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蝇点璧代表什么生肖

壶说红楼梦:麝月,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廖一壶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青蝇点璧代表什么生肖1

《石头记》人物麝月,是贾宝玉身边一等丫鬟,怡红院里的四大丫鬟之一。四大丫鬟是袭人、晴雯、麝月,秋纹。麝月排第三位。麝月忠厚老实,心地善良,安分守己、体贴照顾、善解人意,关键时候还能挺身而出。

麝月

麝月,原型是陈荐夫。

证据一。名字相关性。麝、薦,字形相似,其中都有鹿。

麝月的月。陈荐夫著有《水明楼集》。曹学佺《水明楼集》序说,《水明楼集》取自杜甫诗:“四更山吐月,残夜水明楼。”

证据二。麝月、陈荐夫都贫穷。宝玉笑问道:“你怎么不同他们玩去?”麝月道:“没有钱。”

证据三。麝月是“笨笨的”。王夫人道:宝玉房里常见我的,只有袭人、麝月,这两个笨笨的倒好。陈荐夫《水明楼集》自赞:守雌乎,拙于婴儿。陈荐夫《水明楼集》六子诗-伯孺兄:曰余驽钝资。

证据四。麝月是七个大丫鬟之一。陈荐夫与谢肇淛、邓原岳、安国贤、曹学佺、徐熥、徐兴公称「闽中七子」,又是竹林后七贤之一。

证据五。麝月不爱外出。陈荐夫晚年眼盲,也不能外出。曹学佺《水明楼集序》:目不涉诗书,迹不交山水者,十有余年。

证据六。麝月曾经生病回家修养。“麝月又现在家中养病。”陈荐夫也有类似经历。

证据七。麝月和晴雯关系密切。晴雯原型是徐兴公邻居吴雨,家有磊老山房。陈荐夫《水明楼集》题磊老山房。

证据八。麝月和花袭人关系密切。陈荐夫《水明楼集》将之鸠兹别汝载能始茂之、送林茂之还金陵。

陈荐夫

陈荐夫(1560-1611),名邦藻,又字幼孺,号冰鉴,以字行。闽县人。生于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六月十三,卒于万历三十九年(1611)。父朝钜,邑诸生。母乃林春泽之女。荐夫少孤而贫。万历二十二年(1594)才中了举人,时已三十余岁,后会试屡考不中。公车所经之处,他游历大江南北。荐夫善为六朝文,诗亦工丽,有中晚唐之风。和从兄价夫皆以诗名,荐夫与谢肇淛、邓原岳、安国贤、曹学佺、徐熥、徐兴公称「闽中七子」。晚年贫益甚,末年病呕而死。著有《水明楼集》。

邓原岳、谢肇淛、曹学佺、林宏衍、陈荐夫、徐熥、徐兴公,合称“竹林后七贤“。

陈荐夫《水明楼集》自赞:儒不能文,侠不能武。守雌乎,拙于婴儿。资身也,笑于钱虏。抗俗状,若尘容,故白眼而赤面。厌埃雾,与泥塗,廼双屐而一尘。若乃定霸乎骚雅之壇,角胜乎清言之圃。则骋其足,刷其羽,晋其屋,唐其语、吾窃以自许。

《闽中录》:幼孺三上春官不第,病目双瞽。苍按:荐夫病瞽,祷精于善渓白马王曰:“枯眸双翳,空繙三载医方。朽质仅存,何补九年贤籍。」按:荐夫卒年五十一,生于嘉靖庚申,卒于万历庚戌。兄弟自相酬倡。桐城阮自华赠诗曰:「孝廉宿愤世,遁景栖深宫。亲朋希得见,杯酒将谁同。」

1587年,万历十五年丁亥。徐熥始交陈邦注。与“二孺”(陈价夫,字伯孺;陈荐夫,字幼孺)诗往来。

1588年,万历十六年戊子。夏,徐熥作诗《青楼侠气卷》赠妓李仪卿,即李贞丽,是李香君的义母,长香君九岁。同时唱和者十余人,陈荐夫有和作。陈荐夫送徐熥北上应试,作《燕京篇送惟和北上》。

1589年,万历十七年已丑八月,谢肇淛、陈椿、陈荐夫等过绿玉斋,作诗。

1591年,万历十九年辛卯。秋七月,徐熥同陈鸣鹤、陈荐夫、徐兴公等集陈椿于山草堂。徐熥开始与陈荐夫等选辑《晋安风雅》。

1592年,万历二十年壬辰。正月,徐熥奔丧至家。陈荐夫作《闻惟和奔丧归家寄唁》。十一月,徐熥与陈鸣鹤、王崑仲、陈价夫、陈荐夫等出游永福方广岩,题刻岩石,又作《游方广岩绝顶二十四韵》。

1593年,万历二十一年癸巳。夏,徐熥、徐兴公与邓原岳、陈仲溱、袁敬烈、陈荐夫等过郑善夫墓。

1595年,万历二十三年乙未。二月,徐熥在京城,与邓原岳、陈荐夫、曹学佺游。徐熥与陈荐夫、曹学佺步月长安街。三月,徐熥在京城,下第。徐熥拟在京谋一职以养生母,陈荐夫强之南归。三、四月,徐熥南归,不胜途穷身贱之慨;与陈荐夫同行,春尽,至松陵舟中始分手,有诗怀之。

1597年,万历二十五年丁酉。春,曹学佺赴京谒选。陈荐夫有《赋得征马嘶送曹能始北上》。秋,陈荐夫有《送惟和北上》。徐熥与陈价夫、陈荐夫兄弟十年来酬唱赠答盈箧,忆十年前“二孺”赠诗,徐熥因题《二孺赠诗卷》。

1598年,万历二十六年戊戌.六七月间,徐熥与陈荐夫同行,过彭城,渡淮,七夕至广陵。陈荐夫为徐熥《晋安风雅》作序。

1599年,万历二十七年己亥。春,徐熥、徐兴公与陈荐夫由琼河泛舟至义溪,徐熥、徐兴公与陈价夫兄弟于水明楼听雨。七月,徐熥与赵世显等集侣云堂。徐熥作书报王若。徐熥病,由古田归福州。徐熥以书招陈价夫、陈荐夫兄弟,将有所托。陈荐夫《水明楼集》哭徐惟和:残魂几日相寻我,遗嘱先时转付人。陈荐夫作《祭陈汝大徐惟和入高贤祠》。

1607年,万历三十五年丁未。秋,陈荐夫过绿玉斋,作《重过惟和绿玉斋感赋》二首,感其田园易主。

1608年,万历三十六年戊申。陈荐夫追怀徐熥,作《荆溪舟中夜悼徐惟和》。

1610年,万历三十八年庚戌。陈荐夫病呕而死。

1615年,万历四十三年乙卯。曹学佺为陈荐夫诗文集撰序,言荐夫于诗之道负俊才而专一志;并言荐夫临终愿以魂魄依曹学佺。

和徐兴公的交往

陈荐夫和徐熥、徐兴公兄弟交往密切。

徐兴公长子徐陆(1590-1616),字存羽。徐陆娶陈怀骊,为陈价夫季女、陈荐夫侄女,有子徐钟震,字器之。

陈荐夫《水明楼集》六子诗-徐惟起:“徐生抱壮图,体质何独变。退者不胜衣,允矣明时彦。拥著数万卷、何假百城面。探曦岂言疲、登临不知倦。拆理采腴辞,论文存片善。直是清虚来,非与纷华战。勉旃赋《子虚》,还期汉廷荐。”

徐兴公《竹窓杂录》:陈幼儒既举孝廉,贫日益甚。偶谒一当道,令其咏《点额盆鱼》。幼孺云:“盆池影里波纹下,一片朱砂鹤顶圆。为是龙门挣不上,至今摇尾乞人怜。”

