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山坡代表什么生肖

生肖小故事,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蛋蛋瞎胡说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爬山坡代表什么生肖1

关于十二生肖,是一个十分有趣的话题。在十二生肖的排位上,为什么鼠小为大,排在第一位呢?有属老鼠的,没有属猫的呢?这里有个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天,人们说:"我们要选十二种动物作为人的生肖,一年一种动物。"天下的动物有多少呀?怎么个选法呢?这样吧,定好一个日子,这一天,动物们来报名,就选先到的十二种动物为十二生肖。

猫和老鼠是邻居,又是好朋友,它们都想去报名。猫说:"咱们得一早起来去报名,可是我爱睡懒觉,怎么办呢?"老鼠说:"别着急,别着急,你尽管睡你的大觉,我一醒来,就去叫你,咱们一块儿去。"猫听了很高兴,说:"你真是我的好朋友,谢谢你了。"

到了报名那天早晨,老鼠早就醒来了,可是它光想到自己的事,把好朋友猫的事给忘了。就自己去报名了。

结果,老鼠被选上了。猫呢?猫因为睡懒觉,起床太迟了,等它赶到时,十二种动物已被选定了。

猫没有被选上,就生老鼠的气,怪老鼠没有叫它,从此,猫恨透了老鼠,一见到就扑去咬,以泄心中这愤,而老鼠呢,也觉得有些对不起猫朋友,见到猫就逃。直到今天猫和老鼠的还是死对头,人们也觉得老鼠的这生肖之首来得不怎么光明正大,也对老鼠失去了好感,其他动物也疏远了它。

于是,便离开了人和别的家禽家畜下建立了自己的家园,过着独立自主的生活。直至今天,它们子孙也还是生活在地下。这一来反倒免去了和其他动物的纠缠、争斗,所以鼠的家族始终昌顺、繁衍不息。不管怎么说,老鼠毕竟是凭自己的机警和聪明坐上了生肖的第一把交椅。

晚上11时至第二天1时(即"子时")。这时候,老鼠胆量最壮,活动最频繁,所以,子时同鼠搭配。

你知道哪十二生肖吗?

它们是:老鼠、牛、老虎、兔子、龙、蛇、马、羊、猴、鸡、狗、猪。

怎么让小小的老鼠排在第一名呢?这里也有个故事。

报名那天,老鼠起得很早,牛也起得很早。它们在路上碰到了。牛个头大,迈的步子也大,老鼠个头小,迈得步子也小,老鼠跑得上气不接下气,才刚刚跟上牛。老鼠心里想:路还远着呢,我快跑不动了,这可怎么办?它脑子一动,想出个主意来,就对牛说:"牛哥哥,牛哥哥,我来给你唱个歌。"牛说:"好啊,你唱吧---咦,你怎么不唱呀?"老鼠说:"我在唱哩,你怎么没听见?哦,我的嗓们太细了,你没听见。这样吧,让我骑在你的脖子上,唱起歌来,你就听见了。"牛说:"行罗,行罗!"老鼠就沿着牛腿子一直爬上了牛脖子,让牛驮着它走,可舒服了。它摇头晃脑的,真的唱起歌来:

"牛哥哥,牛哥哥,过小河,爬山坡,驾,驾,快点儿罗!"

牛一听,乐了,撒开四条腿使劲跑,天亮了,四大天王刚打开大宫门,牛还没有来得及抬蹄,小老鼠从牛角中一跃而下,直奔天宫大殿。尽管玉帝不愿意封这个小小的老鼠为生肖。可是君王口中无戏言,自己定下的规定不能更改,玉帝也只好宣布鼠为生肖之首。结果是老鼠得了第一名,牛得了第二名,所以,在十二生肖里,小小的老鼠给排在最前面了。

小故事给宝宝们讲讲吧,喜欢的点个赞吧

爬山坡代表什么生肖2

1

十二生肖的故事

改编/杨子莺

绘图/刘曦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属相。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自己的属相是什么吗?知道它们是怎么来的吗?

01

上古时代,人类知识还很有限 ,连年、月的计算和区分都不知道。于是,人类去求助玉帝。玉帝想,用人类熟悉的动物作各年名字,一定方便人类记忆。可是动物那么多,选哪12种呢?玉帝左思右想,决定在自己生日当天让动物都来报名,前12名报名的动物就作12生肖。

02

比赛报名那天,老鼠起得很早,牛也起得很早。牛个头大,迈的步了也大;老鼠个头小,迈的步子也小,老鼠跑得上气不接下气,才能跟上牛。老鼠心想:路子还远哩!我却跑不动了,这可怎么办?它眼珠了一转,想出个主意来!

03

它对牛说:“牛哥哥,我来给你唱首歌好不好呀?”牛听了很感兴趣:“好啊!”过了一会儿,却听不到老鼠的歌声,牛问:"咦, 你怎么不唱呀?”老鼠说:“我在唱哩,你没听见吗?哦,我嗓门太细了,你可能听不见。这样吧,让我骑上你的脖子,唱起歌来,你就能听见啦!”

