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时属什么生肖 午时女孩命运

  在我们这个年代,已经还是分不清怎么自己数属生肖了,记得小学的语文课本里,还会有节气变和生肖表,语文老师一遍又一遍,监督我们背诵默认,结果现在也全部忘到九霄云外了现在我们就来说说午时属什么生肖?午时出生的女孩命运如何?

  午时属什么生肖 :  午时属马也。

  相传以十二种动物取代十二地支,来代表十二个月令,是汉朝东方朔的想法。有明确记载的是东汉王充所写《论衡》中的《言毒篇》,他提到了十二种动物的名称。用十二生肖来计年,也起于东汉。至于为什么要选定十二种动物作标志,最早可能与图腾有关。古代各部落都选一种特别惧怕或特别喜爱的动物,以其图案作为本部落标志。也有人认为,十二生肖首先出现于记时。一昼夜是二十四小时,古代天文学家将昼夜分为十二时辰。同时他们在观天象时,依照十二种动物的生活习惯和活动的时辰,确定十二生肖。夜间十一点至次日凌晨一点,属子时,正是老鼠趁夜深人静频繁活动之时,称“子鼠”。凌晨一点至三点,属丑时,牛习惯夜间吃草,农家常在深夜起来挑灯喂牛,故称“丑牛”。

  出生午时的女孩性格:  午时就是正午时分,正午的光照是最强烈的。出生在午时的女孩往往交际能力强,容易给人激情澎湃的感觉。性格总体上来说很不错。

  午时出生的女孩主要的性格特征是:伶俐敏捷,不守祖业,自作聪明,女人娇娇,极端主人,浪费奢侈。

  午时出生的女孩适合的行业和职业主要是有:医师、护士、政治。艺人、技艺、料理店、油业。忌金类。凶年主要有:六岁、十二岁、什四岁、卅三岁、四十五岁、八十五岁。

  午时头生的女孩:时头生人父母在,为人利害近贵人,兄弟六亲皆有靠,子息三五衣禄归。

  午时中生的女孩:时中生人先克父,福禄平平苦奔波,三十岁后渐渐好,先难后益得安然。

  午时末生的女孩:时末生人先克母,聪明伶俐兼性急,兄弟六亲难可靠,衣食不周多奔波。

  出生午时的女孩命运:  午时出生的女孩,往往长相清秀靓丽,魅力十足,文采很好,能够得到许多异性的喜爱和倾慕,在恋爱中却往往不善言辞,总是期待自己喜欢的人能先为自己打开心扉。爱情中不够主动,容易错失良机。

  午时出生的女孩,主要的命运线是:不依祖业,能自立门户,为人和气,个性明朗,早运运程吉利舒坦,乐善好施则能安享晚年。

  小结:以上就是我们对午时属什么生肖与午时出生的女孩命运的分析了,无论出生时命是好是坏,我们都要努力的生活下去!

  

『文章来自达一算命网,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拓展阅读

午「午」092

子午儀(子午仪),◆測定天體赤道坐標的儀器。鏡筒安在東西方向的軸上,天體在子午圈上時,能從鏡筒中看到,並從圓環的刻度上求出其赤道坐標。

子午線(子午綫子午线),◆為測量地球而假設的北(子)南(午)方向的線,即通過地面某點的經線。◆补证条目■为测量地球而假设的北(子)南(午)方向的线,即通过地面某点的经线。○兆吉《南北极探秘101·南极点和北极点有什么特点》:“在南极点上,所有的子午线都集中在一个地方,全世界的时间也都集中在这么一点上,任何人说的时间都是对的。”

子午蓮(子午莲),◆即睡蓮。其花午時開子時斂,或子時開午時斂,故名。◆补证条目■即睡莲。其花午时开子时敛,或子时开午时敛,故名。○老舍《小坡的生日》十:“小坡说,兰花没有小猴那么好看。到河边,子午莲,红的,白的,开得非常美丽。”

子午花,◆金錢花的別名。○《廣群芳譜‧花譜二六‧金錢》:“金錢花一名子午花。○《花史》云:‘午開子落,故名子午花。’”

子午谷,◆亦省稱“子午”。◆谷名。在今[陝西省][秦嶺]山中,為[川][陝]交通要道。據《長安志》載,谷長六百六十里,北口曰子,在[西安府]南百里;南口曰午,在[漢中府][洋縣]東一百六十里。○《史記‧樊酈滕灌列傳》“賜食邑[杜]之[樊鄉]”[司馬貞]索隱引《三秦記》:“[長安]正南,山名[秦嶺],谷名[子午],一名[樊川],一名[御宿]。”○[清][錢謙益]《巡撫雲南錢公神道碑》:“覈[關][寧]之萬旅,量時日為三運,道通[子午]之谷,師無庚癸之呼。”○[清][吳偉業]《送志衍入蜀》詩:“棧連[子午]愁烽堠,水落東南洗甲兵。”

