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窗雾阁代表哪些生肖

高贵的灵魂,永远是冰雪中的梅花,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中华好诗词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云窗雾阁代表哪些生肖1

梅花是中国十大名花,与兰花、竹子、菊花一起列为四君子,与松、竹并称为“岁寒三友”。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梅以它的高洁、坚强、谦虚的品格,给人以立志奋发的激励。在严寒中,梅开百花之先,独天下而春。

古往今来咏花的诗词歌赋,以梅花为题者最多,或咏其风韵独胜,或吟其神形俱清,或赞其标格秀雅,或颂其节操凝重。南朝宋人陆凯在《赠范晔》诗中,以梅花作为传达友情的信物,别具一格:“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唐人的咏梅诗,除写闺怨、传友情、托身世之外,更含有美的意蕴的佳作。

咏梅之作至宋以后,借梅传情,抒闺怨之意渐歇,而写其意境之美,赞其标格之贞的吟咏诗篇日盛。

借梅传情的代表作,首选是林逋林的《山园小梅》。

众芳摇落独喧妍,

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

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

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

不须擅板共金樽。

意境之美的代表,就是陆游的《卜算子·咏梅》。

驿外断桥边,

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

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

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

只有香如故。

《梅花绝句》

--陆游

当年走马锦西城,

曾为梅花醉似泥。

二十里中香不断,

青羊宫到浣花溪。

陆游一生爱梅、咏梅、以梅自喻。他称赞梅是“花中气节最高的”,严然是梅的知音,梅的化身。

写梅的高手还有李商隐、王冕、王维、刘禹锡、白居易、柳宗元、王安石、苏轼、姜夔、李清照、毛泽东等,从不同侧面,把梅花的形态和精神,描写的淋漓尽致。

《忆梅》

--李商隐

定定住天涯,

依依向物华。

寒梅最堪恨,

常作去年花。

《扶风界见梅花》

--李商隐

匝路亭亭艳,非时袅袅香。

素娥惟与月,青女不饶霜。

赠远虚盈手,伤离适断肠。

为谁成早秀?不待作年芳。

《白梅》

--王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

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

散作乾坤万里春。

《杂诗》

--王维

君自故乡来,

应知故乡事。

来日欹穸前,

寒梅著花未。

《杨柳枝词》

--刘禹锡

塞北梅花羌笛吹,

淮南桂树小山词。

请君莫凑前朝曲,

听唱新翻杨柳枝。

《新栽梅》

--白居易

池边新栽七株梅,

欲到花时点检来。

莫怕长洲桃李嫉,

今年好为使君开。

《早 梅》 

--柳宗元

早梅发高树,回映楚天碧。

朔风飘夜香,繁霜滋晓白。

欲为万里赠,杳杳山水隔。

寒英坐销落,何用慰远客。

《梅 花》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

《红 梅》

--苏轼

年年芳信负红梅,

江畔垂垂又欲开。

珍重多情关伊令,

直和根拨送春来。

《暗香疏影》

--姜夔

辛亥之冬,予载雪诣石湖。止既月,授简索句,且征新声,作此两曲。石湖把玩不已,使工妓隶习之,音节谐婉,乃名之曰《暗香》《疏影》。

《暗香》

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何逊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

江国,正寂寂。叹寄与路遥,夜雪初积。翠尊易泣,红萼无言耿相忆。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又片片、吹尽也,几时见得。

《疏影》

苔枝缀玉,有翠禽小小,枝上同宿。客里相逢,篱角黄昏,无言自倚修竹。昭君不惯胡沙远,但暗忆、江南江北。想佩环、月夜归来,化作此花幽独。

犹记深宫旧事,那人正睡里,飞近蛾绿。莫似春风,不管盈盈,早与安排金屋。还教一片随波去,又却怨、玉龙哀曲。等恁时、重觅幽香,已入小窗横幅。

《临江仙.梅》

--李清照

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春迟,为谁憔悴损芳姿。夜来清梦好,应是发南枝。

玉瘦檀轻无限恨,南楼羌管休吹。浓香吹尽有谁知,暖风迟日也,别到杏花肥。

  《玉楼春.红梅》

--李清照

红酥肯放琼苞碎,探著南枝开遍末?不知酝藉几多时,但见包藏无限意。

道人憔悴春窗底,闷损阑干愁不倚。要来小看便来休,未必明朝风不起。

《卜算子.咏梅》

--毛泽东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云窗雾阁代表哪些生肖2

今天是清明节,杜牧说: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清明节是一个感伤的节日,虽然有各式的踏青春日活动,可诗人们还是很惆怅,他们忧伤岁月、感慨人生浮沉,十首清明诗词,诉说着诗人们内心的坎坷与无奈。

