粳代表什么生肖

50组容易读错的常用字词,语文老师都不一定读对,给孩子看看,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七彩课堂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粳代表什么生肖1

今天老师为大家整理了50组容易读错的常用字词,快看看你都能读对吗?

01

1. 氛(fēn)围、气氛(fēn)

读音说明:“氛”读fēn,没有fèn这个读音。

2. 一场(cháng)雨 、一场(cháng)比赛

读音说明:“场”是多音字,用于“事情的经过”时,读cháng,不读chǎng。

3. 匀称(chèn)、称(chèn)职、称(chèn)心如意、对称 (chèn)

读音说明:“称”是多音字,表示“适合、相当”时,读chèn,不读chèng。

4. 处(chǔ)理

读音说明:“处”是多音字,表示“处置、办理”时,读chǔ,不读chù。

5. 档(dàng)案、文档(dàng)

读音说明:“档”读dàng,没有dǎng这个读音。

6. 当(dàng)时、当(dàng)年、当(dàng)作、我当(dàng)你走了

读音说明:“当”是多音字,表示“事情发生的时间”“作为,看成”“以为”等含义时,读dàng,不读dāng。

7. 订(dìng)正

读音说明:“订”读dìng,没有dīng这个读音。

8. 胴(dòng)体

读音说明:“胴”读dòng,没有tóng这个读音。

9. 妄自菲(fěi)薄

读音说明:“菲”是多音字,用作谦辞时,读fěi,不读fēi。

10. 准噶(gá)尔

读音说明:“噶”读gá,没有gé这个读音。

11. 力能扛(gāng)鼎

读音说明:“扛”是多音字,表示“用两手举”时,读gāng,不读káng。

12. 契诃(hē)夫、唐吉诃(hē)德

读音说明:“诃”读hē,没有kē这个读音。

13. 道行(héng)

读音说明:“行”是多音字,表示“本领”时,读héng,不读háng、hàng、xíng。

14. 飞来横(hèng)祸、发横(hèng)财

读音说明:“横”是多音字,表示“意外的”时,读hèng,不读héng。

15. 一哄(hòng)而散

读音说明:“哄”是多音字,表示“吵闹”时,读hòng,不读hǒng、hōng。

16. 白桦(huà)

读音说明:“桦”读huà,没有huá这个读音。

17. 馄饨(tun)

读音说明:“饨”读tun(轻声),没有dun这个读音。

18. 窗明几(jī)净

读音说明:“几”是多音字,表示“小桌子”时,读jī,不读jǐ。

19. 嫉(jí)妒

读音说明:“嫉”读jí,没有jì这个读音。

20. 人才济济(jǐ jǐ)

读音说明:“济”是多音字,表示“众多的样子”时,读jǐ,不读jì。

02

21. 主角(jué)

读音说明:“角”是多音字,表示“角色”时,读jué,不读jiǎo。

22. 粳(jīng)米

读音说明:“粳”读jīng,没有gēng这个读音。

23. 规矩(jǔ)、矩(jǔ)形

读音说明:“矩”读jǔ,没有jù这个读音。

24. 唠(láo)叨

读音说明:“唠”是多音字,表示“说起来没完没了”时,读láo,不读lào。

25. 连累(lěi)、拖累(lěi)

读音说明:“累”是多音字,表示“连带”时,读lěi,不读léi、lèi。

26. 丽(lí)水、高丽(lí)

读音说明:“丽”是多音字,表示地名时,读lí,不读lì。

27. 绿(lù)林、鸭绿(lù)江

读音说明:“绿”是多音字,表示地名时,读lù,不读lǜ。

28. 酩酊(dǐng)大醉

读音说明:“酊”是多音字,表示“喝酒过量”时,读dǐng,不读dīng。

29. 抹(mò)墙

读音说明:“抹”是多音字,表示“把和好了的泥或灰涂上后弄平”时,读mò,不读mǒ、mā。

30. 模(mú)板、模(mú)样

读音说明:“模”是多音字,表示“作图或设计方案的固定格式”“人的长相或装束打扮的样子”时,读mú,不读mó。

31. 泥淖(nào)

读音说明:“淖”是多音字,表示“烂泥”时,读nào,不读chuò、zhuō。

32. 洁癖(pǐ)、癖(pǐ)好

读音说明:“癖”读pǐ,没有pì这个读音。

33. 剽(piāo)窃、剽(piāo)悍

读音说明:“剽”读piāo,没有piáo这个读音。

34. 媲(pì)美

读音说明:“媲”读pì,没有bì这个读音。

35. 心广体胖(pán)

读音说明:“胖”是多音字,表示“安泰舒适”时,读pán,不读pàng、pàn。

36. 大腹便便(piánpián)

读音说明:“便”是多音字,表示“肚子肥大的样子”时,读pián,不读biàn。

37. 卡(qiǎ)壳

读音说明:“卡”是多音字,表示“夹在中间,堵塞”时,读qiǎ,不读kǎ。

38. 蹊跷(qiāo),跷(qiāo)腿

读音说明:“跷”读qiāo,没有qiào这个读音。

39. 牵强(qiǎng)、强(qiǎng)辩

读音说明:“强”是多音字,表示“勉强”时,读qiǎng,不读qiáng、jiàng。

40. 生肖(xiào)、肖(xiào)像、惟妙惟肖(xiào)