子午道,◆古隘道名。○[漢平帝][元始]五年開闢的[關中]到[漢中]的南北通道。○《漢書‧王莽傳上》:“[子午道],從[杜陵]直絕[南山],徑[漢中]。”○[顏師古]注:“子,北方也;午,南方也。言通南北道相當,故謂之子午耳。”

子午,◆1.指南北。古人以“子”為正北,以“午”為正南。○[唐][蘇頲]《唐長安西明寺塔碑》:“揆陰陽之中,居子午之直,叢依觀閣,層立殿堂。”○《宋史‧天文志一》:“[南陽][孔定]製銅儀,有雙規,規正距子午以象天;有橫規,判儀之中以象地。”○[康有為]《上清帝第六書》:“若針之子午未定,舵之東西游移,則徘徊莫適,悵悵何之?”◆2.指夜半和正午。舊時計時法,以夜間十一時至一時為“子”時,以白晝十一時至一時為“午”時。○[唐][呂岩]《延壽》詩:“子午常餐日月精,玄關門戶啟還扃。”◆3.見“子午谷”。

轉午(转午),◆接近中午。○《醒世姻緣傳》第二四回:“閑言亂語,講到轉午的時候,走散回家。”◆补证条目■渐近中午。○宋苏轼《入寺》诗:“閑看樹轉午,坐到鐘鳴昏。”○宋陆游《初夏幽居偶题》诗之四:“朱櫻羊酪喜新嘗,碧井桐陰轉午涼。”

重午,◆指重五。○[宋][李之儀]《南鄉子‧端午》詞:“小雨溼黃昏,重午佳辰獨掩門。”○《宋史‧劉溫叟傳》:“明年重午,又送角黍、紈扇。”○[清][王應奎]《箬包船紀事》詩:“重午暨中秋,廟門搴靈旗。”參見“重五”。

中午,◆白天十二點左右的時間。○[毛澤東]《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十四件大事》:“農民協會要早晨捉土豪劣紳,知事不敢捱到中午,要中午捉,不敢捱到下午。”

正午,◆指中午十二點鐘左右。○[唐][李廓]《夏日途中》詩:“樹夾炎風路,行人正午稀。”○[宋][彭乘]《墨客揮犀》卷一:“貓眼早暮則睛圓,正午則如一線耳。”○[明][謝肇淛]《五雜俎‧天部二》:“人又言二月朔日正午有日華,而人愈不得見。”○[魯迅]《朝花夕拾‧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我就只讀書,正午習字,晚上對課。”

月午,◆月至午夜。即半夜。○[唐][劉禹錫]《送惟良上人》詩:“燈明香滿室,月午霜凝地。”○《太平廣記》卷三七二引[唐][戴孚]《廣异記‧蔡四》:“世間月午,即地下齋時。”○[宋][蘇軾]《減字木蘭花‧花》詞:“春庭月午,搖蕩香醪光欲舞。”○[明]徐渭《雌木蘭》第一齣:“打磨出苗葉鮮,栽排上綿木桿。抵多少月午梨花,丈八蛇鑽。”

夜午,◆猶午夜。○[宋][王鞏]《聞見近錄》:“[李和文]都尉好士,一日召從官呼左右軍官妓,置會夜午,臺官論之。”○[清][陳康祺]《郎潛紀聞》卷九:“[崑山]三[徐]之太夫人,[亭林]先生女弟也。世稱其教子極嚴,課誦恒至夜午不輟。”

向午,◆臨近中午。○《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三回:“[繼之]一早就上衙門去。到了向午時候,方才回來一同吃飯。”○[魯迅]《吶喊‧社戲》:“第二天,我向午才起來……下午仍然去釣蝦。”

下午,◆從正午十二點到半夜十二點的一段時間,一般指從正午十二點後到日落的一段時間。○《水滸傳》第二四回:“三人又吃幾盃酒,已是下午的時分。”○《儒林外史》第十六回:“直到下午,他哥纔尋了來,反怪兄弟不幫他搶東西。”○[茅盾]《賽會》:“下午四點鐘光景,天空的烏雲愈來愈濃。”

午轉(午转),◆午時剛過。○[清][孔尚任]《桃花扇‧哭主》:“你看天才午轉,幾時到點燈也。”○《醒世姻緣傳》第四回:“將近午轉,兩個吃了飯。”

午正,◆正午十二時。○《舊五代史‧晉書‧馬重績傳》:“刻漏之法,以中星考晝夜為一百刻,八刻六十分刻之二十為一時,時以四刻十分為正,此自古所用也。今失其傳,以午正為時始,下侵未四刻十分而為午,由是晝夜昏曉,皆失其正。”

午枕,◆午睡的枕頭。多指午睡。○[宋][王安石]《獨臥》詩之三:“午枕花前簟欲流,日催紅影上簾鉤。”○[明][文徵明]《四月》詩:“拋書尋午枕,新暖夢依微。”

