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儿明代表什么生肖

明月寄相思,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人民网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月儿明代表什么生肖1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中秋月》 张熙骅作(十岁) (寄自英国)

《天涯共此时》 邝子淇作(9岁) (寄自荷兰)

《举头望明月》 郑婷妤作(9岁) (寄自比利时)

《中秋节随想》 刘子运作(十二岁) (寄自西班牙)

对身在海外的华裔青少年来说,“中秋节”是寓意团圆的中国传统节日,是鲜活而富有内涵的节日,是请月亮捎去对故乡亲人祝福的节日,是吃圆圆的月饼的节日……在一年一度的中秋节来临之际,他们将对故乡的思念、对亲人的惦念以及对节日的理解,浸于方块字中,流淌于画笔下。

一块月饼一片情

季子婕(11岁)

前几天跟着妈妈到售卖中国食物的超市买东西,在货架上看到摆放整齐的一盒盒月饼,想着中秋节又快到了。

往年,每逢中秋节,爸爸都会买些月饼分给店里的工作人员。他还告诉我,中秋节寓意团圆,也寄托了对亲人的祝福。中秋赏月是我们家的必备节目,妈妈会泡上一壶茶,再准备一碟月饼和一些瓜子、水果等小食,等着月亮出来。

妈妈不仅给我讲“嫦娥奔月”的故事,还教我唱歌:“八月十五月儿明呀,爷爷为我打月饼呀,月饼圆圆甜又香啊,一块月饼一片情哪。爷爷是个老红军哪,爷爷待我亲又亲哪……”

我问妈妈什么是红军?她讲起了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故事,他们翻雪山过草地,勇往直前,不怕牺牲,这种精神也鼓舞了我。从小到大,爸爸、妈妈常给我讲中国历史故事,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也深深地吸引着我。他们让我现在好好学习,以后可以为中国发展贡献一份力量,只有国家强大,别人才不敢随意欺辱。

(寄自荷兰)

月儿圆圆 亲人团圆

邓诗萱(8岁)

中秋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也是全家团圆的日子,每年到这个特别的日子时,家里都会准备美食,比如月饼、丸子、红烧鱼等。我也把中秋节叫作“月饼节”,那天的月亮很圆,月饼也是圆圆的,亲人也要团圆。

今年中秋节前,童心中华文化学校周校长送给我们一盒月饼,是莲蓉馅的。没到中秋节,我们就把月饼吃完了,但还是期待着中秋节的到来。因为时差的缘故,我能过两次中秋节,在国内的姥姥和亲戚过中秋节时,我可以通过视频感受节日的氛围。之后,我还能在美国再过一次中秋节,虽然那天我会在上午跟妹妹到老师家学钢琴,之后会上两个半小时的中文课。但晚上,我可以和朋友们到石头山公园野营,玩一些探索活动,再围着篝火吃烧烤,也会和朋友们一起赏月,给他们讲述中秋节的来历和故事。

(寄自美国)

到海边赏月去

薛韵怡(12岁)

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又到了。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记得在我5岁那年,爸爸妈妈带我回广州跟爷爷、奶奶和姑妈一起过中秋节。那天晚上,星光点点、明月当空,小区里挂满了各种颜色的花灯,也有一些人在猜灯谜。我和姑妈提着红色的灯笼,漫步在小区花园的小路上,十分惬意。回到家中,爷爷奶奶已经摆好满满一桌赏月的食品,有味道各不相同的月饼、沙田柚等。赏月时,爷爷奶奶一边吃着月饼,一边介绍中秋节的传统习俗,让我对中秋节及节日承载的文化信息有了更多的了解。

天上月圆,人间团圆。中秋节是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载体之一,也是一家人团圆的日子。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我们今年仍然不能回国和亲人一起过中秋节,但还是准备按照往常的习惯到海边赏月,也希望把我们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告诉嫦娥,让她把祝福捎给远在家乡的亲人。

(寄自丹麦)

那轮心间的明月

陈雨欣(15岁)

中秋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也是一个温暖的节日。每逢中秋节,我们心里念的、嘴上说的,都是“团圆”。

记得有一年在家乡过中秋节,傍晚时分,家家户户开始聚在一起,在餐桌上摆上各种各样的佳肴,亲戚朋友也有说不完的话。赏月时,大家捧着美味的月饼,出门去看高挂在天空像个大玉盘的月亮。关于月亮的传说有很多,那些一边听老一辈讲述月亮的故事,一边吃月饼赏月的时刻那么温馨。如今回忆起来都是那么美好。

时光如水,那一轮故乡的中秋月永远留在我的心间。虽然人在海外,但是每年中秋节时,我和家人都会吃月饼,仪式感满满的,也将那一份对故乡亲人的思念和祝福请月亮捎回去。

(寄自西班牙)

听妈妈讲“摘月亮”的故事

马源钰(12岁)

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秋节又要到了!

