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核代表什么动物生肖

李零讲十二生肖:“气冲斗牛”中国年,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澎湃新闻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考核代表什么动物生肖1

澎湃新闻记者 王诤

在“牛”字当头的祝福语和浓浓的年味一道填满微信朋友圈之际,牛年说牛,时宜应景。

在农历新年前夕,北京大学人文讲习教授李零,以 “送鼠迎牛”为题在北京三联韬奋书店做了一场直播讲座,从历史文化的角度聊了聊十二生肖的来历、生肖动物的种种秘辛。选题由来,得缘自李零在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的个人第十本学术专著《十二生肖中国年》(该书已于2020年年中同读者见面)。砖红色的书封正中,两个烫金的同心圆被十二生肖图腾十二等分,依次对照“子丑寅卯”十二时辰。

李零

“我们的头上有个大钟,挂在天上的钟,指针是北斗。斗转星迴,12小时是12年。一点是鼠,两点是牛,三点是虎,四点是兔,五点是龙,六点是蛇,七点是马,八点是羊,九点是猴,十点是鸡,十一点是狗,十二点是猪,是为中国年。”李零在自序中饶有兴味地写到——鼠年是他的本命年,2020年时他年满72岁,序言写得俏皮,除了有几分“不知老之将至”的嗟叹和自嘲,更有“百年以后谁雄长,万事当前只乐观”(马君武诗,《京都》)的豁达与豪迈。自序而外,这本《十二生肖中国年》体例一目了然,分别为“鼠年说鼠”、“牛年说牛”……以此类推,合为十二章节。

《十二生肖中国年》书封

十二生肖虽然人人都知道,但其中所蕴含的古人的信息,远比我们想象的丰富得多:十二生肖起源于中国,但传播范围甚广,不仅见于中国本土,也见于北亚、东北亚、南亚、东南亚,甚至西传中亚和伊朗,是我国最具世界影响力的文化现象。正像狮子从伊朗东传,石狮子和舞狮在中国落地生根,已经成为中国文化的组成部分。

与这本新书相映成趣,此次讲座除了涉及到新书一部分内容,社科院考古所研究古代动物的专家袁靖研究员也参与了讨论,并带来一些近年考古发掘的照片。两位学者从动物与人共同生存的历史来谈生肖,不但说到一些考古前沿的冷知识,也加深了人们对农历年的新认识。“人们在过了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庚子年之后,希望明年能够气冲斗牛。”李零说。

李零、袁靖

世界病了,文明病

“大家都知道电影有贺岁片,好像还没有什么‘贺岁书’,《十二生肖中国年》就是‘贺岁书’。”李零在开场白中说到。在他看来,过去的一年让人思绪万千,五味杂陈。“怎么说呢?一个感想就是,这个世界有病。这是一个简单事实,确实这一年就是以‘有病’载入史册。过去太史公司马迁在《货殖列传》里说过一句话,‘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用一个更通俗的说法,我们这个世界的病就是文明病。我用十个字来概括就是:要钱不要命,顾头不顾腚。”

1983年,托夫勒的《第三次浪潮》由三联书店出版,一时洛阳纸贵。李零却对书中的许多构想不以为然,“大人都在家里上班,小孩都在家上学,任何扎堆的活动都没有了,不但告别革命,就连足球都没有了——事实上我们看到足球并没有消亡,消亡的是什么呢?是马拉多纳式的足球,这种有天才气的足球,这种不完美的足球。足球现在已经逐渐变成了一种工业:服从、速度、力量和毫无想象力,这就是全球化给足球注入的模式。”

《第三次浪潮》中畅想的宅家办公,此次新冠疫情暴发后一语成谶。李零自道,“这种生活对我来说倒是比较习惯,我长期以来就是猫在家里写作,写作不需要扎堆的。这段疫情期间,我的生活就是读书,主要是读两类书,一类是考古学,这是主要的,另一类就是跟动物有关的。当作写作时的调味品,我写了这本《十二生肖中国年》,是想把它当做礼物,过年送给大家。希望新冠早日结束,生活重归正轨。”

