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代表什么生肖

漫谈中国文化里的“鼠”,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中国青年报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杜甫代表什么生肖1

己亥年渐行渐远,庚子年光临人寰。庚子年属于十二生肖的鼠年,老鼠又在生肖中排行第一,自然应该谈谈积淀深厚的鼠文化。鼠自古就出现在人类的生产生活中,与人类相伴相随,其身影与形象在人类文化产品中随处可见,然而,在中国文化中,鼠的形象难言正面,在成语、俗语、歇后语里,在历史典故、民间传说中,在作家、艺术家笔下,鼠屡屡被“黑”,承担千古骂名;但细细数来,其中也不乏香鼠、礼鼠、义鼠、灵鼠。说的是鼠界,喻的是人世。

年深日久的负面形象

不仅是评价老鼠,不仅是评价十二生肖,即使评价历史事件与人物,都有一个窍门,那就是查看与之相关的成语。成语,是历经乾坤旋转,历经物是人非,历经时光汰洗后留下的文化瑰宝、语言结晶。如同一粒粒晶莹的珍珠,或褒或贬,总能一语中的;如同一面一面小巧的明镜,或善或恶,总能一目了然。那就借助成语,看看中华先辈如何给老鼠做形象定位。

不看还好,一看不妙,几乎找不到一个褒扬老鼠的正面成语。岂止正面成语,纷杂进耳目的全是贬义词。请看:虫臂鼠肝,比喻极微小而无价值的东西;鼠目寸光,形容目光短浅,没有远见,只能看清鼻子尖前的那点儿小东西;胆小如鼠,胆量小的一有动静就仓皇溜走;鼠肚鸡肠,比喻气量窄小,难成大器;贼眉鼠眼,形容人的眼睛神态极不正派。看看这些成语多么难堪,都把脏水往老鼠头上倾倒。

当然,世人这样厌恶老鼠,并没冤枉老鼠,是因为老鼠世世代代胡作非为。上面这些成语还只涉及点皮毛,下面这些成语则在揭示老鼠的罪行:鼠窃狗盗,比喻小偷小摸,危害他人;过街老鼠,比喻人人痛恨,个个喊打;抱头鼠窜,形容受到打击后仓皇逃命的狼狈相;鼠凭社贵,隐藏在社庙的老鼠,仗势欺人,横行无忌;城狐社鼠,城墙上的狐狸和社庙里的老鼠一样,有恃无恐,为非作歹。

如果说成语都来自典籍,典籍都出自文人笔下,未必能够代表广大民众的心声,那么不妨听听村野俗话、街坊俚语。最能代表村野俗话、街坊俚语的是遍布城乡的歇后语,我们就集纳一些听听:灶膛里的老鼠——灰不溜溜的;中了夹子的老鼠——垂死挣扎;纸糊的老鼠洞——没有一点用;油缸里的老鼠——滑透了;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汤;老鼠钻竹筒——节节受气;老鼠钻进风箱——两头受气……无一不是贬低老鼠。

出自文人雅士笔下的成语,与出自平民百姓嘴里的歇后语,大抵一致,都在痛恨老鼠,唾骂老鼠,老鼠这负面形象锁定了,绝难改变。

跻身生肖的传奇身世

敲击至此,别说他人着急,我自个儿都在犯急,老鼠祖祖辈辈、子子孙孙以偷窃为生,以偷窃为业,至今丝毫没有悔过自新的表现,看势头是要一意孤行,顽固到底。这样一个顽劣的种族如何就能跻身十二生肖的行列,而且还能荣登榜首?其中有什么奥秘?

传说十二生肖是玉皇大帝评选确定的。评选有个过程,初步选出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猫,玉皇大帝没有马上敲定,想听听大伙儿的意见再排名次。他通知初选入列的动物次日一早升天入宫,进行排名。猫接到通知非常高兴,害怕睡过头耽误大事,就告诉好朋友老鼠,要它早点叫醒自己,老鼠欣然答应了。

老鼠习惯彻夜不眠,自然误不了猫的大事。可是,临到玉皇大帝点名,却不见猫的影子,只看见一只小小的老鼠。没等玉皇大帝发怒,老鼠就大声揭发猫不尊重他老人家,迟迟不来,还在睡大觉。这可激怒了玉皇大帝,马上决定以鼠代猫,问大家有没有意见。别人不知道是老鼠有意作祟,都同意以鼠代猫。接下来轮到排座次,老鼠要当第一,玉皇大帝没能看得起这个小不点儿,只是因为它揭发猫的劣行有些好感,便请众人推选。话刚出口,老鼠纵身一跃跳在了牛角尖上。远远观望的人们看见老鼠处在最高端,就齐声高喊老鼠。既然众生都拥戴老鼠,玉皇大帝便顺从民意,做出决断,老鼠就这样荣列生肖头一名。其实,即使登上榜首,老鼠也谈不到光荣,拙劣的手段遭人唾弃。人们唾弃还在其次,要命的是得罪了猫。猫自此与老鼠誓不两立,见一个吃一个,成为老鼠的天敌。

这个故事似乎很有道理,细想不然——不是因为老鼠窃取了猫在生肖中的席位,播下了仇恨的种子,猫才成为与老鼠不共戴天的死敌;而是由于猫是老鼠的天敌,才推断演绎出来这么个故事。那么,老鼠到底凭借何德何能跨入生肖行列?查考资料,原来中华创世纪神话除了盘古开天地,还有另一种说法。清代刘献廷《广阳杂记》引李长卿《松霞馆赘言》:“子何以属鼠也?曰:天开于子,不耗则其气不开。鼠,耗虫也。于是夜尚未央,正鼠得令之候,故子属鼠。”这就是口口相传的神话《鼠咬天开》,初时天很混沌,不啃咬损耗就黑暗一团。谁来担当此项重任?老鼠。老鼠就是耗虫,它啃来啃去,居然咬开缺口,启升蓝天,这样功高盖世,尊为十二生肖之首有何不妥呀!记不清哪位古人曾这么评价鼠咬天开:“子神鼠破混玄,天开;从警,戒身以平安;从捷,迅足以登先;应万物之灵,吐物华天宝之兽。”能够“应万物之灵,吐物华天宝”,老鼠岂是其他低俗禽兽可以相比的?似乎将之列入生肖榜首还有点儿亏待它,委屈它。