徐兴公《鳌峰集》仲冬望后屠田叔奉命入楚同社诸子买舟追送余与玉生伯孺幼孺惟和共载舟中携笔砚书画之属相对甚适玉生作野航恰受两三人画意各以杜句为韵余得野字、题水明楼赠幼孺、水明楼听雨短歌、和幼孺美人买铁马歌、短歌寄幼孺、答陈幼孺见赠柿叶庐歌次韵、春日雨中屠田叔转运招飮隣霄台同钱叔达山人陈幼孺孝廉王粹夫文学惟和家兄分得觞字、宿幼孺招隐楼、怀陈幼孺久客邵武、义溪别伯孺幼孺、和陈幼孺情诗用会真韵、秋日陈汝大邓汝高陈振狂陈子卿陈幼孺袁无竞惟和兄集绿玉斋时子卿幼孺惟和下第归自燕都汝高将奉使入浙余亦吴越之游、得陈伯孺幼孺书、七夕邓汝高计部招同佘宗汉谢修之明府邓道鸣阃帅钱叔达山人陈汝大王粹夫文学陈幼孺孝廉康元龙袁无竞茂才惟和家兄集玉皇阁得珠字、和幼孺无题、同幼孺惟和由琼河泛舟至义溪过幼孺水明楼、宿水明楼赠二孺、次韵和幼孺水明楼即事四首、太末舟中梦陈幼孺、过水明楼哭幼孺、宿陈幼孺水明楼。

徐兴公《红雨楼文集》蕉雨亭诗序:厥裔伯孺、幼孺起诗名于布衣,踵祖先之遗轨。

徐兴公《红雨楼文集》玉闺春咏序:林生贫而不谐于俗,屈首经生,有罗李之穷。尝师吾友陈幼孺氏之为诗。

徐兴公《红雨楼文集》答陈志玄司城:幼孺陈兄丧明数载。

徐兴公《红雨楼文集》与曹能始:幼孺目疾,颇能见光,所托事闻兄极力周旋,可嘉友道之厚。第陈君命穷,未识能济否。

徐兴公《红雨楼文集》寄屠田叔:陈幼孺双眸失明,今几两载。天之妒才如是,为之奈何。

徐兴公《红雨楼文集》寄谢在杭:陈幼孺有左丘之疾,今两岁矣。

徐兴公《红雨楼文集》与陈泰始侍御:陈幼孺清才绝世,天既困以无目,而又夺之以年。人生遭际之穷,此君为甚。而其遗言绪论,尽有可传者。因贫不能杀青,韫之箧笥。以故向年纂修郡乘,两总裁公未尝窥其著作,弗为之传。乃附数语于先孝廉传末,不足尽其生平。伏冀台丈揽辔澄清之暇,求玄晏先生一言,补郡志之所弗及。则幼孺九原可作,宁论子孙世世之感哉。

徐兴公《红雨楼文集》寄郭圣仆:幼孺丈托足下,秦淮仁兄向云有眼医如神,曾为致之否?能于客邸医视,差胜邀之入闽耳。

徐兴公《红雨楼文集》寄曹能始:承索《诗薮》,弟原有一副,为谢伯元借去不还。今转借林任所一部寄上,已经陈幼孺看过,第未严耳。兄欲刻,须再校之。

徐兴公《红雨楼文集》答屠田叔:且也生平交游,半入鬼箓。而陈伯孺、幼孺又复告逝,嘤鸣失侣,愈益孤陋。

徐兴公《红雨楼文集》重兴圆明院疏代幼孺作。

陈荐夫《水明楼集》夏日同陈汝大汝翔伯孺兄集徐惟起园居席上赋答、送屠使君至囦溪余与二徐玉生伯孺同舟玉生作野航恰受两三人图因折杜句为韵得两字、水明楼答惟和兄弟春宵听雨歌、五岳真形歌为徐兴公母夫人寿、为兴公题边景昭莺桃册子、柿叶庐歌赠兴公并贻郎君存羽、同徐二陈二访程子晖所居、得惟起秋日见寄之作、兴公之吴中乞铭临送不及、同汝翔兴公访振狂吸江亭、九日兴公振狂在杭游鼓山病不能从、闻兴公归自吴中却寄、春日雨中屠田叔使君招集邻霄台同钱叔通徐惟和惟起王粹夫分得齐字、女翔惟秦惟和惟起无兢枉集招隐楼赋答、囦溪泛舟怀惟秦惟和兴公伯孺兄旧游、秋日同汝大振狂子卿汝高惟和惟起无兢集绿玉斋时惟和子卿下第归自燕予归自吴兴汝高将以使事入浙惟起将游吴越、春暮同汝大玉生惟秦惟和惟起能始集无兢城南水亭、七夕邓汝高民部招集玉皇阁同钱行道佘宗汉谢修之邓道鸣陈汝大康元龙王玉生徐惟和惟起袁无兢分韵时汝高以督饷使浙便道过家、天香阁晚望见玉生惟起壁间诗有怀、春日陪惟和惟起由琼河泛舟至溪上同赋、和兴公女伎作男剧、和兴公春日闲居二首、仲秋朔日王元直招集城南楼送沈从先归姑苏曹能始官留都陈汝翔之惠州王玉生之清漳陈惟秦之聊城徐兴公之建溪蒋子才之白下、花朝喜兴公自浙东归、英台墓和兴公作、送马季声徐兴公同游粤西、贺徐兴公得孙其子妇余姪女也、秋日寄徐二兴公、题溪楼听雨图送惟和兄弟归冶城、夜坐口占赠惟和兄弟、灯下闻溪答兴公、鸰厡秋雨卷为兴公赋、题惟起扇头小景。

交友记录

徐熥,秦可儿、贾珠原型。

陈荐夫《水明楼集》六子诗-徐惟和:“大徐吾同调,蚤岁禀英特。居常好遨游,一一穷阡陌。探讨了不闻,乃返富经籍。既解匡生诗,亦善梁丘易。起家应孝廉,徒步射奇策。鱼目混随珠,向云铩长翮。齐瑟不为竽,荆山岂终石!物固有推移,君情无怵迫。”

陈荐夫《水明楼集》送屠使君至囦溪余与二徐玉生伯孺同舟玉生作野航恰受两三人图因折杜句为韵得两字、重过惟和绿玉斋感赋、寄赠徐七惟和、帝京篇送惟和北上、水明楼答惟和兄弟春宵听雨歌、题马远画为惟和赋、村居寄徐大惟和、闻惟和奔丧归寄唁、病中喜惟和过山中草堂、下第后呈徐惟和文梦珠邓太素、舟次松陵余将有苕川之行惟和先归赋此为别、春日雨中屠田叔使君招集邻霄台同钱叔通徐惟和惟起王粹夫分得齐字、女翔惟秦惟和惟起无兢枉集招隐楼赋答、囦溪泛舟怀惟秦惟和兴公伯孺兄旧游、鱼梁道中怀邓汝高民部徐惟和曹能始二孝廉、同许灵长太学张去华山人徐惟和曹能始二孝廉集邓汝高民部署中赋得长安新柳送张成叔太学还四明得楼字、秋日同汝大振狂子卿汝高惟和惟起无兢集绿玉斋时惟和子卿下第归自燕予归自吴兴汝高将以使事入浙惟起将游吴越、春暮同汝大玉生惟秦惟和惟起能始集无兢城南水亭、七夕邓汝高民部招集玉皇阁同钱行道佘宗汉谢修之邓道鸣陈汝大康元龙王玉生徐惟和惟起袁无兢分韵时汝高以督饷使浙便道过家、和徐大无题、闻惟和下第却寄、春日陪惟和惟起由琼河泛舟至溪上同赋、舟中呈惟和、口占别惟和、同惟和吉甫能始长安街步月、东平马上戏作答惟和、丹阳舟中对月答惟和、仙霞岭见惟和题名、送惟和北上、题溪楼听雨图送惟和兄弟归冶城、夜坐口占赠惟和兄弟、荆溪舟中夜悼徐惟和、祭陈汝大徐惟和入高贤祠文。

徐熛,徐兴公三弟,贾兰、棠村原型。

陈荐夫《水明楼集》题徐惟扬法云寺书舍。

徐㭿,贾政原型。徐兴公父亲。

陈荐夫《水明楼集》徐永宁公像赞:猗与先生,癯然者形,超然者情。三鳣则粤伯起,五斗则楚渊明。是谓今之独行。无田乎,何损于季子。有子也,更富于徐卿。吾安知其不为金闺之彦,兰台之英,而益大乎先生之家声。於戏,先生既曰茂名,亦可称永宁。。