《清江引·清明日出游》明·王磐问西楼禁烟何处好?绿野晴天道。马穿杨柳嘶,人倚秋千笑,探莺花总教春醉倒。

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

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别死离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

《闾门即事》唐·张继耕夫召募逐楼船,春草青青万项田。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

此诗精妙之句是“清明几处有新烟”,清明之前是寒食,民间不用火,清明之后本应“处处有新烟”,现在却因战乱农民都被召去打仗,大片土地都荒芜了,只有寥寥几处的人家燃起新烟,一片凄凉。

《清明即事》唐·孟浩然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车声上路合,柳色东城翠。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空堂坐相忆,酌茗聊代醉。

京城一年一度又是清明,人们的心里自然就起了忧愁思念。马车声在路上繁杂地响着,东城的郊外杨柳一片青翠。

花开了草都长了出来,鸟儿在飞蝴蝶成双成对在嬉戏。自己坐在空空的大堂里回忆往昔,以茶代酒,喝着聊着。

《清明日对酒》宋·高翥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南山北山上有很多墓地,清明到了人们纷纷去扫祭,纸灰到处飞扬就像白色的蝴蝶。

痛哭而流出的血泪染红了满山的杜鹃,太阳落山一切归于静寂,独有狐狸在坟冢里的窝中休息。

晚上回家孩子们在灯前嬉戏,唉!人生本来如此,今朝有酒就应今朝醉,百年之后就连一滴也带不到地底。

《鹊踏枝·清明》五代·冯延巳六曲阑干偎碧树,杨柳风轻,展尽黄金缕。谁把钿筝移玉柱?穿帘海燕惊飞去。满眼游丝兼落絮,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浓睡觉来慵不语,惊残好梦无寻处?

“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红杏在二月开放,清明节是在三月份,时序在向前推移,春光在逐渐消逝,又是“清明时节雨纷纷”之际,“雨纷纷”,人的情绪也在“纷纷”。“一霎”二字,透露了对幸福、欢乐消逝得快速的伤感,也是对失去的美好生活的留恋。

《清明日狸渡道中》宋·范成大洒洒沾巾雨,披披侧帽风。花燃山色里,柳卧水声中。石马立当道,纸鸢鸣半空。墦间人散后,乌鸟正西东。

范成大在绍兴二十四年(1164年)被任命为徽州司户参军,赴任途中时值清明,途中观山行道中所见所闻,念自己于清明之际却背井离乡,惆怅之下作《清明日狸渡道中》。

这首诗主要描写清明时节诗人在旅途中见到的景象。一路叙来。山风、细雨,花燃,柳卧,唯独不见一个人影,他想到今日是清明,而自己却离乡前往徽州,不能祭奠家中已逝去的亲人,因此感到深深的哀伤。

《朝中措》宋·张炎清明时节雨声哗,潮拥渡头沙。翻被梨花冷看,人生苦恋天涯。燕帘莺户,云窗雾阁,酒醒啼鸦。折得一枝杨柳,归来插向谁家?

清明时节,雨声响成一片。江水涨了,潮头淹没了渡口的沙滩。路旁,雪白的梨花冷淡地看着我走过,仿佛责怪我这个时候还在异乡游荡。

在那燕舞莺啼的珠帘绣户,云裳雾鬓的朱阁琐窗。我喝醉了。醒来时,已是鸦噪夕阳的傍晚。临走时顺手折了一枝杨柳,回来后才醒悟:插到哪里才是呢——我在这里又没有家啊!

