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字代表什么动物生肖

我国珍稀动物为啥频频现身?,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环球网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主字代表什么动物生肖1

来源:人民日报

在云南西双版纳,去年北移南返的亚洲象在热带雨林里安然栖居。这群亚洲象的北上及返回之旅备受瞩目,人们呵护关爱象群、人象平安的一幅幅画面温暖人心。

在东北虎豹国家公园里,最新监测显示,我国首只成功救护并放归自然的野生东北虎“完达山1号”,野外生存状况良好,正逐步适应放归地环境。

在青藏高原,一批又一批藏羚羊通过青藏铁路、青藏公路动物通道,向产仔地可可西里卓乃湖进发,开启迁徙产仔之旅。

如今,在全国各地,越来越多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走进公众视野。珍稀动物为什么频频出现,我国珍贵、濒危野生动物保护现状如何?怎样进一步加强保护?记者采访了有关部门和专家。

越来越多的珍稀动物频频露面,尽显自然之美、生态之美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霸王岭片区腹地,高挺的笔管榕树上,一只雌性海南长臂猿蹲坐着,怀里抱着一只刚出生不久的幼猿。“小崽在母猿怀里,好着呢。”透过望远镜,长臂猿监测队队员郑海强捕捉到这样的场景。

这只让郑海强挂念的幼猿,是今年1月刚刚诞下的。近几年,这样的喜讯频频传来:2020年8月幼猿“平平”出生,去年初“猿海”“猿南”相继出生,今年猿群又添新丁。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2019年启动建设以来,海南长臂猿已连续3年实现种群数量增长,从20世纪80年代的不足10只,稳定恢复至5群36只。

作为世界上野生动物种类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我国脊椎动物种类达7300多种,已定名昆虫达13万种。近年来,通过栖息地保护、拯救繁育等措施,野生动物保护取得明显成效。从热带雨林到青藏高原,从东海之滨到西南腹地,越来越多的珍稀动物频频露面,尽显自然之美、生态之美。

种群数量不断增加。

“微笑天使”长江江豚回来了。5月26日,志愿者在赣江江西南昌段扬子洲水域拍到了江豚产仔的画面,视频里,成年江豚环游在幼崽周围,逐浪嬉戏。“以前这里的江豚只有3头,现在已有近20头。”江西野生动物保护协会自然教育与志愿者委员会主任余会功说,为了保障江豚安全分娩,当地政府成立护卫队,日夜守卫。最新监测发现,鄱阳湖江豚数量已经超过700只。

分布范围越来越广。

江西鹰潭市龙虎山风景名胜区上清镇护林员肖冬样,每天都沿着石梯下到泸溪河边,查看河道生态环境。在鹰潭,中华秋沙鸭10多年前首次现身泸溪河后,栖息地范围不断扩大,信江支流泗沥河、晏谷河与主河道交汇处等地都发现它们的身影。“最多时拍到140多只,约占全球种群的10%。”肖冬样说,“中华秋沙鸭对栖息地的生态环境质量要求很高,保护好绿水青山,才能接待好这些‘稀客’。”

新物种、新记录种接连面世。

5月22日,中科院生物多样性委员会发布《中国生物物种名录》2022版,收录物种及种下单元138293个,更新生物物种“家底”。“中国生物物种名录增长非常快,15年来增加了近两倍。”中科院生物多样性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马克平介绍。去年,国内共新发表脊椎动物95种,其中新物种80种、国家新记录种15种,新增物种的分布涉及30个省区市,其中云南有32种。

近年来,我国将生物多样性保护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纳入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生物多样性保护不断取得新成效:

野生大熊猫种群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1114只,增加到1864只;亚洲象野外种群从1985年的约180只,增长至300只左右;朱鹮从1981年发现时仅存的7只,发展至野外种群超过6000只;藏羚羊野外种群由上世纪90年代末不足7万只,恢复到30万只以上;多地监测发现穿山甲活动,中华穿山甲种群逐步恢复。

“我国朱鹮、亚洲象、藏羚羊等100多种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的种群数量,已基本扭转持续下降的态势,呈现出稳中有升的发展态势。”国家林草局野生动植物保护司相关处室负责人表示。

