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刀叉吃饭代表什么生肖

法式奢华餐桌上,永不缺席的水晶杯,你到底了解多少?,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卢璐说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用刀叉吃饭代表什么生肖1

作者 | 卢璐

来源 | 卢璐说 (公众号:lulu_blog)

有句话叫做“食味之于口,器物之于心。”说明美好的味茁壮了人的体魄,但是精巧的器却是滋润了人的灵魂。

其实器皿几乎映射着生活本身,它不是高尚人的赏玩之物,也不仅仅是人人皆需的工具。

说起来,它是在漫长生活里养成的,需要我们尽心体会的悠长道理。

杯子,作为一种简单的日用之器,给我们生活中提供了不少的便利。

但是在国外,大部分人群对于器皿还是很讲究的,尤其是法国人,法语里有句话“Art de la Table”字面意思为“桌子上的艺术”。

像是餐桌上关于吃的甜点、菜品、汤水及一些摆放的餐具高脚杯、刀叉、碟盘乃至吃饭时的礼仪、气氛,都像桌子上的艺术。

“坐看月从潮上出,水晶盘里夜明珠。”宋人陶弼曾将潮水喻作水晶,月亮喻作夜明珠,赋予景色以美好的意象。

可见水晶一直以来给人的印象都是纯洁精致的。但是现在我们日常所见到的其实大部分都是玻璃杯,并不是水晶杯。

这种普通玻璃酒杯材质较厚,且为确保结实,杯口边缘会加固,并且也没有光泽度。

也并不会对品酒体验有所提升。所以玻璃酒杯通常价格较低。

而水晶酒杯,则是向玻璃中添加2%~30%的矿物质制成。通俗的说,就是使制成的酒杯能同时满足轻薄和耐用两个条件。

所以水晶杯通常杯壁轻薄并且结实,在碰杯时,声音十分清脆,透过光观察酒液时也非常的透亮清晰。

一直以来晶莹透亮、有水色之柔的水晶,也是历代文人雅士都很爱把玩的一件物件。

既然是如此高雅具有韵味的东西,那今天我们就好好说一说关于水晶杯的这些事。

水晶杯能从千百万中脱颖而出不光是靠颜值来的,它不仅轻薄而且聚香。

水晶杯的透光度极好,熠熠生辉折射出斑斓的七彩之光让人品酒时看起来更加的赏心悦目。

水晶杯由于材质硬度很高,所以可以制作出更轻薄更轻巧更清脆的杯子。

一般在红酒杯、香槟杯、洋酒杯中广泛用到水晶材质的杯子。

由于杯壁是由很多小切面的组成,所以更容易留住酒香。

如果是水晶制作的酒壶、香酒器更是器皿中的极品。并且不同的形状的水晶杯还有不同的名称跟用途,你用什么杯子取决于你喝什么酒。

最常见的红酒杯,开口小于杯身,这样的设计是出于方便品鉴葡萄酒,这种杯身可以让葡萄酒的香气环绕在杯口。

葡萄酒杯是高脚杯,正确拿杯是拿住杯角,因为葡萄酒对外界温度很敏感,手握葡萄酒酒杯杯身会对葡萄酒特性造成影响。

还有比较常见的一种是香槟杯,浅腹大口的酒杯。常见的有长笛形和飞碟形两种,笛形又可以叫郁金香杯。

这种设计主要为了能保持酒香的同时又能观赏晶莹透明的气泡。

除此之外还有白兰地杯、鸡尾酒杯、海波杯等等, 不同的酒水因为不同的容量和特性,都有相应的杯子去盛装。

如果用错了杯子,不仅看起来别扭,也会使饮料卖相、口味都大降档次。

下面就带你们看看世界各地都有哪些历史悠久的品牌吧~

1、英国LSA polka

如果非要我选择一个杯子,那一定是水晶杯莫属了,第一次体验到把阳光收在一个个小杯子里七彩斑斓的感觉。

曾经我发誓一定要收入囊中的杯子,英国进口LSA polka复古风格的波尔卡柔和色调的人工吹制水晶杯子。

同时还买了一个厚底的洋酒杯,买回家的第一天就开始期待阳光照进房间里了。

除了工艺,造型亦十分舒适。要不就是磨砂的触感,要不就是简约利落的小凹点,再不然就加入一道细细的金边。

总而言之简约大气是恰到好处的巧妙与精致。

如果说要给它们一些标签的话我想大概是腔调、适度浮夸、盈润如水、坚实与脆弱、简约即个性了吧!

