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生肖在近代的代表

思想者|蒋伟:十二生肖为何鼠排第一、牛排第二,背后的文化大有讲究,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上观新闻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十二生肖在近代的代表1

【编者按】送走鼠年,迎来牛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生肖文化可谓独具特色。生肖文化是怎么来的?十二生肖的排列又是依据什么来定的?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蒋伟近年来致力于生肖动物的绘画创作,将其与山水、花鸟、草木集中展现在一起,力求在传承海派风格的同时,探索以动物入画背后的人文内涵。以下是他在上海图书馆的演讲。

十二生肖文化,是古人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也是最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之一,因其通俗性兼趣味性沿用至今。身为中国人,降临到这个世界上的第一份礼物,就是生肖属相。生肖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有关生肖的创作越来越多。我本人主要致力于生肖动物的绘画创作,将其与山水、花鸟、草木集中展现在一起,力求在传承海派风格的同时,探索以动物入画背后的人文内涵。今天的演讲,我就和大家来聊一聊生肖文化。

生肖文化的起源

十二生肖,是我国民间特有的计算年龄的方法。关于生肖文化,大家多多少少应该都知道一些。生肖文化流传的时间也不短了,但是围绕它有各种传说,很多时候莫衷一是。所以,我先来谈谈生肖文化的起源。

生肖之“生”,乃指“生辰”,“肖”意即“像”。大量文献说明,十二生肖发源于中国,萌发形成于先秦时期,确立于东汉。生肖文化最初起源于华夏先民的动物崇拜、图腾崇拜,也是早期天文学的结晶。今天,在一些流传下来的岩画上,我们仍然可以看到许多动物图案,最早甚至可以追溯到史前的传统时代。在当时,这些图案主要是图腾,或者是象征性的一种说明,还没上升到理论的高度。

有关生肖属相之说最早见于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到南北朝时期民间就开始普遍使用生肖。南朝梁陈时期的诗人沈炯曾作《十二属诗》:鼠迹生尘案,牛羊暮下来。虎啸坐空谷,兔月向窗开。龙隰远青翠,蛇柳近徘徊。马兰方远摘,羊负始春栽。猴栗羞芳果,鸡跖引清杯。狗其怀物外,猪蠡窅悠哉。这首诗在首字按序嵌入了十二生肖名,且突出了每种动物的生性特点,起到画龙点睛之作用。

明朝才子胡俨也曾作诗一首:“鼷鼠饮河河不干,牛女长年相见难。赤手南山缚猛虎,月中取兔天漫漫。骊龙有珠常不睡,画蛇添足实为累。老马何曾有角生,羝羊触藩徙忿嚏,莫笑楚人冠沐猴,祝鸡空自老林邱。舞阳屠犬沛中市,平津放豕海东头。”诗中首联的“鼷鼠”即水鼠,“牛女”即牛郎织女。第三联中的“骊龙”是龙的一个种类,其颏下有宝珠一颗,故谓之“骊珠”。第四联提到的“羝羊”即公羊,“触藩”指羊用角去撞篱笆。第五联说的“祝鸡”指呼唤鸡。第六联的第一句,指被汉高祖封为舞阳侯的名将樊哙,他曾在江苏沛县以宰狗为生。最后一句是指汉武帝的丞相公孙弘,这位丞相当年曾在东海放过猪。胡俨以历史典故写十二生肖,可谓别有生趣。

与生肖文化相关的是中国古代特有的天干地支历法。天干地支,简称为干支,源自中国远古时代对天象的观测。经过演变,简化为今天的十天干和十二地支。十天干指的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二地支指的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天干和十二地支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两者按固定的顺序相互配合,组成了干支纪元法。此法依次“干”“支”两组符号各取一字,一一搭配,由“甲子”至“癸亥”,六十年轮完干支组合序列一个周期,称为“花甲”。从上一个甲子到下一个甲子,正好是60年。这在人均寿命比较低的古代,差不多是长寿、圆满的一生了。进而,人们又将十二地支配以十二种动物,用作相关年序代号,使之趋于形象生动,达到利于记忆、推算之目的,“十二生肖”由此形成。

