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黄昏代表的生肖

春分:春色正中分,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光明网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朝阳黄昏代表的生肖1

作者:郭 梅

春分,春季的第四个节气,和秋分一样,“昼夜均而寒暑平”,也因此被称为“日中”或“日夜分”。又因九十天的春季在这一天恰好过去一半,春分还有“春半”的别名。春分时节,“轻暖轻寒”,正是赏花赏春、育秧植树的好时候。春分祭日,乃古代的国之大典;在民间,竖蛋、送春牛、吃春菜和太阳糕等都是春分习俗。

春分多雨,春雨酿春愁,从赏花惜春到春雨春愁,文人墨客的笔端由此涌现出车载斗量的名篇佳章,为这一节气笼上诗情画意。

【麦过春分昼夜忙】

春分前后,正是育秧插秧、植树造林时,踏青赏春、荡秋千和竖蛋都是为人熟知的春分习俗

每年3月20日或21日,为春分。分者,半也,春分顾名思义就是春之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二月中,分者半也,此当九十日之半,故谓之分。秋同义。”

西汉哲学家董仲舒的《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则云:“至于仲春之月,阳在正东,阴在正西,谓之春分。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古人将春分、秋分、夏至、冬至、立春、立秋、立夏、立冬合称四时八节,意即四季中的八个节日。春分分三候,“一候玄鸟至,二候雷乃发声,三候始电”,说的春分日后,燕子便从南方飞回来了,下雨时会电闪雷鸣。唐人元稹的《春分二月中》:“二气莫交争,春分雨处行。雨来看电影,云过听雷声”,活脱脱便是春分三候的唐诗版。

春分和秋分都是“昼夜均而寒暑平”的日子。这一天太阳光直射赤道,地球各地的昼夜时间相等,故古代把春分、秋分称为“日中”或“日夜分”,民间则有“春分秋分,昼夜平分”的谚语。春分之后,太阳从赤道向北移动,北半球的白昼越来越长,即所谓“吃了春分饭,一天长一线”,气温回升,万物复苏,越冬农作物开始生长。换言之,春分是春耕的重要节气,故而农谚云“春分麦起身,一刻值千金”“二月惊蛰又春分,种树施肥耕地深”“麦过春分昼夜忙”,而且还往往提及种瓜植豆,如“春分前,好布田,春分后,好种豆”“春分有雨家家忙,先种瓜豆后插秧”。另外,“春分刮大风,刮到四月中”和“春分不冷清明冷”等,则是预测天气的谚语。

繁枝容易纷纷落,嫩蕊商量细细开,春如十三女儿学绣,一枝枝不教花瘦,春光明媚的春分时节正是育秧插秧、植树造林的好时候。清初大诗人宋琬《春日田家》诗云:“野田黄雀自为群,山叟相过话旧闻。夜半饭牛呼妇起,明朝种树是春分。”夜半三更就起来喂牛,准备翌日春分种树,可见农户的辛苦,不过如此辛勤劳作都为的是金秋的丰收,主人公的情绪是昂扬向上的,诗歌的调子也是明朗旷达的。五代到北宋时期的学者、作家、书法家徐铉常有诗词写春分,如:“仲春初四日,春色正中分。绿野徘徊月,晴天断续云。燕飞犹个个,花落已纷纷。思妇高楼晚,歌声不可闻。”(《春分日》)清婉灵秀,含蓄质朴,颇具古诗十九首的气韵。

春分要祭日,清人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记载:“春分祭日,秋分祭月,乃国之大典,士民不得擅祀”。而在民间,春分要“吃春菜”。所谓“春菜”即野苋菜,岭南人称作“春碧蒿”,与鱼片一同入汤,称“春汤”。俗语云:“春汤灌脏,洗涤肝肠。阖家老少,平安健康”。春分日,还要和元宵节一样吃汤圆,而且除了自己食用,还要煮一些不包心的汤圆,扦在竹叉上,再放到田间地头,引诱麻雀前来啄食,民间认为这样可以把麻雀的嘴粘住,它们就不会破坏农作物了,即“粘雀子嘴”。我国大部分地区,如北京、天津、山东、浙江等地有春分酿酒的习俗,据说这天酿的酒特别甘醇浓香,且能令庄稼丰收。在山西陵川,春分日不仅要酿酒,还要用酒醴祭祀先民。而食用太阳糕则是旧时北京十分流行的春分习俗——太阳糕是一种由大米和绵白糖制成的糕点,新上市时往往印有红色的“太阳”图案,生动可爱。春分时,天气回暖,适宜食用糯米、红枣等食物,此时吃太阳糕,既包含了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愿想,也符合养生原理。另外,湖南安仁县还有一项重要的春分民俗活动叫“赶分社”——有道是“药不到安仁不齐,药不到安仁不灵,郎中不到安仁不出名”,有宋以降,每到春分,安仁都要开药市以纪念炎帝在当地“制耒耜奠农工基础,尝百草开医药先河”的功绩,并祈求丰收安康。“赶分社”分祭祀、交易、集会三个部分,春分那天是高潮。

春分还要送春牛——二开红纸或黄纸印上全年的节气,再印上农夫耕田的图样,便是“春牛图”。送图人能言擅歌,一家家去送,说唱些关于春耕和不违农时的俗语,还往往即兴发挥把听者逗乐,俗称“说春”,而说春人自然便是“春官”了。而更为人熟知的春分习俗是踏青赏春、荡秋千和竖蛋——好不容易脱下厚重的冬装走在骀荡的春风里,踏踏青荡荡秋千确实是再惬意不过的了。可为什么说“春分到,蛋儿俏”,要玩竖蛋呢?据说,这是因为春分这天昼夜平衡,万物也处于力的平衡,所以最容易把蛋竖起来:最好选择一个光滑匀称、刚生下四五天的新鲜鸡蛋,因为此时蛋黄下沉,蛋的重心下降,有利于竖立。

【春分雨脚落声微】

春半的雨在文人眼中轻盈、朗润,是和煦春日里最诗意精致的点缀,却也往往因春光流逝而染上了惆怅

春分前后往往多雨,甚至还可能下雪,料峭春寒教人颇难消受。徐铉就喜着笔于春雨:“天将小雨交春半,谁见枝头花历乱。”(《偷声木兰花》)、“春分雨脚落声微,柳岸斜风带客归。”(《七绝》)无不笔姿轻倩,清新可喜。大文豪苏轼也曾写道:“雪入春分省见稀,半开桃李不胜威。应惭落地梅花识,却作漫天柳絮飞。不分东君专节物,故将新巧发阴机。从今造物尤难料,更暖须留御腊衣。”(《春分后雪》)春分后的雪让刚刚绽蕊的桃杏和刚刚脱下寒衣的人们都禁受不起,坡仙笔底非常写实。而宋元间诗人方回曾因春半久雨不晴而意兴阑珊,居然一个多月不洗澡梳头,高卧不起:“月余不浴不梳头,垢服埃巾独倚楼。万古事销闲里醉,一年春向雨中休。天时才暖又还冷,人世少欢多是愁。治乱无穷如纠缠,华山高卧最为优。”(《春半久雨走笔五首》之一)而若是终于盼来了丽日晴空,人们自然胸怀舒展心情舒畅,如金人完颜寿《春半喜晴》诗云:“阴寒二月雪含云,两日开晴淑景新。借问海棠红几许?杏花杨柳不曾春。”春分,正如南宋词人赵长卿《点绛唇》所言:“轻暖轻寒,赏花天气春将半。”

