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生肖宋代表什么生肖

己亥年说猪——唐宋陶猪,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收藏家杂志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十二生肖宋代表什么生肖1

欢迎戳右上方加关注!每天上午准时与您分享优质文章~本文共计1641字,阅读仅需4分钟~

陕西何家村窖藏出土的一批唐代金银器中有一件狩猎纹高足银杯,陕西历史博物馆藏品。通高7.3、口径6、杯高4.9、足高2.4、底径 3.4厘米。侈口、圆唇,深腹,腹底部略向内斜收为小平底,平底下连接一小平盘,盘下为喇叭形高足。杯身中部的主题纹饰刻画出两个狩猎场景,其中一幅为两名武士前后夹击一头奋力奔逃的野猪,前面一人骑马转身向后拉弓射箭,后面一人骑马向前射箭。另一幅是一位武士左手持弓策马追赶一只惊恐的小鹿。人物间衬有花草、树石等纹样,口沿下及腹下部均为缠枝花纹。唐代金银器中大量高足杯可能受到了拜占庭器物形制的影响而制作的,所不同的是,这类器物摒弃了西方常见的战争武力场面和凶猛的野兽,代之以狩猎、缠枝花草和各种当时人们喜欢的纹样。

唐 狩猎纹高足银杯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唐三彩是一种低温铅釉随葬陶器,多施二三种或更多釉色的器物为最多,其次还有黄釉、绿釉、蓝釉、白釉、黑釉、红釉等品种。据考古资料,巩县窑和黄堡窑是当时生产三彩器的主要窑口。唐三彩造型种类多样,主要可分为人物俑、动物俑、日用容器、器用模型四个类别,此外还有少量三彩玩具和建筑构件。唐三彩做工十分考究,特别是人、兽俑类,用模范成形后,还使用了捏塑、刻花、印花、堆贴等装饰技法,釉色丰富多彩,釉面流淌,色彩斑斓。

唐 狩猎纹高足银杯展开图 (局部)

1995年,西安长安灵昭出土一套三彩院落模型,长方形两进院落,由九座房屋模型组成,有院门、厅堂、后室,两侧东西厢房。院内有站立的侍从,还有鸡、鸭、狗、猪、骆驼等。四只鸭子、三条狗、三头猪、一只鸡和一只骆驼。施绿釉、黄釉的两头猪站立,施褐釉的猪呈卧状。黄釉小猪,通高4、长6.5厘米。四只较短,身躯肥胖,吻部突出,鬃毛竖立,短尾卷曲,低首站立。猪俑身体各部位比例准确,整体协调,显示出高超的立体造型水平。盛唐时期,上层社会追求舒适安逸的庭院生活。

唐 黄釉小猪 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藏

唐代时期,我国瓷器发展迅速,逐渐走向民用。出现了一批具有浓郁生活气息的器物,如长沙窑的釉下彩瓷器。长沙窑工匠采用既像速写又似漫画的简练手法,创造出一批形象生动的动物造型瓷玩,有威严的狮子、呆萌的肥猪、笨拙的大象、活泼的兔子,欢快的鸟儿等,这些造型皆栩栩而生,呼之欲出,形成了别具一格的民间艺术风格。

唐 青釉褐彩猪 湖南省博物馆藏

青釉褐彩猪,通高4.5厘米。唐长沙窑产品,湖南省博物馆藏品。瓷猪呈椭圆形,前段有一捏塑的猪首,两个饰有刻划纹的椭圆形小瓷片表示猪耳,阴刻小圆圈为眼睛,吻部突出,饰有重圈纹。后端有一粗短尾巴,底部有四足。猪身中空,有三孔用于吹奏。该器胎色灰白,施青釉不及底,釉面满布开片,饰有褐彩。腹部浑圆,憨态可掬。

猪是十二生肖排行第十二的动物。生肖纪年是一种古老的纪年法。古代术数家以十二生肖与传统文化中的十二地支一一对应。以生肖俑随葬的习俗在唐代以前已出现,在隋唐墓葬中较为多见,并渐成体系。出现了头顶或怀抱生肖的文官人物俑,此外还有兽首人身生肖俑。据目前田野考古资料,时代最早的生肖俑出现于山东临淄北魏崔氏墓中,生肖俑带有龛台,以写实的手法,用动物原形的形式表现。隋唐时期,十二生肖除了做成俑用于随葬,还常刻在墓碑、墓志和棺椁等处。生肖俑或为坐姿,或为站姿,首为生肖动物,人身,身穿交领或圆领袍服,昂首平视,双手拱于胸前。十二生肖俑是古代用来“压胜”“辟邪”的镇墓明器,是古代丧葬礼仪的体现。

唐 彩绘猪首生肖俑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藏

新疆阿斯塔那216号墓出土一尊彩绘猪首生肖俑,高77厘米,站姿,俑身有方座。猪头在写实中又有适度夸张,脸形较瘦,鼻及吻部长,鼻孔较大。嘴鼻向外突出,獠牙上翘,双眼呈月牙状弯曲,似笑非笑。俑身着橘色右衽袍服,交领宽袖,下身穿袍裙,裙底露出鞋头。俑身比例匀称适度,雕塑手法十分细腻。

宋 青白釉十二生肖俑 罗田县博物馆藏

十二生肖俑除了常见的陶俑之外,还有三彩俑、青瓷俑、铁俑和石俑等种类。宋青白釉十二生肖俑,一组12件,高17~21.2厘米,湖北省罗田县古庙河汪家桥M4出土,现藏于罗田县博物馆。俑作直立状。头戴“王”字高冠,身穿交领宽袖长袍,足着云头履,下置底板。分别手捧猪等十二生肖头像。均为瓷土作胎,青白釉脱落,造型生动形象。宋元之后,生肖俑逐渐消失。

《收藏家》杂志作者:刘芳芳 2019年2月刊《己亥年说猪》(因篇幅限制,原文有删减)

十二生肖宋代表什么生肖2

@秦楚刊号​

讨论生肖文化的起源,离不开这样的话题:天下动物种类多多,为何偏偏选择了这十二种?

