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屎代表什么生肖

什么动物会吃自己的大便,你记忆中可爱的兔子就会,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养宠那些事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拉屎代表什么生肖1

"小白兔,白又白,两只耳朵竖起来,爱吃萝卜和青菜,蹦蹦跳跳真可爱。"这首儿歌相信大家小时候都听过,并且脍炙人口。一身洁白如雪的绒毛,一双红宝石般的眼睛,还有一撮短短的尾巴,一对长长的耳朵,这便是可爱的小兔子。三四月的春日里,微风轻轻地吹拂着,千条万条的柳絮,姹紫嫣红的花,郁郁青青的草,嫩绿的叶,莺歌燕舞,形成了烂漫无比的春天。

这时候,那些小兔子也加入这光彩夺目的图画中,这些伶俐可爱的小兔子从草丛里跳出来,嬉戏玩耍,还有几只在柳树下休息,偶尔蹦跳两下,为春天平添了许多生趣。

(1) 兔子的身世之谜

据史书记载,大概在3000多万年以前,大陆上就发现有兔子的化石了,可想而知地球上很早就存在了兔子这个生物品种。其实最早的兔科动物出现在古新世的欧亚大陆,兔形目与啮齿目有一个共同的祖先,即模鼠兔,20世纪70年代发现于安徽潜山古新世地层。

兔子的尾巴短短的,像一个小小的毛绒球。有一个关于兔子尾巴的故事,据说兔子以前的尾巴是很长的,有一天兔子叫乌龟背它过河,并答应了乌龟一个要求,可是兔子到了对岸之后却没有兑现要求,乌龟生气之下就咬掉了兔子的尾巴,所以兔子的尾巴就变得很短了。在古代中国,也有许多关于兔子的传说:嫦娥奔月、玉兔捣药、守株待兔等等。这里我们来说说"玉兔捣药"的故事,相传月亮上面有一只兔子,浑身雪白被称为作"玉兔"。这只玉兔拿着玉杵,跪地捣药——长生丸。

然而关于玉兔的来历,民间有许多的说法。其一,传说嫦娥奔月后触犯了玉帝的旨意,玉帝将她变成了玉兔,罚她每当月圆时就在月宫里为天神捣药。其二:传说有三位神仙化身为了三个乞丐,向狐狸、猴子及兔子乞食,狐狸及猴子都拿出了食物接济老人,唯独兔子没有,后来兔子让老人们吃它,神仙们十分感动,于是将兔子送到了广寒宫成了玉兔。其四:嫦娥奔月后十分思念后羿,后裔为了和嫦娥在一起,情愿变成了她最爱的小动物——玉兔。可惜嫦娥始终不知玉兔就是她日夜思念的后羿。

(2) 兔子的寓意

兔子代表着温顺、可爱、狡猾、长寿、敏捷、机智、吉祥、警觉,还寓意着善良、积极。古时候,文人写诗作词,常常以玉兔象征月亮,许多旧小说也常用它来暗示月亮。在道教中,玉兔常常与金乌相对,表示金丹修炼的阴阳协调。兔子在其他国家的寓意则不同,在英国寓意着晦气、不幸,而在欧美地区则寓意着胆怯、警觉和懦弱。

根据中国古老的生肖释义,兔是机敏和幸运的象征。对于中国的"兔"年,我们常在邮票上用不同的兔形来寄托不同的新年希望。中国台湾生肖兔邮票用成双成对的兔形,代表"珍惜",象征"吉兆丰年";用眺望远方的兔形,代表"希望",象征"心想事成";用奔跑跳跃的兔形,代表"超越",象征"自我超越,跃奔前程"。在法国,生肖兔邮票以家中喂养的兔子为原型。在他们眼里,兔子是大家非常喜爱的小动物,也是与世无争的和平主义者。

(3) 你所不知道的兔子那些事

你知道兔子的便便是药吗?你知道兔子会吃自己拉的便便吗?据说东北兔和华南兔等野兔的干燥粪便可以入药,称望月砂。有去翳明目,解毒杀虫的功效。可以治目翳目暗,疳积,痔瘘等。

看到兔子可爱的外表,很多人都想去抓它们的耳朵,却不知道这样做是对兔子很残忍的,因为它们会很痛苦。兔子的耳朵大部分是软骨,根本承受不住它的体重,并有丰富的血管和神经。如果造成耳根受伤,会导致它们的耳朵立不起来。所以,我们不能随便抓兔子的耳朵,摸摸是可以的。我们都知道,人在孕期是不可以再受孕的,但是兔子孕期中却可以再次受孕,因为母兔的身体构造是交配刺激后才排卵(无经期),只要有交配动作就会让母兔排卵,即使母兔已经有宝宝了,却还是可以再怀孕。科学家们认为,如果在90年内不采取措施限制兔子繁殖,地球上每平方米的土地上都应该站着一只兔子。

(4) 被保护的兔子

兔子虽然可爱,可也遭到了人类的剥削,它们的肉被当做餐桌美食,它们的皮毛被当做皮草。随着现代兔子养殖业的逐步发展,饲养的兔子和家兔在经过正确处理之后是可以食用的,一些地方都有吃兔子的饮食习惯。这让我想起前段时间爆红网络的一句话:"兔兔这么可爱,怎么可以吃兔兔呢?"许多人都觉得说话者太矫情做作了,但是有些野兔确实是不能吃的,不是因为它们可爱才不能吃,是因为它们被列入了国家保护动物的行列。

野生的东北黑兔、东北兔、高原兔在我国皆隶属于国家三有保护动物的行列,对于"三有动物",我国刑法及相关法律规定,私自捕捉1只(条)就违法,捕捉20只(条)以上就构成犯罪,捕捉50只(条)以上就属于重大刑事案件。所以野兔是不能随意猎杀食用的。如果我们管不了自己的嘴,那么类似此次新型冠状病毒的事是否会再次发生呢?