不过,这些传说和神话把老鼠捧得过于玄妙了。稍加思考即会察觉,老鼠没有那样神秘。三四岁时,奶奶就教我《时辰歌》:“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由此可见,老鼠对应的是子时。子时在半夜,多数禽兽都像人那样酣睡,唯有老鼠大摇大摆钻出洞穴,上蹿下跳,异常活跃,将其锁定在此时岂不是最佳选择?子鼠,子时活跃的老鼠。子时恰是一天的开端,老鼠处于十二生肖首位顺理成章,与所谓尊荣卑贱没有一点点瓜葛。值得关注的倒是,神话里这样一编排,耗虫老鼠博得了一个别称:耗子。

《红楼梦》里的耗子佳话

耗子这名呈现在电脑屏幕,贾宝玉和林黛玉卿卿我我的情景竟闪现出来。《红楼梦》第十九回:这一日,宝玉探视黛玉,见黛玉“才吃了饭,又睡觉”,怕她睡出病来,就说话替她解闷儿。可黛玉还是闷闷的,宝玉灵机一动讲开了故事。腊月初七,扬州黛山林子洞里的一群耗子精,欲效仿人间熬腊八粥。无奈洞中粮果不济,只有去山下庙中打劫。老耗子拔出令箭,分派几个耗子去偷米、偷豆……只剩下香芋了,又拔令箭问:谁去偷香芋?只见一个极小极弱的小耗子应道:我愿去。老耗子见它怯懦无力,不准。小耗子道:我虽年小身弱,却法术无边。我不直偷,变成个香芋,滚在香芋堆里暗暗地搬运。众耗子听了,都说妙,却不知怎么变。小耗子摇身一变,竟变成个最标致美貌的小姐。众耗子忙笑说,错了,原说变果子,怎么变出个小姐来了呢?小耗子现了原形笑道,我说你们没见过世面,只认得这果子是香芋,却不知盐课林老爷的小姐才是真正的“香玉”呢!黛玉听了,爬起来按着宝玉笑道,我把你这个烂了嘴的!我就知道你是编派我呢!说着便拧。宝玉连连央告,好妹妹,饶了我罢。我因为闻见你的香气,忽然想起这个典故来。黛玉笑道,饶骂了人,你还说是典故呢!

耗子不美,可一进入文学家的笔下,就变得美艳绝伦。借助“耗子”,曹雪芹编排宝玉和黛玉两个天真无邪的孩儿调情。看来文化也如一个链条,环环紧扣,连环延长,这就是传承,传承久了就是传统。传统久了,就转化为传承者的基因,说话办事看似没有蓝本,却无时无刻不运行在前人的文化辙印里。

老鼠家族的杰出贡献

倘要是一丝不苟地查找,实事求是地书写,老鼠绝不是仅仅靠适得其反制造出一点善事,还真有差点遗忘掉的大事、好事。如果老鼠也像人这般写家史、编族谱,真应该大书特书这大事,大写特写这好事。你道是何等好事?这事居然导致了至圣先师孔子不游晋国。据说,孔子不游晋国是看到了一只颇懂礼仪的禾鼠,由鼠及人认定不必要再行教化,于是回车离去。

我做过无数次遐想,都以为孔子那年来到黄河南岸应该是麦收之后。土地褪去了麦子成熟时的锦衣,裸露出自身的坦荡,孔子师徒看见对岸的村庄里,炊烟袅袅升起,雄鸡亮嗓高唱。田里的黄牛躬身拔步,后头的农夫甩着长鞭,却不打牛,也不骂牛,而是吟哦“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歌谣。这情景吸引了孔子,他引颈久久翘望。更为吸引他的是那只禾鼠,看见了孔子一行,没有惊吓地逃窜,更没有狂傲地鄙视,而是恭恭敬敬笔直挺立,将垂在腹下的两只前爪缓缓举起,端庄地揖礼。

禾鼠的礼貌震惊了孔子,也震惊了同行的每个弟子。这一路走来,他们随身携带的就是仁爱礼义的种子,本想一路撒播,一路开花,一路结果,岂料走得竟是那么艰难,被围困,遭驱逐,断炊食,饿得两张肚皮贴在了一起。这遭遇令他们倍感伤心,不过也更为坚定了周游列国的决心:到处都是荒芜的心田,急切需要播撒的就是仁爱礼义。那日站在黄河边,看见晋国大地上禾鼠都这样礼貌,孔子觉得没有必要再去晋国。这是孔子不游晋国的故事,也是老鼠家族史上颇为辉煌的大事、好事。

传说虽然不可信,可是各地遗留下一些民俗,其中还不乏爱怜老鼠的成分。湖北江汉平原一带,过小年家家要蒸一些面饼,还要插上花朵放在暗处,供老鼠美美享用。而且,害怕影响老鼠从容就餐,不准舂米磨面,不准大声喧哗。青海有一些地方,每年元宵节,家家用面捏十二只老鼠,蒸熟后摆上供桌敬奉。当然,敬奉归敬奉,各家都留一手,那些老鼠都没有眼睛,以免它们看清楚扰害得更厉害。流行最为广泛的民俗是《老鼠嫁女》。《老鼠嫁女》有年画,有剪纸,还有动画片。无论是年画、剪纸,还是动画片,那场景无一例外都很热闹,有鼠鸣锣开道,有鼠敲鼓奏乐,鼠娇娘坐在轿中满面春风,好不得意!老鼠嫁女还流行为节俗,我小时候每逢腊月二十五,要赶在天黑前吃完晚饭,否则,就算天黑了也不能点灯,害怕惊扰了老鼠的美事。什么美事?据说这晚老鼠嫁女。

童言无忌,我问妈妈老鼠害人为啥还怕惊动它们?未等妈妈回答,急着又问老鼠把女儿嫁给谁?妈妈的回答是:嫁给猫。这不是自找倒霉吗?看来深受其害的人们对老鼠心存芥蒂,无论老鼠家族多么有善可陈,多么历史辉煌,都对它们有所提防,防止这厮泛滥成灾。

不过,有一种老鼠人们不提防,不捕杀,还设法培育,这就是小白鼠。是呀,如今许多实验都离不开小白鼠。粗略一数,食品、药品、化妆品、生物制品、工业产品,很多实验都由小白鼠承担,有无疗效,有无毒性,是否安全可靠,都能从小白鼠的体征表现看出。表现好了,小白鼠安全无虞;表现不好,小白鼠慷慨捐躯。若是有人如此乐于牺牲,准是众生仰慕的英雄。可怜的小白鼠死就死了,没人同情,没人祭祀,别说留下墓碑,连怀念的片言只语也没留下。一切缘于小白鼠的基因序列与人体差不多。它们前赴后继,为人类的健康事业作出了杰出贡献,仍在继续作着杰出贡献。因而,我以为小白鼠应该与礼敬孔子的禾鼠那样,在鼠族的光荣史册上写下光前裕后的一笔。

