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年孔姓男女宝宝名字大全

  肖龙者令人无法抗拒。他们有的不是轻微的魅力,不,他们的魔力足以遮没你的心思,除去你的防卫意识,使你欣喜若狂地跌落在其居所的地板上。肖龙的女士有着极强的吸引力,纵使她们并非特别美丽,当她们出现时,仍会吸引所有人的注意。重点就在于她们的言谈举止。根据龙的特点取名字呢?下面起名网介绍一下关于龙年孔姓宝宝起名字大全供大家参考:

  龙年孔姓男宝宝名字大全

  彬彬 泽鲁 令浩 令心 嘉枫 海尧 彦清 令铎 彦立 金润

  令杰 彦令 孜嘉 令壮 擎生 德睿 擎毅 彦明 嘉瑞 沓祥

  天灏 楷铭 令德 令仁 贤贤 令宇 鹏富 令真 昱泽 开宪

  思宁 祥政 昱铭 德聪 擎鸣 擎铭 嘉富 克勤 一诺 令贤

  令奕 令瑀 若繁 令奇 熙泽 思奇 博毅 嘉宁 海昱 建博

  令镠 秋泽 令师 润泽 麒泽 亮博 彦文 令锋 令华 令周

  博东 思明 鹏权 信信 昱晨 子鑫 祥泽 俊淼 擎祥 嘉源

  令丞 清华 令楚 令聪 俊玉 孜瑜 令然 秀汐 戴锋 令鸣

  深铭 令得 令铭 令润 擎东 伟铎 秀溪 俊熙 子睿 盈栋

  嘉嘉 令宸 令哲 祥越 秀源 维东 金宇 诚诚 天雨 令鎏

  龙年孔姓女宝宝名字大全

  亦远 莉娅 莎莎 晨薇 冰妍 柳婷 奕然 晨玉 莉倩 令涵

  雨潇 梦琳 玥丹 诗意 会奇 令奇 苓苓 晨茜 臸雅 梦嘉

  令春 茜薇 梦心 知雅 杰伶 令潇 之雅 若舒 钰惠 丽莉

  潇蓉 梦舒 晓薇 粟秀 菁舒 沛霖 茹颖 思源 倩薇 晨佳

  芡薇 璐萍 洁华 梦彤 晨晨 梦瑶 海春 孜雅 梦玥 蕾超

  德潺 晨舒 茜颖 紫芝 可人 楠翠 令娟 德苏 怡如 德平

  玉可 令珊 楚瑜 国君 德蕊 淳素 蒨薇 仪静 梦晨 思茜

  晨清 梦钰 思雯 子聪 一诗 嘉怡 杰琼 思令 芳超 薇倩

  梦婷 可颖 文雅 姿雅 玉冰 薇超 苏苏 皘薇

  龙年孔姓宝宝名字大全

  孔峰泰 孔栋鉴 孔强伟 孔恒强 孔振学 孔辉航 孔茂清

  孔邦江 孔彪楠 孔天松 孔承翔 孔国奇 孔成经 孔家金

  孔熙辉 孔宏宁 孔佳维 孔安鸿 孔顺建 孔邦兴 孔平浩

  孔剑京 孔鸣健 孔哲鸣 孔敬俊 孔天诚 孔贵春 孔标俊

  孔恒嘉 孔庆绍 孔恒楠 孔建江 孔永发 孔弘清 孔清琛

  孔荣晨 孔诚旭 孔明宁 孔翰才 孔强永 孔发剑 孔波家

  孔经标 孔敬斌 孔志杰 孔达发 孔港裕 孔宏金 孔恒福

  孔港学 孔荣家 孔光庆 孔承厚 孔光伟 孔腾琛 孔佳彪

  孔凌佳 孔保浩 孔健家 孔功飞 孔安豪 孔宏平 孔东航

  孔贵鉴 孔超凌 孔彪进 孔毅民 孔钧敬 孔宁振 孔浩世

  孔钧龙 孔贵哲 孔亮榕 孔江信 孔全恒 孔杰宏 孔江利

  孔顺永 孔佳港 孔江超 孔强祥 孔金豪 孔航贤 孔杰东

  孔仁榕 孔航波 孔承磊 孔鉴富 孔春佳 孔厚钧 孔国耀

  孔翰全 孔顺雄 孔航清 孔泰敬 孔金晨 孔磊航 孔辉军

  孔绍琛 孔华宏 孔翔忠 孔恒福 孔厚学 孔天凌 孔翔志

  孔安豪 孔恒文 孔广浩 孔民鉴 孔经钧 孔雄荣 孔新富

  孔胜景 孔进裕 孔家友 孔茂龙 孔栋政 孔钧刚 孔琛鹏

  孔明贵 孔金嘉 孔辉佳 孔标辰 孔嘉飞 孔敬楠 孔冠学

  孔庆辉 孔嘉谦 孔奇耀 孔豪荣 孔亮伦 孔辉晨 孔庆健

  孔航鸿 孔健博 孔星民 孔杰辉 孔坚贵 孔宁俊 孔楠广

  孔金钧 孔豪宝 孔翰维 孔辰栋 孔明平 孔港厚 孔全浩

  孔建坚 孔亮兴 孔诚经 孔琛茂 孔星敬 孔茂俊 孔超裕

  孔鸣恒 孔绍嘉 孔茂雄 孔豪华 孔飞厚 孔榕广 孔金涛

  孔景振 孔利谦 孔坚兴 孔文哲 孔宁盛 孔贤弘 孔鸣家

  孔谦永 孔彪超 孔浩泰 孔敬耀 孔松嘉 孔宁弘 孔民邦

  孔经贤 孔力明 孔广翔 孔嘉剑 孔佳厚 孔经勇 孔榕保

  孔乐贵 孔佳贤 孔浩志 孔超海 孔宁勇 孔剑华 孔翰启

  孔成景 孔华贵 孔亮鉴 孔经功 孔国新 孔金东 孔荣奇

  孔佳康 孔诚鸿 孔波仁 孔宁剑 孔弘文 孔翔亮 孔嘉发

  孔鸿健 孔国金 孔鉴松 孔斌保 孔庆毅 孔杰雄 孔富豪

  孔春家 孔世国 孔广恒 孔鸣弘 孔辉谦 孔鸿功 孔广绍

  孔嘉博 孔亮盛 孔鉴经 孔鉴宏 孔善平 孔标腾 孔利盛

  孔剑恒 孔风国 孔弘乐 孔浩厚 孔毅宏 孔俊国 孔维庆

  孔弘楠 孔龙辉 孔浩彬 孔厚经 孔家栋 孔志民 孔金熙

  孔华雄 孔鸿浩 孔群剑 孔凌发 孔弘勇 孔嘉旭 孔江辉

  孔功佳 孔亮嘉 孔伟金 孔杰新 孔光龙 孔祥航 孔民泽

  孔保发 孔标茂 孔熙熙 孔佳腾 孔庆楠 孔辰辉 孔恒风

  孔榕辰 孔伟晨 孔永波 孔乐熙 孔光俊 孔健茂 孔飞富

  孔敬家 孔贵海 孔才祥 孔坚伟 孔鸿民 孔明善 孔鸿明

  孔风绍 孔剑彬 孔辰永 孔宏雄 孔鉴贵 孔顺信 孔全熙

  孔力杰 孔鹏维 孔楠家 孔光杰 孔坚仁 孔春盛 孔厚清

  孔康磊 孔光荣 孔安剑 孔榕志 孔建鸿 孔明振 孔涛政

  孔敬发 孔钧天 孔军耀 孔力泽 孔辰风 孔京京

文章来自♂达一算命网♂,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拓展阅读

泰安市夏张镇各村介绍:夏张乡村(下)

夏张镇乡村(下)

30、况 洞 村

村庄沿革

况洞村位于夏张镇人民政府驻地西5千米。下设李家况洞村、孙家况洞村、张家况洞村共3个自然村, 李家况洞、孙家况洞两个行政村。居民516户 ,1753人。民族构成:汉族。东邻王家小庄,西邻罗家堂,南邻蒯沟,北邻关王庙。 自清初(1644年)至清朝宣统二年(1910年)属“夏张驿”,宣统二年属夏张镇;民国初年(1921年),据《重修泰安县志·舆地志》记载为“贤亲区 况洞地方”。1949年9月按数字为序,属泰安县十二区。

