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傅之争代表什么生肖

习近平的一份亲笔批示,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光明网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师傅之争代表什么生肖1

习近平的亲笔批示长啥样?想必不少人对此感到好奇。最近,东南卫视播出专题片《习近平与福建文化自然遗产》,许多珍贵历史资料第一次通过电视镜头与观众见面。

学习小组注意到,专题片中出现了一份习近平的亲笔批示。这份20多年前的批示,全文近150字,肯定了福建泉州筹建古代船舶发展史陈列馆的做法。今天的故事,就从这份批示讲起。

习近平的亲笔批示(图源:东南卫视)

中国古代造船技术曾领先世界,形成了中华民族独有的舟船文明。尤其是福建泉州凭借发达的造船业,在宋元时期成为“东方第一大港”,与世界近百个国家有海上贸易往来。新中国成立后,学术界一直呼吁,要建立中国人自己的船模馆。

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简称“海交馆”)承担起这份重任。上世纪90年代,海交馆启动大规模古代木帆船科学复原工程,组织全国专家学者和造船师傅,复原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各式古船。经过8年努力,海交馆完成了多达156种船型的复制。

当时,大家迫切希望能给这些古船复制品建一个大型船模陈列馆,以展示工作成果。但由于缺少建设资金,工程迟迟未能上马。海交馆原馆长王连茂回忆:“我们做完了船模,但没钱建陈列馆,就向当时的习省长写了一份报告。”

2000年8月,时任福建省省长的习近平得知情况后,立即作出批示:“福建是中国古代造船中心,泉州是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在福建泉州海交馆筹建古代船舶发展史陈列馆是适合的,有特色,有意义,也有基础和基本条件。”在批示结尾,习近平叮嘱:“尽快形成报告,报我审批。”

为落实习近平的批示,福建有关部门迅速协商解决建馆所需资金。很快,展厅改造与陈列所需的320万元经费全部落实。

2001年2月,船模陈列馆正式动工。两个月后,习近平来到海交馆考察,他表示:“像这种有特色、有意义的项目应该大力支持。”

透过船模陈列馆,习近平看到的是泉州深远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

2001年11月,习近平主持召开省长办公会议,研究“海上丝绸之路:泉州史迹”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方案。次年,习近平再赴泉州调研,要求抓紧做好世界文化遗产申报工作。

历经20年,泉州最终以“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的项目名称入选《世界遗产名录》,成为福建省第五处世界遗产。

2001年4月,习近平到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考察。(资料图片)

1999年深秋,一行人匆匆走进考古学家贾兰坡的家中,一股脑儿掏出37件文物。经鉴定,贾兰坡郑重写下“这个遗址很重要,必须保护”几个字。贾兰坡所说的“这个遗址”,就是位于福建省三明市的万寿岩。

上世纪末,万寿岩出土了远古人类制作的石制工具及伴生哺乳动物化石,将福建有人类活动的历史提前十几万年。然而,由于岩石中含有炼钢所必需的矿石,万寿岩早已被三明钢铁厂买下开采权。这个号称“南方周口店”的史前遗址,面临挖掘机和炸药包的威胁。

一边是生钱的冶炼机器,一边是“几颗哺乳动物化石”,当文物保护与经济发展“短兵相接”,究竟孰轻孰重?当地掀起了一场“保”与“炸”之争。

2000年1月1日,时任福建省代省长的习近平作出重要批示:保护历史文物是国家法律赋予每个人的责任,也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万寿岩旧石器时代洞穴遗址作为不可再生的珍贵文物资源,不仅属于我们,也属于子孙后代,任何个人和单位都不能为了谋取眼前或局部利益而破坏全社会和后代的利益。

一锤定音,定分止争。三明钢铁厂停止爆破开采,异地选定新的采矿点。

“能舍弃一时经济利益,毅然决定支持保护遗址,没有惊人睿智和长远战略眼光,是不可能做出这样的决策的。”一位曾为万寿岩保护奔走呼吁的人士如此感叹。

文物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冲突之间,长远利益与短期利益的博弈之中,考验的是领导者的历史远见。在这个问题上,习近平始终将保护历史文物放在第一位。

