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五前后开代表什么生肖

数字藏品受追捧,是“风口”还是“虚火”,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光明网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二五前后开代表什么生肖1

光明日报记者方曲韵

编者按

只需十几元或几十元,就能拥有一个标注唯一序号的数字藏品。价格相对便宜,概念形式新颖,满足年轻人消费习惯、社交需求与价值审美,数字藏品开始从小众圈层走入大众视野。数字藏品被热捧的背后,这个新兴业态有哪些创新价值值得关注,又隐藏着哪些风险隐患,如何进一步加强引导和监管?光明日报记者就此进行了深入调查。

眼下,“收藏”这件事正在被互联网改变。

“第一批数字藏品刚上线就全部售罄!”4月16日晚,90后青年艺术家洪张博在社交媒体账号更新了一条消息,言语间满是雀跃。就在当天下午,两件由他创作、共计发行60份的数字藏品正式上线。“1分钟,全卖没了,我真切地感受到了大家的巨大热情!”

在圈内人看来,本硕均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的洪张博,是一名典型的学院派青年艺术家。现在,他的作品除了“看得见摸得着”的油画外,还多了一种“看得见摸不着”的呈现形式——数字藏品。

在洪张博的故事背后,反映了一个新的趋势:数字藏品正成为一种文化现象风靡全球,引得各路玩家纷纷入局。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共计发售数字藏品数量约456万份,总发行价值约为1.5亿元。据数据领域研究平台头豹研究院测算,2026年我国数字藏品市场规模将达300亿元。

数字藏品为何走红?它将对文化和消费领域产生哪些影响?快速增长的背后,又暗藏了哪些机遇和挑战?

“十二生肖冰雪总动员”数字藏品。图片由受访者供图

全新收藏体验,赋能文化消费

早在2021年初,数字艺术家Beeple以拼贴的方式,将自己此前创作的数千幅画作组成了一幅数字艺术作品《每一天:最初的5000天》,这件作品最终以6934万美元的价格拍出。这也是佳士得拍卖行首件以NFT形式拍卖的艺术品。

这一事件引起了许多人的关注和好奇——什么是NFT?

一般认为,NFT是指基于区块链技术的非同质化代币(Non-FungibleToken),也可理解为一种运用了区块链技术的数字资产所有权证明。不同于比特币等同质化代币,NFT具有不可分割、不可替代的特性。每个NFT都代表一份独一无二的数字资料,作为虚拟商品所有权的电子认证或证书。简单来说,NFT就像数字资产的身份证,它能够指向数字艺术、游戏、域名、门票等任何内容,使其成为可以永久拥有、保存、追溯的数字资产。

“十二生肖冰雪总动员”数字藏品。图片由受访者供图

在国内,NFT更多地以数字藏品的形式为人所熟知。业内人士普遍认为,目前国内发行的数字藏品,技术原理与NFT基本一致,但在发行渠道和交易方式等方面存在差别。海外市场的NFT多是基于以太坊等公链发行确权,与虚拟货币直接或间接挂钩。我国监管部门一直严令禁止虚拟货币交易炒作,在这一背景下,目前国内市场的数字藏品主要依托各平台旗下的联盟链发行,且大部分主流平台都禁止数字藏品的二级交易,弱化了金融属性,降低了炒作风险。

记者梳理发现,自2021年以来,数字藏品这片新蓝海正在吸引更多主体加入,行业生态圈已经初现。

“十二生肖冰雪总动员”数字藏品。图片由受访者供图

掌握区块链等相关技术的头部互联网企业,正成为数字藏品的平台搭建方。2021年6月,支付宝联合敦煌美术研究所,在“蚂蚁链粉丝粒”支付宝小程序上限量发布了“敦煌飞天”和“九色鹿”两款付款码皮肤;同年8月,腾讯上线了“幻核”应用软件,首期限量发布“有声《十三邀》数字艺术收藏品”;京东也紧随其后,于12月上线灵稀数字藏品交易平台。有头部互联网企业作信用背书,这些平台发布的产品大部分一经推出即被抢空。

作为掌握重要资源的文化机构,博物馆已成为数字藏品主要的IP方之一。众多深藏在博物馆里的珍贵文物,正在以一种虚拟的方式,被大众所了解和收藏。河南博物院发布的文创数字藏品“妇好鸮尊”,售价19.9元,限量1万份,一秒内即宣告售罄;湖北省博物馆发行的1万份镇馆之宝“越王勾践剑”的数字藏品,同样上线即售罄;四川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基于太阳神鸟、大金面具等文物推出的6万份数字文创也在50秒内售罄。

金沙遗址博物馆推出的数字藏品。图片由受访者供图

由于数字藏品自带“流量”,因而这股热潮也不可避免地蔓延到了消费品领域。运动品牌安踏围绕冰雪主题,发行数款冬奥纪念版数字藏品;国潮化妆品牌毛戈平推出国风数字藏品“凤凰图腾”和“双凤扇”,购买相应产品即可赠送。银泰百货相关负责人表示,数字藏品新奇时尚的概念、全新的数字化体验和酷炫的展示方式,是消费品牌粘连年青一代天然的有效方式,不仅能够为品牌营销提供新的触点,更能从精神、体验层面,更深层次地传递品牌价值。

金沙遗址博物馆推出的数字藏品。图片由受访者供图

加速“破圈”的数字藏品,创新价值何在

曾经,收藏品可以是一幅画,一张邮票,或是一瓶名酒等,它们通常都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而现在,数字藏品大多仅存在于网络上,因而不少人都感到疑惑,数字藏品到底有何价值?