自古这就是令人思来想去的有趣问题。隋代萧吉《五行大义》就曾设问而自答:

问曰:“禽虫之例数多,何故不取麟、凤为属,乃取蚯蚓、蛇、鼠小虫?”答曰:“取十二属者,皆以其知时候气,或色或形,并应阴阳故也。麟、凤已配五灵,非是虚而不用。”又问曰:“鳞、凤已配五灵,更不取者,龙、虎亦配,何为复用?”答曰:“龙动云兴,虎啸风起,此是应阴阳之气,所以须取。麟、凤虽灵,无所作动,故不重用。其十二属并是斗星之气,散而为人之命,系于北斗,是故用以为属。《春秋运斗枢》曰:‘枢星散为龙、马,旋星散为虎,机星散为狗,【权]星散为蛇,玉衡散为鸡、兔、鼠,[开]阳散为羊、牛,摇光散为猴、猿。此等皆上应天星,下属年命也。”

先有一问,十二生肖中为什么没有麒麟和凤凰?第二问,你讲麒麟、凤凰名列“五灵”,不必再入生肖,但是龙、虎也名列“五灵”,为何照样入选十二生肖?

萧吉提供的解答,一讲生肖的选取标准,是“知时候气”的动物;二讲十二生肖“上应天星,下属年命”,它们都是“斗星之气,散而为人之命,系于北斗,是故用以为属”。萧吉具体讲到龙、虎为生肖,是因为“龙动云兴,虎啸风起,此是应阴阳之气,所以须取”,即使与“五灵”重复,也要将这二者排入生肖。《春秋运斗枢》以北斗星解释生肖,说是北斗七星散为天下十二属,七星中有的一星化为一种生肖,有的一星化为两种生肖,有的一星化为三种生肖。细心的读者会发现,其中没有说到猪。古代有种说法,北斗七星都是猪。至于上面引文中提及蚯蚓,则因为以十二生肖为骨架组成的三十六禽中,与地支已对应的是蛇、蟮、蚯蚓。在各种奇思妙想之中,宋、明时代古人,对比生肖动物自身的特点,给出了一种解释,形成一大类型。探求者以生肖动物本身的特点做钥匙,试图通过对十二生肖的打量端详,横看竖瞧,品头论足,悟出奥秘,打开解析生肖之谜的大门,这就是趾爪奇偶之说。清代梁章钜《浪迹续谈》引宋代洪異《肠谷漫录》:

子、寅、辰、午、申、戌俱阳,故取相属之奇数以为名,鼠、虎、龙、马、猴、狗五指而马单蹄也。丑、卯、已、未、酉、亥俱阴,故取相属之偶数以为名,牛、羊、鸡、猪皆四爪,兔两爪,蛇两舌也。奇数为阳,偶数为阴。依十二地支的排列顺序,分出六阴六阳。生肖趾爪奇偶之论,由此附会出来。

这真难为了趾爪说的设计者。他不仅要去数虎爪鸡趾,还要勉为其难地自圆其说。以趾爪论生肖,第一个难题是蛇无足,趾爪是奇数还是偶数,根本无从谈起。蛇无足,舌应之。所说“蛇两舌”,是讲蛇嘴吐出的——俗谓芯子。蛇芯子前端分叉,这就凑上了所需的双数。地支辰位居奇数,该属阳,洪異就说龙爪五趾。其实,龙本是想象的虚拟之物,爪趾几何,全凭画龙者的涂抹或话龙者的说辞。考察古代龙的造型,三趾、四趾、五趾均有见。汉代石刻龙纹,既有三趾,也有四趾。宋代《营造法式》雕龙图形,四趾。龙爪如何画,初期并没有什么含义或忌讳,后来随着龙与皇权关系的密切,对于龙爪的讲究多起来。可是,那些讲究主要不是着眼辰在十二地支中属阳。解说辰属龙,拉出龙趾数五做证明,显然是流于牵强了。

推想生肖取象之途,还有不足形之说。宋代曾三异《因话录》说生肖,言及“鼠无胆,兔无肾,马无胃,鸡无肺”,说是子、午、卯、酉这四个地支的属相,“体皆有亏”。明代叶子奇《草木子·钩玄篇》再及此说,已然是“每肖各有不足之形焉”:

术家以十二肖配十二辰,每肖各有不足之形焉,如鼠无牙,牛无齿,虎无脾,兔无唇,龙无耳,蛇无足,马无胆,羊无神,猴无臀,鸡无肾,犬无肠,猪无肋。人则无不足也。

虽是凑足了十二生肖,却是很难立得住脚的。两相比较,“鼠无胆”变成了“鼠无牙”,“兔无肾”变成了“兔无唇”,“马无胃”变成了“马无胆”,“鸡无肺”变成了“鸡无肾”,竟然没有一项是不相矛盾的。

不足形之说,很难经受动物解剖学的推敲。除了“蛇无足”是实情,免裂唇勉强归为“兔无唇”之外,古代的术数家着实地将“无中生有”来了番反其道而用之,那就叫:“有”中生“无”。比如说鸡无肾或无肺,都是不科学的。即使对于人造之龙,“龙无耳”也是不对头的。龙无耳,大约是由“聋”字生发出来的故事。宋代罗大经《鹤林玉露》记,宋孝宗问王季海:“‘聋’字何以从‘龙耳’?”答对道:“《山海经》讲:‘龙听以角,不以耳。’”这是讲,龙的听觉不依靠耳朵,而以龙角作为听觉器官。龙本是想象力的产物,古人想象的龙,似乎是有耳的。《易林》讲,牛龙耳聩。《尔雅翼》讲,龙耳似牛。依此而论,能说龙无耳?实际上,古人画龙塑龙雕龙,许多图形并没有忘记龙耳。东晋顾恺之《洛神图》,画龙有角有耳;河南嵩山少林寺宋代石阶石栏,雕龙有耳;明代大同九龙壁,龙纹有耳。《本草纲目》言及“龙耳亏聪,故谓之龙”,也并没有讲龙无耳。

