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铜石代表什么生肖

河洛《青铜赋》简介与释义,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用户58739975992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金铜石代表什么生肖1

追华夏历史之根 溯民族文化之源

河洛《青铜赋》简介与释义

郭水仙

(简介)

青铜赋是洛阳市青铜器研究院顾问、洛阳孟津文化学人王中兴有感于黄氏河洛黄氏青铜器荣膺非物质文化遗产而作的一篇散体赋。该赋以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弘扬华夏文明为主旨。以具有四千年传承史的青铜器、青铜文化为主题主线。以先后建都于洛的夏商周为基点,围绕青铜器的起源演进、价值地位、功能意义、器型分类、器物名称、当时的生产规模、工艺状况、以及重大遗址遗迹、标志性出土文物、青铜纹饰、青铜铭佩、及其相关的青铜文化尽力给予了谱写,同时对中华文明具有发祥地、肇造地意义的河洛地区、河洛文化予以热情的讴歌和回望;对具有传承延续意义的黄氏青铜器、青铜文化给予了应有的褒扬和礼赞。

在赋体选择上主要采用以四言诗体、九言骚体为主,在尽可能的地方间以骈体句和四六句,一韵到底。尽可能体现赋体表现形式上的铺扬张厉和起承转合。全赋共分四个部分,十四个段落,共1930字。

(原文)

青铜铸造乃人类文明进步标识,青铜时代之夏商周均曾建都于洛。河洛地区青铜铸艺源远流长,绵延不断。欣闻黄氏青铜器荣膺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千年大河明珠再发辉光,故作此赋。

其辞曰:

悠悠华夏,煌煌文明。江山万里,霞蔚云蒸。

五千年前,火石灼空。黄河流域,肇始制铜。

仰韶文化,孕育器形。禹铸九鼎,宏基立定。

青铜滥觞,灿若彩虹。年近两千,史册称雄。

兴于夏晚,九州认同1盛于殷商,八方景从2

郁乎西周3达于顶峰。礼乐社会4惟美铜声。

争鸣春秋,壮丽转型。风云战国,亦然星呈。

.

国之重宝兮王权象征,富贵荣华兮鼎食钟鸣。

礼兵乐器兮炉火纯青,饮食用具兮精益求精。

彝壶簋爵5后世宝用。鬲鐏鉴缶6世家尊荣;

觚斛觯觥,钺镈铙镜。簠盘盉盨,甗瓿甑瓶7

角斚卣匜,铍镞鍪銎。罍敦厄箅,钲鑃铎铃8

品繁类异,多变多型。美哉壮哉,琳琅呈瑛。

.

泱泱大河兮两岸炉红,巍巍太行兮东西铜青。

浩浩长江兮南北输送,崇山峻岭兮采石凿井。

天工开物,烈火炼镕。铜锡合金,赤白黄青。

制范做模,三代皆用。设计铸造,鬼斧神工。

官办国营兮唯王是命。生前身后兮配飨礼定。

万古厚壤兮气闲神静,一朝破土兮光灿寰中。

.

二里头下9阡陌纵横。长流美爵10可感夏风。

北邙福地11山河簇拥。无数重器,飘零夷境。

殷墟组合12精器集中。后母戊鼎13体巨量重。

歧风窖藏14珍品成坑。形制丰富,贵在多铭。

古蜀三星15雕塑奇容。青铜立人16疑降苍穹。

曾侯乙墓17高扬楚风。编钟卧伏18天籁雅声。

宁乡月山19韶乐长鸣。四羊方尊20交以双龙。

洛邑北窑21瀍水清淙。兽面方鼎22大雅国风。

.

若乃纹饰,夸张变形。立意高远,抽象其中。

饕餮凶悍,夔龙威猛23兽首怪诞,雷紋异形24

圈足立耳,鸟兽与共25龙蛇盘回,鸾凤和鸣26

羽族对出,每逐器形27前视回首,左右相称28

三角勾弦,卷体爬行29云水窃曲,环带乳钉30

帝使风神,天人沟通31棱脊波曲,华美庄重32

内涵其韵,外彰其形。后世美艺,爰有其影33

.