自然保护地体系有效保护了85%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种群

东北虎豹国家公园,一只体形健硕的东北虎摇头晃脑,步伐矫健,黑熊、梅花鹿等觅食奔走,原始大森林里好不热闹……“天地空”一体化监测系统,记录下这一幕幕动人场景。

地面红外相机昼夜监测,天上遥感卫星观测,空中无人机巡航……东北虎豹国家公园里,实时监测大面积覆盖,已获取超过2万次虎豹监测影像。“目前,园区内生态持续向好,虎豹种群数量稳定增长。2017年国家公园试点以来,监测到新增幼虎10只,野生种群数量达50只左右;新增幼豹7只,野生种群数量达60只左右。”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管理局局长赵利说。

山清水秀的自然保护地,是野生动物安然栖息、自由生长的乐园。“加强栖息地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地,为野生动物提供了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重要、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国家濒危物种科学委员会原常务副主任蒋志刚表示。

近年来,我国着力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正式设立三江源、大熊猫等第一批国家公园,已建立各类自然保护地近万处,各类自然保护地面积占到陆域国土面积的18%,有效保护了90%的植被类型和陆地生态系统、85%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种群。

同时,我国率先在国际上提出和实施生态保护红线制度,初步划定的全国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陆域国土面积的25%,有力保护了珍贵、濒危物种及其栖息地。

去年11月,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专家团队在四川都江堰海拔1360多米的野外,发现野化放归大熊猫“小核桃”的踪迹。通过分析采集的粪便以及红外相机拍摄画面发现,“小核桃”体态圆润,野外生存状态良好。“复壮局域小种群,增加遗传多样性,是大熊猫迁地保护、野化放归的最终目的。我们先后放归11只野化培训大熊猫,在野外存活9只。”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副主任李德生说。

“大熊猫、东北虎等旗舰物种、‘伞护物种’,是地区生态保护的代表物种,保护它们的生存环境,受益的不仅是这一个物种,而是整个生态系统。”东北林业大学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地学院教授张伟说,在自然保护地里,越来越多的野生动物种群数量稳步增长。

通过迁地保护实现濒危物种拯救繁育,为不少可能灭绝的生物提供了生存机会。“当物种种群数量极低、难以自然繁衍,或原有生境被破坏甚至不复存在时,迁地保护就成为保护物种的重要手段。”蒋志刚说。

国家林草局野生动植物保护司相关处室负责人介绍,目前,我国建设了野生动物救护中心、野生动物基因库等一批救护繁育机构,繁育珍贵、濒危野生动物400多种,成功放归大熊猫、朱鹮、林麝、黑叶猴等物种,在野外一度消失的普氏野马、麋鹿重新建立了野外种群。

生态环境部于2011年启动建设全国生物多样性观测网络,每年获得70余万条观测数据,并以此构建了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监管数据库。“这些第一手数据,反映了重点区域物种多样性变化,为评估生物多样性保护现状及威胁因素、制定政策措施,提供了技术支撑。”生态环境部自然生态保护司生物多样性保护处处长井欣介绍。

以最严密法治、最严格执法保护野生动物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破坏野生动物资源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今年4月9日起施行。最近,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适用这一法律解释,审结一起非法收购、运输、出售穿山甲鳞片案件,对倒卖价值700万余元穿山甲鳞片的张某等6人,以危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分别判处有期徒刑十年至二年不等的刑罚,并处罚金。

非法贸易是野生动植物主要致危因素之一。2016年,国家林草局牵头建立打击野生动植物非法贸易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目前,成员单位已从最初设立时的22个扩大到27个。

我国用最严密法治、最严格执法,守护珍贵、濒危野生动物。野生动物保护法、森林法、草原法、环境保护法、长江保护法、生物安全法……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颁布、修订了20多部生物多样性相关法律法规,覆盖野生动植物和重要生态系统保护、生物安全等领域。

“我国形成的以野生动物保护法为核心,以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制度、栖息地保护和禁猎区(期)制度、经营利用全环节严格监管制度等为主要内容的野生动物保护规范体系,发挥了重要作用。”北京林业大学生态与自然保护学院教授时坤说。

2017年以来,生态环境部等部门持续开展“绿盾”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督专项行动,保护野生动物栖息地。生物多样性保护被纳入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范畴。“多项硬招实招压实了各级政府及部门的责任,基本扭转侵占破坏自然保护地生态环境的趋势,对破坏生物多样性违法犯罪行为形成高压态势。”井欣说。

