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泉子代表什么生肖

酒泉瓜州:骏犬啸天 狗年生肖文物图片联展开展,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中国甘肃网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酒泉子代表什么生肖1

2月28日,瓜州县城乡群众正在参观骏犬啸天——戊戌狗年新春生肖文物图片联展。

当日,瓜州县博物馆在渊泉广场举办了“骏犬啸天——戊戌狗年新春生肖文物图片联展”活动。此次展览以文物图片为主,共展出展板20块,图片535张,从狗的驯化、狗与人的生活,狗的“人性” “神性”,狗题材文物的艺术特点等多个视角,展示了独具特色的生肖犬文化。通讯员 魏金龙 吴荣丽 摄

酒泉子代表什么生肖2

来源:央视网

央视网消息:过大年,看花灯。为了迎接春节,全国很多城市也是纷纷点亮自己的标志性建筑或办起了特色灯展。我们一起去看看。

辽宁沈阳:万盏红灯映夜空 红红火火过大年

虎年新春,各种老虎形象成为沈阳城市亮化的重要元素。北陵公园门前的大型灯组,小老虎带着福牌、提着红灯,憨态可掬、寓意美好;太原街商业体的裸眼3D显示屏,一只呆萌的小老虎在屏幕里活灵活现、奇妙新颖;棋盘山的迎春灯会上,虎年元素的彩灯更是成为了游客打卡的主要目标。

除此之外,分布在沈阳大街小巷的七万盏红灯笼、中国结也璀璨亮相,营造出“遍地中国红”的浓厚氛围。

沈阳台记者 李靖:我现在来到了北陵公园和泰山路的交会处,现在大家可以看到整条泰山路处处张灯结彩、火树银花,洋溢着一片喜气。

节日期间,沈阳市区106条街路、53个公园广场、89处交通枢纽、3个窗口地区、85个地铁站口、4000多个住宅小区都做了节日灯光布置,让市民在家门口就能感受到流光溢彩的城市美景。

辽宁沈阳居民 王雅兰:灯火辉煌,特别高兴,作为家乡人,我能在这个城市里作为家乡的一员,特别开心也特别荣幸。

吉林长春:璀璨冰雪灯光展 庆新春迎冬奥

节日期间,长春市在南湖公园推出了“冰雪奥运·醉美南湖”冰雪灯光展,红红的大灯笼、开心的“小老虎”、可爱的“雪容融”冰雕,营造出浓浓的节日和冬奥氛围。其中“丹凤朝阳”彩灯作品是一大亮点,作品以长白山和自山顶上倾泻的瀑布为主体造型,结合南湖公园的代表建筑四亭桥等元素,同时配以广场上的仙鹤、松树等,让整个造型彩灯看上去生机勃勃、动感十足。

据了解,本届冰雪灯光展面积约为8000平方米,用冰量约2500立方米,用雪量约1300立方米,展出冰雪作品28组,彩灯50多组。整个灯光展预计持续到正月十五。

甘肃兰州:花灯“靓”金城 流光溢彩迎新春

在兰州的东方红广场上,姿态喜人的生肖灯组虎爸、虎妈和虎娃站立在威风锣鼓上,显得格外喜庆,吸引了不少市民前来拍照留念。

除了东方红广场,在兰州市民公园、张掖路步行街等地方也都树立起了迎春花灯,滨河路、酒泉路等城市主干道两侧更是流光溢彩,洋溢着欢乐祥和的中国年味道。

广东潮州:千年古城风景如画 一江两岸灯火璀璨

在广东潮州,夜幕下的韩江两岸,盏盏街灯如同黑暗中闪光的珍珠,婉蜒而去。沿着江面,一座座大桥在五彩霓虹的映照下流光溢彩,熠熠生辉,犹如道道彩虹横跨江面。

当夜色掩住了笔架山的轮廓,取而代之的是一团团、一簇簇闪耀的灯光,光影交织绚丽夺目,波光荡漾美不胜收,让人不禁感叹千年风雅还看今朝。特别是广济桥的灯光秀,以经典歌曲《恭喜发财》为旋律,分别呈现出飞龙出水、繁花似锦、百花齐放的光影效果,营造出浓浓的过年氛围。