除了以“干支”来纪年,中国古代还用其来纪月、纪日、纪时。因每月天数恰为十进制,一年又恰为十二月,故分别以“干”纪日,用“支”纪月,且将“十二地支”用于纪时,分一昼夜为十二时辰,每一时辰等于现代时间中的两个小时。现在我们看古装电视剧会发现,古代人常常说“时辰”,就是这个缘故。

生肖文化与五行、阴阳八卦等也有联系。比如,子(鼠)属阳水,北方;亥(猪)属阴水,北方。寅(虎)属阳木,东方;卯(兔)属阴木,东方。丑(牛)、未(羊)属阴土,中央,等等。

生肖文化的起源几乎与中华文明的起源一样古老,它是组成中华文明的一个重要的文化因子,古历法的诞生、对中国文化影响深远的阴阳五行哲学观念的产生都包蕴其中。此外,生肖的隐含意义中还包含着中国人丰富的文化心理内涵,这从人们赋予十二生肖的隐含意义可见一斑:老鼠代表智慧、牛代表勤奋、老虎代表勇猛、兔子代表谨慎、龙代表刚、蛇代表柔韧、马代表勇往直前、羊代表和顺、猴代表灵活、鸡定时打鸣代表恒定、狗代表忠诚、猪代表随和。

◇蒋伟画作:《十二生灵雅集》

十二生肖排序有何讲究

上面简单梳理了一下生肖文化的起源,接下来,我想和大家谈谈生肖排列问题。正如我前面所说的,十二生肖,是与十二地支相配以人出生年份的十二种动物,包括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有人也许会问,十二生肖为什么是现在我们看到的这种排列顺序?这里面有什么讲究呢?

十二种动物与十二地支搭配原则,乃是解析中国“十二生肖”之又一难题,自古迄今,探研者众多,结论却大相径庭。在这里,我仅列举几个比较有代表性的说法。

中国宋代学者洪巽乃“奇偶阴阳说”代表人物。他认为,“十二生肖”排列与《周易》之阴阳哲学相关,其日:“子、寅、辰、午、申、戍,俱阳(阳即指阳性地支)。故取相属之奇数以写名,鼠、虎、龙、猴、狗皆五指,而马单蹄也;丑、卯、巳、未、酉、亥俱阴(阴性地支),故取相属之偶数,牛、羊、鸡、猪皆四爪,兔两爪,蛇两舌也。”意思是说,十二生肖以十二种动物足趾之奇偶与地支阴阳相配而成。

明代叶世杰试图以“十二生肖”动物“不足之形”释其入选原因。他认为,“术家以十二生肖配十二辰,每肖各有不足之形焉,如鼠无牙,牛无齿,虎无脾,兔无唇,龙无耳,蛇无足,马无胆,羊无瞳,猴无臀,鸡无肾,犬无胃,猪无筋,人则无不足”。另一个与他同时代的学者李诩则认为,十二生肖的排列顺序与上天二十八宿星象位序相关。二十八宿分布周天,以值十二时展,每个时辰二宿,子、卯、午、酉三宿,每宿各有所象。二十八宿所象动物按天空次序持列,由北而东、而南、而西进行周转。

上面几种说法,都有各自的道理。或许综合起来,是比较完整的解释。与十二生肖排列有关的,还有一个人们经常会问的问题是:为何老鼠排在生肖列表的首位?关于这个,也有不少传说故事,但其实这样的排列是有讲究的。

我们通常讲的十二生肖,蕴含着一张一弛,一阴一阳,一动一静,奇偶相得的原理。按照洪巽的说法,十二生肖中的动物,无论两足抑或四足,大多前后足趾数相同,“惟鼠前足四趾而后足五趾,奇偶同体,阴阳兼备,故置‘十二生肖’之首”。意思是说,老鼠前面两只脚各有4趾,后面两只脚各有5趾,在十二生肖中,只有它是这样的,可谓独树一帜。老鼠的这一特征符合阴阳之说。无独有偶,明代学者朗瑛在《七修类稿》中也称,鼠前足四爪,偶数为阴,后足五爪,奇数为阳。子时前半部为前夜之阴,后半部为当天之阳,正好用鼠来象征子。清代刘献延《广阳杂记》引李长卿《松霞馆赘言》:子何以属鼠也?曰:天开于子,不耗则其气不开。鼠,耗虫也。于是夜尚未央,正鼠得令之候,故子属鼠。子时为夜,天还未亮,正是老鼠出没的时间。可见,老鼠排在生肖首位,与天干地支、五行阴阳有关。