自古哲人多忧思,春意越浓,越容易引起愁人之愁怀愁思,更何况春分时节春已过半,惜春情绪自然越酿越浓。唐人权德舆《社日兼春分端居有怀》诗云:“清昼开帘坐,风光处处生。看花诗思发,对酒客愁轻。社日双飞燕,春分百啭莺。所思终不见,还是一含情。”北宋欧阳修《踏莎行》词云:“雨霁风光,春分天气,千花百卉争明媚。画梁新燕一双双,玉笼鹦鹉愁孤睡。薛荔依墙,莓苔满地,青楼几处歌声丽。蓦然旧事心上来,无言敛皱眉山翠。”杜安世《少年游》词则云:“小楼归燕又黄昏,寂寞锁高门。轻风细雨,惜花天气,相次过春分。画堂无绪,初燃绛蜡,罗帐掩馀薰。多情不解怨王孙,任薄幸、一从君。”三位文豪都是描花绘燕,满纸大好春光,又油然而生春愁——不管新愁旧愁,总教人借酒浇愁,皱了眉头。而且,春愁总是和春雨联系在一起,我很喜欢明末清初江南才女徐灿的一首《卜算子》:“小雨做春愁,愁到眉边住。道是愁心春带来,春又来何处?屈指数花期,转眼花归去。也拟花前学惜春,春去花无据。”作品琅琅上口,明白晓畅,以雨写愁,以愁摹雨,春雨春愁浑然莫辩,但亦不失俊赏蕴藉。徐灿还有一阕《如梦令》:“花似离颜红少,梅学愁心酸早。生怕子规声,啼绿庭前芳草。春老,春老,几树垂杨还袅。”词句流丽,笔姿秀倩,大有易安居士之风。

春,在人们心目中总是代表着新鲜和美好,可惜,走得最急的总是最美的时光,从初春到春分春半,仿佛只是一眨眼,于是,“春半”成为重要的创作母题,佳作车载斗量。如李后主的《清平乐》:“别来春半,触目柔肠断……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据说此词作于乾德四年(966),当时其弟从善入宋久不得归,李煜思念日深,乃有此千古名篇。又如五代冯延巳的《醉桃源》:“南园春半踏青时,风和闻马嘶。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长蝴蝶飞。花露重,草烟低,人家帘幕垂。秋千慵困解罗衣,画梁双燕归。”只见青梅结子,蝴蝶飞飞,芳春已过半,游春少妇秋千戏罢罗衣轻解,忽闻双燕呢喃,更觉人单燕双,情何以堪?!这是词人替闺中佳人代拟“春半”的怅惘幽怨,情致幽微。又如晚唐杜牧的《村行》:“春半南阳西,柔桑过村坞。袅袅垂柳风,点点回塘雨。蓑唱牧牛儿,篱窥茜裙女。半湿解征衫,主人馈鸡黍”,作者村行遇雨,只得到村民家中躲避,主人淳朴热情,客人心情愉悦。当然,这首诗最可爱的是第三联“蓑唱牧牛儿,篱窥茜裙女”,兼用倒装和拟人,动词亦鲜活逼真,将微雨中的山村春景描摹得十分生动。杜牧还有一首《惜春》,从“春半年已除”说起,感慨“谁为驻东流,年年长在手”,则不仅是伤春惜春,亦有光阴如水盛年不再的喟叹了。

清初顺、康年间的无锡女曲家顾贞立有一套写春半的北曲细致地描述她在明艳的春色里情不自禁濡墨渲毫:一宵好梦,到朝来却见雨洗庭花分外娇,而雨霁后明媚可爱的阳光又照进深闺与她作伴。作品音韵轻柔和谐,女主人公在春日里的慵懒、悠闲和翰墨雅事都随着她的好心情留在了纸面上。当时的女曲评家王端淑誉之为“笔姿秀倩,宜出闺人口吻”,其最后一支是〔驻马听〕:“宿雨朝烟,露浥胭脂数点;闲庭寂寞,惜花人起梦尤淹。傍妆台几度懒临鸾,整凌波款步青苔藓。笑嫣然,看朝阳一朵春光绽。”呀,“看朝阳一朵春光绽”,多么蓬勃、葱茏的春日心情啊。顾贞立的弟弟顾贞观亦有一阙强调莫负春光的《柳梢青·花朝春 分》:“乍 展芭蕉。欲眠杨柳,微 谢 樱桃。谁把春光,平分一半,最惜今朝。花前倍觉无聊。任冷落、珠钿翠翘。趁取春光,还留一半,莫负今朝。”

可惜,在命途多舛的才人笔下,更多的却是惜春送春的惆怅——南宋杭州女诗人朱淑真婚姻颇不如意,春愁满纸,挥之不去,在其《断肠集》里随处可见这样的句子:“满院落花帘不卷,断肠芳草远”(《谒金门·春半》)、“午窗睡起莺声巧,何处唤春愁?绿杨影里,海棠亭畔,红杏梢头”(《眼儿媚》),最著名的则是“独行独坐,独倡独酬还独卧。伫立伤神,无奈春寒著摸人”(《减字木兰花·春怨》)。也许正因如此,87版《红楼梦》匠心独运,安排苦命的香菱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一直捧着一册朱淑真的《断肠集》,这细节虽不见于原著,但委实妥帖,颇见巧思。而易安夫人那阕著名的《如梦令》写的也是“春半”:“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雨疏风骤之后,绿肥红瘦,连那春容春意也一并瘦尽,叫人叹惋不已。李清照落笔委实妙极,后世女子步武者甚众,如“卷帘无语对南山,已觉绿肥红浅”(宋·朱淑真《西 江 月·春半》)、“怅昨 夜雨疏,今朝风骤,落花小径,飞絮平池”(清·吴藻《风流子》)。

总之,春半的雨在文人眼中轻盈、朗润,是和煦春日里最诗意精致的点缀,却也往往因春光流逝而染上了忧伤与惆怅——在春分这一颇耐人寻味的时间节点上,人们一边享受春回大地意兴盎然,一边则备感春逝荼蘼的幽怨感伤。

(作者为杭州师范大学教授)

来源: 文汇报

朝阳黄昏代表的生肖2

小提琴拥有清晰、弹性、灵敏、松化、集中、通透、准正、明亮、欢快、充满朝气与活力的发音,底气充足,可以随心所欲音域宽广的潜在力。含蓄、如珍珠般粒粒晶莹,喜、怒、哀、乐的情感抒发,征服了世界其他乐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一曲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轰动了世界,优秀的作曲借助歌唱家美妙的嗓音才能感染听众。

欧洲油画进入中国教育和绘画艺术领域,多少仁人志士为了研究欧洲油画的本质及光色,为了走出一条中西融会贯通世人公认的油画民族化的艺术道路,做了艰苦尝试,他们充分地展示了各自的想象力、创造力。使中国油画的面貌更加立体、更加丰富,更加充满生机和活力。

