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同学代表什么生肖

“面人张”张俊显:用面人参与“双奥”,传承非遗文化授艺不藏私,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新京报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张同学代表什么生肖1

一块彩泥,在手中一滚、一揉,再粘上黑色的耳朵,捏出短短的胳膊腿儿……转眼之间就成了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

近日,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北京面人”代表性传承人张俊显,给记者现场展示了用彩泥教小学生做的冬奥吉祥物。在他的手中,“冰墩墩”还打起了冰球,“雪容融”踩着双板在滑雪。

1月13日,北京市东城区,面塑艺术家张俊显与他的冬奥面塑作品。新京报记者 郑新洽 摄

年近七旬的张俊显,1995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民协授予“民间工艺美术家”称号, 人称“面人张”。从事面人手艺40余年,张俊显将其视为一生的艺术追求。

张俊显和“双奥”结缘要回溯到2008年。受北京奥组委之邀,张俊显在北京奥运会期间,每天都到奥运村向外国友人展示中国传统面塑艺术。2021年,在北京冬奥会即将举办之际,张俊显开始制作冬奥吉祥物“冰墩墩”、“雪容融”面人,并且将面塑体验课带到了中小学,教孩子们用超轻黏土(彩泥)制作冬奥吉祥物。

张俊显制作的冬奥吉祥物“冰墩墩”、“雪容融”面人。新京报记者 郑新洽 摄

挑战传统,要做出能保存的面人

张俊显的作品注重传神、色彩考究、造型生动、小中见大。

十八罗汉、十二生肖、老寿星、关公,还有穿着短裤肌肉发达的铁拐李……在他卧室的书柜里,摆满了各种各样的面人。勇敢的哪吒怒视着乘浪而来的龙王,那是哪吒闹海;趁着酒劲儿的林冲顶着鹅毛大雪,那是林冲雪夜上梁山……一个个作品色彩艳丽,活灵活现。

张俊显制作的抗疫题材面塑作品。新京报记者 郑新洽 摄

说起与“面塑”结缘,张俊显说,是一个很偶然的契机。有一天他带着孩子逛街,看到路边的一个老先生正在捏面人,那情景他历历在目。“当时前面排着几个人,孩子想要一个孙悟空,老先生说,别着急,一个一个来。”

这位老先生就是张俊显的第一个师父黄俊山。当时他看着黄老先生捏面人,一块儿面团在手里一搓、一揉,短短几分钟的时间一个活灵活现的孙悟空就“出世”了。张俊显被黄老先生精湛的技艺折服了,“像魔术一样!就几分钟的时间,彩色面团在老先生手里就能变成各式各样的造型,我当时感觉太神奇了,于是便下定决心要向这位老先生学习面塑技艺。”

但当张俊显向黄老先生说出了拜师学艺的想法后,却没想到被老先生一口回绝。黄俊山老先生捏了一辈子面人,就靠着一手面人绝技,从山东老家到北京讨生活,借此养家糊口。他对张俊显说,“小伙子,我劝你还是别学这个,这行儿特别苦,我收过二十几个学生,到最后却没有一个人能坚持下来。”老先生道出了自己的无奈。

但张俊显仍一心求学,在他的再三恳求下,老先生才答应让他试一试。黄俊山因此也成了张俊显在面人技艺学习上的启蒙老师。

张俊显跟着黄俊山从捏小白兔开始学,最初经他手制出的小白兔耳朵太短、鼻子太尖,被朋友嘲笑像只耗子,但他还是坚持了下来。老先生慢慢地发现,这个徒弟非常勤奋、刻苦,而且上手很快。

跟随黄俊山老师学艺三年后,张俊显又拜面塑大师王燕和何晓峥为师,对面塑技艺的表现形式、面材料的科学处理等方面均有较深入的研究,同时加强了对面塑渊源、发展理论材料的总结与收集,并进一步进行探讨研究,自学了大量美术理论书籍及中外古典名著,从理论上提高了自身文学修养。后来听说天津有位“泥人张”的作品十分传神,张俊显便又搭火车去天津,观摩学习“泥人张”的技法,并巧妙地运用在面人的制作过程中,使面塑作品更加传神、色彩更为考究。

“面塑艺术作为一种民间工艺,传承下来非常难。”张俊显说,以前,面人是“短命的艺术”,夏天捏好,第二天就会生一层白毛;冬天时,几天后就会龟裂,很难保存。但他最开始请教师父时,师父并不愿直面这个问题,师父说:“如果面人做出来能保存很久,那我们吃什么?”