保护生物多样性,离不开全社会的积极参与。自2016年起,在国家林草局支持下,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每年都组织志愿者开展“护飞行动”。截至目前,已累计开展活动1.5万余次,参与志愿者达10万余人次,救助野鸟13.2万多只。

近年来,生态环境、林草等部门持续开展主题科普宣传活动,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知识进课堂、进社区、进机关。全社会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显著增强,保护野生动植物、“拒食野味”蔚然成风。

在环保社会组织公众环境研究中心开发的手机应用程序“蔚蓝地图”里,网友们积极参与生物多样性随手拍,累计分享30多万张物种照片。“‘蔚蓝地图’具有智能识图功能,大家拍一拍,就能识别出鸟、虫、兽等,以此吸引人们对生物多样性产生兴趣,进而参与保护行动。”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说。

进一步加强珍贵、濒危野生动物保护,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鉴于地形地貌的复杂性和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以及生物区系的独特性、多样性,我国一些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受威胁程度仍较高。”蒋志刚说,保护拯救濒危物种仍然任重道远。

“我国野生动物种类繁多、栖息类型多样、分布区域大多偏远,部分物种尚未摆脱灭绝危险,处于濒危状态,野生动物栖息地修复、生态廊道建设等仍需有力推进。”国家林草局野生动植物保护司相关处室负责人表示。

加强野生动物保护,需要全面详实的科学数据来支持。时坤建议,加大科研投入,加大物种资源调查监测力度,进一步科学评估种群状况。井欣表示,要持续推动野生动物监测网络建设,开展野生动物本底调查,将有关数据纳入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监管数据库。

国家林草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十四五”期间,将实施国家公园等自然保护地建设和野生动物保护工程,对大熊猫、东北虎、中华穿山甲等48种极度濒危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继续实施抢救性保护,划定并严格保护重要栖息地,连通生态廊道,使重要栖息地面积增长10%。今年,将在青藏高原、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等生态区位重要和生态功能良好的区域,新设立一批国家公园。

“要做好每个国家公园的规划,分区实行差别化管控。把生态系统的关键地区、生态敏感区和生物多样性最富集的区域,划进核心保护区。”国家公园研究院院长唐小平说,同时,要鼓励和吸引当地居民参与国家公园的保护和管理。

专家指出,野生动物种群数量不断恢复,野猪等物种局部种群过大,人兽冲突逐步显现,这一难题需着力破解。“保护野生动物,不应以损害当地居民的利益为代价。”蒋志刚说,要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完善生态补偿机制以及野生动物致害补偿机制,让当地居民从野生动物保护中获益,吸引他们主动参与,真正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张伟说,保护野生动物不能“一刀切”,要兼顾野生动物作为可再生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多方面功能。对于商业性利用要进行合理规制,加强监管,严打违法捕猎野生种群充当人工种群的行为。

国家林草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将进一步加大保护力度,确保珍贵、濒危物种种群及栖息地安全,严格执法监管,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同时,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引导公众自觉抵制违法行为、支持保护工作,形成社会各界共同保护的良好局面。

同在蓝天下 共享大自然(记者手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物多样性关系人类福祉,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

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健康的生态系统。野生动物是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除了在生态系统中扮演重要角色,野生动物还有弥足珍贵的文化价值、社会价值,许多生肖动物、国宝大熊猫等被赋予独特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在医学、自然科学等领域,野生动物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科技的进步,野生动物的潜在价值将更加凸显。保护野生动物,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生态兴则文明兴。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抓生态文明建设,全党全国推动绿色发展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显著增强,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取得世界瞩目的显著成效。许多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种群数量增加,不少多年未见的物种再度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之中。

当前,全球生物多样性下降趋势尚未得到根本遏制。和世界许多地方一样,生境丧失与退化、气候变化等因素,仍然威胁着我国一些野生动物的生存。同在蓝天下,共享大自然。保护好野生动物,须持续加力。要加快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有效保护野生动物栖息地、迁徙通道;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严格监管,严厉打击滥捕滥猎违法犯罪行为,斩断非法利益链。公众也要行动起来,从身边小事做起,积极保护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保护生物多样性。

生态治理,道阻且长,行则将至。齐心协力一起行动,我们定能将生物多样性这一人类永续发展的基础筑得越来越牢固,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主字代表什么动物生肖2

