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什么生肖(带上理由)

天下动物那么多,为什么十二生肖才选这几种?,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宛如清扬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代表什么生肖(带上理由)1

属相是一种文化现象,因为它通俗、方便实用且具有趣味性,一直被人们引用,成为中国古代留下来的一种文化遗产。古人用天干地支纪年,天干有十个数字,地支有十二个数字,相互配合使用,形成十二年一个小循环,六十年一个大轮回。地支十二个,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每个字符代表一天中的一个时辰、一年中的一个月和一个循环中的一年。过去的人识字的不多,尽管这些字笔画不是很复杂,但仍然抽象难记,于是,用人们最熟悉的动物来指明这些符号性的地支文字,受到了人们的普遍欢迎。久而久之,地支文字和这些动物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在民俗文化中已经不再分离,直接可以说成是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选择人们最熟悉的动物这是一条标准,不符合这条标准一定不选。好比说海洋动物,最大的有鲸,大而威猛的有鲨鱼,为什么一样也没有?关键就是那时的人们不熟悉它们。古文明起源于黄河长江流域,中原地区是中心,淡水中的水生动物也不少,难道也是不熟悉?的确如此,它们生存的环境和人类不一样,或者说,我们不能到它们那个世界里生存,它们和人类没有丝毫的类同,它们不管在哪一方面都和人类没有相同之处,我们又怎么能让他们在某个方面代表我们?就像那个龟,人们已经知道了它长寿,叫龟年的名人也有,不能入围的根本原因就是它是水生动物。有的少数民族的十二属相中有鱼,这是怎么回事儿?我们只要反问一下就会明白,什么鱼?这种很抽象的动物就好像是我们说畜、兽、虫、鸟,很难说的具体,只能是一种抽象的形象,就像汉民族的龙。

能够说明这条标准的还有,少数民族也有十二属相,其中的动物和汉民族大同小异。这个“大同”,说明这些动物和整个人类都“熟悉”,而“小异”,则是一个地区与另一个地区之间有差别。也就是说,西南雨林地区有大象没有猪,说明大象比猪更为人们所常见。再如西北地区的鱼,有水才会有鱼,河水长年流动,草木必然丰盛,牛羊一定肥壮且大量繁衍,这样日子就会过得富足。所以,人们有理由把好日子和鱼也就是和水联系在一起,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变为对鱼儿的崇拜,这就是鱼能够进入某个民族生肖的原因。

再有就是这只猫,为什么没有入围?有一种说法,当年黄帝要选十二种动物担任宫廷卫士,猫托老鼠报名,老鼠给忘了,结果猫没有选上,从此与老鼠结下冤家。这种神话传说,我们只需欣赏,不必当真。还有一种说法,中国古代没有猫,猫在传入中国之前就已经有了十二生肖。或者说老虎属于食肉类哺乳动物,又是猫科,有老虎做代表足矣。古时候真的没有猫吗?只能说没有驯化的猫,野猫还是有的,这就是狸。十二生肖中有牛、兔、马、羊、鸡、狗、猪七种家养驯化动物,自然界就有野牛、野兔、野马、野羊、野鸡、野狗(狼)、野猪七种野生动物。野猫也有,有一种黑白相间花纹的猫就叫狸猫,这就是野猫,民间也称铁狸子。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在十二生肖形成之前,中国有野猫吗?回答是肯定的,至少在《尔雅》、《庄子》等春秋时期的著作中就说到了狸这种动物。只不过这种动物我们人类还不是最熟悉,大概那时候人类对这种动物已经开始了驯化,只是还没有完全驯服,真正驯服这种动物是在千年后的唐代。这就是十二生肖中没有猫的真正原因。

猴子最肖人,这是流淌在血液中的意识,人类熟悉它们就像熟悉自己一样。

鼠、虎、龙、蛇四种动物也是我们最熟悉的。人们熟悉的动物远不止这些,为什么它们“入围”而不是其他?家庭中最宝贵的牛为什么排在老鼠的后边?谁也没有真正见到过的龙为什么又是我们最熟悉的?还有,这十二种生肖为什么是这样排列?