若乃铭佩,文心雕龙34中华文化,根在其中。

怀贤祭祖,赏赐载功。或记策命,或刻约盟。

利簋铭载,甲子用兵35何尊铸就,中国初名36

文辞博约,首列毛公37盂克散盘,乃其后从38

古朴沉雄,妙至化境。层层叠叠,林林总总。

稽古训诂,甚于铁证。历史迷团,云散月明。

婉若游龙,翩若翔凤。后世书法,百川归宗39

.

春秋而后,失蜡法兴40分铸焊接,各随其用。

诸侯列国,品类相竞41奇巧绮丽,雕到玲珑。

莲鹤方壶42丝缕纹清。蟠螭虺纹43繁细镂空。

冰鉴尊盘,透雕多层。宝剑百炼,寒光照影。

错金錾银,镶玉嵌红。光华四射,风韵天成。

.

秦汉以降,拔萃砺精。时有重器,极致可宗。

始皇一统,金银车行。立车安车,秦陵二坑44

武帝景命,建章宫成。金铜仙人,承露九重45

东汉铜奔,三足腾空。飞鸟惊顾,昂首嘶鸣46

太宗三鉴,千古英明。催开镜花,启以升平47

.

旷世珍宝,大美青铜。国纳民藏,持之何重。

齐鲁之战,为索馋鼎48楚伐陆浑,意在问鼎49

秦武欲霸,洛邑扛鼎50武后立朝,神都造鼎51

徽宗雅爱,富集为荣52金石之学,泰斗明城53

真品伪作,历代纷争。夺宝护宝,离合情浓。

奇闻轶事,层出不穷。扑朔迷离,令人叹咏。

.

遍观瑰宝,难禁幽情。慕在先贤,思在匠工。

创意设计,浇铸为型。精雕细琢,血汗凝成。

青铜风格,英雄品性。吉金青辉,秉直刚铮。

龙泉太阿,穿地射空54干将莫邪,可泣可颂55

黄钟毁弃,瓦釜雷鸣。屈子剑歌,宁折不从。

民族气节,正大光明。国宝国粹,人仰人敬。

.

河洛胜地,天下之中。千古浩荡,帝王雄风。

山河拱戴,毓秀钟灵。先祖创维,盖世闻名。

昔居三代,气势恢宏。定鼎九朝,光耀汗青。

天定二千年帝都之所,地安八万具皇臣之灵。

北邙冢陵隙无卧牛之地,苏杭才俊常怀京洛之情。

.

曾几何时,金华遍地。遥想当年,云集匠工。

京畿内外,腾蛟起凤56雄关上下57卧虎盘龙。

云卷云舒兮呦呦鹿鸣,潮起潮落兮铛铛鼎声。

风起浪涌,沉浮无定。文明之光,孤照长空。

沧海桑田,朝替代更,星转斗移,月落日升。

.

时在万历兮代在朱明,青铜有灵兮期在复形。

一代贤达兮钰斋黄公58魁名高举兮赴仕粤中。

回望桑梓兮几多深情,移步故园兮瞩目青铜。

奔走四方兮采蕊撷英,炉开崇邙兮鸡鸣三更。

心怀社稷兮魂系国粹,志存高远兮念在文明。

精诚所至兮天公相应,铸得奇钰兮名动京城。

.

徘徊漫道兮四百余载,漂泊风浪兮江船独明。

代传十七兮烨儒降世59少铭祖训兮秉续家风。

世逢太平兮民族复兴,黄氏青铜兮浴火重生。

筚路蓝缕兮矢志不渝,栉风沐雨兮痴心铁定。

幽幽隧道兮烛照器形,彤彤红炉兮光摇孤影。

纤毫毕现兮风韵独就,栩然如生兮风骚独领。

地方标准,亲手制定,高仿作品,六百余种。

央视做客,意趣横生。越海赴台,毛公相赠。

馆藏高仿,华北华中。国宝进京,九龙祥瓶。

刀笔起时余华生,窑炉开处丹霞腾。

河洛无人不知晓,中原无处不闻名。

乃歌曰:

极化两仪开鸿蒙,爽发精灵育苍生60

河图洛书垂丽象61仰韶龙山蕴菁英62

三代重宝凝大雅63万世基业承余风。

道器合一瞻国粹64日月同辉耀文明!

又歌曰:

天地无声大道明,勤劳向善堪真经。

莫言化境人难得,自是功到方有成。

妙手一双传薪火,赤心一颗铸青铜。

精诚满门钟灵秀,神品万代励后生!