但张俊显认为,“这项艺术不能在我们这代人手里断了,应该传承下去。”只有传承,艺术才能焕发出持久的生命力。请教了面塑大师王燕再加上自己琢磨,张俊显在面团里添加了蜂蜜、甘油和防腐剂,经过无数次实验,面人终于不酥不裂,即使用力捏都捏不坏。其保存寿命更是由几天得以延长为三十多年。

走进奥运村,展示传统面塑艺术

2008年,受北京奥组委的邀请,张俊显要在北京奥运会期间到奥运村向外国友人展示中国传统面塑艺术。

接到邀请的那天张俊显激动得一晚没合眼。现如今张俊显的书柜里,还摆着他当时进入奥运会和残奥会的证件、北京奥组委和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颁发给他的“中国故事 北京2008年奥运会奥运村中国民族民间手工艺制作展示”证书。

此项活动是中国民间文艺家直接参与奥运、服务奥运,面对面与各国运动员交流的唯一项目,也是北京奥运村商业街内唯一的文化展示与表演项目,成为了奥林匹克运动史上中国首创的特色文化和民间艺术交流活动。

据张俊显回忆,奥运会还未开幕,他们就进入奥运村工作了。在进入奥运村之前,他把要捏面人的面团提前备好。每天早上5时起床,6时出发,他戴着奥组委发给他的证件,别提多自豪了,坐公交、地铁都能免费。“到奥运村,吃完早餐,8点30分就正式‘上岗’了。”

张俊显说,在那里,他一方面现场制作面人,向来自世界各地的宾朋展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巨大魅力,同时传播中国的传统文化。在为期一个多月的展示中,奥运会和运动员们给了他不少创作灵感。在奥运期间,他还制作了“奥运冠军”系列面塑作品,对于每一个拿了金牌的运动员,他都用面塑现做一个真人小像。“运动员往这一站,我半个小时就能仿照他的长相捏出一个面人来。”很多外国运动员和教练看到他的作品后,都连声称赞:“very good!”

也是在这一年,张俊显的面人艺术进入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一名传承人。

将面塑艺术带进课堂,教孩子们捏冬奥吉祥物

北京申办2022年冬奥会成功后,又唤起张俊显的创作欲望,他开始琢磨着做一系列关于冬奥会的作品。他用超轻黏土创作出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雪容融”的形象,并带着它们走进中小学的校园。在他的手中,“冰墩墩”打着冰球,“雪容融”踩着双板在滑雪。“我是在用我的寓意,来欢迎参加冬奥会的各国运动员。”张俊显说。

张俊显在制作冬奥吉祥物“冰墩墩”的面塑。新京报记者 郑新洽 摄

“以前自己只是做面人,没想过传承的问题。现在身为非遗传承人,感到身上的担子越来越重。在传统民间艺术已经濒临绝境的今天,我们这一代民间艺人必须大胆地走上讲台,将所知道的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生们,要做到授艺不藏私。”在张俊显看来,要传承,民间艺术就必须先走出家门,让更多的普通人有机会学习它,并爱上它。

张俊显在制作冬奥吉祥物“冰墩墩”的面塑。新京报记者 郑新洽 摄

如今,年过花甲的张俊显常常奔波于学校、街道和社区,从事面塑教学工作。幼教老师、饭店厨师、社会残障人员、学生、社区居民,都成了他的学生,跟随他一起感受面塑艺术的魅力。

天坛东里小学、金台小学、体育馆路小学……张俊显都在这里上过课。为了让孩子们对面塑感兴趣,他寻找一切能做面人的素材,如北京福娃、蓝精灵、喜羊羊、NBA球星……孩子们喜欢的各种形象,都被他用面塑一一展现了出来。每次去上课之前,张俊显都会详细地手写一份教案,深入浅出地将面塑技巧写出来,再传授给孩子们。在这些地方,孩子们便是他最好的学生,也是面塑艺术未来的希望。

