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纸代表什么动物生肖

204家博物馆助力北京博物馆之城建设,“去博物馆”成新风尚,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新京报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图纸代表什么动物生肖1

“想去国家博物馆看展,还想去天文博物馆学航天知识!”7月15日起,北京百万中小学生正式开启暑假,北京市东城区史家胡同小学五年级学生刘冠臣的暑假日程之一就是去博物馆逛一逛,看久违的四羊方尊、看让人着迷的陶瓷,顺便再买上几样博物馆特色的文创产品。

对于像刘冠臣一样的小学生而言,他们或许并不能清楚说出陈列在博物馆里的众多展品,但总有一两件让其记忆深刻的文物或特别的理由,吸引着他们一次又一次地走进博物馆。

泱泱中华,历史悠久,文明博大。中华民族在几千年历史中创造和延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而博物馆堪称是一部立体的百科全书,恰好是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最佳场所。

作为世界著名古都、历史文化名城,北京有着3000多年建城史、860多年建都史,已备案的博物馆数量达到204家、藏品总数为1625.5万件/套。

史家胡同小学学生刘冠臣和小伙伴儿一起在中国国家博物馆观展。 受访者供图

博物馆“飞入寻常百姓家”

今年恰逢“航天热”,刘冠臣的妈妈李女士告诉记者,打算暑假带孩子去北京天文馆看看,自己还想着去看看朋友“安利”的北京燕京八绝博物馆,“听说很有意思。”

李女士提到的北京燕京八绝博物馆2020年由北京燕京八绝艺术馆升级而来,2021年起面向大众开放。这样悄然走进大众生活的博物馆并非少数。

2021年,国家文物局与北京市人民政府正式签订共建博物馆之城战略合作协议。一年来,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纪念馆、北京燕京八绝博物馆等一批博物馆、纪念馆相继建成开放,北京博物馆之城建设取得丰硕成果。

数据显示,2019年末北京地区备案博物馆为183座,2020年底北京地区备案博物馆已达197座,到2021年底,北京市已拥有204家备案博物馆,成为世界上拥有博物馆资源最多的城市之一。其中,国家一级博物馆18家,二级博物馆10家,三级博物馆11家,国家一级博物馆数量居于全国城市首位。

“不只是国家一级博物馆多,而且北京还有很多国家级行业博物馆。”北京市博物馆学会秘书长哈骏告诉记者,目前北京一共有65家中央所属的博物馆,其中大部分都是行业的“领军馆”,“比如中国铁道博物馆、北京汽车博物馆等等。”

大馆、行业馆之外,北京还有500余家类博物馆。所谓“类博物馆”,指具有或具有部分博物馆收藏、展示和教育等性质与功能的场馆,包括纪念馆、名人故居、军史馆、厂史馆、校史馆、村史乡情馆、陈列馆、规划馆、美术馆、艺术馆等。

“我们最近在进行类博物馆相关的调研,发现很多类博物馆实际上非常有特色。近期也在努力推动一部分类博物馆能向社会开放。”哈骏透露。

2020年4月,《北京市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中长期规划(2019年—2035年)》公布,提出“发挥北京故宫博物院、国家博物馆等‘国字号’带动作用,提升首都博物馆、孔庙和国子监等市级博物馆影响力,打造京报馆、京华印书局、湖广会馆、临汾会馆等一批富有老城文化内涵的主题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等,布局更多‘小而美’的特色博物馆”。

而今,204家备案博物馆、500余家类博物馆,从宏观上看,北京已经形成纵横交织、经纬缜密的博物馆布局。博物馆多了,展览也日益丰富。

“从内容上来看,我们以往对古罗马文明的熟悉还主要集中在帝国时代,国内办过的几个展览也大抵如此,但这次展览主要集中在共和时代,展示了当时意大利比较突出的地区文化……”7月10日,在观看了国家博物馆的馆庆大展《意大利之源:古罗马文明展》之后,张鹏在微博上介绍了此次展览的可圈可点之处,“即使是没有太多文化基础的朋友也可以去看看,单看文物本身,也有很多看点。”