我们今天介绍的画家,他的画作充满着凝重神秘,闪耀着丰富绚烂的色彩,有着大自然的淳朴,带着苦涩和淡淡的乡愁,承载着浓郁的思恋和寻觅,散发着大地的芬芳,展示着原野的辽阔,他是近年来中国具有影响的艺术家之一。他站在并坚守于中国当代写实油画的前沿,他就是江浩老师。在他那些充满灵魂的作品背后,这位艺术家的内心世界是怎样的?如果你也同样好奇,那么我们就一起走进他的艺术世界吧。

近年来,江浩老师每年都会坚持用一段时间回到他的家乡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写生,去寻觅着家乡的那朴素与灿烂的色彩。在滦河的源头,落马河旁,伊逊河边……特别是伊玛图河畔的半截塔村,他就出生在那里。走在熟悉的田间小路上,看到那碧绿火红的花草,黄黄的油菜花,闻到那久违的泥土的芬芳,看到田间劳作的乡亲,感到又回到了儿时的他。地还是那块地,人还是那些人,每次回到家乡,总有一种思绪和情怀……

美丽的大自然,是一道波澜壮阔的风景。汩汩的伊玛图河,打在岩石上,飞出美丽的浪花!清凉的山泉,像捧出一面镜子,在给他的家乡梳妆!从鸡冠山上无暇的白雪,到小南河明媚的阳光,从机械林场的广袤无垠的森林,到御道口牧场一望无际的草原、丘陵。构成一幅幅美丽的画卷,在美丽的大自然上展开。

春天,山坡的朝阳处雪开始融化,慢慢地露出黄黑色的地皮;雪水和绵绵春雨滋润着泥土,浸湿了去年的草楂;被雪盖着过了冬眠的草根苏醒复活了,渐渐地倔强有力地推去陈旧的岁月。

“我嗅闻着家乡土地和禾苗的芳香,追思着那哺育和成长的过去……我爱家乡的河流,村庄,土地,山川和牧场,爱草地上吃草的牛羊和劳作的乡亲,我要一直保持着这个艺术状态。”

‘画画非常辛苦,但不论严冬和酷暑,每当画完一幅作品之后心情都有一些愉悦和快乐。只有保持表达的欲望,让它时时刻刻在鼓舞着他,激励着他。只有这样的状态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把情感写出来,使画面与自己的感觉合拍,使情感真正和家乡那片土地融化在一起,也正是这样,才能画自己理想的好的作品。’

江浩老师怀着对家乡情感,怀有对家乡景物的视觉感受力,造型能力和表达能力。他讲道:“其实色彩的学问比造型的学问大得多,过去有种说法叫做‘素描靠理解,色彩靠感觉’”。这话只说对了一部分,真正高水准的色彩表现也需要理性去引领,形成理性笼罩之下的色彩感受,只有这样的色彩感受力才具有稳定性。色彩在我看来是油画最为本质的东西,是最具魅力的,是唯一不可被其它画种替代的内容,缺乏色彩表现力的油画其价值要大打折扣或根本称不上是油画。

‘绘画是一种生活方式,起源于自己的兴趣,成长于对她的执著和热爱。作品如何才能更吸引人,主要的一是显示出来的外在部分,即画面完成后表现出的形状,色彩,构图等;二是画面背后作者的精神情感、投入状态以及要表达的意境,只有内涵与表现部分相互吻合才能使人感动。’

江浩老师又强调:“人的精神品质、审美趣味、内心思考很重要,画家每天都要磨练,要不断研究绘画的规律方能进步。创作是内心的一种感动,产生于强烈的愿望之中,成就在你的内在品质和情怀的格局之上……”

他常常回忆起孩提时的金秋十月:在沟堑旁点燃一堆篝火,伙伴们围坐在一起,一边偷吃烧烤玉米、土豆和黄豆,一边用眼睛瞄着看护庄家的大人……

身旁、路边的那一望无际的秋山菊,一丛丛,一簇簇,挨挨挤挤,它的芬芳十分迷人,浓郁的芳香,几乎弥漫了整座山峦,让人醉到心头;它们仰着紫色、浅玫红、深蓝、浅蓝色的小脸,向着秋风点头,向着天空微笑。在那个时代,只在这时孩子们感受到了大自然赐给人类的温暖和欢乐……

北方的冬天,雪花空中飘荡,清晨雪停了,村庄是那么的寂静,只有公鸡叫醒了太阳,叫醒了大地。

江浩老师讲到:“大自然中面对场景和人物写生是我最愉悦的事情,我从小在农村长大,对农村乡间有份感情,我想表现农民及现代生活把中华民族文化精神和创新,文化特征和内在信息通过人物的创作体现得更厚重一些……”

他之所以喜欢回到故乡,就是因为在这里,我的眼睛、心灵与双足都有理想的漫步之处。清晨和黄昏,去看着家乡的朝阳,寻觅儿时背着柴禾走过河里的搭石后在河边歇脚,河水中那漫卷的夕照,落在河面上的比夕阳更加灿烂辉煌。

在小河上时常有村里的大娘、大婶和大姐姐们来河边浆洗衣物。夏天我们在河里洗澡嬉闹,冬日里我们在冰上滑冰车,小河看着我幼时迈着蛮跚的脚步跟着在庄稼地里干活的母亲,看着我去山上砍柴,看着我去拾牛粪,看着我寒暑在地里送粪、薅苗、除草、收拾庄稼。

家乡的小河,是江浩在家乡度过幼儿和少年时代的全部记忆,看见她就想起曾经的风雨沧桑和幼小的心灵对未来的憧憬,是那么令人追思和向往,小南河蜿蜒盘旋轻轻的一直流向迷茫的远方,曾经的懵懂的思恋、随着思绪漫步在小河旁,倾听着潺潺河水诉说那美好理想,渊源的情怀似河水流长。

偶有偶有夜晚漫步在小河边,迎着夜色,回想人生走过的路,感到人生的无限苍茫……是奔流不息的小河在那些孤独寂静的夜晚,用那热情的目老光在驱赶着世上所有凄凉和悲伤,每时每刻都温暖着他,是不息的流水推动着江浩老师内心的渴望……

江浩老师说:“纯粹油画的传统与经典却一直在我的心中萦绕,对此有种强烈的表达欲望。回望传统、回望审美、回归视觉成为我这时对于艺术的基本追求。而最能够有所体现的就是针对人物的创作。对人物的表现制造一个全新的视觉高度。视觉在那方面是能够体现出高度或深度来的。”

‘人是我们最熟悉的对象,人本身就是最完美的杰作。就绘画角度而言,人的皮肤所展现出来的色泽是任何其它物件所无法比拟的,对画家来说内涵很重要,画女性要有朝气,画出东方女性的柔美,赋予她们更深情的内涵。特别是年轻女性所呈现出来的肤质与肤色美轮美奂,光彩夺目。这样的色彩照相机是没法摹拟的,只有肉眼和手的配合才能有效地去表现。’