新京报记者 陈琳 摄影记者 郑新洽

编辑 刘茜贤 校对 李立军

张同学代表什么生肖2

最萌十二生肖 最难得人间快乐

◎罗元欣

展览:岁朝三余:北京画院藏齐白石作品新春特展

展期:展至2022年4月5日

地点:北京画院美术馆

在北京画院藏有一套齐白石画的《十二属图》,“十二属”就是十二生肖,这套《十二属图》可能是现存的唯一一套完整的齐白石画十二生肖。据北京画院学术部主任吕晓的研究,齐白石生前可能画过不止一套十二属图,但后来多有佚失,唯有这套十二属图完整地保留了下来,因此显得格外珍贵。

而此套图的创作、留存都与一个人有着密切的关联,这个人就是关蔚山。关蔚山是谁?如今能够获得的历史资料非常寥寥,只有从北京画院的藏品中梳理出了一些线索,多年前吕晓老师经过细致的研究,终于将《十二属图》中的故事较为完整地呈现于世。

“铁粉”集齐《十二属图》

当年,关蔚山非常喜欢齐白石的画,如果用今天的话来说,他可算得上是齐白石的铁粉。如何铁呢?那就是当“爱豆”拒绝了自己时,依然锲而不舍地热爱。在《十二属图》的封面上,齐白石这样写道:“蔚三先生既藏予画多,又欲索十二属,予以有未曾见者,龙不能画,遂却之。先生令厂肆一年之中索去二三纸,用心四年,始集成。先生今已为予友也,出画属题四字,予始得知心苦。八十五岁白石,乙酉。”

这段话为我们还原了当年的故事情境,关蔚山想请齐白石画十二属图,齐白石想着:“你已经藏了我那么多画了,和你交情又一般,真不想给你画,直说又不合适,那就找个理由吧。”齐白石就以没见过龙,所以不能画为由推却了。没想到关蔚山是真的倾心齐白石的艺术,第一次求画未果,他也没有灰心,而是采用曲线求画的方式,每年从齐白石那里求得两三张画,最终用了四年时间集齐了这套十二属图,而且他的诚意也打动了齐白石,和齐白石成为了朋友。可以说齐白石的铁粉关蔚山真的是以铁杵磨针的毅力磨出了这套十二属图。

关蔚山的收藏又为何会出现在北京画院呢?在北京画院众多的藏品中有这样一份不起眼的清单——《关蔚山收藏齐白石作品送给文化部的作品清单》,这是一份捐赠清单,清单上一共列出了75件作品,其中齐白石的作品73件,捐赠时间为1959年3月21日。原来关蔚山在齐白石去世之后,便把自己的这些藏品捐给了文化部,后来文化部又将这批捐赠划归到北京画院保存,从而成为了北京画院藏品的一部分。

从清单中可以看出,在关蔚山的捐赠中有许多齐白石的艺术精品,如《清平福来》《万竹山居》《桃源山水》《岁朝图》《背面仕女图》等等,这些作品曾经数次出现在北京画院美术馆的展厅中,也曾经跨越千山万水到日本到欧洲展出过。当我们面对这些作品满足地欣赏着齐白石为我们留下的艺术之美的时候,不应该忘记关蔚山无私捐赠的义举。正是因为他的捐赠,让我们看到了更为完整的齐白石的艺术。这里面的每一幅作品都是关蔚山当年精心挑选,细心收藏的,把心爱之物倾囊相赠,这是一种怎样的慷慨、无私与豁达。

萌物来源于天真

我们喜欢齐白石的画,但齐白石的画为何让我们喜欢?

他的游虾活灵活现,他的牡丹鲜艳欲滴,他似乎有一双神奇的手,可捉神取象,可删繁就简,堪比造化天工。然而当你看到了他的《十二属图》,看到在现实中可爱或者不可爱,存在或者不存在的动物,竟然都可以在他笔下变得如此之萌的时候,也许我们才能够明白我们爱的是齐白石的天真,一个不天真的人是没有办法画出这样的萌物的。

然而,齐白石又有什么理由天真呢?一个生于贫困,活于乱世的人,经历过人性的恶与复杂,经历过无奈的离愁别恨、生老病死,如果还能用赤子之心看世界,还能在心里留一块天真之地、温暖之处,还能让你与我感受到这份纯净的心境,这或许对于我们来说已经是一种极大的幸运。

萌龙:吃可爱多长大的吧

我想齐白石的这条龙,可能是你见过的最萌的龙了吧?