1957年撤区并乡,设孙家况洞村,李家况洞村,属玄家楼乡。1959年,李家况洞村、张况洞村合为一个大队,遂建李家况洞大队,孙家况洞村建孙家况洞大队,属夏张人民公社。1984年6月,政区改革时,设李家况洞村村民委员会,孙家况洞村村民委员会,属夏张镇。

村名由来

据传:明朝永乐年间(1404-1425年),孙姓由山西省洪洞县迁此定居,故名“孙家庄”。后因村临河岸,岸高形似火坑,又改称为“孙家坑洞”,后演化成“孙家况洞”。

据《李氏族谱》记载:清初(1644年),李氏祖由莱芜迁至泰安“于家官庄”,因于家官庄村西有地数千亩,特分一支在此建村,初名“李家庄”。后因靠近“孙家况洞”,故取名“李家况洞”。

据村碑记载:清朝康熙二十八年(1684年),张氏祖先由山西洪洞县迁来定居,因张姓居多,故名“张家庄”,后因靠近“李家况洞”,又故名“张家况洞”。

水利设施

况洞境内有况洞河(又名浊河)流过,建有况洞水库,况洞水库北靠凤凰山,西临罗家堂,东临李家况洞,南邻孙家况洞,1960年建成。主要水源南白楼水库,面积0.25平方公里,长650米,宽430米。集水面积61平方公里,总库容量410万立方米,平均水深2米,主要功能为农田灌溉和养殖。最大泄洪量733.1立方米/S,有效灌溉面积5000亩。

况洞水库风力扬水站——泵站工程,因横跨李家况洞、孙家况洞等村内,且紧邻况洞水库,故名。位于况洞水库西北部,1970年建成。机组编成:装机功率50KW 、扬程40米、泵2台,泵水能力200立方米每小时。

物产实业

以种植业和外出务工为主要收入来源 ,人均收入9200元。主要作物是小麦、玉米、桑蚕等。近年来大力发展植桑养蚕,桑园面积达500亩,成为村民增收的主要来源。现有粮田1500亩,大樱桃200亩,绿化苗木250亩。

文化设施

玄家楼小学

玄家楼小学位于李家况洞村北,目前有在校生360名, 10个教学班,教师26名。2012年投资260万元,新建玄楼小学教学楼2020平方米。

李家况洞幸福院

2014年投资20万元在村东兴建幸福院一座,占地面积700平方米,建筑面积300平方米,并建有老年活动室,厨房等。

孙家况洞幸福院

2013年在村委办公场所的基础上投资15万元经过改建,建成幸福院一座,是全区首批建成的幸福院之一,建筑面积350平方米。并在村委大院的基础上,经过改造,建成文体广场一座,安装健身器材12件,广场灯6盏,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娱乐。

李家况洞文体广场

2014年,李家况洞村投资10万元,高标准建设了文体广场一座,占地面积1500平方米,安装了大屏幕,并安装了10件健身器材,8盏广场灯,制作了12个宣传栏,设有石凳、篮球架等设施,方便了群众游玩。

31、罗家堂村

村庄沿革

罗家堂村位于夏张镇人民政府驻地西5千米。东邻关王庙,西邻小柱子, 南邻片马石,北邻玄家楼。辖东罗家堂村、西罗家堂村共两个自然村。区域面积0.9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957亩。居民260 户,人口950人。自明初(1368年)至清朝宣统二年(1910年)属“夏张驿”,宣统二年属夏张镇;民国初年(1921年)被划为泰安县第二区,也叫贤亲区。

1959年,东罗家堂村与西罗家堂村合为一个大队,故取“罗家堂”三字,建罗家堂大队,属夏张人民公社。1984年6月,政区改革时,设罗家堂村村民委员会,简称为罗家堂村委会,属夏张镇。

村名由来

据石碑记载:明初(1368年)建村,初名“刘家沟”,明嘉靖三十年(1551年),罗姓出钱修建了一座“观音堂”,从此改名“罗家堂”,因罗姓分居在况洞河的东、西两岸,故名“东罗家堂”,“西罗家堂”。

自然地理

有夏柱路穿村而过,交通便利,环境优美。罗家堂村是个三面环水的好地方,浊河(况洞河),在村东流过,原先河水清澈见底,村里随便挖开一个不太深的坑就能见到地下水,水也是清冽甘甜。东面是况洞水库,北面和南面都有小河环绕村子,全部汇入水库,村东水泥桥横跨况洞水库。

2014年7月,该村打出200多米深井一眼,出水量在每小时8.6方左右,水质甘甜,可比矿泉水。远超原来的设想,完全能满足全村居民的饮水需求。

物产实业

罗家堂芹菜,脆嫩,羽状复叶,小叶卵形,碧绿,吃来无渣,且味辛、甘、性凉、富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及矿物质,其中磷和钙的含量较高。常食对高血压、血管硬化、神经衰弱、小儿软骨病等有辅助治疗作用,同时芹菜还含有挥发性芹菜油,具香味,能促进食欲。

罗家堂村,素有种植芹菜的传统。由于会管理,懂技术,加上科技投入,追施有机肥,改良土壤,提高芹菜的品质,市场销售旺,价格好于其他产地的芹菜。市场的拉动、政府的号召,罗家堂村不断地进行种植调整,扩大芹菜的种植面积,达到现在的300多亩。亩产万斤左右,是罗家堂村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罗家堂芹菜远近闻名。

32、南白楼村

村庄沿革

南白楼村地处泰安市西郊,距泰安市区约12公里,村落三面环山,属丘陵地带,东有凤凰山,西有蟠龙山,北有三拱山,东与上章、陈家山头等村为邻,北接道朗镇北白楼村,西与荣华村相邻,南与玄楼村相邻。

自宋朝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至清朝宣统二年(1910年)属“夏张驿”,宣统二年属夏张镇;民国初年(1921年),据《重修泰安县志·舆地志》记载为“贤亲区 白楼地方·南白楼”。 1949年9月按数字为序,属泰安县十二区。

1957年撤区并乡,南白楼村属玄家楼乡。1958年9月,撤乡建社,南白楼村属东方红(玄楼)人民公社。1959年春,火花、东方红两个公社合并为夏张人民公社,南白楼村属夏张人民公社。

1959年起,从北任家小庄起,田家峪、陈家园至马家院合为一个大队管理,建南白楼大队,后来因人口众多,居住区域比较分散,为了便于管理,将南白楼大队从北向南分为五个大队,分别为南白楼一大队、南白楼二大队、南白楼三大队、南白楼四大队和南白楼五大队,均属夏张人民公社。1984年6月,政区改革时,设南白楼一村村民委员会,南白楼二村村民委员会、南白楼三村村民委员会、南白楼四村村民委员会、南白楼五村村民委员会,属夏张镇。

村名由来

据碑文记载,村立于周朝(公元前841年-256年)年间,因村前有座用白石砌成的楼,又位于南部,故名“南白楼”,后来因人口众多,居住区域比较分散,为了便于管理,将南白楼分为南白楼后街、南白楼西桥、南白楼前庄。

南白楼一村由任家小庄、陈家园、李家园、田家峪四个自然村组成。南白楼二村由鸡家庄、鲁家场组成,群众俗称后街。南白楼三村群众俗称西桥。南白楼四村群众俗称前庄。南白楼五村由马家院和杨家峪组成。南白楼村的主体在白二、白三、白四村,因村中原来有沟,村民出行需要过桥,白三村在桥畔,才有了西桥之称。后来人口增长,自然村逐渐接壤,融合到一块,才有了南白楼的统一称谓。

