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代表了什么生肖

辛丑年要来了,属相究竟从啥时候开始算?,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新华网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话题代表了什么生肖1

农历新年离大家越来越近,即将到来的农历辛丑年,承载了人们的美好期盼。

所谓“辛丑年”,其由来与中国古代传统的干支纪年法有关。此外,古人还设计了十二生肖与“十二地支”互相搭配。辛丑为干支之一,“丑”对应的生肖为“牛”。

这也引发了人们新一波的讨论:干支纪年法是怎么回事?我们常说的“属相”应该从何时算起?生肖牛有啥传说?

“辛丑年”有何讲究?

日前,“农历辛丑年仅有354天”的话题登上热搜,很多网友纷纷表示好奇,为何天数变少了?

究其原因,有专家指出,中国农历根据月相的变化周期来确定日期和月份,根据二十四节气来确定一年的长度。

由于12个农历月的天数不够二十四节气的年长,13个月又超过了,故而采用适时增加闰月的办法来进行调节。而即将到来的农历辛丑年没有闰月,是一个平年,共354天。

至于“辛丑年”的叫法,与古代很早就在使用的干支纪年法有关。所谓“干支”,是天干和地支的总称,把干支顺序相配来表示年、月、日的序号,60年一循环,周而复始。

例如,天干有十个,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有十二个,依次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古人把它们按照甲子、乙丑、丙寅等顺序组合搭配起来,也不会重复,辛丑年就是农历一甲子中的一个。

属相从啥时候开始算?

有趣的是,为了便于记忆,古人还专门设计了12种动物即十二生肖,来与“十二地支”互相搭配。辛丑为干支之一,“丑”对应的生肖为“牛”。

流传至今,十二生肖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早在先秦时期,典籍中就出现了相关记载。

比如,湖北云梦睡虎地发掘出的秦代竹简中,《日书》里有关“盗者”的内容与十二生肖比较接近,如“子,鼠也,盗者锐口,稀须;丑,牛也,盗者大鼻长颈……”

东汉王充的《论衡》则有如下记载:“寅木也,其禽虎也;戌土也,其禽犬也;丑未亦土也,丑禽牛,未禽羊也。”其中就提到了十二生肖和对应的十二地支属性。

所以,出生在庚子年,属相是“鼠”,出生在辛丑年,属相则是“牛”,以此类推。不过,对属相从何时算起,网友们似乎也有不同看法。

有观点认为,属相是从立春那天算的;但也有人反驳称,属相是按农历算的,从正月初一开始到除夕结束。而且生肖比二十四节气出现的要更早。

民俗专家王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属相应该从正月初一开始算。立春是节气,是根据太阳的运行规律计算的,与古代的阳历有关;属相是跟着农历走的,与月亮的运行规则有关,所以,除夕子夜之时,属相交接。

生肖牛的故事与传说

不管属相从何时开始算,需要注意的一点是,中国人确实对十二生肖情有独钟。关于生肖牛,也有不少有趣的故事。

在网上流传的一个故事中,牛是玉帝殿前的差役,时常往返于天宫和人世之间。有一次,玉帝派它去人间撒草籽,免得地面寸草不生。

结果,它不留神记错了玉帝的嘱咐,到人间后走一步撒了三把草籽。结果第二年,野草丛生,农夫根本无法种庄稼。

玉帝特别生气,便罚它去人间帮农夫种地干活。老牛知过能改,帮助人们做了不少工作,勤劳又踏实,所以在排生肖时,它也被列入其中。

在十二生肖中,牛一直被认为是任劳任怨的代表,被赋予丰富的文化内涵。比如,古代有“鞭打春牛”的习俗,有促进春耕,祈盼丰年等寓意,后来也成为民俗文化的重要内容。(记者 上官云)

话题代表了什么生肖2

踏入农历庚子年,无论是路边的花坛装饰,还是大街小巷张贴的吉祥物图案,到处都充满着“鼠”的元素。

老鼠成了宠儿,连外国奢侈品牌也迎合中国农历新年的气氛,设计了一波与老鼠相关的产品。

● 野兽派联名“猫和老鼠”的旋转香氛蜡烛

鼠年谈鼠,“老鼠”自然是个绕不开的话题。

不过属相有12只动物,为什么全世界这么多动物不选,偏要选老鼠,而且还成了十二生肖之首?

都市人“俯首甘为猫咪奴”,猫咪这么受宠,为什么十二生肖里没有猫呢?