光明日报记者 周洪双 光明日报通讯员 刘飞

暑假一个普通的早晨,成都博物馆尚未开门,门口的队伍就排得拐了几个弯。六年级学生谢沁佳排在队伍前列,期待着开馆的那一刻。

同一天,位于成都市三圣花乡景区的许燎源现代艺术博物馆,也同样人头攒动。他们或驻足思考,或小声讨论,或拍照打卡,体验着一场浸润心灵的艺术之旅。

这就是成都。分布在城乡各处的172家博物馆,守护着文化根脉、记录着文明发展、展示着多彩而奇妙的世界,让城市不光有形,更有神。这里的人们,早已把“刷博物馆”当作一种生活方式,引领着文化生活新潮流。

博物馆总数全国第二

成都电视塔下,“成都339”商场中人流如织。行至三楼,迎面即是几个大字:拾野·自然博物馆。透过大门,可见各种动物的互动场景,好奇的人们不由迈步深入,一探究竟。

在购物中心邂逅“野生世界”,给不少逛街的人带来意外的惊喜。“城市中心+野生自然+互动体验”的全新模式,让博物馆更好地融入生活。

摊开成都地图,标注其中的博物馆,一幅多点开花、百花齐放的蓬勃图景就呈现出来了。最新数据显示,成都目前共有博物馆172家,其中国有博物馆56家、非国有博物馆116家;博物馆总数全国第二,非国有博物馆数量和国家等级馆总数位列全国第一,平均每10万人拥有1座博物馆。

为什么众多博物馆能在成都蓬勃生长?成都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博物馆处相关负责人说:“成都3000年城址不迁,2500年城名不改,自古文博昌盛,有‘江山之雄,文物之盛’的美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良好的经济水平,为成都的博物馆发展带来了基础保证和发展根基。”

近年来,成都创新制度、精准施策、加强服务,促进了博物馆数量的增长和质量的提升。成都不断完善优化博物馆支持政策,将非国有博物馆免费开放服务纳入公共服务体系并予以财政预算支持,目前每年对非国有博物馆的扶持资金稳定在1300万元以上。

“在成都建立博物馆,政府的支持和政策的保障给了我们很大的信心和动力。”三和老爷车博物馆馆长周震体会颇深。

根据成都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十四五”规划,到2025年,成都市博物馆数量有望达320座以上,各区(市)县均拥有1座以上功能完备的中心博物馆,乡史村史、社区和流动博物馆发展成效显著;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人群覆盖率明显提高,年接待量达4000万人次以上。

“让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乐趣”

这个夏天,亚洲最大的昆虫博物馆——成都华希昆虫博物馆成了孩子们的乐园。绚丽的凤蝶、笨拙的甲虫、粉彩的飞蛾……颜色不一、形态各异的昆虫,让前来参观的人们惊喜不已。

“博物馆提供的是课本上可以了解、却无法直观感受的知识,这些珍贵的标本让我对神奇的大自然有了更深的认识。”作为一名“博物馆迷”,谢沁佳这个暑假已陆续打卡了成都博物馆、杜甫草堂博物馆、成都华希昆虫博物馆、拾野自然博物馆等多种类型的博物馆。

作为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成都的文博资源丰富,不仅有展示三国文化、古蜀文明、诗歌文化等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武侯祠、金沙遗址、杜甫草堂等国有博物馆,也有藏品丰富、独具特色、专业性强的非国有博物馆,如极富地域特色的川菜博物馆、广受欢迎的唱片博物馆、研究姓氏文化的百家堂姓氏文化博物馆……各类博物馆的文化表达各具特色,不仅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展现出天府文化的深厚底蕴,也为城市文化发展注入了力量。

“成都的博物馆种类非常丰富,让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乐趣。”市民潘壮说,过去他的生活就是两点一线,如今,“刷博物馆”已成为他生活的一部分,在放松身心的同时还能“充电”。与潘壮一样,成都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走进各类博物馆,体验不同文化所带来的美好生活。

“成都已逐步建立国家级博物馆引领示范,市、级、乡博物馆分类发展,多个行业、多种所有制和多类型特色博物馆融合补充的博物馆体系。”成都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博物馆处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成都还将持续推进博物馆向基层延伸,启动建设县级中心博物馆和中心库房,支持乡史村史和社区博物馆建设,形成门类齐全、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内容丰富、特色鲜明、富有活力的博物馆发展体系,让公共文化服务惠及更多人民群众。