四川成都:电子特效拜大年 视觉盛宴迎新春

在四川成都,通过AR特效创作的国宝熊猫带着福喜之气登上了339天府熊猫塔,通过手机网络向全国人民拜年。运用实景特效合成技术,乖萌俏皮的熊猫时而化身川剧角色,脚踩光辉,点亮锦江,变脸吐火,时而化身航天员,向航天英雄致敬,时而变身大运会火炬手,踏着空中全息步道,盛情邀请全国人民的到来。

除此之外,结合339塔本身的特征,虚拟设计了具有浓郁成都特色的盖碗茶和市徽图腾组合的新春装置;驱散疫情福佑成都的太阳神鸟拖着特效火焰点亮新春大地;在激情澎湃的倒数声中,歼-20翱翔天际、领航向前,充满希望与力量。

与此同时,在成都交子金融城218米高的双子塔,5.2万平方米的LED屏幕上,一场流光溢彩、璀璨夺目的视觉盛宴也绚烂上演,不禁让人流连忘返。

酒泉子代表什么生肖3

东汉末年,一场有关凉州的争论在朝廷进行。当时凉州西羌反叛,朝廷征伐失利,司徒崔烈认为应该放弃凉州,汉灵帝刘宏诏令百官在朝会上讨论。议郎傅燮厉声反驳道:“凉州天下要冲,国家藩卫”,绝对不能放弃,并有理有据地分析了不能放弃的原因。最终,朝廷认同了傅燮的见解,决定继续守卫凉州。

“天下要冲,国家藩卫”,短短八个字,说出了汉代凉州重要的战略地位。是否放弃凉州的争议在两汉时期还出现过几次,但朝廷最终都作出坚守凉州的正确决策。这是因为,两汉时期的凉州,是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是“隔绝羌胡”的战略要地,是经营西域的桥头堡垒,是守护长安的天然屏障,又是经济发达的富庶之地、中西交流的重要驿站,而且还是精兵猛将的培育基地。

修葺一新的武威南城门楼

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

丝绸之路开通后,凉州由于地理位置的优势,成为连接中原与西域的重要通道,而且也是关内外各民族进行经济、文化交流的纽带。丝绸之路的繁荣为汉朝的发展带来了大量的财富,而凉州则是从长安向西的必经之路,扼住了凉州,就等于扼住了丝绸之路的咽喉。

《汉书·地理志下》明确说到汉武帝时代控制与经营河西地区的目的:“自武威以西,本匈奴昆邪王、休屠王地,武帝时攘之,初置四郡,以通西域。”西汉初年,匈奴占据河西之地。为解除西部边境的威胁,打通西域,前121年,汉武帝命骠骑将军霍去病两次率军西征,进攻河西,把匈奴势力彻底赶出了河西。西汉控制了整个河西走廊,设置河西四郡,打通了汉朝通往西域的道路,实现了“断匈奴右臂”的战略目标。汉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年),西汉“初置刺史部十三州”,在西北设凉州刺史部,辖武威郡、酒泉郡、金城郡、敦煌郡、张掖郡、陇西郡等十郡,大致管辖范围是今甘肃、宁夏及青海省东部。

为了保障丝绸之路交通线的畅通,西汉采取了“远交近攻”的战略。具体措施分为两个阶段,前期重点是联合月氏、乌孙制衡匈奴,之后,重点逐步转向威慑和征服西域诸国。东汉初期,匈奴又强大起来,重新夺回了西域诸国的控制权,丝绸之路一度中断。《后汉书·西域传》记载:“自建武至于延光,西域三绝三通。”东汉王朝继续沿用西汉时期的国家战略,通过军事、外交等手段,保证了丝绸之路的畅通。但无论是西汉的“远交近攻”,还是东汉的“三绝三通”,都离不开凉州这个重要的基地,有关丝绸之路畅通的军事行动,诸如军事集结、后勤支持、战马供应等等,没有凉州的前突地位及战略支撑,是不可能实施的。因此,在两汉时期,凉州不仅是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而且其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地位及地理位置,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丝绸之路的“通”与“绝”,映射着丝路文明的繁华与衰败。