曹学佺,贾母原型。

曹学佺《海色篇》(丙申)(1596)峡口逢陈幼孺

曹学佺《续游藤山》(辛丑)(1601)答陈幼孺

曹学佺《苕上篇》(辛丑)(1601)别诗十三首-陈幼孺

曹学佺《更生篇》(戊申)(1608)喜陈幼孺至同子庾茂之女载赋、陈幼孺见嘲邸中无历日作此答之 、送陈幼孺之芜湖、送幼孺还闽、送梅子庾同幼孺之吴越

曹学佺《两河行稿》(己酉)(1609)同王粹夫夜坐闻陈幼孺讣音作此志哀。

曹学佺《水明楼诗序》:水明楼者。取杜少陵“四更山吐月,残夜水明楼”之句也。少棱栖止夔峡,无人晤语,中夜懐归,展转不寐。尝曰:「客睡何曾著,秋天不肯明。」忽然而现此境,成此句,不知其所以然,似鬼似仙,又有似于禅,在人遇之耳。东坡曰:「精气为魄,魄为鬼。志气为魂,魂为神。众人之志,不出于飮食、男女之间,与凡养生之资。其资厚者其气张,其资约者其气微。故气胜志而为魄。圣贤则不然,以志一气,清明在躬,志气如神。虽禄之以天下,穷至于匹夫,无所损益也。故志胜气而为魂。试论子美当日之受用,其为饮食男女乎?其养生之资,厚且约乎?其所以禄之、穷之者,有损益乎?「四更山吐月。残夜水明楼』之句,似抑怨为鬼乎?亦清扬为仙乎?至今千百世而下,信体魄之凝滞于物乎?亦吟魂之虚明无寄乎?故余亦曰:子美之诗非有异于人,其所以为志者异也。然子美自言「入夔之后,于律转细。』子美平生虽不谈禅,而诗不穷不工,禅不穷不精。诗不涉议论则细,禅不著见闻则圆。其关摭殆有合焉。人之一身,志与气恒相胜,魂与魄若递换。而以逹者论之,一身而有二物,无是理也。故人不深乎禅理者。未有知诗者也。予友陈幼孺,少孤而贫,三十始为诸生,领鄕书应试南官,不第而归。贫益甚,至丧厥明。末年病呕而死。其所为养生之资,饮食、男女之欲,约而且废矣。独于诗之道,负俊才而专一志。质癯而腹腴,语险而法中。虽目不涉《诗》《书》、迹不交山水者,十有余载,然下帷之夫,骇其博雅,好游之士,推其韵致矣。倘所谓闭门造车,出门合辙者耶?幼孺临终时谓王粹夫曰:“若能始者,吾死后魂魄犹依此君也。”噫!吾友之魂魄岂能舍是诗。予今为之序如此,亦足以复幼孺矣。

陈荐夫《水明楼集》送陈彦宗以曹能始书谒永嘉令君、曹能始新移公署喜予至赋答、将之鸠兹别汝载能始茂之、鱼梁道中怀邓汝高民部徐惟和曹能始二孝廉、同许灵长太学张去华山人徐惟和曹能始二孝廉集邓汝高民部署中赋得长安新柳送张成叔太学还四明得楼字、春暮同汝大玉生惟秦惟和惟起能始集无兢城南水亭、送曹能始之金谿吊座师周明府、仲秋朔日王元直招集城南楼送沈从先归姑苏曹能始官留都陈汝翔之惠州王玉生之清漳陈惟秦之聊城徐兴公之建溪蒋子才之白下、送曹能始参藩蜀中、寄曹能始参知、临行再送从先能始、同惟和吉甫能始长安街步月、戏咏宫柳柬曹能始进士。

谢肇淛,薛宝钗原型。

谢肇淛《小草斋集》五子篇-陈孝廉幼孺:幼孺生知资,一语便破的。弱冠窥风騒,顿悟不终日。时从野径外,却归大道域。浸淫及中晚,茹英醊其液。情深语瑰奇,往往似长吉。幸上公车书,翻婴左丘疾。瞢腾一室间,声入便能忆。偏师攻长城,所向无坚敌。君平既弃世,牢骚天地窄。哀哉七尺躯,青蝇为吊客。

谢肇淛《小草斋诗话》:陈幼孺工丽宛至,却自中、晚得来。与徐惟和、邓汝髙皆巨擘也。相次夭折。悲夫!

陈荐夫《水明楼集》谢在杭招饮郡斋、留别在杭送在杭司理吴兴、下第后过吴兴谢在杭出喜余举孝廉见寄之作赋答、伯孺兄之吴兴寄谢在杭、吉府长史谢公传。

商梅,贾迎春原型。

陈荐夫《水明楼集》送商孟和之燕、石头舟中寄商孟和、题商孟和小景。

陈一元,王熙凤原型。

陈荐夫《水明楼集》送陈泰始年兄令四会、九日客练川圆通寺陈泰始年丈惠酒答谢、九日书怀柬泰始。

马欻,贾琏原型。

陈荐夫《水明楼集》送马季声徐兴公同游粤西。

屠本畯,蒋玉函原型。

陈荐夫《水明楼集》送屠使君至囦溪余与二徐玉生伯孺同舟玉生作野航恰受两三人图因折杜句为韵得两字、赋得戏马台送屠田叔使君之京、鹿门山送屠田叔之任辰州太守、春日雨中屠田叔使君招集邻霄台同钱叔通徐惟和惟起王粹夫分得齐字、至囦溪十里稿再送屠使君、四月晦日屠田叔及同社集西湖观竞渡得四支韵、屠辰州纳小姬张氏戏寄二十韵、晚秋水口即事有怀屠田叔转运、十四夜同屠田叔使君囦溪泛月、为屠使君悼燕姬姬卒于囦溪、屠使君归自漳州枉驾溪上为余言九漈之胜席上赋赠、送屠使君至芋江留饮驿亭以梨园佐觞使君首唱依韵奉答、囦溪再和田叔使君、寄屠辰州田叔、送屠田叔启。

王宇,贾环原型。

陈荐夫《水明楼集》送王永启之樵川、送王永启游越中、送王永启之燕京、王永启制秇序代。

沈野,邢岫烟原型。

陈荐夫《水明楼集》赋得立马愁将夕送沈从先还吴门、仲秋朔日王元直招集城南楼送沈从先归姑苏曹能始官留都陈汝翔之惠州王玉生之清漳陈惟秦之聊城徐兴公之建溪蒋子才之白下、哭沈从先、临行再送从先能始。

吴元翰,柳湘莲原型。

陈荐夫《水明楼集》送吴元翰之武林寻沈莲池关士。

林应聘,贾芸原型。

陈荐夫《水明楼集》送林志尹之京、四朝宫词序。

蒋奕芳,冷子兴原型。

陈荐夫《水明楼集》送蒋子才之粤、仲秋朔日王元直招集城南楼送沈从先归姑苏曹能始官留都陈汝翔之惠州王玉生之清漳陈惟秦之聊城徐兴公之建溪蒋子才之白下。

阮自华,冯紫英原型。

陈荐夫《水明楼集》秋日阮坚之司理大会邻霄台、赠阮坚之司理、上阮司理启、邀阮司理启

喻应夔,葵官原型。

陈荐夫《水明楼集》送喻宣仲还豫章便道游武夷。

郑怀魁,金钏原型。

陈荐夫《水明楼集》舟过三衢柬郑辂思观察年丈。

王应山,王夫人原型。

陈荐夫《水明楼集》闽大记序代、祭王懋宣入高贤祠文。

青蝇点璧代表什么生肖2

假如你是一只猪,生活在暗无天日的猪圈里,就会把在吃猪食看作极大的幸福,因此忘掉早晚要挨一刀。所以猪的记性是被逼成这样子的,不能说是天生的不好。——王小波

本节主要内容,从《黄金时代》的国骂到生殖崇拜(七)——蛙与原始女性的关联。(下·一)

人类同动物间的关系,可谓久矣,中国民间有句俗语:有人的地方就有老鼠。事实也的确如此,《诗经·魏风·硕鼠》:“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硕鼠硕鼠,无食我麦!三岁贯女,莫我肯德。逝将去女,适彼乐国。乐国乐国,爰得我直。 硕鼠硕鼠,无食我苗!三岁贯女,莫我肯劳。逝将去女,适彼乐郊。乐郊乐郊,谁之永号?”

