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飞吴用代表什么生肖

宋江像刘备、吴用像诸葛、李逵像张飞、关胜像关羽,水浒与三国?,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九州历史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张飞吴用代表什么生肖1

金圣叹研究《三国演义》《水浒传》,认为两本小说人物特点、创作风格相似,得出两本书是合著的观点。当今有学者考证说两部书的作者都是罗贯中。

这两部书确实很多地方相似:

首先,都来自民间故事,作家在此基础上加工而成。《三国演义》的故事追求精彩,弘扬忠义,很多重要史实没有写;《水浒传》很多故事来自茶坊酒肆、来自说书人,也借用了其他作品,比如西门庆潘金莲的故事就来自《金瓶梅》。

第二是人物形象。《三国演义》中的人物进行了一些加工,与真实有不少偏差,搞得跟《水浒》人物很接近。比如张飞,原本是个礼贤下士、谦谦有礼的士大夫,而且擅长书画、文化水平很高,硬是被写成了李逵。刘备出身微末,意志极为坚韧,从草根出身到三分天下,被写成了宋江的样子;诸葛亮也没有那么神奇,被写成了吴用。其他还有很多,比如关羽像关胜、赵云像林冲等。

《三国演义》的作者是罗贯中,这一点基本没有异议;说到《水浒》的作者,流传较广的说法是:“钱塘施耐庵本、罗贯中编次”,有说法是前七十回是施耐庵著、后五十回是罗贯中著。

从施耐庵经历以及与罗贯中关系看,可能这种说法比较靠谱:施耐庵与刘伯温是同榜进士,刘伯温当了朱元璋的军师,多次邀请施耐庵出山,但施耐庵无心官场,辞职著书。写成《江湖豪客传》(就是《水浒传》)以后,朱元璋大怒,认为这是“倡乱之书”,要杀施耐庵。

罗贯中是施耐庵的学生,他想了个办法,让施耐庵继续写,把书名改为《忠义水浒传》,剧情改为宋江带领一百零八将归顺朝廷、为国家效力。写完之后,朱元璋看了很高兴。

张飞吴用代表什么生肖2

朋友们,你们是否有这种感觉,读三国水浒史记的时候,会觉得张飞、李逵、樊哙是同一个人,无论是外貌特征,还是性格特点都出奇的相似。在近几年的影视作品中,也是由同一个人出演的,结果就弄的傻傻分不清。

他们的外貌都是粗狂型的,豹头环眼,燕颔虎须,一看就是莽汉。性格都是暴躁,冲动,不会思考,头脑简单,四肢发达。而且张飞和樊哙的职业还一样,都是屠夫。他们还有个共同特点,都是领导身边最信任最器重的人,张飞是刘备的结义兄弟,李逵是宋江最得力的小弟,樊哙是从沛县就跟刘邦起义的兄弟。而且他们都一以贯之的忠诚,很是奇怪,为什么领导需要身边有这样的莽汉呢?

首先说来,这样的人没心机,便于控制,一旦认定一个领导,就会死心塌地跟他一辈子。张飞跟刘备关羽结义,誓同生死,风风雨雨多少苦难都坚持下来,如果换成心里有小九九的人早跑了。张飞心思简单,得知关羽被曹操俘虏,以为降了曹操,待关羽回来时,便拔矛相向,弄清楚缘由后,立刻变怒为喜,把酒言欢。

李逵在江州被宋江用十两银子收买后,便终其一生为宋江卖命,直到最后被宋江毒死,仍说:“罢罢罢,生时服侍哥哥,死了也只是哥哥部下一个小鬼”,真是做到至死不渝。

樊哙跟刘邦不仅是一同起事的兄弟,更是亲家,刘邦晚年病重,讨厌见人,别的大臣都不敢去打扰,樊哙想念往日情义,不顾阻拦入宫见刘邦,痛哭流涕地说:“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说得高祖笑着起来了。患难见真情啊。

这样的人往往能替领导说出想说不能说,想干不敢干的事。最明显的是张飞和李逵,刘备打下汉中后,势力达到顶峰,群臣都有劝进之意,刘备自己也想当皇帝,但自己说出来显得太不要脸了,这时,就得张飞站出来,大声说:“哥哥为汉中王!”刘备还要作态,骂张飞一顿,其实心里暗爽,诸葛亮等文臣再劝进,事情就成了。

李逵也有这样的作用,第一次朝廷招安时,朝廷看梁山完全跟打发乞丐一样,众人不满,这时是李逵从房梁跳下来扯了诏书,事情才得到缓解。而且李逵也做了跟张飞一样的事,大呼:“哥哥做大宋皇帝”,宋江明里大骂,暗里照顾,说出了宋江的心声。

