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粤曲代表什么生肖

唱的比说的好听,世界戏剧日,邀你赴一场视听盛宴,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广东旅游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唱粤曲代表什么生肖1

3月27日,是第55个世界戏剧日

戏剧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

是人类文明的瑰宝

小小的舞台上,演尽世间百态

区区的三五人,演绎千军万马

你们知道吗

在广东就有十几种不同种类的戏剧

这些戏剧多姿多彩,唱腔韵味各不同

今天小编就带着你们

一起领略岭南文化的独特艺术魅力

“世界戏剧日”是国际戏剧协会(International Theatre Institute, ITI)于1961年创立的一个纪念日,日期为每年的3月27日,旨在引起全世界人民对戏剧艺术的重视,从1962年开始举办庆祝活动。

珠三角地区

粤剧

▲ 粤剧 羊城晚报记者 夏杨 摄

粤剧又称"大戏"或者"广东大戏",汉族戏曲之一。源自南戏,自明朝嘉靖年间开始在广东、广西出现,是糅合唱念做打、乐师配乐、戏台服饰、抽象形体等等的表演艺术。粤剧每一个行当都有各自独特的服饰打扮。

粤剧名列于2006年5月20日公布的第一批518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内。2009年9月30日,粤剧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肯定,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红船花旦梅卿 羊城晚报记者 郑迅 摄

知粤剧 · 必去之地——西关

▲ 广州水上花市花船巡游 羊城晚报记者 朱文海 摄

“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在西关,却是“凡有粤语则伴粤曲”!广州西关,即荔湾,旧称"西关",这里粤曲、粤剧群众基础深厚,素有“粤剧曲艺之乡”之称,这里已具有几十个“私伙局”。所谓私伙局,其实是“广东民间音乐曲艺社”的俗称,是民间名伶老倌和粤曲发烧友相约一起,自弹自唱,自娱自乐的一种方式。

▲ 羊城晚报记者 邓勃 摄

行走在老西关,不时可以听到从西关大屋传来的咿呀南音。麻石巷深处,弦胡声声作响,动人的粤曲飘出,路过的行人忍不住张望:又是哪个私伙局又开唱了?

▲ 走西关,听粤剧,闲“叹广州” 羊城晚报记者 邓勃 摄

在荔枝湾的另一端,设了一个荔枝湾大舞台,每天都会有许多戏迷、票友们聚集在这里,你方唱罢我登场!在这里,可以感受何谓“隔岸听粤曲”,欣赏到一幕幕经典的剧目,体验一番英雄儿女的爱恨情仇,悲欢离合。

▲ 图片来源于 金羊网

漫步荔枝湾,听一曲西关小调,什么烦恼都通通放下了!

知粤剧 · 必去之地——八和会馆

▲ 西关八和会馆门口的表演 新快报记者 李小萌 摄

八和会馆是粤剧艺人的行会,可以说是粤剧殿堂级的朝圣地,从前称为“琼花会馆”,最早设于佛山。旧时八和会馆像一座“火树银花不夜天”的娱乐城,灯饰璀璨,夜夜笙歌,粤剧红伶名优竞相登台亮艺,接戏卖戏;戏迷票友“追星族”们更是欣喜若狂地听戏点戏,捧戏欢戏。

▲ 八和会馆第一座会所 图片来源于羊城晚报

1854年,八和会馆被清政府夷为平地。1889年,粤剧艺人在黄沙买地,并建起一座可容千人居住的大厦--八和会馆。而名不见经传的黄沙自有了八和会馆后,日渐兴旺发达起来,成为西关旺地闹市,也成了旧广州一风情景观。

▲ 八和会馆 图片来源于羊城地铁报

1937年,日本战机轰炸广州,“八和会馆”被炸。抗战胜利后的第二年(1946年),在恩宁路重建“八和会馆”。“八和”在世界各地都有分会,凡有华人的地方,只要有粤剧,就有八和会馆。因为广州八和悠久的历史渊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世界各地的八和便尊其为祖。

▲ 馆内发烧友在交流粤剧 羊城晚报记者 邓勃 摄

走进八和会馆,一楼是粤曲私伙局开唱的舞台,摆放着各式乐器和谱架。西侧三面墙壁上都张贴着有关演出的宣传海报,和历代穗港粤剧名人的旧剧照,或彩色,或黑白,十分有情调。

地址:广州市荔湾区恩宁路177号

知粤剧 · 必去之地——红线女艺术中心

▲ 粤剧艺术的一代宗师红线女 人民日报记者 许培武 摄

作为地方戏的粤剧,以及它所孕育的一代名伶红线女,不仅在珠三角影响深远,在中国戏剧界也有一席之地。广州市政府为表彰红线女的卓越贡献,投资兴建的红线女艺术中心,1998年12月落成,也是当时中国唯一以在世演员冠名的艺术中心。

▲ 红线女艺术中心 羊城晚报记者 郑迅 摄

红线女艺术中心建有小型剧场,具备先进的数码录音棚。这里收藏、展览、展演红线女艺术成就,可供来访的人研究红派艺术、开展国内外艺术交流。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海安路363号

知粤剧 · 必去之地—— “粤剧街”恩宁路

▲ 恩宁路 羊城晚报记者 朱绍杰 摄

八和会馆的昔日神话,令存留至今的恩宁路不折不扣成了一处风情遗址,成了一条令人心驰神往、拍案叫绝的响当当的“粤剧之街”。

▲ 位于恩宁路的銮舆堂 羊城晚报记者 郑迅 摄

簇新的戏台,来来往往的粤剧名伶,高大坚挺的岭南骑楼。恩宁路那时的街道,是昔日西关最繁华的街道之一。

地址:广州市荔湾区恩宁路

知粤剧 · 必去之地——粤剧艺术博物馆

▲ 广州粤剧艺术博物馆一瞥 羊城晚报记者 郑迅 摄

穿过一座三间四柱的多宝古坊,便从喧闹的西关老街进入粤剧艺术博物馆的场馆范围。这座岭南传统园林式建筑不仅是戏曲博物馆,还是岭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平台。