在采访中,许多艺术工作者表示,数字藏品更新了人们对于艺术品的观看和收藏方式,通过科技的方式让艺术更加亲近大众。“受疫情影响,传统的线下展览受到种种限制,而数字艺术能打破时空的界限,在观众与艺术品、艺术家之间迅速建立连接。”洪张博介绍,目前很多机构都为个人艺术家的作品“上链”提供合作和服务。“就我个人而言,数字藏品的创作让我在艺术风格上有了一个大胆的突破,也让我的作品被更多人看到和喜爱。”

中国探月数字藏品。图片由受访者供图

“数字藏品还提供了一种重新分配艺术话语权的可能性。”北京大学商业与艺术研究中心主任赵龙凯表示,过去,艺术评价的话语权主要掌握在大的画廊手中,对于艺术家来说,仅靠个体的力量很难推动自己的作品变成艺术品。有了数字藏品以后,艺术家一定程度上拥有了掌握部分话语权的可能性。

不少艺术工作者还在采访中谈到数字藏品对于版权保护的积极意义。他们认为,数字藏品相当于为艺术创作提供了一张“身份证”,将有利于解决网络上“作品热门而作者不为人知”的尴尬问题。此外,“上链”后的作品将接受全方位监督,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抄袭问题,长远来看有助于推动文化行业健康发展。

对于目标用户而言,数字藏品往往代表了一种圈层认同。在部分平台上,用户收藏的数字藏品会展示在个人主页上的醒目位置,有玩家表示,这其实就是一种“身份标识”。

数字藏品《落在爱中的小鸟》,图为藏家与数字藏品“合影”。图片由受访者供图

00后玩家周雷,目前活跃在多个数字藏品平台上。他为热衷于购买数字藏品的人群描绘了一幅“用户画像”:“一部分人是出于好奇,由于目前大多数数字藏品的发行价格很便宜,很多人抱着‘尝鲜’的心态参与抢购;一部分人是为了社交,交一些有共同爱好的朋友;还有一部分人是因为喜欢某些特定IP。”周雷表示,对于“Z世代”消费群体来说,他们更偏好数字世界里的消费和社交分享,且追求独特的个性表现和审美体验,数字藏品恰恰满足了他们的消费偏好。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审美偏好。”赵龙凯认为,互联网时代藏家对于数字藏品的偏好,不仅仅是社交媒体上的一种新潮流。这关乎新一代艺术收藏家与艺术爱好者们如何建立自己的艺术世界、价值体系与审美观念。

对于传统行业来说,数字藏品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和契机。由于自带“线下”的基因和场景,传统行业一旦与数字藏品相碰撞,往往会产生奇妙的化学反应。

2021年12月,某数字藏品平台与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冢头镇花园村合作,推出“数字村民”系列藏品。“数字村民”的权益包括每年免费在入股民宿住宿一晚、优先获得相关经营性资产的承租权或经营权等。得益于这种新玩法,“数字村民”系列藏品一上线即售罄,销售收入达30万元。据平台方介绍,净收入将投入到花园村乡村建设中。

今年3月,某消费品牌宣布,计划发布三款泡泡枪数字藏品,将在音乐节上推出,玩家可在音乐节上使用这款数字藏品进行互动。相关负责人介绍,这款数字藏品设计成年轻人喜爱的网红玩具造型,也符合音乐节时尚潮酷的格调,将会丰富品牌的IP价值,是一次消费、时尚、艺术、文旅等多元素融合的新尝试。

对于平台而言,数字藏品远不止是一种新型文创产品,也是科技企业布局和探索元宇宙的路径之一。记者梳理发现,目前我国尚未形成规模较大、影响力较深的区块链公链,但拥有大量用户、IP、技术资源的头部互联网平台已诞生了数个联盟链,包括阿里巴巴旗下的蚂蚁链、腾讯至信链、百度超级链、B站高能链、京东至臻链等。以腾讯至信链为例,腾讯依托该链将其在文娱领域的资源进行整合,目前已有幻核、QQ音乐、起点读书、小红书等平台的数字藏品,都在至信链提供链上存证。

业内人士表示,区块链技术被认为是未来元宇宙的重要基础设施,而数字藏品则是区块链技术的落地方式之一,发布数字藏品交易平台将有助于企业为区块链技术找到合适的应用场景。

中央财经大学发布的《区块链技术激活数字文化遗产》报告总结了中国数字藏品的几方面意义:一是合规可控,开创了一种新型可确权、可追溯的文化消费;二是企业有充分的自主研发技术保障,相关区块链授权发明专利排名世界前列;三是用户规模优势;四是合作共赢,让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与传播变得更加高效;五是能耗极低,低碳环保。

热度与争议并存,行业发展“火”中有忧

有人这样调侃数字藏品:“卖得出去就是NFT,卖不出去就是JPG(普通的图片格式)”,认为它的走红就是一场“虚火”;也有人大胆预测,数字藏品将成为元宇宙世界里的艺术品和潮流玩具,未来前景可期。这些观点,道出了数字藏品目前热度和争议并存的现状。

内容质量良莠不齐,作品价值难以衡量。不少玩家表示,当前数字藏品的发展还处于早期探索阶段,部分数字藏品存在设计同质化、内容粗制滥造、应用场景单一、艺术价值不高等问题。

“一件数字藏品的具体价值其实很难判断,因为数字藏品制作、传播、流通的成本比较低,很难保证它有绝对的稀缺性。”周雷介绍,目前数字藏品主要有三种形态,一是现实作品在数字世界中的映射,有部分数字藏品就是把艺术家的书画“照搬”到了网上;二是数字世界中的原创作品,多以潮流艺术为主;三是现实与虚拟交互的作品,许多联名类、权益类数字藏品都属于这个类别。“我个人比较喜欢第三种,因为相对来说还算‘有用’。如果要购买前两种作品,我只考虑已有一定影响力的艺术家或IP的作品。”

私下交易现象频发,资金安全难以保障。近日,微信封禁了多个涉嫌违规炒作或二次交易的数字藏品平台公众号。记者了解到,虽然目前大多数主流平台禁止二次转售,只有转赠功能,但不少人仍从中看到了炒作的机会。群聊和二手交易平台,正在成为数字藏品交易的灰色地带。