记得我十三岁时,妈妈接我放学回家,去菜市场买菜。路边围了一堆人,我好奇地挤进去,凭着个子矮站到了前面的位子。然后我就发现是一个叔叔在杀兔子。那是一只白色的,毛绒绒的兔子,长长的耳朵泛着粉红。那个叔叔一只手提着兔子耳朵,一只手拿麻线麻利地绑住兔子的耳朵并把它吊在树枝上,随即抽出刀子用刀柄敲昏了它。我木讷地站在一旁,好像有什么溅到了脸上。

当我再回过神来,它已经被开膛破肚,雪白的毛红了一大半,粘稠的血染红了脚下的水泥地。我吓得一动不动,心在颤抖着。围观的人都笑着称赞起那叔叔精湛麻利的刀功。直到妈妈叫我,我才回过神来。离开了人群,我后知后觉地往旁边一望,"x记兔头"四个字在昏黄的街道显得格外晃眼,晃得我眼睛生疼。我摸了摸脸。那不是血,只是一滴从高处跌落的空调水而已。从那时起,我对兔肉提不起一点兴趣。虽然那是饲养的兔子,但是,我至今不喜欢兔肉。

拉屎代表什么生肖2

在我们的身边有很多人,但是小编最看不上的、就是那种懦弱无比又老实地任人欺负的人,那种人都让别人在自己的头上拉屎,然后还一声不吭。12生肖中这三个生肖,他们是受了委屈也绝不吭声的。

生肖牛

生肖牛,他们天性带着诚实,踏实,他们为人处世都是一老本实、本本分分的,让他们去做那些出格的事情、他们是做不来的,因为他们心里根本就不想那么做。生肖牛老实的个性,就让身边那些爱嘚瑟的人随意欺负了。他们总是默默地承受一切,因为他们很坚强,被欺负了也是忍着。

生肖兔

生肖兔,他们从来不会发脾气的,他们为人也很好,对谁的态度都是很随和的,脸上总是带着微笑,所以人缘特别好,身边总是有很多朋友的。但是,就是因为他们对谁都好,他们就被自己的好朋友所利用了,然后他们还懵然不知。

生肖羊

生肖羊,他们大声说话的时候都没有,生肖羊女永远都是文文静静的、不爱说话,生肖羊男永远都不会动手、他们是名副其实的君子。生肖羊特别能忍,当他们承受委屈的时候,他们只会选择一个人承担起来。但是,当他们承受多了,有一天承受不住的时候、他们的脾气就像火山一样地爆发了。

拉屎代表什么生肖3

浅析秦源人的

奶名习俗

浅析秦源人的奶名习俗

秦风

姓名是社会群体成员间相互区别的符号。秦源地区民俗孩子一生下来10天之内,由父亲或爷爷给婴儿取一个名字,称乳名,即小名,俗称奶名,我们称其为“方言人名”。奶名一般在家中和村里叫一直到6岁上小学后,再由长辈或老师取名,称“学名”,俗称“官名”或“大名”,方言叫“给娃娃安一个名字”,简称安名字,这与汉唐时的民俗一样。汉唐时代民俗,幼儿生下三天,由父亲或亲友给婴儿取名,称乳名,即小名,乳名不外传,仅在家人中呼唤。6岁入学后由老师或长辈取名,称“学名”,亦称“训名”或称“官名”或“大名”,加冠时再起“字”。(钟敬文主编《中国民俗史(隋唐卷)》第350页,人民出版社2008年2月第1版)奶名改官名一般要有一段时间,而这个仪式阶段则叫“改名”,即由奶名改成为官名,这便和风行于民国时期的“庆号”仪式相同,不同的是庆号则是在17—20岁左右,庆号也叫“取大名”,意在取一个新的名字,表示“新生活的开始,以后便不能再呼其乳名,否则当罚。分析庆号的性质,源于三国时期刘备、关羽、张飞的桃园三结义之说显然是一种附会,它其实是古代冠礼的衍变。冠礼系成人之礼,庆号亦为成人之礼,性质完全相同。“奶名”是长辈出于对孩子的至爱心理,围绕着“求生存、图吉利、好抚养”而取的名字,带有着一定的随意性和偶然性。这些名字虽大多粗俗不雅,甚至不堪入耳,但却有神秘的内涵,反映了各种各样原始意识的潜存。奶名几乎遍布秦源各地,大多与自然崇拜、动物崇拜、植物崇拜、生殖崇拜、鬼魂崇拜有关。