▲ 粤剧博物馆广福戏台 羊城晚报记者 郑迅 摄

主展厅室内设计及展陈设计使用"南国红豆主题",将从"风雨历程"、"红豆飘馨"、"梨园异彩"和"名扬五洲"四个部分进行呈现,用红船模型讲述粤剧发展中具有代表性的红船年代。

地址:广州市荔湾区恩宁路120号附近

粤东地区

潮剧

▲ 潮剧《莫愁女》羊城晚报记者 王漫琪 摄

潮剧(英文:Teochew opera、Chiu-chow opera),又名潮州戏、潮音戏、潮调、潮州白字(顶头白字)、潮曲,主要流行于广东省潮汕地区(汕头,潮州,普宁,揭阳,潮阳等地),是用潮州话演唱的一个古老的汉族地方戏曲剧种。

2006年入选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有南国奇葩的美誉,是中国十大剧种之一,以优美动听的唱腔音乐及独特的表演形式,融合成极富地方特色的戏曲而享誉海内外。

潮剧是潮汕文化的重要传承载体,同时也是联络世界各地潮州人之间情谊的重要纽带,因此,它是具有明显代表性的地方剧种。

知潮剧 · 必去之地——潮州牌坊街:载阳茶馆

▲ 戏台上正演着潮剧 金羊网 吴丹 摄

走进茶馆大门,还未进入馆内,呈现眼前的是一面贴着带有民国风韵的旧海报的灰墙,旁边还摆放着邓丽君的海报。

▲ 茶馆中的民间乐器 金羊网 吴丹 摄

走进茶馆,典雅的屏风和戏台、质朴的方桌和长凳流露出古朴文艺的气息,戏台上演绎着潮剧的经典曲目,台下坐着的观众,一边喝着功夫茶,一边欣赏着潮剧,又或者一边磕着瓜子,一边轻声细语地交谈。这种惬意舒适的氛围,能让那些从都市中带来的烦嚣顷刻间烟消云散。

地址:潮州市牌坊街英聚巷6号

知潮剧 · 必去之地——潮州李厝祠

▲ 黄埔军校潮州分校旧址 图片来源于 中新网

李厝祠曾经被作为黄埔军校潮州分校。反映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历史事实,也为当时的革命培养了不少人才,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1987年12月被潮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如今已成为潮州市潮剧艺术培训中心。

▲ 如今成为潮剧艺术培训中心 图片来源于 中新网

李厝祠是一座很有传统风格的潮汕民间建筑,大体上保留了当时的样貌,只有部分因为过于破旧而进行了修缮。房梁上依然保留着精美的潮汕传统木雕装饰,而屋顶原有的嵌瓷已脱落了不少,大门上方清晰可见“李氏宗祠”四个大字。

地址:潮州市湘桥区中山路44号

知潮剧 · 必去之地——慧如剧场

▲ 慧如剧场 图片来源于中国戏剧网

慧如剧场可以说是地方戏剧潮剧的“百老汇”。每周五晚上,广东潮剧院与戏迷们都会有一个“固定约会”——“潮剧大观园·周五有戏”潮剧惠民演出活动,会在慧如剧场准时亮相,为观众演绎潮剧传统剧目,让城市观众与高雅传统艺术亲密接触。

地址:汕头市潮护路6号

汉剧

▲ 汉剧 图片来源于 广东汉剧院官网

广东汉剧旧称“乱弹”、“外江戏”、“兴梅汉戏”,广东省汉族客家戏曲剧种之一,1933年广东大埔县人钱热储著《汉剧提纲》,定名为汉剧,从此约定俗成,沿称至今。流行于广东的梅州地区、惠阳地区、韶关地区等闽粤赣边区各地。广东汉剧为广东三大剧种之一,被周总理誉为“南国牡丹”。

2008年6月7日,广东汉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知汉剧 · 必去之地——大埔县泰安楼

▲ 大埔泰安楼 图片来源于 金羊网

泰安楼历史悠久,规模雄伟、粗犷,布局合理、科学,文化内涵丰富,是客家建筑的一大奇观,也是中国与世界民居建筑史上的文化瑰宝。建于清高宗乾隆二十八年(公元 1764年),距今已有247年的历史,是国内极为少见的石方楼,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 泰安楼 图片来源于 人民网

泰安楼景区打造了“四大舞台”,设有汉剧表演厅,将广东汉剧融入景观景区,成为建设客家文化名城的重要推手,每周都有免费汉剧表演。

地址:梅州市大埔县湖寮镇龙岗村

知汉剧 · 必去之地—— 广东汉剧院

▲ 57年广东汉剧团在北京汇演 图片来源于网络

广东汉剧院地处广东省梅州市,是广东汉剧的代表剧院,成立于1959年,其前身为广东汉剧团。

▲ 锦上添花音乐会 图片来源于 广东汉剧院官网

“周五有戏·百汇有礼”:广东汉剧展演周天天都有好戏上演。该展演周汇集了近年来广东汉剧创排的精品力作,老、中、青、幼四代艺术家也粉墨登场,让过去没接触过广东汉剧的观众有了亲近它的机会,让过去已经喜欢上广东汉剧的观众则一次过足戏瘾。

地址:梅州市梅江区学海路4号

花朝戏

▲ 花朝戏《三看亲》剧照 金羊网记者 黄宙辉 摄

花朝戏为广东省汉族客家戏曲剧种之一,源于紫金县乡村的“神朝”祭祀仪式,用客家话演唱,流行于广东省东部客家地区。

其鲜明特点是民间音乐语言和民间文学语言的有机结合。花朝戏的传统剧目题材多取自民间传说,大都宣扬惩恶扬善、忠贞爱国、婚姻自由等积极主题。客家人所崇尚的儒家思想及耕读传家、崇文重教等人文观念在花朝戏中得到充分的展示。