午齋(午斋),◆(僧人)中午的齋食。○[唐][白居易]《晚起閑行》詩:“午齋何儉潔,餅與蔬而已。”○[宋][陸游]《初春書喜》詩:“兩犢掀春泥,一缽隨午齋。”參見“午供-午供”。

午月,◆夏曆以寅月為歲首(正月),所以稱五月為午月。

午影,◆中午日光下的投影。亦借指午時。○[宋][王安石]《獨臥》詩:“茅檐午影轉悠悠,門閉青苔水亂流。”○[元][柳貫]《龍峰孤塔》詩:“玉函舍利朝光現,珠斗闌干午影過。”

午陰(午阴),◆中午的陰涼處。常指樹蔭下。○[宋][蘇舜欽]《寄題趙叔平嘉樹亭》詩:“午陰閑淡茶煙外,曉韻蕭疏睡雨中。”○[宋][陸游]《散策至湖上民家》詩:“農事正看春水白,客途漸愛午陰涼。”

午夜鐘(午夜钟),◆古代寺廟夜半報時的鐘聲。○[唐][陳羽]《梓州與溫商夜別》詩:“迎風騷屑千家竹,隔水悠揚午夜鐘。”

午夜,◆半夜。○[唐][戴叔倫]《重游長真寺》詩:“蒲間千年雨,松門午夜風。”○[宋][高似孫]《緯略‧五夜》:“所謂午夜者,為半夜時如日之午也。”○[陳毅]《廣州花市》詩:“花市過午夜,春濃風更吹。”

午休,◆午飯後休息。○[張英]《老年突擊隊》:“利用午休時間,[武大炮]向各車間的老工人一一動員。”○《山東文學》1982年第12期:“真老了嗎?前幾年,還經常不午休,有時候忙起來,白黑連軸轉。”

午校,◆中午上課的學校。抗日戰爭時期邊區政府為提高人民的文化水平所辦的補習學校之一。

午香,◆舊俗陰曆五月每日中午用以祭祀的香。○[清][潘榮陛]《帝京歲時紀勝‧宜忌》:“五月晝長,神祠祖堂供凈水,焚午香。”

午午,◆交錯雜沓的樣子。○[宋][梅堯臣]《泊昭亭山下得亭字》詩:“雲中峰午午,潭上樹亭亭。”

午天,◆中午。○[宋]程顥《偶成》詩:“雲淡風輕近午天,望花隨柳過前川。”望花,一本作“傍花”。○[清][曹寅]《集餘園看梅同人限字賦詩追憶昔游有感而作》:“午天一夢空花碎,處處飛鴻印爪泥。”

午歲(午岁),◆干支紀年法逢“午”之年。十二生肖午屬馬,即馬年。○《魏書‧崔浩傳》:“今茲害氣在[揚州],不宜先舉兵,一也;午歲自刑,先發者傷。”

午市,◆1.中午的集市。語本《易‧繫辭下》:“日中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貨,交易而退,各得其所。”○[明][高啟]《送李使君鎮海昌》詩:“人雜島夷爭午市,潮隨山雨入秋城。”○[宋炎]《燃燒的心》:“前面不遠便是一個午市。”◆2.舊時[上海]交易所中分上下午兩場進行交易。上午稱早市,下午稱午市。

午時茶(午时茶),◆中醫常用成藥。用蒼朮、藿香、蘇葉、神麴、麥芽、紅茶等製成,主治感冒、食積等症。○《恨海》第一回:“幸得帶有[廣東]的午時茶,[白氏]親身和他熱了一碗,吃下去。到了下午,才好些。”

午時(午时),◆1.古代計時法將一天一夜分為十二時辰,上午十一點到下午一點為午時。亦泛指中午前後。○[唐][白居易]《晝寢》詩:“不作午時眠,日長安可度?”○《兒女英雄傳》第三一回:“這一個可着了我一藥箭,只要到午時,他這條命,可就交代了。”◆2.半夜。○[宋][王禹偁]《中秋月》詩:“何處見清輝,登樓正午時。”

午上,◆1.南方的上空。○《宋書‧天文志二》:“《星傳》曰:‘日陽,君道也。星陰,臣道也。日出則星亡,臣不得專也。晝而星見午上者為經天,其占為不臣,為更王。’”◆2.中午。○《金瓶梅詞話》第四八回:“[夏老爹]說:‘我到午上還來。’”○《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七六回:“午上我給[周]少大人硬灌了七八大鍾,到此刻還沒醉得了呢。”

午日仙人,◆老樹的異名。○[晉][葛洪]《抱樸子‧登涉》:“午日……稱仙人者,老樹也。”○[清][厲荃]《事物异名錄‧樹木‧總名》:“午日仙人:《抱樸子》,山中午日稱仙人者,老樹。”