记者了解到,此次展览汇集来自意大利的308件(套)公元前4世纪至公元1世纪的青铜器、雕塑、陶器、钱币等珍贵文物,展示意大利多元文化的碰撞与融合。

从2003年还在大学读书时即进入国家博物馆担任义务讲解员,到2014年辞去国企职务专注博物馆教育推广、创立公众号“耳朵里的博物馆”,再到2019年担任郭守敬纪念馆执行馆长,张鹏见证了北京博物馆近二十年的发展。

“展览是一个博物馆最核心的产品。作为一名普通的观众,我的体会是展览的视野越来越宏阔、主题越来越丰富,我们关注的点并不局限于中华文明,也在关注世界文明。比如近期在中国国家典籍博物馆举办的‘邂逅·美索不达米亚——叙利亚古代文物精品展’。这要在20年前是很难想象的。”

与此同时,张鹏表示,博物馆的展览也越来越贴合大众需求。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北京市委、市政府重视中轴线的传承与保护,推进中轴线申遗工作先后写入城市规划等文件,中轴线申遗也成为北京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重点项目。揭秘北京这条古老而神秘的城市轴线,首都博物馆自2020年起推出了展览时间长达两年的免费展览《读城——探秘北京中轴线》。

北京市文物局公开的数据显示,北京地区博物馆藏品总数1625.5万件/套,藏品总数和三级以上珍贵文物数量均居于全国首位,持续开放基本陈列520个,年均举办展览600多项、活动上千项,接待观众超过5000万人次。

博物馆变身社会“大课堂”

夏日炎炎,恰逢暑假,如果你走入国博、首博、军博等博物馆,随处可见的是孩子的身影,他们或自己观察,或跟着讲解员认真听讲。这样的场景,曾在国家博物馆担任了十六年义务讲解员的张鹏再熟悉不过。

张鹏在史家小学图书馆给孩子们开展讲座后回答他们的问题。 受访者供图

北京市从2014年至今参与组织面向全体北京市中小学生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四个一”主题教育活动,即义务教育阶段北京市统筹组织每名学生走进一次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首都博物馆、中国人民抗日纪念馆,开展爱党、爱国、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爱家乡社会实践,促进养成学生走进博物馆学和教师走进博物馆教的实践教育行为方式。

一个博物院就是一所大学校。博物馆是教育的特殊资源和重要阵地,也被誉为社会教育的第二课堂。教育是当代博物馆服务于社会发展的核心内容,博物馆社会教育就是要善于挖掘和讲好“中国故事”,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文化深度和厚度,凝聚坚定文化自信、实现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

故宫博物院开展的《藏品有话说》系列音频栏目、北京汽车博物馆开展的车辆中HAMSTER融合学科课程活动、中国科学技术馆开展的天宫课堂……今年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在2021年度北京地区博物馆优秀教育活动评选中,30个优秀教育活动正式发布,涉及家庭教育、自然科学、生态环境、文博考古等众多领域。

“博物馆教育现在更加立体化了,也更加符合受众的需求。”张鹏举例,传统的博物馆教育形式主要有讲解员现场讲解、举办公众讲座、发放导览手册等,“现在导览手册上会印上二维码,用手机就可以听语音讲解。很多博物馆也推出了面向青少年的学习单,比如我所在的郭守敬纪念馆,孩子来了之后可以领取一个学习单,在看展览的过程中,自己找学习单上问题的答案。”

与此同时,众多博物馆纷纷推出了针对青少年的专题展以及体验项目、夏令营活动,让更多青少年“沉浸式”逛博物馆、体验传统文化。

7月15日,北京中小学生暑假第一天,中国科技馆推出了“Hz行动——无线电主题打卡闯关特展”,采用沉浸式角色体验方式,6大主题展区、42件原创展品为观众揭开无线电的神秘面纱。孩子们可以领取身份卡,化身科学家、守护者、工程师,在打卡闯关中学习无线电知识。

“有些博物馆可以让孩子们暑期来当小讲解员,有些博物馆在尝试探索博物馆教育+戏剧,形式很丰富。”张鹏说,在博物馆教育中,很多活动有课程化的倾向,“不只是来一次,要让孩子们真的把博物馆当作一个终身学习的场所。”

博物馆教育也渐渐“走出”博物馆,到学校、到社区、到家庭,通过不同的形式走到青少年身边。

为庆祝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8周年,郭守敬纪念馆推出“《大运河长卷》亲子共读计划”线下展览活动,通过阅读学习中国大运河的遗产知识,分享共读家庭的运河感悟,感受大运河的文化魅力。