读音说明:“肖”是多音字,表示“像、相似”时,读xiào,不读xiāo。

03

41. 节(jiē)骨眼

读音说明:“节”是多音字,表示“紧要的”时,读jiē,不读jié。

42. 吱(zī)声

读音说明:“吱”是多音字,表示“做声”时,读zī,不读zhī。

43. 挑剔(tī)、剔(tī)除

读音说明:“剔”读tī,没有tì这个读音。

44. 骨髓(suǐ)、精髓(suǐ)

读音说明:“髓”读suǐ,没有suí这个读音。

45. 磨坊(fáng) 、作坊(fáng)

读音说明:“坊”是多音字,表示“小手工业者的工作场所和旧时某些店铺的名称”时,读fáng,不读fāng。

46. 藤蔓(wàn)

读音说明:“蔓”是多音字,表示“植物成细条状而不能直立的长茎”时,读wàn,不读màn、mán。

47. 玫瑰(guī)、瑰(guī)丽

读音说明:“瑰”读guī,没有guì这个读音。

48. 一塌(tā)糊涂

读音说明:“塌”读tā,没有tà这个读音。

49. 情不自禁(jīn)

读音说明:“禁”是多音字,表示“忍住”时,读jīn,不读jìn。

50. 靡靡(mǐmǐ)之音、望风披靡(mǐ)

读音说明:“靡”是多音字,表示“低级趣味”“倒下”时,读mǐ,不读mí。

粳代表什么生肖2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shuāi)。”

“远上寒山石径斜(xié),白云生处有人家。”

“一骑(qí)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

注:衰在诗中本读cuī,斜在诗中本读xiá,骑在诗中本读jì。由于读错的人较多,现已更改拼音。现在新版教科书上的注音是衰(shuāi)、斜(xié)、骑(qí)。

作者:“我老人家费劲心思完成的押韵,好不容易成了千古名句,就这么被改了?”

类似的还有不少,如下:

“说客”的“说”原来读“shuì”,但现在规定读“shuō”,另外还有说(shuō)服;

“粳米”的“粳”原来读“jīng”,但现在要读“gěng”;

……

这几天,网友针对拼音的发帖引发热议,许多人称“怕自己上了个假学”。

不少网友查字典发现,许多读书时期的“规范读音”现如今竟悄悄变成了“错误读音”;经常读错的字音,现在已经成为了对的……

大家纷纷表示有些“发懵”,不知道现在我们到底应该读哪个字音才算正确。

下面,就来看看那些被大家发现修改了读音的字——

比如道别的时候。经常说的“拜拜”(bái bái)。“拜”,《现代汉语词典》第 5 版注音 bài,第 6 版增加注音 bái。

确凿(què záo),原读音:确凿(zuò)。后因从俗改为:确凿(záo)

荨(qián)麻疹改为荨(xún)麻疹。

“呆板”本来读 ái bǎn,但是后来为了尊重大众的习惯,所以从 1987 年开始,这个词的读音更改为 dāi bǎn。

铁骑(tiě jì)是古代发音。“骑”字在类似动词词义时读 qí ,比如骑兵。其他的类似名词词义的全部都读 jì。轻骑,车骑,骠骑。

不过,现代全部都读 qí,jì 音已经取消了。新版新华字典这个字就只有 qí 一个读音。(旧读“j씓jí”,2005 年起,统一废“j씓jí”读“qí”,详见《新华字典》第 11 版)

没办法,我们要与时俱进,不能坚持旧的,否则就是错的。如上文提到的“呆板”“确凿”等都是如此。另如“斜”,古读 xiá,现在统读 xié。

“说服”的汉语拼音注音是“shuō fú” 而不是“shuì fú”。《现代汉语词典》(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商务印书馆出版,第 6 版 )的条目(第 1225 页)

“说”字有四种读音。

一是读“shuō”,主要的意思有:

1. 解释,解说;2. 告诉,讲话;3. 言论、主张(作名词,如“学说”“歪理邪说”)等等。

二是读“shuì”,意思是劝说别人使听从自己,比如“游说”。

三是读“yuè”,作“悦”的通假字。

四是读“tuō”,作“脱”的通假字。第三和第四种读音的用法在现代汉语中已十分少见。

谁,何也。从言隹声。示隹切。《五音集韵》:是为切;《玉篇》是推切。依历史语音系统推导,则正音当为“shuéi”,简写作“shuí”。

因发音不易,方音中介音容易丢失,又多转变为“shéi”,反向影响,定音从俗,故字典中两者皆收,今字典多以“shéi”又“shuí”为主。

“shuí”为读音,多见于庄重场合和极富感情的诗朗诵中;“shéi”为语音,较生活化,多见于影视剧节目和日常生活中。

“说服”的汉语拼音注音是“shuō f” 而不是“shu f”。《现代汉语词典》(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商务印书馆出版,第 6 版 )的条目(第 1225 页)

唯(wěi)唯(wěi)诺诺改为唯(wéi)唯(wéi)诺诺。

靡(统读mí):“靡靡之音”一词中曾经读作mǐ。

箪食壶浆,《现代汉语词典》第 5 版注音 dān sì hú jiāng ,第 6 版注音 dān shí hú jiāng。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橙,统读 chéng,取消 chén(橙子);

从,统读 cóng,取消 cōng(从容);

脊,统读 jǐ,取消 jí(脊梁);

迹,统读 jì,取消 jī(事迹);

绩,统读 jì,取消 jī(成绩);

框,统读 kuàng,取消 kuāng(门框);

拎,统读 līn,取消 līng(拎东西);

澎,统读 péng,取消 pēng(澎湃);

绕,统读 rào,取消 ráo(回绕);

往,统读 wǎng,取消 wàng(往前走);

寻,统读 xún,取消 xín(寻思);

荫,统读 yìn,取消 yīn;

咱,统读 zán,取消 zá(咱们);

作,在“作坊、洗衣作、豆腐作、小器作”中读 zuō,其他场合都读 zuò,即取消 zuó(作料)和部分词语中的 zuō(作弄、作揖、作死、自作自受)。

看完这些,觉得以前语文老师正过的音都是泪啊!