由此江浩老师一直针对人物画主张一定要现场写生,神态第一,肤色重要,形象次之。人物的细节描写摆在第一位的,主要是皮肤色泽与质感的表达。并非是精细,而是色彩的还原和层次的丰富,还有就是绘画性,既高度写实又不失去绘画的性质。

“有感觉了自然就可以流露出很多很美好的情绪。画画也一样,有艺术感觉是出好作品的基础,因为艺术就是情感上的加工,是一个情感外化的工作。作为一个画家,就要不断的师自然,否则很难避免苍白、概念、做作的弊端,脱离大自然的画家会渴死在泉水旁,要描绘看到的形象、姿态,我们还要捕捉、挖掘自然界蕴涵的底蕴、内涵、精神。”

江浩老师敬畏地面对自然,虔诚的对待事业,谦虚的相处于每一个人,他相融于这一切,迎着太阳,执着前行……

艺术家简介

江浩2008年9月至2010年7月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研修班;2010年9月至2012年7月就读于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油画院研究生课程班,同年毕业后留院任研究生班班主任;中国萧军研究会文学艺术创作委员会会长,中央工美联合会油画艺术委员会主任,中国爱德艺术院院长助理、教授,广西北海艺术设计学院特聘教授,《工美视界》杂志社艺术总监。滦河源画派创始人。

他的作品朴素地展现了人和自然,在心灵深处追求美好事物的感动,唤起人们向上的精神……

代表作:《坝上金秋》《在希望的田野上》《塞罕坝—我的家》。2011年在798艺术区举办个人油画作品展;参加新加坡华人艺术家邀请展;2007年在北京紫竹院行宫举办个人油画作品展,油画作品《坝上金秋》获得中国美协、国家税务总局举办的“税收带来祖国美”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二等奖;其作品被国家税务总局收藏;油画作品《山菊花》《在希望的田野上》《塞罕坝—我的家》《母亲》等在全国和国外美术大展中获奖;2018年油画作品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其诸多作品被海内外多家机构和企业集团收藏;在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研修班期间油画作品《平遥天主教堂》《山西老人》被本院收藏;《萧军来到延安》被中国萧军研究会收藏;《春满四合院》被首都博物馆收藏。入录《中国现代书画艺术家名人大典》,诸多作品被《当代油画》《中国艺术博览集》《工美视界》等多家书刊杂志出版发行……(王天发)

朝阳黄昏代表的生肖3

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最严重的全球公共卫生突发事件。

面对前所未见、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中国率先报告、率先出征,以对全人类负责的态度,打响了一场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

千万人口大市、九省通衢之地关闭离汉通道;4万余名医务人员白衣执甲,星夜驰援;14亿中国人信心坚定,众志成城……这是人类历史上最勇敢的防控措施,也是前所未有的主动牺牲。

跨越冬与春,经历死与生。

在这场波澜壮阔的抗疫斗争中,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亲自部署,提出“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总要求,明确“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总目标,因时因势调整防控策略。

始终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以坚决果断的勇气和决心,采取前所未有科学精准的防控策略和措施,经过艰苦卓绝努力,用一个多月的时间初步遏制了疫情蔓延势头,用两个月左右的时间将本土每日新增病例控制在个位数以内,用三个月左右的时间取得了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的决定性成果,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中国人民挺过来了!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各国人民同舟共济,共克时艰,就一定能够战胜困难和挑战,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

(一)

2019年12月31日,武汉。

这一天中午,武汉市卫健委公开通报了一种不明原因的肺炎情况。

通报指出:“目前已发现27例病例,其中7例病情严重”,并对病例临床表现进行了描述。

不同寻常的迹象,首先在两家三级医院——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和武汉市中心医院被发现。

12月的武汉,阴冷潮湿。

26日开始,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呼吸与重症医学科主任张继先陆续接诊多例奇怪的肺炎病人:先是肺部CT表现一样的一家三口,然后是一个华南海鲜市场的商户。

“一家三口来看病,又同时得一样的病,除非是传染病。”曾参与过非典救治的张继先警觉起来。

12月27日,张继先把这4个可疑病例向医院做了汇报,医院上报给武汉市江汉区疾控中心。

这一天傍晚,武汉市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和副院长黄朝林在办公室里接到来自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的电话。对方希望转诊一位不明原因肺炎病人,并提示说,这可能是一种新的病毒感染。

金银潭医院——武汉唯一一家传染病专科医院。这个电话提醒,让张定宇脑子里的那根弦一下子绷紧了。

12月29日,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再次上报7例聚集性不明原因肺炎病例。

湖北省、武汉市卫健委疾控处接到报告后,指示武汉市疾控中心、金银潭医院和江汉区疾控中心,到该院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由于病人已排查过各种常见病毒,12月30日一早,张定宇带领团队采集该院最早收治的7名病人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并送往中科院武汉病毒所进行检测。

就像一块块破碎的“拼图”渐渐聚合:不同于此前有些咽拭子检测呈阴性的结果,肺泡灌洗液的SARS核酸检测全部呈阳性。

当日,武汉市卫健委向辖区医疗机构发布《关于做好不明原因肺炎救治工作的紧急通知》,要求各单位立即清查统计近一周接诊过的类似病例,并于下午4点前报送。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中国疾控中心了解核实情况后,连夜组织调度。

12月31日,国家卫健委前方工作组乘坐第一班北京飞武汉的航班到达。第一批专家组随后抵汉。

非典后,我国于2004年1月启用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信息系统(网络直报系统),覆盖全国卫生机构,不明原因肺炎是其监测、报告的重点之一。

31日下午,该直报系统收到“武汉江汉区武汉华南海鲜市场聚集性肺炎疫情”的报告。

2020年元旦,国家卫健委一位负责人带领有关人员,赴武汉督促指导当地疫情防控工作。

一批科学家、专家闻令而动,争分夺秒开展病毒溯源、病毒传播方式、传染性和毒力强弱等研究,研判疫情形势。

1月1日上午8时,国家疾控专家抵达华南海鲜市场,针对病例相关商户及街区集中采集环境样本515份,运送至病毒所检测。

基于初步调查结果,华南海鲜市场关闭。

1月2日,接到湖北省送检的病例标本,中国疾控中心生物安全首席专家武桂珍和病毒病所谭文杰团队、赵翔团队等迅即投入一场破译病毒遗传密码的“接力赛”。

24个小时后,病毒的全长基因组序列被破解。基因组比对结果显示,该病毒与已知的冠状病毒差别较大,与SARS的相似性为82%。

1月3日,中国疾控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中科院武汉病毒所、军事医学科学院四大顶尖科研机构开展了对病例样本的实验室平行检测。

尽管此时对病毒还有许多未知,情况扑朔迷离,但中国第一时间向世界发出警示——

从2020年1月3日起,中方定期与世界卫生组织、包括美国在内的有关国家、地区组织以及中国港澳台地区,及时主动通报疫情信息。

从1月4日起,中国疾控中心负责人与美国疾控中心主任多次通电话,介绍疫情有关情况,交流技术协作事宜。

1月5日,世界卫生组织首次就中国武汉出现的不明原因肺炎病例进行通报。

在全球流感共享数据库和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建立的DNA序列数据库中,中国科学家第一时间上传了病毒基因序列。

此后一周之内,中国又相继将病毒核酸检测引物探针、病毒基因组序列信息通报给世卫组织。

这意味着,全世界都可以共享这些源头技术信息,从而开发检测试剂、研制疫苗等,与病毒正面“交锋”!