那么,牛为何排名第二?除了传说,比较有根据的说法有以下几种。一种说法是,“鼠咬天开”,天开之后,接着要辟地,“地辟于丑”,牛耕田,该是辟地之物,所以以丑属牛。还有一种说法是根据“奇偶阴阳说”而来的,牛是四趾(偶),排在鼠之后,虎之前。也许有人要问,兔、羊等也是四趾,为何牛排在前面?这或许与牛在古代劳动人民生活中的重要性有很大关系。关于牛的诗作也有很多,比如,李白的“花暖青牛卧,松高白鹤眠”,张籍的“入陂草多牛散行,白犊时向芦中鸣”。而由牛郎织女传说引申的诗作就更多了,比如杜牧的“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当然这里的牛已经不是日常生活中的牛了,但也说明,“牛”这个字被广泛使用。而鲁迅先生的一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已经成为很多人的座右铭,也成为我们民族自强不息的美德与精神的象征。

好几年前,网上曾有好事者提出应该重新变更十二生肖——让为人贬损的“鼠、蛇、鸡、猪”下课,让更显吉祥的“狮、鱼、凤、鹤”上岗。当时就有媒体批驳其荒谬。十二生肖由十二地支与十二种动物相配组成,蕴藏着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如果脱离文化光谈生肖,则只能沦为笑谈。

生肖文化的传统题材被赋予了新的生命力

以上我把生肖文化简单梳理了一下。当然,这些是比较粗略的,只能提供一个概貌。接下来,我想重点谈一下海派生肖文化。因为我是画家,所以主要从绘画的角度来谈海派生肖文化。

何为海派生肖文化?顾名思义,就是体现海派特点的生肖文化。由于生肖文化历史悠久,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与本地文化结合,由此体现出不同的地域特点。当然,“海派”并不局限于上海,但是从上海起源并发展壮大的,因此上海这座城市的主要特点,如海纳百川、大气谦和等,在“海派”中得到集中体现。我们说“海派”画派,不能单纯理解为上海人的东西,而是多元元素在这里碰撞、发展并形成独有的风格特点。

海派生肖文化的巨大影响,一直波及现当代。从事此类创作的画家众多,诞生了不少生肖文化优秀艺术作品。如:陈老莲、任薰、任熊、任伯年、任预(海上明清四任)、虚谷、胡公寿、张子详、张聿光、张大千、张善孖、徐悲鸿、程璋、江寒汀、戈湘岚、刘旦宅、程十发、朱文候,熊松权、吴寿谷等,这里列举的主要是从事十二生肖动物创作较多的画家。

从绘画角度说,海派生肖文化类型基本分为三类。一是传统型。主要是靠师生相传,走的是中国传统画派的路线。二是同源型。比如书画同源,一些人以书法入画,在其书法作品上画画。三是中西结合型。即将西方的文化与中国的传统文化结合起来。这三种类型在生肖文化画中均有体现。比如,创作《六松鼠图》的程璋就是一位创新派画家。当时的画坛被吴门四王的画风所笼罩,大家墨守成规,不敢越雷池一步。而程璋参用西方绘画技法,创新透视画法,结合写生,在风行画派之外自创新貌,在近代画坛上可谓独树一帜。

有人曾问我,为什么喜欢创作生肖画?在我看来,动物是人类的朋友,无论是寒林雪原月夜中踟蹰的寅虎,抑或是冬雪初融春溪乍开悄语的一对子鼠,融入了大自然之中,有着特写式的构图所不能替代的意趣。这类艺术思维,或许是眷恋山林丘壑、鸟语花香的幽景,又抒发了亲近动物的情感。因此,我把创作每一幅生肖画视为一种乐趣。在绘画中,我有机地吸收了西画的元素,融合了海派的精华。不求巧饰求真趣,飞禽走兽也妖娆。