04

“行嘞,行嘞!”牛回答。于是老鼠沿着牛腿爬呀爬,一直爬上了牛脖子上。骑在牛脖子上,不用自己走路,可真舒服呀!于是老鼠舒服得摇头晃脑,真的唱起歌来:“牛哥哥,牛哥哥,过小河,爬山坡,驾,驾,快点儿咯!”

05

牛一听乐了,撒开四条腿使劲儿往前跑。它很快就跑到了报名的地方,一看,谁也没来!牛高兴得昂昂叫起来:“我是第一名,我是第一……”牛还没把话说完,老鼠从牛脖子上一蹦,蹦到地上,吱溜一蹿, 蹿到了牛的前头。结果老鼠得了第一名,成为了第一个生肖动物。

本文刊载于

《慢成长》杂志

2017.1-2月刊

爬山坡代表什么生肖3

山泉叮咚,风过竹稍,钟声悠扬,佛家吟诵,从千年古寺中穿透而出的一切韵律,都似鼓腮吹响的红螺的鸣声,浑厚,悠扬,且绵长。

#旅游#

这座古老的寺庙,是坐落在北京市怀柔区的“红螺寺”,占地百亩有余,是我国北方佛教的发祥地,是最大的佛教丛林,也是传说中天上的两位仙女、红螺姑娘下落凡尘生活过的地方。

我是怀柔人,可是在我成年之前却从未踏足过这座寺庙,在脑海中存在着的只是一个“红螺寺”的名字和想像中的高大庙宇,一直到现在几十岁了,我去过的次数也是屈指可数,且最后一次去已是四五年前,关于寺中事物景色的记忆有些是记忆犹新,还有些却已有些模糊不清了;究其原因,是我对于佛教的一无所知,朋友如邀我到红螺寺去烧香、许愿、礼佛,对我的吸引力并不大,迄今曾有过很多前往红螺寺的机会,可我就是懒于行动。

春临怀柔了,前几天有玩伴儿们说 ,红螺寺后高山上的杜鹃花大概快要盛开了,我一时兴起,很想去感受一下漫山遍野的春色,顺便也把被没完没了的疫情给揉搓成一团的皱巴巴的心情舒展一下。且红螺寺离我家很近,大概只有十几分钟的路程,故地重游,一睹数年未见的千年古刹似乎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我是一个喜欢安静自处的人,并未邀伙伴同行,只是备上一瓶水装在双肩背包里,独自一人背上它出发,准备在红螺寺的美景里散漫逍遥地晃悠半天的时光。

赶在太阳刚刚冒头的时候,在县城坐上57路公交车,只十几分钟就到了红螺寺公交站站。

伴着稀疏的游客们拾阶而上,穿过了两头石狮子镇守的古刹山门,刚一迈进寺去就和满眼的竹林撞了满怀。

抬眼细看,这片经历了严寒的冬日、迎来了渐暖的早春的竹林,其挺拔着的枝干已是青绿色,叶子却是干巴巴的黄色,似乎在冬天时并未掉落多少,现在春天已经来临,那些密密麻麻布满枝干的蓬松黄叶居然显出一副长得很结实的模样,我心里不免有些失望:毕竟我本以为能看到竹尖冒出新绿呢!我竟不知道这些黄叶何时才会被新发的嫩绿竹叶取而代之。

我在绿枝黄叶的竹林的倒影下,漫步前行于蜿蜒的小路上,早春清冷的晨风轻轻吹过,竹枝在晨风中婆娑起舞,竹叶摩擦时的沙沙声在耳边响起,又有水流穿林而过,水声清脆悦耳,恍惚之间竹林中仿佛散发出别样的岁月感,我只觉自己行走在先人留下的新鲜的足迹之上,于阔大稠密的竹林之间,衣裙飘飖,腰间环佩叮咚作响,足下绣鞋轻蹑,就连身姿也欲随竹影的舞动而摇曳了。

怀柔县志明确地记载,这片竹林的兴起是在六百多年前的元代,为云山禅师所栽,如今它经历了岁月更替,几度兴衰,其内的竹子数量据说已达百万株之多了。

此日恰逢红螺寺的工人们春忙,在修剪处理那些枯死了的、不再绿油油的竹竿,我想,在那片竹荫下丰沃蓬松的土壤中,一定有嫩嫩的竹笋在慢慢地萌动、生长,过不多久,小笋尖尖就会冒出地面,竹林中新的轮回将再次开启。