总之,它能让充满烟火气息的餐桌和厨房增添不少的意境,让疲惫不堪的生多一些活力。

我偶尔的粉色少女心,不管是北欧简约风还是复古loft装修,这些闪闪的水晶都是我挑选的不二选择。

2、奥地利的Riedel

从潮流手袋,型酷墨镜到典雅腕表,到手工鞋履、再到缤纷珐琅和璀璨水晶,从小众宠儿到世界名牌。

奥地利总有你要带回国的品牌,如果去奥地利一定要带品牌回国那么不可错过Riedel酒杯。

这个“酒杯里的劳斯莱斯”Riedel是世界上最专业,同时也是最富盛名的酒杯和醒酒器制造厂。

作为依据酒的类型设计玻璃杯形状的第一人,Claus Riedel经常被称为功能性酒杯的发明者。

之所以能被葡萄酒迷捧为梦幻级的珍品,并不单止其手工技艺的精细程度堪称为艺术,更让酒迷们体会到好酒杯如何将葡萄酒特色做出了百分百的发挥。

其实大多数人喝酒时并未对品酒的容器外形有过多的要求,可是酒行家家里均对Claus的创作赞不绝口。一只玻璃杯外形不同所能产生的区别,还须一番品尝才令人信服呢!

3、法国BACCARAT

法国水晶玻璃BACCARAT,官方中文名叫巴卡拉,一些网友管她叫八克拉,算一种土味浪漫吧~

看过奢华巨制《小时代》的都知道杨幂打碎那个水晶杯,还有塑料姐妹花们在天台用来toast的水晶杯,都是来自同一个品牌BACCARAT,对它可谓是一见钟情。

1899年的时候,当时的法国总统艾米勒€€卢贝挑选了Baccarat 出品的这套酒具,这套刻有RF花押字代表“法兰西” 的Juvisy酒具,就一直在重要国宴中装点着总统的桌面

在漫漫历史长河中,Baccarat见证了一个个重要且难忘的时刻,说得上是“最见过世面”的水晶杯了。

这套平底水杯用途非常广泛,价格相较其他的也十分亲民。

一套六只,每款的刻花都各不一样。如果送礼的话,真的可以作为首选。

礼盒包装的这款真的很爱,红色对应的是著名的BACCARAT红,就跟Tiffany蓝一样,这款红色是品牌的经典色,在多款产品上呈现点睛一笔。

4、意大利ZECCHIN

这款是意大利ZECCHIN威士忌酒壶,闻名于世的威尼斯水晶玻璃制品。

这牌子很多非常精美但是也非常昂贵的彩绘玻璃制品,各种成千上万一件买不起系列。

并且这个品牌只用穆拉诺玻璃,要知道在14世纪以前,穆拉诺玻璃师都是被禁止离开威尼斯共和国。

这类玻璃热色法是属于国宝级别的手法,蓝色的难道极大。就是现在去当地的博物馆,还能看到金色和红色的玻璃器皿。

古老的手工工艺,让杯具整体看上去优美繁荣,以古典装饰风格为主,精细独特的手工工艺让很多轻奢主义的白领所喜爱。

意大利Murano玻璃圣殿骑士水晶杯,这款是威尼斯色彩与神殿彩窗的缩影,穿梭时空让人感受璀璨光芒的祝愿。

这种杯底很厚的杯子前段时间很是流行,同样是水晶小贵。杯底有满足少女心各种萌宠,我个人比较喜欢小熊这款,这款男生用的话也不会很gay。

5、捷克Moser

Moser的水晶工厂位于举世闻名的捷克温泉小镇Karlovy Vary。

温泉小镇在捷克北部,据闻各国王室、贵族、名人常常来此疗养,Moser水晶产品的独特性也归功于其已使用了150年历史的装饰技艺,精确的配方决定了它的硬度,光泽度及色彩度。