奶名是一种有独特社会文化价值的命名和称谓习俗。奶名指乳名,小名。“奶名”一词在文献资料中出现较晚,只见于现当代文学作品和部分当代辞书词典。柳青《铜墙铁壁》第十章:“民工里头有人招手,喊叫着奶名。”柳杞《好年胜景》:“他带来一个苦眉丧脸奶名叫做黑铁蛋的学生。”柳青(1916—1978),现代著名小说家,陕西吴堡县人。柳杞是1920年生人,山东郯城人。上述资料表明,陕西吴堡和山东郯城也把乳名叫奶名。《现代汉语词典》收有“奶名”一词,云:“(~儿)名词。童年时期的名字。小名。”(《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第929页,2012年6月第6版),但《辞海》、《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等均未收“奶名”一词。

秦源起奶名的习俗,

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1.按男女孩子的出生顺序数,前冠“大”、“二”、“三”,后带“子”作乳名。如:大娃子、二娃子、三娃子;大女子、二女子、三女子等,女子,方言读“mi zi(米子)”。

2.用起好的名字末一字带“子”称呼作乳名。如孩子的名字叫“罗自强”,就呼“自强子”,其余类推。

3.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特别是婴儿体弱,主要为防灾而起的名字多与动物有关,如狗娃、驴娃、狼科长等等,此显然是父母嬉笑中的昵称。“娃”字真是趣味无穷,充满着浓郁的地方色彩。这里的暗寓是明显的,寄托了父母希望子女牢固、结实的心理。

在人类历史的洪荒年代,小孩的夭折常常认为是冥冥之中被鬼神勾魂去了的结果。为了确保孩儿的平安,不受鬼神的注意,父母禁忌给自己的新生儿取一些“响亮”的奶名,诸如“福”、“禄”、“寿”、“喜”、“强”、“大”等之类,而更多是以“自贬”处理。汉魏时有给孩子取贱名的习俗。取贱名是为了以免孩子夭亡,也是为了让孩子便于养育。在古人的观念里,认为人死是因为人的灵魂被神鬼召走或抓走了,而人的名字与人本身的状况有特殊的联系。在医学不发达的古代社会里,小孩的死亡率较高。人们认为,导致这些小孩死亡的原因就是灵魂被鬼神给带走了,如果一个小孩子的名字太响亮了,就会引起鬼神的注意,因此也可能导致鬼神把他的灵魂给弄走,取一个贱的名字,就会避免引起鬼神对小孩的注意,从而对小孩的生命安全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而在古人眼里,马、羊、牛、狗之类的动物的生存能力和生活能力都比人强得多,对外界的适应性也比人强得多。以这些动物的名称给孩子取名,孩子就会像这些动物一样,具有很强的生存能力和适应能力,顺利度过身体抵抗力较弱的幼儿年代。

4.作为传宗接代,继续香火的一种象征,有些奶名往往以孩子出生时父亲或者爷爷(祖父)辈甚至是太爷(曾祖父)辈的实际年龄直接命名,如四十一、四十八、五十子、五十三、五十六、五十九、六十娃、六十子、六十一、六十四、六十八、七十子、七十娃、七十一、八十娃、八十二、八九子等等,这主要限于男孩。也有随意巧合而起名的,如孩子出生时,其祖父或祖母六十三岁,就给孩子起名六十三。像笔者所熟悉的“六十娃、六十子、六十四、七十子”等是以其出生时刚好是他爷爷的实际岁数而取名的。再如“八十娃、八九子”即是以其太爷(曾祖父)的年龄而起名的。如我的一个侄子叫七十娃就是他出生时我爷正好是七十岁,四代同堂,所以我爷就说叫七十娃吧。