● 唐代十二生肖陶俑,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这些问题,可谓众说纷纭。总的来说,学界对十二生肖来历的看法有两派,一说本土,二说外来。

本土一说,以天干地支文化为主流。

天干地支,源于中国远古时代对天象的观测,也用于编排夏历中的编排年号和日期。咱们常说的“甲乙丙丁”属于天干的一部分。

天干,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而地支则包括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 中国古代计时仪器,日晷

用十二种动物代表十二地支,在汉代已经有明确的说法,并且那时候已经使用十二生肖来计年。东汉唯物主义思想家王充的名著《论衡》,当中提到了对应地支的动物名称。

《论衡·物势》有云:“寅,木也,其禽虎也;戌,土也,其禽犬也;……午,马也;子,鼠也;酉,鸡也;卯,兔也。…… 亥,豕也;未,羊也;丑,牛也。……巳蛇也,申猴也。”

《论衡·言毒》亦云:“辰为龙,巳为蛇,辰巳之位在东南。”

至于十二动物为何如此排序,有一种按动物生活习惯和活动时辰的说法。

子时,深夜老鼠最为活跃,故称“子鼠”;丑时,家畜中的牛最早耕地,故称“丑牛”;寅时,“寅”有恐惧之意,众人畏虎,故称“寅虎”;卯时,月亮光辉尚未隐退,兔子出窝去吃带晨露的青草,故称“卯兔”;辰时,龙出现在腾云驾雾之时,故称“辰龙”;巳时,蛇隐匿在草丛中,故称“巳蛇”;

午时,阳气至极,阴气开始增加,阴阳交替之际,动物都躺下休息,只有马依然屹立,故称“午马”;未时,羊撒尿最勤,亦是放羊的好时候,故称“未羊”;申时,太阳偏西,猿猴啼叫,故称“申猴”;酉时,日落西山,鸡禽归窝夜宿,故称“酉鸡”;戌时,犬守大门,警惕性最高,故称“戌狗”;亥时,猪睡得最酣熟,故称“亥猪”。

● 中国工笔画《十二生肖》组图,李尤俊绘

还有十二生肖的传说,也给动物的排序安排上了。

轩辕黄帝觉得地支的名字不好记,提议用十二种动物来代表地支(一说玉皇大帝选十二动物担任宫廷卫士)。于是,动物们争先恐后报名,并且按照到达天宫的顺序定下十二属相的排位。

当中有个和猫相关的小插曲:老鼠原本是猫的仆人,奉命去替猫报名属相,但是机缘巧合下给自己报了名而没有给猫报。所以,它们成了仇人。每当猫见着了老鼠都要抓它,找它算账。

● 当然,现实中也有比较怂的猫

还有的版本说,老鼠是因为啃食了伪装成蜡烛的火药,识破蚩尤的阴谋,才被黄帝钦点为十二属相之首。以至于把原本排位第十二名的猫给挤出去了。

这些情节貌似解答了人们“为什么十二生肖没有猫”的疑惑。不过,传说只是传说,不能算是严格的科学推论。中国远古时代有没有猫呢?这也是学界一直在讨论的问题。

● 明·朱瞻基《五狸奴图卷》(局部)

较多资料显示,猫最早出现在埃及。大约3000年前埃及出现被驯化的猫,最早由尼罗河上游住民驯养。

而世界最早对猫类的记载文献是中国西周时代的《诗经‧大雅‧韩奕》,当中内容写到:“有熊有罴,有猫有虎。”

但诗句中将猫与熊、虎等并列在一起,指的是豹猫、山猫一类的肉食猫科动物。这种野猫爱捕食鸟类,却对老鼠没啥兴趣。

● 豹猫

战国时《庄子‧秋水》中提到:“骐骥骅骝,一日而驰千里,捕鼠不如狸狌。”狸狌在古代中国多指野猫,具有捕鼠的能力优势。

直到西汉初,据《礼记‧郊特牲》中才真正明确指出:“古之君子,使之必报之,迎猫,为其食田鼠也。”此时人类开始将猫利用在农业上,并有驯化其当“工具猫”的趋势。

印度猫经佛教文化传入国内,大概是汉明帝的时候。在唐朝普及的时候,这些猫就是妥妥的宠物猫了。

● 亚洲金猫

从时间上看,十二生肖文化出现的时候,中国远古时代还没有被驯化的家猫。猫和老鼠还不是对立的存在,所以,当时的人们是不会有“为什么十二生肖有老鼠而没有猫”的疑惑的。

前面提到的一些故事传说,将猫和老鼠推上风口浪尖,估计更多的是结合现代的猫鼠关系而附会上去的情节。这就可以大致解释清楚,为什么十二生肖里没有猫了。

● 各类品种的猫

至于十二生肖是外来传入的说法,也有支持者。

1929年郭沫若在其考古论著《释支干》中提出“巴比伦十二宫”的观点,即中国十二生肖来源于古巴比伦的十二宫。

十二兽历形成之后,便分别沿东西两个方向扩散:向西的路线逐步到达了希腊、埃及;向东则传播到了印度和我国内地。十二兽历传入在国内变成了十二生肖,在与汉文化交融下进行了本土化的演变。