心疼学配音和学播音的宝宝们,几乎每年都会有几个字的读音有变化。

为何字词的读音会不断变化呢?

南开大学语言学教授马庆株表示,语言是社会交流的工具,随着社会的发展,语言的发音也会出现变化。

“就比如说‘确凿’的‘凿(záo)’字,大家都这样读,读着读着就成了‘对的’。”“进行普通话审音也是为了适应大众的需要。”

他进一步解释,为了顺应网络化、信息化时代的日益发展与需求,语言文字也要相对地做出适应与调整。

不过马庆株也表示,汉字语音的调整是一件非常慎重的事情,应该符合字面本身所有的意思。

北京大学中文系退休教授王理嘉说,因为中国所有的字音都是表意的,每一个字音表达一种意思。

也有专家对于一些汉字的统读发音提出了异议,比如“下载”一词,念四声zài,表达的是“搬运”的意思,现在被改为三声,就失去了原有的特殊含义。

从词典的编辑方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了解到,第七版词典编辑截稿时,异读词审音表尚未最终定稿。因此目前词典使用的还是之前的发音标准。

一位在西城区任教的小学老师告诉记者,《现代汉语词典》和《新华字典》是教学中的要用到的重要工具,但现在教师的教学主要以教育部公布的教学大纲和教材为主。

你怎么看?

粳代表什么生肖3

巨星陨落,举国悲恸!谨以此文缅怀袁隆平院士的杰出贡献!

袁隆平,男,祖籍江西德安,1930年9月生于北京。中国工程院院士,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世界著名的杂交水稻专家,被国际同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曾任湖南省科协副主席、湖南省政协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委、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等职。20世纪60年代初,袁隆平提出了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的观点,打破了世界性的自花授粉作物育种的禁区。1973年,以他为首的科技攻关组完成了三系配套并培育成功杂交水稻,实现了杂交水稻的历史性突破。

1995年,他与研究团队成功地突破了两系杂交稻的技术瓶颈,取得了良好的增产效果。1997年,提出了“杂交水稻超高产育种”的技术路线,在他的率领下,先后实现了超级稻亩产700公斤、800公斤、900公斤、1000公斤的目标,正在向更高的目标进发。

目前,他的研究团队在“耐盐碱水稻”种植方面也取得了重要进展。曾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奖、沃尔夫奖等国际大奖20余项以及国家技术发明奖特等奖和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2000年荣获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19年被授予“共和国勋章”。

01好学敏思的青少年时代

袁隆平1930年9月7日出生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因袁隆平排行第二,父亲给他取了一个小名叫“二毛”,童年良好的家庭教育为他的奋斗与成功产生了潜在的影响。

袁隆平的祖籍在江西德安县。德安位于钟毓灵秀的庐山脚下,袁隆平先祖世代躬耕于德安县城南郊坡上的青竹坂。到了19世纪中期,袁家开始弃农经商,迁居县城发展。由于经营有方,家境日盛。袁隆平的祖父袁盛鉴,在孙中山先生领导的民国时期曾当选为江西省第一届议会议员,历任德安县高等小学校长、农会会长,广东琼崖行政长官秘书长、文昌县县长等职。父亲袁兴烈任过县高等小学校长、督学。后就读于南京东南大学中文系,毕业后在北平铁路局当高级职员,是一位具有爱国心、正直的知识分子。

袁隆平的母亲华静,江苏扬州人。华静贤慧善良,酷爱花卉。袁隆平1930年9月7日在北平(京)协和医院呱呱落地。父亲按照袁氏家族“字辈”的排列,为“隆”字辈,加上出生地为“北平”,给他取了一个优雅的名字:袁隆平。袁隆平兄弟五个,五人按年龄大小排序是:隆津、隆平、隆赣、隆德、隆湘。

婴儿时代的袁隆平(抱立者)与母亲、哥哥合影

袁隆平的生肖属马,幼年的他调皮好玩。在爷爷奶奶的眼中,袁隆平这匹“小马驹”长得不是那么顺眼,有时还显得笨手笨脚,经常把家里的碗和杯子掉在地上,穿的小长袍不是被扯破就是被火烧一个窟窿,屡遭长辈们的惩罚。但这匹“小马驹”可也爱动爱思考。

抗战爆发后,国难日益深重,他的老家的房屋也被日寇炸毁。少年袁隆平在随家迁徙、流浪中饱尝了时代的苦难。看到携家带口的人群,目睹横尸遍野的街巷,无数悲惨苍凉的景象抨击着他幼小的心灵。在短短几年的逃难生活中,他全家频繁搬迁,先后辗转到北京、武汉、南京、重庆等地。耳濡目染山河破碎的残酷现实,袁隆平立志要做一个使中国富强、不受外国列强欺辱的中国人。正是在这些志向的驱动下,从进入小学起,少年袁隆平就显示了好学勤思的性格。