例如,2003年7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赴杭州市良渚遗址考察,当了解到“影响遗址安全的湖州市德清县6家石矿关停困难”后,次日就赶到湖州调研。很快,这6家石矿全部关停。

再如,2017年,习近平作出重要指示: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流动的文化,要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为保护大运河生态,江苏扬州关停了“每年能够交税2个多亿”的化工厂。

习近平为《福州古厝》一书作序时指出:“发展经济是领导者的重要责任,保护好古建筑,保护好传统街区,保护好文物,保护好名城,同样也是领导者的重要责任,二者同等重要。”

2020年5月11日至12日,习近平在山西考察。这是5月11日下午,习近平在大同市云冈石窟考察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情况。新华社记者刘彬 摄

中共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多次就文化遗产保护作出重要指示,到地方考察调研时也十分关心文物保护工作。

在陕西西安博物院,习近平强调“要把凝结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文物保护好、管理好”;在内蒙古赤峰博物馆,他要求“支持和扶持《格萨(斯)尔》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培养好传承人”;在山西云冈石窟,他指出“历史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要始终把保护放在第一位”……

值得一提的是,2014年2月,习近平在参观首都博物馆时说:“我很喜欢参观博物馆,只是没有太多时间。”当他看到随行摄影记者近距离围着拍照,连忙伸出胳膊,幽默地提醒:“小心别碰到(文物),砸了我得负责。”总书记爱护文物之心,可见一斑。

“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厚滋养。保护文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2016年4月,习近平在对文物工作的重要指示中这样强调保护文物古迹的重要意义。

的确,文物古迹不只是历史的见证,更是文明血脉的延续。2014年,习近平在柏林同德国汉学家、孔子学院师生代表座谈时说:“我作为国家主席,有一些老前辈就跟我讲,作为中国的领导人要干什么呢,就是不要把中国五千年的文明文化搞丢了,还应该在你们手里传承下去。”

来源: 学习小组微信公号

师傅之争代表什么生肖2

东方网记者王佳妮8月1日报道:近期,全国多地气温居高不下,网约车司机和乘客的“空调之争”引发网友关注。据媒体报道,北京一乘客坐网约车时要求开空调,司机以“打车费单价太便宜、成本太高”为由拒绝。此外,还有网友反映,网约车司机直接在乘客座椅前贴上收费通知单的照片,要求“开空调加收10元现金”,还附上了单独的收款二维码。

在上海,坐网约车开空调是否要单独加钱?东方网记者为此采访了部分网约车平台及司机。

司机:乘客要求就会开,被投诉反而“划不来”

“最近上海太热了,自己一天开那么久,没空调也吃不消。不过,如果是30度左右的天气,有时候会想着‘能省则省’。”网约车司机秦师傅开的是一辆油电混动的车,他算了笔账:“如果不开空调,油耗大概在0.4元/公里;但现在油价太贵了,加上开空调,每公里成本基本在0.7元,几乎翻了一倍!”

燃油车能耗高,那么纯电车呢?网约车司机李师傅告诉记者,以每天充一次电为例,每次充电费用约为50元,如果不开空调,也就节省20%左右。“从使用空调这点来看,相比开燃油车的,电车成本压力没那么大。但我们也有烦恼,比如续航问题。在不开空调的情况下,出车一天,晚上都得充两个小时的电。尽管买车的时候基本标的续航里程大约在400公里,但是实际可用都得缩水70%~80%,如果开了空调,那续航时间就更短了。”

虽然开空调意味着成本上升,但不少网约车司机都表示,如果乘客上车后要求开空调,自己也会配合。“现在网约车平台在后台都有录音,如果乘客为了这事投诉,平台再来个处罚,反而更不划算。”秦师傅说。

平台:明确规定开空调不收取额外费用

就“空调之争”这一问题,东方网记者也采访了沪上多家网约车平台。

美团打车平台在接受东方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关于车内空调使用,行业通用的服务标准是司机作为服务方,应该有义务满足乘客需求使用空调等车内设备,平台也希望司乘双方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协商。美团打车对司机做出过明确规定,不允许额外加价,如果乘客发现此类问题,可以进行投诉。同时,平台也推出多项举措,降低近期高温、油价带来的出行成本。乘客方面,推出了通勤五折等出行优惠;司机方面,推出高峰期免佣、订单额外现金奖励等举措。