花朝戏已于2006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陆丰皮影戏

▲ 陆丰皮影戏 图片来源于 广东才网

皮影戏,又称“影子戏”或“灯影戏”,是一种以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表演时,艺人们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影人,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讲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其流行范围极为广泛,并因各地所演的声腔不同而形成多种多样的皮影戏。

在广东地区,最著名的皮影戏要数陆丰皮影戏了,汕尾市陆丰皮影戏是一门古老的汉族传统艺术,中国三大皮影系统之一的汕尾皮影的惟一遗存。陆丰皮影戏一直在民间生存、发展,有古代闽南语系的基因,又得汕尾市汉族民间习俗的孕育,唱腔音乐丰富,地方特色浓厚,绘画、雕刻精致,表演生动逼真,优雅可观。

知皮影戏 · 必去之地——陆丰市皮影非遗展馆

▲ 陆丰皮影戏 羊城晚报记者 钟哲平 摄

陆丰皮影非遗展馆是陆丰市皮影大厦的综合功能展厅之一,是一个展示世界级、国家级非遗项目陆丰皮影艺术的发展轨迹、历史沿革和传承现况,展现陆丰传统艺术的深厚底蕴的平台。

▲ 陆丰皮影戏博物馆 图片来源于 陆丰宣传文化网

展馆收藏了陆丰皮影戏昔日的演出道具、播放设备、传统乐器、雕刻及制作工具等。包括老云灯、老水灯、灯光电源操作台、灯光可控硅、旧网景、旧牛皮景等昔日演出设备,获奖项目纪念牌和经典演出剧目专题等。还收集了全国各流派的皮影和木偶,同时展示新创作的各种陆丰皮影工艺衍生品。

地址:陆丰市皮影大厦

知皮影戏 · 必去之地—— 岭南印象园

▲ 岭南印象园 图片来源于金羊网

如果你对岭南的民俗民风充满好奇,那你一定要去一趟岭南印象园。园中富有特色的街巷、宗祠、民居和店铺等,充分展现了岭南传统文化的精华。

▲ 岭南印象园 皮影戏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里每天轮番上场的6大免费表演可以供游客观看:大型原生态技艺表演集“印象岭南”、绣球招亲、陆丰皮影戏、五华提线木偶、来佬绝技和岭南杂耍,是一个情侣约会的好去处。

地址:广州市番禺区大学城外环西路

西秦戏

▲ 汕尾西秦戏 羊城晚报记者陈汉添 摄

广东省汕尾市三大稀有剧种之一,西秦戏又称乱弹戏,中国传统戏曲剧种之一。明代由西北地区的秦腔流入汕尾市,与地方民间艺术结合,至清初形成广东汕尾市地方戏,西部地区传过来的秦腔戏种,故简称“西秦戏”。

用海丰官话演唱,属板式变化体声腔系统。主要唱腔有正线、西皮二簧等。正线是其主要声腔,是正宗曲调;西皮二簧和粤剧、汉剧基本相同,是后来吸收的。

2006年5月20日,西秦戏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知西秦戏 · 必去之地——汕尾凤山

▲ 凤山妈祖石 图片来源于 大粤网

凤山妈祖石像建于一九九四年,是中国大陆目前最大型的妈祖艺术石雕像之一,也是汕尾港的标志,高16.83 m,重1000 t,由468块来自妈祖故乡福建莆田的优质花岗岩雕刻而成。旁有石刻“天后圣母”4字,是中国著名文学家冰心女士所题。

▲ 汕尾凤山妈祖庙旅游区 图片来源于 潮汕风情网

▲ 海陆丰的稀有剧种西秦戏 图片来源于 潮汕风情网

园内建有凤仪台展厅,展示汕尾渔家民俗风情;海陆丰戏曲脸谱园,展示中国稀有剧种正字戏、白字戏和西秦戏脸谱;有妈祖圣迹造型艺术馆,展示妈祖一生的动人事迹和美丽传说;还有恐龙世界园、十二生肖园、儿童乐园等娱乐、参观景点。

地址:汕尾市区东南面

白字戏

▲ 白字戏 图片来源于金羊网

白字戏是流行于广东省汕尾市海丰县地区的传统戏曲剧种之一,汕尾市三稀有剧种之一。

白字戏历史悠久,元末明初(或更早些时候)从闽南流入粤东,到了汕尾市海陆丰,与当地的潮调、泉调及传统民间艺术相结合,并用方言演唱而逐渐形成。当地称中州官话为“正字”,称本地方言为“白字”,故名白字戏。

2006年5月20日,白字戏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知白字戏 · 必去之地——碣石玄武山

▲ 碣石玄武山 图片来源于 陆丰市地情网

玄武山元山寺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集宗教、文化、旅游于一体的旅游胜地。玄武山庙会至今已有200多年历史,影响范围甚广。

▲ 碣石玄武山庙会 图片来源于汕尾市民网

因历年香火旺盛,民俗活动十分活跃,清乾隆丙申岁(公元1776年)始,总理事会商定,每十年(即干支纪年的天干丙年)举行一次重光庆典活动,当地群众为此举行盛大的民俗文化活动。2007年6月,玄武山庙会被列入广东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白字戏 图片来源于网络

每年三月初三和九月初九连续多天演戏娱神,主要戏班是海陆丰当地正字戏、白字戏和西秦戏为主。

地址:陆丰市碣石玄武山

粤西地区

木偶戏

▲ 高州木偶戏 图片来源于广东省政府门户网站

中国木偶戏始于汉代,古称“傀儡戏”,发展于唐、宋,盛行于元、明、清。古时称"傀儡戏"。广东木偶戏,大约在元代由闽西传入潮州。明、清两代,粤西的吴川、电白、高州、化州、廉江一带木偶戏相当兴盛,因此,人们称粤西地区是广东的"木偶之乡"。