过去围坐听评书,现在博物馆前排长队

8月6日,金沙遗址博物馆特别策划的暑期科普展“神奇宝‘贝’——奇妙的贝类世界”,正式与观众见面。漫步在以沙滩黄、大海蓝为主色调的展馆里,波光粼粼的仿真海浪和光影,让人仿佛穿梭在梦幻的“海底世界”,体验了一把“赶海”的乐趣。这次展览,也让考古遗址博物馆,展现出全新面貌和无限可能。

不断创新,是博物馆保持持久魅力的一大秘诀。近年来,成都各大博物馆不断创新,通过特色展览、开发研学产品、网络直播等多种形式,吸引大家走进博物馆,感受多彩的世界。

成都博物馆以“辉煌成都”“多彩文明”“艺术典藏”三大特展系列为抓手,打造丰富多彩的展览品牌,已推出高品质展览50余项,吸引观众1200余万人次;武侯祠博物馆以博物馆的古建、碑刻、楹联、园林及主题展览为依托,以博物馆整体作为体验和探索的空间,让大家带着问题参观,解锁博物馆参观新模式;成都拾野自然博物馆创新经营模式,可以在馆内搭建帐篷,开启特别的博物馆夜晚之旅;“博物馆奇妙夜·我爱大自然”研学活动让青少年们自己动手制作标本、亲密“接触”看似可怕的变色龙、大蟒蛇等,通过研学游和送课程进学校,把科普送到孩子们身边……

为满足博物馆功能多元化、服务人性化的国际发展趋势,成都还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加快推进博物馆的智慧建设,为游客提供更智能便捷的参观体验,让文化保护利用与新时代文化旅游服务供给同频共振。

多元的主题、精彩的内容、新奇的体验,让博物馆的发展更有活力,实现数量与质量双提升,为城市文明提供了丰富的文化滋养。据统计,目前成都全市博物馆有超过300个基本陈列,年举办临时展览超过220个,实施青少年教育活动超过2000次,年参观人数达2550万人次。

“过去大家喜欢围坐在一起听评书,现在博物馆门前排长队,展现了成都人热爱文化、会享受文化,也会自己创造文化的特质。”著名设计艺术家许燎源说。

《光明日报》( 2022年08月15日09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主字代表什么动物生肖3

这里大概是上海市区中环内,物种最多的地方。

随着曹安路、曹家渡、黄浦万商等等大型花鸟市场纷纷落下帷幕,灵石路上的岚灵花鸟市场,已经是市中心附近最大规模的花鸟市场了。无数动植物爱好者,从全市的各个角落来到这里,每逢周末和节假日,等候进入花鸟市场的车辆,会在灵石路上排成一条长龙。

撰文 | 何雅君

视频、图片 | 陈征

90后的柯弘斐在岚灵花鸟市场里经营一家叫做“顽龟”的爬宠店,店里一屋子的小乌龟。乌龟们静静卧于水中,小眼睛打量着外面,间或摆动一下四肢。柯弘斐这样介绍开店的原因:“如果繁忙的生活让你心浮气躁,那么这些小家伙有着治愈的能力。”

而UP主小暴是花鸟市场的常客,他用视频记录市场里的人来人往。在他看来,这座花鸟市场保留了一座大城市的一份情怀——有摩登现代、精致时尚,亦有人间烟火、自然野趣。

他们是这座花鸟市场的记录者,也是这座城市多样性的见证者——一座国际大都市里,不仅只是高楼比肩,车水马龙,也有这一片充满烟火气的空间。

在这里,吆喝是响亮的,交易是热烈的,商品是鲜活的,心情是松快的,人们在萌宠面前袒露真性情,在言语交汇中寻找陪伴,在鸟语花香中觅得通灵性的伴侣,生活于是有了别具一格的滋味。

选择养龟

寻找一份无可替代的陪伴

每天上午到店,“看望”一遍所有的龟,给它们“喂饭”,半小时后检查吃食的情况,再给有需要的龟换水——这是柯弘斐的日常。

年纪轻轻就在花鸟市场养龟、卖龟,柯弘斐觉得没什么不好。四年前,他和朋友一起开了这家龟店,将办公场所从写字楼格子间转移到不足十平米的店堂内。他从小爱龟,喜欢看龟贴在水族缸前,隔着玻璃向自己挥舞小爪,“有种发自内心的满足”。