每年中秋,我和家人都会给远方的姥姥姥爷打电话,虽然相隔甚远,但我们的心却很近。老师说过,这就是“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虽然我的大部分中秋节是在美国度过,但每年妈妈都会带着我们喝茶、吃月饼、背诗,也会给我们讲中秋节的故事。关于中秋节的故事可真多啊,在我的记忆中,妈妈给我讲过嫦娥奔月的故事,老师在中文课上讲过唐玄宗游月宫等故事。听说这些故事在中国家喻户晓,我和妹妹每次都听得很入迷。

记得有一次,我们一边喝茶,一边听妈妈讲她小时候过中秋节的故事。那年中秋节晚上,姥爷对妈妈说:“等着啊,我今晚给你摘月亮!”妈妈兴奋地叫道:“咦,真的吗?怎么摘啊?”姥爷笑着说:“得等到晚上天黑了以后才行。”接着,姥爷倒满了一碗水,放到了阳台上,然后一家人进屋吃饭。晚饭后,大家到阳台上赏月,妈妈急着问:“月亮呢?什么时候摘呀?”这时,姥姥忍不住大笑。“早就给你摘下来了!你看,不就在这儿了么?”姥爷边说边笑眯眯地指向碗里。

(寄自美国)

圆月带去我的思念

秦郅刚(12岁)

不知不觉,中秋节又要到了,这是一个散发着浓浓思念之情的节日。

听妈妈说,中秋节是中国传统节日,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秋夕祭月演变而来,自古便有祭月、赏月、吃月饼、看花灯、赏桂花、饮桂花酒等民俗。

今年是我在比利时度过的第12个中秋节,虽然在国外过中秋没那么热闹,也不能跟国内的家人团圆,但我们家还是很重视。

去年中秋节时,妈妈做了一大桌中国美食。吃过晚饭,微风徐徐,妈妈提议一家人在花园里赏月。月亮就像一个悬挂在天空的大玉盘,在银色的月光下,我们一边吃着月饼、西瓜、桃子等,一边赏月畅谈。抬头看着月亮,我思绪万千,想起了嫦娥奔月的故事——月亮上真的有嫦娥、玉兔和桂花树吗?如果有,他们现在还好吗?我还想起了在国内的家人,已经很久没有见到外公外婆了,他们身体还好吗?让这轮明月带去我对他们的思念。

希望明年中秋节时,能在故乡看明月,和家人团聚。

(寄自比利时)

将思念放在月饼中

吴正望( 9岁)

中秋节快到时,妈妈说要教我和哥哥做月饼。想到在中秋节能吃上自己做的月饼,就很开心。但一想到因为疫情,我们已经3年没跟国内的亲人团聚,又有点伤心。

我今年9岁,和姥姥、姥爷、爷爷、奶奶团聚还是在3年前。虽然每周都跟他们视频通话,可我最想的还是跟他们当面拥抱。在这3年,我不仅长了身体,在很多方面也取得了进步:去年获得了比利时国际象棋青少年比赛的8岁组全国亚军;在施坦威国际青少年钢琴比赛(比利时赛区)中,我是组里年龄最小的孩子,虽然没有获得名次,但得到了锻炼并收获了舞台经验。

期待早日回国与家人团聚,让姥爷教我钓鱼,跟姥姥去游乐园,和奶奶一起折纸,陪爷爷散步。那时,我还要让他们品尝我亲手做的月饼。

(寄自比利时)

千里共婵娟

张慧茹(14岁)

一个人漫步在荷兰鹿特丹街头,微风拂过,落叶沙沙,带着我的思绪向东方飘去。“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秋节快到了,在这个寓意团圆的中国传统节日里,不能和在故乡的奶奶一起赏月、吃月饼,不知她老人家是不是也在想着我。我的心里揣着一份牵挂,过往中秋节的一幕幕浮现在眼前。

我们没来荷兰前,中秋节是孩子们非常期盼的日子。在那天,家人们干劲十足,在田间地头忙着收获。看着丰富的瓜果蔬菜,心头不由地涌上一种拥有了全世界的富足感,那种温馨的感觉至今是我的甜蜜回忆。晚饭后,在皎洁的月光下,左邻右舍围坐一起,打牌、下棋、玩游戏,一起品尝香甜的月饼,欢声笑语洒遍了庭院的每个角落。恍惚间,好像这一切就发生在刚才,发生在身边。

