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地代表啥生肖

这几天出生的人,会因为婚姻嫁娶发达富贵,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凌通易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工地代表啥生肖1

日常生活中,很多人总会关心哪些生肖适合或不适合自己。其实决定婚姻幸福与适合与否的最关键因素,是出生这一天的日柱,在命理学中,以出生日的天干代表自己,坐下的日支离日干最近,一生如影似形的相伴,所以被称为婚姻宫,往往通过日柱就可以评判出婚姻的幸福与否。

同时在命理学中,又以日干所克的五行为财,而代表财星的五行,其地支三合的墓库即为財库。日干为土,土克水,水为财星,申子辰三合水局,辰为水財之库;日干为火,火克金,金为财星,巳酉丑三合金局,丑为金財之库;

日干为金,金克木,木为财星,亥卯未三合木局,未为木財之库;日干为水,水克火,火为财星,寅午戌三合火局,戌为火財之库;日干为木,木克土,土为财星,戌同时也是土財之库。

在日柱中有一种特殊组合叫日坐財库,即日干坐下的日支即为其财库。分别为戊辰、甲戌、壬戌、丁丑、辛未这五种组合,日干坐下的地支皆为日主的财库,若组合得当,无论男女皆会因婚姻发达富贵,或嫁娶的配偶为富贵人家的子女,或婚后夫妻共同努力奋斗发财致富。例如以下这位男士:

凌通说易:

代表其本人的壬水日元生于亥月,为建禄格得令而旺,年月二柱的壬子和辛亥皆为金水,日主过于强旺,幸有坐下戌土与时支午火半合制水有力,使旺水不至太过泛滥,同时丙火强根又透干暖局,虽丙辛遥合但与命局无碍。宜取木火和燥土为喜用,以克耗泄之力,调和日主旺气。

日柱壬戌即属日干自坐財库的其中一种组合,水克火,火为财星,寅午戌三合火局,戌为火財之库,男子命局中财星又代表女人,日柱强旺有力可胜财,财星为其喜用,又加上日坐財库,必然会因结婚而得福。

观其大运:初运开始,接连两步壬子和癸丑大运,皆为水之忌神,尤其壬子大运中,运支子水与原局子水组成两子击一午,阳刃遇冲,自幼家境贫寒,日主强旺不喜欢印星,印主精神思想和学业,原局中代表青少年时期的月柱,辛金忌神正印透干,求学阶段又为癸丑忌神大运,所以学业不佳。

所幸水主智,其人心灵手巧,聪明伶俐。小时候跟着师父学木匠,虽然文化不高但做的一手好木工。而后南下深圳在工地上靠手艺吃饭,虽衣食无忧,但也没有存下什么钱。

24岁开始转入到甲寅大运,干支皆为喜用,可耗泄原局中的旺水又可生旺火之财星,运支寅木与原局又组成寅午戌三合火局,进一步加大财星喜用之力,同时又能得贤妻执掌家财。

1998年戊寅,年支寅木又与原局组成寅午戌三合火局,合动了婚姻宫。此年在工友的介绍下,与妻子相恋结婚。婚后妻子拿出几年的积蓄,鼓励支持他做起了家具和装修,凭借着自己的好手艺和妻子的经商能力,迅速把事业做强做大,生活与运势发生了巨大改变。

欢迎关注本头条号,本文作者凌通说易,严禁抄袭,只准原文转载,更多易学知识点击头像到主页底部菜单获取。

工地代表啥生肖2

夏日傍晚,69岁的毛守抗走到院内的小菜园,弯腰瞧瞧辣椒、青菜。在泗洪县四河乡雪二新村,老毛今年置下新房——两层联排、四室两卫,儿女节日回来够住,院里能种菜,还有个车库放杂物。听说他过去住的是50平方米的小瓦房,与记者一起到小区走访的四河乡乡长汤学龙开玩笑道:“你变成土豪了。”老毛一听“嘿嘿”直笑。

江苏省明确,3年内改善苏北30万户农民的住房条件。

重实惠,贴上几万换新房

在镇村建设新的集中居住区,是苏北地区改善农民住房条件的普遍做法。集中居住区建成什么样,要尊重农民的意愿。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宿迁分院副院长黄伟告诉记者,分院参与十几个农房改善项目,发现农民偏好面积大的住宅,愿意选择120-150平方米、三室或四室的房屋。