人鼠纠葛的混沌往事

前面写到曹雪芹借助耗子,活画了贾宝玉与林黛玉豆蔻年华的天真纯情。若是众生都这样借助老鼠,那世间便会美得遂心如意。可惜,借助老鼠的人心性不像曹雪芹那样纯真,甚至蒙上尘灰,人寰也就难免滋生雾霾。

《资治通鉴》《旧五代史》,以及《南史》,都记有这样一件事:南朝时期扬州别驾张率生性豪爽,处事大度。有次派家童运米3000石,到家时却损耗过半。张率问其原因,家童不只借助老鼠搪塞,还把鸟雀捆绑在一起,回答是“雀鼠损耗”。雀鼠吃些属于常情,要说能把1500石米吃掉,那可纯属强词夺理。本该认真追究,偏偏过度豁达的张率不了了之,只笑着说了句:“好雄壮的雀鼠!”家童就这样利用老鼠和鸟雀,掩盖了贪污的丑行。

张率的家童以“雀鼠损耗”蒙混过关,不是自身独创,是那时这说法甚为流行。《旧五代史》记载,秋夏两季粮苗租赋,农民每交一斛粮,要附加交两升,多加的名目就是“鼠雀耗”。后汉刘知远乾祐年间“鼠雀耗”更高,交一斛粮,要外加两斗。这不是老鼠为害,却害得百姓更苦。

这让我想起《诗经·硕鼠》:“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这是对老鼠的控诉,大老鼠呀大老鼠,不许吃我种的黍!多年辛勤伺候你,你却对我不照顾。发誓定要摆脱你,去往幸福的乐土。那乐土呀那乐土,才是我的好去处!这是控诉老鼠吗?有人说不是,这是指桑骂槐,借助老鼠控诉巧取豪夺的寄生虫。

《诗经·硕鼠》是不是讽刺肆意为害的人,姑且不论,但是,《诗经·相鼠》却绝对是在讽刺那些枉披一张人皮的人:

相鼠有皮,人而无仪;

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相鼠有齿,人而无止;

人而无止,不死何俟?

相鼠有体,人而无礼;

人而无礼,胡不遄死?

三节层层递进,诅咒人中鼠辈,这从每节末句的意思看得最为清楚:首节是不如早早就死去,次节是还等什么不去死,最后一节是赶快去死别迟疑!诗言志,歌咏言,《诗经》这两首诗,借助老鼠颇见智慧。

借助老鼠受惠最大的莫过于李斯。《史记·李斯列传》记载:“年少时,为郡小吏,见吏舍厕中鼠食不洁,近人犬,数惊恐之。斯入仓,观仓中鼠,食积粟,居大庑之下,不见人犬之忧。于是李斯乃叹曰:‘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李斯从“厕中鼠”与“仓中鼠”的生存差异,感悟出了处境的天壤之别。几番努力,李斯进入秦国,辅助秦王,灭掉六国,尊为丞相,获得了最大成功。可也因为他将唯利是图作为人生的出发点,在秦始皇死后与赵高同流合污,最终遭受腰斩惨死,还被诛灭三族!可以说,因老鼠受害最大的也莫过于李斯。

文艺名家笔下的鼠

两千多年前的庄子笔下即出现过鼠辈,那是许由回绝帝尧让他继位:“鼹鼠饮河,不过满腹。”这同曹雪芹笔下的耗子类似,鼹鼠只是昙花一现的小角色,不是主角。在文学舞台上老鼠偶尔也担纲主演,柳宗元和蒲松龄都曾让它们饰演主角,抛头露面。

柳宗元有则寓言《永某氏之鼠》,写永州有个人生在子年,因为老鼠是子年的年神,特别钟爱。他家里不喂猫狗,不打老鼠,堪称老鼠的极乐世界。老鼠集聚而来,共享饱食,不思感恩,反而乱啃乱咬,闹腾得屋里没有一件完好的器具,衣架上没有一件完好的衣服。某氏吃的、喝的大都是老鼠剩下的。

爱鼠成灾,如何收场?好收场。柳宗元大笔一挥,屋里换了主人。新主人认为鼠乃“阴类,恶物也,盗暴尤甚”。认识不同,做法不同,打了一场捕鼠歼灭战。“假五六猫”,还嫌兵力太少,又“购僮罗捕之”。“阖门”不让一只逃走,“撤瓦”消灭高处的,“灌穴”消灭低处的,成果颇丰,“杀鼠如丘”。

柳宗元写《永某氏之鼠》当然是在永州。永州是他的贬谪之地,遭贬是因为他参与的“永贞革新”失败,不同政见者掌权。身居僻地,他是不是满腹愤慨,是不是在用这则寓言讥讽鼠辈横行,是不是渴望朝堂清明清除鼠辈?

我国文学底蕴深厚,以鼠喻人,以鼠讥世,有着悠久传统。蒲松龄传承和光大了此道,在《聊斋志异》中我看到过两则关于老鼠的文章。一篇是《义鼠》,两只老鼠嬉戏,被一条蛇捕到一只。另只老鼠瞪大眼睛看着蛇把同伴吞进口里,无可奈何,又愤懑至极。蛇吞下老鼠往洞里钻,刚爬进一半,愤懑的老鼠猛扑过来,狠狠咬住蛇的尾巴。又疼又怒的蛇回身退出,追赶老鼠,机敏的老鼠飞快溜走了。蛇追不上,又往洞里钻去,刚爬进一半,尾巴又被老鼠咬住。如此反复多次,蛇退出洞,不再追赶老鼠,还把吞下去的那只吐出口来,灰溜溜败走了。老鼠嗅着同伴,吱吱悲鸣,如同哀悼。记完事蒲松龄没有多发感叹,可义鼠的形象已经活灵活现。