在盛世盛年的今天,生肖文化的传统题材被赋予了新的生命力,对画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创作生肖画,不能不了解生肖文化。对于一个画家来说,必须做到笔笔有来历,经得起咀嚼。很多大师前辈就是严谨治艺的典范,比如徐悲鸿为了画马,是下了苦功夫的。看起来寥寥几笔,功底在里面,他的兴趣在里面,他的艺术总结也在里面。为什么中国画难学?因为它是综合性的,是靠长期积累打磨出来的,很难“短平快”。

在我看来,任何作品都必须从主题塑造出发,从古老的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吸收养分,强化自塑意识。绘画要靠技术,但它更是一门艺术,需要在更高层次和格调上实现真善美的理想。因此对于创作,态度一定要严谨,不能有哗众取宠之心。要令人赏其画作,有如品尝佳酿,趣味隽永;又如品饮茗茶,清香阵阵,回味无穷。

今天,生肖文化在多个领域大放异彩。生肖金条、生肖金币和生肖纪念币受到市场追捧。比如,《中国奥运会纪念币》采用汉代画像石的传统技法,通过使线刻和体积塑造为一体,展现出中国特有的雕刻艺术特点。又如,《十二生肖系列纪念币》采用齐白石、徐悲鸿等绘画大师的名画设计,通过浮雕雕刻,再现了这些大师独具匠心的风格,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此外,生肖设计从来不是高高在上的艺术创作,而是越来越多融入日常生活的商品设计中,从指甲钳、茶杯、小电风扇、零钱包、打火机,到茶叶匙、刀架、水壶,寻常生活中的很多物品都通过融入生肖元素而提升了附加值。中国生肖文化也吸引了国外设计师的目光,美国一个玩具设计师就设计出十二生肖公仔,深受欢迎。在许多外国人的心目中,生肖文化是“中国年”不可缺少的重要元素。

起源于中国的生肖文化,已经与我们的民族、文明深度交融,渗透到亿万人的生命记忆和习惯中,渗透到人们赖以生存的生产、消费的各个环节中,也渗透到生老病死、婚丧嫁娶的人生重要历程中。从这个意义上说,十二生肖文化是生长在中华土壤中的传统文明之根,是流在我们身体里的文明血液。

(整理人:王珍)

【思想者小传】

蒋伟,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画家协会理事、上海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书画院特聘画师、上海交通大学书画艺术研究所常务理事。近年来致力于生肖动物创作。(作者照片由上海图书馆提供)

转载请注明来源“上观新闻”,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栏目邮箱:shhgcsxh@163.com)

栏目主编:王珍 文字编辑:王珍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曹立媛

文内图:作者提供

来源:作者:蒋伟

十二生肖在近代的代表2

十二生肖(十二属相)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已经深深地烙印在中国社会里,但鲜为人知的是,十二生肖起源却是一个谜团,有人说是“国产货”,有人说是“进口货”,孰是孰非至今未有定论。上世纪70、80年代,在湖北与甘肃分别出土了一批秦简,上面记载的内容在一定程度上改写了历史。

01:欧洲中心主义与十二生肖起源

尽管我们国家传世史籍资料浩如烟海,却没有哪一部史书明确记载了十二生肖的形成过程,直到东汉时期的王充才在《论衡》中第一次提及十二生肖,这就让十二生肖起源成了一个谜团,由此也导致“外来说”一度非常流行。

十二生肖的外来说可以追溯到明朝,明朝陆深认为起源于“北狄”,清朝赵翼认为起源于“北俗”,“后汉时其说甚行,更推之汉以前则未有言及者,窃意此本起于北俗”,认定生肖的外来性质。但在近代之前,中国主流观点还是认为十二生肖是本土孕育出的文化习俗。

近代以来,随着欧洲中心主义的宣扬,中国十二生肖“外来说”甚为流行。1906年,法国学者沙畹在《突厥十二动物轮回》中提出“十二生肖起源于西域或突厥”的假说。1929年,近代学者郭沫若在《释干支》中认为中国生肖说源于巴比伦的黄道十二宫,汉代西域诸国仿十二宫而造十二生肖,由此逐渐引入中原地区,形成了如今的十二生肖。