东方网记者致电滴滴出行平台客服,也得到了“明确规定不允许额外加价”的回应。客服表示,司机必须按照乘客要求,提供开空调服务。如果乘客遭到拒绝,可以向平台进行投诉。

享道出行平台也表示,没有空调收费项目,车内是否开空调,由乘客和司机协商决定。如乘客遭拒,同样可以向平台予以投诉处理。

专家:乘客要求开空调既合理也合法

那么,乘客在乘坐网约车时要求“开空调”,这一行为是否受到法律保护呢?对此,业内专家表示,无论是基于平台规则还是相关法规,乘客在乘坐网约车时要求开空调的诉求即合理也合法。

作为目前网约车主要监管依据之一的《网络预约出租汽车运营服务规范》规定,网约车的运营服务应符合出租车运营服务的行业标准,该行业标准明确驾驶员“应根据乘客意愿升降车窗玻璃、使用音响、视频和空调等相关服务设备”。

专家还表示,若网约车司机与乘客就“空调之争”协商失败,司机也无权以此拒载乘客。因为乘客并未提出无理要求,也并未有可能伤害司机或者其他违法违规行为,因此如若发生司机拒载问题,乘客可予以投诉,平台也应做出相应处罚。

作者:王佳妮

来源: 东方网

师傅之争代表什么生肖3

衡水中学校长郗会锁在校长大会上发言。衡水中学供图

10月15日下午4点,河北崇礼,近600名校长参与的中国教育报校长大会上,衡水中学校长郗会锁的演讲时间到了。

只见听众们迅速从分会场赶过来,一时间座无虚席,没抢到座位的听众站在两侧。

一小时的发言结束后,郗会锁被一众求合影、求交流的人群包围,他们中有慕名前来的教育从业者、追随而至的家长以及媒体记者。

衡水中学在全国备受关注。最近半年,衡水中学约有10次登上热搜,点击率动辄破亿。

“你说有多大压力?”郗会锁说,“出了名的日子不好过,我们现在是如芒刺背、如坐针毡、如履薄冰、如临深渊。”

一直以来,这所位于河北省一个三四线城市的学校以居全国前列的高考升学率为人瞩目,舆论甚至将这所学校与“应试教育”“高考工厂”等字眼捆绑在一起,人们津津乐道于网络上流传的“疯狂的百日誓师”、“安装防护栏防止学生跳楼”“三分钟军事化管理”传闻……争议声中,衡水中学似乎成了一个“异数”。

这些传闻是真的吗?衡水中学曾不止一次辟谣。去年7月,郗会锁在北京大学召开的第二届“大学-中学”圆桌论坛上明确回应这些问题——“许多事实的真相都没有搞清楚,是基于错误事实之上的评论。”

如果肯花时间翻看衡水中学的官方微信公众号,或许会发现这所学校鲜为人知的另一面。仅在这个十月,衡水中学科技节开幕,以机器人竞赛开场;该校6人入选生物学科奥赛省队,在决赛中斩获4金2银,其中2人入选国家集训队;河北省第三届业余三人制篮球比赛(河北省决赛),该校男篮包揽青年组冠、亚军;再往前,盛大的田径运动会、80华里远足活动和感人的18岁成人礼……

郗会锁发愁的是,在高升学率的“晕轮效应”下,衡中学生其他方面的光芒都被掩盖——他愿意有更多人真正走进衡水中学,了解它的真实样貌。

真实的衡中什么样?“应试”与“素质”之争要如何收场?每年数以千计的教育从业者访问衡中,这所学校的魅力在哪?

近日,新京报记者对话衡水中学校长郗会锁,对此前的网络传闻作出回应,同时对衡中的育人理念、方式进行探讨。

“不要把高考当成洪水猛兽。但‘唯分数’肯定是不行的。所以我们要抓绿色升学率,不要抓‘带血的’升学率。”对话中,郗会锁这样对记者强调。

衡水中学跑操现场。视频由衡水中学提供

【对话】

谈学生在校状态:“刻苦而不痛苦”

新京报:衡中的孩子苦不苦?不少人觉得衡中学生痛苦,那些传闻是真的吗?