对于不足形说,明代即有学者提出反对意见,这便是郎瑛《七修类稿》的表述。书中写道:

地之(支)肖属十二物,人言取其不全者。予以庶物岂止十二不全者哉!圣旧以地支在下,各取其足爪,于阴阳上分之。如子虽属阳,上四刻乃昨夜之阴,下四刻乃今日之阳,鼠前足四爪,象阴,后足五爪,象阳故也。丑属阴,牛蹄分也。寅属阳,虎有五爪。卯属阴,免缺唇,且四爪也。辰属阳,龙乃五爪。已属阴,蛇舌分也。午属火,马蹄圆也。未属阴,羊蹄分也。申猴五爪,酉鸡四爪也。戌狗五爪也,亥猪蹄分也。此或庶几焉。予又思蛇、兔且取唇舌,他物之足爪,亦岂无如十二物者哉?

对十二生肖问题,郎瑛进行了认真的探究和思考。他否定不足形之说:“庶物岂止十二不全者?”认为它不能解答十二生肖的编排属配问题。

郎瑛也注意到趾爪阴阳之说。他曾设问:“予又思蛇、兔且取唇舌,他物之足爪,亦岂无如十二物者哉?”就是说,不足形也好,趾爪数也罢,都是就十二种动物说生肖,将生肖以外的动物排除在视线之外。说虎五爪所以成了寅的属相,豹是不是五爪呢?如果虎豹皆五爪,单用五爪来解释寅虎就显得说服力不足了。

郎英认为应以动物习性特点来说明入选生肖的资格,这就是生肖动物习性说。虽然仍是围着阴阳绕弯弯,但所借助的不再是动物形体部件,《七修类稿》阐述了这些见解:

夫十二支固属阴阳,皆于时位上见之。《易》卦取象亦然也,惟理义之存焉耳。如子为阴极,幽潜隐晦,以鼠配之,鼠藏迹也。午为阳极,显明刚健,以马配之,马快行也。丑为阴也,俯而慈爱生焉,以牛配之,牛有舐犊。未为阳也,仰而乘礼行焉,以羊配之,羊有跪乳。寅为三阳,阳胜则暴,以虎配之,虎性暴也。申为三阴,阴胜则黠,以猴配之,猴性黠也。日生东而有西酉之鸡,月生西而有东卯之兔,此阴阳交感之义,故曰卯西为日月之私门。今免舐雄毛则成孕,鸡合路而无形,皆感而不交者也。故卯酉属兔鸡。辰已阳起而动作,龙为盛,蛇次之,故龙蛇配焉。龙蛇,变化之物也。戌亥阴敛而潜寂,狗司夜,猪镇静,故狗猪配焉。狗猪,持守之物也。

“子为阴极”,这里的阴,与十二支子为阴不同,是因为换了着眼点——就如前文提到的“子乃阴极生阳”。依照阴阳五行之说,子与午在方位上南北相对,一为水之盛,是阴之极;一为火之盛,是阳之极。鼠为子的肖兽,是昼伏夜出的动物,正好用来配阴极。午为马的属相,古人认为烈马驰骋,充满阳刚之气,用来配阳极,也颇有些意思。

除了将子午并举,郎瑛还将卯酉对举、丑未对举、寅申对举。每一对的两项地支,均存在对冲关系。卯、酉标东、西,那是太阳月亮升起落下的方位。至于东卯之兔在月中,西酉之鸡在日中,所谓“阴阳交感”,体现了古人有关天文的带有哲学韵味的瑰丽遐想,且待以后详说。巧的是,古代对于兔与鸡的繁殖生理,竟都存在“感而不交”的误解。这被郎瑛引入动物习性说,虽非不易之论,却也堪称精彩的一笔。丑牛与未羊这一对,一俯一仰,牛舐犊,羊跪乳。寅虎和申猴,对应中显现着反差,虎代表“阳胜则暴”,猴代表“阴胜则黠”。

剩下的,还有辰龙已蛇、戌狗亥猪两对。辰与已相邻,不存在对冲关系。但辰已和成亥,前两者东南,后两者西北,却正好是调角相对的。郎瑛认为,龙与蛇习性相类,判别仅在“龙为盛,蛇次之”。以昼夜十二时论,辰、已是向正午过渡的时段,可谓“阳起而动作”;以一岁十二月而论,辰、已之月份,春夏之交,正走向炎夏酷暑,也可谓“阳起而动作”,而龙蛇是变化之物,所以辰属龙、已属蛇。对成狗亥猪的解说,采取与辰、已相同的路数。狗和猪都是“持守之物”,一个守夜,一个镇静。其所处时辰,已是夜晚了。

各种解说相互影响,诸说的累加,丰富了生肖文化的内容。清代刘献廷《广阳杂记》引李长卿《松霞馆赘言》,以昼夜十二时辰说生肖,就融入了前人的多种说法:

然子何以属鼠也?曰:天开于子,不耗则其气不开。鼠,耗虫也。于是夜尚未央,正鼠得令之候,故子属鼠。地辟于丑,而牛则辟地之物也,故丑属牛。人生于寅。有生则有杀。杀人者,虎也。又,寅者,畏也。可畏莫若虎,故寅属虎。卯者,日出之候。日本离体,而中含太阴玉兔之精,故卯属兔。辰者,三月之卦,正群龙行雨之时,故辰属龙。已者,四月之卦,于时草茂,而蛇得其所。又,巳时蛇不上道,故已属蛇。午者,阳极而一阴甫生。马者,至健而不离地,阳类也,故午属马。羊啮未时之草而茁,故未属羊。申时,日落而猿啼,且申臂也,譬之气数,将乱则狂作横行,故申属猴。酉者,月出之时。月本坎体,而中含太阳金鸡之精,故酉属鸡。戌时方夜,而犬则司夜之物也,故戌属犬。亥者,天地混沌之时,如百果含生意于核中,猪则饮食之外,无一所知,故亥属猪。