1月7日,锁定新冠病毒“真凶”的重要实验证据出炉。中国疾控中心在电镜下观察到典型的冠状病毒的颗粒形态,成功分离首株新冠病毒毒株。

8天确定病原体!而17年前,全世界花费数月才追踪到SARS是引起非典型肺炎的病原体。

1月9日,国家卫健委专家评估组对外发布武汉不明原因病毒肺炎病原信息,病原体初步判断为新型冠状病毒。

“在如此短时间内初步鉴定出病毒是一项显著成就。”世界卫生组织网站当日评价。

至此,“新型冠状病毒”,一个陌生的词汇,裹挟着对无数生命的睥睨席卷而来。

武汉同济医院发热门诊病人从日均四五十人,最高峰一下陡增至上千人。

来自一线的疫情、不断深入的科学认识等信息,送到决策者的案头。

疫情发生后,习近平总书记时刻关注疫情形势,把疫情防控作为头等大事来抓,亲自指挥、亲自部署,作出许多重要指示和批示。

1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时,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提出了要求。

1月8日,国家卫健委第二批专家组抵达武汉,修订完善了新冠肺炎的诊疗、监测、流行病学调查处置、采样检测等方法。

起病隐匿、潜伏期较长、无症状感染者……狡猾的新冠病毒让防控变得异常困难。

1月13日,世界卫生组织发表声明说,已收到在泰国确诊一名中国旅客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报告。

这意味着,武汉现有的社会管控措施,已难以阻止疫情蔓延。

尽快研判疫情形势,为决策提供参考,成为当务之急。

1月18日,84岁的钟南山院士从广州挤上了开往武汉的列车。

即将抵达武汉的钟南山,是国家医疗与防控高级别专家组组长。其他成员分别是国家传染病重点学科带头人李兰娟院士等。

6位院士专家临危受命、由国家卫健委紧急召集而来,就是要与前期派驻前方的工作组共同研判疫情形势,为中央提出决策参考。

1月19日,高级别专家组上午参加疫情研讨会后,立刻前往武汉金银潭医院和武汉疾控中心实地调研。中午来不及休息,下午开会到5点,又登上飞往北京的航班。到达北京,一行人马上赶往国家卫健委开会,回到酒店,已是凌晨。

在武汉取得第一手调查资料后,专家组成员越来越确信:新冠病毒有人传人现象!

“因此我们呼吁,武汉人不要出去,外地人不要进来。”专家组成员回忆。

1月20日一早,6位高级别专家走进中南海,直接面对决策层,汇报了对疫情的研判意见。

当天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也专门加设疫情防控部署一项议程,钟南山、李兰娟应邀列席,并就疫情防控与救治等提出具体建议。

这是战“疫”局势发生根本性变化的转折点——

1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

当日下午,国家卫健委组织高级别专家组召开记者会,组长钟南山面色凝重:“现在可以说,肯定的,有人传人现象。”

正值春节期间,人员大范围密集流动。武汉,就在春运的枢纽位置上,是九省通衢、人潮聚散之地。

疫情防控,当断则断。

1月20日,国家卫健委发布公告,将新冠肺炎纳入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实行甲类管理。由国家卫健委牵头,包括30多个部门的联防联控工作机制成立。

与此同时,中国及时与世界相关国家和国际组织通报交流相关情况。

1月下旬以来,习近平主席与多位外国政要及国际组织负责人通话或会见,保持密切沟通,分享中国疫情防控情况,传递中国人民团结一致奋勇战“疫”的坚定决心。

新冠肺炎疫情的凶险程度,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料。

金银潭医院的ICU里,躺满了呼吸衰竭的重症病人。由于患者激增,试剂盒短缺,很多疑似患者无法接受检测。医院确诊不了,回家又怕传染家人,四处奔走、备受煎熬的他们,也成为巨大的流动传染源。

处在风暴中心的湖北和武汉,开始进入“战时”状态——

1月22日,湖北省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Ⅱ级应急响应,2天后升级为Ⅰ级响应。

1月23日,武汉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关闭了离汉通道。

这是一个艰难的重大决定。恰逢中国春运这一人类最大规模的人口迁徙,对一个超千万人口的现代化大都市“封城”,决策者面临空前的压力。

习近平总书记说:“作出这一决策,需要巨大政治勇气,但该出手时必须出手,否则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猝不及防间,面对人类与病毒世界的一场新战争,一个14亿人口的国度毫不犹豫,率先打响阻击战。

从1月23日起,30个省区市相继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I级响应”,制定落实社区的防控措施,实行网格化、地毯式管理;

延长2020年春节假期,大专院校、中小学推迟开学,全国两会推迟召开……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采取“外防输入、内防扩散”措施,最全面最严格最彻底的全国疫情防控正式展开。

隔一座城,护一国人。

中国这一史无前例的防控之举,也是给全球各国发出的最明确的警示信号。

“疫情是魔鬼,我们不能让魔鬼藏匿。”1月28日,习近平主席在北京会见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时说。

全球也对中国的疫情防控举措高度关注。路透社、泰晤士报认为,关闭离汉通道是现代医学史上的首次尝试。但也有媒体援引专家观点认为,没有证据表明“封城”的有效性,隔离可能引发恐慌,加剧医疗资源紧张。

所谓的好与坏、有效或无效,最终都要靠事实说话。传染病防控从来都是一个逐步认识的过程,是人类与病毒有输有赢的残酷交锋。

中国采取历史上规模最大的隔离检疫法,“流动的中国”果断按下“暂停键”。到3月20日本土病例阶段性消失,中国累计报告确诊病例数从800余例到8万余例,用时57天,有效延缓了病毒传播!

美国耶鲁大学和中国暨南大学合作开展的一项新研究显示,截至2月29日,在中国实施的国家级和省级公共卫生措施,可能在湖北以外避免了超过140万人感染和5.6万人死亡,并使得反映病毒传播情况的基本感染数(R0)从1月底的2.992迅速降低为2月底的1.243,并在湖北以外降至0.614。

“中方行动速度之快、规模之大,世所罕见。这是中国制度的优势,有关经验值得其他国家借鉴。”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说。

(二)

2020年1月23日10点整,不锈钢护栏将进站口完全封住,武汉、汉口、武昌三大车站进站口通道正式关闭。

500多万人在此之前离开武汉,但还有900万人留在这里。看不见、摸不着的新冠病毒,让许多人感觉到恐惧。

相比关闭对外通道,更危险更艰巨的挑战,是如何在千万人口的城市内防止疫情再扩散蔓延。

医护人员对生命的责任感,超越了对未知的恐惧。6万多名本地医务人员率先筑起“白色长城”。

求医、问药、囤生活必需品……这个春节,武汉人终生难忘。各医院发热门诊挤满病人,医生们吃饼干、方便面当年夜饭的画面、视频刷屏了。

亿万中国人收看的鼠年春晚临时加入抗击疫情节目。“隔离病毒,但绝不会隔离爱”这句话,让无数人眼含热泪。

关键时刻,习近平总书记发出“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的总动员!