衡水中学校长郗会锁:他们很勤奋很刻苦,但是衡中的孩子阳光灿烂,他们刻苦而不痛苦,身上有青春气息、蓬勃向上的活力。

有些传闻没有深入调查了解,想当然,甚至道听途说。有人只看到了衡中的孩子5:40起床,但没看到晚上10:10熄灯,没看到中午必须午休1小时,没看到学生每天必须保证8个半小时睡眠。断章取义很可怕。

曾经网上还有过一个传言,说衡中“大厕三分钟、小厕一分钟”,我真是出离愤怒,课间10分钟上千人上厕所,谁会给他们掐表?这种传言就是笑话。

再比如安装防护栏、喊过火的口号等,包括网上很多图片,都不是我们的。因为衡水中学太有名了,常被张冠李戴。

新京报:衡中学生作息时间是如何安排的?

郗会锁:衡中学生成绩好并不是靠加班加点。早上5:40起床,晚上10:10熄灯休息,每天午饭后要回宿舍午休1个小时。休息时间是不允许看书的,中午也一样。睡不着也要躺下闭目养神。这样每天保证8个半小时的睡眠时间。

我们最人性化的就是保证孩子充足的睡眠时间,全国有多少毕业班能让学生睡这么长时间?休息充足了,学习时才能专注、效率才高。我们是靠效率提高成绩,不是靠延长学习时间、牺牲孩子身体健康,所以我说要抓“绿色升学率”。

新京报:对学生吃饭时间有要求吗?老师上课会不会拖堂?

郗会锁:学生的吃饭时间很充裕,比如午饭时间是12:00到12:40,但没有人能吃40分钟,部分学生会自愿再学一会,12:20去吃午饭,每个人吃饭快慢不一样,午饭后回宿舍午休。

衡水中学不允许老师拖堂,铃打完之后,大概几秒钟结语时间,就开始放音乐了,老师也没法继续讲了,学校会定期督查。老师们也确实做到了不拖堂。

新京报:衡水中学的“跑操”很出名。衡中孩子在体育锻炼上是如何安排的?

郗会锁:每天两次跑操,早操和课间操,大概是20分钟。另外一周两节体育课、两节体活课,其他课不能侵占。教育部提出的每个学生掌握一项运动,我们也在落实。

新京报:网上曾流传衡水中学毕业生晒出了自己高中三年的试卷,高达2.41米。有网友说这是“题海战术”,你怎么看?

郗会锁:实际上这背后的东西大家并没有看到。我们提倡“老师跳入题海,学生跳出题海”,我们不主张学生订参考书、教辅资料,而是由老师们经过钻研大量教辅资料后精选编辑,把精华的题目浓缩到一张纸上给到学生,这里面不仅有习题,还有学案、时事热点、作文素材等各类资料。

新京报:当前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较为明显,前不久国家卫健委针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组织筛查。衡中有没有发现学生比较集中的心理问题?有哪些措施和安排?

郗会锁:现在节奏快压力大,心理健康工作我们一直非常重视。衡中的学生都是阳光灿烂的,从没有过极端事件发生。学校专业的心理老师有十几个,我们学校还有一个品牌活动叫心理情景剧,由学生自编自演自导,10来分钟一个剧目,每个人置身其中,让你哭让你笑,也非常受欢迎。

疫情后学生回到学校,从线上到线下的过渡指导是很重要的,老师要做好心态疏导、了解学生的学习方法和知识掌握情况。

衡水中学学生参加青少年机器人竞赛。图:衡水中学官方微信公号

谈“应试”与“素质”:素质教育不是抛弃课堂

新京报:在大部分人印象中,衡中知名是因为升学率高。

郗会锁:这其中存在关注点偏差。希望大家都能实地到衡中看看,除了高考成绩很突出,我们在艺术、体育、奥赛、科技创新、国际交流等各方面也都非常突出。每年我们各类德育活动有70多项,这些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中都有介绍,但有人只是选择性地只关注高考成绩,其他方面成绩都忽略了。很多人到衡中去考察之后才发现:原来衡中是多元竞放、全面发展的。

新京报:一提到衡中,有人会和“应试教育”画等号,对于衡中是“应试”还是“素质”你是怎么界定的?

郗会锁:我觉得衡中就是素质教育。

新京报:你如何理解素质教育?