北任家小庄村,据传:宋朝末年(1125年)任姓来此建村,因户数较少,故名“任家小庄”,后为与南二十里处的“任家小庄”相区别,后取名为“北任家小庄”。

据碑记载:明朝末年(1646年)有一姓陈的人来此定居,因此处土地肥沃,以种蔬菜为业,故得名“陈家园”。

在南白楼村北面的山坡上,曾住有人家,因森林茂密,并不知道有人居住,夜间偶尔听到传来隐隐约约的鸡叫声,于天明后,有人前往巡找,发现该村,故被人俗称“鸡家庄”。

据《田氏家谱》记载,此庄位于山峪口,大部分姓田,故取名“田家峪”。

据传,清朝末年(1908年)杨姓迁此定居,又地处蟠龙山的一个峪中,故名“杨家峪”。

据传:清朝末年(1909年),马姓一回族女祖先,带四个儿子逃荒至此,以种田为生。为防外来侵害,在房子周围筑起了高院墙,形成一个大院,住地全是马姓,故名“马家院”。

据传,李家园建于元末明初(1386年),因此处土质肥沃,以种菜为主,且李姓居多,故名“李家园”。

自然地理

南白楼村三面环山,东有凤凰山,西有蟠龙山,北有三拱山,村落散居于三座山围成的盆地中,南面开阔,向南为平原,土地肥沃,物产丰饶。

蟠龙山面积约1.5平方千米,海拔384米,此山山势巍峨雄壮,山上有一条自然形成的石龙,故名蟠龙山。蟠龙山至扳倒井村即进入山境,沿陡坡而南登,里许,转而向西南步步登高,约3里之遥到蟠龙山顶峰,其阴阳两谷,陡壁悬崖,深险异常,蟠龙山龙尾在东,其龙首则山峦起伏向西南入肥城境内。

三拱山,又名长山,行若笔架,并排突起三个山头,故名三拱山,而三个山头一字排开,又名长山。

南白楼的水系发源于凤凰山和蟠龙山,自北往南,流经南白楼村、河洼村、注入况洞河,况洞河南流与高家河汇流,向南经南故县流入肥城市,最终汇入汶河。1958年南白楼村在凤凰山西麓修建了水库,即南白楼水库,发源于山涧的溪流皆汇入此,为南白楼及周围村落的灌溉提供了便利。

文物古迹

南白楼村古槐在南白楼二村,树形高大,目测足有20米高,胸围近6米,如此巨大的古槐在泰安地区确实少见。

前街关帝庙,据记载重修于清嘉庆22年8月(1816年),据村中老人回忆,此处原来称三义庙,大殿内原铸有刘关张及赵云、周仓等圣象。庙内原有道士主持,每年的3月,阴历三月三,都打醮三四天。至60年代改为生产队磨坊,90年代初为白四村村委办公室,2003年左右废弃。

蟠龙山古庙,南白楼村西的蟠龙山上筑有一座庙宇,始建于明朝嘉靖42年2月(1564年),重修于清光绪19年(1894年),距今已有45年的历史。现已坍塌,只剩墙壁。此庙供奉碧霞元君。正殿名为圆通宝殿,圣母行宫。当地还有种说法,泰山老奶奶姐妹三人,老大居泰山碧霞祠,老二居夏张蟠龙山,老三居肥城宝山庙。此庙解放前年年有庙会。至今每逢农历3月3有不少当地群众到山上祭奠,在当地相传3月3为老奶奶生日。

马家院清真寺,位于夏张镇政府驻地西北7.5公里。据碑文记载:清真寺原址马家院南,至清朝道光元年迁村西,建瓦殿三间,道光癸卯年次修建大门、院墙,道光庚戊年三次修后殿,同治丁卯年四次修北讲堂,光绪四年五次修山屏门。光绪三十三年重修南讲堂、水房子、架房等,中华民国拾年辛酉年重修,增建各种设施。在整个建筑群布局中:大殿九间,是宫殿式结构,由前殿、后殿、月台三部分组成,大门为古式瓦殿结构,二门为瓦顶结构,南讲堂瓦房七间,水房子一间,厨房三间,院中设有碑亭。

传说掌故

南蛮人挖龙眼

据传,在很久以前,南白楼村西面的山间,盘踞着一条神龙,惠泽于当地一方百姓,所以南白楼地方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民安居乐业。由于石龙长一点,蟠龙山就长高。那时由于神龙的灵气使这座山快速生长,年久能与泰山争锋。后来,南蛮夷人由此经过,用法力将神龙化作了石龙盘踞在此山东面的侧峰之上,挖去了龙眼。

树王传说

刘秀年轻的时候当过叫花子,有一次快把他饿死了,正好遇见一片桑树地,他吃了桑树上的椹子活了下来。这个时候他就暗暗发誓,以后飞黄腾达了要报答救命之恩。结果后来,刘秀在封树王的时候,认差了,错把椿树封成了树王。桑树听说后气的浑身流脓。

关帝庙的传说

主要有三个版本,主要解释了两座关帝庙之间的关系,即山下关帝庙为何而建。

1、有一年,咱南白楼村大旱,就把山上的神仙台到山下来求雨,完事后再往山上抬,怎么也抬不动,光栓神像的粗身子就用断了好几根。大家伙一看没法了,俗话说请神容易送神容易,咱就在山下修座庙吧。

2、咱这个前庙,原来叫三义庙,里面供奉着关二爷。每年三月三抬到西山去唱戏,唱完戏再抬下来。有一回,头一年抬上去了,第二年再往上抬的时候,怎么抬也抬不动了。有明白的就叫扶乩看看。最后才知道,原来西山上,女神多,关二爷是男神,觉得不方便,所以叫在山下盖了这所庙。每年的3月,阴历三月三,都让人打醮三四天,有一年打醮神仙牌位上缠着一条长虫,谁也不敢动。打醮到最后一天长虫死了,道士念着经把长虫埋了。

3、咱这个庙原来叫七圣堂,关二爷原来在山上,把山上的神仙台到山下来求雨,完事后再往山上抬,怎么也抬不动,就在山下盖了这座庙,小日本来的时候放了把火,殿里其他的东西都烧毁了,就是关二爷的胡子没烧着。

33、荣华村

村庄沿革

位于夏张镇人民政府驻地西13千米。东邻蟠龙山,西邻西荣华,南邻上三合村,北邻北大顶山。面积1.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12亩。居民45 户,123 人。 自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至清朝宣统二年(1910年)属“夏张驿”,宣统二年属夏张镇;民国初年被划为泰安县第二区,也叫贤亲区。1949年9月按数字为序,属泰安县十二区。1957年撤区并乡, 荣华村属玄家楼乡。

1959年,东蓉花官庄村组建为一个大队,且驻于东蓉花官庄村,遂建东蓉花官庄大队,属夏张人民公社。1984年6月,政区改革时,设荣华村村民委员会,简称为荣华村委会,属夏张镇。

村名由来

据传: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立村,因村前有“抓鸡山”,初名“抓鸡山”,后村内有片芙蓉花树,故更名“东蓉花官庄”。又因蓉花谐音为“荣华”,有荣华富贵之意,后改为荣华村。

自然地理

荣华村在蟠龙山西,为夏张最偏远村庄。荣华村分为东西荣华,其中东荣华村属于岱岳区夏张镇,西荣华村属于肥城市仪阳乡,两村以中间一条小河为界。

庄北有太平山(又名北大顶山),在太平山阳朝阳洞前,登高远眺,可见汶水南流,东可望泰山,眼界开阔。太平山上有众多洞窟,其中著名的是朝阳洞和牛鼻子洞。

名胜古迹

朝阳洞

朝阳洞分为南北两个洞室,北洞为主洞,从主洞进入5米处,有丈余高的扁石竖立,自然地把洞深入分为两半。南北两洞之间有一半圆形洞相通,人低首可以通过过。两洞口原来都有人工建造的洞门,但现在均已废弃。在北洞门外东侧有石砌钟楼一座,现已坍塌。据说原有大铁钟一口,后毁于大炼钢铁运动中。在洞门左首立有万古流芳碑一块,为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由主持道人邓仁义同乡里善男信女同立;洞门右首立民国廿四年重修朝阳洞碑一块。南洞室据传是道人居室,洞门右上角约3米余绝壁高处又有半间屋大小石洞,此洞不仅直上直下,而且从下往上逐渐外仰,很难攀登,据传是道人炼丹处。