1月25日,农历正月初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对疫情防控工作进行再研究、再部署、再动员。

“生命重于泰山”——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决定成立中央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向湖北等疫情严重地区派出中央指导组,全面加强对疫情防控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在党中央要求下,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充分发挥抗击疫情中的统筹协调作用。

一城之重,关乎全局。

调集全国最优秀的医生、最先进的设备、最急需的资源,为的就是最大程度提高检测率、治愈率,最大程度降低感染率、病亡率。这五个“最”一直贯穿了中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救治的始终。

万家团圆的除夕夜,一架架飞机却“逆行”而来——目的地:武汉天河机场!武汉抗疫成为2008年汶川地震后全国最大的一次灾难救援行动。

1月27日,受习近平总书记委托,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中央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李克强赴武汉考察指导疫情防控工作,代表党中央、国务院慰问疫情防控一线的医务人员。

同一天,以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为组长的中央指导组进驻武汉,在汉期间多次就公开透明发布疫情信息提出要求。

1月31日,世卫组织宣布新冠肺炎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此后,李兰娟、王辰、黄璐琦、张伯礼、陈薇、乔杰、仝小林等多位院士专家,带领精锐团队从八方齐聚武汉。

“大家、全国帮忙,武汉是能够过关的。武汉本来就是一座很英雄的城市。”钟南山1月底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眼含泪光地说。

从2月开始,来自十余个省份的综合医院重症医学科骨干团队,由院长或者书记带队,整建制接管新病区,并带来呼吸机、监护仪、ECMO等救命设备。

在这场驰援湖北的生命大救援中,4.26万名医务人员、900多名公共卫生人员投入主战场,其中,军队派出4000多名医护人员。19个省份以对口支援的方式支援湖北省除武汉市以外的16个地市。

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收尽收、刻不容缓”要求,中央指导组每天与湖北省特别是武汉市,“掰着手指头算床位”。

在中央指导组指导下,武汉市部署社区确诊患者、疑似患者、确诊患者的密切接触者、一般发热患者“四类人员”分类集中管理,按照“应收尽收、应治尽治、应检尽检、应隔尽隔”要求,持续开展拉网排查、集中收治、清底排查三场攻坚战。

边改造,边收治。武汉数家综合医院普通病房经过隔断、密封,被改造成定点医院,集中收治确诊患者。

几乎与“封城”同步,“北京小汤山”模式再现武汉。

军民协作模式,集中收治患者——火神山、雷神山这两所传染病专科医院要在十余天完工,提供约2500个床位。

亿万中国人通过“云监工”,见证了这场时间和空间被极度压缩的战斗。最高峰时,4万名建设者日夜奋战,数千台挖掘机、推土机“停人不停机”,巨大的轰鸣声响彻云霄。

大规模、强有力的医疗支援行动,极大地缓解了武汉和湖北省重灾区医疗资源紧缺的困境和压力。

但这场与新冠病毒的战斗远未结束,形势胶着对垒——

2月2日武汉累计确诊5142例,2月3日累计确诊6384例,2月4日累计确诊8351例、2月10日累计确诊18454例……病例增长的曲线近乎一条竖线。

在举国上下万众一心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关键时刻,2月3日,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研究下一步疫情防控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从离汉离鄂通道关闭到2月中旬,两个关键性的举措始终有力把控着全局:一是调动全国重症力量自带抢救设备,“整建制”驰援接管武汉病区;二是采取集中患者、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的“四集中”原则,将优势兵力集中在主战场。

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重点在“防”。

2月10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北京市朝阳区安华里社区。戴口罩,卷袖子,量体温,在社区居委会,他身体力行,号召全民战“疫”。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是一场人民战争,要相信群众、发动群众,充分发挥社区在疫情防控工作中的‘阻击作用’。”习近平总书记说。

统筹疫情防控和医疗救治两个战场。构建起联防联控、群防群控防控体系,前所未有地采取大规模隔离措施,调集全国资源开展救治。

将“野战医院”方舱,创造性地用于和平时期的大规模救援行动,是这场生命保卫战的“奇兵”。

随着对新冠病毒的了解逐步加深,人们发现,感染者中轻症患者的比例约为80%。数量庞大的轻症患者正是疫情扩散的“水龙头”,也是重症“堰塞湖”的源头!

“启用大空间、多床位的‘方舱医院’,这是国家在关键时期的关键之举,是中国采取的重大公共卫生举措。”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王辰说。

仅一天多时间,2月5日晚10点,位于武汉国际会展中心的江汉方舱医院率先启用,1500多张床位一次性开放给各个社区送过来的患者,首批三家方舱医院中的另外两家也快速启用。

时值隆冬,武汉雨雪交加。在一天之内筹建数千张床位,短时间内谈何容易。

分配多家武汉大型医院的负责人对方舱医院进行全面接管;从防火用电用网,到一日三餐营养搭配,从建立图书角娱乐室到配备专门的警察力量进行治安巡逻……

到2月28日,16家方舱医院累计收治患者12000人,武汉患者中每4人就有1人是在方舱医院治疗,做到了“零感染、零死亡、零回头”。

“方舱医院是中国成功应对疫情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创新举措之一。”《柳叶刀》主编理查德·霍顿评价说,这是中国对抗疫情成功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也是世界其他国家可以学习的重要经验。

2月16日,武汉再次部署开展为期3天的集中拉网式大排查,摸清底数,坚决遏制疫情扩散蔓延,将感染者真正收治起来。

通过对全市421万户居民集中开展两轮拉网式排查,武汉共排查出确诊和疑似患者9037人,以及大量密切接触者,实现了“应收尽收、应治尽治”。

36支疾控防疫队驰援湖北,调动全国3个移动P3实验室,破解影响排查和收治的“瓶颈”环节,持续提升核酸检测能力。

至此,武汉形成了“分级分类收治、轻重转院顺畅”的救治体系:即征用酒店作为集中隔离点,隔离密切接触人员;方舱医院接收确诊轻症和疑似患者;火神山、雷神山和同济医院等大型综合医院收治重症患者,9000多张重症床位开放。

“人等床”,终于变成了“床等人”!