● 唐·瓜州榆林窟第15窟,前室北壁北方毗沙门天王手中的吐宝鼠

也有学者推测,十二生肖来自佛教,这种说法被称为“印度说”。虽然佛经《大集经》记载了十二兽的内容,但是印度当地并没有流行的生肖纪年的习俗。

钱钟书曾在《管锥编》一书指出,《大集经》中关于神兽的说法,可能是沿袭了东晋道教典籍《抱朴子·登涉篇》中的说法。如果证实,那十二生肖有可能是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相互交融之后的产物。

除了“古巴比伦十二宫说”和“印度说”外,还有“北俗说”“西域说”等观点。十二生肖是中国本土的还是外来传入的,至今学界也还尚未有明确定论。

● 唐代《鼠神图》,大英博物馆藏

自古以来,老鼠的形象不算特别讨喜。一提到老鼠,贼眉鼠眼、鼠目寸光、蛇鼠一窝之类的成语张口就来。不过也是,古代中国以农耕经济为主,农民辛辛苦苦耕地,播种,收粮,倘若最后的收成全被老鼠啃食偷去,谁不生气呀?

但“恨到深处自然白”,老鼠也没有从头被人黑到底,农民甚至将偷粮的老鼠称为“仓神”或者“财神”。相比粮仓连老鼠都没有,有老鼠觊觎的粮仓,正正说明今年农获大丰收,家中粮食储备富足。老鼠的存在,不失为富贵的证明。

● 清·任预《十二生肖图册》之老鼠页,故宫博物院藏

另外,古人讲究多子多福。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里说:“鼠,其寿最长,故俗称老鼠。”老鼠繁衍能力和生命力都很强,所以,老鼠也成了多子、长寿的象征。

十二生肖的来历以及老鼠的种种话题,让咱们在过年的茶余饭后有富足谈资——至少比光寒暄考试成绩、工作事业和结婚催生的话题要好嘛。

最后,踏入鼠年,恭祝大家平安健康,阖家团圆!

参考资料:

《鼠年》文/百度百科

《十二生肖·鼠》文/张汝佳

《十二生肖的由来》文/张涛

《藏在博物馆里的鼠》文/文博圈

《十二生肖的来历与传说》文/晓然

《十二生肖的来历是什么?》文/知乎@苏家酒窖

《中国古代有猫吗?家猫是本土起源的吗?》文/知乎@谭樊马克

内容为『手望Sowarm』出品

未经授权 禁止转载

话题代表了什么生肖3

编辑导语:对品牌来说,春节是营销发力的好时机。本篇文章向大家总结了六大主题的春节营销作品,推荐对营销推广感兴趣的朋友阅读。

春节营销一直是各大品牌商争相追逐的重点,一次成功的春节营销,既要懂得如何借势节日与消费者展开沟通,更要懂得如何从众多品牌集体借势营销中找到另外的突破口。

那么,2022春节又有哪些出圈的营销案例?

一、故乡主题

关键词:团圆,欢聚,故乡

苹果《卷土重来》

苹果每年推出一部贺岁片, 用新款手机拍摄,今年是苹果第五支贺岁片,介绍“现代人回不去的故乡”。

故事介绍一位替身演员因病返乡,由于村子长期人口流逝面临不保的困境,在父亲和村民们的共同请求下,开启了为家乡拍摄火星大片打造网红村的计划。

故事除了特有风土人情下的喜剧感之外,更多的勾起了人们内心对于故乡的思念。正如短片台词所说的那样:“更想让那些走出去的人,记得回来看看”,主打情感牌,坚持走心路线,是苹果历年贺岁片的风格。

淘宝《平凡之路》

基于《在门前记录一生》,淘宝推出春节特别版《平凡之路》,用三分钟的镜头和21个场景,记录一个普通家庭的70年变迁,通过一首脍炙人口的流行歌曲唤醒人们春节归家的心声。