辛丑年荷月正于明镜斋

(注释)

1、九州:大禹把将天下划分为冀、兖、青、徐、杨、荊、豫、梁、雍九个区域。各州以鼎作为民族认同的标志。

2、八方景从:泛指以河洛地区为中心的费、滑、甘、邬、程、刘、莘等方国。各方国以鼎为标志如影随形。

3、郁乎西周:《论语》八倄篇载: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意谓:孔子说:“周代的礼仪制度是参照夏朝和商朝订的,多么丰富多彩啊!我主张接受周代的。郁乎西周是“郁郁乎文哉,吾从周”的提炼。

4、礼乐社会:礼乐社会指以礼乐文明为主导的社会。继夏商之后至西周时期日趋完善与规范,并推广为道德伦理、宗法制度上的教化,用以维护社会秩序上的人伦和谐。礼和乐相辅相成,构成了一个完整有序的社会政治文化制度。礼乐文明在数千年的中华文明发展史上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至今仍有其强大的生命力。《礼记·乐记》中说:“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和故百物皆化,序故群物皆别。”礼是天之经,地之义,是天地间最重要的秩序和仪则;乐是天地间的美妙声音,是道德的彰显。

5.彝(yi)壶、簋(gui)爵6.鬲(li)鐏、鉴、缶(fou)

7.觚(gu)斛(hu)觯(zhi)觥(gong),钺(yue)镈(bo)铙(nao)镜,簠(fu)盘盉(he)盨(xu),甗(yan)瓿(bu)甑(zeng)瓶8.角斝(jia)卣(you)匜(yi),铍(pi)镞(zu)鍪(mou)銎(qiong)、罍(lei)敦(dui)卮(zhi)箅(bi),钲(zheng)鑃(diao)铎铃:分别为古代青铜器饮食用具、礼兵乐器等器物名称。详见青铜大辞典图文释义。