此外,平台“跑路”风险仍然存在。多位业内人士介绍,目前国内上链类型主要是私有链和联盟链,其权限都掌握在一个平台手中。这意味着,一旦公司倒闭或者平台关停,存在“链”上的数字藏品将面临丢失风险。

金融化倾向仍然存在。有专家表示,数字藏品作为一项区块链技术的创新应用,在丰富数字经济模式、促进文创产业发展等方面显现出一定的创新价值,但也存在炒作、非法金融活动等风险隐患。今年4月,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中国银行业协会和中国证券业协会联合发布《关于防范NFT相关金融风险的倡议》,明确要求坚决遏制NFT金融化证券化倾向,从严防范非法金融活动风险,其中就包括不通过分割所有权或者批量创设等方式削弱NFT非同质化特征,变相开展代币发行融资等。

系列法律风险需要警惕。一是侵犯著作权或销售侵权复制品的风险。近日,杭州互联网法院公布了一起侵权案例的判决,这一案件也被业界称为国内数字藏品侵权第一案。在该案中,某平台发布了一款由该平台用户打造的“胖虎打疫苗”数字藏品,但是“胖虎”这一动漫形象的版权属于原告奇策公司,法院认为某平台侵权,需赔偿原告公司经济损失及合理费用合计4000元。

北京互联网法院法官伊然表示,本案反映的是数字藏品发行环节一种典型的平台合规风险,判决明确了数字藏品平台在权利保护和侵权风险防范方面的合规义务。

此外,还有个人信息保护风险。数字藏品需要依托区块链技术,这对数字藏品开发企业提出更多新的数据合规要求。广州互联网法院法官林北征解释,开发企业在处理玩家个人信息前,应遵循《个人信息保护法》的要求,以方式显著、清晰易懂的语言真实、准确、完整地向个人告知处理目的、处理方式、个人信息种类和保存期限等内容。此外,由于区块链数据难以篡改、无法删除,一旦玩家的身份或藏品信息出现错误,企业需要采用合理的技术方式进行更正和删除。

成长中的烦恼,如何破解

作为元宇宙概念中最先落地的应用场景之一,数字藏品仍是一个不断演变、不断发展的概念,不同的参与者还在不断丰富其含义。受访专家认为,对待新技术、新概念,既要包容又不能纵容,既要鼓励创新也要约束其避免出界。

坚持以内容和价值为导向。“相对于传统收藏来说,数字藏品只是在媒介形式上发生了改变,是否有收藏价值依然取决于它的本质,即美的价值、社会价值和时代价值。”赵龙凯认为,艺术家们应该以时代价值观为导向,专注于自己的创作,“这是数字藏品行业能够健康发展的最根本保障。”

对于藏家,赵龙凯也提出自己的建议:“除了学习如何用新媒介发掘更多的艺术形式,更应学习艺术史,关心艺术的本质。同时,还要对这个新行业保持长期的耐心,我们这个时代将会诞生什么样的艺术品,需要真正喜欢艺术的这部分人来推动。”

打造更加丰富多元的应用场景。潮流艺术家苑倚宁认为,数字藏品的真正意义是为大众提供一种新的艺术与生活交互体验。“数字藏品与现实生活之间产生碰撞,或许可以促成更多有趣的事件。未来,数字艺术将与传统艺术并存发展,并依托于自有的特性展现出更多可能性。”

对于文博单位来说,打造更丰富的数字藏品应用场景也是一种趋势。今年4月,国家文物局召开数字藏品有关情况座谈会,会上达成了一个重要共识,即文博单位应积极推进文物信息资源开放共享,但不应直接将文物原始数据作为限量商品发售。“这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要不断创新,以信息技术展现文物的价值,增强年轻人对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河南博物院文创部主任宋华说。

设立数字藏品交易平台准入制度。“数字藏品不可避免地带有一定的金融属性。”赵龙凯认为,虽然长期来看,市场本身具有纠偏能力,但是任何新技术的健康发展,都需要建立在安全的市场环境、健全的法治秩序基础之上。

伊然建议,应完善数字藏品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其相关业务活动本质属性;有关部门需制定数字藏品交易平台准入制度、提高交易平台建设的行政审批门槛,并对交易平台的区块链算法应用、交易产生的数据进行监督管理,避免一些不法分子通过数字藏品交易平台进行违规、违法操作,侵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面对数字藏品“成长中的烦恼”,应该怎么做?知乎答主黄彦臻给出这样的答案:“鄙夷它是骗术和吹捧它是未来都失之偏颇,谨慎而开放的心态,才是拥抱未来最好的选择。”

《光明日报》( 2022年05月19日07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二五前后开代表什么生肖2

《城墙之外:北京口述历史系列》,定宜庄 著,北京出版社2017年2月版。

时间:2003年9月23日

地点:北京市海淀区白家疃某小区

访谈者:定宜庄

在场者:张树林

原访谈者按

张强属鸡,2003年时年仅六十,他讲述的不是自己,而是父亲的故事,即使是父亲的故事,也主要限于父亲的厨艺,间或涉及其人的品性,其他的,他父亲不说,他也不清楚。对此,我很理解,因为我们这代人的父母,很多人不愿或不敢对子女讲述过去的经历,子女也没想到或没兴趣向父母打听往昔的生活,当然忆苦思甜的教育除外。

即便如此,这篇访谈也仍然有趣而且不无意义。如今,有关“吃文化”的出版物火遍全国,但主要都由“吃”过的人说来写来,对于旧日的菜点,能够亲自吃过并能吃出味道,再能形诸文字,已属相当不易,但极少有“做”的人会站出来,讲讲他们这个行业,即“勤行”的手艺和规矩,还有他们的追求和艰辛。这篇口述,其实也仅仅是点到而已。