抵达竹林尽头之前随路右转,头顶上有一牌匾,其上赫然写着“御竹园”三个大字。据记载,康熙皇帝一日巡游至此,发现南方的竹子在北地也能生长得茂盛青翠、摇曳生姿,感觉甚是新奇,竟命人细细数来,最终数出六百一十三株,皇帝自此以后对这片竹林关爱有加,命官员悉心呵护,以便他闲时观赏。这片得到皇帝眷顾的竹林,后来便被称为“御竹园”,红螺寺三绝“御竹林”“千年银杏夫妻树”“藤缠松”当中就有它的一席。

从书写着“御竹园”三个大字的牌匾下穿过,转向左侧,就看到了传说中的红螺姑娘。一大一小两只红色的“螺”并立在红螺池边,传说中的玉皇大帝的两位女儿的雕像,正身姿婀娜的立于水池中间的螺壳之上,周围还有亭台相伴。

古云:“山有潭,当之山巅,潭中有螺二如斗,色殷红,夕放光艳,照射山路,以是故名红螺山,有寺士人称红螺寺。”

两位仙女的下落凡尘,据传说是因为在仙境过于无聊平淡,两位好动的仙女就瞒着玉皇大帝,私自结伴儿下到人间游玩。两个小仙女贪恋人世间的风情美景,游历过许多地方,最后来到了红螺山,发现此处分淡云轻、翠柏青竹、涧水飞瀑,参天的树木中还掩映着一座青砖灰瓦、古朴庄严的寺院,这里优雅的环境、肃穆的古寺、平和而又悠扬的吟诵之声,吸引住两位仙女,她们决定就在此地住下。白天她们幻化成人形,在寺院中吃斋礼佛,吟诵经文,夜晚就化身成斗大的红螺宿在寺前的放生池里;每到夜晚,人们都会看到这座寺庙以及它背后的山麓掩在漫天的红霞祥云之中。据说两位仙女住在此处时,红螺山附近的老百姓生活风调雨顺,粮满仓囤。

可是她们的行踪最终还是被玉皇大帝发现,并被强行召回了天庭;后来,当地百姓感念她们的保佑,把她们寄宿的寺院称为“红螺寺。”

这个带着人世间美好愿望的故事得到了广泛地接受,这座在唐朝的初名为“大明寺”并曾更名为“资福寺”的寺院,其名称最后被俗称的“红螺寺”逆袭,直至今日,“红螺寺”仍是这座寺院的正式名称。

而红螺寺中的“红螺”也就沾染了人世间的烟火之气,人们感念她们的护佑,不想让她们再回到寂寞的天庭,就让这两位仙女在凡尘中再不用避人,大方的日夜依在溪水中和游人香客们共享这人世间的美景与盛世的繁华。

过了此处拾窄阶而上,眼前豁然开朗,一处大大的平台广场出现在眼前。

红螺寺是坐北朝南的建筑,大雄宝殿就在广场北方正中再走上台阶的高处;广场东西两侧是大片的草坪,靠近草坪的北面,正在花期的三角梅,颜色缤纷五彩,正烂烂漫漫的盛开着,早来的几位老人正认真的端着看似很专业的相机,对着爬满高台的各色三角梅找着合适的角度拍摄,看来他们是专门为美照而来的。

这当中也有几对像是年轻的小夫妻,也有几位是结伴而来的小姐妹,还有几位貌似大学生年纪的少年男女,他们都在自己中意的颜色前举着手机兴奋的拍着照片。

场上随处可见的松树、柏树,都是少见的粗壮、高大,需仰起头观望它们的头冠,一眼看上去就是很有年代感的古树;它们散散落落没有什么规律的遍布在竹林边、石阶旁、草坪上,再现下这个季节里,很多的树木枝头还不见一丝绿意,大都枝干虬曲,上面黑黑的纹理仿佛是岁月沧桑留下的皱纹,又像有了久远历史的天然雕塑,又苍劲、又古朴。

在西面山脚下的几株花树边,有泉水喷涌而出冲向天空,又飘洒落入水池,更给这儿增添了许多的灵秀之气。

在广场南边高大的古树下,低矮的石阶上,一位戴着眼镜的老者随便的泼坐在那里,身侧地上,一个双肩背包上,放着长焦镜头的相机,左手从一个中间打开的本子上面边缘露出四个指头,肘部支在大腿上,那个像是专门用来画画的厚本子,已经是用了一半儿有余了,右手握的竟不是所常见的素描铅笔,而是一只看上去已经用了很久的黑色钢笔!他面对着在高远处的大雄宝殿方向,正如痴如醉、运笔如飞画的起劲。

我在他身旁弯下腰伸长脖子看了看画面:满身纹理的古松、古柏,竹林古枝掩映下的飞檐,爬满墙壁的三角梅,游人的背影如织走上宽大的台阶,在他的钢笔尖下展现出来,线是外形,点是细描,点线结合着飞快的勾勒,看似是不假思索的在随性而为,完成的画面竟也是生动的很。