牛鼻子洞

在朝阳洞西侧不远处是牛鼻子洞。有两个平行洞,平距两米多,洞口都是圆形直径1米,似牛鼻,故名“牛鼻子洞”。洞口极窄,人只能卧倒后爬行方能进入,但里面却是旷达洞窟如大厅;洞内有一深井,据说与济南趵突泉相通。牛鼻子洞在抗日战争时期曾经藏下一个连的八路军,日军曾用烟熏堵此洞,但一无所获。

34、上王庄村

村庄沿革

上王庄村位于夏张镇人民政府驻地5千米,东邻朱家庄,西邻 河洼村,南邻关王庙,北邻凤凰山。区域面积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800亩。157户,672人。

自清乾隆四年(1739年)至清朝宣统二年(1910年)属“夏张驿”,宣统二年属夏张镇;民国初年(1921年),据《重修泰安县志·舆地志》记载为“贤亲区 况洞地方·上王庄”。

1949年9月按数字为序,属泰安县十二区。1957年撤区并乡,上王庄村属玄家楼乡。1958年9月,撤乡建社,上王庄村属东方红(玄楼)人民公社。1959年春,火花、东方红两个公社合并为夏张人民公社,上王庄村属夏张人民公社。

1959年,上王庄村组建为一个大队,且驻于上王庄村,遂建上王庄大队,属夏张人民公社。1984年6月,政区改革时,设上王庄村村民委员会,简称为上王庄村委会,属夏张镇。

村名由来

相传:清乾隆四年(1739年),王氏三兄弟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因落户于凤凰山脚下,故名“山王庄”,后因地势较高,改为“上王庄”。 自然地理

上王庄位于凤凰山阳,民风朴实,风景优美。村庄内栽种着一株株樱花树,绿树成荫,近年来,村民为美化环境门前多种葡萄树,村委统一搭建了钢结构葡萄架,村内道路建设成了葡萄长廊。

凤凰山古称“敖山”,后因山形似凤凰,故名“凤凰山”。位于上王庄村东北部。主峰海拔338米,面积202平方公里。旧县志云:“山势嶙峋,其岺颇平,东岩石门天成,峡口涌流,渠水绕注山阳。北崖有石窟,水不竭。南岩有朝阳洞、会真洞并轩敞,登道陡险。上有玉帝宫观、千年龙柏掩映,幽出诸山”。

风景名胜

凤凰山

凤凰山上有关帝庙、山神庙、三官石、鹁鸽洞等景点。鹁鸽洞多有鹁鸽出没,且数量多达数千只,故名鹁鸽洞。位于凤凰山主峰,面积30平方米,长10米,宽3米,高80米 ,海拔200米。此洞自然天成,洞内怪石嶙峋,洞壁上龟裂的石缝深不可测,鹁鸽洞左侧峭壁上有棵倒悬生长的古柏,状若虬龙。

三官石

三官石位于凤凰山腰,传说每落下一块,山下便会出一个大官,故取名“三官石”。

三圣堂

三圣堂,在凤凰山之阳, 现场有两块比较完整的碑刻,一块为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的《创修三圣堂碑记》,一为民国十六年的《重修山神庙碑记》,两块碑虽然都断为两截,但上面的文字还比较清晰。根据《创修三圣堂碑记》上的记载“咸丰、同治年间,南匪之乱惨苦极矣!于是连庄公议,山上垒石修寨,以为避难之所。举成,贼果望而去之矣。”于是人们感谢神之鼎力相助,修庙以奉之。

王耀武故居

1933年,王耀武在晋级中将军长后,往家寄钱七千元,在家乡夏张镇上王庄村出资建设的居所,故名“王耀武故居”。1933年建立,于1938年,抗日战争时期被日寇拆除。

物产实业

以种植业和外出务工为主要收入来源,主要作物小麦、玉米,人均收入10000元。近年来大力发展大樱桃种植,大樱桃种植面积达400余亩,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

乡村旅游业发展迅速,上王庄村位于凤凰山下,山上名胜古迹众多,山下依托山区资源,大力发展杏、桃、梨等林果,并成立辐射3000多亩的大樱桃合作社,现在的凤凰山已经变成了一座名副其实的花果山,成为了上王庄村发展乡村游的又一优势。结合村里即将开启的农家乐项目,上王庄村发展乡村游的蓝图已经基本成型。

传说掌故

三官石

夏张西三公里处有一山脉,形若展翅南飞的凤凰,故名“凤凰山”。凤凰山山腰间有三块奇特的巨石,传说三官石每落下一块,山下便会出一个大官。

凤凰山脚下座落着一个小山村—上王庄。据传过去,村中有一老汉,叫王学古,为人忠厚善良。一天,大雪纷飞,老汉赶集推车回家,见路边躺着一昏迷的陌生人,他急忙将其推回家中,为其寻医问药,煮饭做汤,那人醒来十分感激。临行前,他同王老汉老到山下一平地上说:“此处乃风水宝地,与凤凰山上相依而立的三块巨石乃三官石也”。王老汉去世后,其子王进增按照遗嘱,含泪将父亲安葬。几年后,光绪三十年(1904年),是龙年的一个夜晚,一天深夜,凤凰山上山风骤起,“三官石”中间的一块随之滚滚至半山腰间。恰巧此时,进增之妻生下一子,全家人喜出望外。专请先生为子取名哲让,字佐民。而后,在黄埔军校,佐民得到校长蒋介石之赏识,赠名耀武。

耀武早年丧父,家境贫寒,其母性格刚烈好胜,对其管教甚严。14岁那年,因生活所迫,他只身讨饭到上海,他悟性过人,后到黄埔军校学习,以至成为蒋介石的爱将之一,官至山东省第二绥靖区司令兼山东省政府主席。

据现在上王庄老人们将。“三官石”落下一块石,出了个王耀武。另外两块巨石落下后,上王庄还会出两个大官,然须耐心等待、多行善举也。

鹁鸽洞

鹁鸽洞位于凤凰山傲阳峰悬崖中间,十分险要,其洞自然天成。以前有一南方猎人来凤凰山探宝,有一天,他来到了傲阳峰下,忽听的呼呼风响,寒气逼人。寻声望去,峭壁间云雾缭绕,古柏树上缠绕着状如桶般的大虫,满身银光闪闪,尾巴直立,头顶倒竖,眼冒金光。猎人心中惊喜,若将其捕获,瞬间可得夜明宝珠。他急切拈弓搭箭,全力射去,大虫一声狂吼,腾空跃入洞中。刹时,洞内白雾蒸腾,只听到哐哐的撞击声。猎人急速赶至洞前窥探,然而,整整守侯了七七四十九个昼夜,眼看到手的宝贝不见了踪影。他收起弓箭,真后悔自己不该盲目从事。突然,洞内飞出了一群洁白如玉的白鸽,叫个不停的在空中盘旋。抬眼望去,鸽群银光闪闪,时而闪射出诱人的金光。从此,人们称此洞为“白鸽洞”,后流传为“鹁鸽洞”。清乾隆年间,鹁鸽洞前悬崖之上建有玉皇庙,以前正月初九,人们上山供奉神灵,祁盼风调雨顺,希望神鸽能给人们带来福音。此庙虽年久失修仅存遗址,但鹁鸽洞依然白鸽群出,山间仍传着咕咕叫声。

35、玄家楼村

村庄沿革

玄家楼村位于夏张镇人民政府驻地西6千米。东邻高家院,西邻小柱子,南邻徐家桥,北邻马家院。辖玄楼村、徐家桥村共两个自然村。区域面积3.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900亩,有390户,1400人。

自明朝初年(1368年左右)至清朝宣统二年(1910年)属“夏张驿”,宣统二年属夏张镇;民国初年(1921年),据《重修泰安县志·舆地志》记载为“贤亲区 况洞地方·前楼、后楼”。

1959年,徐家桥村与玄家楼村合为一个大队,且驻玄家楼村,遂建玄家楼大队,属夏张人民公社。1984年6月,政区改革时,设玄家楼村村民委员会,简称为玄家楼村委会,属夏张镇。