他不仅学业成绩优异,而且志趣高远爱好广泛。他利用课余,读了不少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他思想活跃,喜欢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提出问题。在初中的一堂数学课上,老师讲“有理数”。当老师讲到“正数乘正数得正数,负数乘负数,也得正数”时,袁隆平觉得费解,于是他向老师提问:“老师,负数乘负数,为什么得正数?”数学老师也未思考过这个问题,一下子怔住了。1943年春天,袁隆平转学到博学中学,这所中学是战时从汉口转来重庆的,博学中学对英语要求很严,其它功课不及格可以补考,而英语不及格就必须留级。

在这里就读,勤提问是袁隆平的老“传统”。一次物理课上,老师讲到了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式,即E=MC ²(E代表能量,M代表质量,C代表光速),袁隆平想到:E是能量,M是质量,C是光速,光速达每秒30万千米,所以很小的质量中就蕴藏着极大的能量,这一点还比较容易理解,但能量与光速的平方成正比却令人费解。于是,他举手向老师提出了“为什么物质的能量和光速的平方成正比”这样一个问题,对这个著名公式,一位中学物理教师要讲清其中含义的确勉为其难。

少年时代的袁隆平(左)

抗战胜利后,袁隆平随父亲工作变动到了汉口。1948年,全家迁往南京,袁隆平进入南京中央大学附中高中部学习。高中毕业时,他面临着升大学的选择,读什么专业呢?父亲希望儿子有出息,极力主张他报考南京的重点大学,学习文理科,同时可留在身边不必远行。但令父母难以料想的是,袁隆平选择的是“重庆相辉农学院”。孩子要去学农,父母大跌眼镜,他们不明白孩子这近乎于“傻”的举动。在劝说无效后,父母尊重了他的选择。父亲笑着对他说:“俗话说,‘父望子成龙’,而我现在是望子成‘农’了。

后来袁隆平坦诚地说,那时想学农可能是一种激情和理想主义的冲动促成的。2004年10月的一天,袁隆平应邀在美国依阿华州大学为师生做了题为“中国超级杂交稻研究进展”的报告。他说完,一位中国留学生提问道:“我们想知道,您从小就喜欢农业吗?”他回答说,我小时候去参观一家园艺场。我感觉田园很美,就想长大后学农了。如果那时老师带我们到真正的农村去,看到又苦又穷又脏的场面,也许我也不会学农了。”台下的师生们大笑起来,为袁隆平的坦诚和直率而叫好,愈加觉得他可敬、可亲。

1949年春天,袁隆平顺利地实现了自己的愿望。这一选择,决定了袁隆平的人生轨迹,这是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发展的一件趣事和幸事。1950年,全国大学进行院系调整时,重庆相辉农学院与其它院校的相关专业合并后创建了西南农学院(现为西南大学),袁隆平与其他同学转入该院学习。

在大学期间,袁隆平主修专业是遗传育种学。当时遗传学有两大流派:西方的孟德尔、摩尔根学派和前苏联李森科学派。由于中国与前苏联特殊的“兄弟”关系,中国遗传学的教学和科研的主流是李森科的遗传学。但年轻的袁隆平在课堂之余,认真研读孟德尔、摩尔根的学说,这对袁隆平创新思想、学术观点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四年的大学生涯,袁隆平打下了扎实的功底,提高了创造思维,为进军科学前沿作了较好的能量储备。1951年,他曾报名参加空军飞行员的招考,成为学院8名合格的人选之一。后上级决定,在校大学生因国家经济建设的急需而继续留校学习。

1953年,袁隆平大学毕业。他毅然决定,服从祖国分配,来到湖南黔阳县 (现为洪江市)安江农校当教师。他报到后,被分配到文史教研组,最初教学任务是教俄语。一年后,他调到遗传育种教研组,干起了自己的本行,讲授植物学、遗传育种学等基础课课程。一次他与同校老师下乡劳动,在回校的路上,肚子饿了想买点东西充饥,可只能买到萝卜菜汤。袁隆平深有感触地对同事说:“缺粮问题一直困扰人类,我是学农的,见到这种情况深感惭愧。”从此时起,他萌动了让“中国人有饭吃,让世界的人有饭吃”的信念和决心,想去解决人类诞生以来就面临的生存问题。

安江农校执教(1959年在麦田)

教学之余,袁隆平开始在制定科研目标,第一个是搞红薯嫁接;第二个研究高产水稻。

1956年,他以红薯为对象,开始了人生的第一个科研的目标。红薯在南方属于杂粮,主要种植于山地。在农村素有“红薯半年粮”的说法。他把“月光花”嫁接到红薯上,希冀得到上面结籽,下面结薯的新型无性杂种,这样上面的种子可以繁殖,节省种薯,提高产量。1958年,他嫁接的“月光花红薯”获得了大丰收,其中最大的一蔸“红薯王”达到了13.5公斤,地上也结了种子。在那刮高产风的大跃进年代,而袁隆平的货真价实的“高产卫星”,得到了肯定和赞扬,还被邀请出席在湖南武冈县召开的全国农民育种家现场会。可第二年,他将那些种子播种,可是长出来的仍是“月光花”,地下却失去了往日的光景。他感到迷茫、开始怀疑“无性杂交”的一贯正确性。