100多平方米的新房,农民买下来吃力吗?记者发现,对农民自愿退出宅基地、拆房、搬迁等给予一定补偿、补助的政策,激发了农民改善居住条件的动力,也给农民住新房帮了一把。

毛守抗家3间瓦房被拆,得到近13万元补偿款。他买的新房175平方米,总价19.25万元。老毛对记者说:“开发商想卖高价,但政府紧紧将价格控制在1100元/平方米,让老百姓能够接受。小区配套也是政府花钱做的。”拿到新房后,老毛又掏出近8万元装潢,住得舒舒服服。

8月底就能住上村里集中建设的新房,丰县顺河镇岳庄村农民岳修让很期待,隔三差五就到工地上瞧瞧施工进展。他家老房子总共300多平方米,根据镇里统一的评估标准,获得约25万元赔偿。新房子770元/平方米,他一算账,干脆再贴4万多元,一下买回两套192平方米的房子。岳修让是村里的“赔偿大户”,一般情况下,该村村民可在拆迁中获赔10万元左右。贴四五万元就能住上一套新房,对于当地农民来说,压力不算太大。

改善农民居住条件,各地还积极引导农民进城入镇居住,控制城镇安置房的价格,对农民购买商品房给予补贴。例如宿迁市,新型农村社区安置房价格为850-1200元/平方米,镇区项目为1500-1800元/平方米。泗阳县在县城建设的安置房,以低于周边商品房约2000元/平方米的价格提供给搬迁农户。

重实用,一方菜园受欢迎

采访时,记者获悉,某集中居住区的两层住宅全部卖完,而多层住宅中的五楼、六楼多年鲜有人问津,大量空置。农民“用脚投票”,是对建设者最明确的提醒——按照农民生活习惯和生产需要,建设适合他们的房子,不能“盖错房”。

农民爱住什么样的房?最近一直“泡”在新村施工现场的岳庄村村支书岳彩亮说,新建的房屋主体都是两层,每户在一楼有个40多平方米的储藏室,用于放农具,还有大约8平方米的小菜园。前期已有500多户村民入住新村,大家反映不错。岳庄村还在新村留出几亩地,打算给乡亲们建个停放大型农机的公共场地。

为了满足不同农户的居住需求,岳庄村还建设近60间“老人房”。村民李义士年过五旬,3个女儿都已出嫁,老李平时和老母亲一起住在“老人房”。“72平方米,够住了,总价也便宜。”他说,“‘老人房’都在一楼,院子比普通房大出10多平方米,卫生间紧挨卧室,适合老人活动、居住。”

让农民住得舒心、满意,设计者应在细节上多为农民着想。建湖县农房办常务副主任王观斌告诉记者,考虑到留守老人居多,他们特意将楼梯踏步设计为高17厘米、宽25厘米,不窄也不陡,减少安全隐患。此外,小区在设计时就明确了太阳能热水器的摆放位置,并设计好进水管,无需村民自己拉管子,既方便村民,也避免进水管杂乱无章、影响整体风貌。

重设计,留住乡愁更宜居

为更好地引导各地提高农民建房水平,去年9月,省住建厅组织首届全省优秀农房设计方案评选,并将一批优秀方案汇编成册,供各地参考借鉴。今年5月,省住建厅上线“农房建设服务网”,通过具体案例形象化地传递农房设计、建设知识。

农村建设当防止景观城市化,农民的生活空间要有乡土味。盐城市盐都区大冈镇佳富村,集中居住区规划建设410套,一期已开工建设68套两层联排房屋。上海一家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做的房屋设计,使用白墙黛瓦、小窗套、小飞檐和红宅门等农村建筑传统元素。

徐州市精心制定农房设计方案、绘制农房建设指导图集,为农户建房提供参考。为彰显“楚风汉韵”,建筑基调以黄河故道的传统民居为底色,布局高低错落有致,突出原有村庄的自然肌理和巷道肌理,最大限度保留古树、水塘、碑石等乡村印记,让农村留住浓浓乡愁。