同样他的水晶制品也远销各国。

近年来,由John Galliano引领的波西米亚风格服饰红极一时,大多数人不知道的是捷克的波西米亚水晶制品是世界上最好的水晶。

这里有个神秘的山谷,里面有着全世界最优质的石英石,出产全世界最昂贵的彩色水晶。

所以使得由它出产的水晶杯都非常的有价值,甚至被被很多政要、明星收藏了,比如希拉里、拳王泰森等。

其中它有一款最有特色的水晶杯,叫做Sipek Crystal 不倒水晶杯”。

像它的名字一样,它最大的特点就是不会倒,这样设计,让喝酒显得更加的有趣味性。

并且这个杯子是专门用来喝烈酒的,不管你怎么醉醺醺的摇晃,它最终还是不会倒下。

并且Moser是法国奢侈品协会75个成员之一,这个协会只有Moser这一个水晶制品品牌,该协会会员包含LV、爱马仕、Chanel、卡地亚、Dior等等。

6、泰国5ive sis

随意的纹理,犹如老树的树纹,也像激起的水花,让简单的水晶杯子灵动变得与众不同。

就算是极简的杯子也会被几条金线赋予灵魂。

这款十二生肖镀金镶嵌水晶杯真是满满的泰国风情,是东方传统和西方现代的一次碰撞。

生肖作为悠久的民俗文化符号,古往今来留下了大量的描绘,生肖形象和象征意义作品。

5ive sis利用自然元素的组合和对东方文化的信仰,设计这样的奢华感的一种体验…………

喜欢欧式复古风情的可以看一这款,浮雕ins奢华多色砖石纹香槟杯。

简约色调,优雅生活。

这类的水晶杯主要是杯壁厚实,手感舒适。

卢璐说,

喝一杯水的这件小事情,看似简单和普通。但正是这些寻常的事,陪伴我们好的坏的每一天。

如果想给生活一些幸福感,那么先从入手一款水晶杯开始吧!

用刀叉吃饭代表什么生肖2

#这就是年味儿#大红灯笼挂起来,大红福字贴起来,大红秧歌扭起来……小时候的年,简单而快乐!一套漂亮的花衣裳,两条鲜艳的绸绫子,几块红红绿绿的水果糖,都可以美上一整年。

二十三是小年,也是灶王爷上天言好事的日子,爷爷早起打扫庭院,让爸爸把水缸洗刷干净挑满水,从这个日子起,一直到正月十五,水缸不能见底儿,吃过饭第一件事就是把水填满;又嘱咐妈妈把米桶装满米,米桶也不能见底儿,随用随添;接着把我们几个小孩子叫到跟前:“离香案远点,不许碰香,不许偷动供果,不许拿刀叉剪子……”

财源广进

吃早饭前要先把灶神爷送走,在院子里放一挂鞭,几只“二踢脚”。回屋在灶台上方粘一块芝麻糖,意思灶王爷嘴甜甜的,多说主人家的好话。

二十四全家总动员打扫房子,糊门斗。门斗就是在门上方用秫秸弯一个框,糊上与今年太岁相合的属相,或“富贵牡丹”“喜鹊登梅”等吉祥的年画。我家多数时候糊的是“松鹤延年”。

二十五做豆腐,爸妈挑出四五十斤破半的豆子(好豆子留着卖钱)送到表叔家,二表叔是豆腐匠,手艺非常好,干净利索,做出来的大豆腐颤颤巍巍香气扑鼻,干豆腐软软呼呼,怎么炖都不碎。爸爸帮二表叔打下手,我们就在豆腐坊跑来跑去,一会儿赶赶拉磨的毛驴,一会儿站上凳子过几下大箩。做豆腐需要一天时间,晚上太阳落山了,豆腐也做好了,爸爸赶着毛驴车拉着干豆腐,大豆腐,我们坐在车上卷着干豆腐就着西北风开吃,味道咋那么好呢?!

回到家爸爸用菜刀简单地把豆腐分成小块冻在门板上,干豆腐也一沓一沓分开,沾水冻上。那时候无论谁家先做豆腐,都要左邻右舍地分几块给大家。

二十七杀公鸡,我家杀鸡宰鸭这活都是我妈干,我爸胆小从不参与,我们也不敢靠前,但吃鸡肉的时候一个个都往前冲。农村正月里是不能杀生的,据说正月里阴间也放假,生死路不通,被杀的小动物们就会在阳世游离不得投胎转世,无法安生。