村名由来

据传:元末明初(1366年),一徐性居于小河北岸,为了方便,在河上修了座简易小桥,后成村,故名“徐家桥”。

据传:明朝初年(1368年左右),玄氏从山西迁来,后玄熙(玄大任)封为仪宾,并盖有楼房,故名“玄家楼”。

驻区单位

玄楼管区驻地、玄家楼幼儿园一处。

物产实业

村民以种植业和外出务工为主要收入来源,主要种植小麦、玉米等,近年来,村民大力种植经济作物以提高收入。现有桑园150亩,苗木100亩,大樱桃100亩,核桃600亩。2005年引进红豆杉种植基地一处,发展红豆杉种植100多亩,解决剩余劳动力10余人。

2009年引进德宾利服装厂,解决剩余劳动力50余人就业。

村内每逢二、七为集市。

著名人物

玄熙(玄大任),明朝崇祯年间的仪宾,史书上记载玄大任曾在泰安城西关建仪宾府,又曾参与重修奈河金桥等。

文物古迹

仪宾府

玄家楼郡马府遗址为区级文物,位于夏张镇玄家楼村,为明末仪宾玄大任府第遗址,明代亲王郡王的女婿称仪宾,玄大任为德王府之婿故其居称仪宾府。其府院落原为长方形,南北长100多米,东西长150多米,南面有三门,地面全部由每块重达千斤的条石铺成。正中为正阳门,上有牌匾,“文革”间被毁。至今院西还保存有一段较为完整的府墙,地下、墙面还存有大量碑刻和精美石雕,其府第为研究明朝皇室的婚姻制度的实物资料。

历史掌故

玄大任

玄大任名熙,家境贫寒,为人忠厚耿直,以农业劳动为生,岁至成年有时出卖劳力为生,推小车给商人、富人运输东西,所得之资作为家贫之助,供养双亲。德王府为郡主选聘,玄熙久因孝道名传乡里,因孝被德王聘为仪宾。熙家贫中彩若惊,但郡主不嫌弃,将玄熙招为郡马,玄熙回家后建仪宾府,修家祠各一所。因熙招为郡马,受皇封,建仪宾府,祠堂等,村因此名为玄楼村。玄熙与郡主回村后,皇帝为其生活便利,勒令玄家楼村为御集市,赴集经商者,责令县区等不得收税,至玄熙与郡主谥后,御集市名望渐渐淹没,集市虽在,但对各商业从此收税至今。

36、于家官庄村

村庄沿革

于家官庄村位于夏张镇人民政府驻地西3千米。东邻温家岭,西邻李家况洞,南邻周家坡,北邻朱家庄。区域面积2平方公里,有耕地1260亩 ,居民185户,597人。

自明朝永乐年间(1401-1425年)至清朝宣统二年(1910年)属“夏张驿”,宣统二年属夏张镇;民国初年(1921年),据《重修泰安县志·舆地志》记载为“贤亲区 况洞地方·于家官庄”。

1949年9月按数字为序,属泰安县十二区。1957年撤区并乡,于家官庄村属玄家楼乡。1958年9月,撤乡建社,于家官庄村属东方红(玄楼)人民公社。1959年春,火花、东方红两个公社合并为夏张人民公社,于家官庄村属夏张人民公社。1984年6月,政区改革时,属夏张办事处。1985年12月属泰安市郊区夏张乡,1994年10月,撤乡设镇,属泰安市郊区夏张镇。2000年4月属泰安市岱岳区夏张镇。

村名由来

据传:明朝永乐年间(1401-1425年),于姓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因土地脊薄,初来时减纳粮税,故取名“于家官庄”。

水利设施

于家官庄水库位于岱岳区夏张镇政府驻地西2.5公里,于家官庄村北部,始建于2011年。主要水源凤凰山山峪,占地面积8亩,长70米,宽70米,集水面积0.6平方公里,总库容10万立方米,平均水深2米。主要用于农田灌溉,最大泄洪量30 立方米/秒,有效灌溉面积500亩。

村庄建设

自2000年开始,村庄在道路两侧栽植银杏树1000余棵,村民房前屋后遍植银杏,目前树木成材,绿树掩映,银杏婆娑,竟成乡村一景。

2012年投资10万元对村级活动场所进行了改建。

2014年投资12万元在村委南建成文体广场一处,安装了电子大屏幕,健身器材,改善了村民文化生活环境。

2015年投资5万元进行了村庄环境综合整治,彻底清除了村东大沟内多年积存的垃圾,修整了路面,村庄环境焕然一新。

文物古迹

大石桥

据传始建于明朝末年,当地人们为便利交通,捐款修建桥梁,经民工巧匠精打细雕,用大石块砌成此桥,故名大石桥。大石桥建在凤凰山山西水道之上,据测算最大载重2吨,全长6米,桥面宽3.5米,跨度3.5米,以大青石砌成。

37、河洼村

村庄沿革

河洼村位于夏张镇人民政府驻地西北6千米。东邻上王庄,西邻高家院,南邻关王庙,北邻后河洼。区域面积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00亩。辖河洼,后河洼两个自然村。 102户,358人。其中后河洼40户,140人。

自明朝中期(1572年)至清朝宣统二年(1910年)属“夏张驿”,宣统二年属夏张镇;民国初年(1921年),据《重修泰安县志·舆地志》记载为“贤亲区 况洞地方·河洼”。

1949年9月按数字为序,属泰安县十二区。1957年撤区并乡,河洼村属玄家楼乡。1958年9月,撤乡建社,河洼村属东方红(玄楼)人民公社。1959年春,火花、东方红两个公社合并为夏张人民公社,河洼村属夏张人民公社。1984年6月,政区改革时,属夏张办事处。1985年12月属泰安市郊区夏张乡,1994年10月,撤乡设镇,属泰安市郊区夏张镇。2000年4月属泰安市岱岳区夏张镇。

村名由来

据传:明朝中期(1572年),有一肖氏来此定居,因此处低洼靠河,故名“肖家河洼”,后因肖姓人烟稀少,简化为“河洼”。

据传,清末(1912年)建村。因位于“河洼”以北面,原名“北庄”,故改名“后河洼”。

物产实业

河洼背靠凤凰山,浊河在村西流过,东西皆丘陵地,居民主要以种植大樱桃、核桃和桑园为主导产业,村集体年经营性收入2.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760元。现有核桃种植面积150亩,大樱桃50亩,桑园50亩。

为民实事

2000年 -2005年投资15万元打深井4眼。

2006年投资20万元硬化村内道路1500余米。

2013年投资10万元对硬化路的路肩进行了绿化并安装路灯。

2015年投资8万元,新建水渠2000米,整修水渠1500米,解决200余亩地的浇地问题。

文物古迹

八王桥

据传:“八网桥”始建于明朝末年,当地人们为便利交通,捐款修建桥梁,经民工巧匠精打细雕,用了八块巨石砌成此桥,图像如木轮车的轮子,“八网桥”由此得名,后取斜音“八王”,故名“八王桥”。八王桥建在山水河沟之上,最大载重3吨,全长6米,桥面宽3米,跨度3米。

38、关王庙村

村庄沿革

关王庙村位于夏张镇人民政府驻地5千米。东邻次章,西邻高家院,南邻李家况洞,北邻上王庄,面积1.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200亩,有居民140 户,460人

自明末(1644年)至清朝宣统二年(1910年)属“夏张驿”,宣统二年属夏张镇;民国初年(1921年),据《重修泰安县志·舆地志》记载为“贤亲区 况洞地方·关王庙”。

1949年9月按数字为序,属泰安县十二区。1957年撤区并乡,关王庙村属玄家楼乡。1958年9月,撤乡建社,关王庙村属东方红(玄楼)人民公社。1959年春,火花、东方红两个公社合并为夏张人民公社,关王庙村属夏张人民公社。1984年6月,政区改革时,属夏张办事处。1985年12月属泰安市郊区夏张乡,1994年10月,撤乡设镇,属泰安市郊区夏张镇。2000年4月属泰安市岱岳区夏张镇。

村名由来

据传:明末(1644年)此处修建有纪念关羽的“关王庙”,故取名“关王庙”。

物产实业

主要以种植大樱桃和桑蚕为主导产业,村集体年经营性收入3.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700元。现有大樱桃100亩,桑园60亩。