从原本设计建5层楼,到改为两层仿古式,沛县安国镇刘邦村的集中居住区建设经历了“颠覆式”改变。“我们既考虑到百姓的居住习惯,也与乡村文化进行融合,否决了最初的方案。”刘邦村第一书记张立彪介绍,沛县是汉文化的发源地,村内现存饮马井、饮马亭、上马石、十二生肖拴马桩、碑记等历史古迹。新的集中居住区,要与现有村庄协调,共同构成“古村风貌”,一体化打造更具汉文化特色的村落。

重管理,共性问题需重视

今年5月,省政府办公厅出台《关于加强农村住房建设管理服务的指导意见》,要求强化规划编制及实施管理、农房设计引导、建设审批管理、施工管理、竣工验收管理,建设一批功能现代、风貌乡土、成本经济、结构安全、绿色环保的宜居型农房。

泗阳县农房改善项目建设全部招投标,吸引到“中”字头国企加入建设队伍。该县张家圩镇小史集村新型农村社区,由中国二十冶集团有限公司建设。记者看到,工地规范有序、管理严格。

苏北各地重视农房改善项目的建设质量,从把好建材关到建立共同监管机制等方面,守住安全线。参与监管的,除了专业监理公司、县级监测站和镇村农房办相关人员,还有热心的村民代表。

不过,苏北农房改善工作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高级规划师张培刚介绍,6月24日到7月25日,他参加第三方巡查组,对苏北某市的农房改善情况开展技术巡查,累计巡查40多个农房改善项目,从规划设计到施工建设进行全过程分析。

他与其他4个巡查组的同行交流后,发现一些问题具有一定的普遍性:规划设计方案的编制单位水平参差不齐,导致方案质量差异较大;项目布局、房屋设计等未充分考虑农村特点和地方特色,与原乡村肌理形成较大反差;部分集中居住点的施工图与建筑设计方案之间有变更,甚至缺失施工图;部分集中居住区规模偏大,个别居住区规划住户甚至超过2000户,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和空间布局不合理,将给生活带来不便;部分农民自建房擅自更改建筑结构,造成空间浪费、居住不便,存在安全隐患;部分项目施工现场不规范,规划、建设审批手续不齐全等。

巡查人员发现,由于地方专业人员的缺乏,部分项目办理相关手续时存在“费时费力”甚至“过程反复”的现象,客观上导致项目开工时间推迟、住宅建设周期延长,给农民带来过渡时间拉长等问题。张培刚建议,县级政府开通集中居住点用地审批、涉农资金拨付绿色通道,加快手续办理时间与项目推进实施。(徐明泽 王 岩 徐冠英)

工地代表啥生肖3

新华社呼和浩特7月1日电(记者张丽娜魏婧宇安路蒙王靖)《经济参考报》7月1日刊发题为《北望神州涌新潮绿富同兴风景好——内蒙古迈入高质量发展新高地》的文章。文章称,党的十八大以来,内蒙古自治区全力厚植生态底色,加快调整经济结构,打造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在高质量发展大道上闯新路、开新局,谱写出守望相助、绿富同兴的发展新篇章,一个团结、丰饶、绿色、壮丽、开放的内蒙古,正向着新征程奋勇前进。

全面实现小康一个都不能少

今年5月1日,作为我国第一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的内蒙古迎来74岁生日。“我亲眼见证了自治政府成立,从那以后,内蒙古结束了过去四分五裂、民不聊生的状况,变得一天比一天繁荣稳定,越来越现代化。”乌兰浩特市91岁的蒙古族老人乌力吉图说。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70多年来,内蒙古始终呵护“模范自治区”的崇高荣誉,保持着团结和谐的大局面,重要原因就在于内蒙古各族人民对党和国家强烈的认同感。

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国各地技术专家和工人涌向内蒙古草原,齐心协力建设包钢,改变了内蒙古没有工业的历史;三年困难时期,内蒙古向中央上缴粮食10亿余斤,向兄弟省市输送耕畜数万头,收养3000名南方孤儿,用民族大爱演绎人间传奇;为保护集体羊群,草原英雄小姐妹龙梅、玉荣与暴风雪顽强搏斗;为支持国家航天建设,内蒙古额济纳三迁旗府,牧民举家外迁,把最好的牧场献给了航天事业。