午日三公,◆馬的異名。○[晉][葛洪]《抱樸子‧登涉》:“午日稱三公者,馬也。”○[清][厲荃]《事物异名錄‧獸畜‧馬》:“午日三公:《抱樸子》,山中午日稱三公者,馬也。”

午日,◆1.端午,即農曆五月初五日。○[晉][周處]《風土記》:“午日烹鶩,又以菰葉裹粽黍,以象陰陽相包裹未分也。”○[宋][梅堯臣]有《午日》詩。○[清][潘榮陛]《帝京歲時紀勝‧宜忌》:“午日冰和土粉曬乾,擦小兒熱疿。”◆2.干支逢午的日子。○《後漢書‧陳寵傳》“猶用[漢]家祖臘”[李賢]注引[漢][應劭]《風俗通》:“[漢]家火行盛於午,故以午日為祖也。”○[宋][曾慥]《類說‧燕北雜記‧午日大喊》:“番兵每遇午日,如不逢兵,亦須排陣望西大喊七聲,言午是番家大王之日。”◆3.中午。○[唐][張籍]《江南行》:“[長干]午日沽春酒,高高酒旗懸江口。”

午寢(午寝),◆午睡。○[唐][鄭谷]《詠懷》詩:“溪鶯喧午寢,山蕨止春飢。”○[宋][趙抃]《村居》詩:“午寢忘譏刺,閒居杜送迎。”

午橋莊(午桥庄),◆[唐]宰相[裴度]的別墅名。至[宋]為[張齊賢]所有。其地在今[河南][洛陽]。○[唐][白居易]《奉和裴令公<新成午橋莊綠野堂即事>》詩:“只添丞相閣,不改[午橋莊]。”○《宋史‧張齊賢傳》:“歸[洛],得[裴度][午橋莊],有池榭松竹之盛,日與親舊觴詠其間,其意曠適。”亦省稱“午橋”。○[唐][劉禹錫]《洛中春末送杜錄事赴蘄州》詩:“君過[午橋]回首望,[洛城]猶自有殘春。”○[宋][陳與義]《臨江仙》詞:“憶昔[午橋]橋上飲,坐中都是豪英。”參見“午橋泉石”。

午橋泉石(午桥泉石),◆[唐]宰相[裴度]因不滿宦官擅權,於[洛陽]郊外建[午橋莊]別墅,日以泉石詩酒自娛。後因以“午橋泉石”為山林隱居之典實。○[宋][周密]《齊東野語‧謝惠國坐亡》:“[謝方叔][惠國],自[寶祐]免相,歸[江西]寓第,從容午橋泉石凡一紀餘。”參見“午橋莊”。

午橋(午桥),◆見“午橋莊”。

午前,◆上午。○[明][陶宗儀]《輟耕錄‧點心》:“今以早飯前及飯後、午前、午後、晡前小食為點心。”

午牌,◆揭報正午的時牌。借指正午。○《三國演義》第四十回:“是日午牌時分,來到[鵲尾坡]。”○[明][沈鯨]《義俠記‧秘計》:“歲暮天寒難早起,午牌方始披衣。”○《官場現形記》第一回:“那時候已有午牌過後,家裏人擺上飯來。”

午門(午门),◆亦稱“午朝門”。◆帝王宮城的正門,是群臣待朝或候旨的地方。○[唐][王建]《春日午門西望》詩:“百官朝下午門西,塵起春風過玉堤。”○[明]徐霖《繡襦記‧策射頭名》:“三叩頭,平身,試士退班午門之外。”○[清][孔尚任]《桃花扇‧設朝》:“眾卿且退,午門候旨。”○《中國民間故事選‧孟姜女的故事》:“大家都跑到午朝門外。”

午漏,◆午時的滴漏。亦指午時。○[唐][姚合]《夏日書事寄丘亢處士》詩:“樹裏鳴蟬咽,宮中午漏長。”○[宋][歐陽修]《下直呈同行三公》詩:“午漏聲初轉,歸鞍路偶同。”○《新唐書‧李德裕傳》:“[德裕]在位,雖遽書警奏,皆從容裁決,率午漏下還第,休沐輒如令,沛然若無事時。”○《資治通鑒‧唐文宗太和五年》“午際”[元][胡三省]注:“午際,方交午漏初刻,非正午時也。”

午靈(午灵),◆舊俗守喪之家於中午祭奠亡靈。○[梁斌]《播火記》四七:“不一會工夫,婦女們又吵午靈,闔家大小在靈堂裏一齊哭起來。”

午刻,◆正午,中午。○《老殘游記》第十九回:“[宮保]酷願一見,請明日午刻到文案為要。”○[王統照]《沉船》:“午刻的晴光罩着一簇簇柞樹林。”○[茅盾]《春蠶》二:“一切都准備齊全了時,太陽也近午刻了,飯鍋上水蒸氣嘟嘟地直沖。”