根据笔者的整理,中国境内较早的古人类,距今240多万的山西西侯度人,猎食的动物有象、牛、马、鹿、狸等;距今约170万年的云南元谋人,舌尖上的动物有马、鹿、犀牛、象、野猪、羚羊等;常被距今110多万年的陕西蓝田人放倒的动物,有虎、大熊猫、象、貘、兔、鼢鼠等;同蓝田人同时代的安徽郧县人,端上餐桌的动物有大熊猫、象、鬣狗、猪等;距今约70万年的北京人食材更丰富,有麝、鼹、鼢鼠、水牛、狼、鬣狗、虎、象、犀牛、马、鹿等百种之多;与北京人同时代的山东沂源人,吃的是猴、狸、熊、鬣狗、狼、犀、马、鹿等;距今40多万年的江苏汤山人,伴生的动物有熊、鬣狗、象、鹿、獐等;距今20多万年的安徽和县人,也吃过虎、鹿、狸、象、貘等50余种动物……人类早期并没有关注蛙,这小家伙太微不足道了。也可能蛙骨骼组织较软易腐化,难以在地质中保存。

北京人的猎物——剑齿虎化石(摄自中国国家博物馆编《文物史前史》)

关于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戍亥的起源,目前主要流行的说法是:一, 天象说,认为甲骨文十二地支、字形非常接近太阳过宫十二星座图案。二,地象说,以《说文》发端,认为十二地支源自自然万物的生息消长。三,人象说,也是从甲骨文字形着眼,认为十二地支反映了人类胚胎从孕育到生产的一个过程。以上三种主要说法,笔者归之为天象、地象、人象三说。概言之,十二地支文化概念起源非常早、甚至不会晚于甲骨文的出现,主要因为时间的规律性可以被直觉明显感知,所以即使文字尚未创造,节令时段却可以在人类意识及认知领域先行概括归纳。

十二生肖同十二地支配伍,为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戍狗、亥猪,其起源也应该不会很晚,比较科学一点的说法是源自先民的图腾说。但笔者认为十二生肖的最初来源,比图腾的出现可能更早,通过上面笔者的介绍,人类早在几十万、上百万年前,就开始同这些动物打交道,十二生肖所涉及的动物,是人类狩猎时代主要食物来源,是同生活息息相关的一些动物,这无疑说明十二生肖来源于生活,来源于最基本的物质需要,因此笔者说,一切来源于生活需要的事物,人类社会就会因为这种需要而较早发明或发现,这是一种朴素的辩证逻辑。

十二地支、十二生肖配伍(黄杨木雕)

从这个意义上说,龙最初也必有其实物所指、估计同样也应该是一种食材。第二,甘肃天水放马滩出土的秦代竹简《日书》,异为辰虫、巳鸡、酉鸡,虫当既指蛇,表明笔者十二生肖源自人类狩猎时代、源自食材说法的可靠性。从十二生肖的产生着眼,表明至少在狩猎时代人类并没有较多地关注蛙。

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范成大《晚春田园杂兴其四》:“湔裙水满绿苹洲,上巳微寒懒出游。薄暮蛙声连晓闹,今年田稻十分秋。”罗椅《田蛙歌》:“虾蟆,虾蟆。汝本吾田蛙。渴饮吾稻根水,饥食吾禾穟花。”笔者引用上面三首诗词,意在表明蛙同稻田存在着关联,这就是说,先民只有开始栽培水稻、进入农业社会,蛙才会被关注,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蛙崇拜源自农业社会,是农业社会的产物。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孤阴不生,独阳不长,阴阳和合乃生万物,自然界的事物,动物与动物之间、植物与植物之间,或动物与植物之间,总是存在这样或那样的联系——青蝇附骥尾以致千里,瞎蚂蜂最喜欢吹牛皮;榛蘑主要生于柞树林、榛树丛,松伞蘑主要生于松树林;打木耳椴必用柞木,挖参要往关门山;鹓鶵非梧桐不止,凤凰不落鸡窝;树叶浓密处必朝南,积雪盈膝处必山北;黄牛引颈是夏风吹来的方向,果树花开必须窝风朝阳;缘木求不得鱼,掘地岂能找到天……

笔者学有不广,不知道有无专属概念概括生物界的这种关联,权给这种现象取了个名字,叫做生物恋物性。蛙多见于水畔稻田,同水稻就是一种恋物关系。“蛙大叫,雨要到”,蛙的生物习性关联了稻田,原始思维将蛙关联了孕体及生殖器、关联了雨、关联了雷神,但不能强调蛙崇拜源于司雨这一意象,这是很多民俗学者走进的一个误区,是民俗学对考古学证据的忽视。证据链上看,其表生殖的意象可能更明显、更确凿。

那么先民是什么时候开始栽培水稻的呢?从目前考古发现上看,江西万年仙人洞和吊桶环遗址,发现了从野生稻到栽培稻植硅石和花粉的完整驯化遗存,距今12000多年。而湖南道县玉蟾岩遗址,也出土了距今12000多年人工栽培水稻的标本。所以江西和湖南现在在争世界第一。

湖南道县玉蟾岩遗址发现的五粒由野生稻向栽培稻演化的炭化稻种

植硅体研究方法提取的江西万年仙人洞遗址稻谷硅酸体

根据中国考古文化及农学史常识,中国乃至稻文化的发源地在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而蛙纹、蛙崇拜发源于黄河中游的仰韶文化,黄河中游地区主要农作物并不是水稻而是粟(谷子、小米),是中国乃至世界粟文明化的发源地,如此说来,蛙同水稻的关联是不是就不能成立了呢?

河北武安磁山博物馆:世界最早的粟炭化物,距今7000多年,

实际上黄河中游一带除主要种植粟以外,还种植黍,既大黄米,另外还发现了白菜、芥菜的种籽。长江北岸河南淅川下王岗遗址,仍发现了仰韶文化时期的稻谷痕迹。甘肃天水市秦城西山坪遗址,发现的水稻遗存距今5000年左右。可见,笔者所谓蛙崇拜源自稻文化、源于农业社会的说法并非无法理依据。

“有生必有死,早终非命促。昨暮同为人,今旦在鬼录。(陶渊明《拟挽歌辞三首》)”时光荏苒,白驹过隙,俯仰之间,兔走乌飞。人类胎儿阶段孕于胞宫、孕于蛙体,依照原始思维的互渗律,人亡去以后,是不是也应该回归胞宫、回归蛙体呢?

人类社会进入新石器时代,由于宗教信仰的发展,先民开始关注丧葬制度和文化。在诸多葬式中,以竖穴土坑葬最为流行、分布也最广,主要分布于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华南、华北、东北、西北地区也有发现。竖穴土坑葬法就是目前我们比较熟悉的那种土葬方式——由地面下挖取坑,现代一般取长方形,史前虽也多长方形,但另有方形、圆形、椭圆形、三角形、不规则形等。

《礼记·檀弓上》:“古也墓而不坟。”彼时有墓无坟,甲骨文中并没有发现墓字,坟字就更见不到了,茔这个字也没发现,冢,笔者查《甲骨文字典》、《殷墟花园庄东地甲骨文字编》均没见到,网络上倒是有该字甲骨文:

《品诗文网》甲骨文冢字

我们看《甲骨文字典》中的家字:

家字甲骨文

两相对比,可知该网站是误家为冢,犯了治学不严之过。

再看另一家网站说冢:

《查字网》冢字甲骨文

而《甲骨文字典》中该字并没被明确,见下图:

《甲骨文字典》为不确定字

可见以上两家网站均系错误引述,说明冢字甲骨文尚未被发现。

最后我们看葬这个字:

《甲骨文字典》葬字

《殷墟花园庄东地甲骨文字编》葬字

《殷墟花园庄东地甲骨文字编》两葬字,坑穴中亡人身旁附一随葬品或葬具,而《甲骨文字典》葬字则没有这一形态,稍加考量,我们发现后者葬字其内涵的葬俗更为简单,仅在葬穴上方植若干树木,说明后者葬字较前者葬字更为原始。《甲骨文字典》中笔者标示的葬字,亡人,周加一框,字典上说“即棺椁之属”,文字是文明的产物,笔者认为远在这个字形成前的漫长的人类蒙昧与野蛮阶段,就已经勾勒出该字的大体框架,就是说这个字、这个字的包围结构具多重意象,其背后的文化蕴含并不限于棺椁,笔者在此要重点考察这个字。

1.棺椁之属以葬亡人。目前发现最早的木棺,是仰韶文化半坡类型M152墓,只是无底板和盖板。木棺含义最明显的甲骨文字并非《一期·粹·一五八二》这个字,而是《一期·乙·三一四八》这个字。

山东大汶囗遗址葬具及诸城呈子遗址井字木椁

上图采自王晓《浅谈中原地区原始葬具》一文。我们不难发现,该类型葬具同甲骨文字《一期·乙·三一四八》葬字图形相似度98%,其表棺椁含义非常明显,说明该葬字出现也较晚。