“月是故乡明”。我现在虽然人在荷兰,但风车和郁金香不能让我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变淡。乡间的稻浪,庭院里的欢声笑语,奶奶做的月饼,都让我魂牵梦萦。我也相信,虽然亲人不在一起,但彼此的心是相通的,是互相祝福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寄自荷兰)

月儿明代表什么生肖2

【走近文艺家】

光明日报记者 刘平安

吕远,91岁的他一生都在为中国音乐事业奋斗,创作的《克拉玛依之歌》《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以及翻译的作品《北国之春》至今仍广为传唱,曾获金唱片奖、金钟奖终身成就奖。

今年2月,为支援中国人民战疫,日本政府和人民捐赠了大量物资,并附上“山川异域,风月同天”等诗句,感动了无数国人。而当日本的疫情日趋严重时,我国政府、企业和人民,也“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向日方捐赠了物资,与日本人民携手共克时艰。

中日两国之间的友好互动让在家休养的我国著名词曲作家吕远深受触动。“我认为世界上最聪明的事就是朋友越多越好,敌人越少越好。”吕远说,“患难见真情,疫情期间两国间暖心的相互驰援,引发全网刷屏,说明中日两国人民都是爱好和平的,和谐最得民心。”

1929年9月11日出生于辽宁丹东的吕远,曾经历过日本帝国主义长期的残暴统治。“在自己的土地上被欺压、被侮辱”和“当亡国奴”的经历使得吕远从童年开始就立志要为祖国的强大而奋斗。这也是他一生都在用音乐讴歌中国军人、讴歌建设者、讴歌美好生活的原动力。

早年的经历并没有让吕远一直活在仇恨中。他认为,“应该把日本军国主义与日本人民区分开”,和平友好既是民心所向,也是大势所趋。只是这种心理的变化经历了一个过程。

吕远从小就喜欢音乐,13岁考入临江矿山学校,学习采矿、冶金等专业技术的同时还系统学习了西洋音乐。1945年秋天,共产党接收了他们学校并带来了革命文艺作品《兄妹开荒》《夫妻识字》等。刚开始,吕远觉得这些作品又俗又土,不过他的观念很快就发生了改变。

1946年,吕远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宣传队,演出时,他们自信满满地上台演奏自以为高级的西洋乐曲,台下的老百姓和战士不仅没人鼓掌,还开始无聊地交头接耳。而接地气的民族音乐一响起,台下立马就热闹起来,掌声叫好声不断。这样的落差让吕远意识到,无论什么音乐,人民喜欢、人民需要才是最重要的。1948年在辽东省(解放区)林业局职工宣传队的积累,加上1950年之后在东北大学(后改名为“东北师范大学”)的深造,使吕远系统掌握了音乐知识以及革命文艺理论,从而奠定了他的音乐观和创作观。直到今天吕远仍反复强调一句话:“歌曲是为时代和人民服务的,歌曲经典不经典,人民群众说了算。”

1954年,吕远被分配到中央建政文工团做创作员,为表现新中国建设战线的感人事迹而创作。“新中国第一批现代化工业基地的建设者,都是从战场上走下来的转业军人。战争结束后,党中央一声令下,几十万军人脱下军装,交回武器,拿起瓦刀和铁锹,走向无尽的原野,开始新的战斗。”吕远说,“从祖国的东北、西北到祖国的东南、西南,他们开辟了一个又一个工地,修建起一座又一座城市,直到两鬓渐白。”吕远在他们中间奔走,在风雨和尘土中创作出《建设者之歌》《克拉玛依之歌》《走上这高高的兴安岭》《再见吧,第八个故乡》等经典作品。

1963年吕远被调到海军政治部歌舞团任艺术指导,开始创作反映祖国海防建设和军人品德的歌曲,他又跑遍祖国万里海疆,采访了无数英雄,创作出《八月十五月儿明》《钢铁战士麦贤德》《毛主席来到军舰上》等歌曲。

“文革”结束后,新的文化生活开始了,吕远的作品也开始反映新时期人们的生活,《泉水叮咚响》《牡丹之歌》《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等相继涌现。吕远的作品不仅成了中国各个发展时期的时代强音,同时也在传唱中持续带给人无穷的力量。比如,《泉水叮咚响》如破冰船般开创了爱情歌曲的先河,影响了几代人。