如果我们把十二种动物分成六组,从他们的对比中就可以看出这些问题。这六组对比就是:鼠与牛,小与大对比;虎与兔,强与弱对比;龙与蛇,高与低的对比;马与羊,贵与贱的对比;猴与鸡,率性与约束的对比;狗与猪,勤奋与享乐的对比。仅仅是简单地把这些放在一起我们就可以看出,古人在使用这些动物作为生肖,体现的是一种哲学思想,传达的是一种辩证的思维。一个人从小(鼠)到大,劳动一天,忙活一年,勤劳一生,应该有一个休闲享乐(猪)一下的时候。

当然,这也只能是一种说法。(长空星照)

代表什么生肖(带上理由)2

十二生肖是十二地支的形象化代表,之后,随着历史的发展,逐渐融合到相生相克的民间信仰观念,表现在婚姻、人生、年运等,每一种生肖都有丰富的传说,并以此形成一种观念阐释系统,成为民间文化中的形象哲学,如:婚配上的属相、庙会祈祷、本命年等。

项羽和刘邦两人的属相都是蛇,刘邦较为年长,比项羽要大两轮。但是,这两人的个性与命途实在相差甚多,由此可知,属相并不是决定一个人的关键因素。其实,作为中国十二生肖之一,蛇之后便是龙,为了听上去比较吉利,蛇通常被人称作 “小龙”。

甚至,还有很多父母给蛇年出生的孩子取名为“小龙”,其用意大概便是想孩子有点龙气吧。

在地球众多文明之中,蛇通常表示着吉利与圣洁,但是,在一些西方文化之中,蛇却常常代表着力量与恶魔。相比于其他生肖,人们对蛇的说法比较多,例如:它是其中仅有的冷血动物,除了龙这一虚构形象之外,它是仅有的身有鳞片的动物,并且,它还是华夏文化早起便出现的一类图腾… …

蛇,外表并不好看,浑身包裹着鳞片,一般栖息于昏暗湿润、不见人迹的地方。但是,作为爬行动物,蛇要比人类更早出现。大约几亿年前,地球上出现爬行动物,并且,爬行动物是其后出现的鸟类及哺乳动物的祖先,甚至,爬行动物曾在地球上鼎盛一时。

中国自古便有“蛇吞象”的说法,这一说法最早可见于《山海经》。其中记载:“巴蛇食象,三岁而出其骨。君子服之,无心腹之疾。”大概意思便是巴蛇能够吃食大象,吞下去之后需要在腹中消化三年之久才能将骨头吐出。这种骨头可入药,能够治心腹方面的疾病。

据传说,巴蛇生于南海一带,浑身黝黑,脑袋为青色,长可达八百尺。也只有拥有如此庞大身形的蛇才能够将大象吞下,而且,还得经过三年才能将之消化。由此可知,就算是神话虚构的大蛇,想要吞食大象也并非易事。后来民间便以此比喻人心的贪得无厌。

蛇的食欲很强,而且,食量巨大,其捕食时,通常先将会猎物咬死,再将猎物狠狠勒紧后方才进行吞食。蛇的嘴巴可以根据猎物的体型进行变化,通常由猎物头部进行吞食,而在吞食鸟类时则由头顶开始,由此一来,可避免鸟喙刺伤口腔或食管。

蛇的牙不具备将食物咬碎的能力,但是它的消化系统非常强大,所以进食一般靠吞。有些蛇甚至在吞食的时候便开始消化,而且,蛇在地上爬行蠕动时,以肚皮与地面摩擦,也是其帮助消化的方式,最后,难以消化的骨头会被吐出。

人们常提及的毒蛇,甚至可以将消化液作为毒液,某些肉食性蛇的消化液腐蚀性较强,可以轻松溶解动物肢体,其毒性便由此而来。

在中国的文明之中,蛇是非常重要的一种图腾。在神话之中,华夏民族源起于女娲与伏羲两者结合,而两者最初的形象就是人头蛇身。在中国传统神话之中,古人赋予了蛇非常吉祥的形象,善良的品行。有记载,神话之中首个头顶母性光环的女神便是人头蛇身的女娲。