郗会锁:什么是应试教育?是唯分数论,出发点就是提高分数、升学率,这是典型应试教育的特征。什么是素质教育?是为了孩子将来能适应社会、对他个人的终身发展负责的教育。我们的出发点就是给学生终身难忘、终身受益的教育,从定位上来讲,衡中就不是在搞应试教育。

素质包括什么?首先,身体素质,睡眠时间保证,我们还提出“无体育不衡中”,体育课不能侵占,一天两次跑操雷打不动,身体是最重要的;思想道德素质,我们毕业典礼结束学生离校后,学校那么干净,这个也是素质的体现;还包括知识能力素养、心理素质等,素质是一个非常综合的东西。

新京报:素质教育在衡中是如何落地的?

郗会锁:素质教育的落地,活动是抓手。我们德育活动越来越多,一年70来项。上个月刚刚结束的大型户外活动80华里远足,我们已经坚持了23年。

未来社会发展很快,要让孩子有一种应对变化的能力。我们提出“非常8+1”,包括激情、梦想力、吃苦力、抗压力、专注力、凝聚力、自制力、坚持力,还有一个终身受益的好习惯。这不是素质吗?

我们课堂提出要有笑声、疑问声、辩论声、赞美声,为什么要有疑问声?传统课堂是老师提问学生回答,我们提倡学生去提出疑问,敢于质疑,敢于批判。

我们也有很多社团,包括游泳、沙滩排球、跆拳道、射击、围棋等,现在正在开的社团有50多个……人人有社团,一周一堂社团课都排在课表上,我们科技创新拿了很多项大奖。另外还有劳动课、心理课、社团课、体育课、体活课、美术课,全部都开足开齐。

新京报:活动在孩子们学习生活中占据多少比例?

郗会锁:主阵地还是在课堂上。不要把素质教育理解为抛弃课堂,整天唱歌跳舞不是素质教育,那是笑话。

不是说会唱歌跳舞素质就高了、不会唱歌跳舞素质就低了,也不是说搞很多活动就是素质教育。要对孩子的终身发展负责、让孩子能够适应社会,这是最重要的素质教育,而这种能力培养不只是通过活动来实现的。不要把抓素质教育跟高考对立起来。

衡水中学的80华里远足活动。衡水中学供图

谈升学率和高考:高考不是洪水猛兽 没有升学率就没有生存

新京报:你如何看待高考?

郗会锁:不要把高考当成洪水猛兽,高考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高考制度目前在中国来讲是适合中国国情的。不是说它没有任何问题,但现在高考也在努力改革中。说高考就是应试,这是个简单粗暴的结论。

现在的高考与过去不同,现在拿着书都找不到答案。比如今年的作文题,考的是管仲、鲍叔牙、齐桓公的故事,这不但考学生的写作能力,还考做人、考格局、考命运共同体,把立德树人价值观都纳到试卷当中,隐性地考查。历史科目也是,都是新情景、新材料,把问题置于新的社会情境中,综合调动所学知识、运用能力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高考是个指挥棒,为什么新高考不断地改革?要把真正有能力的人、综合素质高的人通过试卷来考查出来。但还是有人视而不见,看见高分就说是应试教育,我认为这是对高考命题研究者的否定。

新京报:有人说“没有一个学校敢说自己不是应试”,怎么评价这个观点?

郗会锁:有“试”就会有“应”。“应试”本身没有错。

应试和素质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是一个对立的关系。备战高考的过程,也是一个素质教育的过程。我们讲“立德树人是根本任务,立德树人是教育规律,立德树人是评价标准”,一个人德行好了,团结同学、尊敬老师、孝敬父母,热爱国家、有理想有抱负、有责任有担当,他在学校会不好好学习吗?备战高考压力怎么去调整?跟同学之间竞争合作怎么处理?如何面对挫折?……这个过程全是应试吗?不是。这是在锤炼,也是素质的部分。

但“唯分数”肯定是不行的,是需要克服的。所以我们要抓绿色升学率,不要抓“带血的”升学率,关键要看是靠什么提高分数。我们是靠立德树人和尊重教育规律提高的分数,给学生更好的发展平台去奉献社会。

新京报:应试没有错,却有很多人把板子打在应试身上,为什么?