对于专注的人,打扰,也是不礼貌的,只静静的看看就好了。

在此处我是先向右行的,那个方向就是红螺响谷了,大概因为是还早,这个方向竟不见人影。

沿着小路随它右弯,就看见从谷中高远处流下一条潺潺小溪,沿山脚哗啦啦的向“红螺池”、红螺仙女的方向流淌着,河边岸上,有零星的二月兰,虽还是紧贴地面,却已放出宁静而又安详的蓝色小花。

溪水的另一面就是高山了,并不陡峭的山坡上有非常多姿态万千的古松古柏,它们遮天蔽日的布满了整个丰饶的山坡,向远处的山谷里面望去,满眼的古木绿色竟是不见边际 。

有微小的风吹过时,古树头顶的枝条就慢悠悠摇晃起来,太阳就变成些闪亮亮的光圈在古树林间旋转着飘落着,而在古树下,又有各色的三角梅散散落落盛开着,虽然它们看似长在不见天日的树荫下,可是那偶尔漏下来的几束阳光,可是让它们开的很是灿烂张扬。

沿着溪边一条羊肠小路逆流而上,看溪中有红色的黄色的小鲤鱼在悠哉的嬉戏,在古竹、古松、古柏的树荫下漫步而行,你如果伸出手,就可以放肆的触及到身边的古树,感受一下它身上经历过岁月的沧桑纹理,仰起头就可看古树巨大的、黑乎乎的从头顶伸展而过似要去拥抱山谷中一切的巨大枝杈。

身处在这绿色的丛林中,感觉世界不再是以人为中心了,我与鸟兽一样,我与藤蔓、花朵、落叶一样,我与水、与游动的鱼儿一样,同是这个绿色世界的一粒尘埃罢了;

静谧中听悠长绵密的钟音空灵的飘来入耳,心情竟是出奇的安静而又美好,似乎这里是一处世外的仙境,梦幻中的天堂一般,有些乐而忘返之感,很想就这样在千百亩古林中、树荫下一直这样的走下去。

沿红螺响谷方向走进去不太远,左手就是樱花大道及生肖园,樱花大道道口就有几匹飞腾的骏马守在路旁,属马的人大概是最易找到自己的属相了吧!从这里开始上坡,十二生肖中的各种动物们形态各异、活灵活现的就一路相伴着前行,已经开放的桃花、海棠花、迎春花、三角梅星星点点的散落在路边,看路标志,从这条路可以走上弥勒峰顶、过凉亭、长廊、观音寺、到天门及红螺山海拔八百多米的姊妹峰。

几年以前我从此处登临过绝顶,给我的记忆颇深:站在山巅之上,你会看到红螺山峰北边燕山蓝黛、长城似飞龙般起舞,南面的山川湖泽如珠似镜般灵动,田园村社如黑白棋子般散落有致,燕赵大地的苍茫辽阔,天地间的清岚浮动,都是如烟似雾,俯瞰山下更有雁栖湖水碧波荡漾,竟如海浪般的绿茵浮动,山脚下古寺的灰瓦红墙掩映其中,亭台殿宇更胜似仙山琼岛,似乎尽显了天地人世间的苍茫,那儿,是个让人心情舒畅、顿生豪情的好去处。

有些气喘的正往山上走,中途遇到了两位正在修剪整理树木的园林工人,他们正在把那些已干枯的树木枝干从山谷沟壑各处拉扯到一起,其中一位工人手中拖着一截已是风烛残年的树干,它有些丑陋的露出里面软塌塌的米黄色的芯来,脆巴巴的黑树皮里面一多半都是空洞洞的,曾经强壮的生命似乎早已是羽化而去了,只在此地丟下一付空空的皮囊,无所谓的任人摆布着。

问候了工人辛苦,和他们搭讪着询问,得知我是来早了,山顶的杜鹃花竟是还没有开放。

“你下礼拜再来吧,那时一定是漫山都是杜鹃花了,好看的很!”有一位工人如此炫耀着和我说。

就此打消了上山先看春色的念头,就在路边一株正盛开着粉白花朵的海棠树下,放有石凳石桌,正好在这稍作休息,缓解一下跳动有些急促的心脏。

然后我沿向工人问好的路左转,沿花间的一条土路向坡底盘旋而下,中间途径了观音路,如果要去观音寺还要再上山,就越过再向坡下转去,不远,就到了“大雄宝殿。”

临行前一晚,我为了不是盲人瞎马的乱转,专门看了一点有关红螺寺的资料记载。

“红螺寺”在东晋时期始建,在盛唐时期扩建,在中国的北方,它属于最大的佛教丛林,是超凡脱俗的净土佛国,属于十方常住寺,千余年来在佛界都具有非常崇高的地位,寺院内历届的主持大多都会由皇家命派,红螺寺高僧频出,佛法超凡,像金代有著名的佛觉禅号师、元代有云山禅师、清代更有际醒大师主持红螺寺,创建红螺净土道场,佛教更为兴盛。在清朝的光绪年间,僧人印光来红螺寺修习净土之法后去普陀创建净土道场,所以才有了广为传颂的“南有普陀,北有红螺。”的说法;历史上从东晋始,大唐的皇帝李世民、金世宗完颜雍、元成吉思汗、明朱祁镇、清摄政王多尔衮、嘉庆、慈禧太后等等,历史上众多的皇家风云人物,都记载在了红螺寺的古老画册之中,成为它深厚的文化侵润、历史积淀。