02杂交水稻创新的四部曲

转向杂交水稻研究,源于他亲身经历的几件事:一次是下乡支农讲课。袁隆平给农民讲授“红薯育种和栽培技术”课,来听的人寥寥无几。而另一位教师讲授“水稻的高产栽培技术”,农民挤满了教室。他悄悄问农民是什么原因。农民告诉他,水稻是主粮。而红薯是杂粮,吃了不经饿,吃多了还反胃。农民的回答惊醒了他。第二件事是他经历20世纪60年代连续三年的自然灾害。他有时饿得无力走路,无神看书,拖着浮肿的身躯,坚持上课和科研。第三件事是在他一次去支援春耕,一位姓向的农民对他说:“‘施肥不如勤换种’,听说你喜欢搞科学实验,如果能研究出亩产400公斤、500公斤甚至1000公斤的新稻种,我们就可告别饥荒,结束苦日子了。”这几次经历,对袁隆平这位学遗传育种的教师来说,启迪很大。他决定以水稻育种为研究对象,于是开始并成功演绎了“杂交水稻”研究的四部曲。

首先是成功实现了三系杂交稻的配套。

20世纪60年代初,水稻矮化研究取得突破,解决了高秆水稻易倒伏和低产的问题,总产提高20%左右,被誉为“第一次绿色革命”。此时,刚30岁出头的袁隆平也曾想通过常规稻选育干一番事业,他调查后发现,常规稻选育方法增产的优势有限,如何培育出更加高产优质的稻种呢?他想到了杂种优势。

袁隆平认为杂种优势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现象。他在查阅中外资料中,得知美国著名遗传学家辛洛特和邓恩出版的《细胞遗传学》一书中认为:水稻等自花授粉作物是没有杂交优势的。权威的结论使国际上许多研究人员望而却步,这使得袁隆平感到迷茫。困惑之时,他发现了另一种现象:那是1960年盛夏7月的一个下午,在试验田中他发现了一株“鹤立鸡群”的稻子,其株高穗大粒多,他兴奋地作了标记。秋收时,他从这稻株上得到170多粒壮谷。他想,这株稻子应是杂交后代,才有如此优势。他于是推论“遗传学的经典理论是一个典型的形式逻辑理论,没有实验根据”。再联想到玉米这个异花授粉作物的杂种优势已在生产中成功应用,他觉得杂种优势应该是生物界的普遍规律,水稻也是一样。他决心独立前行。

袁隆平借鉴杂交玉米和杂交高粱选育的路子,去查找水稻中的“雄性不育株”。从1964年到1965年间,袁隆平从4个品种中发现了6株雄性不育株。1965年10月,袁隆平撰写出论文《水稻的雄性不育性》,于1966年2月发表在《科学通报》上。论文的发表,冲击了权威“自花授粉作物没有杂种优势”的论断,为袁隆平大胆创新提供了支撑力。他随之拟定了一个科学培育“杂交水稻”的技术路线,称为“三系配套方法”,这三系的名称是“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三系杂交水稻的培育方式是:首先,找到雄性不育株,即母禾;其次,找到一种特殊水稻品种作父本,即保持系,用父本给母禾授粉,使其后代保持雄性不育特征;第三,选择一个稻种与不育系杂交,使其后代恢复生育能力,叫恢复系。不育系通过恢复系产生杂交种子,这种具有杂种优势的种子种植于大田就可产生高产效应。

1967年袁隆平在试验田介绍雄性不育水稻

杂交水稻研究刚刚起锚便遇上了“文革”,但幸运的,这希望的火苗得到了国家科委和湖南省科技厅的关注和支持。在那些艰难的岁月,袁隆平带着李必湖、尹华奇两位助手,辗转在湖南安江、海南三亚、云南元江等地进行抢时培育。最有重要意义的是,1970年11月23日,他们在海南当地农场发现的一片普通野生稻中找到了野生稻雄性不育株。袁隆平将其命名为“野败”,由此叩开了水稻杂交优势的大门。经过全国大协作和加代培育,1973年,三系杂交水稻配套成功。1974年,袁隆平在安江农校试种自己选育的强优势组合“南优二号籼型”杂交水稻,亩产高达628千克。三系杂交水稻成功配套,展示了高产的魅力。三系杂交稻增产的优势主要表现在根系发达、吸收力强;分蘖力强、植株生长旺盛、抗逆性好;穗大粒多,光合作用效率高,并具有较广泛的适应性等。

早期研究-与助手尹华奇(左一)、李必湖(右一)在安江农校试验田

1975年冬,国务院作出了迅速扩大三系杂交水稻试种和大量推广的决定,袁隆平被任命为技术总顾问。从1976年到1988年,全国累计种植杂交水稻面积12.56亿亩,平均每亩增收稻谷20%以上,累计增产稻谷1000多亿公斤,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国外专家称杂交水稻为“东方魔稻”,把杂交水稻的成功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

第二部曲是攻克“两系杂交稻”。

在实现增产的同时,袁隆平也看到“三系杂交稻”存在育种程序和生产环节比较复杂,种子成本高,推广环节较多,再增长难度较大等问题。袁隆平经过长时间的思考后,决定简化制种手续,由三系法向两系法过渡,使杂交水稻产量再上台阶。1986年10月,在长沙举办的世界首届杂交水稻国际学术讨论会上,袁隆平郑重地提出“从三系简化到两系再到一系”这一想法,得到了与会20多个国家专家的赞同。时任国际水稻研究所所长斯瓦米纳森博士赞赏地说:“袁隆平提出的新的战略构想将使杂交水稻的前景更加灿烂,魅力无穷。”

实现两系法,简单地说,就是要使原来的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三系中省去一系,以达到更好地应用杂种优势的目的。1987年,两系法杂交水稻研究被列为国家高技术发展计划(“863”计划)生物工程项目中的101—1号专题,袁隆平出任该课题的专题组长、首席责任专家,主持全国16个单位协作攻关,从而使全国的杂交水稻研究出现了重点转移。