“很多博物馆都会出版相关的图书,用这样的方式把博物馆教育送到孩子身边。”张鹏表示,除了图书,还有音频、视频,“让孩子在向公众开放的平台可以看到。”

刘冠臣所在的史家小学在开展博物馆教育方面起步更早。史家教育集团与中国国家博物馆共同开发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悟课程”,并在2012年正式开课,包括“漫步国博”和“博悟之旅”两大系列。其中,“博悟之旅”中,博物馆资源进入了学校的日常课堂教学,每一个孩子在每一门课程的学习中无缝对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乐器曾侯乙编钟。”尽管已经很久没上课了,刘冠臣还是一下子就想到了课堂上自己最喜欢的文物。

引入社会力量,小微博物馆“活”起来

翻开北京204家备案博物馆名单,不难发现,这份名单上既有故宫、国家博物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等耳熟能详的大馆,也有不少诸如郭守敬纪念馆、北京空竹博物馆、北京老爷车博物馆等小微博物馆。

2021年底,北京市文物局、财政局等印发《北京市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博物馆若干意见》,从设立扶持资金、展览社教、人才培养、创新机制等方面提出了具体鼓励措施,引导鼓励社会资源进入博物馆领域,推进博物馆发展理念、技术、手段、业态创新,释放发展活力,展示北京古都文化和现代风采。这对于资金、人手都“紧张”的小微博物馆而言,是难得的发展良机。

“别看这些博物馆是小馆,但在传承传统文化方面的作用可不小。不少民办博物馆在许多重大活动中都发挥了很好的纽带和桥梁作用,比如北京百年世界老电话博物馆。”哈骏说道,在2021年举办的世界休闲大会上,电话博物馆现场展出了以九连环为代表的中国古代益智玩具,而这份传承传统文化的努力也得到了认可。

资料显示,北京百年世界老电话博物馆是目前中国唯一一家全面展示、介绍世界各国100多年电话发展史的专业博物馆,馆藏各年代的老电话机、电话内容徽章、电话文献、电话股票、电话号簿、电话图纸、电话邮票等50多个类别,近10万件套藏品。

但不可否认的是,疫情下的小微博物馆面临着更多的困难:资金少藏品少,面积小、主体单一让人觉得“不值得”,与旅游相结合的业务收入不断收缩,营收受到影响等因素不断迁址……哈骏点赞的北京百年世界老电话博物馆最初在西城区成立,之后先后迁址海淀区、朝阳区、顺义区,2021年7月起搬家至北京城市副中心通州宋庄。

如何让小微博物馆、民营博物馆焕发活力?或许,可以在北京什刹海西海北岸的郭守敬纪念馆的社会化运营思路中,找到答案。

这座以世界知名的中国古代科学家郭守敬命名的纪念馆曾经名不见经传,年接待客流量仅有2万多人次。2019年,历经一年的展陈提升改造后重新对公众开放,首月即迎来了近1.2万人次的参观游客,全年游客接待量达到了12万人次。

国家博物馆迎来暑期参观热潮。图/IC photo

张鹏告诉记者,从结合后期运营需求调整展览设计、采访开放式展示形式,到提升服务效能、面向观众提供语音导览、微信导览、预约讲解等多种参观导览服务、配备专门的学习手册等,再到推出“若思对话”“馆长接待日”“守敬讲坛”、亲子教育体验活动等一系列活动,逐渐积聚起了一大批关注郭守敬纪念馆各项活动的忠实观众。

“我们也会在线上做很多活动。比如,‘若思对话’,今年五四青年节期间推出了‘致敬热血青春’云上分享活动,请到了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劳动模范、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洪家光,文旅部五好讲解员,致敬国家丰碑全国红色故事讲解大赛冠军李洋,人大附中教师、科普短视频创作者李永乐,和年轻人们在线上分享青春奋斗的话题。”张鹏表示,类似的活动也会越来越多。

8月,8090拍记队什刹海主题摄影展将开展,接棒《大运河长卷》亲子共读计划读书笔记共创展览;郭守敬纪念馆将推出第一场线上音乐会,以全新艺术形式探索文化体验的更多可能;守敬讲坛在暑期将连续推出4次讲座,邀请4位不同领域的学者,分别从绘画、美食、陶瓷、戏曲等多角度解读北京中轴线……