二十八把面发,一般情况是蒸一锅白面馒头,有时候蒸豆馅包子,然后冻起来,正月里不动蒸锅了,一年不生(升)气。

二十九陆陆续续有人拿着红纸来我们家写对子,一张大红纸五分钱,可以写三副对子两个大福字,也有写两副对子四个大福字的!根据邻居们的需求爸爸放上炕桌,铺纸研磨开写。“肥猪满圈”“金鸡满架”“井泉大吉“抬头见喜”“人行千里路,车马保平安”“年年风调雨顺,岁岁五谷丰登”“国泰民安”……写了一副又一副,送给一家又一家。一天下来爸爸腰酸腿疼,但他还是乐此不疲。

年三十,也就是除夕夜的规矩最多。早上爷爷还是打扫庭院,妈妈熬了浆糊,爸爸把写好的对联一幅幅贴上。对联和福字一定要在中午十二点前贴完。现在的很多地方福字都是倒着贴的,寓意福到了!有一年我们也赶新潮,在大门上贴了两个大大的倒“福”。爷爷回来吹胡子瞪眼睛让我们赶紧揭下来重贴。他说像大门这样庄严的地方一定要正正当当地贴,正出正入的福,不偏不倒,而且贴对联和福字必须从大门外向里贴,先贴抬头福,再贴进门福!

至于倒福可以贴在垃圾桶,水桶,簸箕,米缸,抽屉,衣柜等这些常翻动,倒掉的器物上,寓意“福”到了!但也一般是小福字,大的福字无论贴在哪都要立立正正的。

贴完对联就要炒花生毛嗑,正月里不许干锅炒,要把正月里待客的花生毛嗑都炒出来,放在炕稍,防止返潮。吃的时候就装在纸盒里,大家你一把我一把抓着吃。除夕夜是妈妈最忙的一天,她还得准备年夜饭。年夜饭通常是金银饭(大米掺小米)过去没有十个,八个菜!六个菜就是不错的人家了。我家每年年夜饭大同小异:红烧肉是主打菜,鱼也是必须的,预示连年有鱼,但从不做刀鱼,因为刀鱼要切一段一段的,也不做黄鱼和鱿鱼,通常是鲤鱼、鲅鱼、大王鱼……黄豆芽是如意菜,酸菜粉条是细水长流,炒芹菜勤劳致富,炒韭菜干豆腐长长久久,福气满门……其实这并不是有什么深刻含义,有多大讲究,而是根据当时社会条件老百姓能吃得起的那些菜。

去年年夜菜

吃过年夜饭,剩下的米饭叫“接年饭”,放在粮仓里过了初一再吃。餐桌上的鱼是不能翻身的,而且骨架要保持完好无缺。鱼头的方向冲里,寓意财往里走,剩下的鱼骨架不能扔掉,用盆扣着埋在米缸里,这是年年有余(鱼)。入定以后就不能翻箱倒柜找东西了,剪子、刀都会用红布缠上。爷爷还会挑出几棵最粗壮的大葱,缠上红布条分别放在南北窗台上,预示着一年衣食无忧,从从容容的。我们提着爸爸用秫秸和红纸糊的五角星灯笼挨家挨户串门。

除夕吃饺子一定放一枚硬币,谁吃到这一年的福气就是他的,所以每次吃饺子我们都翻来覆去找,吃得都很饱,直到硬币出现了,才放下碗筷悻悻离开。吃饺子也叫迎神,喜神穷神,福神贵神,各路神仙除夕这天纷纷出门,就看你家能请到哪位神了。

妈妈在灶前煮饺子,爷爷在屋子里点上香,粮仓,羊圈,厕所……所有的灯都打开,香都点上,而且给牛羊,猪鸡狗添上饲料、吃食,让它们悠闲地咀嚼着草料。爸爸带着我们在院子里放鞭炮,除夕晚上鞭炮放得最多,因为这是请神呢,必须恭恭敬敬,诚心诚意。

吃饺子时门要大敞四开,饺子上桌爷爷坐在正位,爸妈跪在地上给爷爷磕头拜年,然后爸妈坐在爷爷两侧,接着是哥哥和弟弟跪下来给爷爷、爸爸、妈妈磕头。我给他们行鞠躬礼。我们每人能得到三毛压岁钱。然后大家上桌一起吃饭,爷爷第一个动筷,饭桌上不能瞎说话,也不能打闹,吃完赶紧下桌。