大凡成熟的文学家,都比普通作家高出一筹。普通作家难免偏激,要么唱赞歌,要么吟挽歌。成熟作家“喜怒哀乐发而皆中节”,刚到位,不过头,蒲公亦然。笔下有《义鼠》,还有《大鼠》,免得人人都把老鼠敬为仗义之士,再弄出永某氏的悲剧。《大鼠》与《义鼠》迥然不同,写的是“万历间,宫中有鼠,大与猫等,为害甚剧”,搜罗民间最好的猫入宫,没把老鼠吃掉,反被老鼠吃掉。外国进贡来一只狮子猫,大老鼠一见“怒奔之”。追得猫登上跃下,不无仓皇。如此百次,人人都以为这狮子猫也不过平庸之辈。可就在老鼠喘息之机,“猫即疾下,爪掬顶毛,口龁首领,辗转争持,猫声呜呜,鼠声啾啾”,转瞬间“鼠首已嚼碎矣”!老鼠再大,再刁钻,终归还是猫的手下败将,造物主的天然秩序没有被惑乱,没有被颠倒。

文学家屡屡写老鼠,美术家画老鼠的却不多,有也是每到鼠年来幅应景之作。却有一人画鼠不懈,屡见新作。谁?齐白石。齐白石的画作有《鼠子图》,有《灯鼠图》,有《苍松双鼠图》,还有《烛台鼠戏图》……林林总总几十幅。每幅都天趣盎然,灵韵扑面,小巧的老鼠既鬼鬼祟祟,又纯真娇稚。老鼠变得活泼可爱,岂不浑浊了是非?非也,看看题款吧:“鼠有五能不成一技,能飞不能上屋,能缘不能穷木,能浮不能渡谷,能穴不能掩身,能走不能先人,余谓能窃不能怜贫。当以能窃居首。”嘻嘻,画鼠不过是逗趣,自得一乐,与人同乐。齐老先生属鼠,画鼠,自称“鼠画家”。尤其令人敬慕的是,抗战期间,北京日伪头脸人物王克敏向齐白石索画,得到的竟是一幅《群鼠图》,而且题曰:“群鼠群鼠,何多如许?何闹如许?既啮我果,又剥我黍!烛炧灯明天欲曙,寒夜已过五更鼓!”汉奸观之不知何感,远隔时代,我都为之汗颜。

时光虽然远去,齐白石风骨长存人世。

新时代的第一个鼠年来临了,鼠年不过是个标识而已,无论老鼠是何等做派,何等形象,与人生作为、社会发展没有多大关系。鼠年出生的人同样会有非凡作为,魏徵、杜甫、白居易、戚继光、郑成功、龚自珍就是杰出代表。如今祖国人民已经欣然步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快车道,让我们不以鼠喜,不以鼠悲,像戚继光、郑成功那样爱国奋斗,像杜甫、白居易那样体恤民情,像魏徵、龚自珍那样耿直清廉,高扬时代风帆,将生命音符融入祖国大合唱的主旋律,砥砺前行,创造更加幸福的未来!

本文源自中国青年报客户端。阅读更多精彩资讯,请下载中国青年报客户端(http://app.cyol.com)

杜甫代表什么生肖2

杜甫(图片来自网络)

姓名: 杜甫

别号: 少陵野老

性别: 男

民族: 汉族

出生日期: 公元712年2月12日出生

属相: 鼠

星座: 宝瓶座

出生地: 河南巩县

主要成就:创作现实主义诗歌

代表作品:《杜工部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

尊 称:诗圣,与李白合称“大李杜”

流 派:唐代现实主义

家庭背景

杜甫可谓是地道的官二代,他的曾祖父杜依艺曾任巩县县长一职;祖父是初唐著名诗人杜审言,官至省部级的膳部员外郎。父亲杜闲也是四川奉节县的县长。杜甫的家庭情况还是不错的,出生在官宦之家,不用缴纳租税,也不用服兵役。

按照这样的情况,杜甫这个官二代应该过得挺潇洒啊,不至于后来颠沛流离,生活凄苦。主要是什么原因呢?我猜: 可能是他的性格,孤傲清高,放纵恣肆。正所谓“性格决定命运”,他的性格甚至都给他带来杀身之祸。但即便如此,我们还是很喜欢他,就像喜欢他的诗词一样。下面,让我们一起跟随杜甫的诗词重温那段跌宕起伏的时光,顺便也经历一下大唐的转变。

一、年少有梦

杜甫出生后,他的家境虽然不如往昔,但这个有着悠久传统的官宦世家,给了他良好的受教育的条件和环境。他家的人和事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杜甫的性格和思想的成长,即诗书门第的熏陶和儒学入世思想的影响。

杜甫小时候

他聪明又有天赋, 而且非常勤奋,7岁吟诗,14、15岁时便在文坛上崭露头角,应了他后面的那句家喻户晓的诗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准确的来讲,杜甫并不只是诗词很好,他有着普通人没有的想法: 行万里路。

杜甫人生轨迹图(来自网络)

于是,开元19年也就是公元731年,杜甫辞别了洛阳的亲人,开始了他的漫游生涯。 杜甫从洛阳出发,一路沿着大运河顺流而下,他的第一站到达了江宁(现在的南京)。 当时江南最繁华的地方要数扬州,而南京既非江南的政治中心,也非商业中心,不过其作为历史故都,仍吸引着众多的文人骚客前往观光凭吊。 杜甫在南京结识了许八和旻上人,其中杜甫与旻上人来往较为密切。

在江南的4年里,他踏遍了江南的山山水水,让他的视野更开阔,整个人更意气风发。游兴正酣时,接到家书催他回乡参加进士考试。踌躇满志的杜甫,经过一番名山名水的洗礼之后,受到一次又一次文化的熏陶,他更加自信与自负了。一进考场,杜甫便下笔千言,一挥而就,自我感觉良好。他洋洋得意地步出考场,以为这次进士非他莫属。可是事不由人,一揭金榜,竟名落孙山。

之后,他又踏上了漫游的路,是处于好奇,还是去散心,或两者兼具,我们不得而知。只知道,在那次漫游中,他写出了那自他有生以来的第一篇名诗。

望岳(杜甫)

鲜衣怒马的杜甫登上东岳泰山,山高人为峰,他内心充盈着雄心壮志,满腔的热血,怀着无比激动的心写下了《望岳》。

744年4月,杜甫在洛阳遇到李白(李白比杜甫年长11岁,杜甫是非常崇拜李白的),二人相见恨晚,结下深厚友谊,继而又遇高适,三人同游梁、宋。后来李白和他又到齐州,分手后又遇于东鲁,再次分别,就没有机会再见面了。

他俩携手同游,醉卧同眠,盖一条被子,“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分别后,李白给杜甫写过两首诗,而杜甫写了20多首诗,怀念李白,《梦李白》、《怀李白》、《忆李白》、《寄李白》等等