截至2月17日,新冠肺炎患者从发病到确诊的全国平均时间已降至4.95天;武汉重症占比从初期的38%已经下降到18%。这意味着,武汉早期的医疗挤兑逐渐消退。

提高治愈率、降低病亡率,最终战胜疫情,关键要靠科技。

3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专程到军事医学研究院、清华大学医学院,考察新冠肺炎防控科研攻关工作。他强调:“当前,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还需要付出艰苦努力。越是面对这种情况,越要坚持向科学要答案、要方法。”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关键时刻,3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专门赴湖北武汉考察疫情防控工作,强调继续把疫情防控作为当前头等大事和最重要的工作,不麻痹、不厌战、不松劲,毫不放松抓紧抓实抓细各项防控工作,坚决打赢湖北保卫战、武汉保卫战。

用药如用兵,用医如用将。诊疗方案是临床医生的治疗遵循,也代表着一个国家顶尖医疗团队对一个疾病的理解。

医生们逐渐发现,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的死因不只是肺部问题,还伴随多器官衰竭,传统的通气、甚至ECMO等手段也无法阻止病人全身衰竭的步伐。

正是在艰难的摸索中,早期插管和俯卧式通气两项救治经验浮出水面,成为扭转病人病情的关键做法。

“关键是插管的时机。”重症专家们一针见血,不能因为担心“插管后难拔管”就不敢插管。

在武汉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成立了一支20人组成的“插管突击队”。同时,还迅速组建“特战尖刀连”,包括护心队、保肾队、护肝队、护脑队等,与来自上海、青岛等地的17支医疗队协同作战,救治危重症患者。

为了生命,在所不惜。据统计,至5月底我国重症患者人均治疗费用超过15万元,少数危重症患者治疗费用达到几十万元甚至过百万元,医保按规定予以报销。

不是因为有希望才坚持,而是因为坚持才有希望。

将最精锐的医疗资源向最需要的地方集中,重症救治“一人一策”。截至5月底,我国共成功治愈3000余名80岁以上新冠肺炎患者,上至年过百岁的老人,下至出生不久的婴儿,总体治愈率超过94%。

“在重大疫情面前,我们一开始就鲜明提出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在全国范围调集最优秀的医生、最先进的设备、最急需的资源,全力以赴投入疫病救治,救治费用全部由国家承担。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可以不惜一切代价。”5月22日,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坚定地表示。

人们不会忘记这些名字:江学庆、刘智明、李文亮、夏思思、彭银华……他们以生命践行使命,用大爱护佑苍生。一批医务人员、干部职工、社区工作者因公殉职。

从1月16日发布第一版国家诊疗方案,到50天内诊疗方案迭代升级到第七版;3次制修订重症患者诊疗方案……无症状感染者可能具有传染性、康复者恢复期血浆治疗等一系列新发现,都及时写入了新修订版本中,新冠肺炎医疗救治水平不断提高。

武汉给世界带来了希望。4月8日,武汉“解封”了。

每一个在疫情中逝去的生命是家庭之殇,更是城市铭心之痛。为确保信息公开透明、数据准确,针对疫情早期因收治能力不足导致患者在家中病亡、信息登记不全等原因,4月17日,武汉市公布了订正后的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数据,其中确诊病例核增325例,确诊病例的死亡病例核增1290例。

世界卫生组织当日表示,中国武汉订正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数和确诊病例死亡数,是基于对之前统计数据的复核,以不遗漏任何病例记录。随着疫情进展,其他国家也可能出现订正疫情数据的情况,这种数据订正宜早不宜晚。

4月24日,湖北重症和危重症患者清零;4月26日,武汉在院新冠肺炎患者清零!

生命高于一切——76天,英雄的武汉人民书写了艰苦卓绝的历史一幕;1800多个小时,勇敢的中国人民在人类文明史上创造了永志不忘的惊世壮举。

湖北、武汉作为全国抗疫的主战场,取得阶段性胜利,但新冠肺炎疫情的潜在威胁仍然存在,全国上下面临的疫情防控形势依旧不容乐观。

3月27日,随着一名无症状感染者从境外输入,打破了黑龙江省绥芬河市这座边境小城的宁静,绥芬河逐渐成为全国“外防输入”的焦点。

各地专家和医务人员紧急驰援,防疫物资火速调配,许多湖北归来的白衣战士再次出征,核酸检测实验室及时建立……经绥芬河口岸入境的新冠肺炎患者得到及时救治,边境线上筑起一道生命守护线。5月6日零时起,绥芬河市防疫风险等级下调至低风险,生产生活开始有序恢复。

风雨无阻向前进,精准防控战疫情。除绥芬河外,北京作为首都,疫情牵动着人心。

6月11日,北京新发地发生聚集性疫情,北京第一时间进入战时状态,打响了一场只能赢不能输的“背水之战”。通过迅速响应,精准、高效、科学防控,经过26天的艰苦努力,7月6日,北京本地新增确诊病例“零增长”。

7月19日,北京市政府有关负责人在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宣布:20日零时起,北京市突发公共卫生应急响应级别由二级调整为三级。至此,一场历时近40天的战“疫”,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与此同时,国内疫情防控形势仍然严峻复杂。

同样在7月19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挥部研究决定,乌鲁木齐市天山区、沙依巴克区为高风险地区;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头屯河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新市区)、水磨沟区为中风险地区;其他县(市、区)为低风险地区。

7月22日凌晨,辽宁省大连市发现一例新冠肺炎本土确诊病例。半个小时后,出现确诊病例的大连凯洋世界海鲜股份有限公司员工和家属被就地隔离,企业全面封闭。

一东一西,一沿海一内陆,面对新疆和大连不期而至的突发疫情,中国抗疫的经验更加丰富,也更有底气。

科学划定风险等级,收严收紧“管控圈”,推进全面核酸检测……这是一场与病毒的“遭遇战”。25天后,8月16日,大连全域降为低风险地区,全面恢复正常经济社会秩序。

同样的好消息,也从新疆传来。

根据国务院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有关规定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冠肺炎疫情形势,经自治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挥部研究决定,自8月29日零时起,将乌鲁木齐市天山区、沙依巴克区疫情风险等级由高风险调整为低风险;将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头屯河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新市区)、水磨沟区疫情风险等级由中风险调整为低风险。

在与新冠肺炎疫情抗争的伟大实践中,党领导人民一次又一次展现出超凡的勇气和智慧,用一场又一场胜利,践行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重要理念。

(三)

9月,武汉2800多所中小学幼儿园迎来开学,百万学子回到久违的课堂。

这座中部大市、九省通衢之地,本色回归。

然而,2020年给这座城市和这个国家留下的记忆,永远不会褪色。

时间的指针,拨回到农历庚子年春节。

1月26日,大年初二,阖家团圆的日子。正在江苏盐城过年的袁传伟接到一份支援武汉的“火线订单”。连夜赶回苏州工厂的他,却发现厂里没有一名工人。

凭着之前的手艺,袁传伟硬是一人撑起了一条生产线。连轴运转了十多天,赶出100多套消毒设备。

打疫情防控阻击战,实际上也是打后勤保障战。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医用物资和生活必需品应急保供。1月25日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时,他就强调,加强有关药品和物资供给保障工作,加强医护人员安全防护工作,加强市场供给保障工作。

党中央统一领导,多部门快速联动,全国一盘棋,调动各方资源全力供应。

为尽快复产达产,建立重点企业生产临时调度制度,帮助企业解决原料、用工、物流问题;

为打消企业扩产顾虑,建立国家临时收储制度,对多生产的重点医疗防护物资政府兜底采购收储,对重点企业给予税收、金融支持;

为短时间满足一线救治需要,国家统一安排产品调拨,严格分级分区使用医用防护服……

生产企业火力全开,短时间实现满负荷生产;中国航空工业集团、中国石化、比亚迪、小米……数以千计企业跨界转产。

到2月29日,中国口罩日产能达1.1亿只,日产量1.16亿只,分别是2月1日的5.2倍、12倍。截至4月5日,我国一次性医用防护服日产能达到150万件以上,医用N95口罩日产能超过340万只,已基本能满足国内需求。