《青门引·春思》宋代:张先乍暖还轻冷。风雨晚来方定。庭轩寂寞近清明,残花中酒,又是去年病。 楼头画角风吹醒。入夜重门静。那堪更被明月,隔墙送过秋千影。

此为春日怀人之作。词中所写时间是寒食节近清明时,地点是词人独处的家中。全词抒写了词人感于自己生活孤独寂寞,因外景而引发的怀旧情怀和忧苦心境。

一阵阵轻冷的晚风,夹着城楼上画角凄厉的嘶鸣,把我吹醒。夜幕降临,重门紧闭,更显得庭院中死一般的寂静。正心烦意乱、心绪不宁,哪料到那溶溶的月光,把邻院中荡秋千的少女倩影送入我的眼里。

《清江引·春思》元代:张可久黄莺乱啼门外柳,雨细清明后。能消几日春,又是相思瘦。梨花小窗人病酒。

这首小令写在清明时节,写的是思妇在春残雨细的时候,想到美好的青春随着时光消逝,而远方的游人却迟迟还未回来,因而借酒浇愁,去打发那好天良夜的情景。

黄莺在门外柳树梢啼唱,清明过后细雨纷纷飘零。还能再有多少天呢,春天就要过去了,春日里害相思,人儿憔悴消瘦。梨花小窗里,佳人正借酒消愁。

《渔歌子》西蜀·魏承班柳如眉,云似发,鲛绡雾縠笼香雪。梦魂惊,钟漏歇,窗外晓莺残月。几多情,无处说,落花飞絮清明节。少年郎,容易别,一去音书断绝。

这是一首闺情词。上片描写女主人公的容貌,以及她梦醒后的所见所闻;下片女主人公追叙与少年郎分别时依恋的情状,抒写离愁别恨。

“柳如眉”三句连用三个比喻极言少妇之美;“梦魂惊”三句点明时刻,写少妇梦被惊醒所见所闻——“窗外晓莺残月”。下片“几多情”三句追叙“落花飞絮清明节”时与少年郎分别时依恋的情状。“落花飞絮”一句,情景交融,荡气回肠。

云窗雾阁代表哪些生肖3

北宋年间,一篇爆文刷遍了朋友圈。

网红女诗人李清照在公号“青州李清照”,发表了一篇《词论》,用极为犀利的言语狂怼当时16位男词人的作品。

晏殊、晏几道、苏轼、贺铸、秦观、黄庭坚、欧阳修、王安石、柳永等人无一幸免,全被刺成了蜂窝。

好家伙,此文一出,不仅瞬间冲上百万+的阅读量,也让好些已经去世的人差点活过来。

留言中有不屑一顾的,认为一个女人单挑一众男将是“作死”;也有大力叫好的,认为她打破了“女子无才便是德”的传统思想。

还有一些做公号的同行想蹭热搜,还真让他们给扒出点东西来了。

有人发现李清照上上月发表的那首《临江仙》“有猫腻”:“庭院深深深几许”不是欧阳修的原创金句吗?

请看李清照的这首《临江仙》:

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常扃。

柳梢梅萼渐分明。

春归秣陵树,人老建康城。

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

谁怜憔悴更凋零。

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

再看这首欧阳修的《蝶恋花》: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这一首词是欧阳修的代表作,尤其是首句“庭院深深深几许”,自问世以来,便备受赞誉。

李清照虽然批评了欧阳修的其它作品,也对这一句青眼有加,《临江仙》便是对《蝶恋花》的致敬之作。

几百年后,清代学者陈廷焯更是不吝赞美之辞:

连用三“深”字,妙甚。偏是楼高不见,试想千古有情人读至结处,无不泪下。绝世至文。

乍看去,这首词写的是闺中少妇的伤春怀人之情。

一个女子,待在深宅大院中,丈夫出门游乐,却让自己一人独守空闺。

自己就犹如那被风吹落的花朵,想留住青春却终究无计可施,只剩悲伤无奈。

从晨雾枯坐,到暮雨黄昏;从青帘罗幕,到乱红飞落;从高楼眺望,到泪眼问花。

时间的长,颜色的变,情绪的转,最后只是“无计”。情景交融,娓娓道来,其凄其惨,悄然间扎到了吾等心间。

看来,这就是个典型的“痴心女子负心汉”的故事嘛!