樊哙也干过类似的事,在鸿门宴上,樊哙持盾闯入,大义凌然的说:“沛公先入定咸阳,暴师霸上,以待大王。大王今日至,听小人之言,与沛公有隙,臣恐天下解,心疑大王也。”正是樊哙这番话救了刘邦,这句话樊哙作为一个武夫说出来正合适,要是刘邦或者张良说,项羽不会这么轻易放过刘邦的。

这些人都是打先锋的不二人选,他们三人都是各自阵营中冲在最前面的人,领导需要这样的人做榜样,需要他们打先锋,需要他们身先士卒,鼓舞士气,一支部队中有这样的人,往往在士气上就赢了。

其实还有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故事中,需要这样的角色。我之前说的是他们的文学形象,在历史上,张飞不莽,还会书法,据说还是帅哥,因为刘禅娶了张飞的女儿,生女儿像爹,应该长的还可以。而樊哙,其实也不莽,非常识大体的,在鸿门宴上对刘邦说:“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还说,“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非常果断有谋。 李逵本是虚构,不多说。

他们被描画成这样,用流行的说法,是剧情需要。要唱好一台戏,就什么样的人都得有,一般都是这样安排角色,领导大都无能,遇到事情只会说,“为之奈何”、“军师救我”或者“悟空救我”。还需要个军师,统筹全局,比如张良、诸葛亮、吴用。还需要独挡一面的大将,比如韩信、关羽、林冲。当然,也需要莽汉,增加戏剧元素,莽汉的作用很多,往往会因为某些小原因坏大事,增加戏剧冲突,莽汉身上还有很多喜剧元素,为剧情增加欢乐。每当张飞、李逵、樊哙、甚至猪八戒出场的时候,往往会伴随搞笑的事情,这些都是观众喜欢看的。

无论是评书演义,还是现在的影视剧,都需要这样的角色活跃气氛,如果个个一本正经,个个聪明绝顶,那看起来未免枯燥,所以,作者编剧塑造出全新的人物形象,来为大众带来更多的欢乐。

张飞吴用代表什么生肖3

《浅说水浒》第493期(文/焦目)

宋江从郓城押司,到逼上梁山,而后接受招安,南征北讨,最后被奸臣害死。李逵嗜杀,有时候他会杀红眼,自家人都不顾;吴用本是村中一个教书匠,先后辅佐晁盖和宋江,虽然赚过卢俊义等人上梁山,但是也出过不少计策。这三个人,在水浒中戏份极多,是为数不多的主角人物。

然而,很多人读水浒,对这三人都不能客观看待。

个人看来,水浒、西游等书,本来就是几百年间,不止一位文人不断丰富编辑而成的名著,其目的是说故事,作者当初未必就有多么高深的用意在其中,更不至于字字珠玑,篇篇大道理。所以,个人向来排斥利用名著来讲职场干货,谈人生道理和传授成功学。

新水浒李逵形象

但今天,我想说,那些对水浒中宋江、李逵和吴用不能客观看待和评价的人,请一定远离他。

第一种人,对宋江偏见

宋江作为水浒的主角,梁山的大当家,可以说是很不容易。从最初到最终,宋江的理想,一直都是建功立业,成就功名。他并不想做皇帝,也不想落草为寇,只是想出人头地,做个上等人。现实生活中,很多人也都有类似的理想,这并没有任何问题。

然而,不知道为什么,很多人对宋江都特别偏见。

央视水浒中宋江、阎婆惜形象

宋江做押司,仗义疏财,这些人说宋江精通官场,搞了不少灰色收入,还包养阎婆惜等;宋江被逼落草梁山,这些人说他架空晁盖,甚至说他暗杀了晁盖,就因为自己想做梁山大寨主;宋江想招安,这些人说他搞投降,没骨气,一心要做官;宋江招安后为国出力,打败辽国,平定方腊等内乱,这些人说他拿兄弟性命,作为自己当官的资本。

总之,无论宋江做什么,在这些人眼中都不是好事。

宋江后来分金大买市,攻城后安抚百姓,分粮赈济,知道朝廷会辜负自己也不肯反叛等,这些人也视而不见。他们所做的,只是一味地忽略宋江的正面,揪出宋江的负面。很多时候,宋江的正面也会被解读为负面,甚至“发明”出宋江的负面,用来抹黑宋江。

央视水浒中宋江形象

有句话说得好,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所以对宋江有这种偏见很可怕,它会让你失去理性,这样很难客观去看清一个人。

第二种人,对李逵成见

在水浒一书中,李逵杀了很多人。他在江州劫法场救宋江时,两边的看客被他“排头”砍;斧劈小衙内,更是被很多人拿来说事;另外他还杀了扈三娘一家,除了扈成一人;至于斧劈罗真人、吃李鬼和黄文炳的肉,甚至杀的性起时,自家人都砍,也不是没有。