外来说有二个重要立论依据:一是十二生肖的最早文献记载是东汉王充的《论衡》,之前没有任何传世文献记载,二是巴比伦有黄道十二宫,星座学就源于巴比伦十二宫文化,而巴比伦黄道十二宫早于中国生肖。不过,外来说只是逻辑推断,没有充分的考古证据链支撑。

当然,与外来说争锋相对的是本土说,细分为“图腾说”、“动物崇拜说”、“天文说”、“地支说”、“多种成因说”等,但与外来说一样,都缺乏充足的论据证实。

02:秦简证实至少秦朝时已有十二生肖

1975年12月,湖北云梦睡虎地发掘两批秦代竹简,其中一篇叫《日出·盗者》的文章引起了学者们的高度重视,因为上面清楚地记载了十二生肖(见下图),只是与如今的相比略有不同。

1986年4月,甘肃天水放马滩秦代墓葬出土甲、乙两种《日书》竹简,年代与睡虎地秦简相近,甲种竹简也有“盗者”的记录,与现代生肖相比,除“辰虫巳鸡”外,其余完全相同:

甘肃放马滩甲种竹简十二生肖:“子,鼠矣。丑,牛矣。寅,虎矣。卯,兔矣。辰,虫矣。巳,蛇矣。午,马矣。未,羊矣。申,猴矣。酉,鸡矣。戌,犬矣。亥,豕矣。”

毫无疑问,这两批秦简的出土,表明先秦时代中国已有十二生肖说,改写了生肖文化始于东汉的历史,推翻了印度起源说、北俗或北狄起源说等,生肖文化在中国的历史远比想象的还要久远。学者饶宗颐考证指出:“十二兽之形成,已在先秦时……汉时十二属名已经人整理一致……其后行于边裔各邦……皆采用之。十二属自子为鼠至亥为猪,无不同然,盖用汉人固定之名称也。”也就是说,先秦时代十二生肖已经形成,只是各地可能存在一定差异,汉朝时将之彻底定型。

值得一提的是,十二生肖所在的篇章叫“盗者”很有意思,这是古人根据干支求得盗者形貌、藏身之处等方法的数术文献,就性质而言属于民间的迷信,简单地说就是借助数术迷信占测盗者,但反过来说,形成了这么“严谨”的一套占测系统,说明十二生肖历史悠久,否则不会形成如此“严谨”的系统。下图,睡虎地秦简中“盗者与十二生肖”的整理。

03:中国有没有可能独自孕育出十二生肖文化?

当然,从时间线来看,巴比伦黄道十二宫依然远在秦朝之前,不过尽管秦简无法证实十二生肖源于中华文明自身,但从中华文明自身来看,却有着孕育出十二生肖文化的基础。

一,上古中国采取“岁星(木星)纪年法”,木星绕太阳公转的周期为4332.589天,约合11.86年约是12年,因此“十二”在中国是一个重要的数字。甲骨文中已有成熟的十二地支,地支与岁星运行周期、地支与巴比伦黄道十二宫有何关系如今还未破解,但商朝只比古巴比伦(约公元前1894年-约公元前1595年)略晚,很难说中国的十二地支源于古巴比伦。

尽管甲骨文中没有记载十二生肖,但甲骨文中已有成熟的“天干地支”体系,早已有了孕育出十二生肖文化的基础。需要注意的是,甲骨文只是商王祭祀占卜性质的文辞,上面没有记载不意味着不存在。

另外,《史记》记载帝尧时期,确定中春、中夏、中秋、中冬四时,“岁三百六十六日,以闰月正四时”。四时一方面代表节气,一方面也暗示一季有三个月,一年十二个月。考虑到阴阳理论,天干与太阳有关,因此地支很可能与月亮有关。帝尧大约出生于公元前2000年,比古巴比伦建国还要早。