2.石板葬人。石葬习俗照比木棺葬更加古老,旧石器晚期新石器早期居室葬中,考古发现北京山顶洞、江西万年仙人洞、广西桂林甑皮岩洞及黑龙江依倭肯哈达洞,遗骨或用石块围身,或石块积压、或置石板上、或压石板下,从石块葬到石板葬再到石棺葬,明显是一个递进演化过程,因此我们说《一期·粹·一五八二》葬字外围图形,大有可能意指葬用石板。至今浙江某些山中仍能见到石棺葬遗痕。

国家4A景区浙江台州温岭市长屿硐天附近山中石棺一角,笔者摄

3.瓮棺或陶棺葬。瓮棺葬广泛流行新石器时代,至今我国部分少数民族中仍存在这种葬俗。笔者前文曾讲罐、瓮等器具是女人的发明,甚至是女人体的仿生,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先民会广泛流行瓮棺葬,瓮、罐等既然是母体的仿生,同某些学者的看法不谋而合,它是女体子宫的象征,宗教含义乃是祈望重生,或者从哪来到哪去。那么甲骨文这个字,勾勒的就是一只瓮棺器形。

出土于河南临汝县阎村,现藏平顶山博物馆,6000年前仰韶文化瓮棺(仿),器形同甲骨文字比较

4.坑穴、墓圹。笔者讲甲骨文这个葬字,是多重意象的综合,非仅一项而已,而表墓圹的意象则是笔者要重点陈述的,因为它同蛙有关、同女体有关、同生殖崇拜有关。

(文字所有权归三百六十吴李路、归思想者)

青蝇点璧代表什么生肖3

烽火连三月 狼烟照九州

——张作谋《新蕉细雨轩诗词集》中的抗战史事

有一位诗人,他将历史事件通过诗歌的形式来再现,其诗歌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使诗歌和历史的结合达到了水乳交融的程度……他,就是现代甘肃临洮籍诗人张作谋。

张作谋(1901——1977),字香冰,甘肃省临洮县辛甸镇人,是甘肃现代著名的爱国人士和教育家。1922年考入国立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系,后入国文系攻读。毕业后因成绩优异,留校工作一年。在京期间,因受“五四”运动的影响,与同乡组织了“洮阳学会”,编辑《洮阳》杂志,为传播新思想奔走呼号。

1927年,应甘肃省教育厅厅长水梓先生的邀请,回桑梓,任兰州一中教员、教导主任。1932年至1942年,他在担任兰州一中校长期间,广聘教师,下功夫完善学校管理体制,修建礼堂、图书馆,使学校跻身全国名校之列。抗战期间,张作谋先生带领师生,举校南迁家乡临洮,培育新人,同赴国难。

1942年,他被选为国民参政会参议员。1947年起,他任国民党甘肃省武威专区行政督察专员近两年。1949年4月,任国民党甘肃省政府顾问。张作谋先生立身慈善,力纾民困,故政声颇佳。

新中国成立后,张作谋先生曾被选为甘肃省人大代表,继而在甘肃省政协工作。1977年,因病辞世,享年78岁。

2001年,在张作谋先生百年诞辰之际,兰州一中组织力量,与张作谋先生的子女一起,编辑出版了《新蕉细雨轩诗词集》,使先生的煌煌大著,得以与读者见面。

张作谋先生曾命名其居室曰“新蕉细雨轩”,意似自谓非强音激响,这其实恰恰反映了先生的虚怀自谦。

关于张作谋先生的生平,由兰州一中部分老校友集体撰写的碑文,记述颇为全面。碑文由兰州大学教授张淑民、柯杨主笔,由兰州医学院教授何裕(聚川)书丹。摘录如下:

先生少慧,酷嗜典坟。高第师大,攻读中文。五载寒窗,笃志辛勤。成绩优异,胆识超群。编辑洮阳,时事述评。自由民主,发其心声。学成归来,任职一中。仪表轩昂,气度雍容。解析精妙,奥义融通。板书潇洒,声若洪钟。莘莘学子,如沐春风。主持校政,事必躬亲。擘画巨细,校貌焕新。美轮美奂,弦诵相闻。厉行弘毅,敬业乐群。不拘一格,任人唯贤。藐视权贵,风骨凛然。抗战军兴,敌机肆虐。生死堪虞,员工难托。举校南迁,洮水之滨。艰辛草创,陋室安身。宣传抗日,教育新人。同趋国难,何惧风尘。先生功业,口碑载道。亦善诗词,龙章凤藻。新蕉细雨,尚存遗稿。字字珠玑,殷殷怀抱。讴歌新政,爱国情深。老骥伏枥,屡抒丹心。哀思四篇,读之神伤。孝子不匮,孺慕绵长。

赞曰:兰州一中,桑梓之光。五洲四海,桃李芬芳。洮河之阳,虎卧龙藏。张公大业,垂询难忘。

纵观张作谋先生之诗词,歌咏田园旖旎风光者有之,游历九州大好山河者有之,赞颂祖国建设成就者有之,凭吊古迹追思先贤者有之,但笔者却独独从其中采撷一组抗战诗词,在含英咀华之余,略加诠释,以期再次缅怀当年的峥嵘岁月。

我今荷戈心似铁 他日望斗气如虹

《芦沟桥事变愤而有作(二首)》是闻悉芦沟桥事变发生后,张作谋先生写下的一首“激愤之作”,诗前小序云:

赴海会寺,得悉日寇于七月七日,向我驻芦沟桥守防部队挑衅,相互炮轰。战端既开,势难和平解决,愤而有作。

大旗风拂动,云海一天秋。鼋鼓鸣三辅,狼烟照九州。憾山歌上堵,指日赋同仇。海会兴龙地,应图破虏筹。

突兀擎天柱,高影忆大风。荷戈心似铁,望斗气如虹。纪效凭狼筅,策勋挽羿弓。百年新旧恨,行雪海门东。

从诗前小序可知,此诗应作于1937年“七·七事变”之后,是诗人游历了杭州海会寺之后所作。

第一首诗中的“憾山”,应指“憾山易,憾岳家军难”这一典故,意在表现我军顽强不屈之意志;

“同仇”,出自《诗·秦风·无衣》:“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用在诗中,是指共同赴敌,对敌人表示共同的愤慨;

“海会”是指“海会寺”,是江南最早的十大寺院之一,被称为“钱王故里、千年古刹 ”,是江南第一皇家寺院,坐落于历史文化名城——临安市锦北街道西墅村大塆里。其背靠神仙岩,前临石基塘,山水有灵,地气厚旺,相传距今已有1500多年历史。因昭明太子在临安弘法而建,梁大同年间(公元536——546年),赐匾“竹林寺”,意于释迦摩尼佛的第一讲经堂“竹林精舍”。到宋大中祥符元年(公元1008年),赐名“海会寺”,意于佛教中灵山海会和莲池海会之说,形容高僧云集,虔诚修行,如百川入海,同归西方净土。

“兴龙地”极言海会寺的重要地位。海会寺在吴越国王钱镠(liu)主位时期,因其笃信佛教,于唐天复二年(公元902年),以一国之资,大兴土木,“重建莲宫、庄严俱毕”。修行僧众达到千余人,梵音远播,香火旺盛。苏东坡著有《宿海会寺》、《海会寺清心堂》等作品来赞叹海会寺“此乃人间绝胜之处”。位列于“宋四家”之首的蔡襄亦数次游访海会寺并著作《海会寺记》。

第二首诗中的“纪效”,是指《纪效新书》,这本书是戚继光在东南沿海平倭战争期间练兵和治军经验的总结;狼筅(音xiǎn),古代兵器之一。又名长枪,亦称做狼牙筅,狼筅原是明朝矿工起义军发明,后为戚继光抵抗倭寇时所操练“鸳鸯阵”的武器配置之一,其械形体重滞,械首尖锐如枪头;

“羿弓”是指“后羿射日”的神话故事,诗人灵活运用这一典故,意在表达我军抗日意志的坚决。

总之,这两首诗中,连续引用了岳飞抗金、戚继光抗倭、后羿神日等历史典故,以及《诗经》中的“同仇”一章,表达了一种同仇敌忾,誓死抗日的决心。全诗音调铿锵,掷地有声,读来使人热血澎湃,意志激昂。