央视水浒中李逵形象

斧劈小衙内,当然不对,也无法洗白。这一点,李逵确实有罪,任何时代,任何人都不能为他辩白。

但是,要知道,在水浒中,李逵的设定就是“天杀星”。罗真人也说过,因为下届众生造业太多,所以天帝才派李逵下来,大开杀戒,算是惩戒众人。

另外,李逵在书中并非是个杀人恶魔,他大多数时候,是正义的一面。寿张县坐衙,他为百姓主持公道;他看到宋江接父亲上山,也想接母亲上山享福,很孝顺;得知宋江强抢民女,他敢砍倒杏黄旗,甚至要杀了宋江。就连宋江找李师师,商量招安之事,他都觉得宋江好色,不是君子所为。最后宋江骗他喝下毒酒,李逵也无怨无悔。

央视水浒李师师形象

很多人不管这一切,他们对李逵的看法,早已固定不变。他们只是一味地批评李逵,说他不该杀小衙内,不该杀看客等。就算摆出李逵正义的事实,他们也视而不见。

评论水浒人物,要看作者的设定,时代的背景,不能一味地站在圣人角度,对别人肆意谩骂啊!九天玄女也说过,宋江等人因为魔心未断,被天帝罚下天界,所以前期他们或多或少都有问题。就好像封神演义中,很多坏人不也封神了吗?作者设定就是这样。三国演义中,敌对势力的将领,招降为自己部将,那更多了。

孔子也说过,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孔子影视形象

看到别人犯了错,你只需要反省自己就可以,何必一直骂别人?现实生活中,能自省的人很少,可能连事情原委都不知道,就站在一边狂喷,跟键盘侠没区别。别人有错,自然有人告诉他,或者法律来制裁他,你在一边痛骂,是能显着自己高尚,还是能帮他改过?

网络上,许多评论就是这样戾气。其实,你只要指出别人的错就行,能帮就帮,不能帮也不要开口就喷,还喷个不停啊。

第三种人,对吴用浅见

吴用是梁山第一军师,不知道何时起,很多人开始鼓吹朱武。有人说朱武谋略更高,有人说朱武被打压,还有人说吴用只会害人,啥也不会。

央视水浒吴用、林冲形象

朱武绰号神机军师,但这不代表他一定是一位高明的军师。事实上,朱武的战绩,还真摆不上台面。

朱武第一计就是苦肉计,利用史进的义气,把史进拖下水了,史进后来只得逃亡江湖;后面他跟史进攻打芒砀山,结果一个计策没有,害得史进直接被樊瑞打败;招安后,朱武是卢俊义的军师,结果一个“鲲化为鹏”阵,直接被辽军冲散,主帅卢俊义若不是武艺高强,已经死了两次;最坑的是昱岭关之战,朱武不派人先去打探,结果史进、石秀等六人全被被射死。

朱武能拿出手的,就是识得不少阵法,可惜他只能认识,不能破阵。

新水浒朱武形象

反观吴用,吴用有失手的时候,比如他想用假信骗蔡九知府,就被黄文炳识破了;后面攻打杭州也曾失策,折损几位兄弟。

但综合而言,吴用更强,他从智取生辰纲开始,到上梁山,受招安,南征北讨,一生出了二三十次计策,基本都成功了。比如活捉黄安、何涛,三打祝家庄,打败关胜、童贯、高俅,征辽、平田虎和王庆,更是“计无虚出”。说吴用只会坑人上山,毫无谋略,更是以偏概全,观点偏激。

很多人不看原著,不做统计,只是看了几篇阴谋论或者标题党的网文,甚至只是看过影视剧,就认定朱武超过吴用,吴用打压了朱武。不看书,不分析,不统计,正是他们对吴用有浅见的根本原因。还是那句话,没有调查,没有论据,就不要轻易发言,更不用轻易批评和指责。

新水浒吴用形象

因为书中施耐庵明确说过,“今堪副吴用,朱武号神机”,铁一般的事实,还是止不住谣言。

难不成作者的话,还不如毫无根据,乱加分析的网文吗?就好像很多人看三国,说陈到远胜赵云。陈到连个传都没有,《三国志》也说过他“名位亚于赵云”,试问这样的陈到,怎么能超过与关羽、张飞并列一传的赵云?除非你能把“亚于”解释成“胜于”。

对宋江偏见,对李逵成见,对吴用浅见,这样的人,不能客观分析人物和事情,请一定远离他们。

新三国中赵云形象

​因为,别人有优点,他们会视而不见,甚至恶意扭曲;别人有错误,他们帮不上忙,还会站在一边,假装上帝圣人,肆意辱骂,彰显自己的高尚;别人明明有实力,他却非说不如这个那个,把别人贬的一无是处。这样的人,对你怎么能有帮助,又岂能深交?

我们必须清楚,点评别人,尤其是古代名著中的人物,一定要在时代环境中,站在作者角度、人物角度。批判他们过错的同时,也要正视他们的功劳。你不能先入为主,也不能想当然,更不能对他们有偏见,或者成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