午覺(午觉),◆午睡。○《紅樓夢》第五七回:“正值[黛玉]才歇午覺,[寶玉]不敢驚動。”○[冰心]《寂寞》:“媽媽和嬸嬸都睡着午覺,你不要亂翻了。”

午酒,◆午飯前的酒席。○《兒女英雄傳》第二九回:“[安公子]便預先吩咐了廚房預備了一桌盛饌,又叫備了桌午酒。”

午節(午节),◆端午節的省稱。○[明][王屋]《辛酉端陽日》詩:“午節今朝是,開尊召酒徒。”○[清][焦循]《憶書》五:“督家人治角黍為午節用。”

午講(午讲),◆古代經筵講官於秋季中午為帝王進講經史。○[清][侯方域]《豫省試策一》:“春講開於二月,暫輟於五月;秋講開於八月,暫輟於十月,然猶有日講,又午講於煖閣。”

午間(午间),◆中午。○《兒女英雄傳》第七回:“就筐子裏這個人,也是這日午間來打尖的;那和尚把他關鎖在屋裏,扣在大筐底下。”○[高延昌]《我的朋友》:“我看見他躺在床上看書,午間也沒去吃飯。”

午際(午际),◆即午初。○《資治通鑒‧唐文宗太和五年》:“午際,左常侍[崔玄亮]……等復請對於[延英],乞以獄事付外覆按。”○[胡三省]注:“午際,方交午漏初刻,非正午時也。”

午季,◆1.指夏季。○《中國農村的社會主義高潮‧怎樣製定一年的增產計劃》:“午季作物……普遍施了一交底肥。”◆2.借指午季農作物。如:收午季;午季登場了。

午火,◆謂正午烈日。○[唐][黃滔]《楊狀頭贊圖》:“且午火燒空,一陰司月,面泉石或病乎炎毒,處城池而奈彼鬱蒸。”

午後(午后),◆下午。○《北齊書‧蕭放傳》:“所居廬室前有二慈烏來集,各據一樹為巢,自午以前,馴庭飲啄,午後更不下樹。”○[唐][白居易]《慵不能》詩:“午後恣情寢,午時隨事餐。”○《兒女英雄傳》第三一回:“次日午後,[安太太]便先回來。”

午貫(午贯),◆十字形交叉貫穿。○《周禮‧秋官‧壺涿氏》:“若欲殺其神,則以牡橭午貫象齒而沈之。”○[賈公彥]疏:“以象牙從橭貫之為十字,沉之水中。”○[清][錢大昕]《十駕齋養新錄‧十字》:“[白樂天]詩:‘十字津頭一字行。’十字,即古人所云午貫也。”○[錢基博]《無錫光復志》:“[無錫]非用武地,然陸路四闢……川河午貫。”

午供,◆寺廟中所供的午齋。○[宋][趙蕃]《章塢庵》詩:“午供隨齋缽,留題陟上方。”○[元][白珽]《湛淵靜語》卷一:“﹝[莫子山]﹞屢欲捨去,僧意以為檀施,苛留作午供。”

午割,◆交叉切割。○《儀禮‧特牲饋食禮》:“肵俎心舌,皆去本末,午割之。”○[鄭玄]注:“午割,從橫割之。”○《儀禮‧少牢饋食禮》:“心皆安下切上,午割。”

午飯(午饭),◆1.中午的飯食。○《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四回:“開出午飯來,便有幾個同事都過來同着吃飯。”○[巴金]《家》二十:“[鳴鳳]恰恰在這時候揭起門帘進來請他們去吃午飯。”◆2.指吃午飯。○[唐][白居易]《詠閑》詩:“朝眠因客起,午飯伴僧齋。”○[唐][姚合]《秋日寄李支使》詩:“曉眠離北戶,午飯尚生衣。”○[冰心]《南歸》:“到那裏蒙他們夫婦邀去午飯。”

午道,◆縱橫交貫的要道。○《戰國策‧趙策二》:“[韓]守[成皋],[魏]塞午道。”○《史記‧張儀列傳》:“今[秦]發三軍,其一軍塞午道。”○[司馬貞]索隱:“此午道,當在[趙]之東,[齊]之西也。午道,地名也。○[鄭玄]云:‘一縱一橫為午,謂交道也。’”○《史記‧楚世家》:“夜加[即墨],顧據午道。”○[司馬貞]索隱:“一縱一橫為午道。”○[清][吳偉業]《高郵道中》詩之三:“柳營當午道,水柵算丁男。”

午達(午达),◆1.古代女子的髮髻式樣。○《禮記‧內則》“男角女羈”[漢][鄭玄]注:“午達曰羈也。”○[孔穎達]疏:“今女剪髮留其頂上,縱橫各一,相交通達,故云午達。”◆2.謂融匯貫通。○[清][劉大櫆]《翰林侍講張君墓志銘》:“研究諸經,而於《周禮》,尤為交通午達。”