敞门吃饺子

爷爷有一个小戥子,是过去量中药材的一种称。每年除夕爷爷都会在半夜十一点半量好五谷杂粮,各自装在一个小碗里,等接完神吃完饺子十二点一过,他就再次拿出戥子称量那些五谷,发现哪一种粮食重量多了,来年就种哪种农作物。他也会在场院里撒一大圈草木灰,第二天早晨起来观察圈的变化,和里面有什么痕迹。至于他发现了什么,我们也不清楚,春天播种的时候都是爷爷说的算。年年庄稼有好收成,所以邻居们看我们家种什么,他们就跟着种什么。爷爷在村民们的心中也一直是德高望重。

用刀叉吃饭代表什么生肖3

恰克图与买卖城

从乌兰巴托继续向俄国的商道,是张库大道的延伸。从乌兰巴托再往北350公里左右,穿过茫茫草原,便可到俄罗斯与蒙古国的边境城市恰克图。恰克图俄语意为“有茶的地方”,位于俄蒙边境的俄罗斯一侧,在其对面距离三百米的蒙古国一侧,曾经有一个边境商贸城市买卖城。在1727年,清朝和俄罗斯签订《恰克图条约》,双方在恰克图和买卖城互市。白天两座城市均打开城门,两国商人互市贸易,傍晚闭关,商人各回各国。

十九世纪恰克图交易市场堆积如山的茶叶等货物(http://culture.people.com.cn/n1/2016/0314/c22219-28196836.html)本文图片除特殊标注外,均为作者拍摄

恰克图和买卖城这两座孪生城市,此后共同成为万里茶道上的贸易枢纽。马克思在《俄国对华贸易》一文中提到:“恰克图的中俄贸易增长迅速,使得恰克图由一个普通集市发展成为一个相当大的城市。”根据美国作家艾梅霞(Martha Avery)的《茶叶之路》中的叙述,恰克图类似20世纪的香港,扮演着一个国际自由市场的角色:“恰克图......不受任何宗教约束。它不仅仅是贸易中心,也是信息流通中心。”而买卖城是清朝北方边境的海关,是大库仑的延伸,由政府批准后商民所建,由官方管理。在这里对俄的贸易额,一度占据了清朝对外贸易的半壁江山。中央派往买卖城的监管官职称是护军统领,有军方背景,主管当地经济大权,是极为重要的封疆大吏。

在茶叶之路退出历史舞台后,两座边贸城市迅速走向了衰败。恰克图人口大量流失,现在只是一个两万人的普通小镇,而买卖城则在1921年的大火后,已然彻底荒废,如今只剩断瓦残垣。

由于时间所限,并且到恰克图需要办理俄罗斯的边境证,我就没有到俄蒙边境去走访,而是继续往北,到了恰克图北边两百多公里的乌兰乌德。

贝加尔湖畔的共和国

布里亚特共和国地图

乌兰乌德是俄罗斯联邦的布里亚特共和国首府,是西伯利亚大铁路和俄蒙铁路的交汇点。乌兰乌德,这个城市的名字听起来就蒙古味十足。布里亚特共和国类似俄罗斯境内的国中之国,这里是布里亚特人——蒙古族的一支的故乡。作为西伯利亚人口最多的原住民族群,布里亚特人是典型的蒙古人种,总人口约50万,主要集中分布在贝加尔湖东岸。

布里亚特是蒙古民族中历史最悠久的一支,其前身是在贝加尔湖(我国古代称其为北海)附近游牧和打猎的古老部落——丁零。在蒙古兴起后,布里亚特人逐渐被蒙古同化,成为蒙古人的一支。在布里亚特共和国之外,也有部分布里亚特人分布在我国内蒙古呼伦贝尔市,和蒙古国的东方省。在内蒙,部分布里亚特人被称为巴尔虎人。呼伦贝尔有几个旗都以巴尔虎命名:陈巴尔虎旗、新巴尔虎左旗等。而这个名字来自于贝加尔湖东岸一处风景优美的山谷:巴尔古津谷。两处地名因为这个民族而巧妙地联系在了一起。

因为远离蒙古帝国的核心区域,布里亚特人一直保持着自己独特的传统文化与民族服饰。他们与其他蒙古人最大的不同,是过着定居游牧或者渔猎生活,所以很少住适合游牧生活的蒙古包,更多是住小木屋。而布里亚特语作为蒙古语的方言,和其他地区的蒙古语沟通起来并不容易。因此,即便是迁居我国的布里亚特人,也较少与其他蒙古人通婚。