武汉“封城”后,900多万人居家隔离。每天需要消耗5400吨粮食、4000吨蔬菜、1200吨肉。中央统筹协调生活物资保障,1月27日至5月30日,全国向湖北地区累计运送防疫物资和生活物资超过173万吨,运送电煤、燃油等生产物资近395万吨。

“需要跑起来的时候,这里的人知道怎么跑。这是许多国家在工业鼎盛时期以后丢掉的本领。”奥地利工程企业安德里茨(中国)有限公司总裁托马斯·施米茨说。

中外历史上,大疫大灾往往导致社会失序,社会失序又使抗疫抗灾雪上加霜。

面临疫情大考,中国生活必需品、医疗物资、电气水热等基本供应总体平稳,关系国计民生的重点行业有序运转,14亿人基本民生得到有效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保持稳定。

支撑起一个看似按下“暂停键”大国的,是一条条火热的生产线、畅通的物流动脉,是灾难中逆行的医生、护士,是无数普通的货车司机、社区工作者、志愿者、快递员、清洁工、建筑工人……

“我亲眼看到他们身上一种巨大的责任感,要保护好自己的家庭、自己的社区、甚至全世界远离疾病侵害。那些连续几周宅在家里的人,也是疫情中的英雄。”中国—世界卫生组织新冠肺炎联合专家考察组外方组长布鲁斯·艾尔沃德动情地说。

2020年,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之年。

突如其来的疫情,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

如何统筹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这更是一道艰难的考题。

疫情防控关键时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果断作出部署——

调集全国最优秀的医生、最先进的设备、最急需的资源,全力以赴投入疫病救治;

全国动员、全民参与,联防联控、群防群治,构筑起最严密的防控体系;

广大人民群众识大体、顾大局,自觉配合疫情防控斗争大局,形成了疫情防控的基础性力量;

坚定信心、积极应对,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做好应对各种复杂困难局面的准备。

“中国在遏制新冠肺炎病毒的同时还要推动经济发展,他们在解决一个平衡难题。”英国《卫报》评价。

经济社会是一个动态循环系统,不能长时间停摆。解题的关键,在于因时因势,精准施策。

2月3日,疫情防控最吃劲时,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强调:“疫情特别严重的地区要集中精力抓好疫情防控工作,其他地区要在做好防控工作的同时统筹抓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特别是要抓好涉及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的重点任务,不能有缓一缓、等一等的思想。”

湖北保卫战、武汉保卫战攻坚破垒,疫情蔓延势头初步遏制。2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会议提出,要建立与疫情防控相适应的经济社会运行秩序。制定明确的疫情分区分级标准。

2月23日,人民大会堂东大厅。一场参加者达17万人的超大规模电视电话会议召开,习近平总书记明确了细化到县的防控策略——

“低风险地区要尽快将防控策略调整到外防输入上来,全面恢复生产生活秩序。中风险地区要依据防控形势有序复工复产。高风险地区要继续集中精力抓好疫情防控工作。”

“中华民族历史上经历过很多磨难,但从来没有被压垮过,而是愈挫愈勇”,习近平总书记的话掷地有声。

从采取“点对点、一站式”直达运输服务做好农民工返岗复工,到高校毕业生就业,从完善财税、金融、社保政策支持中小微企业,到抓好重大外资项目落地,总书记一一部署。

春耕在即,习近平总书记专门就春季农业生产工作作出指示:越是面对风险挑战,越要稳住农业,越要确保粮食和重要副食品安全。

3月6日,党的十八大以来最大规模的脱贫攻坚会议以电视电话会议形式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发出冲锋号令:

“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必须如期实现,没有任何退路和弹性。”

风险挑战越大,越要坚定不移干好自己的事。

疫情发生后,一些国家对华率先撤侨、停飞国际航班、管控中国船舶。中国环节主动谋变、突围自救,不仅为自身、也为保全球供应链产业链稳定作出巨大贡献。

3月9日,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向跨国公司复工复产沟通热线紧急求助,反映全球最大涡轮增压器企业盖瑞特公司面临停工风险,因为天津武清一家核心配件供应商复产不足10%。

国家发展改革委立即协调,3月11日武清区区长赴企业召开现场协调会,当场拿出解决方案,公司上岗员工可达5000余人,产能恢复至70%,全球涡轮增压器及下游汽车厂商产业链大面积停工风险排除。

2月下旬,多条国际航线恢复运行;截至3月底,中欧班列开行1941列,同比增长15%;截至4月14日,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平均开工率已达99%;4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和出口增速由负转正……

疫情防控形势积极向好,总书记忙碌的考察步伐来到浙江、陕西、山西,因地制宜支招复工复产、脱贫攻坚、生态环境保护……

3月29日下午,宁波舟山港穿山港区码头,春雨沥沥。

习近平总书记撑着雨伞,举目眺望。眼前的宽阔水域,一年进出大型商运船达4.2万艘次,是名副其实的“黄金水道”。

疫情发生以来,宁波舟山港不停工、不停产。3月1日至26日,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分别为去年同期的95%和99%。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未雨绸缪,关注境外疫情形势,在坚持不懈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时,积极应对和化解各国为抗击疫情采取的各项限制性措施对货物航运带来的影响。

疫情多国蔓延,中国领导人多次表达维护全球供应链和世界经济稳定的坚定态度。

“中国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坚定不移扩大改革开放,放宽市场准入,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积极扩大进口,扩大对外投资,为世界经济稳定作出贡献。”3月26日视频举行的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应对新冠肺炎特别峰会上,习近平主席承诺。

4月17日,中国公布首季经济数据。受疫情影响,一季度中国经济下降6.8%。但3月份主要经济指标降幅明显收窄,显示经济正在复苏。

当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当前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必须充分估计困难、风险和不确定性,切实增强紧迫感,抓实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

卫星影像中,4月初,中国夜间灯光亮度比2月初提高近200%,一盏盏灯光下,是苏醒的夜间消费、是加班加点的制造业车间……

卫星定位系统上,3月9日跨省货运线路数量是2月9日的300%,一条条强劲曲线勾勒出“原料供得上、产品出得去”的流动畅通……

4月22日,中国北京、广东惠州,美国达拉斯,两国三地以5G视频连线方式宣布总投资100亿美元的埃克森美孚惠州乙烯项目开工。这是美国企业在华独资建设的首个重大石化项目。

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效积极的中国,为世界经济注入动能和暖色。

4月29日,中国宣布2020年全国两会召开时间。

“加长版”“五一”假期,“流动的中国”重新绽放活力。全国累计接待国内游客1.15亿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475.6亿元。

5月8日,中南海。中共中央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就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听取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代表的意见和建议。

“疫情防控斗争实践再次证明,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具有强大生命力和显著优越性,能够战胜任何艰难险阻,能够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重大贡献。”习近平总书记说。

全国两会召开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开启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的又一次地方考察,勉励山西努力克服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在高质量转型发展上迈出更大步伐。

坚持人民至上,不断造福人民,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实到各项决策部署和实际工作之中。

今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