“作为馆长,我觉得小微博物馆整个馆一共才四五个人负责,要把它‘搞活’,就一定要多和社会力量广泛携手。”张鹏解释,这不仅仅是自己运营郭守敬纪念馆的收获,自己也看到了更多的博物馆在走向社会化运营这条路。张鹏表示,对于小微博物馆而言,首先要保持公益属性,在此前提下利用社会化运营实现“造血”,找到长远效益的发力点。

“电话博物馆另辟蹊径,把古代益智玩具作为博物馆的一个新的拓展方向,还把中国古代益智玩具的一些传承人和相关的一些非遗代表性任务都聚集在了这个博物馆。”哈骏表示。北京百年世界老电话博物馆创始人车志红曾在采访中表示,目前老电话博物馆正在积极打造“博物馆+书店+非遗体验中心+文创商店”的经营模式。

在张鹏看来,现在小微博物馆的数量在不断增多、活力在不断焕发,“东西城核心城区的城市更新使得很多文物建筑腾退出来,可能会有很多的博物馆陆续出现。随着相关政策的推动,未来还会出现更多像观复博物馆、古陶文明博物馆、老电话博物馆这样的非国有博物馆。”

新京报博物馆日系列直播部分海报,带大家“云”逛展。

数字技术加成,博物馆“永不落幕”

“来国博的主要目的。”7月22日,北京高校大学生崔同学在朋友圈晒出了自己在国家博物馆参观的照片,并在其中一张文创产品的图片上配上了这样的文字。对崔同学而言,看展重要,在博物馆里逛文创产品、买文创产品同样重要。

在张鹏看来,这恰恰是博物馆职能不断丰富的真实写照,“博物馆不仅仅是一个收藏、展览、研究的地方,博物馆的职能外延也在拓展,它不是高高在上的,与观众的距离越来越近,与大家的生活越来越近。一部纪录片、一个节目、一个网红雪糕、一场演出等等,大家可能因为各种各样的理由走进博物馆。”

观复博物馆里的“观复猫”拥有自己独立的微博账号和超话;故宫众多网友熟知的猫有“精神小伙”帕帕、出生在景仁宫的“胖子”鳌拜、在乾隆花园出生的同胞兄妹吉祥、如意和警长……文创产品之外,博物馆的小动物们都成为众多网友热爱的对象,去博物馆撸猫+看展成了年轻人爱上博物馆的新理由。

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今年的主题是“博物馆的力量”。当天,在新京报联合6地12家博物馆开展的12小时接力大直播活动中,数字博物馆成了众多博物馆馆长、专家和网友关心的热门话题。

随着数字化建设不断深入,北京一座座博物馆也抓住传统文化传承的新机遇,开启“云端”大门,24小时不间断讲述京味儿故事。包括故宫在内,国博、首博等综合类博物馆相继推出数字文博产品,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中国园林博物馆、中国电影博物馆、北京天文馆等各类博物馆纷纷“触网”,开启了北京市文博领域数字化新时代。

云端博物馆,不再是各家“一枝独秀”。今年国际博物馆日,“北京博物馆云”服务平台上线,204家博物馆未来将齐聚云端,提供一键预约参观、云观展、文化教育活动等一站式服务,搭建市民与博物馆沟通的桥梁。

7月15日,故宫博物院举行了2022年度数字故宫发布会,并在会上向外透露了数字化建设上的两大进展:一是推出《紫禁城365》App,用户可在线上欣赏故宫美景、了解古建筑文化;二是加快推动“数字故宫”建设。

在张鹏看来,数字技术也让很多临时展览成为“永不落幕”的资源,没有机会在固定时间内观展的人都可以通过线上资源弥补这一遗憾。

与此同时,博物馆也在探索“夜经济”。2019年正月十五和正月十六,故宫博物院成为京城“最亮”景点——建院94年来首次举办“灯会”,紫禁城古建筑群首次在晚间被较大规模点亮,首次在晚间免费对预约公众开放。

2022年7月12日,北京市文旅局发出通知,北京地区博物馆将开展延时开放等活动,点亮暑期“夜京城”。各博物馆还将根据馆内条件,适时延长开放时间、开展晚间夜场文化活动,或依托已经计划开展的活动,适当安排晚场接待等。

这个夏天,博物馆正在成为人们夜生活的新地标,在炎炎夏日中为观众开启一场美好的“博物馆奇妙夜”。

新京报记者 杨菲菲

编辑 缪晨霞 巫慧 校对 卢茜

图纸代表什么动物生肖2

好消息!上海迪士尼度假区在昨天宣布了全新的主题乐园扩建计划!全球首个“疯狂动物城”主题园区即将落户上海迪士尼乐园,成为该乐园的第八个主题园区!