“可问题是什么是生活的正轨呢?以往的生活正常吗?是不是等过一段,这个疫情结束,我们就又开始热闹起来了?会不会又有新的疫病发生?”话音未落,李零便一连几个反问感慨道,“环球同此凉热,太值得反省了。”而说到考古学,他则援引英国考古学家戴维·克拉克的名言,“考古学就是考古学就是考古学。这话的意思是,考古是有自己独特特点的一门学科。他其实是模仿格特鲁德·斯泰因的诗句,玫瑰就是玫瑰就是玫瑰就是玫瑰。”

在李零看来动物的问题跟考古学是有很大关系的。“过去我开玩笑,说很想写一本书叫‘畜牲人类学’,因为我们不但曾经生活在动物界,后来我们把动物界造了,变成一种‘人化’的动物世界。动物就像一面镜子,可以照见人类自身。其实我们谈论动物的时候,都是在人类视角下来谈论它们。”

十二生肖,天上的大钟

十二生肖是什么时候出现的?这个最基本的问题其实正是难点所在,恐怕不易考证清楚。“生肖”一词出现的比较晚,大概从宋代以后才流行起来,但十二生肖的系统在近年出土的战国简、秦简中都曾涉及,李零认为,十二生肖可以追到战国晚期。这与中国的天干、地支,特别是十二地支有重要的关系。一年分为春、夏、秋、冬四时,再分为十二个月;一天四分为朝、昼、昏、夕,再分为十二时辰。与此相关的还有一年的二十四节气,现在的一天二十四小时,这些4的倍数属于几何划分,与计时有关。天干、地支相配,有六十甲子表,就是六十进制,也是如此。

钟表的表盘上有十二个刻度,中国的十二生肖就像悬在天空中的大钟,十二年一个轮回。李约瑟认为,钟表是中国人的发明。从战国、秦汉时就有时令书和日书,时令书讲四时十二月可以干什么、不可以干什么,日书讲每一天的宜忌。古人认为,人活一辈子,什么都跟出生有关,十二生肖也是用来推算人的命运。“现在年轻人喜欢讲西方的黄道十二宫(星座),不讲咱们自己的十二生肖。实际上这两者的功能有一些相似,但是它们属于不同的天文体系。十二生肖跟天文有很大关系,跟历法也有很大的关系。中国和西方是半分天下,欧亚大陆的西边是黄道十二宫,东边就是中国十二生肖的天下。”李零介绍说。

牛,也指二十八宿的牛宿,牛郎星就在牛宿。北方七宿曰斗、牛、女、虚、危、室、壁,这七宿配冬天,多与居家过日子有关。而提及牛在十二生肖中的位置, 书中介绍说 牛是大牲口。“ 十二生肖,家畜占一半,牛居其一。‘牛当丑位’,相当殷历的正月,也是一年的开始。 北京流行《九九歌》,最后一句是‘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冬至到春分,一共90天。九九八十一天,再加九天,正好是春分。耕牛遍地走,才迎来真正的春天。”

六畜之首 耕牛是重要的生产资料

十二生肖,家畜占一半。牛、马、羊、鸡、狗、猪都是人所养。牛、马是大牲口,人类从史前社会迈入文明社会,牛、马起了很大作用,牛对农业,马对畜牧业,贡献尤其大。照理来说,“六畜”是马、牛、羊、鸡、犬、豕,马应该排在前头。但马是和游牧民族、草原地区的关系更大。对于以农业、种植业为主的民族来说,牛最重要,“所以它放在了‘六畜’第一位。”

六畜之一:牛(食草动物牛为大)

牛的身材高大,埋头吃草,从不主动攻击其他动物,但遇到强敌,凛然不可侵犯,有时又很凶猛,谁见了都怵。中国本土的牛分黄牛、水牛、牦牛、瘤牛。牛在欧洲主要是作肉牛、奶牛,而不是耕牛,这得缘于欧洲畜牧业的背景更深。中国不同,自古重农,牛是用来耕地和拉车,主要是役畜。“耕牛是重要的生产资料,中国历代都禁止私自宰杀耕牛。据睡虎地秦简《厩苑律》,秦代对牛马非常重视。当时,大牲口多为公产,即官方所有,牛马要定期考核,死了要及时上报,肉、筋、角要交公。别说随便杀牛,就是瘦了、病了、死了都有人管。”