短片以还原人物成长肖像的方式,记录下三代人的酸甜苦辣,高度配合的歌词与画面让内容更加生动而真实,让人一不小心就将自己代入其中。

在理念的传达上,品牌在归家节点上以“回家的路就是一条平凡之路”,唤醒大众对于家、家人的思念,从而撬动传达观众在年前最真实的心声,足以令人破防。

二、生肖主题

关键词:生肖、虎年、萌虎

思念品牌 “好运虎”

思念从2019年开始连续三年推出了不同的卡通生肖形象,陆续设计了“吉利鼠,开运牛,好运虎”等原创生肖形象,并基于这个专属的IP推出了一系列的整合营销。形成春节元宵,可爱的生肖,饺子汤圆三者与品牌之间的强关联。

传播形式上除了发布了“虎年大吉”“金虎开泰”“生龙活虎”等系列海报,还以“好运虎”为主角,拍摄了一直魔性TVC短片,将它萌趣、可爱的IP形象呈现的更加完整。

思念通过产品设计,话题引导,广告投放,线下促销等一系列整合营销动作,基于具备连续性和针对核心用户的情感洞察,创作出符合用户喜好的形象和内容,打造了一个可持续的春节品牌IP。

可口可乐《虎年贺岁》

短片中的老虎以动画形式呈现“猛虎出山”的情景,部分情节还复刻了《狮子王》的经典场景,官方称:“这个虎年,有你,就是好年”。

短片以华南虎为模型、以桂林为背景,展现了一场猛虎们的新年聚会,其中从远方回来的老虎一家子在一开始略显生疏,但是在追寻掉落的可口可乐虎年罐的过程中,他们重新变得亲密起来,并在掉落山崖的紧要关头互帮互助,一起回到新年饭桌,快乐共享可口可乐。

可口可乐在这部影片中展现了能够拉近亲友距离的神奇魔力,表达了“有你就是好年”的品牌主旨,这也很贴合不久前可口可乐升级的「Taste the Feeling」的全新广告语。

三、传统主题

关键词:水墨风、姓氏文化

麦当劳

2022年麦当劳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与产品创意结合,携手上美影以独具匠心的水墨动画,撬动受众的广泛关注,让广告变得不只是商品的宣传手段,更是一种中华文化抑或是人情味的传播。

同时,麦当劳更在潜移默化之中将新品推到了用户的面前,解决了他们春节场景所需,麦当劳春节营销的策划既结合了节日的热点,新产品的理念也和消费者节日需求完美匹配,为品牌春节营销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考方向。

王老吉

“过吉祥年喝红罐王老吉”的广告词已耳熟能详,新的一年,“人人有吉,家家大吉”的王老吉推出了定制“姓氏罐”。

在产品设计上,姓氏罐延续传统中国红的基础上增加了“定制姓氏+姓氏图腾”的个性化设计,描绘出了百家姓氏图腾的姓氏起源,很好的诠释了“一罐姓氏图腾,一个美好祝愿,一种新春团聚的归属感”。

在传播上,姓氏罐和其本身的产品名形成对比和反差,通过差异化调动用户情感。

一方面打破了消费者对于品牌的固有认知,更有新意和新鲜感,利于品牌表达年轻化。另一方面,姓氏罐也是品牌IP化,即使把“王”换成其他不同姓氏,品牌整体的识别度依然很高,甚至还成为了和其他品牌进行联名营销的利器。

四、年味主题

关键词:人情、邻里、帮忙

美团《有事您说话》

美团新年短片基于1995年央视春晚经典小品《有事您说话》进行了改编,由郭冬临本色出演,由《啥是佩奇》的导演张大鹏指导拍摄。

短片延续了小品的故事基调,选取了贴近我们记忆中的场景,找到了“有事您说话”和美团之间的联系。

短片中有包袱、有笑点,贴近生活,饱含了真挚的情感,诠释了美好生活中的点滴温暖,进而深化美团“美好生活小帮手”的品牌理念,提升了用户好感。

招银理财《走动走动》

如何解决“年味变淡”的痛点?招银理财春节短片《走动走动》给出了一种解题思路,也就是老一辈经常念叨的那句话:多走动走动就好了。

短片讲述了一个我们每个人看到都会觉得亲切且感同身受的故事。一位热衷走动的“社牛”母亲——左邻右舍没有她不熟悉的,但凡活物没有她搭不上话的,街里街坊都知道你家有这么一位爱张罗的热心肠妈妈。