9.二里头10.长流美爵:二里头在洛阳城东偃师境内。1975年第三期出土的长流爵成为夏代青铜器的代表。

11、北邙福地:邙山位于洛阳城北,黄河以南。《洞天福地记》列为道家七十二福地之一。以1928年金村大墓被盗为标志,八千余件青铜器珍品流落加拿大、日本、英美等国。

12.殷墟组合13.后母戊鼎:安阳殷墟中的青铜器呈组合状放置。其中的后母戊鼎是商代体量最重的青铜器。

14、歧凤窖藏:宝鸡岐山、扶风一带的青铜器呈地窖形式分布。

15.古蜀三星16.青铜立人:指四川广汉的三星洞。人物造像风格奇异,其中的青铜立人,疑从天降。

17.曾侯乙墓18.编钟卧伏:曾侯乙墓位于湖北随州城西擂鼓墩,是战国初曾国国君乙的墓葬。1978年出土的编钟是迄今发现最大最完整的一套青铜打击乐器。

19.宁乡月山20.四羊方尊:月山位于湖南宁乡境内。1938年出土的四羊方尊是商代晚期最大的青铜器。

21.洛邑北窑22.兽面方鼎:洛邑北窑位于洛阳瀍河区境内。1977年出土了西周方鼎中第三大鼎—兽面纹方鼎,后称“洛阳鼎”。

23、饕餮(taotie)夔龙(kuilong):饕餮传说中凶恶贪食的一种野兽。夔龙是上古时代的一种神兽。都是古代青铜器上常用的纹饰。

24、兽首、雷紋:兽首指十二生肖兽面铜像。雷紋是一种方形曲折的花纹。

25、圈足立耳,鸟兽与共:有的青铜器足成圈形,耳成立形。有的青铜器有鸟有兽和谐共生。

26、龙蛇盘回,鸾凤和鸣:有的青铜器龙蛇回旋盘绕,有的青铜器看去好像鸾凤相鸣。

27、羽族队出,每逐器形:有的青铜鸟类成双成对,总是顺着器的形状。

28、前视回首,左右相称:青铜器上的鸟多是眼向前看头向后扭,左右呈对称状。

29、三角勾弦,卷体爬行:指青铜器上的三角纹、勾纹弦纹、卷体纹、爬形纹。

30、云水窃曲,环带乳钉:指青铜器上云纹、水纹、窃曲纹、环纹、带纹、乳钉纹。

31、帝使风神,天人沟通:风神最早被称为箕神、箕伯。汉以后形成左手持轮、右手执箑的老翁形象,唐后受到祭祀。在民间传为“封姨”。它沟通着上天与人类。

32、棱脊波曲,华美庄重:棱形的脊,呈现出波样的曲纹。气势高华,美丽庄重。

33、后世美艺,爰有其影:后世的美工艺术,或许这其中有它的影子。

34、文心雕龙:实指刘勰的文论《文心雕龙》。喻指铭文的深邃、简约、规范。

35、利簋铭载,甲子用兵:利簋又名“武王征商簋”,西周早期一个名“利”的人所铸,铭文记载武王伐纣在甲子日晨。

36、何尊铸就,中国初名:何尊是西周早期一个名“何”的宗族贵族所铸的祭器。铭文中有“宅兹中国”四字。

37、文辞博约,首列毛公:文辞深邃简明,位居其首的是“毛公鼎”,此鼎是西周晚期青铜器,因作器者毛公而得名,铭文499字,为迄今青铜器铭文之最。

38、盂克散盘,乃其后从:盂即大盂鼎,为西周早期礼器中的重器,记录了周康王在宗周训诂盂之事,铭文达291字。克即大克鼎,西周中期一个名克的贵族所铸。铭文达290字。散盘即散氏盘,高圈足两耳,盘底铭文达375字。

39、后世书法,百川归总:是后世各种书法流派的源头。

40、失蜡法:青铜铸造的传统工艺之一。该工序位于制范做模之后、浇铸成型之前。方法是将腊形包沙后切口加温,石蜡融化流出然后浇铸。

41、诸侯列国,品类相竞:进入东周后,不同品类的青铜器呈现出竞相推出的局面。

42、莲鹤方壶:春秋中期盛酒盛水器,1923年出土于河南新郑郑公大墓。

43、蟠螭虺(panchihui)纹:螭是一种没有角的龙。虺是一种小蛇。青铜器上把形体较大的称蟠螭纹,形体较小的称蟠虺纹。

44、始皇一统,金银车行。立车安车,秦陵二坑:金银车是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精挑能工巧匠为自己打造了一辆巨型车辇,太仆执驭,六马为驾,仅金银饰品达14公斤;立车安车1980年出土于秦陵一号二号坑。立车重达1061公斤,安车重达1231公斤。有700余个部件,3000余个碎片组成。结构庞大、形体复杂、造型优美、级别最高,是迄今为止考古发现的最大青铜器。

45、武帝景命,建章宫成。金童先人,承露九重:景命即承天景命;建章宫是武帝刘彻于太初六年建造的宫苑;金铜仙人指汉武帝时所制手掌举盘承接仙露的铜铸仙人。武帝以所承露水和以玉屑,以求仙道。

46、东汉铜奔,三足腾空。飞鸟惊顾,昂首嘶鸣:东汉铜奔,1969年出土于甘肃武威雷台汉墓,后名“马踏飞燕”。该器构思奇特,造型俊美。塑以一马飞驰、三足腾空、一蹄惊掠飞鸟,昂首嘶鸣的场面。不仅力点平衡把握精准,而且工艺技术臻于极致,后成为全国旅游标志。

47、太宗三鉴,千古英明。催开镜花,启以升平:太宗三鉴:《旧唐书.魏征传》载:谏臣魏征去世后,太宗痛苦不已,亲书碑文。并对身边人说:以铜为鉴(即镜),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魏征之逝,朕失去一面镜子;唐代的铜镜形制多样,工艺精湛,且以浮雕形式在边沿及背面饰以多种花样,堪为一绝,成为青铜镜的一大特色。

48、齐鲁之战,为索馋鼎:《吕氏春秋》载:春秋时,鲁国珍藏着一只取名为“谗”的鼎,此鼎名气颇大。齐国为索此鼎而兵发鲁国,鲁君摄于齐威,藏起真品以赝品虚以应付,齐君不受,质疑真假,并要求鲁人乐正之春当面辨其真假。乐正子春到后问鲁君:为何不付于真品?鲁君道:我实在珍爱此鼎。乐正之春道:臣同样珍爱自己的诚信啊!