“迪士尼·皮克斯玩具总动员”主题乐园去年才刚开放,新的主题乐园就要来了,迪士尼爸爸的速度也太快了!

听到消息后网友们都超级兴奋,那个令全球数亿人着迷的“Zootopia”动物大都会,即将冲破次元壁,走进现实了!

以后在上海不仅能见到朱迪和尼克这两个小可爱,还能见到市长狮子、绵羊副市长、明星夏奇羊以及闪电树懒,想想就很热闹。

不过迪士尼并没有宣布预计建造费用和开放时间,只透露今年开始建造,但是光看概念图就很期待了!

在曝光的概念图里,可以看到疯狂动物城里极具标志性的摩登建筑,还有电影里动物明星们的身影。 真实还原的警官朱迪的警车也是分外抢眼呢!

虽然只有概念图,网友已经开始大胆猜想了,游客们会不会像电影里一样,乘坐索道或者小火车到达这个五彩的大都市呢?

迪士尼几个大主题乐园都有表演剧场,“疯狂动物城”又怎么能示弱!动物城的当家明星夏奇羊必须要登台演出!

还要有骚气的伴舞和玩嗨的观众们。

爪爪冰棒可一定要有啊!这可是疯狂动物城里的标配!这么可爱的爪爪,草莓芒果各种味道一样来一个。

不过,最重要的是,为了提高排队效率,工作人员不要换成闪电树懒啊,不然在这个园区一天能玩上一个项目就不错了哈哈哈。

其实上海迪士尼要把“疯狂动物城”搬进来不是没有暗示哦,迪士尼商店一直都售《疯狂动物城》的周边,还有尼克和朱迪的表演。

来自抖音:@伊礼-ichigo

图纸代表什么动物生肖3

中小学校是课后服务的主阵地,在“5+2”的课后服务模式中学校如何利用好这两小时?武汉市光谷第一小学在“中国光谷”的发展进程中,不断回应社会发展需求,积极构建家校社教育圈,为学生成长提供专业服务,在课后服务工作彰显出光谷独特的科技人文气质。让我们一起来看这篇文章~

位于湖北武汉东南的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也称“中国光谷”,这里诞生了新中国第一根光纤、第一个光传输系统……短短20年间,这里高科技企业云集、高端人才云集,每天有上百家企业诞生,有上千个专利待申请——这里是创新创业创造的高地,也是教育快速发展的沃土。

武汉市光谷第一小学位于光谷的黄金中轴线——关山大道上,这条街汇聚了光谷80%的大规模企业,是一条千亿大道,更是一条朝气蓬勃的青春大道,近百万常住人口平均年龄只有35岁。作为第一所以“光谷”命名的学校,在“从一束光到一座城”的发展进程中,能够为社会发展作出怎样的服务和支持?我们用切实行动作出响亮的回答:积极回应社会发展需求,提供学生成长专业服务。

一、从“校车时代”到“全员托管”

2004年9月光谷一小开门迎生。一年级新生中有几十位家长找到学校,他们背景不同,但诉求高度一致:作为从北上广回来的创业夫妻、引进的高知人才、企业管理人员,他们工作繁忙,无暇接送孩子,希望学校能给孩子提供三点半放学后的学习、生活服务。怎么办?我们先后做了问卷调查、电话访谈,进一步细化了家长需求,结合学校当时的校情,提出“七对七”日托班的管理办法。管理办法有三个特点:一是全程接送:学校配置校车,每天早晨7点从不同路线接学生到校,晚上7点校车送到家;二是生活配套:学校提供一日三餐及中午休息寝室,安排生活教师提供生活服务;三是学习服务:三点半后的学习、游戏或锻炼由学校统筹安排,家庭作业在校完成。这种全方位服务不仅满足了几十位家长的现实需求,更让刚刚建校的光谷一小赢得了良好的办学声誉。第二年学校日托班爆满,第三年日托班一位难求。