所以,杜甫李白一生中遇到过3次,虽然李白都是在山水间寻求仙人的心境,走的是求道之路,但杜甫心里面都是想建功立业,为百姓造福。杜甫的游历对他后面的创作可谓是夯实了地基。

在此之后,杜甫还是不断的学习,不断地结交好友,游历大唐江山,直到杜甫30多岁,随着父亲的离世,生活条件一落千丈。此后,进入他人生的第二阶段。

二、十年困守长安

公元746年,35岁的杜甫再次赴长安参加科举,结果还是落榜。自此,便开始了他让人揪心的官场生活。

公元747年,唐玄宗发出了诏令,令天下“通一艺者”皆可到长安应试,这是一次皇帝临时召开的特殊的附加考试,杜甫对此非常重视。他在第一次落第之后漫游南北,结交名士,也积累了不错的名声,所以他认为不论是自己的才学还是名望,都够条件高中皇榜了。

然而,这一次的主考官正是当朝宰相李林甫,这是一个在整部历史中都臭名昭著的奸相,其在位19年,闭塞言路,排斥忠良,是酿成“安史之乱”的罪魁祸首之一。

他为了防止新的贤才入仕威胁其相权,“败坏”其声名,也为了迎合唐玄宗盛世之下的虚荣心,没有录取任何一个参加这次恩科的士子。

他给唐玄宗的答复是:野无遗贤!

“野无遗贤”是圣王治世的征兆,李林甫以此为借口,既让唐玄宗感到高兴,同时也宣判了参与这次考试的学子们仕途的终结。只要李林甫在位一天,这些学子就不可能得到重用,不论通过什么样的方式。

但杜甫似乎并没有认清这一现实,他在之后的三四年中不断地奔走于达官贵人的门庭,希望得到自荐的机会,这也就是所谓的“干谒”,但效果都不理想。直到公元751年的正月,唐玄宗要举行祭祀,杜甫趁机向皇帝献上了《三大礼赋》。唐玄宗看到了这三篇赋文非常高兴,也很赏识杜甫的才学,于是命其“待制集贤院”。没有想到,主试者竟然是李林甫,在他的干预下,杜甫依然没得到任何的官职。

“献赋”失败之后,杜甫在长安又困守了四年,他对宰相之子、驸马张垍的“干谒”(“天上张公子,宫中汉客星”、《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终于起了一点作用。755年,杜甫得到了一个“河西尉”的小官。但杜甫对此并不喜欢这个职位,表达了诸如“不作河西尉,凄凉为折腰”等意愿,于是改任右卫率府兵曹参军,大概就是类似于现在的仓库管理员。为生计所迫,不得不接受并前去赴任。

这年十一月,杜甫回奉先探亲(今陕西蒲城县),刚进门即闻哭泣,原来是最小的儿子饿死了。

杜甫回家途中所经历的种种,让他写下了《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虽然杜甫只做了一个小官,但是做官后,他的思想发生了明显改变,不再以追求个人仕途为毕生目标。

历经十年,杜甫亲眼见证了大唐王朝的衰落,亲身感受到了民生疾苦,他不再像以前一样四处游玩,只关心自己的仕途,而是时时刻刻关心着百姓,他的诗歌也愈发沉郁雄浑。

在长安十年间,杜甫写了很多好诗,但大部分诗歌篇幅比较长,比如《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乐游园歌》、《渼陂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兵车行》、《丽人行》、《前后出塞》等。

三、陷安史之乱,为官之路坎坷

756年6月,潼关失守,唐玄宗仓皇逃往成都,太子李亨与玄宗分道扬镳,7月,太子李亨在灵武即位,是为肃宗。此时,杜甫已将家搬到鄜州(今陕西富县)羌村避难,听说肃宗即位,安排好自己的家人,他立即在8月只身北上,去往灵武,途中不幸被叛军俘虏,押至长安。目睹国家的残破以及叛军的残暴,感时伤事,杜甫写下了《春望》、《哀江头》、《哀王孙》等不朽诗篇。

757年4月,郭子仪大军来到长安北方,杜甫冒险逃出长安,到凤翔投奔肃宗。得到了一个“左拾遗”的官职,这也是其“杜拾遗”称呼的由来。“左拾遗”官职虽不大,但地位不低,常在皇帝身边,为皇帝出谋划策。

可悲的是,因为杜甫不熟悉官场之道,担任“左拾遗”不到一年便被贬职。

当时宰相房绾家里有一个琴师受贿,就因为这么一件小事,最后闹得唐肃宗要罢免其宰相之位。这件事情明眼人都知道非常不合理,琴师受贿只不过是一个由头罢了,真正的缘由就是,房绾一直极力主张接回唐玄宗,让唐肃宗很难堪。大家差不多都懂了,所以都不敢说话,但杜甫偏偏不懂。

杜甫指出了这件事情的不合理之处,也就是琴师受贿不应该如此重罚宰相,这就捅破了窗户纸,使得大家都没办法继续“装”下去了。唐肃宗见到这个小小的“左拾遗”竟然敢坏其好事,本来是想杀了他的,但又因为杜甫身为言官,确实有此职能,再加上其他人求情,就小小惩戒了一番。

可惜,杜甫非但没能揣摩清楚唐肃宗真正的意图,反而再次上书和皇帝掰扯“宰相与琴师”的道理,使得龙颜震怒。

758年5月,房琯遭陷害,杜甫受株连,被肃宗疏远。6月,被贬华州司功参军,从此永远离开朝廷。杜甫对官场之路也彻底灰心,干脆弃官,当年冬天,由华州赴洛阳。

759年春天,杜甫返回华州,正值邺城战役,郭子仪六十万大军溃败,朝廷大肆抓丁以补充军力,杜甫就沿途所见所感,写成著名的组诗“三吏”、“三别”。

然而,杜甫的这个“华州司功参军”也没有做多久,关中大旱,工资也发不下来,再加上他目睹了太多的黑暗现实,于是索性辞官,去成都投奔了好友严武。

四、西南漂泊

杜甫晚年漂泊路线(来自网络)

从759年开始,杜甫进入西南漂泊生涯,他先是向西漂泊,到达天水、同谷一带。这年12月,杜甫携全家,离开同谷入蜀,年底抵达成都。时任成都尹的严武是杜甫的好友,他给予了杜甫许多帮助,杜甫的生活开始安定。