午錯(午错),◆剛過午;午後。○《紅樓夢》第二四回:“你到午錯時候來領銀子,後日就進去種花兒。”○《兒女英雄傳》第五回:“此時不過午錯時分,我早則三更,遲則五更必到。”

午塵(午尘),◆縱橫飛揚的塵土。○[清][曹寅]《南軒種竹》詩之一:“西堂南闢市為鄰,擬種檀欒障午塵。”

午潮,◆正午時的潮水。○[宋][朱松]《送沈昌時赴寧海令兼敘別》詩之二:“午潮平處落歸帆,已覺離情兩不堪。”○《元史‧五行志二》:“﹝[至正]七年﹞八月壬午,[杭州][上海][浦中],午潮退而復至。”

午朝門(午朝门),◆見“午門”。

午朝,◆指皇帝中午登朝議事。多行於[明]朝。○[明][黃瑜]《雙槐歲鈔‧午朝奏事》:“[景泰]中,午朝許大臣造膝奏事,面決可否,即施行之。”○[明][葉盛]《水東日記‧奏請午朝》:“聞禁中近習划龍船,朝下即事射魚,酣笑為樂,或日昃始休。奈何,予因有午朝之請。”

午茶,◆1.午飯後的茶水。○[唐][白居易]《府西池北新葺水齋偶題十六韻》:“午茶能散睡,卯酒善銷愁。”◆2.指[歐美]人習慣在傍晚時吃的茶點。○[葉君健]《小僕人》:“這件事發生在[蘇理安夫人]吃午茶的時候。”

頭午(头午),◆指上午九時左右一段時間。○[方紀]《三峽之秋》一:“在頭午以前,大家卻很少說話,像是有意要掩藏起內心的激動,但一過九點半,便沉不住氣了。”○[李存葆]《高山下的花環》九:“堅持,你們想辦法堅持!是堅持到明天頭午,我們才能上去!”

停午,◆正午;中午。停,通“亭”。○[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江水二》:“﹝[三峽]﹞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停午夜分,不見曦月。”○[宋][梅堯臣]《庖煙》詩:“濕薪燒盡日停午,試問霏霏何處浮。”○[清][阮葵生]《茶餘客話》卷九:“嘗試[保和殿],未停午,眾方執筆著想,聞有投卷者。”

庭午,◆亭午。指日或月正當天空中央之時。庭,通“亭”。○[唐][項斯]《憶朝陽峰前居》詩:“雪殘猿到閣,庭午鶴離松。”○[宋][孫覿]《華亭朱師實中大燕超堂》詩:“高臥水國秋,靜憩月庭午。”

亭午,◆正午。○[晉][孫綽]《游天臺山賦》:“爾乃[羲和]亭午,遊氣高褰。”○[宋][蘇軾]《上巳出游隨所見作句》詩:“三杯卯酒人徑醉,一枕春睡日亭午。”○[清][龔自珍]《尊隱》:“日之亭午,乃炎炎其光,五色文明。”○[魯迅]《集外集拾遺補編‧辛亥游錄》:“八月十七日晨,以舟趣[新步],曇而雨,亭午乃至。”

上午,◆指半夜十二點以後至正午十二點的一段時間,一般也指清晨至正午十二點的一段時間。○《儒林外史》第十七回:“到上午同喫了飯,又拿出書來看看。”○《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十七回:“這回偏又尋不出房艙,坐在散艙裏面……幸得過了一夜,第二天上午早就到了[上海]了。”○[巴金]《探索集‧訪問廣島》:“第二天上午我們游覽了風景如畫的[宮島],在舊日的市街上悠閑地散步。”

賞午(赏午),◆慶賞端午節。○《紅樓夢》第三一回:“這日正是端陽佳節,蒲艾簪門,虎符繫臂。午間,[王夫人]治了酒席,請[薛]家母子等賞午。”

日午,◆中午。○[唐][柳宗元]《夏晝偶作》詩:“日午獨覺無餘聲,山童隔竹敲茶臼。”○《水滸傳》第六八回:“此時日午時分,前隊望見一騎馬來,項帶銅鈴,尾拴雉尾。”○[清][吳偉業]《和楊鐵崖<天寶遺事詩>》之一:“明朝[曼倩]思言事,日午君王駕未臨。”

破午,◆中午。○《事物异名錄‧歲時‧日中》引[明][趙琦美]《鐵網珊瑚》:“破午,日正午也。”