所谓“勤行”,在拙著《老北京人的口述历史》中为多人提到,都指的是厨师这个行业,但在清代佚名所绘《北京民间风俗百图》中却有不同的解释,说勤行即跑堂:“其人又名勤行,跑堂之说也。每逢居、楼、园、馆、酒市等有人进内饮酒吃饭,此人烫酒菜,百般殷勤,所为多来照顾,名曰过卖。”(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3年版,11页)不知是此行业名称日后有所改变,还是二说中一说有误。但在我们这里,勤行系指厨师,是明白无误的。不过,即使系指厨师,在旧日京城的厨师中,也有等级之别。

齐如山在《北平的饭庄子》一文中说:最高者为厨行,只有一个人,住宅门口,有一小木牌,上写厨行某人。他自己所预备者,只有刀勺,其余都是租赁。好在北平常有出租瓷器家具者,杯盘碟碗匙箸等,以及厨房锅盆案板等,一应俱全。这种厨行平常无事,如有宴会,可以去找他一桌两桌也可,多至千八百桌,也可以承应。说好之后,他现约人,从前凡婚丧庆寿团拜等聚会,多找他们,因为他们价钱较为便宜。民国以后,官场人多是新进,不知有这么一行,没有人去找,于是就衰微了,然旧家庭做年菜者,还是找他们。

齐如山:《北平的饭庄子》,为金受申著、杨良志编:《口福老北京》的代序一,北京出版社2014年版。

与张强这里提到的他父亲的做法,颇多相似。

《老北京人的口述历史》的“过眼云烟说往事”一篇中,察奎垣先生曾说过:“《那桐日记》有这么一句话:‘今天晚上吃张志’,这没人能懂。其实张志是个厨子。今儿晚上把张志请来做饭,这就叫吃张志。请厨子来家给他们做。厨子是各家都去做。”

定宜庄:《老北京人的口述历史》(上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51—252页。也可以与齐如山所言相印证,同时还可以拿来当作印证的,是《道咸以来朝野杂记》:

从前宴会,皆由大饭庄承办。至光绪间,庖人之精烹调者,各立门户,自出应堂会,各种菜品多新颖出色,有黄厨、贾厨、谦益堂刘厨及张志四家最盛。张氏专应各伶人私寓酒席;刘氏专应京官公;黄、贾二氏内外城宅第多用之。后皆自开设饭庄,则生意反不振矣。

崇彝:《道咸以来朝野杂记》,北京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第59页。

此张志是否就是察奎垣先生提到的那个张志,虽然不得而知,但对于这种厨师中最高等的人,其手艺和行业特点乃至兴衰之迹的描述,都足以作为这篇口述的具体参照。

在今天中国的大中小城市,豪华饭馆比屋连甍,但所做饭菜,讲究的已不再是味道,吃饭的人,很多也并不是冲它的味道而去。请人吃饭往往带有明显的功利性,讲究的是根据被请人的不同级别、求人所办之事的重要程度,而花费不同数量的金钱。只要把钱花到,就算目的达到,至于饭菜味道如何,一是不管,二是不懂。公款吃喝就更甚,因为反正也不花自己的钱。结果是每年吃喝多少个亿,却促进不了饮食业的发展,长此以往,早晚会毁掉老祖宗世代相传的精致奢美的饮食业——这是题外话了。

张强先生是由他旧日的邻居,中央电视台张树林先生推荐给我的。这里谨向二位张先生的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厨子李家一家全是厨子

张:我大姥爷二姥爷三姥爷全是厨子,姓李,厨子李家。厨子李家在当时还是挺什么的,就是手艺比较好。都是跑红白棚子,大棚。

定:跑大棚挣的钱多吗?

张:那个时候多不了。一个事儿下来的话人家有时给小米儿,小米儿也是折成钱啊。当时没多少钱,挣钱你甭想。可是我姥姥他们家是又种地又外头跑大棚。那时候还是不错的。他们家自个儿有地,得有十多亩吧,都是园子,就是房子周围那园子地,种菜的。我记得那时候还挑着挑儿卖菜去呢。比如说这家今天有红白喜事请他去就去做厨子,没有的时候就在家种地。

定:他们什么时候到北京来的?

张:什么时候到北京来的?那我还真不清楚,反正我知道祖祖辈辈他们就在这儿,是汉族。我姥姥也是北京人,哪个村的不知道,我没见过就都没了。姥姥姥爷我都没见过。就是说没解放的时候去世的,所以我对我姥姥姥爷没有任何印象。

定:你们家这支是几姥爷的呀?

张:我们家是二。我母亲是二姥爷屋的。我母亲这辈儿的话呢,我有两个舅舅,就是我母亲的娘家哥哥,早就去世了。他们就在农业社,社员,都在咱们北下关大队,入社了就。他们排行是行五行六,五舅六舅么。三个姥爷都住在那一个院儿里头,没有南房,就是东西房。不是砖瓦房,都是土房。那顶儿都是土顶。我记得年年往上抹泥,往上招呼。我小时候还跟他们和泥去。墙框是砖的,中间是土的,夹心儿,那墙也厚啊。外头是烧柴锅,屋里是炕,前沿儿炕,火炕,那会儿哪儿有生火那么一说呀,没有炉子。外头搂柴火去。到晚上烧炕,早晨做饭。以后到什么时候了就?可能是日本(人)来了以后了,家里就比较紧张点儿了,就分家了。但是都是住在一个院儿里头。东头一间三姥爷住着。

电影《城南旧事》(1983)剧照。

我三姥爷,那是北京城里比不了的人,小老头,我没见过,敌伪时期以前就死了,那三姥爷的手艺!我大姥爷也是厨子,我二姥爷也是厨子,我老姥爷(老,北京话指最小的,即五姥爷)也是厨子,哥儿五个都是厨子,厨子李家嘛,一家全是厨子,数三姥爷手艺好。我三姥爷进过皇宫,见过溥仪呢还,过去那腰牌开始是四方的,上边还缠着一个火龙,西直门不是有城门么,一开城门你才能进去呢,早晨起来,做饭得早啊,四点钟就得走啊,谁给你开城门哪,就拿这个,一举,吊桥就撂下来了,西直门过去有吊桥啊,吊桥吊下来,城门开开他进去,然后再关上。后来换成圆的,上边也烫着金字,金字的一条龙,火龙,腰牌嘛。

定:他就每天早晨到皇宫做饭去?