布里亚特曾经是中国的一部分。在十七世纪,俄罗斯翻越乌拉尔山,如秋风扫落叶般征服西伯利亚。多数原住民在俄国人枪炮之下毫无抵抗,唯独布里亚特人给俄国征服者们造了点麻烦。不过夹在俄国和清帝国之间的布里亚特人日子并不好过,俄国人、外蒙古的喀尔喀人,以及满清人都给他们带来过战火之灾。最终,清朝对俄国的妥协,使得布里亚特和贝加尔湖一道,成为了俄国的囊中物。

康熙年间,清朝与俄罗斯于1689年签订了《尼布楚条约》,以额尔古纳河为界,将贝加尔湖及其东岸让给了俄罗斯,布里亚特人也正式成为了俄国公民。而后雍正年间,清朝与俄罗斯又签订了《恰克图条约》,确定了中俄中段边界,将贝加尔湖以南又让与俄罗斯。至此,布里亚特彻底成为俄罗斯的领土。

俄罗斯联邦国旗与布里亚特共和国国旗

如今的布里亚特共和国,是俄罗斯联邦共和国内部的一个自治共和国,有自己的国旗、国歌、议会、宪法和元首。这个总面积35.13万平方千米——相当于河北和山东面积之和的国家,在俄罗斯境内宣示着这支蒙古人的主权。

在十七世纪,东进的俄罗斯哥萨克,进至乌德河河口,在这里建立了叫做上乌丁斯克的要塞。这里正处在由俄罗斯通往蒙古和中国的茶叶之路上,逐渐发展成东西伯利亚地区重要商贸中心。

俄罗斯人对于茶有着独特的喜好。在十六世纪,俄罗斯在与蒙古大汗的交往过程中接触到了茶,随后的两个世纪里,茶在俄罗斯的贵族阶层中流行开来,被称为“城市奢侈饮品”,喝茶成了上流社会身份的象征。到了19世纪,随着中俄茶叶贸易的不断增长,饮茶成为俄国社会各阶层普遍的生活方式。在当时的俄国文学中,茶是频繁出现的事物。文豪列夫·托尔斯泰就有名言:“茶炊代表着一家之安宁与祥和,更是兴味盎然的催化剂。”他在《战争与和平》中提到过俄国人饮中国普洱茶的状况,并且写道“在俄国人这儿,(饮茶)早已形成一种单独的、不可或缺的需求”。

中国的茶叶经恰克图进入俄罗斯后,乌兰乌德就成了重要中转站点。茶叶给这里城市建设和发展带来了重要的影响。在19世纪中后期,通过与中国的茶叶贸易,乌兰乌德这座城市开始兴盛起来,逐渐实现了从军事要塞向商业城市的转型。当时这里每年都要举办一次上乌丁斯克博览会,其中的核心内容就是茶叶展销。

反映中国茶叶畅销俄国的老海报(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555848494903590&wfr=spider&for=pc)

在我居住的旅馆,前台兼服务员的布里亚特大妈,有着蒙古人的典型面容:圆圆的脸庞,细细的眼睛,却把俄语作为母语。她用俄语回答我们的各种问题(尽管我们也听不懂),熟练地使用刀叉,穿着俄式大衣和皮靴,涂着口红画着浓妆,远看几乎就是一个典型的俄国妇女。每天早上她都给我们准备早餐,早餐除了面包、火腿、鸡蛋、奶酪,雷打不动的都有一杯茶。

这很符合当年俄国历史学家帕尔申在《外贝加尔边区纪行》一书中的描写:“......所有居民,无论贫富、年长、年幼,都嗜饮砖茶。查实不可缺少的饮料。早晨就面包喝茶,当做早餐,不喝茶就不去上工。午饭后必须有茶。每天喝茶可达五次之多。爱好喝茶的人能喝十至十五杯。无论你什么时候走到哪家去,必定用茶款待你。”

我看了一下茶的包装,不是来自中国,而是来自斯里兰卡。这让我想起十九世纪后半叶,英国在南亚殖民地推广茶叶种植,在当时也冲击了中国茶叶对俄国的销售。而在饭店点菜时,语言不通的我们,也能听到服务员关于是不是要点茶的推荐。因为俄语的“茶”发音和中文类似,这多半也是茶叶之路的遗产。

茶叶贸易给这座城市留下了大量遗产。在十九世纪,大量的俄国和中国茶商云集在这座城市,茶庄和茶店最为集中的地方被称为茶叶街,这就是乌兰乌德如今最繁华的商业街阿尔巴特大街(也叫列宁大街)。这条街上的商场,当年都是经销茶叶的地方。