画中乌云翻滚,气氛烘托得格外足,按照正常的剧本此时应该在云中出现一条威武的巨龙,怒目圆睁,威风凛凛,张牙舞爪,毕竟龙在中国人心里代表了无上的皇权,岂能不威武?岂能不庄严?并且还要有一点点地吓人才行,得让人肃然起敬地害怕。可是齐白石的这条龙,虽然也是神龙见首不见尾,但它是吃可爱多长大的吗?仿佛被皮卡丘点化过一般,从里到外都渗透着莫名其妙不属于龙的萌,萌角、萌眉,配上萌眼,这双眼睛齐白石也是格外用心了,用了最浓的墨点上。所谓画龙点睛——有了这两个点,此龙彻底失去凶猛的可能性,颇有几分卡通的意味,就算吹胡子瞪眼,也像是假装生气。若要用一个武侠人物来形容这条龙,就是老顽童周伯通——管他世间的常理呢,好玩就行。玩难道不也是一种境界吗?在技法之外,寻求得一种仿佛天赐的偶然性,非放松而不可得也。

齐白石当年说我没见过龙,所以不画。不知道是不是他自己也知道,以自己的个性是完全画不出大多数人认知里的那种猛龙的,而萌龙若是画得多了,让人四处散去,看不惯的人反而要嫌他画得不好,有损他老人家的名声。也许他最终对真爱他画的关蔚山放下了戒备,知道这个人是可以打心眼儿里喜欢萌龙的那个人,知道他可以把这条龙好好收藏起来,才终于不再以没见过龙为借口,答应了关蔚山多年的请求,画下了《十二属图》。

萌马:自由好快乐

中国的画家自古喜欢画马,从唐代韩干的《牧马图》,到宋代李公麟的《五马图》,再到元代赵孟頫的《人骑图》,直至近现代徐悲鸿的《奔马图》,这些马栩栩如生,或刚强雄健,或安静沉着,每一笔都认真严谨,一丝不苟。这些画中之马无意或有意地承载了人的精神,甚至是家国情怀。

而当人们毫无心理准备地站在齐白石《如此千里》的面前,内心多少还是会受到几分冲击——噗!这马,真快乐!看那再也无法保持的四散而去的狂野的“发型”,看那在空气中无限伸展根根分明的尾巴,看那奔腾雀跃的四蹄,看那饱含快乐的无法自抑的激动的豆豆眼神,都只因脖子上脱开的缰绳——终于自由了啊!还有比自由奔跑更能让马觉得快乐的吗?

齐白石的那种让人意想不到的“鬼才”在这里进行了最大的释放,释放的仿佛不是奔马,是他内心的束缚,是他对艺术自由的向往,中国画中的派别之争由来已久,艺术难道不可以自由吗?艺术难道不可以有更快乐的表达吗?齐白石只想让奔马承担属于它的快乐,没有沉重的家国情怀,它仅仅是一匹马,是马就要快乐地奔跑!

萌猴:偷了大桃有点慌

在《十二属图》中,这幅猴图本并不太起眼,而且因为题款太长,也少有人愿意静下心细看其中的内容。图中一只猴子手搭凉棚回首后望,怀中搂抱着硕大的桃子,似乎心虚有人追来。而这怀中桃真不是一般的大,如此型号应该是王母娘娘蟠桃园中最高端的品种——九千年一熟,只用于招待特级VIP客户。如此大桃,猴子从哪里得来的?那就要从题款中知晓。

齐白石写道:“既偷走,又回望,必有畏惧,倘是人血所生,必有道义廉耻。八十四岁白石老人画并题廿二字。”原来这桃子是猴子偷来的,而这字里行间不但话里有话,似乎有所暗指,而且涉及道义廉耻这类三观问题,看来齐白石的题款是极其严肃认真的。那么齐白石又暗指什么呢?