空谷爆声掀地起 射日无弓剧可哀

抗战时期,由于中国防空力量薄弱,陪都重庆屡遭日军飞机轰炸。1941年6月5日,日机突然飞临重庆上空,对重庆市区进行狂轰滥炸。位于市中心较场口的十八梯隧道里,当日涌入了上万名躲避轰炸的市民。在这场长达5小时的大轰炸中,由于隧道里空气不畅,大量毒瓦斯和二氧化碳无法排出,导致大量市民窒息身亡。此次隧道惨案,和河南花园口决堤、长沙文夕大火,并称为抗战时期三大惨案(王自军《重庆防空洞惨案始末》《同舟共进》2017年第11期)。

张作谋《日寇轰炸重庆志以愤慨(八首)》应该作于重庆大隧道惨案发生之后。

在诗前小序中,诗人写道:“自入三月,重庆上空,浓雾渐敛,日寇乘间以大批飞机不断袭击市区。五月四、五两日,更番轰炸中,市民罹祸最惨,且以企图破坏自来水水库。故观音岩一带之房屋,以及各种建筑物,被毁殆尽,惨不忍睹。余每于警报发后,闷坐防空洞中,藉咏诗以缩短时间,又可以当作镇定剂也。兹择录八首,以志愤慨云。”

两江环抱一山斜,高下楼台壮物华。天险早随潮水去,奥区时被弹烟遮。惊心劫火连三月,浴血烝民近万家。独立关头屡遥望,红光漫顶若朝霞。

井蛙从古说巴西,讵料而今蹈旧蹊。楚国空传三户谚,函关妄策一丸泥。敌频望蜀展银翼,谁复过江蹙铁骑?最是伤心凄绝处,观音岩畔子规啼。

佛图关上屡销魂,宿霭沉沉日又昏。才报敌机过石柱,忽闻雷鼓震天门。烟浓火爇(ruo烧)人如醉,水立山颓地欲翻。井络奥区今似昔,无端荼毒遍黎元。

月明如画起丰隆,又见衙衙缪玉虹。鹏阵几番盘鸟道,龙潜无奈祸蚕丛。弹烟笼地连云黑,火焰熏天落水红。空战正酣心忽壮,惜无后羿挽强弓。

呜呜长笛迭相催,四面红光缪不开。空谷爆声掀地起,满江烽火接天来。藏舟有壑殊难固,射日无弓剧可哀。莫向浮屠关下望,人民城郭尽成灰。

张围弹落紫云腾,凄绝人寰向未曾。漫道全军俱幻化,始知举族尽龙升。炎风入洞惊山鬼,残月穿崖泣瘦藤。多少羁魂谁慰藉,往来凭吊有青蝇。

大隧归来久凄伤,万千羁旅一时亡。正如海上驱鱼孽,又若山中纵虎怅。百死终难留蜕壳,十乘累载付江洋。曾闻日暮行人绝,不断阴风吼道旁。

夜夜机群瞰帝京,火光熛(biāo迸飞的火焰)怒烛天明。横江铁锁徒资敌,钩栈云屯更老兵。孤注固非持久策,偏安岂是济时情。有航飞渡难凭险,杜宇衔碑诉不平。

第一首诗中的“奥区”,是指“腹地,深处”;

第二首诗中的“楚国空传三户谚”的典故,源于“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这句产生于反抗暴秦统治的秦朝时代名言,出自西汉时司马迁的《史记·项羽本纪》。意为即使楚国只剩到三个氏族,也能灭掉秦国。比喻即使弱小,团结一致也能成功。它代表了一种情绪化的坚定信念。

第三首诗中的“井络”,言指“井里、街道”;

第四首诗中的“丰隆”,指古代汉族神话中的雷神,后多用作雷的代称,在本诗中指敌机的轰鸣声震耳欲聋;

第五首诗中的“射日无弓剧可哀”,据各种资料记载,全面抗战开始前,中国有各种飞机314架,仅相当于日本飞机拥有量的1/7,如此落后的航空力量,根本无法对领空进行防御;

第六首诗中的“青蝇”,本自成语“青蝇吊客”,指死后只有青蝇来凭吊。本诗中特指遭轰炸而死的民众惨死之后的凄凉情状;

第七首诗中的“大隧归来久凄伤,万千羁旅一时亡”,指的正是较场口大隧道惨案。灾难发生后,重庆防空司令部立即发布公告,宣称死亡461人,重伤291人,此事引起民怨沸腾。蒋介石命令国民党中央党部秘书长吴铁城、国民参政会主席张伯苓、重庆市临时参议会议长康心如组成“大隧道窒息惨案审查委员会”,对惨案进行调查。据审查委员会调查公布的《审查报告》认定,死亡人数为992人(其中学生151人),伤者近4000人。而重庆卫戍总司令部在给行政院的报告中则称:“三洞尸体已全部运出洞外,计有1115人。”《重庆市志》第一卷记载:“1941年6月5日,日军于夜间轰炸重庆,导致较场口和平大隧道大惨案,窒息9000余人。”(王自军《重庆防空洞惨案始末》《同舟共进》2017年第11期)

第八首诗中的“杜宇衔碑”,杜宇为传说中的古蜀国开国国王;衔碑,是含悲的隐语。碑,音同“悲”。

还有作于同时期的《满江红·日寇轰炸重庆愤而有作》词两首,可以与前文八首诗共称为“姐妹篇”。

诗前小序云:“重庆行都,连日被日寇轰炸,愤而有作。”

警笛声声,苍茫里,满城灯灭。惊心是山颓水立,甍(meng屋脊)飞瓦揭。锥地创痕弥九陌,烛天烽火连三月。赋飘摇风雨接江来,何凄绝。

花爆候,铜梁折;烟突处,金门缺。纵奥区有险,恣雕回鹘。愁吊楚垒徒洒泪,魂归蜀帝空啼血。更有谁,重挽羿侯弓,歼骄日。

前调·再咏

霹雳连宵,恨难已,梦魂难妥。最凄绝,泉喷地裂,天惊石破。硝弹鼓风金铁炽,乌烟隳突啄墙堕。正月明澄练却流丹,始燃火。

谁铸此,齐州错?谁酿此,弥空祸?叹筹边既误,建都何左。云阵纵蒙钩栈垒,楼船怎断横江锁。倚佛图,蒿目望神京,愁无那!

据资料记载,抗战期间,日军飞机对重庆的大轰炸,长达5年半之久,共计空袭218次,出动飞机9513架次,炸死市民11889人,炸伤14100人,炸毁房屋17608幢。而其中的较场口惨案,最为惨痛。

诗人张作谋,则用八首诗和两首词,形象地描绘和记录了大惨案的情状,可作为史料的补充。

吴淞浦畔硝烟黑 琳琅随梦化荆棘

张作谋先生曾以《一斛珠》这个词牌,写过两首有关上海东方图书馆的词作。第一首为:《一斛珠·参观上海东方图书馆》,词前小序云:上海东方图书馆收藏宋元版本书籍,一时为海内冠。余于二九年夏,曾往参观,纪之以词。

琳琅万卷,金题玉躞储橱满,休论皕宋千元版。恍到嫏嬛,瞻仰古坟典。

明窗净几玲珑馆,洋场那省红尘软。奇书暂把炎天短。借不须瓻,嘉惠士林远。

“金题”出自唐张彦远《法书要录》,意为用泥金书写的题签;“玉躞”(xie):系缚书卷的玉别子,又称“插签”,指极精美的书画或书籍的装潢;皕(bi:二百;嫏嬛(lang huan):神话中天帝藏书处;瓻(chi)古代陶制酒器。

东方图书馆又名上海东方图书馆,是商务印书馆附设的图书馆。1924年建立于上海。以1909年商务印书馆编译所设立的图书资料室涵芬楼为基础,广事搜购中外图书,藏书达四十六万余册。东方图书馆是从商务印书馆编译所资料室发展、演变而成的民营公共图书馆。规模之大,设施之新,藏书之丰,珍本之多,管理之善,影响之广,时为国内之最。曾享有“东亚闻名文化宝库”、“亚洲第一图书馆” 之美誉。

从张作谋这首词中可知,该馆馆藏之丰富和珍贵,实乃名不虚传。

张作谋的第二首词为《一斛珠·东方图书馆被炸愤而有作》,词前小序曰:“日寇轰炸上海,东方图书馆付之一炬。追忆昔游,惋惜无已。仍用一斛珠词调,以志慨。”

海门传檄,吴淞浦畔硝烟黑。虾荒蟹乱愁何极。若许琳琅,随梦化荆棘。

沪瓀去岁曾为客,才欣竟日临东壁,元雕宋椠亲披觌。讵料珍奇,重付绛云厄。

瓀(ruan):似玉的美石;椠(qian):古代以木削成用作书写的版片;.简札,书信;.书的刻本;觌(di):相见。绛云厄:绛云,红色的云,这里指遭轰炸后蒙受火灾。