张:不知道,没说过,就说做过饭,给溥仪做过。溥仪吃完以后问这是谁做的,说是西直门姓李的厨子做的。他从来不说皇上不好,现在一说就是厨子饭做得不好让皇上给杀了,他说没那么一说。

定:您那三姥爷手艺那么好跟哪儿学的?

张:不知道。

定:他带徒弟吗?

张:没有。五个姥爷都没听说过有徒弟,反正现在李门没有一个干厨师的,没有。像我大叔伯哥哥他们都没学,我大叔伯哥哥学的油匠,就是油漆工。那也是手艺活儿。你想慈禧修圆明园(应为颐和园——访谈者注)的时候,就那长廊,您看长廊上那画儿,没有一幅重样的。现在什么样我就不知道了。油工的话儿呢,就是给人(把画儿)勾出来,什么样的使什么彩。我大表哥早就去世了。那个活儿现在的人继承不了了,失传了。现在不能拆,一拆就瞎菜,拆了就盖不起来。

我认识一个搞古建的老头,现在死了啊,住在西(直门)外,姓杜,叫杜长甫,人家是搞古建的,科班出身,故宫古建队原来不叫故宫古建队,它归谁管呢,它归北京市文化局管,后来成立的古建队,他讲话,咱们现在弄的东西,都不对,最简单的一个,老宅子,鲁迅博物馆,在阜成门里。老宅子不是前出廊后出厦么,前出头的廊子拆了以后,应该是十三根出头吧,来了一帮人,又画图,又照相,弄完了一看,十三根里头就一根是对的,对的这一根就是他弄的,他也没画图这个那个的。他到那儿转一个弯儿,就知道是怎么弄的,他说我怎么弄你们别管,你们弄你们的,我弄我的,他就弄了一根,弄完了一检查,有懂行的呀。就那一根是对的。人家一看这活儿,就知道是他弄的:这是杜长甫的。他师弟就不成,就干不过他,就那十三陵,有一个起脊的亭子,弄不上了,把他弄去了,他一看就知道,你那样不对,所以插不上,那都不能见钉子,插活儿啊。

定:三个姥爷该有一大堆孩子吧?其他的儿子呢?我是说跟您父亲一辈儿的。

张:啊,底下这伙人没有一个接(大厨)的。有学木匠的,有学瓦匠的。别的都是农民啊,过去赶大车,到西直门拉脚去,过去西直门不是货场嘛。货场就是日本时期的火车站,现在叫北站嘛。扛包去,干那个去啦。

勤行就是勤谨的勤

定:您爷爷祖上的事呢?

张:我不清楚。我爷爷不知道是干吗的。因为我们老头(指父亲)在世的时候啊,从来不讲起家世,我们老头活着的时候没有讲过家世。爷爷那辈儿怎么回事,奶奶干什么的,爷爷那辈儿哥儿几个,哎,怎么着,他全没说过。

据我听说的话,我们老头因为不是这个家的人。我们老头本身家里没有人呀,是这家人抱养的。所以从不讲他过去的身世。他也不管,不管家里的事情。他挺有心计的一个人。嘿,我们老头年轻时长得漂亮,一米八的个儿。

定:(问张树林)你见过他父亲吗?

张树林:见过啊,大高个儿,那老头,那腰板直着哩,精神着哩。(一九)八几年才去世。

张:我父亲去世八十五,我母亲去世九十三。要是前20年,我们老太太活着,您要见着我母亲跟您说,您知道的就多了,一目了然了就。老太太明白着呢,她知道得一清二楚。

(我父亲)后来就说学了一份手艺,就是厨子。

定:您父亲的手艺是您三姥爷给他找的师傅是吗?

张:对。而且大部分都是我三姥爷教的。

定:您父亲是您三姥爷的侄女婿,怎么他倒跟着学了?倒没传儿子?

张:因为我爸爸那时候什么活儿没有哇,什么也不会干,什么也没的干,成天玩儿。据说是我爷爷有钱啊,玩儿,结了婚还是玩儿。什刹海钓鱼去,我都见过,那时候的小鱼葫芦小鱼罐儿,什么鱼签子鱼坠子的一堆,整天就玩儿。我们老头就会玩。有我大哥了还玩儿。后来我二姥爷说这怎么弄啊这个,说老这么玩儿也不是个事啊,你玩到几儿算一站呢,一家子啊。得了,学个手艺吧。就这么着我三姥爷给找了张本。

定:可您三姥爷不是他亲叔呀?

张:是呀,那他也得管啊。

定:您父亲读过书吗?

张:我父亲哩哩啦啦说,私塾读过四年呢,不正经上,读过四年。小毛笔字儿正经写得不错呢,反正我们写不了。

定:因为您母亲是独生女儿所以宠着,就把您父亲招赘了?