2020年春天,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内蒙古各族干部群众主动担当,战斗在抗击疫情最前线,840多名白衣战士请缨出征驰援湖北;为湖北人民精挑细选600吨牛羊肉和牛奶,跨越千里送牛羊;社会各界向湖北捐款1.14亿元……草原儿女用实际行动让“模范自治区”的荣誉在新时代绽放光彩。

为帮助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脱贫,东部发达地区与西部省区建立东西协作和定点帮扶,北京对口帮扶内蒙古25年,仅近三年就累计投入扶贫资金45亿元,从中受益的贫困群众达30万余人次。该机制将会持续深化,以推进乡村振兴。

蒙古族作曲家、国家级非遗传承人艾日布说,蒙古民族即使是在历史辉煌时期也没能惠及本民族全体,只有今天作为中华民族一员,才真正摆脱贫困,走向共同富裕。

拧成一股绳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进门窗明几净,出门就业增收……在穷山沟憋屈了六十多年、曾是贫困户的赵玉娥做梦也没想到,“不但住进城里的楼房,还在家门口打上称心的工”。

赵玉娥居住的福安小区紧邻乌兰察布市高铁卓资东站,这里有5个安置小区、50多栋易地扶贫搬迁楼,5500余名像赵玉娥一样的贫困人口被安置于此。2019年,赵玉娥一家只花了1万元,就住进45平方米的两室一厅,水电暖气全有,连家具都是政府配置的。

“挪穷窝”更要“断穷根”。5个安置小区都有扶贫车间,2000余名贫困人口得以在家门口就业。曾担心“进城咋生活”的赵玉娥在扶贫车间做服装缝纫工,步行几分钟就能到家,每月工资3000元,和过去三间破土房、十亩薄旱地的穷日子比起来,“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党的十八大以来,内蒙古干部群众拧成一股绳,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到2020年底,全区157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31个国贫旗县、26个区贫旗县全部摘帽退出,内蒙古脱贫攻坚战同全国一道取得全面胜利。

曾任内蒙古扶贫办主任、刚转任锡林郭勒盟委书记的么永波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住房安全、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安全饮水等未达标任务目前全部达标,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全区70%以上的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都用在产业扶贫上,扶持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家庭农牧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壮大,贫困人口人均收入由2015年的3019元增加到2020年的13159元,年均增长34.2%。

一辆农用车行驶在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武川县上秃亥乡厂汉木台村的土豆田间。记者贝赫摄

一大早,赤峰市巴林左旗隆昌镇乌兰套海村72岁的脱贫户张凤彩邀上几个姐妹,一起到村里的笤帚手编合作社工作。“我每天能捆扎十几把艺术笤帚,每把手工费是9元,一个月能轻松挣2000多元。”张凤彩捆扎笤帚时高兴地说。

扶贫攻坚以来,巴林左旗打造出笤帚制品产业,目前累计培训贫困人口千余人,人均年增收1.8万元。昔日扫地扫炕的土笤帚,衍生出保健捶打棒、生肖摆件等十几类创新产品,远销日本、韩国等地,土笤帚“扫”出新生活。

锡林郭勒盟的肉羊产业,兴安盟的刺绣产业,通辽市的肉牛产业,阿拉善盟的骆驼产业……脱贫攻坚以来,内蒙古每个盟市都结合优势壮大地方产业,扶助贫困人口产业脱贫的同时,更为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脱贫摘帽不是终点,更好的日子还在后头。”么永波充满信心地说。

“黄沙沙”变成了“绿岭岭”“金蛋蛋”

初夏的内蒙古,森林中“绿海”澎湃,草原上“绿浪”翻腾,戈壁沙漠边缘也被点缀上了片片绿色。

内蒙古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地貌,造就出森林、草原、荒漠、湿地等复杂多样的生态系统,是我国自然生态系统类型最完整的地区之一。

内蒙古根河源国家湿地公园的生态美景。记者刘磊摄

内蒙古拥有我国最大的天然林区,集中分布于大兴安岭、燕山北部、阴山及贺兰山等山地,面积约25万平方公里,森林蓄积量约12亿立方米。在茫茫林海中,万千伐木工人变为了守护森林的护林员。