二,《史记·五帝本纪》记述黄帝“教熊罴貔貅躯虎,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相传夏族的图腾是熊或鱼,商族的图腾是玄鸟,周族的图腾是龙、鸟、龟、犬、虎等。十二生肖中除了龙之外,其他都是日常所见之动物,即“六畜”(马牛羊鸡狗猪)和“六兽”(鼠虎兔龙蛇猴)。因此,古老的图腾崇拜与十二地支结合起来,就有了形成生肖动物文化的基础。

三,从河图洛书、《周易》等可知,古人一直都想揭开自然界万事万物的兴衰规律,认为人、动物、植物等都有兴衰周期,由于不同年份的生活条件大不相同,总会有某一种动物兴旺,于是古人认为不同年份出生的人如果能够模仿当年生长旺盛的动物,可能会给自己带来某种运道。也就是说,十二生肖与中国传统文化非常契合,没有什么违和之处。

综上,从时间线上看,十二生肖似乎是外来文化,或受到了外来文化的影响,但从文献记载来看,十二生肖在中国也有比较充分的原创证据。笔者认为,不论“外来说”的逻辑多么完整,理由多么丰富,但所有的一切在没有确凿证据支持的情况下,都只是空中楼阁,与之相反的是,中国至少在考古上已经出土了秦朝版的十二生肖。

十二生肖在近代的代表3

提起十二生肖我们再熟悉不过了,每个人都有一个对应的属相,每一个属相都有特定的宜忌,那么十二生肖的起源你了解多少呢?小时候听到的故事版本,说当初天地初开,混沌未定的时候,玉皇大帝号召天下的动物们,选出十二个动物作为代表,于是就有了今天的十二生肖,神话归神话,最早什么时候出现的呢?国外的十二生肖和我们都一样吗?

国外的十二生肖和我们都一样吗?

首先,我们来说,秦汉甚至更早时期就跟我们有文化交流的东南亚地区,比如说越南,他们的十二生肖里就没有兔子,而是猫,据说是因为卯兔的卯被错传成了猫。

根据印度神话《阿婆缚纱》的记载,印度的十二生肖动物原为十二个神的坐骑老虎变成了狮子,龙变成了天龙八部里的摩呼罗迦,蛇变成了那迦,鸡变成了金翅鸟。

哈萨克斯坦的生肖,老虎变成了豹,龙变成了蜗牛。

离我们最近的日韩,传承自隋唐时代,跟我国十二生肖差不多: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但猪在邻国就变成了野猪,而不是在我们这里的家猪形象。

这些都是离我们比较近的,离的远的比如说埃及就跟我们完全不一样,牛、羊、猴、驴、蟹、蛇、狗、猫、鳄鱼、红鹤、狮子、老鹰。

反而是中北美地区的墨西哥他们的十二生肖里有6个与我们是重合的,分别是虎、兔、龙、猴、狗、猪,其中的龙的形象与我们的差别就已经非常大了。

全世界那么多地方,都有十二生肖的传闻,那到底是我们影响了他们还是他们影响了我们,还是仅仅是个巧合,千百年来争论不休。光是近现代就有郭沫若等著名学者提出生肖外来的理论,众说纷纭。

我国生肖究竟起源于什么时候?

生肖的出现,目前可以确定的是不晚于先秦时期,因为从考古发现中,我们能挖掘出的最早记载十二生肖和十二地支的书籍是湖北云梦睡虎地11号秦墓出土的竹简,里面记载了很多先秦时期的制度、医学、政治的史料。

与我们现在熟悉的十二生肖,稍微有些出入,我们现在是午马,但是记载的是午鹿,我们现在是未羊,在当时是未马,戌在当时对应的却是羊,虫变成蛇,环变成猿、猴,水就是雉,可以理解为禽类,狗在古时候又叫黄羊,豕为猪。

还有些记载虽然含糊不清,但是可见十二生肖在先秦时期就已经有了雏形了。而之前到底是追溯到西周还是商、夏,还是更久远的三皇五帝,上古时期,这就留给后人更多的想象空间。