广东木偶戏的种类很多,计有杖头木偶、提线木偶、铁枝木偶、布袋木偶等。各个种类的木偶雕刻制作、操纵技艺以及艺术风格,彼此有异,丰富多彩,均是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传统艺术。

2006年5月20日,高州木偶戏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知木偶戏 · 必去之地——广东省木偶艺术剧院

▲ 广东省木偶剧团 图片来源于广州市数字文化网

广东省木偶艺术剧院,原“广东省木偶剧团”,成立于1956年4月。

▲ 广东省木偶艺术剧院演出 图片来源于人民网

成立五十多年来,广东木偶剧院共创作和排演了老少咸宜、脍炙人口的传统、神话、现代木偶剧与寓言、成语、课本木偶剧以及人偶童话剧等近四百个,并多次在国内外各项大赛或专业汇演中获得大奖。

地址:广州市海珠区洪德路43-51号

雷剧

▲ 雷剧《春草闯堂》金羊网记者 黄宙辉 摄

雷剧,是雷州土生土长之文化艺术瑰宝,是粤西传统文化的一朵奇葩,起源于广东省雷州市(原海康县),广泛流传于雷州半岛以及雷州话方言地区,具有浓郁而鲜明的地方特色。雷剧植根于雷州半岛,土生土长,由于它语言通俗易懂,并能很好地反映现实生活,越来越为雷州人民所喜爱。

其演出人物众多,场面宽阔,内容丰富,深受群众的喜爱,成为广东四大剧种之一。

2009年雷剧成为公示广东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粤北地区

花鼓戏

▲ 乐昌花鼓戏 南方日报记者 姚佳敏 摄

乐昌花鼓戏是广东省传统民间小戏剧种,俗名“唱花鼓”或曰“调子戏”,起源于乐昌民间圈地作场而演唱的灯彩歌舞——“踩矮台”,是当地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传统民间小戏。

2012年4月,乐昌花鼓戏成功入选《广东省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采茶戏

▲ 粤北采茶戏 广东文化网

粤北采茶戏是广东粤北地区的小戏剧种,采茶戏是全国唯一以茶文化发展而成的独立剧种。旧称唱花灯、唱花鼓、采茶戏、大茶或“三脚班”。

是在民间灯彩歌舞的基础上吸收赣南和湖南益州民间艺术精华创造而成的地方民间主要戏曲,音乐风格活泼明快以锣鼓管弦伴奏,唱腔音乐则主要融江本地的山歌调民间说唱和风俗音乐。

知采茶戏 · 必去之地—— 珠玑古巷·梅关古道

▲ 南雄珠玑古巷 大粤旅游

珠玑古巷位于南雄城北28公里,是古代连接长江、珠江水系的陆路交通孔道,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她是古代中原和江南通往岭南驿道上的一个商业重镇。

▲ 珠玑古巷博物馆采茶戏表演 图片来源于南雄旅游资讯网

古巷里有唐宋祖居及先人南迁遗迹,有众多姓氏纪念馆,展现各姓氏宗族文化,博物馆有民俗藏品可以参观,如板凳龙、草龙等,还有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采茶戏表演。

地址:韶关南雄市珠玑镇珠玑村

广东大地戏剧丰,各种腔调多精彩

这些文化遗产,是老一辈戏曲艺人

十年如一日的刻苦锻炼、精益求精

才将这些宝贵的瑰宝流传到现在

戏剧舞台虽小,却藏着古今中外的故事

演出人员不多,却演绎出人生悲欢离合

有机会的话,请到这些地方去

听一段戏曲,哼两句唱词

看一场古往今来事,品一番人生悲与欢

- END -

唱粤曲代表什么生肖2

春节将至,为切实满足东莞市民群众春节期间文旅体生活需求,促进春节期间文旅消费,1月25日,“虎福生威,莞玩莞购——2022年新春文旅体惠民活动”新闻发布会在市会议大厦举行,介绍了春节期间东莞市文旅体活动情况。

记者了解到,东莞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将联动全市各镇街(园区)全面开放市镇村242个文体场馆,组织策划511项新春文旅体惠民活动,整合发布10条旅游路线,安排500万元文化旅游体育通用消费券,旨在为广大市民群众提供一场丰盛的节日盛宴。

线上线下齐发力

全市各类文旅体活动多达511项

东莞市文广旅体局将新春文旅体惠民活动作为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延伸,及早谋划,精心编排各类文旅体活动511项,满足各年龄阶段市民的文化需求。其中,线下活动351项,涵盖年俗节庆、文艺演出、非遗民俗、书香阅读、运动休闲等各类项目,包括粤港澳(东莞)非遗墟市莞物年货节、沈阳故宫博物院藏清宫瓷器展等活动。

东莞市博物馆:“华彩宫瓷—沈阳故宫博物院藏清宫瓷器展”

线上活动160项,包括迎春书画展、古玩杂件迎春展、年味小视频制作比赛等活动,市民足不出户即可“云上”参与,感悟文博魅力,轻松在线阅读图书、猜灯谜、逛展览,同时也可以学习摄影、绘画、书法、剪纸等文化课程。

文体场馆春节“不打烊”

串联发布精品旅游线路

春节期间,东莞市镇村242个文体场馆将全面开放,包括图书馆、文化馆及其分馆,城市阅读驿站,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体育中心等都免费向市民开放,照常提供文体服务。

送春联活动

依托文体场馆,东莞市镇村都将在春节期间推出“年味”十足的活动。如东莞市镇文化馆在各自场馆和数字服务平台,策划了丰富的春节民俗体验活动,包括送春联、猜灯谜、插花、元宵游园等丰富活动,东莞市文化馆总馆一楼展厅举办东莞市青年艺术家圆梦行动“吉祥如意——段丽红剪纸艺术展”等新年打卡活动、提供邮寄明信片晒幸福服务;可园“粤韵悠扬”迎新春活动、滨江体育公园的家庭亲子趣味打卡运动会等活动,市民都能免费参与。