传说中,共工与祝融相争,共工战败后气急败坏的以头触不周山,将天弄了个大窟窿,引得天河之水灌入人间。女娲不忍众生受难,以五彩石填补窟窿,才避免了一场浩劫。女娲的功劳主要在于造人与补天。而其蛇身的形象,也许就是因为蛇具有极强的生命力以及极强的生育能力,所以,它代表着“生命”。

很多地区的人将蛇看作吉祥与神圣的象征,由于其形体以及多卵的特征,所以,很多地区的人将其看作生命旺盛、能量充足和精力充沛的象征。例如:在古埃及文明中存在众多以蛇为身的女神形象;南非布须曼神话则以为人是由蛇演变而来。

除此以外,由于蛇性喜栖息于水边,而暴雨天气的雷电及雨后彩虹的形状与蛇相似,所以,古人将蛇视为雨神。在特定的宗教日,印第安人会跳蛇舞,以祈求人民兴旺,作物丰获;古希腊神话之中手拿蛇杖的大地母神,也反映了蛇代表着丰获。

古代社会之中,人们总是在坚持不懈的追求长生不老这一终极目标,而蛇的众多习性(冬眠,蜕皮,衔尾等)在古人看来实在是太神奇了,因此,蛇被赋予生命与死亡的含义。由此,蛇在很多文化之中代表着长生不老。而在日本的神话中,蛇乃是执掌冥府之神,人生由冥府而来,死亦回归冥府,所以,他们认为生命便是由蛇至人,再由人至蛇的过程。

蛇有规律的蜕皮这一特性被古人认为是一种获取新生的过程,所以,他们认为蛇掌握着长生不老的秘辛。巴比伦神话之中,吉尔伽美什历经艰险所寻的不死仙草被蛇盗走,因此,蛇可以蜕皮以得到新生的力量,而人类则丧失了这一能力。古琉球的传说之中,蛇抢在人的前面跳进了月亮所赐予的不死之水,所以,人类不得不面对死亡,而蛇却因此得到了永生。

由于文明的发展,蛇因其特性(灵敏,狡黠,毒性)而被人们认为是一种神圣的存在,甚至在一些地区,其成为智慧与神力的象征,蛇总是与宗教及神联系在一起。

在很多部落文化之中,蛇与神息息相关,甚至,蛇杖也成为一种神权的象征。希腊帕提农神庙以前便是蛇神殿,其中,所供奉的雅典娜雕像手持蛇杖,衣服也以很多蛇头装饰。古埃及文明之中,人们将蛇视为护佑法老的神明。为了展现法老的统治地位及威严,皇冠之上便以金银珠宝雕塑出眼镜蛇的形象。

但是,在西方的一些文化之中,蛇也常常以负面形象出现,象征着狡猾、恶毒、阴谋狡诈。在基督教的经典中,蛇便作为诱使女性犯罪以致人类被逐出伊甸园的形象出现。蛇偷偷进入伊甸园,诱使夏娃吞食禁果,导致其违背上帝戒律,最终被逐出伊甸园,并且,要永远承受孕育的痛哭,其字里行间将蛇描写成一个无比狡猾奸诈的生物。

古希腊神话之中,与宙斯敌对,将众神驱逐,拥有无穷神力的堤丰便是一个下半身全是蛇的怪物。宙斯之妻赫拉派出诛杀宙斯私生子赫拉克勒斯的复仇天使就是一对满是剧毒的蟒蛇。女妖美杜莎的头发全是由蛇组成,甚至,人与对视一眼便会被化为石雕。

很多属蛇的人感觉,自己周围与自己相同属相的人很少,如今,三十多岁的胡先生便是一个例子:上小学的时侯,他就发现,班里有很多属马的同学,为了找到自己的组织,他专门到高一年级的学生中展开调查,但是,它发现高一届的学生大部分属龙。

这下他就纳闷了,属完龙之后便是马,那么,属蛇的人都在哪呢?当时年纪尚小的他便有了一个想法:人们不愿意属蛇。后来,他十分困惑的他就此做了深入调查:同时期的一批孩子,属蛇的的确要比属龙或马的数量少很多!