平午,◆1.正午,中午。○[宋][蘇舜欽]《丙子仲冬紫閣寺聯句》:“日光平午見,霧氣半天蒸。”◆2.天文學用語。指平太陽上中天的時刻,即“平太陽時”的十二時。

旁午,◆I亦作“旁迕”。交錯;紛繁。○《漢書‧霍光傳》:“受璽以來二十七日,使者旁午,持節詔諸官署徵發。”○[顏師古]注:“一從一橫為旁午,猶言交橫也。”○《剪燈餘話‧秋夕訪琵琶亭記》:“旁午紛紜,殊無寧月。”○[曹亞伯]《武昌革命真史》:“本軍政府當軍事旁午之際,勢不能並謀兼顧,為吾鄉僻同胞盡完全保護之責。”◆2.四面八方;到處。[北魏][楊衒之]《洛陽伽藍記‧永寧寺》:“[爾朱榮]不臣之跡,暴於旁午;謀[魏]社稷,愚智同見。”○[宋][劉克莊]《運糧行》:“縣符旁午催調發,大車小車聲軋軋。”○[錢鍾書]注:“旁午,四面八方。”○《明史‧刑法志三》:“自京師至天下,旁午偵事,雖王府不免。”◆II將近中午。○[明][潘問奇]《自磁州趨邯鄲途中即事》詩:“旁午停征轡,炊煙得幾家。”○[茅盾]《霧》:“旁午的時候,霧變成了牛毛雨,像簾子似的老是挂在窗前。”

羅午(罗午),◆眾多。○[康有為]《<日本雜事詩>序》:“﹝[公度]﹞求百國之寶書,羅午旁魄,其故致博以滋。”

近午,◆接近正午時間。○[元][貢師泰]《巡按松州》詩:“雲葉繽紛雪弄花,小營近午卻排衙。”

交午柱,◆見“交午”。

交午,◆1.縱橫交錯。○《穀梁傳‧昭公十九年》“羈貫成童”[晉][范寧]注:“羈貫,謂交午剪髮以為飾。”○[唐][段成式]《柔卿解籍戲呈飛卿》詩之一:“良人為漬木瓜粉,遮卻紅腮交午痕。”○[宋][洪邁]《夷堅甲志‧高俊入冥》:“二徑交午,不知所適。”◆2.即華表。○[晉][崔豹]《古今注‧問答釋義》:“[程雅]問曰:‘[堯]設誹謗之木何也?’答曰:‘今之華表木也。以橫木交柱頭,狀若花也。形似桔槔,大路交衢悉施焉。或謂之表木,以表王者納諫也,亦以表識衢路也。○[秦]乃除之,[漢]始復修焉。今[西京]謂之交午也。’”按,[五代][馬縞]《中華古今注‧堯誹謗木》作“交午柱”。

過午不食(过午不食),◆佛教戒律。每日一餐,過了中午就不再吃食。○[清][俞正燮]《癸巳存稿‧午食》:“古以不能夕食為病,[宋]人言長年訣:夜臥不覆首,晚飯少數口。避瘴者訣:稍飲卯前酒,莫喫申後飯,似非常行之道。學佛者則過午不食,謂是佛所制……佛以日午食者,乞他食故。”亦作“過中不食”。○[湯用彤]《漢魏兩晉南北朝佛教史》第一分第五章:“日中一食,日中者,日午也。即後世之所謂過中不食。”

過午(过午),◆1.中午以後。○[宋][文同]《閑樂》詩:“晝睡忽過午,好風吹竹床。”○[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五》:“其妻獨處,今日過午,門不啟,呼之不應。”○[孫犁]《白洋淀紀事‧采蒲臺》:“太陽已經過午。”◆2.吃午飯。○《水滸傳》第六一回:“[盧俊義]留道:‘先生少坐,過午了去。’”○《歧路燈》第三回:“今日先生、世兄、姐夫、外甥,我通要請到我家過午。”○[鄢國培]《漩流》第一章:“突然一個清脆的聲音打斷了他的吟誦:‘[胡先生],你還沒過午,來碗湯元好嗎?’”

貫午(贯午),◆縱橫交錯。○[清][譚嗣同]《<湘報>後序下》:“而一切新政、新學,皆可以彌綸貫午於其間而無憾矣。”○[清][譚嗣同]《致劉淞芙書》之十:“加以中外貫午,華夷互錯,測其經緯,著其圖象,諸家之言,汗漫無極。”

短午,◆即过午不食。指佛家的规矩,过了中午则不食。○《敦煌变文集·大目乾连冥间救母变文》:“貧道生年有父母,日夜持齋常短午。”

端午索,◆古代兒童於端午節所繫的項索。○[明][劉侗][于奕正]《帝京景物略‧春場》:“五月五日之午前……項各綵繫,垂金錫若錢者、若鎖者,曰端午索。”