同时,春节期间全市松山湖景区、龙凤山庄影视旅游区、南社明清古村落等20个A级旅游景区全面开放,市文广旅体局整合发布10条旅游路线,包括文化游、乡村游、亲子游、休闲游、红色游,种类齐全。

发放500万元惠民消费券

激发全市文旅消费活力

东莞市文广旅体局将在1月底至2月25日期间,安排500万元专项经费发放文旅体惠民消费券,市民可以通过“乐购东莞”微信平台抽签领取,分别有满100元减40元、满200元减80元、满500元减200元等不同档次的消费券。市民可持券到200多家A级景区、工业旅游示范点、星级酒店、旅行社、文化演出、电影院、实体书店、文创潮玩店等使用。

各大A级景区、星级酒店、旅行社纷纷推出了各种主题一日游、精品两日游、欢乐家庭套票和自助餐+住宿套餐等,均可使用“乐购东莞”文旅体消费券抵扣。消费券可与部分企业自行推出的促销活动叠加,为春节在莞过年的市民朋友提供非常实惠的消费体验。

文博展览精品荟萃

“足不出莞”就能畅享文化之妙

近年来,东莞全市各大博物馆、美术馆已然成为了广大市民打卡的好去处。春节期间,东莞市博物馆、东莞展览馆、鸦片战争博物馆、岭南美术馆等文博、美术场馆将推出几十场展览,内容涉及历史文物、革命文物、艺术展品等多个门类。其中,不少展览“年味”十足,让广大市民畅享传统历史文化。

东莞市博物馆推出“壬寅(虎年)新春生肖文物图片联展”,从历史文化、艺术民俗等多个角度,以“图片+文字+生肖文物”的形式,甄选数百件虎主题文物,诠释中国的生肖年俗文化。东莞市博物馆的“华彩宫瓷——沈阳故宫博物院藏清宫瓷器展”展览已经在1月22日开幕,展览遴选了文物精品118件,再现清代官窑瓷器深厚的文化内涵与精妙绝伦的匠心工艺,展览还配套了形式丰富的教育活动,让观众朋友在参观展览的同时,体验到浓厚的节日气氛。

岭南美术馆: 回家过年——2022新春中国木版年画展

岭南美术馆推出“2022新春中国木版年画展”,荟集了岭南美术馆馆藏木版年画和收藏家陈宏老师所藏年画精品300多件,其中包括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山东杨家埠、陕西凤翔、河南开封、广东佛山等中国著名非遗年画代表产地的作品,让大家足不出莞,就能欣赏到各地年画精品。

多场好戏连连看

“莞”味浓郁过大年

春节前后,音乐、话剧、戏曲等各类线下演出将在各大场馆与大家见面。玉兰大剧院推出大型魔幻互动泡泡秀《泡泡奇缘之王子归来》、音乐会《梦回童年经典动漫电影作品视听音乐会》、话剧《疯狂的疯狂》等共5场演出。莞城文化周末剧场推出东莞原创爱国主义儿童励志音乐剧《少年袁崇焕》、珠海民族管弦乐团2022新春音乐会。

玉兰大剧院 话剧《疯狂的疯狂》

不少镇街将演出送进社区、工厂,如松山湖组织表演团队,将“欢声笑语过大年”曲艺专场演出送进松山湖的高新单位和企业,与松山湖的高新科技人员共度佳节;石龙镇举办“畅聚龙城欢乐年”小春晚进工厂活动,组织镇内文艺骨干小分队,与留莞过年的企业员工共度小春晚,以文化体验、演出、游戏和分享为主线,让留莞过年的企业工人感受不一样的年味。

每逢佳节,莞味浓郁的粤剧曲艺演出备受青睐,在东莞粤剧发展中心的指导下,不少镇街组织粤剧曲艺专场。麻涌镇的“古梅乐韵”粤剧曲艺专场演出,邀请曲艺爱好者联合演出,展现该镇曲艺之乡风采;道滘镇的曲艺进乡村活动,整合资源,排练精品小戏、粤曲节目到各村广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演出;寮步镇的粤韵香市粤剧专场惠民演出,将在寮步文化广场香市大舞台上,让寮步戏曲协会及各村(社区)曲艺队一展风采。

玉兰大剧院 大型魔幻互动泡泡秀《泡泡奇缘之王子归来》

粤剧发展中心还将精心组织“瑞虎同欢乐 喜粤过大年”——2022年东莞市迎新春粤剧粤曲精品线上演出,推出《莞邑新春乐》MV,精选经典粤剧曲艺片段,汇聚莞邑粤剧曲艺精英,推出一首具有东莞特色的贺新春粤曲联唱,让广大人民群众感受东莞粤曲的魅力。

领略“书香东莞”

过年也能“充充电”

“阅读+学习,共度成长新春”成为又一节日亮点。东莞图书馆为读者准备了5大主题、30多项文化活动,让市民享受书香里的年味。在东莞图书馆数字资源平台,将举办“贺新春·对春联——抽虎年喜阅红包”“虎虎生威辞旧岁 趣味拼图迎新春”等线上活动。春节期间,到东莞图书馆少儿分馆一楼总服务台,能够领取“书香献礼,如虎添e”新年福袋。

全市各镇街图书馆分馆将举办形式多样的假期活动,包括知识竞赛、展览、阅读活动、猜灯谜等,如莞城图书馆“新春借阅寻宝”系列活动、石龙图书馆“书香阅读进村”活动、万江图书馆春节主题“悦绘”系列活动、厚街图书馆“莞味中国年”随手拍摄影大赛等,集知识积累、趣味活动、书香阅读于一体,值得大家期待。针对假期一站式节日“充电”需求,东莞图书馆开展“邮享阅读——东莞图书馆快递借书服务”,活动期间持证读者在东莞图书馆快递借书平台下单送书上门,均可享受6元免邮借阅福利。