我的双脚还未踏进到大雄宝殿院子的门槛里,一股浓重的燃香味就扑面而来,迈步进入院内,看到正对着“大光明藏”四个大字,有一巨大的香炉,香炉里厚厚的香灰上插着很多点燃的香,香的颜色有红、有黄、有绿,烟都是如白云薄雾缭绕着飘向空中,香炉两侧各放着两盏长明油灯,香客们的三炷清香就是在那里点燃的。

红螺寺里的香是免费供应的,每个佛堂外石阶上都有三个盒子,装着粉、绿、黄色的香供香客们自取,专来礼佛许愿的香客们,从香盒中拿出三炷香来点燃,恭恭敬敬的鞠躬敬上,浑厚的钟声不知道是在庙中何处,一下下有节奏的敲响,声音回响在寺院的上空,香客们口中都不出声,但可以看出心里是念念有词的在默默祷告着的。

眼前有这样庄严的气氛,还有佛堂里佛像的凛凛威仪,不由得也就让自己从心底里,升腾而起一些莫名奇妙的敬畏之感,收起了在殿外的散漫、随心所欲,竟一下子有些小心翼翼起来。

后来,我又回想起这种感觉,是很有些奇妙的,似乎在此处,如果你的心里有了邪情私欲、恶念杂想,就会被座上菩萨们一眼看穿,让你真实的本心无所遁形,所以不敢有私念,

而自红尘中带进来的纷扰杂乱,也被一瞬间就被赶出了内心,似乎只有眼前要做的事儿才是重要的,那会儿,还真的有“尘世纷纷一场空”般的空灵之意了;

心灵深处有过了这样的瞬间,我也算多少有一些理解了那些信佛、出家之人为什么有那么坚定向佛的心意了吧?

既然来到大雄宝殿,在佛前上香就是很自然的事情了。

我不太懂在佛前敬香时的礼节,只好随着别人的身后学着做吧:三炷香在长明灯上点燃,双手握住举在胸前,站在香炉前地面上画好的一条线上,规规矩矩、恭恭敬敬的三鞠躬,心里默念着:希望菩萨们保佑我们所有家人都要一生的平安顺遂,保佑我已逝去的亲人们在另一个世界一切安好。

很奇怪,在做完这一切之后,居然觉得踏实了许多,心底里一直压抑隐藏的痛楚,似乎是分出一些负担,交给了菩萨去处理了,心安了许多,这大概就是它们给予人们的一种无形的力量吧?

走进庄严的大雄宝殿,正面供奉的是佛祖释迦牟尼,药师佛和阿弥陀佛,东西两侧是十八罗汉,释迦牟尼背后供的是观世音菩萨佛像;在大殿内的东侧,是一口明朝传下来的重要文物,距今有三百七十余年的“天启大铜钟。”这口大铜钟看上去铸造的细致而又精美,它身高171.6米,口径103.6米,重有一吨!个头比我的身材可要高大魁梧出许多了,钟面密密麻麻是清晰规整的楷书,看介绍竟然是刻上了整部6505字的“金刚经”。

这里是以三圣殿、大雄宝殿和三圣殿为轴心,佩殿是伽蓝殿、千手观音殿、际醒祖师殿,印光祖师殿,诵经房;前院后院的有好几座佛堂,供奉着不同的菩萨,我不知道各位菩萨们的出身来历、所掌管的又是什么;其实,我是看过了殿内的介绍的,就是一时之间是记不住那么多,可是我知道,我只要见了菩萨就要心怀敬意点燃三炷香敬上,对于我来说,遇佛即拜,不用挑选哪位是适合我的,用三注清香表达着自己的敬畏之心即可。

拜见完几位菩萨们,我才有了心情细细观察这个大殿。院子中的几株古树参天,每棵古树下都有保护它的铁围栏,铁围栏四周全部都挂满了厚厚的无数条红色祈福丝带,我细看了一下红丝带上印着的黄颜色字体的祝福语:“佛光普照,一生平安。” “有求必应,心想事成。” “求缘见喜,贵人相助。” “一求必应,心想事成。” “财运亨通,生意兴隆。”也记不住那么多,反正是很全面,几乎涵盖了人生的方方面面了。

另外我有了个新奇的发现:来参拜菩萨的竟然很多都是年轻人,他们在大殿外鞠躬燃香,在殿内跪拜叩首,看起来都很是熟练虔诚呢,起码今天我在的这个时间里,都看不见老年人的身影!