由子夜讲起,鼠咬天开,牛辟大地,颇显视野之宏大。解释寅属虎,着眼于“人”。人生于寅、虎吃人、人畏虎三条,都在着力将“人”与赏虎联系起来。以上对于子鼠丑牛寅虎的解释,借用了古代三才之说——三才者,天、地、人。古人认为,三才为万物之初始,是了解宇宙起源的关键所在。汉代王符《潜夫论·本训》:“是故天本诸阳,地本诸阴,人本中和。三才异务,相待而成。”《易·说卦》将三才作为“成卦”之本。关于生肖的解说,以天开释子鼠、以地辟释丑牛、以人生释寅虎,并把这三者排在十二生肖之初,符合三才先于万物的遐思。

接下来,以日出释卯兔,所取说法是从众的。辰属龙,龙司雨——这里借助了十二地支与月份的对应关系,而不是昼夜十二时辰。释已蛇,属已的月份、属巳的时辰,二者并用。正午太阳最高,并由东升转变为向西坠落,阳的极致、阴的始生,都是有关地支午的说辞。由此,讲马奔驰是阳,虽奔腾但终不离地,是阳中有阴,用马做了午的属相……《松霞馆赘言》所言,有不少内容是对前人立论的兼收。其中,用三才之说诠释子鼠丑牛寅虎,以显十二生肖的玄妙,用心可谓良苦。

为了求解十二生肖的奥秘,古人付出了不少心智。于是,就有了趾爪偶奇说、不足形说、动物习性说,有了十二月份说、十二时辰说,还有各说杂糅的解释。

这些解说,虽然难说哪一种正确,却体现了生肖文化的丰富和源远流长。

至于民间传说对于十二生肖起源的解释,则往往抛开阴阳五行说的窠臼,把故事讲得情节生动,富有韵致。比如一则流传很广的故事讲,当年轩辕黄帝遴选十二生肖,报名者众,黄帝搞公平竞争,择优录用,赛跑定取舍。参赛的动物不少,牛付出超乎其他动物的努力,争得个一牛当先。眼看就要问鼎,说时迟,那时快,关键时刻偷骑牛背的鼠跳跃冲刺,一跃而超出,窃得头名。牛本厚道,也就甘于坐亚望冠,屈居第二了。其后到达的,依次为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排在十二名次的最末。黄帝按照此名次,配以十二地支,组成十二生肖。这段故事,鼠窃而牛憨,符合人们心目中这两种动物的形象特征,为民间所津津乐道。

下期继续请加关注。

十二生肖宋代表什么生肖3

2017年属丁酉年,属鸡年,那么大家是否对鸡真的认识呢?下面我们就一起补习一下12生肖中的酉鸡文化吧!

大家知道有一句诗句叫“雄鸡一唱天下白”,那么它究竟产至于哪一首诗词中呢?

最早时,他是来自唐朝诗人李贺的致酒行。

致酒行

唐·李贺

我有迷魂招不得,

雄鸡一声天下白。

少年心事当拿云,

谁念幽寒坐鸣呃。

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

毛泽东

长夜难明赤县天,

百年魔怪舞蹁跹,

人民五亿不团圆。

一唱雄鸡天下白,

万方乐奏有于阗,

诗人兴会更无前。

这句诗在两首诗词都有形容东方破晓,长夜宣告结束之意。而黑夜通常指恶势力、黑暗、恶鬼等厄运。但雄鸡此时啼鸣一声,吓跑了这些厄运,迎来了光明。

世界各地的民族以自己的文化背景和观念,都对鸡赋予了各种不同的寓意。

鸡分别寓意为“吉祥”、“吉利”、“御死避恶,镇邪避妖”。

公鸡分别寓意为“司晨”、“吉祥”、“文”、“武”、“勇”、“仁”、“信”、“好斗”、“好战”、“阳”、“防火”。

白色公鸡寓意为“镇鬼”。

鸡冠、鸡头、鸡血、鸡身均寓意为“攘妖消灾”、“辟邪驱鬼”、“救死扶伤”。

公鸡的鸡冠寓意“辟邪”;还谐音寓意为“官”、“高升、升官”。

烧焦的鸡毛寓意为“紧急”。

鸡毛信寓意为“紧急信件”。

锦鸡寓意为“吉祥”。

锦鸡尾羽寓意为“尊严”。

马鸡尾羽寓意为“官阶”、“英武”、“英勇善战”。

白色雉鸡寓意为“吉祥”。

雄鸡生蛋寓意为“大大吉兆”。

我国白族人认为公鸡是“勤劳”、“勇敢”的象征。

在欧美:

鸡分别寓意为“警惕,警戒”、“头头”、“首领”。

公鸡分别寓意为“扬扬得意的人,’、“生气勃勃的人’’、“主要人物”、“勇敢”、“战斗”、“阳性”、“太阳”、“光明战胜黑暗”、“雄性生殖器”。

公鸡的红鸡冠分别寓意为“太阳”、“驱魔”。

公鸡的睾丸寓意为“生殖力”。

母鸡寓意为“爱管闲事的人,爱说闲话的人”。

在基督教中:

公鸡象征“基督”,同时寓意为“忏悔”。

火红色的鸡冠象征“太阳”。

公鸡啼鸣之声寓意为“警告生者,唤醒死者”。

在希腊:

公鸡分别寓意为“警惕”、“淫欲”、“贪食”、“爱情的礼物”。

在印度:

公鸡寓意为“勇敢的斗士”。

在日本:

公鸡寓意为“和平”。

在我国、英国和法国:

鸡蛋都寓意为“吉利”、“生命”和“繁衍”。

在尼日利亚:

蛋寓意为“不育”。

在土耳其:

蛋寓意为“独身不婚”。

华夏五千年,那么鸡还为人类带来哪些文化呢?