一天,袁隆平查阅资料,得知1973年湖北农技人员石明松曾发现过水稻光、温敏雄性不育材料,1985年,这种水稻被定名为湖北光敏感核不育水稻。这使袁隆平联想到了植物的光敏、温敏核不育的遗传。简单地说,光敏型是指某些作物在长日照下表现雄性不育,在短日照下育性恢复正常;温敏型则是在高温下表现雄性不育,在较低温度下转变为可育。但光敏不育材料只能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才表现光敏特性,如超过这个温度范围,光的长短对育性转换不起作用。由于光、温敏核不育的遗传属于十分复杂的生态遗传,长期以来一直作为有害性状被育种家舍弃。袁隆平三思后,决定逆向而行,大胆尝试利用光、温敏核不育与广亲和性为基础,向两系法进军。

1987年7月16日,安江农校青年教师邓华凤在籼稻中发现了一株光敏核不育系。袁隆平正式命名这种两系不育材料为“安农S-1”。这一发现终于冲出了制约两系法育种的瓶颈。紧接着,一个个新的光、温敏不育系材料被发明、被转育发现。同时,研究人员探索发现了水稻光温敏不育性转换与光、温关系的基本规律,一套有效的选育实用光温敏不育系的技术路线很快形成。经过9年的努力,以袁隆平为首的科研协作组先后攻克了光温敏不育系的选育、不育系不育起点温度遗传漂移的控制、低温敏核不育系繁殖、原种提纯与生产、两系强优组合选配、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的4大障碍(植株过高、生育期过长、结实率低、籽粒充实度差)等一系列技术难关,两系法杂交水稻于1995年获得成功,开始逐步推广。这一成果被写进了1996年的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同年被两院院士评为全国十大科技新闻并位居榜首。

与助手李必湖、尹华奇、周坤炉在田间

两系法育种除了克服了三系法杂交稻的不足外,还提高了选配强优组合的机率,扩大了品种间杂种优势,进一步提升单产,提高品质等优点,是水稻育种技术又一革命性进步。两系法杂交稻一般比同熟期三系法杂交水稻增产5~10%,使我国杂交水稻的研究与应用继续保持世界领先地位,续写了“东方魔稻”的新篇章。

第三部曲是“冲刺超级稻”。

两系杂交稻培育成功后,袁隆平心中又萌动一个新想法,这就是杂交水稻探索的第三部曲——超级稻。超级稻,即超高产优质水稻。1995年国际水稻研究所提出培育“超级稻”、后又改为“新株型”育种计划,但均未能实现。1997年,袁隆平主动请缨,立项“超级杂交稻”育种计划并组织实施,该计划顺利进入国家“S—863”计划。超级稻研究目标分期进行,每期目标亩产增加100公斤。第一期目标是每亩700公斤,第二期目标是每亩800公斤,第三期目标是每亩900公斤,……。按照农业部的规定,一个超级稻品种,须连续两年在两个以上百亩片示范达标,就可以宣告亩产目标的实现。

经多次论证后,袁隆平提出了实现超级稻亩产目标的构想:一是杂种优势利用;二是形态改良,如矮秆、少蘖、大穗等具有高产的理想株型。1997年,袁隆平到江苏考察两系杂交稻时突发灵感,脑海里闪现出超高产杂交水稻的形态模式。回到宾馆,他立即按照灵感的启示,从而描绘出以高冠层、矮穗层、高度抗倒、可提高光合作用利用率的形态模式,制定了把优良株叶形与强大的亚种间杂种优势有机结合的培育超级杂交稻的技术路线,即“理想株型+杂种优势”的模式,为实现超级稻的产量目标找到了路子。

袁隆平(左二)在研究杂交水稻

袁隆平为首的研究群体以高产优质的不育系“培矮64S”等为亲本,育出几个具有超高产潜力和米质优良的组合,同时找到了大源足和高度抗倒的理想株型,研究出一批新的超高产组合。经过试种,超级稻的优势初露端倪,增产效果明显。1999年秋,超级稻的百亩示范片亩产均超过700公斤,顺利实现第一期目标;2004年,超级杂交稻亩产800公斤的第二期目标提前一年实现;2011年,超级杂交稻亩产900公斤的第三期目标也成功实现。2014年,湖南溆浦县超级杂交稻百亩示范片平均亩产达1026.70公斤,表明亩产1000公斤的第四期目标取得了重大突破。2018年10月,袁隆平及其团队培育的超级杂交稻品种“湘两优900(超优千号)”再创亩产纪录:经第三方专家测产,该品种的水稻在试验田内亩产1203.36公斤。目前,超级稻正向更高的目标进发!