在齐白石老友胡佩衡先生所著的在《齐白石画法与欣赏》中,曾经提到过这幅作品,他说:“老人画猴极少,在沦陷时期,老人看见日本帝国主义者表面高唱‘中日亲善’,实际是侵略行径,内心非常苦闷,就常常创作猴子偷桃来讽刺。其中一幅猴子回头看,桃子藏腰里,画出偷窃的样子,画题:‘既偷走,又回望,必有畏惧,倘是人血所生,必有道义廉耻。’朋友们替他担心,他说:‘我八十岁的人了,看他们对我如何!’”这幅猴图,如果不看题款会觉得是一幅充满齐白石式幽默的作品,令人莞尔。看了题款之后,知道了这背后的故事,才知齐白石的忧国忧民之心,读来几遍,仿佛在吃湖南人的辣椒,痛快淋漓。

《十二属图》张张都是齐白石精心而作,鬼鬼祟祟的老鼠变成了毛茸茸的小可爱,老实巴交的耕牛留下一个带屁股的背影,同样背影的老虎有点猫里猫气的,水墨版的贪吃蛇毫无冷血动物的阴森恐怖,带着七个娃的母鸡也是挺不容易的……齐白石不求画得像,不求被人认可,他想捕捉的也许就是人世间的那点不容易得到的快乐。他捉到的快乐,不也感染了你,感染了我吗?

来源: 北京青年报

张同学代表什么生肖3

2016年12月27日,日本大阪通天阁按惯例举行“干支の引き継ぎ式”,也就是“生肖交接仪式”。当天,代表2016丙申年的猴子和代表2017丁酉年的公鸡在通天阁见面,寓意告别猴年迎来鸡年。

日本古代也是过中国春节的,明治维新后才改成过新历年的新年,日本的元旦就相当于中国的大年初一,鸡年从元旦那天算起。

大阪通天阁的这一生肖交接的传统仪式历史悠久:从1956年起每年都会举行,今年已经是第”61回目“了。而在日本其他地方,像动物园、水族馆,年末也会举行类似的生肖交接仪式,让两只生肖动物亲切碰面,以示辞旧迎新。

日本的干支历法、十二生肖都来自中国。和中国的十二种动物一样(一个动物略有不同),这些要见面的动物有的是天敌(牛兔和虎),有的是神兽(龙),日本人是怎么解决这些难题的呢?

今天,风哥带同学们来回顾一下这10年“生肖交接”的有趣一幕。

2006年,狗→猪。狗是日本”国犬“秋田犬,猪却不是我们常见的猪。日语中的“猪”是指野猪,家猪是“豚”,所以生肖猪也是野猪。

看这张日本生肖猪的邮票就知道了。

2007年,猪→鼠。宠物鼠自然要捧在怀里,万一给野猪拱吃了就难堪了。

2008年,鼠→牛。这次换成更乖巧的小仓鼠蹲在牛脑袋上。牛表示:老子很不爽。

2009年,牛→虎。为避免恶斗,用的是小牛和小虎,小老虎躺地上撩拨小牛,看把饲养员紧张的。

2010年,虎→兔。万众期待的一幕:不共戴天的一对天敌,能好好玩耍吗?结果是介个样子滴。这老虎还能再袖珍点吗?!

这是另一场虎兔见面仪式,含着奶嘴的小老虎……两只兔子的表情亮了:尼玛,亏好它还没断奶!

这是最欺负虎的生肖交接了,史上最嚣张兔子。

2011年,兔→龙。最难的来了,龙这种远古神兽哪里来?日本人有办法:用海龙科的海马来代替。画面……有点傻。

话说,海马还真有点像龙。

还有更开脑洞的,用长鬃蜥蜴来顶替龙……话说这吉祥物兔子也太大只了吧。

2012年,龙→蛇。黄金蟒亮相,龙还是海马小弟代言.

2013年,蛇→马。蟒蛇没啥说的,马似乎是日本出名的木曾马。

2014年,马→羊。两个温顺的食草动物,画面很和谐。日本的生肖羊,基本是绵羊。

这是神户的另一场生肖交接仪式,神官和巫女都登场了。

2015年,羊→猴。猴哥在龇牙表示不许瞅我。

天干地支,十二生肖,是中国古代历法研究的伟大成果。作为深受中华文明滋养的岛国,拿生肖动物进行干支转换的辞旧迎新仪式,持续不断传承了61年,硬是搞成了一个传统,不得不佩服日本人做事的认真劲。

声明: 本文作者快哉风(王浩),文史作家,中日关系史专家。自媒体所有文章均为原创作品,欢迎阅读,任何媒体不告而用、抄袭必究。联系QQ:49146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