我国的文化遗产浩如江海,几乎所有的动物都被吸纳进来参与表现,但是很多动物却都难与鸡相比,这是因为鸡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深受人的喜爱。人们把鸡视为吉祥、勤劳、勇敢、自信的象征。大公鸡引颈啼鸣,预示光明的前景、胜利的曙光,因而,鸡文化的意蕴在中国传统文化和风俗里影响深远。

金鸡,是人们对鸡的美称,同时人们还认为鸡是从天上降临人间的吉祥之物。《春秋运斗枢》说:“玉衡星散为鸡”,又叫“金鸡星”,是以鸟的姿态出现的。《太平御览》引《春秋说解》也说:“鸡为积阳南方之象,火阳精物炎上,故阳出鸡鸣,以类感也。鸡之为言佳也,佳而起为人期,莫宝也”,阐说了鸡的特点与德性。后来《韩诗外传》进一步称赞鸡为“德禽”,认为鸡有“文、武、勇、仁、信”五德。《花镜》说得更详细:“鸡,一名德禽,一名烛夜,五方皆产,种类甚多。雄鸡角胜,目能辟邪,其鸣也知时刻,其栖也知阴晴。又具五德:首顶冠,文也;足博距,武也;见敌能斗,勇也;遇食呼群,仁也;守夜有时,信也。”所以民间形成了崇鸡的习俗。周亮工《书影》记载:“正月一日,贴画鸡。今都门剪以插首,中州画以悬堂,中州贵人尤好画鸡于石,元旦张之。盖此地乎鸡为吉,俗云室上大吉也”。至今民间常见画有一只雄鸡立于石上的吉祥图,因石与“室”谐音、鸡与“吉”谐音,所以此图名为《室上大吉》。这种“元旦画鸡于室”的民俗,寄寓了人们的良好愿望。

雄鸡司晨,守夜有时,因而古代帝王以“鸡为侯”。雄鸡鸡冠高耸,加之色泽火红,故视其为吉祥,常以“冠”谐音“官”,绘“冠上加官”图,应用在图画、家具、什器,以祝升迁、腾达之意。昔日常见“五子登科”图,画有一雄鸡和五只鸡雏相戏于窠的纹图,以“窠”谐音“科”,美其寓意:五子登科,此图亦题“五子高升”。

鸡的真、善、美形象,赢得古今世人所赞美。我国历代文人墨客咏鸡之诗不胜枚举,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就已经开始咏鸡了:“风雨凄凄,鸡鸣喈之,既见君子,云胡不喜?”这首诗写出了妻子对丈夫的思念,把鸡进行了拟人化处理。“荒路暖交通,鸡犬互鸣吠”(东晋·陶渊明),“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唐·李白),“群鸡正乱叫,客至鸡斗争”(唐·杜甫),“买得晨鸡共鸡语,常时不用等闲鸣。深山月黑风寒夜,欲近晓天啼一声”(唐·白居易),“峨峨赤愤先群辈,喔喔长鸣盖四邻”(宋·陆游)……这些优美的诗句,生动地描绘了鸡的美丽及其习性。宋代吴儆《鸡》诗云:“楚楚衣裳两颊红,冠儿斜坠脚儿弓。夜来塞上无消息,玉筋偷弹对晓风”,通过对鸡的描写,巧妙表达一位少妇对在边塞的丈夫的思念。而唐代李贺《致酒行》:“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唱天下白”,在深沉的抑郁中仍然梦寐以求那雄鸡的一声高唱,唤来光明。唐代李频的:“不为风雨变,鸡德一何贞”,杜甫的:“不识山阴道,听鸡更忆君”,宋代苏东坡的:“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陆游的:“刘琨死后无奇士,独听荒鸡泪满衣”,清代蒲松龄的“半夜闻鸡欲起舞,把酒问天天不语”等诗句,都写得颇为动人,看似写鸡,实为写人,耐人寻味。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的李鳝在《秋柳雄鸡图》上题诗:“凉叶飘萧处士林,霜华不畏早寒侵。画鸡欲画鸡儿叫,唤起人间为善心”,情意深邃,令人耳目一新。

古人不仅把金鸡报晓当成国家的吉兆,还创造了一系列和鸡有关的故事,最著名的就是现在常被引用的成语“闻鸡起舞”。据《晋书》载,西晋祖逖和刘琨为司州主簿,两人白天一起议论国家大事,晚上同榻而卧,祖逖在半夜一听到鸡叫,就叫醒刘琨起身舞剑:“此非恶声,因起舞”,后来用以比喻有志者及时奋发。另有一则故事:“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源出汉代王充《论衡》,说的是淮南王刘安,崇信道教,学道成仙,家中鸡犬也随之升天,后人便把攀附权贵的人称之为“淮南鸡犬”。此外,人们还常用“山鸡起舞”这个掌故,形容“顾影自怜”、“孤芳自赏”的人:三国时,有人献给魏武帝曹操一只山鸡,曹操要山鸡起舞,山鸡不舞,公子苍舒想了一个办法,叫人拿来一面大镜子,山鸡对镜照见自己美丽的羽毛,便得意起舞,结果“不知止而死”,因此,清末黄遵宪有诗:“山鸡爱舞镜,海燕贪栖梁”。值得一提的是明窗攻读的典故——“鸡窗”,据《幽明录》载:“……宋处宗尝买得一长鸣鸡,爱养甚至,恒笼著窗间。鸡遂作人语,与处宗谈论,极有言智,终日不辍,处宗因此巧言大进”。此后,人们就将“鸡窗”当做书房的代名词,唐人罗隐就有“鸡窗衣静开书卷,鱼栏春深展钓丝”的诗句。