49、楚伐陆浑,意在问鼎:出自《左传》,鲁宣公三年(公元前六零七年),楚子(楚庄王)伐陆浑之戎,遂至于雒(今河南省洛阳市),观兵于周疆。定王使王孙满劳楚子,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对曰:在德不在鼎。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

50、秦武欲霸,洛邑扛鼎:秦武王4年,秦兵攻取韩都城宜阳,洛邑门户大开。武王亲率精锐大举攻洛,周天子无力抵抗,出以迎接,武王直入太庙,观看禹制九鼎。为逞强示威,使尽全力,搬举重达千斤的雍州鼎,勿料鼎举半尺,因体力不支,致重鼎下落,被砸成重伤,医治无效,半夜身亡。

51、武后立朝,神都造鼎:武则天登基后,以洛阳为神都,欲以儒、佛、道来巩固自己的地位。享明堂、置七宝、封神岳、作大乐、铸九鼎。武则天知禹制九鼎早已失踪,很难找到,遂重新铸之。《资治通鉴》记载:“则天顺圣皇后中之下神功元年……,铸九鼎成,徙置通天宫。豫州鼎高丈八尺,受千八百石;余州高丈四尺,受千二百石;各图山川物产于其上,共用铜五十六万七百余斤。

52、徽宗雅爱,富集为荣:1104年,宋徽宗为权臣蔡京迷惑,以国库充盈,天下太平为由铸成九鼎,并在中太一宫南面建成九座宮室一一安放。居中者称为帝鼎,涂以黄色,其它八鼎涂以各色。祭祀时演奏的乐舞,帝鼎奏《嘉安之曲》,其余八鼎都奏《明安之曲》。帝鼎铭文有徽宗亲自撰写,其余八鼎铭文由蔡京撰写。

53、金石之学,泰斗明城:金石学是中国考古学的前身。它是以古代青铜器和石刻碑碣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赵明诚,山东诸城人。宋代著名金石学家、文物收藏家。有《金石录》等著作传世。

54、龙泉太阿,穿地射空:三国时,太守张华与星象师雷焕夜观天象,发现天上的北斗星、牛郎星有紫气,雷焕便认定与之对应的南昌丰城附近伏有宝剑。张华任雷焕以县令,密查之。雷焕到任后挖开一座监狱,在地下深处果然找到石匣一个,打开匣盖便有寒气逼来,内放两柄宝剑,一柄刻以龙泉,一柄刻以太阿。仔细擦拭后,寒光逼人。当夜天上牛斗二星紫气褪去。雷焕差人给张华送去一柄,张华看后,回信问:我看了剑上的文字,知道这把剑是龙泉,另有一把太阿在哪,两柄神器不能分离。只可惜雷焕还没有送去太阿张华即被遇害,龙泉也下落不明。雷焕死后其子雷华任州中佐吏,带着太阿出去办事,经过延平津,腰上的宝剑一跃而出坠入河中。雷华派人到水中寻找而无果。但见水里腾出两龙,水面上泛起波澜,雷华得知龙泉太阿遇到了一起化成了双龙。

55、干将莫邪,可泣可颂:干将莫邪是古代传说中的人物,最早出自汉朝刘向《列士传》和《孝子传》,后世历史上由诸多著作摘录引用。如今,最流行的版本为志怪小说集《搜神记》中所记干将莫邪的故事。干将,春秋时期吴国人。楚国最有名的铸剑师,他制作的剑锋利无比。楚王得知后,即命令为其铸剑。后与妻子莫邪奉命为楚王铸成两柄,一柄为之干将,一柄为之莫邪。由于干将知道楚王性格残暴,怕献剑后身遭杀害,故在献莫邪剑之前,将干将剑交给妻子传给儿子以期不测复仇,后果然献剑遭杀。儿子成年后根据母亲莫邪交代,遵父亲干将所嘱终于将楚王杀死,实现了为父报仇的夙愿。此传说赞颂了剑工高超的技艺、宝剑锋利的程度和少年的壮烈英勇,抨击了楚国国君的残暴。

56、腾蛟起凤:语出王勃《滕王阁序》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清霜,王将军之武库。

57、雄关上下:陆机《洛阳记》:洛阳有四关,东成皋,南伊阙,北孟津,西函谷。

58、钰斋黄公:黄钰斋(1554—1634),洛阳孟津人,明末举人。学养深厚,酷爱金石收藏研究,曾任职粤中。黄氏青铜器始祖。

59、烨儒降世:黄烨儒(1951—),洛阳孟津人。黄氏青铜器第十七代传人、洛阳市青铜器研究院院长、河南科技大学客座教授。

60、极化两仪、爽发精灵:《易传·系辞上传》:“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孔颖达说:“太极谓天地未分之前,元气混而为一,即是太初、太一也。”

