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宫命格对照表

分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时辰,对应现代时间如下:子时:23:00~01:00丑时:01:00~03:00寅时:03:00~05:00卯时:05:00~07:00辰时:07:00~09:00巳时:09:00~11:00午时:11:00~13:00未时:13:00~15:00申时:15:00~17:00酉时:17:00~19:00戌时:19:00~21:00亥时:21:00~23:00

『』文章,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拓展阅读

人为什么分为九藏?

帝曰:余已闻天度矣,愿闻气数,何以合之?

岐伯曰:天以六六为节,地以九九制会;天有十日,日六竟而周甲,甲六复而终岁,三百六十日法也。

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阴阳,其气九州、九窍,皆通乎天气。

故其生五,其气三。三而成天,三而成地,三而成人,三而三之,合则为九,九分为九野,九野为九脏,故形脏四,神脏五,合为九脏以应之也。

黄帝问:“我已经知道了天度的计量,还想了解气数,还有气数和天度是怎样相互配合的?”

岐伯回答的时候,并没有马上问答什么是“九九制会”的气数,而是先说出它们两者的关系:天以六十日为一节六节为一年,地以九九之数配合天道运行。然后又进一步解释了“六六之节”的天度:“天有十日,日六竟而周甲,甲六复而终岁,三百六十日法也。”

“天”指天干,天干有十个,代表十日,十天干循环六次构成一“周甲”,也就是一个甲子60天,一甲子重复六次形成一终年,这是计量一年三百六十天的法则。古人将太阳的视运行转化为气的运行,气的运行按照《周易·系辞传》所说“变动不居,周流六虚”分为六步。

岐伯强调说“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阴阳。”从古到今懂得天道的人,都知道这是生命存在的根本,而生命存在的根本就是天地阴阳的变化。这句话在《素问》的第三篇《生气通天论》一开篇就说过了,这里进一步强调了生命的根本就是来自于天地间的阴阳之气。

接下来,岐伯就解释“九九制会”了:“其气九州、九窍,皆通乎天气。”无论是地划分出的九州,还是人体的九窍,都与天气相通。“故其生五,其气三。”天地阴阳之气相通衍生出五行,又根据阴阳之气消长变化分为三阴三阳。

阴阳怎么分出五行?我在前面已经说过了,阴阳按照程度分出太阳、太阴、少阳、少阴,再加上中间的土,就是五行。这一点我们大家已经明白了,那么,阴阳怎么变成三阴三阳的呢?也就是怎么从二变成三的呢?

其实这就是老子《道德经》所说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三”在这里表示中和。这一句的“道”是无,好比是0,一是气,二是阴阳,三不是第三者,而是“冲气”,是阴阳二气的中和、相交合,才能产生万物。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如果说西方文化是“二”的文化,那么中国文化就是“三”的文化。“二”是二元分离、二元对立,“三”是二元的统一、二元的相和。

“三而成天,三而成地,三而成人,三而三之,合则为九,九分为九野,九野为九脏。”

三气和合形成天,三气和合形成地,三气和合形成人,天地人三才各分三气,三乘以三就是九气,九气在大地上划分为九州,在人体上划分为九脏。这里解释了“九九制会”。

上面提到了“地之九九”,又提到了“人之九九”,大地的九就是九州。九州这个概念最早出现在先秦典籍《尚书·禹贡》中,是中国汉族先民提出的一个的地域概念。

汉族先民自古就将汉族原居地划分为九个区域,即所谓的“九州”。九州是: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和雍州。自战国以来九州即成为古代中国的代称。我们前面提到过河图洛书,洛书就是九宫数,九宫就是四面八方八个方位加上中央一共九个方位。

人体的“九”就是九窍、九脏。哪个九脏?“故形脏四,神脏五,合为九脏以应之也。”也就是有形的脏有四个,藏神的脏有五个,合成九脏与天地之气相应。注意前面几篇提到了五脏、六藏的概念,这里又第一次提出“九脏”的概念。九脏,指心、肝、脾、肺、肾、胃、大肠、小肠、膀胱,合称“九脏”,就是五个神脏与四个形脏的合称。

五个神脏指心、肝、脾、肺、肾,四个形脏指胃、大肠、小肠、膀胱。这四个形脏是储藏有形之物的,“皆受不净”;五个神脏是收藏无形之神气的:肝藏魂,心藏神,脾藏意,肺藏魄,肾藏志。西医说的内脏全是形脏,是解剖的内脏器官,不研究内脏是怎么藏神的。中医则特别重视内脏是藏神的功能。

讲到这里岐伯已经把为什么天是“六六之节”、大地和人为什么是“九九制会”都讲清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