很多人知道吕远是著名词曲作家,创作了大量优秀作品,他的音乐成就了蒋大为等一大批优秀歌唱家,但是知道他做过二十多年中日文化交流工作的人却相对较少。

吕远早期曾协助中国音协翻译过日本的群众歌曲。改革开放初期,中日两国开始进行一些文化交流时,他被派去接待日本音乐团体。他促成了两国艺术家共同演出中日文化交流史上合作的第一部大型歌剧《歌仙——小野小町》。随着交流与合作的深入,吕远更意识到睦邻友好的重要性。

30多年来,吕远为促进中日文化交流不懈努力。他将《北国之春》等30多首日本歌曲译配、介绍到中国,他创作的《世界之爱》《永远要憧憬》《人人心中花盛开》《东京湾——扬子江》《北京——琉球友好之歌》等作品在日本广为流传。此外,吕远还曾邀请中日两国艺术家在八达岭、山海关等地连续举行十届“长城之春”音乐会,推出了大量中外友好、世界和平、环境保护等公益题材的音乐新作。

记者曾因一次采访走进油城克拉玛依,当时对一个细节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克拉玛依市区广场、文化馆、学校等随处可见《克拉玛依之歌》的“踪迹”——曲谱和到处飘荡的歌声。与他的音乐如此“高调”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吕远本人却极其低调。他常说:“我只是一名文艺战士,只是在尽自己所能完成党和人民交给我的任务。从我个人来说,是没什么成就可言的。”

91岁的吕远把一生都奉献给了音乐事业。虽然岁月不饶人,体力不如以前,但只要国家和人民需要他,他都时刻准备着。

《光明日报》( 2020年03月25日13版)

月儿明代表什么生肖3

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是千千万万为党和人民事业作出贡献的杰出人士的代表。他们身上生动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他们的事迹和贡献将永远写在共和国史册上!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

郭兰英和学生进行演出

光明网讯(记者 车静雯 赵刚 陶媛)郭兰英,“人民艺术家”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她为中国民族歌剧表演体系的建立和民族演唱艺术的发展作出开拓性贡献。新中国成立后,塑造了《白毛女》中的喜儿、《小二黑结婚》中的小芹等众多光彩夺目的舞台艺术形象。她演唱的《我的祖国》《八月十五月儿明》等脍炙人口的歌曲,历经半个多世纪传唱至今。

1949年10月 郭兰英参加世界青年联欢节后回国

1949年,郭兰英随中国青年代表团参加了在匈牙利举行的第二届世界青年学生和平与友谊联欢节,以演唱《妇女自由歌》获奖。“我那时候才19岁,我们在国外一共拿了三个奖,我是三等奖。接到了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我们就回来了。”回忆起当时的情景,郭兰英依然很激动,“三个人抱着奖,在天安门前面,毛主席给我们招手,幸福得不得了。我们拿着大旗子,敲着锣鼓,带着奖章,说不出什么话来,就是笑,掉眼泪”。

作为中国民族新歌剧的代表人物,郭兰英曾出演过众多脍炙人口的作品,《白毛女》中的喜儿、《小二黑结婚》中的小芹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而她演唱的歌曲更是广为流传,“我唱的歌大部分都是歌颂党、歌颂领袖、歌颂人民的,所以我也喜欢这些歌,我也愿意唱。其中就有《我的祖国》,这是我最喜欢的。”

1956年,《我的祖国》作为电影《上甘岭》中的插曲应运而生,由郭兰英演唱,“老搭档”乔羽作词、刘炽作曲。“当我拿到这首歌的时候,我就特别喜欢。我从那时候开始唱,一直到现在,只要是一唱《我的祖国》,总是有一种感情在里面,总想掉眼泪。”郭兰英说,“歌词虽然很简单,但是一唱到姑娘就是我们祖国的人民,小伙也是祖国的人民,这首歌唱出了祖国所有的山山水水。我作为一个中国人,也感觉挺自豪的”。

《我的祖国》整首歌以朴实无华的语言、真挚深沉的情感表达了中华儿女歌颂自己“美丽、英雄、强大”祖国的真实心声,一经推出就红遍大江南北。

郭兰英为人民群众演出

郭兰英说,自1946年开始参加革命,她就一直牢记要“为人民服务”,“多干事,老老实实、勤勤恳恳的,没有自私自利,不要只想到自己,要想到人民。”

今年90岁的郭兰英总是以一个党员,以一个革命者来要求自己。“没有人民群众、没有党就没有我的一切,所以我感谢人民群众,感谢我们的党。”(本文图片均由被采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