为民实事

2010年投资10万元硬化村内道路400余米。

2012年投资15万元,新打机井3眼,新修明渠2000米,农田全部实现水浇化,户户通自来水。

2014年投资10万元,修建中心街两侧排水沟并安装路灯。

2015年在村中心新建文体广场一处,投资20万元,占地面积1500平方米,为群众提供了开展文化和业余生活的好场所。

名胜古迹

关帝庙遗迹,明末(1644年)此处修建有纪念关羽的“关王庙”,庙内祭祀关圣帝君关羽,左右陪祀周仓和关平,解放前庙已倒塌。

民间相信关帝具有司命禄、佑科举、治病除灾、驱邪避恶、巡视冥司、招财进宝等功能,因此各行各业都信奉他。不少人把关帝神像放在家中奉祀,或在关帝庙门口烧香叩头。该村关帝庙虽早已傾頽,但关帝庙的故事确在村民中广为流传。

39、孔家庄村

村庄沿革

位于夏张镇人民政府驻地东南3公里东邻宿家庄,西邻张家庄,南邻杨家坡,北邻刘家庄面积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936亩,298户,950人。

自北宋熙宁年间(1068年)至清朝宣统二年(1910年)属“夏张驿”,宣统二年属夏张镇;民国初年被划为泰安县第二区,也叫贤亲区。

1949年9月按数字为序,属泰安县十二区。1957年撤区并乡,孔家庄村属夏张乡1958年9月,撤乡建社,孔家庄村属火花(夏张)人民公社。1959年春,火花、东方红两个公社合并为夏张人民公社,孔家庄村属夏张人民公社。1984年6月,政区改革时,属夏张办事处。1985年12月属泰安市郊区夏张乡,1994年10月,撤乡设镇,属泰安市郊区夏张镇。2000年4月属泰安市岱岳区夏张镇。

村名由来

据记载,该村北宋熙宁年间(1068年),孔、郑、杜三姓来此立村,因孔姓人多势重,故名“孔家庄”。

为民实事

2011年投资40万元硬化村内主要干道3000米。

2012年投资20万元新垒砌路边沟1600米,安装路灯28个,监控探头8个,栽种绿化苗木1000余株。

2013年投资20万元铺设自来水管道,改善自来水及配套设施,让群众吃上了干净的放心水。

2014年投资20万元,完成水库除险加固工程。

2015年投资30万元,硬化村内三条南北路1200米。

2015年投资50万元新建村级办公场所一处。

水利设施

孔家庄水库位于岱岳区夏张镇政府驻地东3公里,刘家庄村东部,始建于1965年。主要水源金牛山山峪,面积30亩,长160米,宽115米,集水面积0.7平方公里,总库容21万立方米,平均水深2 米。主要用于农田灌溉,最大泄洪量30立方米/秒,有效灌溉面积300亩。

40、刘家庄村

村庄沿革

刘家庄村位于夏张镇人民政府驻地东2千米。东邻宿家庄,西邻张家庄,南邻孔家庄,北邻卧龙山。 面积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986亩,380户,1276人。

自元末(1368年)至清朝宣统二年(1910年)属“夏张驿”,宣统二年属夏张镇;民国初年被划为泰安县第二区,也叫贤亲区。

1949年9月按数字为序,属泰安县十二区。1957年撤区并乡,刘家庄村属玄家楼乡。1958年9月,撤乡建社, 刘家庄村属东方红(玄楼)人民公社。1959年春,火花、东方红两个公社合并为夏张人民公社,刘家庄村属夏张人民公社。1984年6月,政区改革时,属夏张办事处。1985年12月属泰安市郊区夏张乡,1994年10月,撤乡设镇,属泰安市郊区夏张镇。2000年4月属泰安市岱岳区夏张镇。

村名由来

据明朝嘉靖年间石碑记载,元末(1368年)建村,原名“北牛庄”,后因有人打响场犯剿。肖大亨讲情“留下此庄”,故借音取名“刘家庄”。

水利设施

刘家庄水库位于岱岳区夏张镇政府驻地东北3.5公里,刘家庄东北部,始建于1959年。主要水源金牛山山峪,面积18亩,长170米,宽65米,集水面积2平方公里,总库容量15万立方米,平均水深2米。主要用于农田灌溉,最大泄洪量30立方米/秒,有效灌溉面积300亩。

文物古迹

帝王堂,位于卧龙山脚下,夏张镇刘家庄村北,始建于明朝洪武年间(公元1368年)。帝王堂全部为条石垒砌,三开间,进深一间,上面起脊,顶苫小瓦。殿内并无梁檩,殿顶呈拱形,故也可称为无梁殿。殿前有一通清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的重修碑记,保存完好。在帝王堂东北偏后有北殿,为一类似过门阁的建筑,上面缺失,中间呈拱形,为青砖发券型,外部为乱石结构。

历史掌故

尧王传说

相传,尧王治水来到山东,路经小泰山(即太平山)南麓。见龙门涧一带一片汪洋(今龙门涧),庄稼淹没,房屋倒塌,百姓苦不堪言,尧见此痛心,当即下令筑坝固水,救民于灾难之中。当时人们信奉神灵,认为危难之机,如此巧遇尧王为民解难实属天意,为感激上苍和永记尧王功德,后来人们在小泰山之阳风水宝地上建起了庙堂,大殿正中供有玉皇大帝神像,东西两殿分别供有尧、舜、禹神像,逢节祭拜。人们祈求玉皇大帝神灵再显将普救众生者降于世间做一朝人王之主,使百姓永享太平。昭示后人铭记尧王恩德,谋权为民。以前,每逢农历四月八,此地有盛大庙会,五洲八县朝拜者人涌如潮。帝王堂历史悠久,几经重修,经浩劫之年,现仅存遗址,碑文可见。

41、贾家岗村

村庄沿革

贾家岗村位于夏张镇人民政府驻地南2.5千米。东邻大西牛,西邻郑家杭,南邻韩家岗,北邻南寨,面积1.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耕地1050亩,177户,697人,居民以回族为主。

民国初年(1921年),据《重修泰安县志·舆地志》记载为“和平区 西牛地方·贾家岗”。1949年9月按数字为序,属泰安县十二区。1957年撤区并乡,贾家岗村属夏张乡。1958年9月,撤乡建社,贾家岗村属火花(夏张)人民公社。1959年春,火花、东方红两个公社合并为夏张人民公社贾家岗村属夏张人民公社。1984年6月,政区改革时,属夏张办事处。1985年12月属泰安市郊区夏张乡,1994年10月,撤乡设镇,属泰安市郊区夏张镇。2000年4月属泰安市岱岳区夏张镇。

村名由来

据传:明初(1368年)贾姓先来此在沙岗上建村,故取名“贾家岗”。

文物古迹

贾家岗清真寺

贾家岗清真寺始建于清朝道光元年(1821年),位于夏张镇政府驻地南2.5公里,贾家岗村前中心街中段偏东。据碑文记载,整个建筑群布局中大殿是宫殿式结构,由前殿、后殿、月台但部分组成,南讲堂瓦房七间,水房子一间,厨房三间,院中设有碑亭。

贾家岗清真寺在当地穆斯林心目中具有崇高、神圣的地位,成为伊斯兰文化的象征。贾家岗清真寺的经济主要来自教民的捐赠及亡人遗嘱捐献的地产、房产作为宗教基金,用以支付阿訇、经生的生活费、日常寺务的开支和节日的用度。贾家岗清真寺修缮和开放,极大地鼓舞了当地穆斯林为实现祖国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的决心。