“隔绝羌胡”的战略要地

西汉采取“断匈奴右臂”的行动,目的就是隔断匈奴与西域诸国的政治经济联系,分化羌胡与匈奴的联盟,这就是所谓的“隔绝羌胡”策略。《史记·匈奴列传》记载:“西置酒泉郡以隔绝胡与羌通之路。汉又西通月氏、大夏,又以公主妻乌孙王,以分匈奴西方之援国。”《后汉书·西羌传》记载:“及武帝征伐四夷,开地广境,北却匈奴,西逐诸羌,乃度河、湟,筑令居塞;初开河西,列置四郡;通道玉门,隔绝羌胡,使南北不得交关。”《后汉书·西域传》记载,“遂开河西四郡,以隔绝南羌,收三十六国,断匈奴右臂。”只有隔断匈奴与西域诸国及羌胡的联系,就可以减弱他们对抗汉朝的能力,从而促进汉朝对于西域的统一。而凉州,就成为隔断匈奴与羌胡联系的战略要地。与之相反的是,两汉时期,匈奴也想方设法与羌胡取得联系。这种“隔绝”与“反隔绝”的斗争从西汉一直延续到东汉。

《汉书·赵充国传》记载,西汉“征和五年,先零豪封煎等通使匈奴,匈奴使人至小月氏,传告诸羌曰:‘汉贰师将军众十余万人降匈奴。羌人为汉事苦。张掖、酒泉本我地,地肥美,可共击居之。’以此观匈奴欲与羌合,非一世也……疑匈奴更遣使至羌中,道从沙阴地,出盐泽,过长坑,入穷水塞,南抵属国,与先零相直。”意思就是匈奴一直想与羌胡联合,想夺回河西四郡,故屡次派遣使者前来联合、引诱诸羌叛乱。因为两汉对凉州的牢固掌控和不断经营,导致匈奴与羌胡的多次联合计划均以失败告终。

到东汉时期,凉州的这一战略地位仍然举足轻重。《后汉书·任延传》记载:“延视事四年,拜武威太守……郡北当匈奴,南接种羌,民畏寇抄,多废田业。”“北当匈奴,南接种羌”,说出了凉州承担的“隔绝”之重任。汉明帝永平十五年(72年),针对北匈奴不断南侵,大将军耿秉建议:“孝武既得河西四郡及居延、朔方,虏失其肥饶畜兵之地,羌、胡分离;今有南单于,形势相似……臣愚以为当……通使乌孙诸国以断其右臂……然匈奴可击也。”大意是继续沿用隔绝之策,逐个击破,彻底打败匈奴。东汉朝廷认为此计可行,令耿秉、窦固等领军出屯凉州。《后汉书·西域传》记载,公元123年,北匈奴连年侵扰河西,尚书陈忠上疏道,匈奴有可能“威临南羌,与之交连……如此,河西四郡危矣……河西既危,不得不救,则百倍之役兴,不訾之费发矣”。可见,汉朝在西北实施的每一项有关“隔绝”的战略,凉州都处在至关重要的位置上。凉州,成为执行“隔绝羌胡”这一国家战略的重要实施地。

武威雷台汉墓出土的铜奔马仪仗队

经营西域的桥头堡垒

两汉时期,凉州成为汉朝经营西域、开疆拓土、击败匈奴的重要前沿基地,为多民族大一统的中国疆域的形成发挥了重要作用。凉州作为前沿基地,为西汉王朝经营西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对于中原王朝而言,拥有凉州也就拥有了整个西域。