随着“中国光谷”迈向成熟,肩负起“世界光谷”使命,学校所在区域楼盘林立,高入住率带来了巨大的入学压力,在校学生由1000人增长到2000多人。建校五年后,一半以上的家长需要托管服务,以前的“七对七”已无法满足需求。我们又召开了家校座谈会,充分沟通后发现,家长其实更需要的是三点半至五点半的托管服务。学校进行师资、场地等评估后,提出“全员托管”管理模式,即全校学生都可自愿参加三点半后的学校托管服务。该服务分为两个部分,即当天作业辅导和综合学科兴趣活动。这一举措迅速赢得了家长的好评。

每天课后两个小时,学生一周就多了十个小时的在校时间。如何有效合理利用这些时间,以达到既减轻家长负担又提升学生能力的双效呢?我们从课后托管的内容迭代和实施落地入手,开始了长达数年的行动性研究。

二、从“课业辅导”到“能力培养”

1.做好每天的课业辅导

课业辅导是课后管理的重要一环,它有别于单纯的作业辅导,安排了一天学习的师生教学总结反思环节,一般控制在15分钟左右。一二年级学生有课业总结或反思,三至六年级学生有40分钟自主作业时间,老师负责答疑解惑,90%的学生能在校完成家庭作业。这样的课业辅导不仅有助于学生作业的自我管理,而且提高了家庭作业的质量和效率。这个环节对于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确保课堂与课后“无缝对接”、确保家庭作业管理制度“有效落地”,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2.提升学生学科素养

近三年,我们集全学科教师之力,构建了光谷一小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研究体系”和指标图谱,开发了27本校本课程读物,初步打磨形成聚焦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校本课程体系。这些基于教材又宽于教材的校本课程,以活动性、实践性、趣味性为出发点,是学校课后托管服务的内容指南。如五年级数学校本读本中安排了“数学游乐园”“小数字大森林”“奇思妙想话二维”“生活小管家”四个单元主题,有“校园绿化带”“你会看水表吗”“计费中的奥秘”“小数三子棋”“汉诺塔”等十项实践活动,学生可以通过动手操作、参与探索,进一步感知、理解学习内容。

如何在课后服务中有效落实校本课程?我们搭建了以“两融合”“学科周”为主要形式的实践平台。

所谓“两融合”,一是将校本课程与校园主题活动相融合。今年4月,学校举行“首届校园足球节”,学生将体育校本课程中学到的足球礼仪、足球技能等变成了一场场激烈的班级联赛、一张张创意十足的足球小报以及一段段精彩的啦啦操热舞,一个月的足球节让足球文化生根于学生的幼小心灵。二是将校本课程与校外各级各类比赛活动相融合。比如,我们将音乐学科校本课程与学校正在参与的“武汉市艺术小人才”等赛事相融合,学生将课堂变成了虚拟赛场,从全面动员、甄选苗子到集中打磨,从兴趣团到参赛团,学生训练层层深入,一举获得武汉市第三届学校艺术节声乐专场比赛一等奖。

“学科周”指每年5月学校举办的“缤纷学科周,知识动起来”活动。利用课后服务时间,围绕一个学科,开启为期一周的主题式学习,以激发兴趣、关联生活、同伴PK、挑战自我为四大基本原则,启发学生手脑并用,创新创造。去年我们开展了数学“汉诺塔高手”、美术“万物任我游”、英语“小咖秀”等活动。孩子们能量爆棚,二年级产生了七巧板201种拼法的“小拼王”,六年级全体420余名学生提交了汉诺塔比赛视频。课内外课程内容的融通,让学生素养得到多方位浸润和培养,有效实现了快乐学习。

课后服务还是我们启动创意活动的最佳平台。“创意帽子秀”的制作历时一周,全校3000多师生同一时刻戴上手工自制帽走秀热舞,欢乐溢满校园;“你好惊蛰”活动,巨大的瓢虫和200余件泥塑动物出现在校园,带给全校学生莫大的惊喜,也让节气知识生动地印刻在学生心底。