上述取名方式并非秦源人独创,有其历史渊源,实是我国民间的一种特别的取名方式即用数字取作人名之遗风。据清代乾隆进士江苏淮安人阮葵生(1727—1789)所著笔记小说《茶余客话》记载,最早用数目字取名的做法并非出现在民间而是在宫廷,最先使用的人乃是春秋时的吴王,他给女儿取名为“二十”。吴国人为了避讳,就把“二十”改读为“念”(至今江浙人仍把二十读作“念”)。自此,数字名就在吴地流传开来,并进而推行走向各地,遂成为民间一种重要的取名习俗风尚,这在宋、元、明时期的平民取名中较为突出。据南宋文学家江西鄱阳人洪迈(1123—1202)所著文言志怪集《夷坚志》所载的人名统计,该书各卷中数字名俯拾即是,如男性有“温州担麻人顾百一”“鄱阳城民刘十二”,又有“兴国军民熊二”“楚州山阳县渔者尹二”“金华孝顺镇农民陈二”“符离人从四”等;女性有“房州人解七五姐”“福州黄秀才女黄十一娘”“隆兴卖艺女王千一姐”等。这些人名的分布范围很广,既包括今浙江、江苏、安徽、江西、湖北南方等地,也包括北方山西等地,据此可见宋代下层社会平民取名多有用数字的风俗。元代政治制度非常严酷,族分四等,人分十级,并且规定平民百姓不准取名。清代道光进士浙江德清人俞樾(1821—1907)在《春在堂随笔》中说,“元制庶人无职者不许取名”,即使是富人也是如此。平民百姓若要取名,只能用父母年龄的合计数字或本人排行来取,这实际上是一个数字代码,没有什么意义。例:“夫年二十四,妇年二十二,合为四十六,生子即名四六;夫年二十三,妇年二十二,合为四十五,生子或为五九,五九四十五也。”一般人都知道明朝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但不知道他的原名叫“重八”(即八八)。至尊至贵的大明皇帝怎么会有这样一个别扭的数字名呢?事实上“元璋”是他发迹后取的名,他另有一个名字叫兴宗,其父亲又名世珍,二哥名兴盛,三哥名兴祖,这类堂而皇之的名字,都是他登上统治王位以后所追取的。其实朱元璋出生于安徽凤阳县的贫苦农家,早年还有当过小和尚的经历,像他这样的“家庭出身”当然只能是取一个数字代码了。他父亲叫五四,大哥叫重四,二哥叫重六,三哥叫重七,大姐夫叫王七一,他自己的本名叫重八,可见朱元璋一家原来都是以数字命名的。常遇春是朱元璋手下非常有名的大将,他的曾祖父叫四三,祖父叫重五,父亲叫六六;另一员大将汤和的曾祖父叫五一,祖父叫六一,父亲叫七一;吴王张士诚原名叫张九四(参见《春在堂随笔》)。非常有意思的是,古代有的人连姓带名都用数目字表示。如清代有一位叫“六十七”的人,满族人,姓六名十七,字居鲁,官至给事中,编著有《游外诗草》、《台阳杂咏》、《台海采风图考》及《番社采风图考》。清朝嘉庆年间,广西还有一位叫“九十”的提督。乾隆年间有满族人进士“七十一”者,原名叶椿园,他于1777年著有《西域见闻录》。又有人名“七十五”者,乾隆中随征金川及廓尔喀有功;又有人名“八十六”者,也是随征金川及廓尔喀有功之将,官至江宁将军。这些连名带姓都是数目字的人,均系清代满族官员。原来,满人亦有以数字取名的习俗。应当指出,用数字命名与用排行命名是有区别的。一般来说,用排行取的名,只是别名,其另有原名。如唐代诗人李白又名李十二,白居易又名白二十二,刘禹锡又名刘十九;北宋欧阳修又名欧九,秦观又名秦七。这种排行并非同父所生的兄弟排行,而是按照同曾祖父兄弟的长幼次序来排算。顺带说一下,唐人还有一种行第之后再加名字或官爵的称谓方式,如杜甫有一首《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的诗,李十二白即李白。高适的《人日寄杜二拾遗》中的“杜二拾遗”就是杜甫。当然,也有的排行数字名就是本名,这些名字往往为普通百姓所有,如上面讲到的“温州担麻人顾百一”、“鄱阳城民刘十二”等。而用祖父或父母寿数所取的数字名,通常就是本名,如朱元璋之“重八”,民间用数字取名的习俗自宋代以来久传不绝。如无锡寄畅园的始建者明两京五部尚书秦金(1467—1534)进士的先祖,自宋代以降,长期以数字取名。按秦氏家谱记述,秦氏始自宋代诗人秦观(1049—1100),观生湛,湛生南翁。南翁生四子:小五、小十、十一、二十。小十生念八,念八生三十七,三十七生细二,细二生六一,六一生万九,万九生三二,三二生曾四,曾四生迁锡、始祖、端五。“念八”即二十八,其中“小五、小十、十一、二十、念八、三十七、六一、三二”均为数字,这一世系正好说明宋元期间以数字命名的普遍性。以数字命名的习俗在现代社会仍有广泛的传承,比如在绍兴一带的民间就相当普遍。著名文学家鲁迅小说《社戏》中“六一公公”的模特儿是鲁迅外婆家绍兴安桥头的“鲁六一”,他就是在其祖父六十岁时呱呱坠地的。《风波》中的“八一嫂”,她的丈夫“八一”就是在其祖父八十一岁时出生的。当今民间取名用字普遍注重字音的响亮、意义的优美,因而数字名已十分稀少,即使偶尔有所发现也已起了新的变化。如我有一个亲戚叫四十八,“四十八”是用以纪念他是在他爷(祖父)四十八岁时出生的,也指他出生时的祖父岁数。又例如我村有一个男人的奶名叫五十三,是指他出生时其父正好是五十三岁,因为他前面的几个都是姐姐,其父老来得子故而取此名字做纪念。以数字取名,其名字本身就是数目字,没有多少含义,最多是纪念得名者出生时的祖辈、父辈年龄。笔者顺带一句,从上述文献中可知的数字取名既为乳名也为大名,而秦源地区的数字取名一般则为奶名。

5.有的以儿女出生时的体重为名,如:六斤、七斤、九斤、六斤子、七斤娃等。鲁迅《风波》中描绘:“这村庄的习惯有点特别,女人生下孩子,多喜欢用秤称了轻重,便用斤数当作小名。”故该书里的九斤老太大发感慨,她九斤,儿子为七斤,儿媳为七斤嫂,而孙女儿为六斤,真是“一代不如一代”。这是浙东民间的一种特殊起名风习,但此风俗与远在几千里之外的大西北甘肃陇东南秦源地区相同,究竟是谁影响了谁不得而知。由此可以看出,这类的起名具有比较大的随意性。

6.以孩子出生的阴历年为名,如:辛酉年出生的叫辛酉子;甲午年出生的叫甲午子;甲申年生的叫甲申子;甲寅年出生的叫甲寅子;丙寅年出生的叫丙寅子;丑寅年出生的叫丑寅子;庚丑年出生的叫庚丑子;庚午年生的叫庚午子;丙辰年出生的叫丙辰子;丁巳年出生的叫丁巳子;丁未年出生的叫丁未子;庚辰年出生于的叫庚辰;生在己卯年的叫己卯;生在壬午年的叫壬午子。我有一个初中同学姓于,叫于庚丑。这事实上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干支纪年来取名。