从学校毕业后,他也尝试过“朝九晚六”的白领生活。每天下班回家,看着家中萌龟向自己表达亲昵,他突然觉得,这份自然随性里也藏着一门学问。

成为店主后,伏案的同事不见了,陪伴他的是憨态可掬的龟,让他心情大好。与此同时,花鸟市场“接地气”的环境也为他打开了新的观察视角。这家存在了近二十年的市场,占地约三万平米,周围居民区云集,人气还挺高。

从蹒跚学步的稚童到两鬓斑白的老人,在这里都能找到自己的心头好。它可能是一只憨态可掬的仓鼠,一群斑斓多姿的游鱼,一盆高雅端庄的兰花,一笼叫声响亮的鸣虫……看着人群里寻寻觅觅的身影,柯弘斐衷心希望,每一位来客都能邂逅自己的“宠物情缘”。无论它是花鸟鱼虫,还是绿植萌宠,都是平淡生活中独属于自己的快乐。

这些身影中,有一些会与柯弘斐产生交集,进而建立交情与默契。有一位身材瘦削的耄耋老人,总是拎着一个简单的环保袋,独自来买龟粮。老人很认真,会向柯弘斐细细咨询:如何给家里的老龟改善伙食?怎样合理补充营养?他养的是一只普通草龟,年纪很大,足有三四十岁,但老人对它充满疼惜,就像慈祥的爷爷宠爱自己的孙辈。

柯弘斐理解老人的心思。在一般人看来,那不过是一只寻常草龟。但对独居的老人来说,它更像一位家庭成员,为他带来无可替代的陪伴。

很久很久以前,也许就在这样一个市场上,老人遇见了这只龟。那时他刚退休,有健壮的身体和很好的经历,和老伴一起把龟当孩子照料。然而人生风雨难料,相濡以沫的老伴突然去世,令他哀痛至极,全靠龟陪他熬过了难挨的孤独。

许是为了缅怀老伴,老人独自住在原来的家里,与龟一起度过了漫长的三十年。他舍不得将它禁锢,让它满屋子自由活动。每次出门归来,看到它忠实地等待自己,老人心头就涌起温情的暖流。

与龟相伴

享受萌态带来的治愈感

“龟很通人性。你对它好,时间长了它都知道。你靠近它的水缸,它会游起来,看着你跳,或者在水里追着你跑。”柯弘斐这样描述龟对人的亲昵。

在家里,龟只认平时照顾它的人。这种特殊的亲密和那萌态带来的治愈感,成为柯弘斐与龟相伴的理由。龟是半水栖、半陆栖的爬行动物。店里的龟来自湖泊、溪流、池塘等不同环境,蛋龟居多。为了帮助它们培育新生命,柯弘斐在工作室设置了温度、湿度与自然环境相近的孵化箱,让龟在里面安心孵蛋,不多打扰,每隔一两周看一次。

龟是慢性子,孵化最快的也要45-50天,慢的要一年。品种不同的龟,破壳方式也不同。以蛋龟为例,破壳前几天,原本洁白的蛋由内而外地透出黑色,表示时机已经成熟。破壳时,蛋的头部先是出现一个小洞,随后慢慢扩大。有些龟体质较弱,力气不够,还需要人工把小洞剥开一点。

刚出壳的小龟都不大,能不能随着时间长大,也取决于龟的品种。比如陪伴那位老人的草龟,活了三四十年,身长接近一个脸盆。又比如有一次,一位女顾客带着一只捡到的巴西龟上门求助,那龟大概一两岁,长度不过十来公分。

某种意义上,养龟和养孩子有相似之处,穷养富养都行。

只要满足温湿度、水质、光照、食物等基本要素,就能把龟养活。龟吃食也简单,几十块钱一罐的普通龟粮可以吃上两三个月,这样算,一年花费不过几百元。有的龟喜爱动物蛋白,比如陪伴那位独居老人的草龟。为了照顾它的营养需求,老人除了尽可能购买好一点的龟粮,还会把自己三餐的肉食分给它。老人生活简单,有时只给自己做了素菜,却不舍得亏待那龟,要到菜场买几个虾喂它。

老人与龟的惺惺相惜

连商家都感动

日复一日的陪伴,让人与龟的感情一年深似一年。当互相陪伴的两个生命面临生老病死,又该如何深情地告别?

柯弘斐从小养龟,对于送别老龟并不陌生。生命因有限而可贵,如果这一生给过它真挚的关爱和照顾,他觉得问心无愧。可那位独居老人不同,老龟是他生活中唯一的伴侣。一旦失去它,老人不知道,后面的日子该怎么过?