张:没有(招赘),我父亲他们还是自己单过。我们家没房啊,我们家是房无一间,地无一垄。跟北京城这四九城都住遍了,东四西四前门啊,全住过。大栅栏怎么回事儿,东四牌楼怎么回事,西四牌楼怎么回事,都在那儿住过,他都能说,那会儿不都有牌楼嘛。最后搬来搬去没地儿可搬,还是回来吧,家住吧。

电影《城南旧事》(1983)剧照。

那会儿不都讲认师傅吗,我父亲是西直门外娘娘庙胡同张本的徒弟,我师爷叫张本,是我三姥爷给他找的呢,就因为他手艺特别好,技术特别好。敌伪时期在北京城里,四九城里是叫得响的一个厨子,活儿好。我父亲是他关门的徒弟,因为我师爷年岁大了,挂刀了,人家不干了,收徒弟得请客呀,得请他吃饭,他没让我父亲请客,说我收了你,你是我徒弟就完了。没让他磕头,没带他出去过。所以我们老头也不收徒弟,他一个徒弟没有。

我父亲手艺不错。在他们勤行里头,问那张明武,老人儿,谁都知道这么个人。勤行就是勤谨的勤,劳动么。我告诉你,说慈禧太后吃的东西,我们老头绝对会做,而且慈禧太后绝对吃过他家的东西。

有红白喜事的时候给人打棚

定:您这话有根据吗?

张:我三姥爷会做啊,我三姥爷教他的呀。咱们过去那会儿都是宫菜,宫廷那一块,皇上吃的,什么山东菜啦,广东菜啦,四川菜啦,这都是捎带脚儿的事。

定:他在哪儿做厨子?

张:敌伪时期哪儿有单位呀,不就是打棚嘛,到处给人打棚。你知道什么叫打棚吗?

定:知道,就是到处给人做饭,有红白喜事的时候。

张:过去不是得搭棚么,搭那大席棚。过去那大铁漏勺,那漏勺我都见过,那一套的家伙。

定:他自己带家伙?

张:都得自己一个包夹着啊,一把切菜刀,一把羊脸子刀,一把小刀。羊脸子是斜的,剔羊肉使的,小刀就是切菜什么的,切作料使的。一把切菜刀,都是日本刀。那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铁勺子,一个笊篱,把儿都长,那都是枣木把儿的,枣木把儿硬,耐烧啊,扛火啊,拿布一卷,一系,这么一夹,夹个包袱。平常在家搁着,但是家里人不能使,那会儿就那样。

定:过去不也有些有名的大饭店吗?那里的厨子好还是他们这跑大棚的厨子好,还是说都有好的?

张:都有好的,这就是看你的天知,不一定。

定:他干吗不在大饭店里做?

张:这就跟练武似的。人家不露。

定:那为什么不自己开一个店呢?为什么到处散着给人家做?

张:那时候哪儿有自己开店的?开不起呀。你没处闹资金去,哪儿闹那么大资金去?

(我父亲)解放以后入到学院里头,开始的时候入的电力学校,1958年的时候转到电影学院,食堂。我们老头红白案儿都能拿下来。1958年以后咱们国家不就有留学生了嘛,什么坦桑尼亚赞比亚啊,这些黑哥们儿全来了,就给他们做饭,给他们做饭呢就出去学了一部分西餐,所以老头手艺比较全面。

反正我知道我们老头手艺不错,因为他跟我说过一件事。东城区在敌伪时期有个税务局,最后一任总监是个老太太,给孙子办满月。他到那儿去了以后,什么都没有,就预备了4片猪,等于是两个猪啊,不是4片嘛,说就吃这个,人家老太太会吃,说今儿您来了,您给我们试一刀。试什么?说试最简单的,狮子头、木樨肉,人家的家常便饭。我们老爷子明白了,说这个,您不是要吃这108件吗,您给我多少斤小米啊?说80斤小米。不做。老太太说那你要多少斤小米啊?三百二。老太太说三百二,五百四你今天都得给我做出来。

说行,做吧。我们老头讲话,说做了一天一宿都没合眼——那得有帮手,一个人可玩儿不转——4片猪都得剁成肉馅儿,肥瘦都得搭配好了,什么样的丸子肥肉多一点,都得给人使上啊,你不能给人剩一堆肉啊。什么样的丸子过油到七成,什么样的丸子过油到五成,到六成,有的三成熟就得起灶,过油的成色都不一样。过油成色要是一样,完了,那人家就不干了,瞎了。你讲吧,这丸子熬白菜,丸子熬粉条,人家这叫杂合菜,不叫丸子。什么叫丸子呀?四喜丸子、南煎丸子、八宝丸子,这才叫丸子呢,108道,给你摆齐了。108种啊,盘的碗的,小砂锅的,一张八仙桌都摆不下。

电视剧《厨子当官》(2005)剧照。

我见过他一张菜单子,十二道菜,这十二道菜什么都没有,就是白菜,没有白菜熬粉条啦白菜炖豆腐啦,没有。翡翠白菜、燕窝白菜、鱼翅白菜,净这个。他最拿手一道菜,一只板鸭,拿回来骨头全剔干净了,这鸭子里头没骨头,鸭子里头36道菜,一道菜是一个味儿。他净是绝活儿。

1958年北京市各大专院校大比武,那么多师傅,你想1958年的时候都是解放以前过来的多啊,好多老师傅。他是头等奖,奖励他30块钱,(19)58年的时候30块钱,头等奖啊。我们老头回来讲,就没让我们老头摸刀。

鲤鱼必须得一面抓炒一面糟熘,

头尾做汤,这才叫菜

定:什么叫没让他摸刀?