到了胡先生上中学的时候,市场上有很多卖生肖饰品的店铺,其中,诸如牛马羊的生肖饰品数量很多,但唯独蛇类饰品数量很少,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胡先生发现蛇成为了潮流:很多人喜欢在身上弄上蛇型纹身,佩戴蛇纹戒指,此时,蛇突然间成为了个性代表。

因为,阳历与农历的时间相差,所以,每逢阳历新年之后,农历新年或者立春节气之前,这段时间出生的人该属什么,向来有一些不同的说法。

中国先民感受到寒暑交替,植物枯荣的周期,以之为“一岁”。月亮的盈亏周期也与“岁”相关——十二次月圆正好一岁。用木星作为年的周期“岁星”绕行一圈刚好十二年。《周礼·春官·冯相氏》云:“掌十有二岁、十有二月、十有二辰”,除计年计月,十二也用做计量时辰。

立春派:立春节气才是一年之始

有些人将立春节气视作每的一年的开始。曾有民俗学家表示:中国农历是以立春节气来确定生肖的。传统农历将节气之首的立春确立为每年的开始,因此,生肖也依据立春而定,中国古人均以此确立生肖。

直到一九一三年,当时的民国政府颁布法令:将农历正月初一定为一年的开始,这才由此出现了以正月初一确定生肖的做法。在此之前,人们将农历正月初一称为元旦,而春节则是在立春之时,所以,生肖应该依据立春确定。

初一派:节气不是年历

但是,也有一些民俗学专家认为:把正月初一作为一年之始比较合理。所述理由如下:节气并不是年历,确定出生于哪个年份,应当以农历正月初一作为标准。在普遍使用公历的如今社会,人们普遍还会使用农历,如果,再加入一种以立春节气作为一年之始的历法,将会导致年份与月份陷入混乱,实在是极为不可取。

如今,很多人都是初一派。

元旦派:让自己有两种选择

社会上有很多人是这样做的,这与父母希望孩子是何属相有关。例如:小马的儿子生于零二年二月初,这一年恰逢马年,但是,按照以前老式算法,没有过年的话应当属蛇,为了让自己的儿子成为“二马”,于是,便让儿子属马了。

小张的儿子出生于一二年一月份,按传统农历的算法应该属兔,但是,他希望儿子属龙,“人们普遍将2012年称作龙年嘛!”

郭沫若在《释干支》中,认为生肖源于巴比伦的黄道十二宫,汉代西域诸国仿十二宫而造十二生肖。 古希腊、古埃及、巴比伦等古国也有类似的十二生肖,仅动物不同,由此生肖也许并非起源于中国。

参考资料:

『《十二生肖》、《山海经》、《释干支》』

代表什么生肖(带上理由)3

元旦一过,不用多久就是春节。

而对于中国人而言,春节的到来,才是真正意义上新年的开始。

中国的纪年,惯用的是天干地支的纪年法,但由于天干地支的匹配关系相对复杂,日常生活中,这一纪年法又常常被简化为十二生肖历的形式,每个年份都有着对应的属相。因此,中国人无论男女老少,大多都能将十二生肖背得滚瓜烂熟。

十二生肖文化是中国极为重要的民俗

人人知道十二生肖,但并非人人都知道他们的来历。

按照民间的故事的说法,十二生肖的排位来自于“天宫的一场赛跑”,可似乎很少有人考虑过,为什么十二生肖中会有一些在传统文化中象征意义相对负面的动物,如鼠、蛇、猪等。

答案其实也不难,因为很有可能,十二生肖的说法就根本不是中国本土的文化。

汉以后出现了大量十二生肖为主题的工艺品

天干地支的纪年法早在三代就已创生,可十二地支起初却并没有与十二生肖相匹配。

现今能够找到的最早的关于十二生肖的记载,一是东汉王充撰写的《论衡》,另一则是湖北睡虎地秦墓中的竹简,无论是其中的哪一个,都远远晚于十二地支出现的时间。

一个相对公认的说法是,十二生肖之说是秦汉时代才流行开来的文化,而显然,这一当时的“流行文化”不可能是凭空而来的产物。

湖南湖北地区出土了大量珍贵的楚简

十二生肖到底从哪里来?这是自古以来很多学者都在考虑的问题。

清人赵翼总结各派的观点,得出的结论是:“来自北俗”——换句话说,就是来自以匈奴为代表的北方少数民族文化。

对照流传至今的碑文墓葬看来,这一说法很有说服力。资料显示,早在汉地流行十二生肖历以前,西北的少数民族就已经开始使用十二生肖进行纪年,而伴随着匈奴的南下和汉胡日益密切的往来,这一原本流行在西域的纪年法或许就被带到了中原。

匈奴文明在汉朝时期传入中原

问题是,匈奴的十二生肖纪年是否就是他们自己创立的呢?