郗会锁:我记得江苏省锡山高中校长唐江澎说过一句话,板子要打也应该打在“试”上,有“试”就有“应”,“应”有错吗?重点在于“试”的内容是什么,指挥棒指向哪?现在高考导向是核心素养、综合素质,死记硬背的比例非常少,那“应”的方式也会产生变化。有时候打的是个口水仗,但真正教育是很复杂的。

新京报:如何看待升学率问题?

郗会锁:没有升学率,就没法生存;但只抓升学率,就没有明天。对于一个学校来讲,升学率上不去,老百姓不认可,政府也不会认可,这就是生存问题。在能够生存之后,才能顾及精神层面,科技、文化等全面发展。

衡水中学航模社团学生活动中。衡水中学供图

谈衡中精神:从上往下带头干,而非摇扇子喊加油

新京报:你一直强调把衡中打造成“精神特区”是指什么?

郗会锁:衡水中学从上世纪90年代初卑微弱小、排名倒数、生源严重外流、硬件落后、待遇极低的状况中,在老校长的带领下“三年打翻身仗”,三年后高考成绩取得衡水市第一名,靠的就是一种精神。

去年我也提出了四大办学战略——精神立校、文化治校、创新兴校、实干强校,精神这是衡中当年强大的传家宝,这个不能丢掉。

当时和我一个办公室的老教师,都快50岁了,写教案、备课、批改作业,认认真真,一丝不苟,这种工作作风影响年轻老师;我们要求学生每天早操五点多起床,校长也五点多起床,这个传统一直到现在都没有变。

老师要有示范、引领的作用,老师不能自己不读书、自己不讲道德,那样的话教育都无效。从领导到老师,从上往下带头干,而不是摇着扇子喊加油。

在衡中的这个“场”里,处处有人文精神、争先意识,教师和学生都在燃烧,互相激励互相感染,不管什么学生或老师,到校园里就被同化了,这是一种无形、但巨大的力量。

新京报:衡中高考成绩好,精神和教研哪一个更关键?

郗会锁:这就是“道”和“术”的问题。“道”是立德树人,是让人有精神、被唤醒,而术是教研、习题、技巧、方法。当一个人没有学习的欲望和兴趣,认为学习没有意义,即使再好的技巧、习题,效果都会打折扣。

最好的教育是激发学生内驱力,如果是被逼着学习会很痛苦,但如果学生发自内心想学,积极主动去奋斗、认为奋斗是有意义有价值的,那学习这件事就不痛苦。教育是点燃,是激励、唤醒、鼓舞。衡中在这一点是做得比较到位的。

另外,有的孩子道理都懂,但实践起来没有好的效果,这就离不开学校营造的教育的“场”。“术”也很重要,有了精神,光靠一腔热血也是不能成功的。既要把孩子的热情点燃,还要给他科学的方法。

新京报:衡中在教师培养上是怎么做的?

郗会锁:我们会给青年老师们定目标,一年一个小目标,三年一个大目标。我们有师徒制,会有正式的拜师仪式,一个师傅带着一个徒弟,每节新课之前都要有一个教研活动,讨论这节课怎么上。老教师先上一遍给新教师看,新教师学习之后,再上一遍给老教师看,不停地磨。同时,我们会定期带老师出去培训,提升整体能力。衡中的老师没有一个做有偿家教,全部心思精力时间都用在了学校、讲台、学生身上。

新京报:这两年来,外界对衡中的声音也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郗会锁:“不种庄稼就会长草”,之前大家对衡中都不了解,会有各种各样的声音,而我们慢慢开始发声。从我在北京大学召开的第二届“大学-中学”圆桌论坛上讲话开始,改变比较明显;后来云升旗、开学典礼、毕业典礼讲话等,我们要把真实的衡中告诉大家。

当然,他人监督是很必要的,媒体应该起到监督作用,外界的评价监督也会让我们努力改进和完善自己,但我们的真实情况也需要媒体真实客观地报道。

我们不会因为外界表扬就飘飘然了,也不会因为外界批评就活不下去了。我们认准的事会去做,做的不好的地方会改进,也会把原来坚持的事做得更规范、更卓越。

新京报记者 冯琪 编辑 巫慧 校对 危卓

来源:新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