为让市民更好地感受东莞魅力,保障春节期间各项文旅活动安全有序,东莞市文广旅体局将统筹安全防控管理,落实落地落细各项防控措施,按照分类分级、精准防控要求,指导各类文体场馆落实“限量、预约、错峰”开放要求,确保人员接待数量不超过平时核定数量的75%。制定完善突发疫情防控应急预案,严格履行活动报批程序,强化安全管理,强化客流引导、人员疏散、安全提示、警示标识标牌和安全防护设施等保障措施,确保春节活动祥和有序。

采写:南都记者 曾奕静

唱粤曲代表什么生肖3

又是一年春将至!2022年,“广州过年 花城看花”将首次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同步举行!记者从2022“广州过年,花城看花”新春活动新闻通气会得到“猛料”,今年广州春节期间亮点多多,市民朋友有福了!

主办单位不仅推出《花城赏花地图》让市民按图索骥找到广州春夏秋冬四季的赏花地点;还打造“云”上花市,让鲜花畅销一键到家;更有多项文化惠民活动,名家荟萃让花城好戏唱不停;北有冰花南有年花,当花城春节遇上冬奥会又将擦出怎样的火花……在疫情防控下的特殊时间段,虽然广州迎春花市线下活动将取消,但这并不意味着“花城”的“花味”“年味”有所逊色。

今年,广州在确保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创新推出2022年“广州过年 花城看花”新春系列活动,不断擦亮广州“花城”品牌,积极营造欢乐祥和、国泰民安、团结奋进的节庆氛围,确保让留穗过年的市民和外来务工人员及来穗过年的朋友能感受“花城”的别样精彩。

据悉,自2013年广州举办首届“广州过年 花城看花”新春活动以来,该活动已连续举办了9年,成为广州城市文化品牌。

▋ 赏花年

▶推出《花城赏花地图》,城乡处处鲜花簇拥

花城百花开。如今的广州,一年四季,无处不飞花。而在广州赏花,并不局限于传统花市。

广州塔看美丽异木棉、文化公园赏菊、白云山观牡丹红樱……今年,广州市林业和园林局推出了秋冬版和春夏版的《花城赏花地图》,市民可以按图索骥,找到广州一年四季的赏花地点。

新春期间,在广州城区,云台花园春节郁金香花展、莲花山桃花文化旅游节、流花湖公园“流花杯”2022年迎春盆景展、宝趣玫瑰世界春节大型主题花展、文化公园花展,海珠湖花海、花都湖花海以及白云山桃花涧、萝岗香雪等,处处鲜花盛开。荔枝湾水上花墟、永庆码头水上花市花船将惊艳亮相。

在室内,各大宾馆、各大商场、各大酒楼的大堂及公共区域,甚至客房、餐桌,都有鲜花映入眼帘。

在乡村,从化石门森林公园花海、从化花卉产业园(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花都花漾年华新乡村示范带,花木欣欣向荣,展示出广州乡村旅游和广州乡村振兴的丰硕成果。

▋ 云端年

▶花城买花,“云上花市”一键到家

迎春花市线上线下齐迎客。2022年春节,广州不再集中开展迎春花市活动,各区严格落实疫情防控工作要求,按照“线上为主、线下为辅”原则做好2022年春节鲜花售卖组织管理工作。截至目前,全市各区已明确设置的线下售卖点有342个。

虽然传统花市取消,有关部门和各区采取有效措施确保鲜花畅销,力争花农利益不受损。日前,广州市2022年迎春“云上花市”启动活动已在花都区赤坭镇竹洞村举行。白云、花都、番禺、南沙、从化、增城等区的数百个年花生产基地约1200万盆(株)年花开启“云端待客”模式,为全国人民尤其是留穗过年的群众提供更丰富多样的购买和观赏选择,人们足不出户就能将新鲜年花买回家。

△资料图:广州市2022年迎春“云上花市”启动活动在花都区赤坭镇竹洞村举行。(莫伟浓 摄)

在线下,广州市相关部门和各区在全面落实疫情防控措施的基础上,选择户外场地开阔、通风良好的区域,合理设置线下鲜花销售点、提货点。截至目前,各区已明确设置的线下售卖点有342个,其中番禺区100个,南沙区53个,白云区40个,增城区40个,荔湾区27个,天河区26个,海珠区23个,花都区20个,越秀区13个。鲜花品种包括桃花、蝴蝶兰、年桔等春节主流花卉品种。

为方便市民群众以最快捷方式到达附近购花点,有关部门正在协调高德地图等抓紧制作线上购花地图,市民朋友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在对应的地图上了解最新的春节鲜花供应信息,寻找最便捷的购花渠道。

▋ 文艺年

▶文艺名花绽放,花城新春好戏唱不停

文艺名花为民绽放。春节期间,广州为市民和来穗客人准备了从粤剧、非遗到贺岁电影、演出展览等一系列的“文化大餐”。市文联还组织了文艺志愿者现场书写春联和“福”字,给市民群众送上浓浓的新春祝福。

“千年古城焕活力”。在南越王博物院王宫展区,组委会精心打造了一支还原度极高的特色演出队伍——南越卫队,在这里,中国电影金鸡奖获奖影片《南越宫词》粤剧版精彩片段将融合《南越雄风》南越卫队展演进行惠民演出,带领市民游客穿越古今。1月26日下午,2月1日到6日下午,2月15日元宵节至17日下午,每天3时至4时各有三场演出将在南越王宫实景上演,南越卫队在北京路分时段展演。市农业农村局还特意在南越王博物院王宫展区布置了农业科技创新“广州名花展示”。游客可在名街(国家级历史文化街区北京街)、名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南越国宫署),欣赏名片(中国电影金鸡奖获奖影片《南越宫词》)、名戏(粤剧《南越宫词》精彩片段)、名角(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崔玉梅及知名青年粤剧演员李嘉宜、陈振江等)、名花(广州市现代农业手段培育的广州名花新品种)。