报恩寺

报恩寺位于贾家岗村西北三百米。报恩寺建筑宏伟,面积约二十亩左右。院墙高丈许,青砖砌成,坐北朝南,朱漆大门,门外东西两侧种植有两株垂柳,门东侧有三间天王殿,红柱粉墙,四大天王塑像由东向西陈列,穿过天王殿,顺台阶踏青砖甬道,顺月台而上,便进入佛爷殿,其门口生长着一株马尾松,冠如拿状,掩映门户。佛爷殿面积约占全寺面积的四分之一。内有西天佛爷、十八罗汉的全身塑像。佛爷殿东首有菩萨殿一座,内设有菩萨、金童、玉女的塑像。报恩寺建筑宏伟朴实,院内松柏茂密,院外垂柳成行,浮苍滴翠,景致宜人。马刨泉、狗刨泉泉水蔚蓝清澈从院内流出顺大门前东西渠道,经马家岗、高家庄等村入汶。因美景沁人,报恩寺当时又成为我镇名胜之一。 此寺历代几经重修,现存碑文记载:“清道光二十一年岁在辛丑仲春之处,重修报恩寺......,谓为犬马救主所致,特命名曰报恩.....盖恩天地间君臣、父子、夫妇长幼之不伦皆有恩以相接,皆宜亦有以报之。而世之为夫者,竟受恩若忘,反颜成仇者,使游斯地,顾名思义,安知不惕然,有恩而不报并犬马之不如也........”。

报恩寺及周围茂密的树林于1941年毁于日寇之手,原址上建起了肖府酒坊,狗刨泉、马刨泉仍泉水如涌、清澈甘冽,正用此泉水酿造美酒。

传说掌故

犬马救主

据传,西汉末年,王莽篡朝,刘秀立志匡复汉室,他逃出京城洛阳,四处招兵买马,纳贤访将。刘秀经过夏张,因连日奔波,加之王莽追杀,见一片柏林,就直奔林深处藏身。他饥渴交加,摔下马来了,昏厥于地,刹时天昏地暗,飞沙走石。至危难之际,一家犬飞奔而至,用前爪在地上扒出一泉,刘秀所乘之马亦用前蹄刨出一泉。刘秀醒来不胜欢喜,捧泉水饮之,见犬、马已累死在泉边。刘秀不胜感激,含泪将犬、马掩埋,遂仰天发誓:“我若有命平反叛臣,复兴汉室,定在此修寺以记之。”誓毕,只身辗转南北,遂建立东汉基业。之后,在狗刨泉、马刨泉边,建起了宏伟的报恩寺,以报犬马救主之恩。

42、杨家坡村

村庄沿革

杨家坡村位于夏张镇人民政府驻地东南4千米。,东邻东牛南村,西邻大西牛,南邻赵家店,北邻孔家庄。面积1.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 1500亩,有居民249户,850人。

自明朝万历年间(1573年-1619年)至清朝宣统二年(1910年)属“夏张驿”,宣统二年属夏张镇;民国初年被划为泰安县第二区,也叫贤亲区。

1949年9月按数字为序,属泰安县十二区。1957年撤区并乡,杨家坡村属夏张乡。1958年9月,撤乡建社,杨家坡村属火花(夏张)人民公社。1959年春,火花、东方红两个公社合并为夏张人民公社,杨家坡村属夏张人民公社。1984年6月,政区改革时,属夏张办事处。1985年12月属泰安市郊区夏张乡,1994年10月,撤乡设镇,属泰安市郊区夏张镇。2000年4月属泰安市岱岳区夏张镇。

村名由来

据传:明朝万历年间(1573年-1619年),有一杨姓来此开荒定居,后成村,故名“杨家坡”。

自然地理

杨家坡村北有小泰山,向南一片沃野直达汶河,但地下水资源匮乏,处于地质贫水区,土地灌溉条件差,修建于上世纪70年代末的胜利渠干渠仅能浇灌部分土地,历史上都是靠天吃饭,大旱之年缺水灌溉,降雨丰沛时,因地势低,雨水难以排除,近年来通过农田水利建设,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改善。

近年来,经过地质勘探,在杨家坡村地下发现了新“盐盆” 位于大汶口盆地北部的次级盆地大西牛洼地,该洼地位于泰安市岱岳区夏张镇杨家坡一带,地处大汶口盆地东向-马庄洼地北侧。夹石及杂质含量较少,预计新增岩盐资源量将超过1亿吨,该项目还同时探求石膏远景资源量在10亿吨左右。新发现的岩盐矿层质量稳定,经济技术条件优越,具备建设大型化工、建材基地的资源条件,具有良好的开发前景。

为民实事

2014年投资20万元,开挖蓄水池两座,增加了蓄水量,铺设地下管道1500米,西水东调,解决了500亩地的灌溉问题。

2014年投资30万元,硬化道路2000米。

2015年投资10万元开挖排水沟2000米,栽植绿化苗木1000余株。

2015年投资8万元在村东建成文体广场一处,面积900平方米。

43、大西牛村

村庄沿革

大西牛村位于夏张镇人民政府驻地东南3千米。东邻杨家坡,西邻贾家岗,南邻赵家店,北邻张家庄。辖大西牛、董家宅子共2个自然村。区域面积5.0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740亩。有居民700 户,2630人。

民国初年(1921年),据《重修泰安县志·舆地志》记载为“和平区 西牛地方·大西牛”。1949年9月按数字为序,属泰安县十二区。

1957年撤区并乡,大西牛村属夏张乡。1958年9月,撤乡建社,大西牛村属火花(夏张)人民公社。1959年春,火花、东方红两个公社合并为夏张人民公社,大西牛村属夏张人民公社。1959年,大西牛村与董家宅子村合为一个大队,因驻于大西牛村,建大西牛大队,属夏张人民公社。1984年6月,政区改革时,属夏张办事处。1985年12月属泰安市郊区夏张乡,1994年10月,撤乡设镇,属泰安市郊区夏张镇。2000年4月属泰安市岱岳区夏张镇。

村名由来

据传,唐朝时期(公元618-907)建村,因传金牛山之金牛常来此饮水,而此村位于金牛活动区以西,村庄较大,故名“大西牛”。

地理物产

大西牛村,位于山东省中部的泰安市岱岳区夏张镇境内,地处平原地带,土地肥沃,人杰地灵,地处泰山、汶水之间。地下蕴含各种矿产资源,位于山东省泰安市的大汶口盆地,内赋石膏、岩盐、钾盐、自然硫等非金属矿产资源丰富,是山东乃至全国著名的“盐盆”之一。

居民以种植业、务农为主要收入来源,主要种植小麦、玉米等,人均收入8000元 。

每逢四、九为集市。

驻区单位

大西牛管区、西牛小学

著名人物

原国民党泰安县县长明广谱故里。

44、贾家桥村

村庄沿革

位于夏张镇人民政府驻地东南9千米,东邻孙家安阜,西邻马家店,南邻史家庄,北邻前牛,面积0.9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003亩,居民100户,340人。

民国初年(1921年),据《重修泰安县志·舆地志》记载为“和平区 西牛地方·贾家桥”。

1949年9月按数字为序,属泰安县十二区。1957年撤区并乡,贾家桥村属夏张乡。1958年9月,撤乡建社, 贾家桥村属火花(夏张)人民公社。1959年春,火花、东方红两个公社合并为夏张人民公社,贾家桥村属夏张人民公社。1984年6月,政区改革时,属夏张办事处。1985年12月属泰安市郊区夏张乡,1994年10月,撤乡设镇,属泰安市郊区夏张镇。2000年4月属泰安市岱岳区夏张镇。

村名由来

据传:明朝末年(1644年),贾姓为方便行人,在村北修了一座桥,故村名“贾家桥”。

为民实事

2011年投资20万元,新建村级办公场所一处,建筑面积300平方米。

2012年投资10万元,硬化联结通往满庄镇的道路。

2013年投资5万元,建设文体广场一处,面积500平方米,安装健身器材6件,满足了群众文化体育生活。

物产实业

村民以种植业为主,主要种植玉米、小麦。近年来,蚕桑养殖成为农民收入的支柱产业,村里以桑园为主导产业,大半农民植桑养蚕,现有桑园50亩,村集体经营年收入为80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000元。

45、前后牛村

村庄沿革

前后牛村位于夏张镇人民政府驻地东南6千米,东邻孙家安阜,西邻韩家岗,南邻前牛,北邻赵家店。辖前牛村、后牛村共2个自然村。区域面积2.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050亩,有居民360户,1190人。 民国初年(1921年),据《重修泰安县志·舆地志》记载为“和平区 西牛地方·后小西牛”。1949年9月按数字为序,属泰安县十二区。

