物,而这也意味着,大家将拨开历史的迷雾,登上研究徐悲鸿“南洋艺术”的新高地。   

徐悲鸿创作出的可与其鸿篇巨制相媲美的精微之品散发着独特魅力,它们的存在,记录着一位心揣家国情怀的民族艺术家只身一人远渡南洋的激情岁月,标示着他最为辉煌的艺术高峰,也体现了人文精神的旷世创造。它们是徐悲鸿艺术生涯中的绝唱,更是中国近现代艺术史上的一座新的丰碑。   

不知道此时此刻在天堂的祖父是否在向奶奶述说着南洋往事和东南亚的创作之路?往事如风,旧时的印记此时仿佛化作一段广为传诵的歌谣,徐悲鸿的艺术传奇仍将书写下去……  

(本文原刊载于上海书画出版社《书与画》杂志社2020年第二期)   

来源:澎湃新闻   作者:徐骥  

遗孤代表什么生肖3

宋朝街上没有乞丐,因为,多数的乞丐都被政府收养了,吃、住、看病、到死国家都承担了它对公民的责任。《宋史》卷一百七十八有载:“若丐者育之于居养院;其病也,疗之于安济坊;其死也,葬之于漏泽园,遂以为常”。

这里,所谓“居养院”、“安济坊”、“漏泽园”,是职能不同的社会福利机构。

其实,除此之外在宋朝时期还有很多有意思的社会现象,现今的很多学者也研究过宋朝政府出台的一些措施。据宋代的历史专家说:“宋朝社会存在着大量‘生孩子但是却不养育孩子’的社会现象,这一社会现象更是被宋朝政府密切关注。”

之后,宋朝政府则采取了多种措施和手段,其实,就包括:针对新生儿直接参与救助,收养弃婴、收养孤儿等。关于宋朝的幼儿救助,从贫苦百姓家妇女一怀孕,到新生儿呱呱坠地,就一直给予了明确的救助与保护措施,并且,对于天灾人祸所造成的遗孤也有救助说明。此外,对此宋朝政府还专门设立了官方的幼儿救助机构。

历史研究者普遍认为:从宋朝开始,我国就有了幼儿救助机构,并且,拥有较多的幼儿保护政策。这些善举对后世的影响很大,尤其对明朝、清朝时期的幼儿救助工作起到了深远的影响。

其实,这一举措虽然不成体系,但是,我国古代对幼儿的救助工作非常重视,最早则可以追溯到先秦朝,两汉,甚至是魏晋、隋、唐等朝代。这些时期,政府都对幼儿的救助工作有了一定的措施,当时的政府鼓励家庭生育,并且,还给予了一定程度上的物质奖励。这一现象到了宋朝时期,为了鼓励老百姓生育更多的孩子,他们从政策角度上更加完善了这一举措。

曾有学者在自己的著作中提及:“宋仁宗嘉佑二年,韩宗彦以京东提刑官的身份上表奏折,内容说到,若百姓家中有人怀孕,而且,不能养活自己孩子的,政府应该给予他们最基础的物资以保障基本生活。”后期,到了宋高宗绍兴八年,朝廷正式下达诏书。

其内容则针对贫苦家庭的养育问题做了说明:“禁止百姓丁克,如若,没经济能力赡养子女,官府将会给予经济补偿。”诏书一下,很多地方快速的执行起来,“州县乡村五等、坊郭七等以下贫乏之家,生男生女而不能养赡者,每人支免役宽剩钱四千”,如果,没钱赡养孩子,不仅可以获得政府补偿金,而且,孩子的父亲可以免去兵役,无需上战场。

这一政策实施的八年后,宋高宗升级了优化政策,这其中,除了给予这些人钱财的补偿外,还会发一些大米。鼓励生育政策持续多年,后来,在乾道五年的时候,宋孝宗下诏推行“胎养助产令”:“凡是贫寒之家生育子嗣,经过官员验证后,确认符合条件的家庭,每生一个孩子,都会给予一贯钱,政府帮助家庭养育子女。”

并且,外国人也有记录:“其国(南宋)诸州弃婴,国王尽收养之。记录各儿出生时之十二生肖以及日曜,旋在数处命人乳哺之… …诸儿长大成人,国王为之婚配… …”——国家不仅扶弃婴儿长大,皇帝每年还要为亲自为这些无父无母的孤儿主婚。史载最多时,一年的国家各地政府收养的弃婴、孤儿就有两万多人。

可见,宋朝对于百姓多生孩子的迫切期待,并且,从形而上的角度出发,落实到每个家庭的实际生活之中。再到后来,“生育补贴”执行越久,弊端尽显。比如:没有按时给予生育家庭金钱和食物的补贴,有人冒领或者官员从中卡扣。

淳熙年间,赵汝愚被任命福建安抚使后为了防止父母遗弃孩子,同时,更好的解决养育子女的压力,他开始实施救助工作,在部分州府举办了“举子仓”,也就是国家修建的专养育贫苦家庭孩子的地方。当时,举子仓是由赵汝愚创办的,作为福建安抚使,他极尽所能整合优势创办这所为孤苦孩子所建的避难所。因为举子仓的存在,对新生就被遗弃的幼儿起到了帮扶作用。

曾出任过显谟阁直学士的刘光祖,他在《宋丞相忠定赵公墓志铭》一文中就记载道:“闽俗,生子往往不举。公创举子仓,凡贫不能举其子者,以书其孕之月而籍之。及期,官给之米,而使举其子,所全活甚众。”

宋朝福建人的传统习俗,生但不养。赵汝愚创办的“举子所”,面对的都是穷苦百姓家,如果,他们不能养活自己孩子,应该早早就记录下孕妇的产期,并且,向朝廷反馈信息。官府核实情况之后,可以为他们提供大米,从而,让他们养孩子,甚至,救助的物资足够他们一家人生活。南宋朝廷在看到这篇文章的时候,也随即加大了举子仓的经费,从而,确保了“举子仓”可以顺利运转,并帮助更多穷苦家庭养育子女。

南宋政府还认为:除了给予物质奖励外,妇女孕期应该废除其丈夫的兵役和差役,让丈夫有更多的时间陪伴孕妇。在宋朝,虽然农民征税不是很多,但是兵役、杂役的任务确实异常繁重。所以,宋朝政府的这一举动无疑是在告诉百姓:国家非常重视新生儿,对于这一点,国家是可以为他们开“绿灯”的。

参考资料:

【《宋史》、《舆地纪胜》、《宋丞相忠定赵公墓志铭》、《宋代的“举子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