汉武帝占据河西之后,汉王朝开始与匈奴争夺对西域的控制权,通过军事和外交的努力,几经反复,汉文化终于实现了在西域地方的有效扩张,西域诸国“修奉朝贡,各以其职”,成为历史定局。前109年,因为楼兰攻劫汉朝使节,梗阻丝路,西汉派赵破奴兵出河西,攻破姑师,俘虏楼兰王;前104年,汉武帝在凉州刺史部所辖范围内集结大军,任命李广利为贰师将军率军征讨西域大宛,获三千余匹汗血宝马凯旋,威震西域。汉武帝远征大宛,这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次伟大的长途远征,不仅重新开通了西域商道,也为日后汉朝对西域进行有效管辖奠定了基础;前99年,“汉使贰师将军将三万骑出酒泉,击右贤王于天山,得首虏万余级而还”;汉昭帝继位后,大将军霍光派傅介子刺杀亲匈奴的楼兰王安归,改楼兰国名为“鄯善”;前68年,西汉侍郎郑吉率兵1500人屯田车师;前60年,西汉在乌垒(今轮台县境内)设立西域都护府,任郑吉为西域都护,从此,“汉之号令班西域矣”!所有这些胜利,都离不开凉州刺史部管辖地的倾力支持和后方依托。

东汉初年,匈奴占据了部分西域地区,凉州又成为出击匈奴、收复西域的最前沿。公元73年,东汉王朝派遣凉州牧窦固率河西兵大败匈奴,收复了伊吾等失地,重新打开通向西域的门户;公元75年,拜耿秉为征西将军,“遣案行凉州边境,劳赐保塞羌胡,进屯酒泉,救戊己校尉”;公元90年六月,大将军窦宪出镇凉州,后以此为后方基地,平定匈奴。即使在东汉后期,凉州依然为争夺西域贡献力量,据《资治通鉴》记载,公元170年,凉州刺史孟佗使从事任涉率敦煌兵五百人,与西域长史张晏等合兵三万余人,进讨疏勒。

可见,整个两汉时期,凉州成为朝廷经营西域、击败匈奴稳固的桥头堡垒。

守护长安的天然屏障

西汉学者扬雄在《凉州箴》中写道:“上帝不宁,命汉作凉。陇山以徂,列为西荒。南排劲越,北启强胡。并连属国,一护彼都”;东汉政论家王符在《潜夫论·救边》也分析道:“是故失凉州,则三辅为边;三辅内入,则弘农为边;弘农内入,则洛阳为边。”他们都认为凉州是京都长安的门户和屏障,在地理位置上有重要意义。公元110年,东汉名将虞诩也提出过类似的观点。他说:“夫凉州既弃,即以三辅为塞。三辅为塞,则园陵单外,此不可之甚者也。”虞诩认为,如果放弃凉州,那么京畿地区便成为边塞,从而使皇家园陵失去屏障,这是根本不可行的事情。

此外,汉朝还在凉州地区筑长城、立亭障、置烽燧,以加强防御措施。霍去病击败匈奴、打通河西走廊之后,汉王朝就下诏修筑自永登经武威至酒泉的长城。汉长城按墙体和壕沟(壕堑)两种形式修筑,其间燧、墩、堡、城连属相望,所谓“五里一燧,十里一墩、卅里一堡,百里一城”。遇到敌情,烽燧递传,日达千里而至长安。

险要的地理位置以及雄兵、要塞,让凉州成为守护长安的坚固屏障,也为古丝绸之路的畅通提供了安全保障。

经济发达的富庶之地

西汉占据河西走廊之后,逐步开始在河西四郡屯田。《汉书·食货志》记载:“元鼎二年(前115年),初置张掖、酒泉郡,而上郡、朔方、西河开田官,斥塞卒六十万戍田之”,这是西汉在河西地区屯田的开始。《汉书·沟洫志》记载,“朔方、西河、河西、酒泉皆引河及川谷以溉田”,由于河西一带水资源丰富,且土地平整,军民屯田的积极性很高。