61、河图洛书垂丽象:河图洛书,是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两幅神秘图案,蕴含了深奥的宇宙星象之理,被誉为“宇宙魔方”,是中华文化、阴阳五行术数之源。语出易经《系辞.上》,“河出图,洛出书”,河,黄河。洛,洛河。丽象:日月叠壁,垂丽天之象。出自《文心雕龙-原道》

62、仰韶龙山:仰韶文化是黄河中游地区一种重要的新石器时代彩陶文化,其持续时间约在公元前5000年至前3000年(即距今约7000年至5000年,持续时长2000年左右),分布在整个黄河中游从今天的甘肃省到河南省之间。因1921年首次在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仰韶村发现,故按照考古惯例,将此文化称之为仰韶文化。其以渭、汾、洛诸黄河支流汇集的关中豫西晋南为中心,北到长城沿线及河套地区,南达鄂西北,东至豫东一带,西到甘、青接壤地带。

龙山文化 ,泛指中国黄河中、下游地区约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类文化遗存,属铜石并用时代文化。

龙山文化首次发现于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县龙山镇(今属济南市章丘区)而得名。经放射性碳素断代并校正,年代为公元前2500年至公元前2000年(距今4000年前)。分布于黄河中下游的河南、山东、山西、陕西等省。

63、三代重宝:三代青铜重器。

64、道器合一:《易经系辞》:“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其中形而上的是无形的道体层面,形而下的是万物各自的表层的相,已经到了有质爱的物的表层。

来源; 洛阳市青铜器研究院

主要参考文献:王国维《观堂集林.青铜器物》

郭沫若《殷商青铜器》

罗振玉《三代吉金文存》

吴镇烽《商周青铜器铭文及图像》

李伯谦《青铜器与青铜时代》

吕思勉等《中国通史》(全六卷)

程有为等《河南通史》(全四卷)

徐 林等《洛阳上下五千年》

紫城 宋周寿等《洛阳七千年》

杜江水《人民易》

李根柱《河洛笔记》

金铜石代表什么生肖2

“斋中长桌一,古砚一,旧古铜水注一,旧窑笔格一,斑竹笔筒一,旧窑笔洗一,糊斗一,水中丞一,铜石镇纸一。左置榻床一,榻下滚凳一,床头小几一,上置古铜花尊,或哥窑定瓶一,花时则插花盈瓶,以集香气,闲时置蒲石于上,收朝露以清目。或置鼎炉一,用烧印篆清香。冬置暖砚炉上。壁间挂古琴一,中置几,如吴中云林几式最佳。壁间悬画一,书室中画惟二品,山水为上,花木次,鸟兽人物不与也。”

这是明代高濂在《遵生八笺·起居安乐笺》里描述的书斋陈设,虽有些繁琐,却让我们看到了一间舒适古雅的古代书斋的大概。

“最喜小中能见大,还求弦外有余音”,

这是丰子恺先生的名句。

古人繁复的文房器物,

并非声色娱情,

而是文人心中的名山胜景。

文房中之所以有雅物,

并非纯是因为文人在使用的缘故,

更是因为这些器物的材、型、韵,

都恰当地表现文人们超脱的心灵。

真正的文人,

追求一种“闲”的心境,

物之有无,不在拥有,

而只在惜缘的体会和陪伴。

诸如拂尘禅杖、笔墨纸砚、

书画香茶诸般,

满目玲琅,

皆是文人闲情道心的寄物。

古人对于书房是相当的讲究的,

书房代表了一个人的品味和修养。

因此,看一个人的书房,

就能了解到这个人的品性。

每当古人闲下来的时候,

就会摆弄一下自己文房中的那些小物件儿。

有些东西,

我们还真没见过,

就算见过也不见得叫得上来名字。

下面就让我们来见识见识!