1932年一·二八日军入侵上海,轰炸、炮击闸北时,位于宝山路上的商务印书馆、东方图书馆首当其冲,惨遭毁损。1月29日上午8时,下午3时及1月30日,日军飞机连续3次轰炸商务印书馆,总馆被毁。在1月29日轰炸中,因火势冲过马路,波及东方图书馆,但毁损甚小。2月1日上午8时许,东方图书馆突发大火,系日本浪人纵火所致。直至傍晚,造型新颖,时为闸北最高的5层大厦焚毁一空。30多年收集所得的大量中外图书,积累多年的全部中外杂志、报章,极其珍贵的省、府、厅、州、县地方志及编译所所藏各项参考书籍及文稿均化为灰尘。

张作谋先生的词作,证之于史,实乃史之艺术描写。

谁起鬼雄三十万 破涛先断太和魂

南京大屠杀是震惊中外的事件之一,张作谋也用诗歌的形式,记录下了这一惨绝人寰的一幕,诗题为《日寇屠杀南京军民愤慨难已爰成四律》,诗前小序曰:

中央政协会文史资料室编辑之文史资料中,有梅汝璈所撰,在日寇占据南京期间,其渠帅谷寿夫和松井石根,纵兵屠杀我当地军民竟达三十余万之多。抗日胜利后,因密(秘)而不宣,无人知晓其实在详情。阅览之余,愤慨难已,爰成四律以纪之。

八年灰劫话吴门,彗扫南天又一痕。昭雪未能惩猰貜,衔碑无计吊虫猿。因将血泪书心史,为示韬钤作罪言。谁起鬼雄三十万,破涛先断太和魂。

漫夸钟阜是龙蟠,血涨秦淮没瓦棺。齑恨火中难化碧,伏尸江上竟流丹。沦胥固厄红羊劫,战胜争教白骨寒。凄绝一编新鬼簿,几番灯下裂睚看。

九州埋恨几经秋,浩劫今才记石头。红泛血花桃叶渡,绿沉燐火草鞋洲。江山处处歌何满,风雨家家泣莫愁。蚁聚蜂屯代相禅,只缘空炫帝王州。

板桥流水忆溅溅,扣策西州又惘然。惊见斫残陵墓刻,痛伤笼遍冶城烟。新仇正洒鲛人泪,旧恨重歌燕子笺。谁复酒酣追往事,夜深江上有啼鹃。

第一首诗中,猰(ya):指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吃人凶兽;貜(jue):大猿,俗称“马猴”; 衔碑:含悲的隐语;虫猿:虫沙猿鹤,旧时比喻战死的将士,也指死于战乱的人;韬钤:古代兵书《六韬》、《玉钤篇》的并称,后因以泛指兵书;借指用兵谋略,还借指武将;

第二首诗中,“红羊劫”:古人以为丙午、丁未是国家发生灾祸的年份。以天干“丙”“丁”和地支“午”在阴阳五行里都属火,为红色,而“未”这个地支在生肖上是羊,每六十年出现一次的“丙午丁未之厄”,后便被称为“红羊劫”;

第三首诗中的“何满”,指“何满子”,词牌名。白乐天诗云:“世传满子是人名。临就刑时曲始成。一曲四调歌八叠,从头便是断肠声。”后世以此词牌为凄凉悲愁之调。

第四首诗中的“鲛人”,又名泉客。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鱼尾人身的神秘生物。与西方神话中的美人鱼相似。早在干宝的《搜神记》中就有记载:“南海之外有鲛人,水居如鱼,不废织绩。其眼泣则能出珠。”鲛人生活在中国的南海之外,善于纺织,可以制出入水不湿的龙绡,且滴泪成珠。

燕子笺:《燕子笺》写唐代士人霍都梁与名妓华行云、尚书千金郦飞云的曲折婚恋故事,作者阮大铖,其名列入《明史·奸臣传》),在南京城陷后乞降于清,后跌死于随清军攻打仙霞关的石道上。

在这四首律诗中,诗人以沉痛的笔调,描绘了这样一幅历史图景:南京曾是“帝王之州”,有多少王侯将相,“蚁聚蜂屯”,“历代相禅”,演出了一幕幕“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历史戏剧;而在现实中,却是“江山处处歌何满,风雨家家泣莫愁”;外敌的残暴和内政的软弱,使“痛伤笼遍冶城烟”,“夜深江上有啼鹃”,何其沉痛也!

遍地飞鸿鸣金铁 敌机折翮纷纷见

1938年10月,日寇已相继占领了北平、上海、南京、太原、郑州、武汉和广州,大片国土已完全沦陷。此时日军把轰炸的重心放到了西南的重庆和西北的兰州。在甘肃,他们主要轰炸了兰州及其周围的武威、靖远、陇西、平凉、临洮、天水等地,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作为抗战的大后方,苏联援华物资大多都要通过铁桥进入兰州市,然后再分别转往各抗日前线。因此,兰州成了日寇空袭的重要目标。

这一段重要史实,在张作谋的诗词中也有反映。

第一首词作是《河传·效秦淮海体纪日寇轰炸兰州惨状》

干云蔽日,下天关,虎豹来吞民血。声震耳聋,遍地飞鸣金铁。助丰隆,挥列缺。

防空尽道空施设,纵可骞腾,那见毫毛折。况各远飏(yang同“扬”),忍彼戕生毁室。恨同仇,肝胆裂。

“河传”是一个词牌名;丰隆是云师;列缺为电神。

第二首仍然用“河传”作词牌名,题目为《击落敌机无不称快》,词前小序云:“十一月间,敌机又三来兰袭击,每次机群有一百三十余架,横空结队,声势凶悍。我方因有准备,一次即击落十三架。残骸运至南郊,堆积如山,观之者无不称快。”

几群鹅鹳,倚天衢,结队猖狂为患。我早待机,突自高空冲乱。网恢张,无处窜。

山头又发乌号箭,上下交攻,折翮纷纷见。烟缕火团,漫把清霄染茜。吼如潮,同仰赞。

1939年2月20日,日寇飞机30架,分三批袭击兰州。我空军分批追击,至平凉附近,又击落敌机多架。经甘肃省防空司令部通知各县区乡协助查报,这次共击落敌机9架。2月23日,日机湖北汉口基地起飞20架飞机来兰,于上午11时到达兰州上空轰炸。当天,我空军迎头痛击,击落日机6架。日军这两次共出动50架次飞机袭击兰州,是自空袭以来最严重的一次,结果被我击落15架,死亡军官飞行员数十名。

张作谋第二首词中所描述的一段史实,应该是1939年的12月26日、27日、28日,日寇连续3天出动大批飞机轰炸兰州的史实。“十一月间”,应为农历纪年之故。

26日,敌人出动轰炸机102架,分5批轰炸兰州;27日出动106架,分5批轰炸兰州;28日出动113架,分6批轰炸兰州。后来据缴获的一张由日本陆军部参谋本部绘制的“西安兰州近旁”机密地图信息得知,前来轰炸的飞机是从山西运城起飞的。1941年6月22日,在日军飞机轰炸兰州时,时任晋陕绥边区总司令邓宝珊将军的夫人崔锦琴、次女倩子、次子允文、三子允武共4人也在这次空袭中遇难,后被葬在广武门外的邓园(据《甘肃省档案资料》)。

万马云腾十乘万 纵横冲敌一当雄

祁连山冷龙岭北麓的大马营草原,地跨甘青两省,毗邻三市(州)六县,总面积329 .54万亩。山丹军马场位于河西走廊中部,是大马营草原的一部分,是亚洲最大,也是世界第二大军马场,在原苏联顿河马场解体后,占据了世界第一的位置。山丹军马场地势平坦,水草丰茂,是马匹繁衍、生长的理想场所。历史可追溯至公元前121年,由西汉骠骑将军霍去病始创。在冷兵器时代,军马是极其重要的战略物资。抗战期间,国民政府仍然非常重视军马的繁育。

张作谋的四首诗和一首词作,就描述了“秋风猎猎动高旌,上将亲临大马营”的这一情景,俨然有唐人边塞诗的雄浑豪迈之风。

《随张文伯将军赴山丹检校马政(四首)》,在诗前小序中曰:“戊子秋,随张文伯将军赴山丹大马营检校马政,欣成诗四章以赠。”