凉州是西汉时期最早实行屯田制的地区之一。西汉为经营这一地区,先后组织了几次大规模的移民活动,把中原地区的贫民迁徙到河西屯田。随着移民屯田政策的不断延续,到了西汉中晚期,凉州的农耕经济规模,逐渐超过了传统的游牧业,商贸交流不断扩大,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日趋接近中原地区,凉州一带出现了“民俗质朴,政亦宽和,上下相亲,晏然富殖”的局面,汉代也因此而牢牢巩固了凉州。凉州出土的数量众多、保存完好、内容丰富、史料可贵的汉简,也从侧面反映了当时凉州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

从西汉开始的屯田,是凉州历史上第一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开发。到了东汉,凉州的农田水利、教育文化继续发展。《后汉书·任延传》记载,“河西旧少雨泽,乃为置水官吏,修理沟渠,皆蒙其利。又造立校官,自掾吏子孙,皆令诣学受业,郡遂有儒雅之士。”与逐年发展的农业相辅相成的是,凉州传统的畜牧业仍然十分发达,《汉书·地理志》记载:“自武威以西……地广民稀,水草宜畜牧,故凉州之畜为天下饶”。

凉州的农牧业经济不断发展,为两汉抗击匈奴、远征西域、镇压羌胡叛乱提供了后勤保障及大量战马,同时为丝绸之路的畅通提供了方便条件。

中西交流的重要驿站

两汉时期,在中西经济文化交流的丝绸之路上,武威始终是一个重要的驿站。

从汉武帝时期开始,随着丝绸之路的开通,西域和中原交往频繁,出现了“胡商贩客,日款塞下”“使者相望于道”的盛况。西域的农作物胡麻、蚕豆、葡萄、苜蓿等相继传入内地,被誉作“天马”的大宛汗血宝马、乌孙马以及西域的音乐、舞蹈、乐器等也传入中原,而中原的丝绸织品以及冶炼、开渠、凿井等技术也传到西域。一时之间,丝绸之路上中外使者、商队络绎不绝。来自中原和西域的物产源源不断地行走在丝绸之路上,进入河西走廊,来到河西的中心凉州,再进行中转,极大地丰富了西域和内地人民的物质、精神生活,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东汉初期,凉州的中西交流更加繁盛,《后汉书·孔奋传》记载,“时天下扰乱,惟河西独安,姑臧称为富邑,通货羌胡,市日四合”,大意是姑臧被人们称为富县,这里与羌胡通商贸易,每天有四次集市。用现代的概念来表述,那就是一个国际贸易集散中心。

精兵猛将的培育基地

“关西出将,关东出相。烈士武臣,多出凉州,土风壮猛,便习兵事”,这是《资治通鉴·汉纪·卷四一》中的记载,从中说明了汉代凉州崇军尚武,将才辈出。

两汉时期,凉州尚武之风盛行,成为天下精兵良将所在之地。《后汉书·陈龟传》记载,“今西州(凉州)边鄙,土地塉埆,鞍马为居,射猎为业”;《后汉书·虞诩传》记载,“谚曰:‘关西出将,关东出相。’观其习兵壮勇,实过余州。今羌胡所以不敢入据三辅,为腹心之害者,以凉州在后故也”;《后汉书·郑泰传》记载:“天下强勇,百姓所畏者,有并、凉之人,及匈奴、屠各、湟中义从、西羌八种”;《后汉书·郑泰传》记载:“关西诸郡,颇习兵事,自顷以来,数与羌战,妇女犹戴戟操矛,挟弓负矢,况其壮勇之士,以当妄战之人乎!”……在骑射习武之风盛行的大环境下,凉州一带也涌现出许多勇敢善战的将领,典型的代表就是在东汉时期威震羌胡的段颎、皇甫规、张奂。皇甫规字威明,张奂字然明,段颎字纪明,因为三人的表字都有个“明”字,他们又同时在东汉治羌战役中立功扬名,威名远播凉州边关,被后世广为称颂。故而在当时,被称为“凉州三明”。

到东汉末年,凉州军事力量过度膨胀,涌现出了如马腾、韩遂、马超、董卓、李傕和郭汜等凉州军阀,后来凉州兵席卷关中一带及长安,不仅左右了朝政,而且客观上加速了东汉政权的灭亡,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凉州将士的强悍。

来源: 甘肃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