十二生肖的起源可以看做是一种动物崇拜,包括是鸡、羊、马、牛、狗这些动物其实都是我们生活中非常常见,乃至不可缺少的,最初先民用数月亮圆缺的次数来纪年,十二次月圆为一岁,于是十二这个数字被看做是天数,就需要地上也与之相对应,便赋予了这些动物特殊的文化符号,每一个动物都具有一个特殊的属相特点,古人也利用这个进行预测运势。

到了汉代,这时候的十二生肖已经是我们现代版本的十二生肖了,在王充的《论衡》的“物势篇”里,记载有“寅,木也,其禽,虎也。戌,土也,其禽,犬也。”但是只有十一个生肖,在“言毒篇”里,补充了“辰为龙,巳为蛇,辰、巳之位在东南”,这才算是补齐了我们今天熟知的十二生肖。

特别是在中原王朝与周边少数民族的文化交流中,我们的中原文化源源不断输出给周边国家,这里面就包含了用动物纪年的方法,所以今天很多国家有十二生肖的传统差不多就是唐宋之际文化交流的产物。

十二生肖为何是这么排列?

可以确定的是,从云梦秦简的讯息上来看,十二生肖指代的是日子,而非现在所指代的年份,至于从什么时候开始用生肖代表年份,从文献上来看汉代的论衡中已经将生肖和年份放在一起了,所以就有人推断,生肖纪年法的成型时间应该在东汉以前、前秦之后,那么这么推论,就是西汉时期了,可惜年代过于久远,并且古籍十不存一,学界目前没有统一的定论。

目前,关于十二生肖的排序,网上比较认可的说法是和十二时辰一一对应,详细来说:子鼠,下午十一时至夜一时。丑牛:夜一时至三时。寅虎:夜三时至晨五时。卯兔:晨五时至七时。辰龙:上午七时至九时。巳蛇:上午九时至十一时。午马:上午十一时至下午一时。未羊:下午一时至三时。申猴:下午三时至五时。酉鸡:下午五时至七时。戌狗:下午七时至九时。亥猪:下午九时至十一时。

其实,十二生肖的排名并不是一朝一夕,很多必然性和偶然性以及一些民间传说的更更改改都直接影响了十二生肖的排定,在民间有这两种不同的说法。

其一,是按照动物的脚指头奇偶交叉排列,其二,是按照动物的出没活动时间来排列的。对于第一种说法是一偶一奇排列,其实就是脚趾的奇偶数,像是牛羊鸡猪这样的偶蹄对应的是阴地支,虎龙狗这样的奇蹄对应的则是阳地支,蛇没有爪子属于极阴,过去讲偶数为阳,奇数为阴,偶蹄对应阴地支,奇蹄对应阳地支,比方说老鼠有特殊(它的前脚是四趾后脚是五趾,奇偶同体)所以排在首位,后面的依次排列是:牛(四趾)、虎(五趾)、兔(四趾)、龙(五趾)、蛇(无足同偶数)、马(一趾)、羊(四趾)、猴(五趾)、鸡(四趾)、狗(五趾)、猪(四趾),其实也能看出来古人对阴阳平衡的看重,生肖与生肖之间有着相生相克的联系,生肖与时辰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对于第二种说法认为:是以动物出没活动的时间来安排,子时老鼠活动最活跃,丑时是牛倒嚼不息的时间,寅时是老虎最凶猛的时候,卯时是雪亮(玉兔)还在照耀大地时间,辰时正是传说中群龙行雨的时刻,巳时是蛇伏草不出来伤人的时候,午时是太阳当头,阳气刚生,补阳,而马是属阳的动物,未时,传说羊吃了未时的青草,草虽被吃,但草根的再生能力则愈来愈强。申时是猴子最喜欢啼叫的时候,酉时天黑,虫子也回家了,鸡开始闹窝,戌时进入黑夜,狗开始为主人守夜挨着主人,亥时夜最深,猪也没什么指望了,干脆睡觉,由此而排出了十二动物次序。

其实,在某种程度上,十二生肖是十二地支的形象化代表,各自拥有丰富的传说,后来逐渐与一些民间信仰观念融合。现代社会,它们也被视作春节的吉祥物。

-END-

来源:综合整理自艺述史、甪直文学苑等

审核、发布:张一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