季羡林曾在《永久的悔》一文中回忆自己的母亲,“小时候的山东,牛只有老得不行才能杀了吃,这样的牛肉,只有用尿液煮才嚼得动。但就是这样的牛肉,母亲都舍不得吃,全都留给孩子吃。”李零感慨道:“20世纪50年代的中国,杀耕牛仍然不允许。牛是用来耕地、拉车,不是为了满足口腹之欲。”

汉牦牛金饰件。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十二生肖是中国最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文化现象

中国的动物很多,为什么单挑这十二种作为生肖?这应该与早期的历法、历书有关。古人离不开历书,民间候气知时,主要靠观察动植物的变化,即所谓物候,如草木陨落、飞鸟迁徙。十二生肖与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关系更大,这些动物分为三类:瑞兽、家畜和野生动物。龙是瑞兽,属于想象中的动物,动物学家说,龙的原型是鳄鱼。马、牛、羊、鸡、犬、豕是家畜,跟人关系最密切,全部入选。猫虽跟人住一块,但生肖中没有猫。蛇、鼠、虎、兔、猴是野生动物,最常见也最普通。十二生肖以兽为主,没有鱼。

十二生肖起源于汉地,据北大考古文博学院林梅村教授考证,生肖的传播范围很广,不仅见于印度、楼兰、舒勒、于阗、龟兹、焉耆、粟特等西域古国,也见于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泰国、朝鲜、日本,以及突厥、回鹘、蒙古、藏、彝等族。有意思的是,印度佛经把老虎换成了狮子。十二生肖是中国最具世界影响力的文化现象,也见于北亚、东北亚、南亚、东南亚,甚至西传中亚和伊朗。正像狮子从伊朗东传,石狮子和舞狮在中国落地生根,已经成为中国文化的组成部分。

浮光掠影介绍了十二生肖之后,李零在演讲的最后推荐大家去看《十二生肖中国年》,“这本书中讨论的问题更多一些。”在他看来,“近年来十二生肖传播的非常广,比如说这是1992年美国印的邮票,在美国的博物馆里也有十二生肖的展览。十二生肖是我国最具世界影响力的文化现象之一,我想这并不是夸大。”

责任编辑:程娱

校对:徐亦嘉

考核代表什么动物生肖2

近来的聚会,破冰话题不再只是星座、属相,MBTI性格测试也加入群聊。测试结果为ENTJ-A的人,性格大胆,是富有想象力且意志强大的领导者;ESFJ-A性格的人极有同情心,乐于助人……

仿佛一夜之间,社交网络被MBTI测试结果刷屏了。这绝非测试性格的唯一方法,九型人格测试、青年人格测试等都曾被广泛传播,有些甚至成为招聘考核的必备环节。

如今是一名公司HR的丝丝刚入职场时,公司招聘必做性格测试。“当时有一个候选人的测评结果显示,他处于严重的焦虑状态。候选人看到结果后十分暴躁:你们凭什么用这个结果来定义我?这是对我人格的侮辱!”

95后姑娘宁颖最近求职必做性格测试。“我感觉自己已经摸清套路了,能“投其所好”地回答,绝对能表演出完美人格。”

资深互联网从业者王凡认为,信息过载促使性格测试在招聘中的广泛运用,因为这样能给到一个关乎“是否匹配”的答案。

所以,当年轻人求职时,性格测试是否重要?

测试人格特质和岗位的匹配性

媒体人李可堪称“性格测试做题家”,从大四着手找工作到现在,她做过的性格测评至少有20套。从最开始的严肃以待,到现在的无所谓,李可说自己已经“麻了”。

比如,一项紧急且复杂的工作打乱了你的休假计划,你的心情如何?选项包括:非常生气,比较生气,一般,比较平静,非常平静。“这种问题就是在测试你面对突发事件的态度,导向的结果多么明显。”