7.以孩子出生的属相为名,如虎年出生的叫虎生子;龙年出生的叫龙生子;牛年出生的叫牛生子;狗年出生的叫狗娃,也有叫狗子的。如用官名时就在奶名前冠以姓即可,如:石虎生、梁龙生、王狗娃。此实际上是用十二种动物分别与十二地支相配成为“十二生肖年”取名。

8.秦源民间有以贱名欺骗鬼怪的俗信,乡民们以为鬼怪妖魔喜欢好听的名字,他们就以这种难听的名字,连鬼都不叫的名字来躲避鬼怪。还有如绑劳,拴劳,锁劳,双劳、抠劳,意思就是由灶王爷拴住孩子,命名时还要到灶王爷那拉一根红头绳拴在小儿的腿上,以防鬼怪攫去孩子。

9.奶名也有表达父、祖辈的愿望与理想的。如有福、万福、来福、满仓、成仓。所表达的信息一看就十分明了,随喜表示随时有喜相伴,三喜所示是三代有喜,根成也表示后继有人。

10.如果生的一、二胎都是女孩子,有的人家盼子心切往往就给她起一个“引弟”、“来弟”、“跟弟”、“领弟”、“盼弟”、“换弟”、“唤弟”、“带弟”、“拖弟”、“存弟”、“转弟”、“引男”、“托儿子”、“改改”之类的名字,父母们希望用这种小名能够“引”、“带”、“拖”、“存”、“改”或“转”出个小弟弟即男孩子来。

秦源地区至今重男轻女,这是秦源人的劣根性。生女之后,求男心更迫切,因此给女孩起一个能生男孩或能带来男孩的名字,此类例子较多。如:盼儿子、引男子、引弟子、招弟子、存弟子、托弟、带弟子不一而足。这些明显带有“子”之名,充分反映了秦源人盼望早生贵子的心态,“养儿防老”,使父母有了依靠,晚年有人照顾。为婴儿取名时,男孩称“娃”,他们的奶名都是由修饰词加“娃”字构成。以上亦是传承唐代习俗。唐人重男轻女,生女之后,求男心更迫切,给女婴起一个能生男孩的名字。在周绍良主编《唐代墓志汇编》等文献中颇为多见。茂州刺史窦君生女曰“盼子”(周绍良主编《唐代墓志汇编》大和069,《茂州剌史扶风窦君墓志铭并序》,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第2147页,以下简称《汇编》),陇西辛氏生女一人曰“引子”。(《汇编》大和095,《陇西辛氏墓志铭并序》,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第2163页)吐鲁番百姓史拂那之女名“想子”(《吐鲁番出土文书》第9册,《唐宝应元年六月康失芬行车伤人案卷》,文物出版社,1999年),刘承家女乳名喜子”。(《全唐文》卷738,《喜子传》,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这些盼子之名,反映唐人盼望早生贵子的心态。

11.取家畜名为乳名,民间多取狗名,认为贱名好养。如大狗子、乖狗娃、岁狗子、二狗子、腊狗、狗娃、狗剩。战国时期卫宣公有臣叫司空狗,汉赋大家司马相如其乳名就叫“犬子”,晋代诗人陶渊明,乳名为“溪狗”,金朝有叫海狗、猪狗、唐括狗儿的。以狗为名,民间有不少传说。一说狗有七条命,活下去的能力强,“狗好养”这可能是以狗为名的重要原因。还有说法是,以狗为名,因狗一胎多子,预兆家庭富有。

12.用“㞗”字起名,这局限于男孩的名字,起初一听粗俗不堪但里面有深层次的原因,因“㞗”本为男子的生殖器,系生殖崇拜的遗风。这本是一个较为典型的方言字,不好写,多数人写成了同音字球,并在奶名中以孩子的出生排名来命名。如:球娃、大球娃、二球娃、三球娃、岁球娃。此取名之俗或多或少隐含了家人对孩子的溺爱成分。

㞗(qiú)音“球”。男性生殖器,也指雄性动物的阴茎(生殖器)。可用于人(男阴),也可用于动物。如:狗㞗;驴㞗。俗语:穷的㞗捣得炕边沿响。/㞗毛擀不成毡,山里人做不成官。歇后语:㞗皮鞔鼓—硬撑哩。粗俗语,亦用作骂人的粗话。形容不好的、不行的,喻指能力不强,品质不佳,令人讨厌。如:㞗样子;㞗眉眼;㞗屄脸;㞗毛病;㞗单位;啥㞗人(品)?㞗咬腿(难缠的样子,也指难缠的人)。歇后语:尿尿不捉㞗—由㞗晃荡哩。㞗,在明代梅膺祚《字汇》里注音为渠尤切。㞗别作“毬”。元代邓玉宾有一首散曲《村里迓古·仕女圆社气毬双关》:“那姐姐见毬来忙把脚儿跷。”毬,曲中为双关语,义即指“㞗”,作者用双关语写尽球场上玩耍的女孩子们的妩媚风流。由此可见,元时已有此称阴茎的名词。男性生殖器。明·梅膺祚《字汇·尸部》:“㞗,男阴异名。”明·李登等《重刊详校篇海·尸部》:“㞗,男阴异名。”《正字通·尸部》:“㞗,俗字,旧注音裘,男阴异名。”《康熙字典·尸部》:“㞗,《字汇》渠尤切,音裘,男子阴异名。”黄侃《蕲春语》:“今人通谓前阴曰㞓巴,吾乡谓赤子正阴曰㞓儿,正应作㞓字。蜀人曰㞗,亦尻之音转也。”“蜀人曰㞗”即四川人也说该词。关中方言也有这个字。民国三十三年《宜川县志》卷二十四《方言谣谚志》:“男阴曰㞗。阳平。”陈忠实《白鹿原》第一章:“他曾经在逢集赶会时的公用茅厕里佯装拉屎尿尿偷偷观察过许多陌生的男人,全都是一个㞗样又是百㞗不一样,结果反而愈加迷惑。”又:“谁也不愿眼睁睁把女儿送到那个长着狗㞗的怪物家里去送死。”又第五章:“黑娃突然伸出手在兆鹏裆里抓了一把:‘噢呀!硬得跟驴㞗一样!’”又第十章:“看你这样子就知道是爱挨㞗的身胚子!”也指口语中骂人的粗话。陈忠实《白鹿原》第十一章:“这杆于河南蛋儿全是些饿狼二㞗,杀人连眼都不眨。”“二㞗”指二杆子。山西方言也说这个字。赵树理《好消息》:“投降不投降,还是一㞗样。”