1、笔架

笔架,亦称笔搁、笔床、笔格,是汉族的传统文房用具,书画时在构思或暂息藉以置笔,以免毛笔圆转污损他物。

2、砚台

指原石制成的砚,既能当砚,又能赏石。

3、笔床

搁放毛笔的专用器物,

有瓷、翡翠、紫檀、乌木等多种。

4、笔屏

插笔与袖珍小屏风合体的专用文房用品。

有多种造型和多种材料,

一直沿用至上世纪六、七十年代,

并且较为普及。

5、笔筒

放置毛笔器物,各种材料,各种形状都有。

6、笔船

用于横放毛笔,

以木、牙、铜、玉质材料制作。

多作长方形,口沿外撇,内设笔搁。

7、笔洗

洗涮毛笔之用,

多为陶瓷、石头等制成。

8、笔掭

伺候毛笔的文玩,

测墨的浓淡。

9、水中丞

就是指水盂,

是置于书案上的贮水器。

有多种造型和多种材料。

10、水注

原名砚滴,滴水磨墨之用。

明宣德年间,受阿拉伯人影响,

曾烧造出的较大的青花水壶瓷器,

常用于净手或浇花。

11、砚匣

又叫砚盒,安置砚台之用,

多为优秀木材制成,常刻铭文。

12、墨匣

也叫墨盒,

安置墨块之用,

类似小箱子。

13、印章

包括姓名、闲章、肖形章等,

过去读书人大多有多枚,

齐白石就有“三百印石富翁”之署。

14、书匣

用于存放书、书札、柬帖的小盒子。

15、印色池

就是用其蓄藏印泥器物,

多为瓷器和漆器。

16、糊斗

用来盛放浆糊的器具。

17、蜡斗

古时文人用蜡之处很多,

缄封必用蜡,而不用糊。

一般多有盖,与之配套。

18、镇纸

写字作画时用以压纸的东西,

多为长方条形。

19、压尺

用于压纸,与镇纸类似。

图为老银十二生肖。

压尺一般多为金属,

压纸需要重量。

20、秘阁

也叫臂搁,

写字作画时用于支撑腕臂,

不能或不想悬笔时可以省力。

21、贝光

用来砑光纸张的。

砑光意思就是压实磨光的纸张,

常常用于好纸。

最初以贝壳所制,

故称之为"贝光"。

22、叆叇(àidài)

词义:云彩很厚的样子,形容浓云蔽日。

古代此词也代指眼镜。

23、裁刀

用于裁纸。

主要有金属刀、竹刀和象牙刀。

24、剪刀

古称铰剪或铰刀,

一种剪裁物件的工具。

25、途利

类似今天的美容美甲套装。

此图含镊子、掏耳、牙签、剔甲刀。

26、布泉

指东、西汉时王莾时期所指的古钱币,

此种古钱当时非常珍贵。

27、书灯

类似今天的台灯。

28、钩

用于探取、悬挂器物,

古时钩运用极广。

29、箫

中国古老乐器。

箫声清悠旷远,

古时文人多爱此物。

30、麈(zhǔ)

指鹿一类的动物,

其尾制成拂尘。

31、如意

最早用民间用以搔痒,

后来应其名吉祥渐成装饰品。

32、禅灯

类似现在落地灯,

古时以石材为主,

有多种造型。

禅灯根据石材不同而制,

石白点灯后发白光,

石红发红光。

33、韵牌、韵谱

指工具书。

古时没什么字典辞书,

读书人几乎离不开《说文解字》。

34、五岳图

指地图,类似现在的旅游地图。

读书累时可以让思想行万里路。

35、花尊

插花的花瓶。

36、钟

古代乐器。

一系列铜制的钟挂在木架上,

可以用小木槌击奏。

37、磬

古代打击乐器,

形状像曲尺,

用玉、石制成,

可悬挂,

可赏可奏。

图为刻龙纹玉磬边架。

38、数珠

也叫念珠、佛珠。

佛通弗,珠通诛,

意思时刻提醒禁诛杀。

每串为一百零八颗。

39、香橼盘

类似今天的果盘。

40、钵

洗涤或盛放东西的陶制的器具,也可研药。

41、番经

指梵文经咒,

古人有此喜好,

类似现代人读外国名著要读原文。

42、镜

指铜镜。

类似现在镜子。

43、诗筒葵笺

其实是两样东西,

一样是指竹筒,另一样指笺纸,

古人把诗文写好,装进竹筒寄到远方,

这样可以防潮防损。

史上有“元白之交”的白居易和元稹,

常常这样把诗装进竹筒,寄给对方。

44、轩辕镜

古镜名,古人谓用之辟邪,

其形如球,主要悬挂在卧榻前。

故宫太和殿龙椅正上方有“盘龙藻井”,

藻井上雕刻着一条龙,

龙嘴下面叼着一个晶亮的圆球,即为“轩辕镜”,

传说它是中国古代祖先“轩辕氏”制造的,

可以分辨真假天子。

45、剑

佩剑代表君子之风度。

书房挂剑,文武双全。

文人雅士对于文房器物的追求,

不仅体现出了文人的修养,

更是将这种

“于世为闲事,于身为长物”