在我国各地,涉及鸡的风土人情很多,举凡生老病死、婚丧娶嫁、造屋上梁、结义拜盟等,都离不开鸡。云南纳西族丧俗的“鸡祭”,就是死了女人,用公鸡陪祭;死的若是男人,就用母鸡陪祭。白族人视鸡为保护神,当小儿发寒发热、梦中惊悸时,家人就抱来大红公鸡“喊魂魄”,鸡啼叫一声,病人往往惊起,“魂魄”就被“喊”回来了。许多农村建屋上梁时要用公鸡祭柱,结义拜盟时要饮鸡血酒,出征打仗时要用鸡祭旗……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许多少数民族都曾沿用农历,因而,汉民族的生肖文化也被各少数民族融进入了自己的生活。许多少数民族在历史上崇拜鸡图腾,至今还有相应的图腾神话、图腾艺术。这些都使鸡文化在各民族中有了广泛的文化共识,因此,鸡年吉利也成了我国各民族的共同愿望。

步入神坛的鸡文化(一)

鸡是远古先民最早驯养的家禽,也是十二生肖中唯一的禽类。自古以来,鸡与人类的关系密切,对社会风俗影响颇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和鸡有关的内容占有重要的地位。

从许多遗址发掘可看出,在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很早就出现了重鸡习俗。在距今5000年前的大汶口文化中期,就有形状像鸡的陶器。由于与人们生活习俗息息相关,有的鸡形象已经被神化,“鸡”就此一步步登上了神坛。

中国新石器时代的许多遗址都发现过家禽鸡骨,说明当时人们已经能把野雉驯化为家鸡。湖北境内的石家河文化遗物中有大量陶鸡,三足而立,造型生动。还有鸡形陶壶等像鸡形的器物。这些都是长江流域重鸡习俗的早期表现。

黄河流域的重鸡习俗出现更早,在距今5000年前的大汶口文化中期,就有形状像鸡的陶器。考古学家邹衡先生经研究,论定这种器物应该是鸡彝,后来被山东龙山文化、夏文化继承并改造,成为夏代的重要礼器——灌尊。鸡彝早期形态是袋足鬶,后期形态为封口盉,形状都与鸡形相似。山东地区是它的主要原产地。

山东及其邻境地区本是东夷之域,祝融是传说中东夷的日神和火神,山东青州苏埠屯晚商墓葬中曾出土大量“融”族徽号的青铜器,祝融八姓最早也出自东方。祝融是日神、火神,而家禽中的鸡在中国古代被认为是“积阳”、“为火禽”。而且祝融的“祝”与“朱”音相近。汉应劭《风俗通》说:“呼鸡曰朱朱”。吴裕成先生认为,古人呼鸡为祝祝,或朱朱,推测祝融与南方炎帝之佐朱明相同,而且与鸡、朱雀、凤关系密切。因为鸡鸣以后日出东方,所以古人以为是鸡唤起了太阳。由此看来,祝融与尚日、崇火、重鸡的习俗是相关联的。后来,祝融八姓中不少陆续向西南方向迁徙,祝融又被尊为“南方之神”,他们原有的重鸡习俗也影响到长江流域。

东方地区的陶礼器鸡彝,此时传入了长江流域。从新石器时代晚期到夏商时期,长江流域也广泛流行着与尚日、崇火、重鸡相联系的鸡彝(鬶、封口盉),在四川、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上海等地均多有发现,足以说明这种器物遍布长江流域。而且,长江下游、中游出现较早,表明鸡彝是由山东及其邻境地区传到东南地区、中南地区,然后传至西南地区。

四川广汉三星堆商代晚期出土了青铜制作的“金鸡”和青铜“扶桑树”,二者都是日神崇拜的产物。《神异经·东荒经》:“扶桑山有玉鸡,玉鸡鸣则金鸡鸣,金鸡鸣则石鸡鸣,石鸡鸣则天下之鸡悉鸣。”然后就应该是日出了。扶桑山因传有扶桑树而得名。所谓扶桑树,是古代传说中一种两两同根偶生,像互相扶持的神树。三星堆所出的青铜树共6株,如置两株于一处,正是两树相扶。铜树有9枝,每枝上有一鸟,符合传说中的扶桑“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等说法。金鸡与扶桑树同出,说明在祭祀礼仪中,二者都具有重要作用。

金鸡与扶桑、太阳的关系源出于古代现实生活中鸡与桑树、太阳的关系。东晋陶渊明在《归田园居》中写道:“鸡鸣桑树颠”。看来古代的鸡可以飞至桑树的最高枝啼鸣,鸡啼日出。到了神话传说中,就成了扶桑金鸡鸣,然后日出扶桑,金鸡居于扶桑树枝上了。

青铜“金鸡”和前面所说的陶鸡、鸡形壶的象征意义比较接近,而与鬶、盉等略似于鸡的器物不同。

鬶、盉等器物象形性较弱而象征性较强,原因是它们主要用于祭祀,是祭礼中的礼器,虽受重视却不是崇拜的对象。此类器物,名曰“鸡彝”,而彝字在甲骨卜辞和金文中就是双手奉鸡献祭的形象。根据民俗学材料,上古祭祀用鸡,用的是公鸡。如果再问,为什么祭祀要用公鸡,原因是:母鸡能下蛋,公鸡对于鸡的繁衍用处不大。一群母鸡,留一只公鸡足矣。假如一群母鸡中有两只公鸡,就会斗架。斗架也造就了中国著名的民间传说与地名,如宝鸡斗鸡台遗址等。