13.秦源地区如传承唐代习俗,以“小”字起名。秦源人起名时,往往冠以“小”字,亲昵顺口,这也是怜爱子女心态的又一反映。如:小强、小鹏等。笔者的乳名就叫小如。另外给孩子起名时,往往有在某字后加“儿”字的习俗。如:伴儿,牛儿等。

这同样是唐人给孩子起乳名的遗俗。如:安乐公主的乳名叫“裹儿”;上官婉儿的“婉儿”也是乳名。唐人起乳名时,往往冠以“小”字。这一现象在《汇编》墓志中颇多,如范阳卢氏生育儿女多人,其中三个儿子分别叫“小都”、“小涡、“小秃”,一女乳名“小建”。(《汇编》乾符010,《范阳卢氏夫人墓志铭并序》,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第2478页)太原王氏小孙女叫“小秦”。(《汇编》乾符030,《太原王氏墓志铭并序》,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第2493页)邓府君次男乳名“小虹”。(《汇编》咸通042,《邓府君墓志铭并序》,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第2411页)显然,唐人民间起乳名时以“小”字起头是一常见习俗。给婴儿乳名冠“小”字,亲昵顺口,这也是唐人怜爱子女心态的又一反映。唐人给婴儿起乳名时,往往在某字后加“儿”字。如安乐公主的乳名就是“裹儿”。( 《新唐书》卷83,《诸帝公主传》,中华书局,1975年,第3654页)上官婉儿的“婉儿”也是乳名。唐代墓志中此类资料亦多,清河崔氏儿子“男曰刚儿……别子一人曰掌儿”(《汇编》咸通005,《清河崔氏墓志铭并序》,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第2382、2383页),樊府君死时留有三儿一女,其中一子叫“雪儿”,女名“都儿”。(《汇编》咸通097,《樊府君墓志》,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第2454页)由此可见,乳名以“小”字起头,与“儿”缀后,乃昵爱之情的真实写照。

14.按行第起名。通常是按一个太爷(同曾祖父)的曾孙子或一个爷(同祖父)的孙子,由年龄岁数大小排行。如我有一个杜姓亲戚生于1931年今年87岁,他再无兄弟姊妹,可是在族内人叫他“六爷”,其实就是按照一个爷(同祖父)的孙子来排行的。以数字排行,以行辈数昵称这个习俗,在唐宋时期颇为盛行。在《新唐书》中收录了《讳行略》一书,此书是唐代流行的一本社交指南手册。书中将兴元元年(公元784年)至大中七年(公元853年)间登科进士、名仕的行第、官秩、家讳一一列出,知道了行第则称呼亲切,晓得了家讳避免了社交禁忌。由此可见,唐人在社交中十分重视行第,既重视行第又将避讳与之并列。唐代流行一夫多妻制,在大家族中,同辈子女多,传承以家庭或同宗、同房行第起名之俗盛极一时。当我们打开唐人诗集如“柳八”、“令狐九”、“张十二”、“李十二”、“靳十五”、“贾二十四”之类的行第取名之事,比比皆是,不光男子如此,妇女以行第起名的现象也极为普遍。如老大叫一娘或大娘,老二叫二娘,取名如此类推。在周绍良先生主编的《唐代墓志汇编》墓志铭中,该类资料甚多,尚夫人大女儿叫“一娘”(《汇编》天建中008,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尚夫人墓志铭并序》第1826页),韩氏大女儿叫“大娘”(《汇编》天宝073,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韩氏墓志铭并序》第1582页),清河崔氏“长女二娘,幼女九娘”(《汇编》顺天004,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清河崔氏墓志铭并序》第1582页)。从文献记载来看,唐人不管是帝王将相达官贵人,还是黎民百姓,排行的原则是依据同曾祖兄弟排行,或者按同祖父的兄弟排行。如唐皇室中称唐太宗李世民为二郎,把唐中宗李显叫三郎,唐玄宗李隆基叫三郎。此排行是同父兄弟排行。在宫中,皇帝称呼大臣也叫行第,如唐高祖李渊把尚书左仆射裴寂叫裴三,唐玄宗李隆基把宋济叫宋五,唐德宗李适(kuò)把陆贽叫为陆九。上行下效,称呼行第一时成了时尚。在官场、文人社交中互称行第风魔一时。著名诗人白居易行第称白二十二,白氏兄弟四人称为二十二,很有可能是按同祖父兄弟排行。时至今日陇东南、关中民间称“大排行”。以行第称呼之俗延至宋代依然盛行,如把文学家苏轼称九二郎,其第苏辙称为九三郎即是佐证。