内蒙古森工集团满归林业局有限公司北岸林场第七小队工队长周义哲,在16岁时就成为一名伐木工。当时,他所在工队50多人每年冬天生产的木材能装400节火车皮。2015年,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采伐。放下锯和斧头的周义哲,拿起锹和镐开始种树。他说,护林造林一年到头都有收入,年均收入达6万多元。

内蒙古大兴安岭1.6万名林业工人从“砍树人”转变为“看树人”,他们身份的转变正是产业结构转变的一个缩影。

“陪你一起看草原,去看那青青的草,去看那蓝蓝的天”,悠扬的歌声勾勒出内蒙古大草原的辽阔壮美。内蒙古草原地处世界最大的温带草原——欧亚草原的东部,是我国面积最大、系列最完整、类型最多样的温性天然草原。内蒙古草原是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优质畜产品生产基地,也是我国北方重要的土壤碳汇基地。

锡林郭勒盟东乌珠穆沁旗阿拉坦合力苏木的牧民特木热见证了家乡草原“由绿变黄,又由黄返绿”。特木热回忆说,十多年前,超载破坏着草原生态,那时很难看到大片高度过膝的牧草,有些地方甚至露出砂石。

如今来到特木热的家乡,曾经“稀薄”的草原再度披上绿装,牧草盖度增加、种类丰富,草原生态得到恢复。为保护生态,内蒙古严格执行基本草原保护、禁牧休牧和草畜平衡制度,同时不断完善草原生态补偿长效机制,实现草原生态保护、牧业高质量发展和牧民增收三方共赢。2020年,内蒙古全区草原综合植被平均盖度达到45%,比21世纪初的30%提高了15个百分点。

内蒙古境内分布有巴丹吉林、腾格里、乌兰布和、库布其等4大沙漠,以及毛乌素、浑善达克、科尔沁、呼伦贝尔等4大沙地。多年来,内蒙古本着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的原则,逐步建立起了沙地沙漠生态系统以自然恢复为主的修复机制。“十三五”期间,全区完成荒漠化和沙化土地治理7197.5万亩,占全国治理任务的40%以上。

初夏的乌兰布和沙漠,热浪掀起滚滚沙尘,打着旋向四周流动,却被一人多高的梭梭林“拦截”。

巴彦淖尔市磴口县温都尔毛道嘎查位于乌兰布和沙漠边缘,这里曾是一片片土沙梁,常年寸草不生、风沙肆虐,现在变成了一片占地2万多亩的中药园,种植着肉苁蓉、甘草等沙生中药材。当地的沙生中草药已成为多家国内知名中药企业的原材料,中草药产品还出口到日本、韩国等国家。“黄沙沙”变成了“绿岭岭”“金蛋蛋”,沙漠治理不仅改善了生态环境,还为当地群众带来好生活。

做好绿色能源经济“加减法”

在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的采煤沉陷区,工人们正在抓紧平整土地、架设基座,一道道山梁上铺满了光伏板,构成了一望无际的“蓝色光谷”。

内蒙古达拉特旗库布其沙漠中的光伏发电基地。记者连振摄

这是天骄绿能50万千瓦光伏发电示范项目的施工现场。当地煤炭资源开发已有200多年历史,曾形成大面积采煤沉陷区。近年来,鄂尔多斯转变发展方式,大力建设绿色矿山,治理采煤沉陷区。“在荒地上架设光伏板发电,光伏板下还能用于农林业种植,农牧民可以参与养护作业,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共赢。”国家能源集团神东布尔台煤矿环保组组长高战新说。

这只是内蒙古能源经济绿色转型的一个缩影。作为全国重要的能源基地,内蒙古不仅煤炭多,风光等可再生资源也很丰富。在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任务下,内蒙古正抓紧能源结构调整,既要做绿色能源经济的“加法”,又要做淘汰落后产能的“减法”。

今年6月,位于库布其沙漠腹地的达拉特光伏领跑基地二期50万千瓦项目实现集中并网,与一期50万千瓦项目连成一体,成为全国最大的沙漠集中式光伏发电基地。全国最大“源网荷储”示范项目落地乌兰察布,通辽“火风光储制研”一体化示范项目开工建设,内蒙古首辆氢燃料重卡在包头市下线,首批氢燃料电池公交车在乌海市率先投入使用……