乌兰乌德阿尔巴特大街

在商业街里有一个很有特色的建筑,红色墙体、白色廊柱,廊柱上刻着希腊神像。这栋楼是二十世纪初乌兰乌德著名茶商卡布莱曼的茶庄,被称为“红房子”,现在是一家商店。在茶叶街南边,还有黄墙白柱,有着许多拱门的建筑,曾经是茶叶批发市场,后来被改为中心百货。城市里最著名的圣欧吉特利大教堂,也是在茶叶街建造的同时,由茶商们集资建造的。乌兰乌德至今仍一年办两次茶业博览会,参展商中不乏中国商人的身影。

阿尔巴特大街上的“红房子”

曾经的茶叶批市场

乌兰乌德见证了茶叶之路的辉煌,也见证了茶叶之路的衰败。在阿尔巴特大街北段,有一个醒目的类似凯旋门一样的“欢迎之门”,拱门上刻着“1891年6月20至21日”这个时间——当时还是皇太子的尼古拉二世访问了乌兰乌德这座城市。尼古拉当时走的就是海上茶叶之路,这条道路的兴起导致随之而来的路上茶叶之路的衰败。

乌兰乌德的“欢迎之门”

在1891年4月20日,尼古拉二世首先造访了中国的汉口。从十九世纪中期开始,俄国茶商进驻汉口,随后在航运的贸易战中打败了英国茶商和中国茶商,并借助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操纵了汉口的茶叶外运贸易。据《武汉近代(辛亥革命前)经济史料》记载:“砖茶一项,几为俄国惟一市场。”“汉口之茶砖制造所,其数凡六,皆协同俄国官民所设立者,其旺盛足以雄视全汉口。”从那时起,汉口开始被称为“东方茶港”。尼古拉二世在汉口接见了俄国茶商,并随后会见了湖广总督张之洞。在会见中,尼古拉二世用“三个伟大”来赞扬茶叶之路:“万里茶路是伟大的中俄茶叶之路;在汉口的俄国茶商是伟大的商人;汉口是伟大的东方茶港。”在他得意的赞美背后,是无数晋商被排挤出局的血泪。在1860年,从汉口运往俄国的茶叶几乎全部为晋商把持,到了1873年,晋商只占据半壁江山,到了1894年,晋商已经不足一成。

在造访汉口之后,尼古拉二世访问了日本,随后在海参崴登陆返回俄国,并沿着已经开工的西伯利亚大铁路,一路向西前往莫斯科,途中就访问了乌兰乌德。“欢迎之门”是尼尔拉二世访问乌兰乌德的纪念,也见证了海上茶叶之路的兴起。自从汉口成为“东方茶港”之后,俄商在汉口垄断了红茶、砖茶的生产和运输。俄国砖茶厂采用机器制茶,价格更为低廉。同时俄商直接在汉口将茶叶装船,通过河海,经苏伊士运河进入欧洲,最终到达俄国在黑海的敖德萨港。或者运输到海参崴,然后走西伯利亚大铁路到欧洲。海运在时间和运费上均显著优于张库大道的陆路运输,一下子将晋商的茶叶贸易份额抢去了三分之二。清代刘坤一在《议覆华商运茶赴俄华船运货出洋片》中就表达了对未来的担忧: “山西商人运茶至西口者,仍走陆路......以较俄商所运之茶成本贵而得利微。深恐日后,俄商运举更多,而山西商人必致歇业。”

在海上茶叶之路的冲击下,路上茶叶之路逐渐衰败,用驼队贩运茶叶的生意渐淡下来。到了光绪年间,沿张库大道进入俄国的商人开始逐渐减少。在二十世纪初,中东铁路(东清铁路)和西伯利亚铁路相继开通后,曾经的茶叶贸易重镇恰克图的地位彻底被乌兰乌德取代。这座城市全程目睹了茶叶之路的兴衰历程。

俄罗斯的亚洲脸

乌兰乌德是欧洲遇上亚洲的前沿,充满了神秘、混搭与魔幻色彩。与大多数俄罗斯的城市不同,乌兰乌德是这个国家的一张“亚洲脸”。在这座城市,布里亚特人和俄罗斯人基本一半一半。走在街上,随处可见欧洲人和亚洲人和谐共处,谈笑风生。让人时不时冒出“我究竟是在哪”的感觉。市区的道路两旁尽是苏联时期的建筑,让人充分感受到俄罗斯的味道。但许多建筑都在阳台、屋顶或建筑立面带有蒙古民族的一些装饰性元素,让人感觉这里又“很亚洲”。