在我的印象中,一直以为这里会是老年人来礼佛参拜的居多的!谁知今天竟颠覆了我的认知!想一想也不怪,如今的红螺寺真的是个很亲民的寺院了,它没有高高在上的不食人间烟火独自清修,而是温情脉脉的接纳着前来祈福的善男信女和只是来游玩的凡夫俗子,让人们共同在这里感受着寺院与红尘中不一样的宁静与美好。这个千年庙宇有了这人世间的烟火之气,不必是来礼佛,只是为看景也敞开胸怀接纳,让人们有了机会自然而然的接触了神灵,当然也会让人们耳濡目染的去相信、去慢慢的接纳、进而信奉;而寺庙中各种美妙的传说,让它更加有了丰富的神话色彩,让我们善良而勤劳的人民从中获得了一份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感,红螺寺中每一个流传下来的传说,大概也都是普通老百姓心底的诉求和希望,才吸引着许多前来寻踪追迹的游人。

其实,我来到大雄宝殿,还是心中挂念着红螺寺三绝中的:“千年银杏夫妻树”,和“紫藤缠松。”

两颗银杏树就伫立在大雄宝殿门前两侧。

银杏树象征着坚韧与沉着,代表着永恒的爱和一生的守候,红螺寺的这两颗相守千年的银杏树完美的诠释了这一说法。

我几年前来的时候,是一个秋天的清晨,也正是漫山木叶飘落的时节。

我曾站在这古老的银杏树下,看东出的阳光斜照古树,那一刻,清亮的阳光让每个金黄色的叶片,都似写满了诗意,零落而下的叶子似小小的雨伞,似飞舞的彩蝶,又似银杏树灵动曼妙的舞姿,树下,一夜的寒意让窸窣零落的金黄秋叶铺积满院,真是一地的锦绣,轻踩在上面,沙沙作响,声音就好似春夜细雨的淅淅沥沥。

印象最深刻的,是赶上了一阵秋风起时,我恰好站在雄树下面,银杏树上扇形的金黄色叶子,优美的打着旋儿着从我的头顶、脸上、身上飘过,似散发出一种淡淡的神秘的清香,耳听着金色的叶在风中缠绵翻飞的声音,眼看着它们千载不休至今相伴着舞蹈,真是美的热烈而又澎湃,舞动的金色落叶纷飞中,就连眼前的大雄宝殿也被渲染的发出金色的光芒。

今天,再次抬眼向它们看去,分别矗立于大雄宝殿东西两侧的夫妻古树,和几年前的印象中相笔较,并无明显的不同,空中,两棵树的枝叉稍还是那样若即若离,东面的雌树稍细、稍矮小,和雄树相比,依然恰似是女子般端庄清秀,看她枝叉上现出的绿色显然比雄树发芽要晚些,柔嫩嫩的叶尖刚刚冒出一点头,但也给经过严冬后显得干巴巴的枝条添上了许多的娇媚之色。

而西边的雄树就高大粗壮许多,约三十多米高七米围度的身材,让它像身披铠甲的大将军一样威风凛凛,也是才刚刚放出的叶尖比雌树的叶子要大上一倍有余,而且那灰褐色疙里疙瘩的粗糙树身上,也是有星星点点的柔嫩小叶贴身滋出,恰似树干的毛发,更显它雄性的强壮。

紧紧依着它身边,从根部发出有十数颗笔直向上小颗银杏树,看上去真有独木成林的态势。据民间传说,这是自唐朝始,只有在改朝换代的时候才会从根部长出的新枝干,这些小银杏树是后发出来的,和大树相比较起身材来,还真的就是它们身边的毛孩子,可是如果以单株来看,每一颗小树成长到今日,都可以称它们是古树了。

仰起头,再看今年春天里的银杏枝头。

和秋天银杏树的热烈奔放相比,它是含蓄的、温柔的,枝条上一簇簇嫩绿的有些发黄的透明小叶片,有些叶子的根部都还卷曲着,形成了一个小喇叭的形状,还有些甚至是圆实实的叶苞,而那些伸展出头角的小叶子,似羽化为一个个玲珑剔透的幼蝶,对着阳光张开透明的小翅膀,要向天空飞翔而去!