秋风猎猎动高旌,上将亲临大马营。沙苑草长宜试马,好搜龙种献西京。

祁连山下草芊芊,万马云腾十乘万。长啸却非因伏枥,也知神骏有人怜。

紫燕玉骢夸昔时,讵知天马产洼池。山丹此日空群出,物色无须效贰师。

国仇犹记大瀛东,百战河山血泪红。从此络头思报主,纵横冲敌一当雄。

第一首诗中的“龙种”,指骏马;

第三首诗中的“贰师”,是指贰师将军。汉武帝命李广利到大宛国的贰师城(现吉尔吉斯斯坦的奥什城)取良马,所以委任李广利为贰师将军。后来,贰师将军成为中国古代武职官衔的一种统称,始于汉代,盛行于南北朝,唐以后逐渐衰微;

第四首诗中的“络头”,是指马笼头,这里指军马。

这四首诗,和王维《观猎》一诗的风格极其相似。

张作谋的另一首词作是《金缕曲·随张文伯将军赴检校马政》,小序云:“随张文伯将军赴山丹大马营军牧场检校马政有作。”

万马空群出,忽骄嘶,憾山兴雾,喷沙作雪。是龙雏仙岛骥,或是洼地汗血。曾记得,赓影藻拔。铭股振镳宏地用,骋疆场破虏论功烈。平大宛,臣回纥。

纵然落草长城窟,会风云,壮心未减,岂甘偷活。今遇伯阳求检校,駊騀(po e)辕前内热。料从此飞黄腾达,历块过都俄顷事,顾笼头为踣(bo)高蹄铁。清海宇,朝天阙。

在第四首诗中,诗人目睹战马的神骏,自然产生了“国仇犹记大瀛东,百战河山血泪红”的壮怀激烈;在词作中,诗人希望“万马空群出”,“驰骋疆场”勇“破虏”,就像当年汉朝骠骑将军霍去病那样,荡“平大宛”,使回纥臣服。

满目疮痍思丧乱 恢复自需经世略

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14年斗争,终于迎来了抗战的胜利,但战后的中原大地,却是满目疮痍,诗人目睹此情此景,不禁感慨万端,其忧国忧民之心,于其四首诗中可见一斑。

《战后中原疮痍满目百感交集咏成四律》中的诗前小序云:“归程经河南,战后中原疮痍满目,安辑劳来大非事事,抚今思昔,百感交集,就所见咏成四律。”

锦绣河山百战经,沿途凭轼感凋零。殽函壁垒犹殷血,芒砀风云尚带腥。降伏兽兵争纵火,归来雁户叹飘萍。惊心最是淮南道,一片嗷嗷不忍听。

战云濛澒布中州,敌骑交驰近九秋。新郑四通师易会,常山一败势难收。糜兵竟惜诛房琯,决策何曾重马周。张许已亡南八死,睢阳谁又遏洪流。

闻说中原几丧师,沙虫猿鹤最可悲。官兵日夜穷挥霍,敌我关津竟走私。终令大河亡古渡,坐看宵类弄潢池。无端巨浸稽天下,瓠子横流靡孑遗。

国仇应记大瀛东,百战河山血泪红。满目疮痍思丧乱,弥天风雨吊沙虫。安澜固已挥狼筅,射日还须挽羿弓。恢复自需经世略,有谁间气一为雄。

第二首诗中,连用了五位古人的典故,借古喻今,可从中一窥诗人的政治观点和价值取向。

房琯,河南(今河南偃师)人,唐朝宰相。安史之乱爆发后,随唐玄宗入蜀。唐肃宗灵武即位,房琯前去投奔,深受肃宗器重,委以平叛重任。但他不通兵事,又用人失误,结果在陈涛斜大败而回。

马周,唐太宗时期宰相。马周多次向太宗谏言,为贞观年间的政治改良乃至“贞观之治”的形成和延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张许”是唐代张巡、许远的并称。唐至德二载(757年),安庆绪派部将尹子琦率军南侵江淮屏障睢阳,张巡与许远在内无粮草、外无援兵的情况下死守睢阳,前后交战四百馀次,使叛军损失惨重。有效阻遏了叛军南犯之势,遮蔽江淮地区,保障了唐朝东南的安全。最终因粮草耗尽、士卒死伤殆尽而被俘遇害。

“南八”指唐代南霁云,因排行第八,人称“南八”。 在平定“安史之乱”中屡建奇功。睢阳陷落,张巡、南霁云被虏。叛军尹子奇劝南投降,南凛凛正气,大声说:“男子汉大丈夫,不可向不义者屈服,宁掉头颅垂青史,不留骂名在人间。”昂首挺胸英勇就义。

诗人以唐王朝在安史之乱中不同将领的优劣事迹作为参照,对抗战无功,丧师失地的将领进行了辛辣的讽刺;对深谋远虑而不被采纳表示不平;对誓死抗日而与城池共存亡的英雄们,则表示高度的崇敬!

与此同时,诗人还对国民政府的决策失误进行了尖锐的批评,如“瓠子横流靡孑遗”,“瓠子决口”指的是公元前132年(汉武帝元光三年),黄河瓠子(今濮阳西南)决口一事。用在本诗中,则类比1938年6月9日的花园口决堤事件,形成大片黄泛区,间接导致了惨绝人寰的1942年河南大饥荒,千里无鸡鸣,生灵靡孑遗,可谓沉痛至极!

另外,诗人还写到了当时触目惊心的一幕:“官兵日夜穷挥霍,敌我关津竟走私!”如此纪律松懈的部队,怎么能够打胜仗呢?于是,“终令大河亡古渡,坐看宵类弄潢池”,也就不足为奇了!

金陵纵具龙蟠胜 高屋建瓴输一筹

对于抗战胜利后的忧虑之情,还表现在诗人在南京所写的一组诗歌中。

《抗日胜利后抵宁感赋(四律)》的诗前小序曰:“抗日胜利后,余以事抵宁,既欣光复,又伤丧乱,抚事感时,枨(cheng)触难已,咏成四律,聊以见意。”

六州成错记中朝,一败吴淞国本摇。幕府戎机传敌垒,蒜山廷议遍童谣。楼船借箸筹才得,铁锁焚江恨未销。从令寇氛笼禹甸,至今犹咽海门潮。

燧烽延展黯神州,抗日才标统战谋。专擅自难麾猛将,褊私终令失名流。元戎屡挫膺殊赏,多士频争斥杞忧。回劫幸凭相济力,海天风雨感同舟。

几度流迁至古梁,一筹难展感苍黄。战区遍地权分散,寇焰熏天势益狂。祸国最深惟伯彦,事仇奚翅一曹王。忧时但洒新亭泪,谁肯劳来定八荒。

见说降幡出石头,百年仇恨即时休。无人定痛思凤鹤,举国如狂效沐猴。旧事猘儿开帝业,新声燕子满彩楼。金陵纵具龙蟠胜,高屋建瓴输一筹。

第一首诗中的“一败吴淞”,指的是淞沪会战(又称八一三战役),是中日双方在抗日战争中的第一场大型会战,也是整个中日战争中进行的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的一场战役。

“蒜山”,即云台山,实即古蒜山,又名算山。山巅原有云台院,故又名云台山。元代山上建银山寺,因与金山对峙又名银山。自三国至民国,云台山为军事要地。此句指军事机密竟然流传于童谣之中,与前一句“幕府戎机传敌垒”相参照,可知当时最高决策层的核心机密竟被敌人获得。

“楼船借箸”:本自成语“借箸代筹”,出自《史记·留侯世家》:“请借前箸以筹之。”原意是借你前面的筷子来指画当前的形势,后比喻从旁为人出主意,计划事情。

“铁锁焚江”:形容艰难、无助的形势。蜀国灭亡后,吴国将领吴彦,看见长江上游有小木头漂下来,估计晋军会在上游造船来攻打吴国,所以在长江上铁索横江,以防上游的晋军顺流而下打过来。本诗中指国民政府无法遏止敌人的凌厉攻势。

“禹甸”:本谓禹所垦辟之地,《诗·小雅·信南山》后因称中国之地为禹甸。

第四首诗中的“猘儿”,指的是三国东吴的孙策。亦喻年少勇猛的人。《三国志·吴志·孙策传》“而策并江东,曹公力未能逞,且欲抚之。”裴松之注引《吴历》:“曹公闻策平定江南,意甚难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