如果把常规稻、三系杂交稻、两系杂交稻和超级稻的单位面积产量比进行比较,它们之间的比是100:120:129:181,可见超级稻的增长潜力巨大!同时超级稻米质很好,可谓“高产与优质相伴”,具有广阔的推广前景。

第四部曲是“攻关耐盐碱水稻”。

随着中国人口的不断增长和耕地的减少,粮食安全问题将更加突出。粮食亩产量的增长总有极限,那么从其它方面来解决粮食增产是否有新途径呢?在超级稻产量提高的同时,袁隆平和科学家们想到了另一途径,就是充分利用盐碱地。中国内陆有分布广泛的15亿亩盐碱地,其中可开发利用的面积多达2亿亩,是重要的后备耕地资源。如果发挥这些不毛之地可种植水稻的潜力,按照每亩产值按300公斤计算,增产粮食总量600亿公斤,可满足2亿人的粮食需要。

在盐碱地、滩涂等高含盐量的土地上种植出来的水稻称为“耐盐碱水稻”,俗称“海水稻”。国内外在盐碱地上种植水稻的研究已有80余年,但大部分野生品系具有的生产价值不高,产量较低。2012年,袁隆平及其团队决定向研究“海水稻”进军。袁隆平提出的创新思路是:将水稻耐盐碱基因与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结合起来,发掘水稻耐盐碱基因,将其转育到籼粳交高产杂交稻,培育出杂交海水稻,这种稻抗盐碱能力强,同时具有较高的产量和品质,让新的品种在盐碱地和滩涂地上开花,结出高产果实。

袁隆平与学生在实验室

2016年10月,袁隆平担任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主任和首席科学家,并主持该中心设立的30亩海水稻科研育种基地项目试验启动仪式。同年12月10日,武汉海水稻生物技术研究院成立。2018年,袁隆平院士团队在青岛市城阳区盐碱地稻作改良示范基地发起“中华拓荒人计划”,将“开拓亿亩荒滩,增加亿亩良田,多养活一亿人”作为拓荒人的梦想。

2019年,全国海水稻试验基地达9个,覆盖新疆、黑龙江、浙江、山东、陕西、河南等省份,示范种植面积近2万亩。收获时,全国耐盐碱海水稻区域试验种植基地平均亩产突破了400公斤;山东东营示范种植基地平均亩产600公斤,最高亩产达800公斤,呈现了良好的丰产势头。2019年6月,中国专家小组对在迪拜试种的海水稻系列品种采取随机取样、实割称重的方式进行测产,净谷产量达9.437吨/公顷,赢得了迪拜人的信任和赞许。随后越南、印度和斯里兰卡等多个国家也提出了与中方合作的意愿。

2020年,国内种植海水稻达到了10万亩。面对未来海水稻的发展,袁隆平提出,在10年内选育出耐盐度在千分之三至千分之六、耐碱在pH9以上的耐盐碱水稻品种,且年推广面积达1亿亩,平均亩产300公斤,每年就可增产300亿公斤粮食的目标。

从事杂交水稻研究50多年来,袁隆平经历了无数的磨难和艰辛,但他永不言弃,不断创新,迎来了一个个成功的辉煌。

03研究艺术与人格魅力

袁隆平在杂交水稻育种技术过程中所形成的学术思想、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是一笔重要的财富。其重要特点是不迷信权威,敢于创新、善于创新,不断创新,同时他虚怀若谷,博采众长,勇立潮头,通过缜密的思考、扎实的可行的试验,最终获得核心知识产权并成功应用于生产实践,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在研究三系杂交水稻时,科学怀疑精神是袁隆平的前进动力。科学怀疑精神与传统观念、社会的主流观点往往是相悖的,而科学的怀疑精神赋予了袁隆平敢于挑战学术权威的勇气。袁隆平说,尊重权威但不能迷信权威,如果我死守权威,也许至今还一事无成。其次是他选择了正确的技术路线,找到三系杂交稻配套的途径,从实践中认识到了远缘杂交的优势,并幸运地找到野生雄性不育株“野败”,实现三系配套。

在两系杂交水稻的培育过程中,袁隆平的创新思路十分奇妙:他利用了一直被育种家认为的“植物的光、温敏核不育的遗传”这一有害性状,变“有害”为“有用”,而且是“大用”。同时,在实践中攻克了光温敏不育系的选育、不育系不育起点温度遗传漂移的控制、低温敏核不育系繁殖、原种提纯与生产、两系强优组合选配以及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的4大障碍等一系列技术难关,成功地突破了培育两系杂交稻的瓶颈。

在冲刺超级稻的亩产目标中,袁隆平确立了新的创新思路:一是充分利用杂种优势;二是形态改良,选育矮秆、少蘖、大穗等具有高产的理想株型。而创新来自灵感,一次考察稻田,受到启发,灵机一动而设计出以高冠层、矮穗层、高度抗倒、可提高光合作用利用率的稻子形态模式,并构想制定了把优良株叶形与强大的亚种间杂种优势有机结合的培育超级杂交稻的技术路线,即“理想株型+杂种优势”的模式。

形态优势和杂种优势两大增产要素的聚集,可谓珠连璧合,相得益彰。在研究耐盐碱水稻时,袁隆平提出的创新思路是“将水稻耐盐碱基因与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结合起来,发掘水稻耐盐碱基因,将其转育到籼粳交高产杂交稻”,从而培育出抗盐碱能力强,同时具有较高的产量和品质的水稻,在盐碱地和滩涂上结出丰产果实。

“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袁隆平如果没有标新立异的勇气,就没有“杂交水稻”成功的持续创新。袁隆平的学术思想、科研方法和创新精神,是他用智慧心血、高尚情感、漫漫岁月和刻苦实践凝炼而成的精髓,是科学殿堂里的宝贵财富。对昭示同行,启迪后人,开拓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袁隆平的人格魅力感人心魄。袁隆平搞杂交水稻,源于民生。他心系人民的温饱,立志要解决中国人千万年来面临的饥饿问题。无论是在文革的艰难岁月,还是面临技术瓶颈或者家庭困难,他视杂交水稻研究为自己的生命,把实现粮食的丰产作为人生的追求目标。