另一方面,有的鸡形象已经被神化。鸡虽然不等于太阳,但是鸡是太阳的使者或传令者。于是,就有陶鸡、鸡形壶和青铜“金鸡”等,有的可能本身已经被神化,有的早被看作是神的使者或助手。这里说的“神”,首先是太阳神和火神。不是祭祀品而是祭祀对象的鸡,地位当然要高一些。可以说,此时的鸡已经步步登上了神坛。

数千年来,鸡留下了许多美好的神话传说、文艺作品,也留下了不少与鸡有关的历史故事,为中国的传统文化增添了丰富多彩的内容。

鸡有司晨作用,又有礼仪功能,是鸡受到古人重视的重要原因。更为实际的是,养鸡为人们提供了重要的肉、蛋食源。鸡的个体虽小,但生产能力很大,它生长迅速,周期短,投入成本低。古人虽鲜有大规模经营的养鸡业,但作为家庭副业,三五成群养鸡的情况却十分普遍。

在漫长的岁月中,人们培养出了很多优良的鸡品种,其中肉用品种和肉卵兼用品种多产于中国东部地区,如上海浦东鸡、江苏狼山鸡、辽宁大骨鸡、山东寿光鸡、浙江萧山鸡等。

品种优良的鸡更是适于做佳肴的原料。早在汉代,就已经有了美味中的地方名牌产品——符离鸡。在徐州狮子山汉代楚王墓里象征厨房的耳室中,出土了很多鸡骨,其间还有一方泥,上有“符离丞印”字样。看来当时符离县为这位汉代的楚王送来了不少符离鸡贡品。时至今日,符离烧鸡仍然是享有盛誉的地方特色食品。它的渊源可以追溯到汉代。

养鸡多者,也能发财致富,这类现实生活中的场景也反映到神话传说中。

《列仙传》卷上说:“祝鸡翁者,洛阳人也。居尸乡北山下,养鸡百余年。鸡有千余头,皆立名字。墓栖树上,昼放散之。欲引呼名,即依呼而至。卖鸡及子,得千余万。辄置钱去。”养鸡可以得千余万钱,是养鸡业经济利益丰厚的一种反映吧。

鸡对人们的生活有重要影响,所以能够在十二生肖中占据一席特殊的位置。它是唯一的禽类,而且与“六畜”中的排位相仿,稳稳地坐在了犬和豕之前。

生肖出现于何时,至今不明。很可能在传说中的黄帝时代,就已经出现了其萌芽。《国语·晋语》记载:“黄帝二十五子,其得姓者十四人,为十二姓:姬、酉、祁、己、滕、葴、任、荀、僖、女吉、儇、衣是也。”其中的酉恰好与后来十二生肖中的鸡相配。

酉的字形为酒器的象形。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出土竹简中,发现《日书》两种。其中有一种载有生肖,并指出“酉,水也。”于豪亮解释说:“酉,水也。”水读为“雉”,“雉是野鸡,现在说酉属鸡,当是从酉属雉发展而来的。”可能在十二生肖出现之时,人们以鸡和雉同为酉的属相。到东汉时,酉与鸡相配成为定论。王充在《论衡》中明确地说:“酉,鸡也。”

汉代以后,鸡不仅对人的生活有种种影响,而且鸡生肖与千百万具体的人相联系。鸡的艺术造型有不少人格化了。东汉时期的画像石,便有鸡首人身的守门神。唐代十二辰中的鸡,也是鸡首人形。直到清代圆明园中的十二生肖水钟的鸡生肖造型,也还是鸡首人身,只不过立像变成了坐像。

在古代的社会生活中,鸡还是生殖崇拜的符号之一。而且,除了祭祀之外,鸡在盟诅活动中也必不可少。歃血为盟用鸡,古代帝王大赦天下有时也采取“金鸡赦”的形式。以金鸡设于高午之上,表示赦宥。

古代的鸡又被称为德禽。传说鸡具有:文、武、勇、仁、信五德。鸡与“吉”谐音,更寄托了古人许多美好的祈盼和祝愿。究其原因,应该是人在生活中与鸡接触甚多,对鸡有很深的好感和期冀。而鸡能司晨,能报告人们时间,鸡与太阳升起的神秘联系,也是很重要的原因。

数千年来,鸡在或为家禽、或为礼仪用品和作为生肖的过程中,以及许多美好的神话传说、文艺作品,也留下了不少与鸡有关的历史故事,为中国的传统文化增添了丰富多彩的内容。

鸡的象征意义

很多动物,甚至植物,在人们眼中,已不是单纯的动物或植物,而赋寓了各自不同的丰富深刻的象征意义。作为十二生肖中的动物,就更是如此了。例如虎的威武雄壮,牛的任劳任怨,猴的机灵活泼,狗的忠心勇敢,等等。同样,十二生肖中的鸡也有其独特深刻的象征意义。

因此,鸡的最显著的象征意义就是守信、准时。公鸡报晓,意味着天将明,再进一步引伸一下,就象征着由黑暗到光明的解放,比如说“鸡叫了,天亮了,解放了”就是这样一种递进的象征意义。

鸡守夜报晓,对于古人来说,其意义实在太大了。古代的计时工具非常简陋,如漏壶,而且它虽可计时,却不可能按时叫醒人们,没有后来的闹钟。睡梦中的人们不知道到了什么时间。这时金鸡报晓,告诉人们天快亮了,应该起床准备工作。人们常说“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但起床却不能等到日出而起,何况太阳并非天天都出来,阴雨天气便失去了观察太阳以定时间的依据。而鸡不管酷暑寒冬,还是晴雨雪,它都守信报晓,决不偷懒。可以说,正是因为有了难在黎明时的打鸣报晓,人间才开始有了新的一天的烟火和生机。