看着这些充满着旺盛生命力的小叶子,很想坐下来,静静的去倾听它们的舒展、卷曲,花开花落,甚至是被昆虫咬食时的沙沙细吟,倾听它们这对古树千百年来简单的陪伴、平淡的相守、患难不弃的故事,倾听它们依然朝气蓬勃、活力四射的气息。

在这个季节来红螺寺,当然是看不到这对夫妻树在夏季时遮天蔽日的绿叶,和秋季里漫天飞舞的金黄色,可是现在正是春意奔涌,一年当中最美好的季节,也正是万物生命开始蒙动的季节,抬眼仰看着这株有1100多年树龄的雄树,又转眼看看那株雌树,心中感叹它们不知历尽过多少世间的沧桑百态、艰辛磨难才生长至今,此刻依然是生机勃发,又想像着再过几日,树上就有了不起眼的黄色花穗开放的样子,如果等到了晚秋时节有兴致再来,又能见识到叶子变为金黄色的灿烂、和雄树开了花,雌树结出果实的奇妙了;早在清代,寺中一位僧人留下的一首诗中,就这样描述着它们这一对神奇的夫妻树:“红螺寺院两银杏,雌雄异株分东西。西雄开花不结果,东雌无花果实丰。”

在千年雄树的巨大臂膀下走过,来到大雄宝殿后的三圣殿前,“紫藤寄松”就在眼前了。

没有像寺院里许多的古树一样有着骄傲的、高高的大个子,它似乎是经过神秘之手的细细梳理,把这颗松树的头摸抚成了平顶!可是这个平头松树的个子长的并不算太矮,大概有六、七米高,也有了让人仰望的角度。

平顶,却并不妨碍这颗松树生长的欲望,它把所有的力量都蓄发到了九个大的枝枝叉叉上,那就像是它强壮的臂膀,舒展向四面八方,除了路,它把不算宽敞的院子完全都覆盖满了!

其实,想形成松树的平顶是不容易的,就像你家里养着的很多植物:为了控制它的长势,你可以把它的头剪掉,可是等再发出新芽时,自然的力量还是让它向上生长的。

不知这颗奇特的平顶松树,在它八、九百年漫长的生长岁月之中经历过了什么,让它放弃了向上生长的自然规律,形成了这样独特的形状呢?

我现在所在之处可是红螺寺三绝的中的“紫藤寄松”之处,当然还要细看一下紫藤的。

早在元代的“红螺山大明寺碑”中,就记载了这里紫藤寄松的情景:每到春天花信到来,寺中的主持长老,就会邀请京城附近寺庙中的高僧及当时的文人雅士们,坐在松藤之下、花串儿之间,饮茶、赏花、论道,“微风夜听金锒铛,诸天卫法藤萝旁。”这样的描写,距今就已有近九百年的历史了。

俗话说“藤缠松、松难生”,可是在红螺寺可是改变了这个“俗话说”。

平顶松已经是少见,更奇的就是松、藤共生了;在有记载的八百多年岁月中,这两种植物相互缠绕着、依偎着、扶持着,松树无怨无悔的尽力支撑着巨大的藤蔓,让它有所依托尽情的攀爬生长,而藤蔓也用最烂漫的紫色花朵装饰着这颗奇特松树绿油油的枝叶,让它成为了世界上最美的那一棵树!就这样藤缠着松,松抱着藤,依偎陪伴着度过几百年的光阴岁月。

走进些,伸头看了看围栏里它们的根部,古藤是有两株的,一株藤根部稍离开些松树独自向上生长,一株却是在根部就和松树纠缠着向上攀行,两藤树根都有大碗口粗,当它们的高度挽到了松树粗长的枝叉时,藤类独有的拧麻花一样缠绕的功夫就在松树的枝叉上发挥到了极致,它妩媚的扭动着柔柔的身姿,龙盘玉柱般攀住松树的横冠环绕,又似爱恋的用手臂和相伴的古松热情相拥,有许多纤细而柔韧的枝条尖尖,在松树青绿色针叶缝隙中,伸出了还是嫩绿的叶苞,好像它们是调皮的顽童忍不住在登高嬉戏,又好似承载着某些重任,悄悄伸出头,在那里观望着寺庙中游人的百态。

我家住的社区里的花园,是有一颗栽下了十几年紫色藤萝的,它是在人工搭成的走廊上攀爬的,每到开花季节从紫藤架下走过,总会有梦幻一般的淡淡芳香让人流连。

我曾细细的观察过那片开花时似瀑布一样的紫色。

在热闹的各色春花已落时,它闪着银色的光芒,一串挨着串,一朵挤着一朵,挨挨挤挤的盛开了,它每一穗的花都是从上面根处开花,下面依层次待放,颜色却是根部浅些,下面依次加深,到了穗尖部最嫩小的花苞颜色是最深了,而它们散发出的那股淡淡的芳香,似乎也是紫色的。

眼前这寺庙中的紫藤,是历经了几百年岁月洗礼的古藤,站在巨大如伞盖一样的藤枝下仰头看着它,你虽然是知道紫藤花开的样子的,却还是无法想像出,当它们在此处全部盛开时满院暗香盈空的美丽,花和松枝交映时的婀娜多姿,紫色藤萝花垂于松枝下的壮观,只有你在身临其境时,才能有最恰当的体会吧。