某次求职,李可在“总裁面”后被淘汰了,HR给的理由是:你的工作能力很强,但性格有些内向,总裁对此有些疑虑。李可不认为“内向”可以作为被拒绝的理由,但对被刷掉的结果,也无能为力。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教授、国家高级职业指导师、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首批认证督导师廉串德介绍,心理学上人格测量主要包括两种方法:自陈量表法和投射测验法,目前很多求职年轻人遇到的测试大多数属于前者——受测者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逐一回答这些问题,对方根据受测者的答案,去衡量受测者在这种人格特质上表现的程度。

廉串德说,经典的性格特征测验,包括五大人格、卡特尔16PF测试等,当下流行的MBTI测试则展现了更多丰富的人格特质。

“从招人的胜任特征来讲,胜任特征里包括能力因素,也包括人格因素,或者叫性格因素。”心理测试能帮助检测求职者“人格特质和岗位的匹配性”,但这也是一个综合考量的结果。“不是说测试出来外向性格的就不能做研发,内向的就不能做销售”。

“人不能用单一性格去表述,一个人的身上可能存在三四种人格。”拥有多年业务面试经验的互联网公司运营王凡认为,人格类型只是代表某人在某一方面较为突出,某方面有一定缺陷。“但很难说这种突出或缺陷,就一定意味着胜任工作或不胜任。”

性格测试应是垫脚石,而不是绊脚石

“MBTI的结果不是阻挡我们发展的绊脚石,而是让我们更好地探索自己、认识自己的垫脚石。”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教育学院副教授高艳说,MBTI并不强调每个维度的两极是非此即彼的,而是强调每个特性在每个人身上都有,只不过哪一个更占优势,“反倒是灵活地在不同情境下采取与之相适宜的行为方式,有可能获得更优的结果”。

高艳认为,求职的年轻人,“不必在性格测试上迎合岗位的需求”。

“你通过筛选,到了一个不适合的岗位上,对长远发展也没什么好处。表达最正常的自己,就算对方把你筛掉了,也不见得是坏事。”高艳说。

从用人单位角度出发,我们要关注MBTI的核心价值——“与其用在筛选上,不如用在沟通上。”性格测试应当帮助用人单位了解每个求职者的风格和特点,从而找到“团队合作里最合适的场景”。

工作近10年的丝丝,如今拥有在多家公司招聘的经验。“根据岗位的不同,性格测试在入职决策中的占比会有所区别。”丝丝举例,如果这个岗位是平面设计、剪辑类,技术含量高的岗位,公司会依照其过往的作品和履历来决定。如果是公关、总裁助理类,工作能力和性格测评结果强相关的岗位,公司就会把性格在入职决策中的占比加大一点。

性格没有好坏之分,“没有公司是对某一性格的人完全拒绝的”。

田一哲是一名刚步入职场不久的互联网公司人力专员,公司目前虽然没有开展性格测试,但正在推进过程中。田一哲说,面试过程中,公司对候选人的性格以及三观的考核非常看重,在入职决策中占比大约40%。一般来讲,成熟、乐观、开朗、外向性格的人比较受欢迎,孤僻、敏感、懒惰等性格的人,公司会更慎重考虑。但这不是绝对的,公司不会仅仅因为一个人的性格就决定录用结果,招聘与否需要结合岗位具体分析。

田一哲表示,性格测试的初衷是规避风险,同时也是对候选人负责。“如果性格不适合公司或岗位,候选人入职后也会感觉痛苦,双方都会受到损失。”

正确、科学使用性格测试“工具”

“大家已经开始关注性格因素,这是好事。分数只能代表能力因素,最终还是要看这个人能不能在社会上创造价值,这是很重要的。”廉串德也指出,“经过科学检验”的性格测试,才能具有较高的效度,适合用来作为职场选拔人才的“工具”,而“随意化”的提问和判断则有欠公平。

廉串德说:“企业用它(性格测试)招人,本身无可厚非。但是不是能够测准,要看工具本身。”

关于性格测试的题目,丝丝建议公司不要使用市面上已经完全确定、大家很了解的题目来进行测试。

“我之前经历过的公司采用的是一种比较科学的测评方法,它会把若干个不同逻辑关系的测试题揉在一起。题目之间存在逻辑,你无法明确地知道哪一个答案是公司需要的。”丝丝说,测评前她会和候选人沟通,按照真实的情况作答,入职决策时公司也会综合看待测评结果。