鸡的第二个象征意义是平凡和柔弱。

鸡在日常生活中,几乎随处可见。它的繁殖能力强,成活率高,对环境没有什么特别的要求,无论何地都可以饲养。俗话说,物以稀为贵。动物亦是如此,比如熊猫等物,因为太稀少了,故非常珍贵,又因为是中国才有,故又被奉为国宝。其他有一些动物,不是国宝,但因为太少濒临灭绝,因此严禁捕杀,作为珍稀动物予以保护。鸡是不可能享受这种待遇的。它太多了,故被人轻贱。而且,鸡作为飞禽,其飞行能力大大退化。比不上其他的飞鸟能够自由自在翱翔蓝天;在地上行动奔跑比不上马狗的迅疾灵巧,所以鸡显得很平凡。它也因此具有平凡、大众化和柔弱的象征意义。

鸡很平凡,整天奔忙,到处找食,东啄西吃,尽管很勤奋,并谈不上生活舒适。鸡的这种平凡的特性也被用来比喻人的类似的命运,称之为“鸡扒命”。意思是此人奔波忙碌,如同鸡东扒西啄一样,到头来只能聊得温饱而已,不可能享受宝贵荣华。有一个故事说,曾经有一个富人请人为他算命,结果富人的命并不好,只是一个“鸡扒命”。但算命先生说,富人住的地方好,因为住谷城(湖北省有谷城县),鸡在谷城里扒来扒去,自然衣食不愁,所以富人才能享受宝贵。富人说,如此说来,如果他不住在谷城岂不是穷人?算命先生说确实如此。不想那个富人不相信算命先生的话,心想:难道搬出谷城就要穷吗?于是他举家搬往别县,结果不出几年,果然渐趋没落,最后过着穷困潦倒的日子。这只是一个民间故事而已,未必真实,但它寓有鸡的平凡这一象征意义。

与柔弱、平凡相比,鸡也有勇敢善斗的象征意义。

这一意义是源于斗鸡而来。鸡喜欢搏斗打架,尤其是公鸡,这在日常生活中亦是常见的现象。两只公鸡相遇,往往有一场搏斗,母鸡之间偶尔也有地场厮杀。

为了观赏精彩的斗鸡搏杀,人们饲养了专门的斗鸡。平时平凡柔弱的鸡,一旦搏斗起来,也是气氛紧张,勇猛顽强,厮杀激烈。人们也从中受到启发和鼓舞,学习斗鸡的勇敢善斗。这一点在古希腊有一个例子。古希腊人很早就有斗鸡比赛。公元前的某一年,希腊有位将军率兵开赴前线去同波斯军作战。行军途中,他看到有两只公鸡在相斗,心里不由一动,他想,如果士兵的斗志都象这公鸡一样顽强,必定能赢得即将进行的战斗的胜利。于是,他命令队伍停下来,让士兵们观看这两只公鸡的勇敢搏斗。果然,士兵们受鼓舞,在战斗中都很勇猛,大败波国。为了纪念这次辉煌的胜利。希腊国王决定从此每年在雅典举行一次斗鸡大会。斗鸡活动很快传遍全希腊,不久又传到地中海各国、古罗马及其他国家。希腊军队的这次胜利,印证了“两军相遇勇都 胜”,但“勇”却源于斗鸡的启发,可见鸡也并不总是柔弱。

鸡的第四个象征意义是辟邪、去灾、神明。

用鸡占卜的世界各地都有,鸡舍有神灵的意味。古人还常用鸡驱邪和祭祀。杀鸡驱邪一种巫术,也就是一种迷信。早在先秦时期,就有用鸡和鸡血驱邪的活动。古人认为,鸡和鸡血具有驱鬼邪去灾祸的作用。

古人对祭祀非常重视。在众多的祭祀用牺牲中,鸡就是其中之一。用鸡祭祀祖宗,至今仍在一些地区流行。

鸡还用于判案。景颇族就有用鸡鸣作为神判的方式。争讼双方各携一只活公鸡到约定地点,先由巫师念经,念毕双方纵鸡,视约鸣叫以决胜负,先叫者败诉,后叫者或不叫者胜诉。

以鸡占卜,是认为鸡象征神明。除了鸡卜,各地各族还有不同的蛋卜。如在云南南部以蛋卜问疾病。遇人患病即以为鬼魂附体,用鸡蛋一只在病人身上滚擦,以为能使鬼魂附形于蛋,将蛋入锅煮熟后给巫师验看,以断吉凶。

瑶族人干任何一件事都要用蛋占卜。如择地造屋,动土前选鸡蛋一只,穿一小洞后,在蛋壳上写上人、财、畜、鬼四字,点火烧之,至其爆烈,视蛋白流出情形以定凶吉。如果蛋白沾于人字上,则以为地基犯人,房屋前后家人必多病痛;沾在财字上,则以为犯财,今后谋生必艰;沾畜字上,则以为犯畜,日后牲畜必不旺;沾在鬼字上,则以为犯鬼,必使祖先及各种福佑之神不悦而导致不测。遇到以上情形,视为凶兆,要立即停止别择屋基。

关于鸡可驱邪去灾,鸡叫还可以驱鬼。

在民间的传说中,鬼最怕听到鸡声,因为鬼只能在黑夜里活动,而鸡啼叫,代表天快亮了,天一亮,一切鬼会便无法可施了。这种迷信起源很早。江南人在过年这一天“贴画鸡户上”悬索于其上,插桃符于其旁,百鬼畏之。门上张贴鸡画,百鬼就不敢上门,纯是鬼怕听到鸡叫声的寓意,这种迷信直到解放初期,老人们仍有此观念;大人们经常告诉孩子们说:晚上如果遇见了鬼,只要学叫鸡啼就可以把吓跑。

总之,鸡也有它独特的象征意义,人们从鸡的动物特性中演绎、联想出它的象征意义。同其他动物的象征意义一样,也有褒有贬,视其不同的语境和场合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