但,那一天还是来了。

今年上半年的某一天,老人走进店里,怀里抱着他最爱的老龟,请求柯弘斐代为照料。老人告诉他,老龟日渐虚弱,身上恐有病痛,几乎吃不下任何食物。懂龟的柯弘斐一看,知道老龟离大限已经不远。

老人无法面对老龟最后的时刻,也不忍心看它经受折磨,希望柯弘斐能在它最后的日子里,给予最好的照顾,让它走得轻松一点。

柯弘斐郑重接下了嘱托:“这不是一门生意,这是一桩情谊。谢谢您的信任,将陪了您三十年的老龟交给我。”

在店里,龟终日趴着,已经没有动的力气。柯弘斐尽可能给它补充一点体力,只要它还在,对老人就是一种安慰。

一个星期后,柯弘斐拿起电话拨给老人:“应该就是今天了。你要见它最后一面吗?”老人虽然行动不便,但还是很快赶来。和老龟对望的那刻,柯弘斐看到,他眼中蓄满了泪。那龟见到生命中最重要的人,突然用足力气支撑起身体,向老人打了最后一个招呼,然后不动了。

看到心爱的老龟再也没有了声息,老人颤巍巍地俯下身,用颤抖的双手将它拥入怀中。在向柯弘斐致意后,他蹒跚着走出了小店。市场里依然人声鼎沸,但老人的背影如此安静和孤独。

那天以后,柯弘斐再也没有见过他。

老人与龟的惺惺相惜,让柯弘斐更加懂得了人和动物间的宝贵情谊。缘分有时就是那么奇妙,有的人从未饲养过动物,却也会因为一次萍水相逢,开启与动物相伴的旅程。

一位女士在河边偶遇一只受伤的巴西龟,带到市场上找柯弘斐救助。柯弘斐看了说,这是一只再寻常不过的龟,而且病得很重,已经难以进食:“如果你想养龟,不如重新买一只。”但女士反问:“如果我想救它呢?”柯弘斐告诉她一家能治疑难杂症的宠物医院,强调开销不菲。女士毫不犹豫地将龟送去住院,支付了每天200元的住院费及其他开销。一个星期后,出院的龟住进了女士家,成为她家新成员和她朋友圈里的小宝贝。“你能想象吗?她和它素昧平生呢!”柯弘斐倍感惊奇。

邂逅心仪小可爱

享受眼见为实的愉悦

花鸟市场里每天发生着各种故事,“80后”UP主小暴将它们记录下来,B站账号“小暴养龟说”中。

在中华传统文化中,龟有着长寿、吉祥等美好寓意,在爬宠圈中的关注度不一般。小暴觉得,花鸟市场的自在环境,为爱龟者们提供了天然的交流平台和公开的选龟环境。“你可以在网上购买宠物龟,但你看不到实物,难免遭遇货不对板、视频加滤镜、拍照开美颜等问题,导致收到的宠物与理想存在差距。

“网购也许适合那些熟悉宠物类别、深谙价格门道的资深玩家,但对新手玩家来讲,花鸟市场的选购环境更为友好。”比如,新手青睐的龟届“地摊三杰”花龟、草龟、巴西龟,在花鸟市场可以平价买到。而在直播间,因着商业炒作和包装,价格至少翻个倍。“草龟当中,有一种金线草龟非常漂亮,网购价格大约40-50元一只,但我在花鸟市场买,每只才15元。网上炒作的那些高价特殊个体,在花鸟市场其实触手可及。”

在小暴的镜头里,爱逛花鸟市场的既有老人,也不乏中青年。曾经,城市里花鸟市场繁多,老人能在这里找回年轻时的上海味道。对于“80后”“90后”,与小可爱们零距离接触的市场环境,将他们带回了烂漫童年。

在这里,懂行的玩家享受眼见为实的愉悦,与店主巧妙博弈;丰富多彩的动植物品种云集一堂,自带科普功能。当都市里人声鼎沸的市集被日渐繁密的高楼大厦陆续隐去,这座花鸟市场的存在,保留了一座大城市的人文情怀——有摩登现代、精致时尚,亦有人间烟火、自然野趣。正如小暴所说:“走进这个环境,你就能感觉到寻常生活中接触不到的自在。”新闻晨报·周到APP记者何雅君

来源: 新闻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