15.以出生的月份起名。如秦源有奶名叫四月子、七月子、十月子的男孩。这类起名有较大的随意性,可能是叫起来顺口和便于称呼的缘故,至于历史上起于何时,文献似无记载佐证。

起小名习俗由来久矣,据游国恩先生考证,起小名之俗“兴于两汉,盛于六朝”。商周时代,人们开始重视姓名,姓名逐渐礼仪化、制度化,于是便产生了对名的种种禁忌和限制。由于上层社会中无论取名还是择字都要经过很隆重的仪式,而且相互之间不能随便呼名,于是许多家庭就给童稚的孩子先取一个小名,以便在家庭和较亲密的人中进行称呼。因为小名往往是小孩子出生不久,还在哺乳时期就起了,故又称作“乳名”。据史籍记载,亚献公小名虿,虿是蝎子的意思;郑庄公生时难产,所以取小名“寤生”;孔丘的儿子小名为“鲤”。顾恺之小名“虎头”,陶渊明小名“溪狗”,王安石小名“獾郎”,宋孝宗小名“小羊”等等。我们可以发现,上述大多数“乳名”都是贱称,相传这样可以使孩子平安长大,避开妖鬼索命。这一习俗在汉魏时期应该就已经形成。乳名现象是一种历史久远的语言习俗。古代文献中关于古人小名的记载是不鲜见的。如《南史·张敬儿传》记载,南北朝时代南齐时,有兄弟俩,哥哥张敬儿小名叫狗儿,弟弟张恭儿小名叫猪儿。当时起小名的习俗是极普遍的,不仅民间庶民百姓、达官贵人、文人官宦起小名,连皇帝也有小名。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词:“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可堪回首,狒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词中的“寄奴”是南朝宋武帝刘裕的小名,“狒狸”则是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的小名。最为人熟知的古代帝王小名是刘禅名“阿斗”,曹操的小名“阿瞒”。以上小名不管是平民百姓的还是官宦皇室的,都以俚俗丑贱为原则,这与从正面体现社会秩序和生活理想的典雅好听的人名迥然不同。可见乳名是一种有独特社会文化价值的命名和称谓习俗。

乳名在村民意识中具有保佑功能。“犬子”这个贱民最初是汉代著名的文学家司马相如小名。《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司马相如者,蜀郡成都人也,字长卿。少时好读书,学击剑,故其亲名之曰犬子。相如既学,慕蔺相如之为人,更名相如。”从《史记》中的记载可以看到,司马相如的父母因为司马相如喜欢击剑等高危险的运动,为了让他能够平安,因此取了一个贱名“犬子”。然而,司马迁并未意识到“犬子”即小名的这一文化现象的重要性,甚至唐人颜师古的注,也未道破其真谛,而宋人王懋倒是真正读懂了这段文字。他在《野客丛书》卷三十中说:“所谓犬子者,即小名耳。父母欲其易于生养,故以狗名之。……今人名子犹有此意,其理甚明。”也就是说“犬子”其实是他的乳名。他长大后仰慕蔺相如的为人,自己更名为相如。随着司马相如的成名,“犬子”不断为人所知。因为司马相如的巨大影响,人们谦称自家儿郎,纷纷用上了“犬子”一词,竟一时蔚然成风,传至于今日成为日常用语。由此可见,到了宋朝的时候,小名依然在流行。西汉初期曾任赵国的相国,掌握赵和代两个地方所有边防军队,后来起兵叛乱的将军陈豨,其名中的“豨”就是野猪的意思。《墨子·耕柱》:“言则称于汤文,行则譬于狗豨。”足见豨与狗一样,在当时是被看做贱物。东汉大将军梁冀的儿子襄邑侯名叫“胡狗”,《南史·张敬儿传》记载张敬儿的小名就叫“狗儿”,张敬儿“初名狗儿”,其母“又生一子,因狗儿之名,复名猪儿”。《颜氏家训·风操篇》说:“北土多有名儿为驴驹、豚子者。”其实当时不仅北方有取贱名风俗,南方也是如此,例如上面所举的张敬儿的例子,张敬儿本人就是南朝人。另据宋人邢居实《拊掌录》及清人梁章钜《浪迹丛谈》卷六记载,欧阳修有儿名僧哥;人问他既素不重佛,何取此名,他回答说:“人家小儿,要易长育,往往以贱物为小名,如狗、羊、马、牛之类,僧哥之名,亦此意耳。”《红楼梦》中王熙凤对刘姥姥说:“你就给她起个名字……你们是庄稼人,不怕你恼,到底贫苦些,你贫苦人起个名字,只怕压得住她。”在富贵人家看来,贫贱人所起名字就是贱名,就能避邪祛病。