△资料图:去年中,北京路开展南越卫队文化巡演。(王燕 摄)

“梅花牡丹竞芳菲”。在粤剧艺术博物馆,著名粤语相声表演艺术家、“广州笑爷”黄俊英,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黎骏声、陈韵红、崔玉梅、苏春梅、吴非凡,中国曲艺牡丹奖获得者梁玉嵘,相声表演艺术家何宝文等知名艺术家,将在广福台惠民演出,“粉丝”们届时将可一饱眼福。1月27日下午,2月1日到2月6日下午,在粤剧艺术博物馆都有梅花奖、牡丹奖得主陪伴市民过个“文艺年”。其中,2月1日、2日下午3时、4时,每天各有2场曲艺名家汇演。

在荔湾区永庆坊的非遗街区,醒狮、广彩、广绣、珐琅、骨雕等十大门类的非遗大师们轮番亮相,“做粤菜过大年”“西关肠粉里的年味”“老广心里的云吞”“元宵汤圆甜甜做”等非遗美食体验活动,让市民不仅能看能赏,更能品上广州的“非遗”好味。

△资料图:醒狮在永庆坊“出没”(王维宣 摄)

在中山纪念堂,1月25日至2月15日,将设广州泥塑和广州剪纸现场体验区,展示广州泥塑、广州剪纸、广州西村窑、乡村振兴贵州非遗技艺枫香染、蜡染、绢人等非遗作品。

在影院,《南越宫词》《雄狮少年》《点点星光》等“广式电影”将在春节前后上映;在社区、农村,文艺志愿者们将免费挥春送“福”......

▋ 冬奥年

▶花城过年,“冰雪”凸显浓浓冬奥味

即将在2月4日开幕的北京冬奥会,是举世瞩目的体育盛会。2月4日恰逢农历大年初四,正是春节假期期间。新春元素与奥林匹克运动元素相结合,增添节日喜庆氛围。

广州虽终年无雪,却与北京冬奥会有很深的缘分。广州诞生了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设计者是由广州美术学院视觉艺术设计学院院长曹雪带领的14人设计团队。冬奥会奖牌的正面采用圆环造型,取意传统弦纹玉璧。在官方公布的材料上,明确注明了设计创意参考了南越王墓出土玉璧。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主题口号推广歌曲《一起向未来》是由广州人常石磊参与创作的。

冬奥加持,使今年的新春活动别具特色。冬奥会的“广州元素”,使广州成为一定意义上的“南国冬奥之城”。“冰墩墩”和虎一样,成为广州市民今年新春的新宠。就在本月,广州启动了“南国花城迎冬奥·首届湾区冰雪文化节”系列活动。以推动“三亿人上冰雪”为契机,广州结合国家冰雪运动“南展西扩东进”战略,以“冰雪旅游、冰雪体育、冰雪文化”为核心,让“冷资源”成为“热产业”,构建起覆盖华南地区、辐射东南亚的粤港澳大湾区冰雪运动新高地。

△资料图:“南国花城迎冬奥·首届湾区冰雪文化节”日前启动。(王燕 摄)

▋ 欢乐年

▶虎年送“虎”,铜虎、虎节、冰墩墩一起陪你过年

值得一提的是,广州迎春花市节庆活动组委会办公室还联合广州日报为市民准备了丰富多彩的过年大礼包。

今年是虎年,大礼包中有着丰富多彩的“虎”元素。包括全国政协委员、雕塑大师许鸿飞的虎年雕塑,以及南越王博物院与广州羊城通联合推出的南越王虎节羊城通。

生肖雕塑作品是许鸿飞每年的惯例创作活动,今年的主角是“虎”,刻刀下的百兽之王独具神韵,老虎眼睛炯炯有神,身躯微微拱起,看似慵懒却又蓄势待发,虎口露出锋利的牙齿,威风凛凛、霸气十足。

△雕塑大师许鸿飞的虎年雕塑(受访者供图)

南越王虎节羊城通的原型,是出土于南越文王墓的一件错金铭文铜虎节。虎节长19厘米,高约11.6厘米,用青铜铸成扁平板的老虎形状。虎成蹲踞之势,虎口大张,尾部弯曲成“8”字形。虎身上贴有弯叶形的金箔片作为装饰,虎节正面有错金铭文“王命=(命)车驲”。

在古代,虎节和为人熟知的虎符并非同一种东西。虎符可分为两半,一半在君王,一半在将领,两者相合即可调兵。而虎节则不可分开,为单独一件,一般为通行凭证文书,可以说是君王、诸侯等所派使者的官方身份证明。铜虎节与羊城通,虽时隔两千余年,用途和意义却相近。南越王博物院借着建院之新开局,首次推出南越王虎节羊城通,古今结合,古为今用,创新文化遗产的活化利用,让文物活起来。

△南越王虎节羊城通(西汉南越王博物馆供图)

而从广州走出的冰雪使者冰墩墩,一直深受大家的喜爱。春节前,冰墩墩的设计团队创作了一组5幅冰墩墩系列版画,五幅作品分别代表着奥运五环色彩,蓝色东方速度穿越蓝色星球,黑色一起向未来冲向浩瀚宇宙,红色热情似火冰雪在燃烧,黄色阳光灿烂奥运来我家,绿色上天入地飞跃梦想。

△冰墩墩系列版画(冰墩墩设计团队供图)

♥ 有礼到 ♥

广州日报将通过线上互动,将这些虎年大礼赠送给关心关注“广州过年 花城看花”的朋友们。

关注广州日报微信公众号,参与留言互动描述自己在广州过年的场景,点赞最多的留言将获得雕塑大师许鸿飞制作生肖系列的“铜虎雕塑”;精选优秀留言送出广州美术学院视觉艺术设计学院院长曹雪带领的14人设计团队创作的冬奥会相关的“冰墩墩版画”。参与转发分享互动还可有机会获得南越王博物院与广州羊城通联合推出的“南越王虎节羊城通”。