初到成都,杜甫一家暂住在西郊外的浣花溪寺里。这时,杜甫的朋友高适和严武都在蜀地为官,靠着他们的照顾,杜甫在成都安顿了下来。高适送来了米面,邻居们也送来了蔬菜,“故人供禄米,邻舍与园蔬”(《酬高使君相赠》)。

第二年春天,杜甫在浣花溪畔修建了一处住所。当然,盖房子的钱都是朋友们募集而来的。他的表弟王司马出力最多,而且是第一个送来了建房款,“忧我营茅栋,携钱过野桥。他乡唯表弟,还往莫辞遥”(《王十五司马弟出郭相访,兼遗营茅屋赀》)。

杜甫草堂

春末,房屋终于修成了,这就是人们熟知的“杜甫草堂”。这里的环境非常幽雅,一边是美丽的浣花溪,一边有苍翠的林木,仿佛是世外桃源一般。在草堂,杜甫终于和家人度过了一段难得的快乐时光。

刚到成都,他就去诸葛亮的“武侯祠”去拜谒,祠堂里的森森翠柏,布满了青苔的石阶,都让他想到了诸葛亮开创蜀国的功业以及出师未捷的悲愤,感慨之下,写下了那首著名的《蜀相》:

蜀相(杜甫)

上元二年(761年)八月,大风破屋,吹走了杜甫草堂屋顶的茅草,紧接着又是倾盆大雨。杜甫彻夜难眠,从自身的遭遇联想到了战乱以来万方多难的情景,感慨万千,写下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

在成都居住近四年时间,期间杜甫的生活还是比较安定,也写下了很多优美的诗篇。

绝句二首(杜甫)

春夜喜雨(杜甫)

762年,杜甫的好朋友严武奉诏回朝,离开了成都。严武的部下为了争权夺利,互相攻战,一向平静的蜀地也陷入了战火之中。杜甫无奈,告别了忧患中的片刻欢乐,安置了妻儿之后,来到梓州想要筹措经费,然后再带家人离开蜀地。但多方奔走后,并不能如愿,他只好设法把家人接到梓州团聚。

在梓州的日子更加清苦,但也不是全无快乐,比如杜甫听到唐军收复河南河北的消息,就喜不自禁地写下了这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杜甫)

763年,朝廷召他为补京兆功曹,他却不去任职。

764年正月,严武再任职成都,几次写信希望杜甫回来。6月,严武推荐杜甫为工部员外郎,故世又称“杜工部”。

765正月,杜甫退出严武幕府。4月,严武病逝,杜甫失去依靠,于5月离开成都乘舟南下,经嘉州(今四川乐山)、戎州(今四川宜宾)、渝州(今重庆)、忠州(今重庆忠县)至云安(今重庆云阳)。

旅夜书怀(杜甫)

766年春,杜甫全家迁至夔州(今重庆奉节),以船为家,杜甫在夔州住了两年,写诗四百余首。

登高(杜甫)

768年正月,杜甫携家出三峡,经江陵、公安,暮冬抵岳阳。写下了那篇耳熟能详的《登岳阳楼》:

登岳阳楼(杜甫)

769年正月,由岳阳到潭州(长沙),又由潭州到衡州(衡阳),复折回潭州。四处漂泊,贫病交加,濒临绝境。杜甫的晚年,真的是极其穷困潦倒。

770年,臧玠在潭州作乱,杜甫又逃往衡州,原打算再往郴州投靠舅父崔湋,但行到耒阳,遇江水暴涨,只得停泊方田驿,五天没吃到东西,幸亏县令聂某派人送来酒肉而得救。后来杜甫由耒阳到郴州,需逆流而上二百多里,这时洪水又未退,杜甫原一心要北归,这时便改变计划,顺流而下,折回潭州。大历五年冬,杜甫在由潭州往岳阳的一条小船上去世。时年五十九岁。

纵观杜甫的一生,真的很让人心疼,年轻有梦,中年不得志,晚年凄苦,即使人生如此,他还是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他是中国文人的精神领袖, 虽然没做成什么官,但在他的诗歌中,可以看出,他在构建这个国家的价值观方面做的非常好。同时,他也教会我们,什么是对国家的忠诚,对人民的热爱,什么是中国人不屈的脊梁!

这就是我们民族伟大的诗人---杜甫!

杜甫代表什么生肖3

肖鼠名人篇(一)

民间的生肖属相之说是否真实靠?听者往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既然生肖属相源于古代的纪年方法,也就是说,在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每隔十二年便函有一个轮回,那么古往今来各属相的名人已是数不胜数,我们摘出几例名流,让各位网友对照自己去评判。

帝 王 将 相

王莽,公元前45年生于魏郡元城(今河北大名县),是西汉末年掌握进行大权的外戚,篡权称帝后,建立新王朝。

王莽九岁那年,祖父去世,伯父风继承了阳平候爵位。十三岁时,汉元帝死,王风以大司马,大将军身份辅佐堤,王家开始掌握了西汉朝廷的大权。不久,王莽先后有五个伯叔父同日封候,世称“五侯”。只有王莽这支因父亲王曼早死,没有受封,在显赫的王氏家族中,地位最为低下。

王莽竭力追求政治权势。他一面发愤读书,孝敬父母,抚养孤侄,以博取名声;一面曲意奉承有权有势的伯叔父们。公无前八年,王莽叔父病死,王莽继任大司马取位。一年后,成帝死,哀帝刘欣即位。王莽被肃大司马一职,又过四年,哀帝死,王莽官复原取,拥立年公九岁的刘欣为汉平帝,由太皇太后王政群临朝听政,实际上,朝政操纵在王莽手中。

公元五年,汉平帝死,王莽又选择皇帝的玄孙,年公两岁的儒子婴为继承人,自己以“周公”自命,做了“摄皇帝”。公元八年,王莽去掉“摄”字,终于做了真皇帝,改国号为新。时年,王莽五十二岁。

王莽称帝后,打起复古的旗帜进行改制,企图以此缓解社会危机,固巩帝位,但改制的结果,“富者不得自保,贪者无以自存”,只有王莽统治集团和经办改制的官吏得到大利,社会危机反而更加加深。缍于公元十七,十八年间,爆发了绿林赤眉农民大起义。公元二十三年,绿林军把王莽四十三万军队消灭,当年十月,起义军攻破长安,王莽狼狈逃到未央宫内渐吕之上,被商人杜砂杀死。

明成祖 生于1360年的明成祖朱棣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是明代著名皇帝,颇有建树的政治家。