公司做性格测试的初衷是综合了解团队成员的情况,让现有团队成员之间形成“取长补短”的模式。“如果大家都是内向型的人,那就需要有一个外向型的人来进行调节。如果团队成员都是理性的,那需要一个感性的人,来凝聚团队的氛围。”丝丝说。

高艳表示,当企业选择使用性格测试作为招聘工具之一时,必须要重视对测验使用者的培训。

每一个性格测验都有其适用场景和标准。“如果用人单位测验者没有经过训练,就有可能会出现误用的问题,比如根据某一个单一的分数和结果,直接给应聘者贴“内向”或者“外向”的标签,很可能跟他们的实际表现差距很大”。

高艳说:“终身发展理论认为人格类型在25岁之前逐步发展,到25岁左右会趋于稳定,但也并不意味着永远不再变了。所以MBTI的结果只是人们一生中某一特定时间的特定偏好,它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没有必要被它框死。”

(应受访者要求,丝丝、王凡、田一哲、李可、宁颖均为化名)

(记者 沈杰群 见习记者 李丹萍)

来源: 中国青年报

考核代表什么动物生肖3

近来的聚会,破冰话题不再只是星座、属相,MBTI性格测试也加入群聊。测试结果为ENTJ-A的人,性格大胆,是富有想象力且意志强大的领导者;ESFJ-A性格的人极有同情心,乐于助人……

仿佛一夜之间,社交网络被MBTI测试结果刷屏了。这绝非测试性格的唯一方法,九型人格测试、青年人格测试等都曾被广泛传播,有些甚至成为招聘考核的必备环节。

如今是一名公司HR的丝丝刚入职场时,公司招聘必做性格测试。“当时有一个候选人的测评结果显示,他处于严重的焦虑状态。候选人看到结果后十分暴躁:你们凭什么用这个结果来定义我?这是对我人格的侮辱!”

95后姑娘宁颖最近求职必做性格测试。“我感觉自己已经摸清套路了,能“投其所好”地回答,绝对能表演出完美人格。”

资深互联网从业者王凡认为,信息过载促使性格测试在招聘中的广泛运用,因为这样能给到一个关乎“是否匹配”的答案。

所以,当年轻人求职时,性格测试是否重要?

测试人格特质和岗位的匹配性

媒体人李可堪称“性格测试做题家”,从大四着手找工作到现在,她做过的性格测评至少有20套。从最开始的严肃以待,到现在的无所谓,李可说自己已经“麻了”。

比如,一项紧急且复杂的工作打乱了你的休假计划,你的心情如何?选项包括:非常生气,比较生气,一般,比较平静,非常平静。“这种问题就是在测试你面对突发事件的态度,导向的结果多么明显。”

某次求职,李可在“总裁面”后被淘汰了,HR给的理由是:你的工作能力很强,但性格有些内向,总裁对此有些疑虑。李可不认为“内向”可以作为被拒绝的理由,但对被刷掉的结果,也无能为力。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教授、国家高级职业指导师、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首批认证督导师廉串德介绍,心理学上人格测量主要包括两种方法:自陈量表法和投射测验法,目前很多求职年轻人遇到的测试大多数属于前者——受测者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逐一回答这些问题,对方根据受测者的答案,去衡量受测者在这种人格特质上表现的程度。

廉串德说,经典的性格特征测验,包括五大人格、卡特尔16PF测试等,当下流行的MBTI测试则展现了更多丰富的人格特质。

“从招人的胜任特征来讲,胜任特征里包括能力因素,也包括人格因素,或者叫性格因素。”心理测试能帮助检测求职者“人格特质和岗位的匹配性”,但这也是一个综合考量的结果。“不是说测试出来外向性格的就不能做研发,内向的就不能做销售”。

“人不能用单一性格去表述,一个人的身上可能存在三四种人格。”拥有多年业务面试经验的互联网公司运营王凡认为,人格类型只是代表某人在某一方面较为突出,某方面有一定缺陷。“但很难说这种突出或缺陷,就一定意味着胜任工作或不胜任。”