端午,◆1.農曆五月初五日。我國傳統的民間節日。亦以紀念相傳於是日自沉[汩羅江]的古代愛國詩人[屈原],有裹粽子及賽龍舟等風俗。○《初學記》卷四引[晉][周處]《風土記》:“仲夏端午,烹鶩角黍。”○[南朝][梁][吳均]《續齊諧記‧五花絲粽》:“[屈原]五月五日投[汨羅水],[楚]人哀之,至此日,以竹筒子貯米,投水以祭之……今世五月五日作粽,並帶棟葉五色絲,皆[汨羅]遺風也。”○[南朝][梁][宗懍]《荊楚歲時記》:“五月五日四民並蹋百草……採艾以為人,懸門戶上,以禳毒氣。”○[清][趙翼]《陔餘叢考‧端午》:“古時端午亦用五月內第一午日,《後漢書‧郎顗傳》以五月丙午遣太尉,又《論衡》曰,‘五月丙午日日中之時鑄陽燧’,是午節宜用午日或丙日,後世專用五日,亦誤。按《周官‧壺涿氏》‘午貫象齒’[鄭]注:‘午故書為五’,然則午五本通用……後世以五月五日為午節,蓋午五相通之誤。”◆2.泛指農曆每月初五日。○[宋][洪邁]《容齋隨筆‧八月端午》:“[唐玄宗]以八月五日生,以其日為千秋節。○[張說]《上大衍曆序》云:‘謹以[開元]十六年八月端午赤光照室之夜獻之。’《唐類表》有[宋璟]《請以八月五日為千秋節表》云:‘月惟仲秋,日在端午。’然則凡月之五日,皆可稱端午也。”

典午,◆1.“司馬”的隱語。○《三國志‧蜀志‧譙周傳》:“[周]語次,因書版示[立]曰:‘典午忽兮,月酉沒兮。’典午者,謂[司馬]也;月酉者,謂八月也。至八月而[文王]([司馬昭])果崩。”○[晉]帝姓[司馬]氏,後因以“典午”指[晉]朝。○《晉書‧安帝恭帝紀論》:“是以[宋高]非典午之臣,[孫恩]豈金行之寇。”○[明][胡應麟]《少室山房筆叢‧史書佔畢四》:“當塗為[魏],典午為[晉],世率知之,而意義出處,或未明瞭。案……典,司也;午,馬也。”○[柳亞子]《南社會於虎丘之張東陽祠,詩以紀之》:“莫笑過江典午鯽,豈無橫槊[建安]才!”◆2.“司馬”的隱語。指司馬之官職。○[北周][庾信]《哀江南賦》:“居笠轂而掌兵,出蘭池而典午。”○[唐][顏真卿]《鮮于公神道碑銘》:“[邵陽]典午,[漢陽]紆組。”○[宋][陸游]《老學庵筆記》卷十:“[宋文安公]《自禁庭謫鄜畤》詩云:‘九月一日奉急宣,連忙趨至閤門前。忽為典午知何罪,謫向[鄜州]更憮然!’蓋當時謫黜者,召至閤門受命乃行也。”

當午(当午),◆1.正午,中午。○[唐][李紳]《憫農》詩之二:“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前蜀][張泌]《河瀆神》詞:“晝燈當午隔輕紗,畫閣珠簾影斜。”○《太平廣記》卷四二一引[唐][張讀]《宣室志》:“至當午,忽有片雲自西冉冉而降於湫上。”◆2.指午夜。○[唐][溫庭筠]《菩薩蠻》詞:“夜來皓月纔當午,重簾悄悄無人語。”◆补证条目■指午夜。○宋蔡伸《如梦令》词:“今夜行雲何處,還是月華當午。”

衝午(冲午),◆我國古代天文學的星象占候說認為,二十八宿中北方的虛宿,對沖南方的張、翼二宿,則張、翼二宿所對應的分野[周]、[楚]之地就會有禍變,張、翼星次“鶉火”、“鶉尾”,屬午,故謂之“衝午”。○《魏書‧術藝傳‧張淵》:“或取證於[逢公],或推變於衝午。”原注:“衝午,謂虛宿對午。午為張、翼,張、翼[周]、[楚]之分。○[裨灶]占知[周王]、[楚子]死,故言推變於衝午。”參閱《左傳‧襄公二十八年》“[周][楚]惡之”[唐][孔穎達]疏。

蜂午,◆紛然並起貌。○《史記‧項羽本紀》:“今君起[江]東,[楚]蜂午之將皆爭附君者,以君世世[楚]將,為能復立[楚]之後也。”○[裴駰]集解引[如淳]曰:“蜂午猶言蜂起也。眾蜂飛起,交橫若午,言其多也。”○[司馬貞]索隱:“凡物交橫為午,言蜂之起交橫屯聚也。故《劉向傳》注云:‘蜂午,雜沓也。’”○《漢書‧劉向傳》:“水、旱、饑、蝝、螽、螟蜂午並起。”○[宋][張孝祥]《水調歌頭‧送劉恭父趨朝》詞:“鼇禁輟[頗][牧],熊軾賴[龔][黃],一時林莽千險,蜂午要驅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