张:就是说没让他(动手)做。因为你让他摸刀的话,他做出来的你懂吗?你不懂。拿出一张菜谱来,没人玩得转,没人做过这一道菜,他做出来是好是坏谁知道啊。我递给您了,他如果不会做他能递给您吗?他必然得会做啊。配什么料下什么东西。过去那侍候人家,你说东城区那老太太,你没做过人家都吃过了,你做那合适不合适人家知道啊,那不是要手艺的地方么,那才叫要手艺哪。

我跑业务的时候,人家请客,在丰泽园饭庄,比现在晚,十月份了。给我上了一道什么菜呢,茭白口条,我爸说这是一道菜,不过这月份不合适,呀!说这个月份呀,茭白属于细菜,跟口条不合适,下次你再请客的时候别给人弄这个,让人瞧着寒碜。这个月份应该吃什么呀?应该吃茭白蟹肉,上这道菜跟月份就合适了,什么月份得吃什么东西,你不能胡吃,胡吃那不叫吃饭,那叫填饱肚子。你比如上饭馆,说给我来道红烧鲤鱼吧,那叫家常便饭,不叫菜。鲤鱼必须得一面抓炒一面糟熘,头尾做汤,这才叫菜。

他在电影学院啊,在那儿给那学生做饭,就他一个人儿呀,连采买带做,就他一个人儿。他们那学院不是有时候拍外景什么的么,(一九)六几年的时候甭说咱们家,就是单位都没有冰箱对不对?夏天买的猪肉,一到晚上就该有味儿了,他那猪肉搁三天五天、搁一个礼拜不带出味儿的,他就有主意。他跟清华那儿的人借了十斤肉,当时清华有个姓孙的老师傅,也就40岁吧,他说师傅您借给我点肉吧,我来不及了,人家拿秤给他约了十斤肉。等我父亲买肉回来,他得还给人家啊,还的时候,他给人叫过来了,最拐弯儿的,皮皮囊囊的那个不能还给人家,说还给人家寒碜,他把好肉放在那儿,他不言语,一刀,我们老头子他损就损在这儿。那老孙约那肉:“您真好手艺,十斤一两。”这就是我们老爷子。

我们老头切菜从来没有说使墩子、使案板,没那一说。我们家原来有一八仙桌,多少年我们那八仙桌就连吃饭带切菜。您要说烧那蓑衣萝卜,您得切出花儿来吧,这刀切不到家,这萝卜拉不开,切大发了,它断了,这桌子上玩一印儿,是不是这道理呀?人家就在八仙桌上切,切完了往盘里一搁,然后拿油一汆,齐了。八仙桌还那样儿,连找个刀印都难,甭想。

那时候我们家有个小筐,都是我们老头自个儿做的,什么自己灌的小肚啊,灌的肠啊,就这些,放到筐里,挂到窗户外头,平时都不吃,到三十晚上都回来了,老头把筐拿下来了,说了,就现在这东西,咱们使的作料什么的,都不到位,就是说那味儿都不对。

定:那什么样才算到位啊?

张:花椒也好大料也好,都得长成了。就说酱那肉,现在搁点姜搁点葱什么就完了,这不叫酱肉,酱肉就必须作料得全,好几十味呀,那才叫酱肉呢。他做了一次蜜炙鸡。

定:什么叫蜜炙鸡?

张:他不告诉你,说不清楚,就说做了一次蜜炙鸡,1962年时候在食堂就卖一块钱一个,您别忘了1962年时候的菜二分钱一个三分钱一个啊,他卖一块钱一个。院长就急了,说您这是怎么回事张师傅啊?他说一块钱一个我还赔钱呢,您要吃我就卖您一个,您想吃第二个,没有。我们老头就这样,甭管你院长也好谁来了也好,今儿卖这菜,谁来了赶上了,一个,再想吃,不卖给你,甭管你院长不院长,你吃完了。

我那时候有个本家大爷,不是亲大爷,办白事的时候,吃了他一个烧茄子,吃了一个又要一个,吃了一个又要一个,他连吃了仨。我大妈就说了那话了,说这也就是你兄弟,让你点去,要换一个你得给人多少钱啊?

从他活着我记事到他死,他就给我们家做过一道菜,从来就没做过。当然除了焖点米饭熬个白菜,家常便饭那不叫菜。就那年的春节,半斤肉馅儿一个丸子,我们家那时候一共17口人,买了8斤半肉馅儿,一人一个,对号入座,谁不吃管不着,就做过这么一次。

定:合着您就吃过您父亲做的这一个丸子?

张:甭说我,就我们家人全算上,有一个算一个,就这一次,第二次没有了。

定:特别好吃是吗?

张:那是呀。一个碎的没有啊,没说肉馅儿拿淀粉的,没这么一说,不用,没有碎的。上午10点钟开始做,下午4点钟才做完。那时候咱们不都使那煤球炉子吗?俩火炉子,俩火炉子做这一个丸子,原来我们家有一个老式的锅,厚底儿的。下午4点钟才从火上端下来。拿勺盛起来给您搁到这碗里头。要问怎么做的,说就这么吃吧,吃。

就说这吃打卤面吧,讲究斑鸠打卤啊,黄花木耳鹿角菜、蘑菇,就搁点鸡蛋西红柿那好吃不了。

定:吃打卤面还搁什么鸟和麻雀?

张:一直到几月份,那错不了的啊。明儿您上自由市场,买那飞着的鸽子,十块钱一个么,您就买一个,不要那肉鸽,买一只就够用的,回来把那皮一扒,毛就全下去了,然后您给它搁到锅里稍微紧一下,剁成小块小块的,煮熟了然后再开始放汤,您再把蘑菇这个那个全搁到里头,打出那卤来您再吃,那味儿一样吗?不信您去买一只试试。

我们老头要是拿个盆发上面,过去用碱,一瞧这面发起来多大,一瞧这面多少,沏多少碱,搁上就合适。说沏完了剩点,说沏完了碱大了,没那么一说。现在有那发酵粉了,我们家也使那发酵粉了,过去也使碱,你问我媳妇去,我从来不看碱大碱小,看这面发多大,发到什么程度,把碱沏进去这么一倒搁进去,搁进去就好使。这就是我们老头告诉我的。

定:您母亲是不是也跟着学会做饭?