有这个可能,但更可能不是,一个相对充分的否定理由是,十二生肖中十二动物,很多在西北地区并不常见,而匈奴人尊崇的猛禽如鹰、熊、狼却纷纷没能位列其中。

十二生肖中的动物,多与农耕文明相关,因此对于匈奴人而言,这可能也是一个舶来的文化。

匈奴文明信奉力量,有崇拜猛禽的传统

实际上,在亚洲地区,最早有关十二生肖的记载来自于印度文明和佛教文化。

在印度早期的神话《阿婆缚纱》中,就已经有了十二生肖的记载,这里的十二生肖主要是作为十二位神灵的坐骑出现。

其中,招杜罗神驾鼠、毗羯罗神驾牛、宫毗罗神驾狮、伐折罗神驾兔、迷立罗神驾摩睺罗迦,安底罗神驾纳加、安弥罗神驾马、珊底罗神驾羊、因达罗神驾猴、波夷罗神驾金翅鸟、摩虎罗神驾狗、真达罗神则驾猪。

印度神话中的金翅鸟后成为了佛教天龙八部之一

而到了佛经中,这十二种动物又变成了十二位护法神将。佛典《大集经》就记载了一则十二生肖修行得道、护卫众生的故事:

根据经文,南赡部洲四周有四座神山,而每座山上都有三个洞窟,这些洞窟原本都是菩萨的住地,后由于十二神兽虔心敬佛,修成正果,广被尊奉,这十二个洞窟就成为十二神兽居住的场所。

十二窟中,北方的三座是猪、鼠、牛,东方的三座为狮、兔、龙,南方三座住的是蛇、马、羊,西方的三座则是猴、鸡、狗。

可以看出,除了狮子与老虎略有差异,这一生肖的组成与排序与当下流行的十二生肖已是大致相同。

《大集经》为大乘佛教的重要典籍之一

另一部重要的佛典《药师本愿经》则有十二药叉神将的记载,即宫毗罗、伐折罗、迷企罗、安底罗、頞你罗、珊底罗、因达罗、波夷罗、摩虎罗、真达罗、招杜罗、毗羯罗十二大将,负责护卫药师如来的十二大愿。

在一些注疏和绘画中,这十二神即常常被解读为十二生肖神,往往头戴十二支冠,分别对应着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十二神兽,并有着相匹配的菩萨作为本尊。

东方三圣及十二药叉大将

《大集经》中的十二神兽负责游行教化,调伏众生;《药师本愿经》中的十二神将则是护卫一方、饶益安乐。

佛经在这里显然是要显示众生平等的观念,进而鼓励人们进行修行。经云:“鼠身众生,今离恶业,劝修善事”,既然“鼠辈”尚且可以修得善业,人类自然更有机会修成正果。所谓众生皆有佛性,讲的即是这个道理。

敦煌绢画《药师经变》

公元前三世纪中叶,阿育王统一印度,并向整个西亚地区广为传播佛教。

佛经中关于十二生肖的记载,极有可能就是在这一时期传播到了西域,进而又传到了中原。由于中国没有狮子,又将这一说法略加改动,并与十二地支相匹配,最终形成了后世广为流传的十二生肖历。

阿育王是佛教史在佛教文明传播史上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二千多年后的今天,在没有更多史料和文物的情况下,我们已经很难猜测到底哪一种流传路径才是十二生肖真实的由来,但佛经与十二生肖的密切关系,却是一目了然。

而无论十二生肖是否来自佛教,这一文化最终已经成为了汉文化的一部分,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连。这也正如佛教本身一般,尽管是来自西土,却已深深融入到了中华文明的血脉之中,再也无法分割。

甲和灯禅意生活平台独家特约专栏

转载请联系本头条号后台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