短片以国人熟悉的“人情”为切入点,是“年味淡了”的解决方案,也是“社恐”年轻人的过年“自救指南”,更蕴含着品牌想在春节传达的主题:那些变淡甚至丢失的年味,其实就是靠“走动走动”积累下的人情味。

不讲理财讲人情、不谈产品谈年味、大胆摒弃传统硬广的招银理财,不仅在创意策略上别具一格,能够吸引年轻人群关注,而且不动声色展现出“始终陪伴”的品牌理念和“给未来更好的答案”的品牌精神,实现了“有里有面”的春节传播。

天猫《因为过年了》

天猫的这支短片,采用了“易烊千玺与朋友对话”的形式,在犹如好朋友一般的平淡讲述中,将过年的场景串接起来,最后落点在“期待”上。

里面有对摸鱼的原谅,对高度自律人神经的放松,有家人间的温情脉脉,也有买票奔赴的经典桥段。

镜头最后,镜头中的人走出与镜头外的人汇合,就像告诉观众,镜头中的他们收工了,要去奔往属于自己的“年”了。

短片通过洞察捕捉大众情绪,并用贴近他们的方式呈现。表达了我们各自期待的小事情,时间一到自会发生,传达出“新年,更有新期待”的主题。

五、沙雕主题

快手《过过过年》

春节到来前夕,快手上线了一支名为《过过过年》的戏剧感TVC,短片演绎出了当代年轻人面对过年期间的亲戚串门、七大姑八大姨的热情关心、以及别人家的孩子相互比较等戏码,真实呈现年轻人过节的烦恼。

面对过年难题,主人公用跳过的方式快速解决,却不曾想原本心心念念的假期,直接就跳到了离家返工的时刻,忍不住感慨时光飞逝如白驹过隙。

无厘头的故事情节与紧凑快速的画面节奏,令人眼前一亮,同时,结尾双反转的设置其实也在提醒此前还未过年的我们,其实过年就是一次简短局促的相聚,而我们则应当珍惜此次相聚的机会,与家人好好相处沟通。

临水玉泉(酒品牌)《董事长春节返乡指南》

临水玉泉这支短片演绎了一个比较深刻的洞察:在外面混得再牛,回家也要懂得“俯首甘为孺子牛”。这里的“孺子”指的不仅仅是孩子,更是家乡的亲朋好友。

在家乡面前低下头,不是怂的象征,而是无比深刻的爱。这里的“董事长”,也不是真的指代“董事长”,而是泛指所有离开家乡,在大城市闯荡的人,想要跳出命运的安排,给自己争一个不一样的未来的人。

这支广告不仅有趣,而且准确的抓住了春节返乡人群的心理需求;每个片段之后重复的“临水玉泉,祝全国董事长新年快乐!”以及打开瓶子包装的动作,让人在不知不觉间就将品牌名字、产品形象印在脑子里。

六、反套路主题

平安健康险《亲爱的爸妈,我们终将会离开》

这支短片讲述了来自城市家庭、县城家庭和农村家庭的三对子女和父母,在春节后返乡离别的片段,并以一首触动人心的歌,来表现这些打工人春节后返工,即将和父母别离时,放心不下的离愁别绪。春节营销中,大多品牌讲“团圆、团聚”主题,平安健康险在一片猛打“团圆”主题的春节营销中逆向营销,在营销战火平息的大年初五,推出了这条催泪品牌片,贴近离家返工时段,以“离开”切入,获得了一波消费者的情感认同。

在春节后的离乡潮中,触碰年轻人“我们不在家时,谁来照顾父母健康”这根敏感的神经,作为关心父母健康的保险产品,拉一波好感度。平安这支片像一把手术刀,精准地切中了这部分人群的泪腺。

七、小结

无论是走情感路线,传承中国文化,还是不走寻常路的鬼畜洗脑视频,都是品牌在思考与洞察之下达成的与用户之间的对话与沟通,创建用户洞察主要分3步:

找到品牌目标消费者;找到目标消费者感兴趣的话题。从目标消费者感兴趣的话题和方向中,寻找引发共鸣的点,让营销创意和策略更具有穿透力;建立关联。建立消费者与产品功能之间的触动点,同时找到消费者的精神渴望,输出品牌精神,达到高度共识,令目标消费者产生对品牌的好感。

春节营销是一场系统的营销战役,不仅需要基于用户的深刻洞察,还需要通过不同渠道、营销策略等,在输出品牌价值观的同时,让品牌形象更具独特的个性。

本文由@水之清营销运营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