内蒙古自治区能源局介绍,“十四五”期间,内蒙古提出“新能源倍增工程”,全区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量力争超过1亿千瓦,将建设成全国最大的新能源基地,年减排二氧化碳2亿吨左右,为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作出贡献。

舍得做“减法”,让内蒙古甩掉“粗黑重”的包袱。“十三五”以来,内蒙古累计化解过剩产能6315万吨,千万吨级煤矿产能占比达到43%,单矿平均产能为全国水平的3倍,绿色煤矿占生产煤矿的1/3,煤电机组超低排放基本完成,化石能源生产更加绿色。

内蒙古还加快能源产业改造升级,现代能源经济发展质量显著提升。在国能包头煤化工公司的生产线上,乌黑的煤粉经过多道工序,竟变成白色粉末。该公司总经理姜兴剑表示,这是公司研制出的最新型号聚乙烯产品,这款产品将原煤的利用率提高到了21.3%,这样的利用率在全国可以排到前三名,也让一吨原煤的价值提升近5倍。

摆脱化石能源依赖,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内蒙古正厚植现代能源经济绿色发展根基,开启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向北开放擦亮“中国名片”

4月13日,一列满载餐椅、毛巾、阀门和便携式空调等10余种货品共计61个集装箱的中欧班列从中国最大陆路口岸——满洲里口岸出发,开往波兰马拉舍维奇。至此,经满洲里口岸进出境中欧班列累计突破1万列。

5月30日上午,一列满载汽车配件、家电和日用百货的中欧班列驶出二连浩特铁路货场,发往德国汉堡。这是今年以来通过内蒙古二连浩特铁路口岸出入境的第1000列中欧班列,同比增长35.2%。

历史上,途经归化、二连浩特,蜿蜒向北的骆驼商队,撑起了古丝绸之路的一路繁华。今天,满洲里口岸、二连浩特口岸等19个口岸宛如19颗璀璨明珠,镶嵌在祖国北疆内蒙古的边境线上,连接着与世界共商、共建、共享的梦想,续写着丝绸之路新传奇。

内蒙古是我国“北开南联、东进西出”的重要枢纽,具有陆海联运的优越条件。作为我国向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组成部分、“欧亚大通道”的节点,内蒙古向北开放合作不断擦亮“中国名片”。

“十三五”期间,内蒙古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加快“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取得累累硕果。5年来,全区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8.5%,服务过境中欧班列占全国近50%,回程货物品类不断增加。与此同时,口岸通关时间不断缩短,通关成本大幅度降低。5年来,满洲里和二连浩特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呼伦贝尔中俄蒙合作先导区等平台建设稳步推进,阿联酋赤峰“一带一路”草畜一体化项目建设有序推进,向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作用日益突显。

取长补短、形成联动,内蒙古越来越多的地方正从边境口岸借力,敞开全方位开放的大门。二连浩特以南约300公里的乌兰察布,是全国唯一的中欧班列非省会枢纽节点城市,并在莫斯科、乌兰巴托等地布局了境外物流园和“海外仓”。在国际陆路通道方面,当地与俄蒙合作建设乌兰察布——乌兰巴托——乌兰乌德“三乌通道”,向北开放取得了亮眼成绩,外贸进出口总额由2016年的不足1亿美元增长至2020年的4.4亿美元,年均增长45.1%。

放眼“十四五”,内蒙古向北开放动能强劲。内蒙古口岸办副主任杜成福说,内蒙古将打造三大口岸功能组团,实现口岸功能互补、发展协同——以满洲里口岸为核心,形成以国际贸易、商贸服务和跨境旅游为主导的东部口岸功能组团;以二连浩特口岸和呼和浩特航空口岸为核心,打造国际贸易、国际物流、加工制造、生产性服务、商贸服务为主导的中部口岸功能组团;以策克、甘其毛都公路口岸为核心,打造以能源和矿产品进口加工为主导的西部口岸功能组团。一个更加开放、包容、充满自信与活力的内蒙古,正在以全新的姿态走向世界,拥抱未来。

北疆风景美,草原花盛开。民族团结之花、脱贫致富之花、生态文明之花、经济转型之花……内蒙古2400万各族群众同心浇灌,坚定不移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祖国北疆这道风景线被打造得更加亮丽。(完)

来源: 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