这种魅力首先来自他的无私奉献。

1974年底,袁隆平在海南制种,此时正处于杂交水稻攻关的关键时刻。妻子邓哲收到了袁隆平父亲病危的电报,便匆匆赶往重庆。他父亲在生命弥留之际,对邓哲说,其他人都可以通知,唯独不要通知隆平,因为他工作太重要太紧张了。邓哲遵照老人的意愿,没有把他父亲去世的消息袁隆平,含悲独自料理完后事。1982年8月,袁隆平的岳母患癌症住院。当时,袁隆平马上要去国外访问,岳母的病情让他去留两难。邓哲看穿了丈夫的心思,安慰他:“你放心去吧,母亲有我照顾,不要紧的。”可是,等袁隆平从国外回来,岳母已经安息九泉。他难过地对妻子说:“真是忠孝难两全啊!两位老人去世,我都未能送终,我是一个不孝的儿子啊!”邓哲流泪劝慰丈夫:“你把杂交水稻试验搞成功,就是对老人尽了最大的孝。”

上世纪80年代,人们的收入普遍不高,而袁隆平把获得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奖奖金1.5万美元捐献出来,设立“袁隆平农业科技奖励基金”,后又不断捐赠并更名为湖南省袁隆平农业科技奖励基金会,资助科技人员的研究活动,同时设立了“袁隆平农业科技奖”,使杂交水稻研究保持活力充满后劲,不断书写新的辉煌篇章!

这种魅力来自于广大人民的高度认同和赞赏。

他在杂交水稻研究的巨大成功给中国人民带来了真正的实惠,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千万年来中国人常常面临的饥饿问题。他获得的那些重大奖励和荣誉,是对他从事杂交水稻研究50多年的肯定和承认。一位来自农村的大学生说,1976年后,由于杂交水稻带来的丰产,告别了以前缺粮的时代,全家人可以敞开肚皮吃饭了!在很多杂交水稻种植区,温饱问题得到解决。村村乡乡有贮备,家家户户有余粮,农民群众深情地说:“用钱靠政策,吃饭靠杂交。”甚至还有人把袁隆平比作当代“神农”、“活菩萨”。湖南郴州市北湖区华塘镇塔水村农民曹宏球,出于对袁隆平心怀感激和敬重,拿出五万元积蓄,请人雕塑了一尊真人大小的汉白玉质地的袁隆平雕像……

江泽民为袁隆平颁发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

这种魅力来自“杂交水稻”的世界认同。

水稻是全球主要农作物之一,有122个国家和地区广泛栽培种植,全世界有一半以上的人口以稻米为主食。袁隆平说,杂交水稻虽诞生在中国,但属于全人类。把杂交水稻推广到全世界,造福世界是我的最大愿望之一。他受聘为联合国粮农组织的首席顾问后,并专门立项支持在世界一些产稻国家发展杂交水稻。在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支持下,借助中国的力量,杂交水稻目前已在30多个国家和地区应用推广,专家们在当地筛选出适于当地气候、生态条件的杂交水稻组合,产量、米质和抗性均十分优异,增产效果明显。高产杂交水稻使缅甸一些种植鸦片的村民看到了希望,他们纷纷改种罂粟为杂交水稻。袁隆平算了一笔账:目前全世界有122个国家和地区种植水稻,播种面积约为1.5亿公顷,其中发展中国家所产的稻谷占全世界稻谷总产量的95%。如每年有2/3的播种面积种植超级杂交稻,每公顷增产粮食2吨,则增产的粮食达2亿吨,那么每年增产粮食可养活8亿人口。

这种魅力在于他的平易近人和乐观向上。

袁隆平朴实无华,常与专家、学生和农民群众打成一片。名气大了后,仍保持朴实的作风,心里始终坚持一个信条,我是搞农业的,如果摆出一个“专家”的样子,农民会疏远你,就不会和你交心。正因为如此,农民对他的爱自发而真诚。一年秋天,袁隆平去湖北黄冈指导工作。方圆几里的农民得知,奔走相告,纷纷赶到县政府门口,非要见这位大名鼎鼎的科学家不可。袁隆平出来与农民们一一握手,一个农民惊讶地说,“袁教授,你的手为何像我们一样粗,脸比我们还黑呢?” 还有一次,某地农民听说袁隆平要去他们村,便提前两天等候着他。他善于博采众长,认真听取专家同事们的意见和建议;他鼓励学生尊重权威而不迷信权威,质疑才是科学的生命,才是创新的源头;他倡导注重实践,认为书本上种不出小麦,电脑里种不出水稻,只有田间地头、车间才是写出优秀论文的地方。袁隆平为人乐观,兴趣广泛,田间地头之余,大概每周有3天有选择性地看业务书,了解农业和水稻的发展趋势及其他知识。他喜欢游泳,钟情于江河湖海,他说爱游泳是因小时候乘船渡沅江,自己在船头站立不稳掉入江中,被船工及时救起,此后袁隆平勤学游泳,在中学时参加湖北省省级游泳比赛夺得了男子自由泳两块银牌。此外,袁隆平喜爱音乐,练就了拉小提琴、跳踢踏舞的功夫。

……

2021年5月22日,袁隆平因病辞世,举国悲恸。他曾说他有三大梦想,第一是禾下乘凉梦;第二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第三个梦想是将海水稻发展到1亿亩,为国家增产粮食300亿公斤,多养活1亿人口。斯人已去,他的创新精神、人格魅力和年年丰硕的杂交水稻,化成了激励亿万青年人不断前行的动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创造出更加辉煌的业绩!

撰文:姚昆仑,巜梦圆大地一一袁隆平传》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