性格测试应是垫脚石,而不是绊脚石

“MBTI的结果不是阻挡我们发展的绊脚石,而是让我们更好地探索自己、认识自己的垫脚石。”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教育学院副教授高艳说,MBTI并不强调每个维度的两极是非此即彼的,而是强调每个特性在每个人身上都有,只不过哪一个更占优势,“反倒是灵活地在不同情境下采取与之相适宜的行为方式,有可能获得更优的结果”。

高艳认为,求职的年轻人,“不必在性格测试上迎合岗位的需求”。

“你通过筛选,到了一个不适合的岗位上,对长远发展也没什么好处。表达最正常的自己,就算对方把你筛掉了,也不见得是坏事。”高艳说。

从用人单位角度出发,我们要关注MBTI的核心价值——“与其用在筛选上,不如用在沟通上。”性格测试应当帮助用人单位了解每个求职者的风格和特点,从而找到“团队合作里最合适的场景”。

工作近10年的丝丝,如今拥有在多家公司招聘的经验。“根据岗位的不同,性格测试在入职决策中的占比会有所区别。”丝丝举例,如果这个岗位是平面设计、剪辑类,技术含量高的岗位,公司会依照其过往的作品和履历来决定。如果是公关、总裁助理类,工作能力和性格测评结果强相关的岗位,公司就会把性格在入职决策中的占比加大一点。

性格没有好坏之分,“没有公司是对某一性格的人完全拒绝的”。

田一哲是一名刚步入职场不久的互联网公司人力专员,公司目前虽然没有开展性格测试,但正在推进过程中。田一哲说,面试过程中,公司对候选人的性格以及三观的考核非常看重,在入职决策中占比大约40%。一般来讲,成熟、乐观、开朗、外向性格的人比较受欢迎,孤僻、敏感、懒惰等性格的人,公司会更慎重考虑。但这不是绝对的,公司不会仅仅因为一个人的性格就决定录用结果,招聘与否需要结合岗位具体分析。

田一哲表示,性格测试的初衷是规避风险,同时也是对候选人负责。“如果性格不适合公司或岗位,候选人入职后也会感觉痛苦,双方都会受到损失。”

正确、科学使用性格测试“工具”

“大家已经开始关注性格因素,这是好事。分数只能代表能力因素,最终还是要看这个人能不能在社会上创造价值,这是很重要的。”廉串德也指出,“经过科学检验”的性格测试,才能具有较高的效度,适合用来作为职场选拔人才的“工具”,而“随意化”的提问和判断则有欠公平。

廉串德说:“企业用它(性格测试)招人,本身无可厚非。但是不是能够测准,要看工具本身。”

关于性格测试的题目,丝丝建议公司不要使用市面上已经完全确定、大家很了解的题目来进行测试。

“我之前经历过的公司采用的是一种比较科学的测评方法,它会把若干个不同逻辑关系的测试题揉在一起。题目之间存在逻辑,你无法明确地知道哪一个答案是公司需要的。”丝丝说,测评前她会和候选人沟通,按照真实的情况作答,入职决策时公司也会综合看待测评结果。

公司做性格测试的初衷是综合了解团队成员的情况,让现有团队成员之间形成“取长补短”的模式。“如果大家都是内向型的人,那就需要有一个外向型的人来进行调节。如果团队成员都是理性的,那需要一个感性的人,来凝聚团队的氛围。”丝丝说。

高艳表示,当企业选择使用性格测试作为招聘工具之一时,必须要重视对测验使用者的培训。

每一个性格测验都有其适用场景和标准。“如果用人单位测验者没有经过训练,就有可能会出现误用的问题,比如根据某一个单一的分数和结果,直接给应聘者贴“内向”或者“外向”的标签,很可能跟他们的实际表现差距很大”。

高艳说:“终身发展理论认为人格类型在25岁之前逐步发展,到25岁左右会趋于稳定,但也并不意味着永远不再变了。所以MBTI的结果只是人们一生中某一特定时间的特定偏好,它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没有必要被它框死。”

(应受访者要求,丝丝、王凡、田一哲、李可、宁颖均为化名)

(记者 沈杰群 见习记者 李丹萍)

来源: 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