1959年,前牛村与后牛村合为一个大队,建小西牛大队,属夏张人民公社。1984年6月,政区改革时,设前后牛村村民委员会,简称为前后牛村委会,属夏张办事处。1985年12月撤消夏张办事处,属夏张乡人民政府。1994年10月,撤乡设镇,属泰安市郊区夏张镇。2000年4月属泰安市岱岳区夏张镇。

村名由来

据传:唐朝末年(1644年),此处建有“西牛寺”,在寺北建了一村,名为“后小西牛”,后简化为“后牛”。

据传:明末(1644年)建村,因东临“东牛”,北临“大西牛”。东北靠金牛山,北有“后小西牛”,故此村名“前小西牛”,后简化为“前牛”。

自然地理

前后牛村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村,土地面积广大,人均土地面积近2亩。由于地下水资源贫乏,有十年九不收的说法,尤其是村东土地最为明显,水源贫乏,旱不能浇,涝不能排,在农业生产上被称为西牛涝洼片。近年来,通过小农水建设,千亿斤粮食项目等,农业生产条件已得到初步改善。

物产收入

居民以桑蚕和农业为主导产业,现有桑园面积300亩,村集体经营性收入200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000元。 主要驻区单位

后牛村幼儿园、前后牛村第一卫生室、前后牛村第二卫生室。

为民实事

2011年投资30万元,硬化村内东西大街。

2012年投资10万元开挖排水沟,栽植绿化苗木500余株。

2014年投资5万元新建文体广场一处。

46、赵家店村

村庄沿革

赵家店村位于夏张镇人民政府驻地东南4千米。东邻老虎官庄,西邻韩家岗,南邻后牛,北邻大西牛。面积3.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4000亩,有居民439户,1501人。

民国初年(1921年),据《重修泰安县志·舆地志》记载为“和平区西牛地方·赵家店”。1949年9月按数字为序,属泰安县十二区。

1957年撤区并乡,赵家店村属夏张乡。1958年9月,撤乡建社,赵家店村属火花(夏张)人民公社。1959年春,火花、东方红两个公社合并为夏张人民公社,赵家店村属夏张人民公社。1984年6月,政区改革时,属夏张办事处。1985年12月属泰安市郊区夏张乡,1994年10月,撤乡设镇,属泰安市郊区夏张镇。2000年4月属泰安市岱岳区夏张镇。

村名由来

据传:清朝康熙年间(1661年-1722年)建村,因赵姓先定居于此,并以开店为业,故名“赵家店”。

地理物产

赵家店村地处泰安市西南夏庄镇南,村东村西各有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河,村东与满庄镇东牛村为邻。

村民人均土地2.5亩,虽然人均土地多,但地下水资源贫乏,村东2000多亩土地,有十年九不收的说法,该村是一个以农业为主导产业的大村,农作物常年以小麦、玉米为主,其他为花生、豆类,桑园面积300亩,近几年以来植桑养蚕成为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

村内每逢五、十为集市。

为民实事

2010年投资30万元,新修道路2600米。

2011年新上变压器1台,架设线路600米。

2012年新修水渠800米。

2015年投资20万元新修村西南北大街一条。

2015年投资10万元新建文体广场一处,面积900平方米,安装健身器材9件,广场灯4盏,为村民提供了娱乐休闲的场所。

47、史家庄村

村庄沿革

位于夏张镇人民政府驻地东南10千米。东邻王家官庄,西邻马家店,南邻河口,北邻贾家桥,辖史家庄村1个自然村。区域面积1.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460亩。有居民153 户,497 人。

民国初年(1921年),据《重修泰安县志·舆地志》记载为“和平区 西牛地方·史家庄”。1949年9月按数字为序,属泰安县十二区。

1957年撤区并乡,史家庄村属夏张乡。1958年9月,撤乡建社,史家庄村属火花(夏张)人民公社。1959年春,火花、东方红两个公社合并为夏张人民公社,史家庄村属夏张人民公社。1984年6月,政区改革时,属夏张办事处。1985年12月属泰安市郊区夏张乡,1994年10月,撤乡设镇,属泰安市郊区夏张镇。2000年4月属泰安市岱岳区夏张镇。

村名由来

据传,宋代就有几户人家居此,后来此地发生瘟疫,有位姓史的医生,给患者治好了病,百姓十分感激,为了纪念这位医生,故称此村为“史家庄”。

物产实业

居民以粮食和桑园种植为主导产业,主要种植小麦、玉米,现有桑园100亩,绿化苗木10亩。村集体经营收入4万元,农民人均收入9700元。

实事工程

2011年投资20万元,新建村级办公场所一处,面积300平方米。

2014年投资10万元修建文体广场一处,面积800平方米。

48、韩家岗村

村庄沿革

韩家岗村位于夏张镇人民政府驻地南4千米。东邻赵家店,西邻赵家庄,南邻杜家岗,北邻贾家岗。面积1.5平方公里,居民357 户1170人。

民国初年(1921年),据《重修泰安县志·舆地志》记载为“和平区 西牛地方·韩家岗”。

1949年9月按数字为序,属泰安县十二区。1957年撤区并乡,韩家村属夏张乡。1958年9月,撤乡建社,韩家村属火花(夏张)人民公社。1959年春,火花、东方红两个公社合并为夏张人民公社,韩家村属夏张人民公社。1984年6月,政区改革时,属夏张办事处。1985年12月属泰安市郊区夏张乡,1994年10月,撤乡设镇,属泰安市郊区夏张镇。2000年4月属泰安市岱岳区夏张镇。

村名由来

据传,元末明初(1368年)建村,因韩姓居多,位于沙岗上,故名“韩家岗”。

实事工程

2011年投资10万元翻修村级办公场所。

2013年投资5万元新建文体广场一处。

文物古迹

大槐树

村内南北大街上有大槐树一棵,栽植年代无考,据村民介绍,树龄至少在200年以上,至今仍枝繁叶茂。

勅褒节孝碑

勅褒节孝碑位于夏张镇韩家岗村村北,夏张镇政府驻地南4公里。光绪19年建成,以青石为主体材料,高2.5米,宽80厘米,厚20厘米,正面刻有“勅褒節孝”字样。

韩道武之妻李氏年青丧夫过继二子。她治家有方成为当地富甲一方的大户,她更有一颗慈善之心,对周边贫苦百姓冬赠棉、夏赠单,常年设立粥棚救济过往穷人,受到百姓的爱戴。地方官员上奏,皇上恩准,大清光绪十九年泰安府授予李氏勅褒節孝碑。松鹤并节(扁)褒奖。

李氏行善救济百姓的故事世代流传,让当地的百姓都以她为自豪,并以她的品行为榜样来要求自己,以至于夏张境内形成了互帮互助的良好风气。

49、马家岗村

村庄沿革

马家岗村位于夏张镇人民政府驻地南4公里。东邻杜家岗,西邻故县店村,南邻周家岗村,北邻贾家岗村,面积0.8平方公里,土地面积578亩,97户,304人 。

民国初年(1921年),据《重修泰安县志·舆地志》记载为“和平区 西牛地方·马家岗”。

1949年9月按数字为序,属泰安县十二区。1957年撤区并乡,马家岗村属夏张乡。1958年9月,撤乡建社,马家岗村属火花(夏张)人民公社。1959年春,火花、东方红两个公社合并为夏张人民公社,马家岗村属夏张人民公社。1984年6月,政区改革时,属夏张办事处。1985年12月属泰安市郊区夏张乡,1994年10月,撤乡设镇,属泰安市郊区夏张镇。2000年4月属泰安市岱岳区夏张镇。

村名由来

据传,元末明初(1368年)建村,因马姓居多,又位于沙岗上,故名“马家岗”。

物产实业

村民以种植业为主,主要种植玉米、小麦。近年来,发展桑园150亩,苗木种植50亩,蚕桑养殖成为农民收入的支柱产业,村集体年经营收入1万元,农民纯收入8000元。

实事工程

2011年在市体育局的帮扶下,投资18万元铺设管道3000米,解决了村内农田灌溉用水问题。

2012年投资20万元新建办公场所一处,面积200平方米。

2013年投资10万元建成文体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