公元1370年,朱棣10岁时被封为燕王,10年后,赴任守北平。燕地与蒙古接壤,他出塞巡边,筑城屯田,多有建树。1395年,明太祖朱元璋去世,朱允建文继位,称建文帝。1401年,燕王军在朱棣率领下攻入京师,建文帝下落不明,朱棣登上皇位,史称明成祖,次年改元永乐。

明成祖即位后,马上实行削藩,解除了诸王兵权,调集30多万工匠,百万民工,大兴土木建京城。经三年半营建,北京城于1421年建成。城周长45里,城内经皇宫为中心,形成 一条从正阳门、天安门、午门、三大殿到钟楼的南北走向的中轴线。城中重要干道多南北向,小巷多东西向,整齐严肃,具有城市规划建筑的规模。使北京不仅是中国历史上城市建筑的典范,也是当时世界上最雄伟壮丽的城市。

1421年,明成祖正式迁都北京。 从1409年起,为对会蒙古贵族的南犯,明成祖先后五次北征,防止了蒙古贵族的入塞骚扰,使明代社会经济在比较安定的环境下得到了恢复与发展。

明成祖为了巩固和加强新政权,在即位不久,即令翰林院学士解缙等人,先后组织了3000余人参与,编成了《永乐大曲》,它的编纂是一项宏伟而浩繁的工作,对保存我国古代文化典籍,有着重大贡献。

在对外关系上,永乐年间,明成祖就恢复了广州、泉州、明州三市舶司,此外,他还派会大臣到各国宣扬国威,其中,太监郑和七下西洋的出使,最具有深远意义。

明成祖在位22年,在削藩、建都、治河、文化、外交及加强国防,巩固中央集权等方面,都作出了卓越的成绩。1424年,明成祖在第五次远征蒙古贵族阿鲁台的归途中,因病而死,终所65岁。

鲁肃,字子敬,临淮工城(今安徽定远)人,出身土族名家,三国时其孙吴名将。东汉未年,天下大乱,鲁肃率部众百余人跟随周瑜到东吴,受到孙权敬重,与周瑜一道负责北方防务,对付曹操。他生性耿直、憨厚、顾大局、识大体,在东吴朝野享有较高成望。

公元208年,曹操率百万大军南下,准备渡江破蜀灭吴。大敌当前,鲁肃与周瑜力主搞曹,坚定了录权的信心,打击了东吴内部为首的主和派。鲁肃力劝录权、周瑜联结刘务,共同对敌,尔年他亲自到刘押处接来诸葛亮舌战群儒,为孙、刘联盟的促成起了关键作用,结果赤壁一战,曹操元气磊伤,天下三分的形势得以明朗化。

赤壁战后,他由赞军样尉升为奋武样尉,接替了周瑜的职权(周瑜已死),继续执行联刘搞魏的政策,在诸葛亮六出祁山时,多次指挥东吴军队东面策应,所以无论是曹魏,还是扣来的司马晋,都不敢轻易南犯,使三国鼎立的局面在一段时间内相对稳定,有利于社会经济的愀复和发展,鲁肃因而也成为三国时期的一代名将。

戚继光,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清,山东蓬莱人,抗倭名将,著名军事家。

戚继光出身于将门世家,自幼喜好玩枪弄棒,演练兵法战阵,20岁时便被子任命为登州卫指挥佥事,相当于现在的军分区副司令员。

那时候,日本国内发生了较大的政治变动,失去了往日特权的一些日本浪人纠群结伙,乘船涌向了隔海相望的中国沿海,他们烧杀抢劫,无恶不作,被人们称为"倭寇"。倭寇来去无规律,行踪飘忽不定,令人防不胜防,沿海百姓恨之入骨而又无可奈何,只好纷纷逃往内地。

戚继光所在登州也是倭寇经常骚扰出没的地方,他曾率驻军闻警而动,抵抗倭寇,但收效不大,主要原因在于沿海太平日久,多无战事,军备废驰,明军几乎没有战斗力,他开始考虑编练新军,恰在这时,朝廷调他到倭患最为严重的浙江任参将,全面负责抗倭事宜。到任伊始,他开始实施酝酿已久的练兵计划--从农民,矿工中招募新勇,大大改善了抗倭军答的素质和战斗力,打击倭寇,屡获胜利,时人称之为"戚家军"。

1562年,戚家军台州大捷,倭寇元气大伤,不敢再在浙江登陆;1563年,戚继光率兵援助福建抗倭,横屿一战,捣毁了倭寇老巢,1565年再入闽境,大获全胜,升为总兵。戚家军转战闽浙多年,终于扑灭倭寇,后戚继光奉命镇守蓟州,负责北方防备16年;南调广东,保境安民,所到这处,军纪严谨,秋毫无犯。

戚继光后来以年高体弱辞去官职,潜心研究兵法、机械、战阵等,著有《纪效新书》、《练兵实纪》等。

文化巨匠

庄子 庄子又名庄周,宁国蒙人,是战国时期我国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和文学家。他出身贫寒之家却能安贫乐道;博学广识,饱读诗书而一生清贫,生计最艰难时,他不得不向监河候借粟度日。楚威王慕才名,派专使送来厚金丝帛聘他到楚做官,他不为所动,潜心治学,终成一代名师。

庄子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学说,特别是"道法自然"的思想,他提出的"万物与我为一,天地与我并生"的哲学"天人合一"的思想,强调顺乎自然,无为而治,对后世,特别是汉初休养生息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起了关键作用;有一次,他睡觉时梦见蝴蝶,醒来后说:"不知是庄子梦见蝴蝶,还是蝴蝶梦见了庄子。"代表了他的相对主义观点,当代著名作家贾平凹的畅销小说《废都》中的主人公取名"庄之蝶"即源于此,可见庄子思想在社会上流传之久,影响之远。

庄子的文学造诣也很高,他散文中"汪洋辟阖,仪态万千"等名句,在战国时期诸子百家文论中最为突出,直到今天我们还在使用。他的著名作品结集为《庄子》流传于世。

龚自珍 龚自珍又名巩祚,浙江仁和人,清代中期著名思想家、文学家。他出身于官僚地主家庭,从小受到他的外祖父--著名汉学家段玉裁的学术影响,打下了深厚的治学功底,但他摒弃了考据的旧学风,博览兼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学术风格。1819年他赴京会试不中,却意外地学到了"公羊学"的理论,从此走上了以"微言大义"阐述他社会变革主张和关心人民生计的道路。