乌兰乌德街头

乌兰乌德长期是一个神秘的工业城市,并不对外国游客开放。如今这里却依然看不到多少国际游客的身影。商业街看上去有些清冷,老城区大量破旧的建筑,将你拉到旧时光里。在市区,随处可见苏式的方盒子居民建筑。这种四四方方、颜色单调又缺乏修饰的建筑看上去粗陋,但成本极低,在赫鲁晓夫执政期间被大量修建,因此被称为“赫鲁晓夫楼”。几栋楼可以围合成一片公共活动空间,许多单位大院、家属院都按照这样建成。在我国老工业基地,特别是东北地区,也有大量的这种建筑存在。

而在市区的南部,有一片老城区。这里保存着为数不少的俄式小木屋,一两百年前,俄罗斯人大量移民西伯利亚时,就开始建造这样的小木屋。当年旅居的茶商们,也多住在这样的木屋之中。如今这片木屋已无人居住,被当作历史遗产保存了下来。

在一百多年前,这座城市的亚洲面孔中,有不少都是留着辫子中国商人,尤以晋商居多。我们在乌兰乌德的向导高德——一个在中国留学过的布里亚特人告诉我,在一百多年前,有很多山西籍商人在布里亚特经商,常年独身在外的商人,很多都娶了俄国人和布里亚特人,在当地繁衍下来。布里亚特选秀节目中有一个很受欢迎的女歌手的爷爷,就是当年的晋商,从她的姓也能看出她的中国血统。高德对于这些和中国文化有关的掌故都颇有了解,并且一路上还向我请教中国的情况,甚至还问我一些网络上的冷笑话段子。这些年随着中俄贸易的升温,他的翻译业务看上去也越来越红火。“中国商人还会像当年一样多的,”他说,“他们已经开始回来了。”

乌兰乌德火车站,苏式建筑结合了布里亚特蒙古的色彩元素

北地寻佛

最能代表布里亚特人文化传统的,还是喇嘛教。自从16世纪蒙古的阿拉坦汗将藏传佛教的黄教(喇嘛教)从藏地带入蒙古之后,蒙古人开始全民信仰喇嘛教。布里亚特人本信仰萨满教,十八世纪,喇嘛教沿着茶叶之路传入布里亚特。成为了布里亚特人的信仰。

喇嘛教在茶叶贸易商中也起到了重要的影响。旅蒙、旅俄商人和布里亚特人打交道时,都明确表示遵守喇嘛教的教规,通过对宗教的崇拜,与当地人建立亲近感。宗教往往成为人际交往特别是商业活动的润滑剂。对佛教的理解,是中国商人相对俄商的独有优势。商人们会精明地利用投资修建寺庙来促成生意。在茶叶之路上,商人们和寺院保持了良好的关系,有时甚至让僧人出面帮助解决商务纠纷。

乌兰乌德市区最高处Rinpoche Bagsha寺是城市的宗教中心。在这里,眼前看到的红衣喇嘛、耳畔传来的佛教音乐,无不让人有回到拉萨的穿越感。大殿外的转经筒都有真人大小的十二生肖守护,也反映了茶叶之路带来的汉文化在历史上对其的影响。

苏联解体后,长期被压制的宗教活动迅速得以恢复,人们纷纷重新信仰喇嘛教。现在当地人对宗教信仰极为重视,参观时就看到有人生了孩子来还愿。甚至一些俄罗斯白人,也开始信仰这种宗教。而在寺庙里面,甚至还有俄罗斯族的白人喇嘛。这种跨越地域和种族的文化交融,与当年茶叶之路颇有类似之处。

伊沃金斯克寺

在城区之外三十公里的伊沃金斯克寺,规模更大,是全俄佛教教育的中心。寺庙是一个大院围成的建筑群体。各个建筑的色彩鲜艳,饱和度高。在阳光的照耀下,让人迷失在异域感中。不少蒙古国的佛教信徒都来这里参拜。茶叶之路给他们带来了宗教,他们的民族文化,也依托寺庙而生生不息。俄国人改变了布里亚特人的语言,但宗教文化,让他们与蒙古兄弟们牢牢拴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