在几百年前,当初幼小的松树对慢慢接近自己的这两颗紫藤大概也是心怀畏惧的,可是又无法逃脱,任由着这虽然柔软却有无比韧性的嫩芽缠绕上身,而藤,选择这颗松树作为它的依托,想必也是细细思量了一番的,有灵性的紫藤并没有用力缠紧,让松树无法呼吸,它们互相试探着、商量着、适应着,找到了藤和树之间最好的相处方式,从此,无论是春光的旖旎,夏日的繁花,金秋的璀璨,冬日的萧瑟,藤松相拥着,千百年间再也没有分开过,成为了人世间一个美好的传奇故事。

我很愿意相信,这是因为它们是因为生长在寺院中,朝夕都是在佛法中侵润、沐浴,才有了这样互为全心依托的生长奇观。

我更愿意相信,它们俩都是有灵性的植物,恰巧又共生在千年古寺中日夜的聆听佛音,它们会用慈悲之心、仙灵之气,保佑着我们怀柔这一方纯净的土地,纯朴的人们。

“红螺寺”,自东晋至今一千六百余年,历代都是皇家寺院、佛教圣地,出过很多有名望、记入史册的高僧,亦为其他的寺院培养过很多主持、方丈,佛教之盛更扬名于海外,自建成至今,它也曾随朝代的兴衰起伏而经历无数的风雨沧桑,它在我们怀柔的这片土地上,历经千余年,至今依然兴盛,这对于我们怀柔人来说就是一个沉甸甸的奇迹 ,可以在它的身边相伴着走过百年的光阴,细细想来,我们是何其有幸啊。

原想早早的来,半天的时间怎么都能把这座古寺走上一遍了,可不想走进来就会心不由己,慢慢的走,细细的看,用心感受着它岁月的痕迹,越来越觉得这是个有意思的地方,就比如外面世界刚刚发生过的灾难,如今依然在全球蔓延的疫情,在眼前的一片祥和宁静中似乎都化为了乌有,感觉那都是很遥远的事情了。

可是,我知道古老的飞檐琉瓦,古树流云必曾看见,它在不动声色,用时间的无形之笔记载着我们现在经历过的一切,而这,只不过是它走过的千余年光阴中的短暂一瞬而已。

在不知不觉间天已过午时,惊觉寺中好多的地方还没有走到,从未曾萦于怀的红螺寺,今天竟让我的心里莫名其妙的充实了一些,有了几许当时还说不太明白的遗憾、牵挂、留恋:

也许是没有爬上去的红螺山顶峰,错失了今天山的起伏,草的起伏,和它满坡上还没有盛开的杜鹃花?

也许是红螺峡谷里凉爽、平静的感觉太好,让我在红尘中不安的神经感受到了不同?

也许是没有看到“藤缠松”那满院紫珍珠一样的绝色之美和银杏夫妻树的枝繁叶茂?

还有山脚下百万竹影叶片的新绿,山顶上求子很灵验的观音寺菩萨、还有青石刻成真人大小的五百罗汉阵。

这个春天的偶然兴起,静下心来重游了“红螺寺”,让我对这个身边的千年寺庙有了许多了解,有了更多的敬畏。

从东晋时代寺庙初建到如今,漫长的历史进程似乎是只是飘然而过,置身在这座历经了一千六百多个春天的古老寺庙,心中无尽感叹:寺庙兴时,树也好、月也圆,寺庙没时,树还在,月还圆;世界总是在变化,时光总是在飞奔,可“红螺寺”竟于无声处慢慢成为了一方殊胜,成为北方绝尘脱俗的“净土佛国。”如今眼前的古老寺院“红螺寺,”让我强烈感觉到人的渺小,“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粟。才是今天真实的感受。

或许,我会因此行心底的那些美妙,对它有了牵挂,而再来拜访这座古老的寺庙,来感受这座红螺古寺的四季变化:

它在盛夏时节水边的草香虫鸣,古林中飞翔的喜鹊、鹧鸪,雨打树叶的乐章;

它晚秋时经了霜,高高低低的山丘变得红、黄、紫、褐各种颜色,漫山彩叶的飘落映衬着古朴的佛堂殿宇,溪水边走着三五人游人,那一幅唯美画卷!

它冬季时安静、苍冷、庄严,万叶飘落,白雪飘飞覆盖住一年间庙宇中无数的脚印;

当春季归来时,又会有着现在一样满院满山四处奔涌的烂漫了。

我是怀柔人,就生活在“红螺寺”的身边,更应该爱着它,拥抱着它,才不会辜负这难得的千载奇缘吧!

出了红螺寺山门,对面不远处的“青龙山”也已是绿色如茵,在或明或暗的阳光照射下,从山顶崖壁上垂下的那一条白色丝带纵情起舞,飞溅起的水花荡漾在寺庙与青龙山之间。

身后,又有悠悠钟鸣飘来,浑厚、悠扬而又绵长。

#踏青正正当时##踏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