张:我母亲从来不出门,纯属家庭妇女。家里饭,贴饼子的时候居多。我们老头回家赶上什么就吃什么呗。他也从来不下厨做饭。回家就睡觉。

电影《城南旧事》(1983)剧照。

我切东西那刀工是我们老头告诉给我的,我左撇子不好教啊。反正甭管切什么东西,我不用看着那刀,看着那东西,这刀跟着这手,这刀得起多高,什么东西起多高都得知道,他得告诉你,不告诉你你怎么行啊。切黄瓜起高了没有用,起低了它连着刀呢。切肉比切黄瓜起得稍高点儿。还得看刀口怎么样,要是跟锯似的也好不了。切丝必须得搁稳了,这是第一点,不搁稳了来回晃荡,切的丝儿也好不了,这半拉宽这半拉窄。(表演切土豆丝)这手指头就管这刀能走多远,想粗点您走远着点,这不就粗了么,想细点您走近着点儿。还说着话儿玩儿似的,这饭就做了。就这么点事儿。

定:您父亲不是在家不做饭吗?他倒教您。

张:因为他老看我切菜别扭啊。我放学回家得做饭。

定:他脾气好吗?

张:从来不言语。有时我们爷俩坐一块儿聊会儿大天,他还能说两句,跟他们别人就更不说了。他就说你三姥爷手艺比我好,到我这一辈没了,北京城就跟没这么回事儿一样了。现在那东西,它不是那味儿!

本文选自《城墙之外:北京口述历史系列》,较原文有删节修改,小标题为编者所加,非原文所有。已获得出版社授权刊发。

原文作者/定宜庄

摘编/何也

编辑/青青子

导语校对/刘军

二五前后开代表什么生肖3

今年生肖牛票设计者、八旬老画家姚钟华接受北京青年报记者专访

设计两轮生肖牛 36载大变迁

追 新闻里的那些“牛”之二

辛丑牛年同欢庆,新闻里面“牛”事儿多。今年春节长假,北京青年报记者每天为您梳理追踪一个曾经被新闻“热炒”的牛事儿,以新闻的视角为您的节日增添一分“牛气”。

今年1月5日,中国邮政发行《辛丑年》生肖牛特种邮票一套两枚,在设计上体现出了“家国”理念。第一枚图名“奋发图强”,公牛四蹄扬起,昂首向前,目光炯炯,是一个雄壮有力、一往无前的奔牛形象;第二枚图名“牛年大吉”,母牛对小牛舐犊情深的温馨画面,体现了对家庭兴旺和谐的美好祝福。这组邮票通过动与静、力量与温情的结合,对孺子牛、老黄牛、拓荒牛的精神内涵进行了生动诠释。一面市就受到了集邮和生肖爱好者们的追捧。

这套邮票的设计者是82岁的姚钟华先生,他同时也是1985年第一轮生肖牛邮票的设计者,那枚邮票还被评为该年度的十佳邮票之一。

近日,姚老接受了北青报记者的采访。姚老回忆说:“当年有关生肖牛邮票的媒体报道非常多,是名副其实的‘热点新闻’。”姚钟华说,那年,除《集邮》《上海集邮》《少年集邮》等专业杂志刊登过采访他的文章外,《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浙江日报》《云南日报》《春城晚报》《北京晚报》《经济生活报》等社会媒体以及广播、电视都有过报道,主要是介绍邮票的设计构思、发行情况等内容。其中,《人民日报》1985年3月11日副刊还以“鼠去牛来闻虎啸”为题讲述了生肖和生肖邮票的故事,英文版的《中国集邮》杂志1985年第一期直接以这张牛票做了封面。

“当年人们对那枚邮票的喜爱我至今印象深刻。”姚钟华说,那时候冬天比现在冷,生肖牛邮票发行之日,人们也是半夜就去排队等候购买,位于和平门的中国邮票总公司门外,“四人一排的队伍一直排到了宣武门。”后来,姚钟华在国外竟然也偶遇了他设计的那张牛票。“那年,我在巴黎街头突然发现了自己设计的牛年邮票,跑过去一看,原来是家专门代销中国邮票的小店贴出的海报。老板是个法国人,得知我就是设计者本人,特意赠送了一张海报给我,到现在还保留着。”

时隔36年再次受邀创作牛年生肖邮票,姚钟华忆及往事感慨万千,他告诉北青报记者,当年,邮政部门请他画1985年生肖牛年邮票时正值改革开放初期,中华民族正在崛起,特别需要一种攻坚克难的开拓精神。经过讨论,大家决定创造一个具有开拓精神的“拓荒牛”的形象,“于是设计了一头昂首挺胸、脚踏实地的立牛,以蓝色调为主,用强劲的线条表现出创新发展、攻坚克难的力量感。”

在姚钟华看来,邮票虽小,却与时代紧密相连,具有象征性。因而这两次前后相隔36年的生肖牛年邮票创作设计有着内在的连贯性,也有不同之处。今年的生肖牛邮票是两枚,体现了家国情怀,形象上是一只公牛,还有一对母子牛。“由于我们刚遭受了突如其来的疫情冲击,在新的一年,大家都希望‘牛’转乾坤,有新的局面,这就需要振奋,要有勇往直前的精神。所以公牛设计了一种动态的奔牛形象,也是运用线条和几何结构表现牛的力量感。色彩上区别于第一轮牛票,使用了青铜和宝石的颜色,使整体色彩斑斓,烘托年节的喜庆气氛。”姚钟华说,那张母子牛也是这样,表现家的美好,色彩更丰富,更加具有写意性和装饰性。 文/本报记者 李宁

内存

姚钟华是国家一级美术师,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现为云南油画学会名誉主席、云南省文史研究馆馆员。他爱画牛,早期代表作《啊!土地》等就是以牛为主题。对于牛年生肖邮票的创作灵感,生于昆明的姚钟华表示,主要来源于生活的感受和古代传统艺术作品的启发,“青少年时期曾看到过云南彝族等少数民族火把节中斗牛的场面,那人山人海的盛况特别令人震撼,我看到了牛勇猛拼搏的一面,而且印象深刻。”(记者 李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