粤剧艺术博物馆、南越王博物院(王宫展区)活动排期

“梅花牡丹竞芳菲”

1月27日(腊月廿五)

地点:粤剧艺术博物馆广福台(荔湾区恩宁路127号)

开场时间:1月27日15:00(约60分钟)

主持人:文伟权

1.五架头组合《娱乐升平》

演奏:黄丽萍、郑捷、舒佩琪、李志成、黄俊逸

2.折子戏《游园惊梦》

表演:吴非凡、陈健超

3.粤曲三喉独唱《赵子龙催归》

演唱:郑霭玉

4.折子戏《昭君出塞》

表演:陈韵红、嘉华、陈镜羽、陈彩莲

5.粤曲平喉演唱《广州好》

演唱:梁玉嵘

6.折子戏《花田错会》

表演:黎骏声、陈韵玲

7.相声《说一不二》

表演:黄俊英、何宝文

2月1日(正月初一)

地点:粤剧艺术博物馆广福台(荔湾区恩宁路127号)

第一场时间:15:00(约30分钟)

主持人:林婷婷

1.五架头组合《娱乐升平》—黄丽萍、郑捷、舒佩琪、李志成、黄俊逸

2.小曲演唱《红棉赞》—林婷婷

3.相声《说一不二》—黄俊英、何宝文

4.粤曲平喉演唱《金曲贺岁》—梁玉嵘

第二场时间:16:00(约30分钟)

主持人:林婷婷

1.五架头组合《娱乐升平》—黄丽萍、郑捷、舒佩琪、李志成、黄俊逸

2.粤歌演唱《一湾新粤》—林婷婷

3.相声《开心讲虎》—黄俊英、何宝文

4.粤曲平喉演唱《五洲万国有知音》—梁玉嵘

2月2日(正月初二)

地点:粤剧艺术博物馆广福台(荔湾区恩宁路127号)

第一场时间:15:00(约30分钟)

主持人:林婷婷

1.五架头组合《娱乐升平》—黄丽萍、郑捷、舒佩琪、李志成、黄俊逸

2.粤曲对唱《缘梦荔枝湾》—廖绮、林婷婷

3.粤曲平喉演唱《珠江流韵》—李蕙雯

4.相声《说一不二》—黄俊英、何宝文

第二场时间:16:00(约30分钟)

主持人:林婷婷

1.五架头组合《柳浪闻莺》—黄丽萍、郑捷、舒佩琪、李志成、黄俊逸

2.粤曲对唱《盛世中华颂》—廖绮、林婷婷

3.粤曲平喉演唱《双飞蝴蝶》—李蕙雯

4.相声《开心讲虎》—黄俊英、何宝文

2月3日(正月初三)

地点:粤剧艺术博物馆广福台(荔湾区恩宁路127号)

开场时间:15:00(约40分钟)

主持人:文伟权

1.《七月七日长生殿》—陈骏旻、屈月梅

2.《徐策跑城》—毕海荣

3.《花田错会》—杨作霖、蓝海韵

4.《游园惊梦》—陈觉欧、阳颖琦

5.《寒霄曙光》—黎骏声

2月4日(正月初四)

地点:粤剧艺术博物馆广福台(荔湾区恩宁路127号)

开场时间:15:00(约40分钟)

主持人:文伟权

1.《荔枝颂》—吴非凡

2.《徐策跑城》—毕海荣

3.《梦会太湖》—刘华景、蓝海韵

4.《花好月圆》—梁易飞、欧阳颖琦

5.《七月七日长生殿》—陈骏旻、屈月梅

6.《山乡风云》之“对月抒怀”—吴非凡

2月5日(正月初五)

地点:粤剧艺术博物馆广福台(荔湾区恩宁路127号)

开场时间:15:00(约40分钟)

主持人:文伟权

1.《雨夜忆芳容》—陈骏旻

2.《思凡》—李嘉宜

3.《跌雪》—李伟聪、邓学馆

4.《昭君出塞》—屈月梅、刘华景、欧阳颖琦、蓝海韵

5.《三岔口》—陈觉、邹明智

6.《董生与李氏》选段—李嘉宜、李伟聪

2月6日(正月初六)

地点:粤剧艺术博物馆广福台(荔湾区恩宁路127号)

开场时间:15:00(约40分钟)

主持人:文伟权

1.《花好月圆》—梁易飞、欧阳颖琦

2.《米香飘》—崔玉梅

3.《七月七日长生殿长生殿》—陈骏旻、屈月梅

4.《花田错会》—杨作霖、蓝海韵

5.《徐策跑城》—毕海荣

6.《山乡风云》之“对月抒怀”—崔玉梅

“千年古城焕活力”

1月26日(腊月廿四)

地点:南越王博物院(王宫展区)一号宫殿

开场时间:15:30(约60分钟)

活动内容:

1.播放中国电影金鸡奖获奖影片《南越宫词》片段

2.粤剧《南越宫词》片段——崔玉梅、陈振江(每天连续三场)

2月1日至6日

(正月初一至初六)

地点:南越王博物院(王宫展区)一号宫殿

开场时间:15:30(约60分钟)

活动内容:

3.播放中国电影金鸡奖获奖影片《南越宫词》片断

4.粤剧《南越宫词》片断——李嘉宜、陈振江(每天连续三场)

2月15日至17日

地点:南越王博物院(王宫展区)一号宫殿

开场时间:1月26日15:00(约60分钟)

活动内容:

5.播放中国电影金鸡奖获奖影片《南越宫词》片段

6.粤剧《南越宫词》片段——崔玉梅、陈振江(每天连续三场)

(来源:广州日报)

【编辑:姚昊】

更多精彩内容,请在各大应用市场下载“大武汉”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