宋人对取贱名概括为“古者命名,多自贬损,或曰愚曰鲁,或曰拙曰贱,皆取谦抑之义也。……江北人大体认真,故其小名,名非佳字,足见自贬之意。”(宋·俞成《萤雪丛说》卷一)自贬型的乳名体有以下几种形式。(1)丑化。《庄子·达生篇》有人名祝肾。《列子·汤问篇》有名魏黑卵。《北梦琐言》有名孙卵齐、李䗘蛆、郝牛屎者。《左传》晋成公名黑臀,卫侯之弟名黑背,卫臣有叫右宰丑者,周臣有名虢公丑者,鲁文公名其子曰恶。《汉书·功臣表》中有名掉尾。《金史》金兀朮之孙名羊蹄,胡沙虎之子名猪粪,又有小名叫李瘸驴、郭虾䗫者。《元史》伯答沙次子名叫奴奴,南朝宋武帝刘裕的乳名叫寄奴,辛弃疾的名句“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便指刘裕事。这种以丑类命名的习俗,直到现代有些偏远的乡村仍然盛行。诸如大丑、二丑、小赖儿、二赖儿、臭臭、傻蛋、孬种、赖渣、粪堆儿、狗屎……等等,丑名者大有人在。如:球娃,球哥。(2)物化。这类名字(乳名)史载更多,如著名的有司马相如叫犬子,晋时王导叫阿龙,唐高祖李渊叫虎,唐玄宗李隆基叫鸦,宋孝宗赵眘叫小羊,白居易一侄儿叫阿龟,辛弃疾有一儿子叫铁柱。“张景胤小名查,父茂宗,小名梨。宋文帝尝戏之曰:‘查何如梨?’景胤答曰:‘梨为百果之宗,查何可比?’”(明·何良俊:《语林·言语上》卷四,钦定四库全书本。)古人以动植物命名的习俗流传至今,在现代某些地方仍不时听到如狗、驴、羊、虎子……之类的乳名。(3)愚拙化。例如傻傻、憨子、混子、闷娃……蜀后主刘禅小名叫阿斗,后来竟成了白痴、愚拙的代名词。如:憨娃。这一取名习俗的深层心态—害怕阎王勾魂索命的爱惜生命的本能意识在另一类乳名中流露无遗,如:留住、拉住、栓柱、锁柱、锁牢、双劳、锁成、留成、留根、扎根、保住等。为了双保险,有的地方盛行给孩子剌阴阳头—阴阳界两不管的地方,阎王爷容易忽视;有的地方流行戴银项圈,如鲁迅笔下的闰土;或戴一把铜锁,含圈住锁住之意。若仍不放心,干脆再认个干娘,干娘须姓刘,刘者留也。可谓用心良苦!名字禁忌的功能在这里亦显露无遗。

在传统时期,物质生活水平低,医疗水平差,加之迷信思想盛行,起乳名的超现实因素占据突出的位置。在物质生活水平和医疗水平都有了根本改善的现代社会,幼儿的夭折率已极低,人们已不再过多地忧惧婴儿难以养活了,故在命名上的超现实信仰就淡化以至消失,甚至在一定条件下,逐渐萎缩。

基于上述分析可知,秦源人给人孩子起奶名,既承继传统沿袭古风,又有标新立异、别出心裁的一面,呈现出民俗文化的多样性。

在日新月异的今天,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新的观念的介入,秦源这些方言人名即奶名在农村已明显出现断层现象。或许再过若干年,现存于农村中的“奶名”会像其他的方言及其他民俗现象一样逐渐消失。因此,利用这些方言中的人名“活化石”进行文化、民俗、社会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研究和保护,越发显得尤为必要和具有紧迫性。

赵文慧简介

赵文慧,原名赵小如,笔名秦风、秦源、文慧。男,1974年阴历八月初一生于天水市秦州区秦岭镇上木门古道虎皮沟柳树地一个极端贫寒的农家。1996年本科毕业于陕西财经学院。现居烟台,供职于某医药公司。

爱好文学评论、文史、民俗、方言、古汉语、秦文化研究、天水地方文化研究、考古及文物,自小研习书法。在《当代作家评论》《文史知识》《甘肃日报》《西安晚报》《天水文学》《天水日报》《天水晚报》《陇南日报》等发表散文、民俗、书法作品100余篇。论文《秦公簋与秦源》曾入选《赢秦西垂文化—甘肃秦文化研究会首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甘肃人民出版社2013年9月第1版);论文《天水方言中的事物名称类古词汇考释》入选《陇右文化论丛·第四辑》(陕西出版集团三秦出版社2014年3月第1版);秦文化论文《秦公簋出土流传与著录考》《冯国瑞与秦公簋》在第三次甘肃省秦文化研讨会上交流,受到与会专家的一致好评,并入选即将出版的《嬴秦文史论丛》。2011年出版长篇民俗、文史专著《魅力秦源》(中国文史出版社,68万字)。目前致力于创作反映故乡天水方言古语词的长篇文化专著《守望秦源》(180万字,已定稿),方言专著《虎皮沟方言词典》(约70万字),秦青铜器及秦文化专著《秦公簋研究》(约30万字)及当代著名作家文学作品研究《<白鹿原>研究》(约40万字)。用力尤勤编著的大型秦文化研究《天水出土秦公簋研考论丛》预计将于2018年12月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散文随笔集《秦源文思》(50万字)已交出版社待版。系甘肃省秦文化研究会会员,山东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天水华夏赵姓文化研究会副会长。

9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