然而,正是这首看似哀怨的词,让我们看到了欧阳修人生中真实的另一面。

细细回想起来,历史上的欧阳修,原本并不是哀怨凄婉之人。

在文学上,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变革诗词,主张文道并重、贴近生活,不可哀词艳曲。

在政治上,参与范仲淹主持的庆历新政,失败后被贬至滁州(安徽滁州)。每日游山玩水,诗文唱作,治下反而井井有条。

他曾深陷“乱伦”的丑闻,之后却在《醉翁亭记》中,很自得的说: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他的一生,看似在北宋的文坛和政坛都举足轻重,但并不顺利。

年幼丧父,与寡母相依为命,母亲郑氏“世为江南名族……恭俭仁爱而有礼”。

女性主导的家庭环境,养成了欧阳修仁慈多情、细腻温婉的品格。

他先后有过三任妻子,也为第二任妻子杨氏写下过“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名句,但两位妻子的离世也曾令他十分感伤。

对于与“女子”之间的情感,欧阳修有着超乎常人的深刻理解。

正如开头那句“庭院深深深几许”一样,每一个“深”字仿佛都代表着女性那一颗颗被禁锢的与世隔绝的心灵。

而这位女子不是别人,正是指欧阳修自己。

当时,王安石一意孤行执行变法,所有的反对者都被他视为异类。

欧阳修尽管和王安石交情不错,也因反对变法而遭到打压。

尽管他历仕三朝、尽忠为国且政治经验丰富,最终还是在与王安石的“濮议之争”中惨败,一生的政治生涯就此终结。

欧阳修深知自己已被新党士人所不容,所以毫无恋栈之意。

他连章累牍,乞求致仕,终于在熙宁四年获准退休,一年后就不幸病逝了。

都说哀莫大于心死,他的去世不仅是因年老体衰,更与心理上已经对朝局完全绝望有关。

回过头来再看这首《蝶恋花》,与其说欧阳修在写女子,不如说是在借女子的口吻,诉说自己的哀愁。

佳人登楼远眺,目光透过重重帘幕、浓浓柳烟,想搜寻男子经常游冶的地方。但是堆烟杨柳,层层雾气,完全遮住了她企盼的视线。

男子寻花问柳的“章台路”都看不到,欧阳修的前路又如何能看得清呢?历史和统治者,就如同那个薄情的背影,只引得人无望的守候罢了。

诚如欧阳修《玉楼春》所言:“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一切痛苦的根源只在人天生的“痴情”而已。

尽管欧阳修人生坎坷,但是你从他的许多文章中都读不到那种幽怨与哀泣。只有他的词,才会让你蓦然发现那份深藏在心底的伤感。

也许,正应了那句话:一个人最好的状态就是眼睛里写满了故事,脸上却不见风霜。

他把通俗的儿女情长转换到人生感悟上,超越了单纯的闺怨离恨,提升了词的本来境界。

也许这正是为什么900多年过去了,时光不仅没有让这首词黯淡,反而愈来愈耀眼。

而李清照为什么如此钟爱这首词,想必是同为女子的李清照,不仅有独守空闺、思念爱人的时候,更有一腔豪情与抱负得不到施展的时候吧!

参考资料:

南宋学者何士信在《草堂诗余》中记载了李清照说过的一段话:欧阳公作《蝶恋花》,有“深深深几许”之句,予酷爱之,用其语作“庭院深深”数阕。

濮议之争:宋仁宗无嗣,死后以濮安懿王允让之子赵曙继位,是为宋英宗。即位次年(治平二年),诏议崇奉生父濮王典礼。侍御史吕诲、范纯仁、吕大防及司马光、贾黯等力主称仁宗为皇考,濮王为皇伯,而中书韩琦、欧阳修等则主张称濮王为皇考。英宗因立濮王园陵,贬吕诲、吕大防、范纯仁三人出外。旧史称之为“濮王之议”。后亦借指朝中的争议。

【版权声明】本文由诗词世界原创发布。作者:袁今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