的心境展现在世人面前。

器存韵,人出神,

我们仿佛可见古代文人于历史中赏玩清供之景,

古今对话,共赏清趣。

金铜石代表什么生肖3

铜镜是此次拍卖会中最引人瞩目的焦点,荟萃多件存世稀少的珍品,其中三山鏡、平缘单凤鏡、菱花形四仙骑鏡、“日月明”八卦十二生肖鏡、“景公之象”铭瑞兽鏡、龟钮双鹤鏡、八龙纹复合镂空鏡等均为现有存世铜镜中出类拔萃的精品,历经千年仍品相十全,宝光尤鉴,非常难得。

家具板块主推清民两代的作品,材质多为缅甸花梨木、酸枝木和硬木,工艺和原料都为上乘,善用嵌螺钿百宝工艺,且保存状态完好,收藏实用两相宜。

此外,一尊青铜兽面纹尊和一件饕餮铜铺首亦值得予以关注,此二件作品均为同类作品中的佼佼者,我们不应怀疑,即使是青铜器收藏者中的巨饕,亦会给予不吝称叹。

1、齐家文化铜镜

家文化是原始社会末期黄河上游的地方文化,主要分布在甘肃、青海一带。齐家文化已进入铜石并用时代,零星出土一些红铜器和小件青铜器,距今约四千多年。迄今为止仅见的两面铜镜发现于该文化的墓葬中。

2 商代铜镜

夏代冶铜业已有相当规模,夏遗址中曾出土小件青铜器,其中偃师二里头遗址曾出土一件直径17厘米、厚0.5厘米的圆形铜片,可能是铜镜。该器四边有61块长形绿松石镶嵌,中间用绿松石块嵌两圈十字形图案,每圈均为13个,酷似今天的钟表刻度。可惜只是孤例。

西周铜镜

西周铜镜共发现十多面,出自河南、陕西、辽宁等地墓葬,其中素镜占多数。周镜均为圆形,形体一般在10厘米以内,镜身较单薄(0.2-0.3厘米),镜面平或微凸,镜钮除弓形外,还有橄榄形、半环形、长方形等。

春秋战国铜镜

这一时期,尤其是战国阶段,铜镜数量猛增,见于著录的达千面以上,种类也颇为复杂,有人按铜镜的主题纹饰分类,多达11类40多种,表现手法丰富,加上地纹的出现,突出主题纹饰,使镜背图案呈现出主纹和地纹和谐结合,纹饰繁简有致。

隋唐铜镜

隋唐时代,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全盛时期。从公元7世纪到9世纪约二百多年中,隋唐的政治、经济、科学和文化都居于世界的前列。这个时期的历史,不仅影响着我国后来的社会发展,而且对世界文化都有着深远的意义。

隋至唐初铜镜

这个时期铜镜的形制有圆形和方形两种,圆形者较多。钮除圆形外,也多见兽钮。有的制作精美,器体厚重,有的则较轻薄。

盛唐铜镜

这个时期的铜镜,无论从形制和纹饰方面,都有着显著的变化,显示了盛唐时期制镜工艺的崭新面貌和风格,这与当时繁荣昌盛的社会经济和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铜镜形制有了新的变化,除圆形及方形外,又创造出菱花式、葵花式等造型新颖的花式镜,并很为流行。这一时期,唐初的兽纹镜、海兽葡萄镜、宝相花镜等几种镜子,这时期还继续流行,并有所变化。

中晚唐铜镜

唐代中晚期,“安史之乱”的恶果此时已发出了霉烂的气息 ,地方割据、混战不止、经济萧条促成了唐代铜镜的急剧衰退,无论是造形、技法还是主题纹样,都与前一时期显著不同。铜镜的形制除圆形外,还流行方形和方亚字形镜。圆钮,多无钮座。镜缘多为素缘。质地轻薄,铸造不精。

青铜器交流微信 13761395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