3.打造精品社团

为更好满足学生成长过程中对交往、活动和特长培养的需求,我们打造了丰富多彩的社团。一是体艺社团。以年级为单位,我们整体设计了小学阶段的体艺项目,一年级足球团体操,二年级非洲鼓项目,三年级“班班合唱”,四年级“竖笛演奏”,五年级“动感啦啦操”等。二是传统文化社团。我们以中华传统文化为依托,精心打造“国文国风戏剧”社团、“童趣水墨”社团、“节气”社团等,将学生喜闻乐见的内容以充满趣味的方式展开。三是科创社团。结合校园信息化建设,学校全力打造“创客中心”,着力培养学生勤于思考、敢于创造、乐于分享的优良品质,引导学生充分体验践行创客精神。

三、从“专家服务课程”到“社会实践课程”

1.以请进来的“学校课程”培育“光二代”

为了办好各类社团,我们积极引进师资,实行开放办学。

名震亚洲的“天空合唱团”首席指挥成为学生的指导教师,武汉卓尔俱乐部的教练一周四次出现在学校足球场上,国家一级演员成为孩子学习黄梅戏、国学戏剧的指导教师……近千名学生每天课后奔走在自己的校级社团,在各级各类比赛中摘金夺银,成为光谷一小名副其实的“梦之队”。

与此同时,我们请来光谷各行各业的研发者、建设者或领军人物,他们带着自己的专业走进“智慧课堂”。从国家光电实验室、国家煤燃烧实验室和中国科学院请来的科学家讲“一束光到一座城”,讲“碳达峰和碳中和”“电磁磁悬浮”,中国信科的技术员带来“光的前世今生”,华光电子的技术员带来“手机屏是怎样演变的”……每一期学术讲座、科普活动、智慧课堂,学校的400人报告厅总是一位难求。

优越的地域科技教育资源为孩子打开了认识光谷、放眼世界的窗户,“创新”的种子在学生心中萌芽、长大。我们围绕信息技术、艺术创作、创客、3D打印、学科创享会等开发课后课程,支持和助力学生热爱科学、创新发展。

2.以走出去的“社会实践”培育“创新者”

“打开校门,带着孩子去实践!”两年前,我们勇敢地开启了课后社会实践活动。班级数学小分队到超市收集食物含糖量信息,到附近干道交通路口了解人流量和车流量;科学小分队到附近小区进行垃圾分类调查;“啄木鸟”小分队到临街商铺对所有招牌错别字进行“查虫治病”。一个学期里,教师由原来的担心、不安到慢慢积累了丰富的组织外出经验,他们带领学生走进社会、走进生活情境,让孩子发现知识和技能原来在生活中大有用处。

我们用了近两年时间绘制了“走读武汉”——学校周边教育资源地图,并开发了各年级的实践课程。四年级学生以“学习光辉历史,传承革命荣光”为主题走进武汉革命博物馆感知革命道路,五年级学生以“穿越地球奥秘,探寻生命奇迹”为主题走进中国地质大学逸夫博物馆探寻生命奇迹;六年级学生“走进中国建筑科技馆”了解中国古代建筑特色,畅想未来建筑形式。每次活动历时近一个月,每一个孩子都亲身经历了前置学习、确定主题、明确任务、自主学习、分工合作、现场学习以及成果展示等环节。

细数开展项目式社会实践以来,孩子们的学习成果真是种类纷繁,令人惊叹。“创想5G时代”主题实践活动中,一年级“石头记”,学生用各类石头搭建童话迷宫,布局精巧,学玩一体;二年级“蝴蝶季”,学生身着古代服饰,现场讲演梁山伯与祝英台化茧成蝶的故事,引人入胜;三年级“蜜糖记”,近半人高的“超市食物含糖量”手绘统计表图文并茂,科学严谨;四年级“口罩季”,几十种风格迥异的口罩取材妙趣,变废为美;五年级“梅雨季”,学生查阅资料,严苛取材,自制量雨器……六年级孩子自主策划的实践作品展吸引了中国建筑科技馆的注意,科技馆把学生的创意导览图印在参观画册上并郑重地署上作者名字,多幅学生的未来建筑设计图成为“未来馆”的展示画作。

课堂小世界,世界大课堂。先锋的创新文化、年轻的高校文化、悠久的历史文化交织并存,是光谷独特的气质。生活在这座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科技人文之城,我们会继续因地制宜做大做强家校社教育圈,为学校教育引来“源头活水”,做好课后服务,滋养万千学生。

(作者系湖北省武汉市光谷第一小学校长)

文章作者 | 王萍

来源: 人民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