龚自珍在社会问题上提出了两项变革主张,一是为了改变贫富不均的状况,必须打破土地高度集中的局面,分田于民,充分发挥百姓的智慧和积极性;二是在政治上改造现行国家机器,杜绝官僚主义和腐败现象,用新人带来新风气。他的名作"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表达的就是这种思想。

龚自珍还是一个可贵的爱国主义思想家,在19世纪上叶外患日渐严重的情况下,他热情讴歌历代抵抗主张,客观上为林则徐的禁烟运动打下了良好的舆论基础。

龚自珍的散文和诗歌,自成一家,诗词瑰丽奇特,有"龚派"之称,这都与他作狂傲不羁的性格有关,其中《病梅馆记》、《明良论》、《已亥杂诗》等都是诗文名篇,后人将他的作品辑为《龚自珍全集》。

杜甫 杜甫字子美,唐代大诗人。公元712年出生于河南巩县一个下层官僚家庭。他自幼好学不倦,6岁时即能吟诗作赋,表现出卓越的文学才华。他年青时两次漫游大江南北,骑马而行,饱览四季风光,加上时值盛唐,天下太平,使他对祖国山河充满了热爱之情。

公元746年,杜甫来到京城长安寻找发展机会,不料一住十年,屡被奸相愚弄,怀才不遇,仕途失意,使他开始用另一种眼光冷静地看社会。这是唐政权已由盛转衰,各种社会危机日益尖锐,杜甫一改往日浪漫奔放的诗风开始行文揭露现实的黑暗,他的名作《兵车行》、《丽人行》等都作于这一时期。

安史之乱爆发后,杜甫被卷进了逃难的人流,感受到了国破家亡的痛苦,为此他写下了"感时花贱泪,恨别鸟惊心"的《春望》诗;唐肃宗曾给他一个"左拾遗"的谏官职位,但不久又受不了他的犯颜直谏,将他赶回老家"探亲",稍后又将他的官职一降再降,最后变成了华都州的参军,迫使他最终辞官而去。

杜甫在颠沛流离的生活中,写下了深沉悲壮的名诗"三吏"、"三别",即《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他在友人的胳膊下,在成都南闻盖了一所茅屋安身,茅屋偏被秋风所破,发出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感叹。770年冬,他流浪到湘江下游,在一只破旧的小篷船里,饥寒流和疾病终于夺走他的生命,一颗文坛巨星就这样殒落了。

杜甫一生共写诗三千余首,是唐代诗人的杰出代表,被人们称为"诗圣",他的诗以写实为主,所以又有"诗史"之誉,他的作品收入《杜工部集》。

巾帼名流

贾南风 贾南风公元256年生于名门世家,是晋明初名臣贾充之女,后入宫嫁给司马衷,司马衷登基后被立为皇后,史称"贾后"。她善于审时度势,在晋朝宫廷及权利斗争中左右逢源。惠帝即位之初,杨太后的父亲杨骏把持朝政,她联络楚王司马玮等计杀杨骏,又请汝南王司马亮辅政,牵制楚王,尔后借司马读之手除掉司马亮,弄得群王人心惶惶,人人自危,大权完全旁落她一人之手。贾后专权十年,终于导致"八王之乱",她自己也被赵王司马伦处以极刑。

上官婉儿 唐代女诗人,陕西陕县人。其父上官仪是贞观进士,官至弘馆学士,西台侍郎 ,是唐初著名诗人,他的诗被人称为"上官体",后因触怒武则天被杀,上官婉儿随其母配入内庭,因她诗文绮丽,颇有乃父之风,所以14岁时得到武则天常识,负责为她掌管诏命工作,后封为昭容。她曾建议扩大书馆,增设学士,并代朝廷品评天下诗文,后在玄宗政变时遇害,开元初年,玄宗曾命人将她的诗文结集,共有20卷。

珍妃 珍妃他拉氏,是满洲镶红旗人,姿色优美,聪慧过人,被选入清宫,是光绪帝的爱妃。她对慈祥太后垂帘听政,反持大权极为不满,多次规劝光绪皇帝亲政掌权,引起西太后的嫉恨;后来,她又鼓励光绪支持康有为、梁启超的维新变法运动,试图在变法中摆脱太后控制,理遭太后仇恨;变法失败后,她与光绪被囚禁,是最后陪伴光绪的最善解人意、知书达理的嫔妃。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前,慈祥太后终于捏造借口,将她推进井里溺死。今北京尚存"珍妃井"。

谏官直臣

魏征 魏征安玄成,河北馆陶人,是唐初著名政治家,也是名扬千古的谏官直臣。

魏征580年生于贫寒流的乡下人家,幼时失父,生活更为清贫,不久出家做了道士。隋朝末年,时局动荡,寺观也非世外净土,魏征参加了李密领导的瓦岗起义军;李密为李渊、李世民所败,瓦岗军归顺大唐;在与窦建德部作战中,瓦岗旧部失抻,补窦建德收编,魏征被封为起居舍人;不久,窦建德复被唐打败,魏征等归唐为好,替太子洗马;太子发现魏征奇才,对他破格重用,倚为心腹谋士,魏征投桃报李,为太子与李世民争夺天下继承皇位出谋划策;后经玄武门之变,李世民用政变形式夺取皇权,打败太子,继位为唐太宗。魏征本来应被处死,但太宗欣赏他的耿直与才华,升他为谏议大无,后记至宰相,郑国公。

魏征敢于直谏,先后向太宗陈谏200多条,成为谏臣典荡。太宗问魏征,人君怎样才能明,怎样才是暗?魏征回答他"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劝太宗兼听广纳;唐政权稳定后,他又提醒太宗,"居安思危""慎终如始";他犯颜直谏,不留情面,只要皇上有错,决不姑息;一次,太宗被他说得恼羞成怒,退朝后恨恨地说:"总有一天我要杀死这个乡巴佬!"长孙皇后忙问究竟,他说:"魏征常常当众侮辱我,让我下不了台!"长孙皇后连忙向他道贺:"主明臣直,魏征如此忠直,是因为陛下是明主。"

魏征63岁时不幸病故,太宗闻讯后痛哭流涕地说:"用铜作镜,可以整衣帽;用史作镜,可以见兴亡;用人作镜,可以知得失。魏征死,我就失去了一面镜子。"可见君臣感情相当深厚。

魏征的治国言论见于《贞观政要》。他还写有《隋书》总序和《梁书》、《陈书》、《齐书》的总论,主编过《群书治要》。他的治国思想和忠直的精神,传为后人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