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尘是代表什么生肖

埃及人眼中的十二生肖之“鼠牛虎兔”,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中东研究文选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风尘是代表什么生肖1

作者简介

王笑 (Basma Mostafa/ بسمة مصطفي ) 埃及人,生于1989年9月,本科毕业于埃及艾因夏姆斯大学中文系,硕士毕业于北京语言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现为北京语言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博士研究生,曾获中国政府奖学金。

对外国人来讲中国十二生肖文化是中国文化中非常有传统、有意思的部分,对于我们埃及人也是如此。中国属相是中国民间计算年龄的方法,也是一种十分古老的纪年法。在埃及上大学时,我就知道中国的十二属相,知道我属蛇,但是一直无法想象和了解中国十二生肖的传统文化内涵。刚来中国留学时,每当认识新的朋友,问我年龄的时候,基本上都会问我这么一个问题:“你属什么?”而且每年感受到中国春节时浓浓的年味,每年都庆祝某一个属相,还写出来和说出来很多与这个动物相关的新年祝福词,我才更深刻意识到属相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所以,引起了我极大的好奇心,想弄明白十二生肖里的每一种动物在中国文化里到底有什么样的象征意义,在中国成语中它们又都是怎样被使用的。

其实,由于环境条件、文化传统、生活习俗、意识形态和宗教信仰的不同,阿拉伯文明、古埃及文明和中国文明中动物的象征意义虽然有不少相同之处,但也必然存在明显的差异。这些差异也体现在各种语言表达方式中,包括成语和谚语。这些含有对某些动物的认识和看法的成语和谚语,这些认识和看法虽有不同,却能展现出两种文明共同的文化魅力。

一 鼠

汉字里,“鼠”字是个象形字,上面是鼠头,嘴巴长得大大的,下面是脚和尾巴。鼠是中国文化十二生肖动物之首、与十二支配属“子”。

老鼠是一种人们较为常见的啮齿类哺乳小动物,它不但外表丑陋,而且喜欢偷吃粮食、咬坏衣物、传染疾病, 实在害人不浅。它在什么地方都有生长,很有能耐,会打洞、会爬山、也会涉水。老鼠的这些特征使它在中国文化和阿拉伯文化的象征意义获得了不少的相同之处。基于“鼠”的个性、行为和生活方式等自然特性,以及“鼠”与人类的关系,“鼠”在汉语成语中的象征意义多为贬义的、负面的内容。“鼠”象征相貌不讨人喜欢、丑陋,心术不正、胆小怕事、气量狭小、目光短浅、小偷小摸、 到处扰乱,小人、恶人、 坏人、惯窃,仗势欺人、 微末卑贱、贪狠卑鄙等其它贬义和负面意义。汉语成语中也多从这样的特征反映这样的内涵: 老鼠过街人人喊打、獐头鼠目、蛇头鼠眼、胆小如鼠、鼠腹鸡肠、鼠目寸光、目光如鼠、抱头鼠窜、狐鼠之徒、官仓老鼠、狼奔鼠窜、鼠凭社贵、狼贪鼠窃、鼠雀之辈,等等。

在阿拉伯语里只有一个词来代表“鼠”、“老鼠”、“耗子”,即“فأر”。“鼠”在阿拉伯文化里象征负面、贬义,而没有正面、褒义象征。这主要也是因为“鼠”的丑恶相貌、生活习惯以及态度行为。老鼠偷吃粮食、损坏粮食、咬坏衣物、传染疾病的特征给人带来的损失和害处使得人们讨厌它的存在。所以“鼠”在阿拉伯文化里象征相貌丑陋、鬼鬼祟祟、胆小、虚弱等符号意象。

在古埃及人的心目中,“鼠”是小人、弱者和胆小的象征。早在3300年之前,古埃及人就发现了猫和老鼠的冲突。古埃及法老民间故事包含了很多与猫和老鼠之间冲突有关的故事,古埃及人留下的壁画也有老鼠和猫的漫画画面。一幅画面描述了公元前664-1069年,一帮很强壮的老鼠组织一队士兵攻击一座猫城堡,它们的头领坐着用两只狗拉的军车攻进了城,猫在城堡里却战战兢兢不知如何击退老鼠的攻击。另一幅画面描述了一只很胖的老鼠穿着很贵重的服装,坐在很坚实的椅子上,让很脆弱的一只猫为它服务,给它喝饮料,老鼠为了不劳累自己,就让猫站着拿饮料杯,而它用吸管喝饮料。还有一幅画面是在埃及城市修道院地区,描述一位优雅的美女老鼠,坐在椅子上由一群猫为她服务。这三种画面反应了古埃及画家当时社会状况的讽刺。他们用胆小、脆弱的老鼠描述奸佞小人、用猫来代表上流贵人,上流贵人变成了奸佞小人的仆人,表明当时的社会状况非常混乱,奸佞小人当道,胆小和脆弱的老鼠成了国王,比老鼠强大的猫却为脆弱的生物。埃及人对“鼠”的认识自古至今没有任何变化,埃及方言里与“鼠”有关的成语和谚语很丰富,而且大部分带有贬义和负面内涵。

“老鼠”也是埃及儿童的敌人。小时候,每当小孩子不听话或者晚上不愿意早睡觉时,父母常常会威胁他们说“我们会让老鼠吃你”、“我们会让老鼠咬你”之类的话,我本人也经历过这样的事。我从小到大最害怕的动物就是“老鼠”。虽然老鼠那么小,可是对小朋友们来说它是非常可怕的动物,从小就害怕,以至于长大了仍然害怕它。

在阿拉伯普通话和埃及方言里唯一能够找出来的带有一定褒义色彩的成语,即中国人也说的“老鼠的女儿会打洞”。这个成语一般用来表示孩子们会擅长父母所做的领域,与汉语种的“将门出虎子”相当。另外,通过阿拉伯语的各种表达方式也能看出“鼠”的贬义和负面的象征意义。比如埃及方言中“猫不在,老鼠撒欢儿玩”,相当于中文的“山中无老虎,猴子充霸王”;“像老鼠一样怯懦”,就是中文的“胆小如鼠”;“老鼠们企图一起去偷邻居的大饼”对应中文的“贼眉鼠眼”、“贼头鼠脑”;“老鼠挖个坑,公牛馅进去”,说明老鼠的狡猾、害人,即中文的“陷害忠良”;“老鼠在我口袋里跳”,“老鼠玩个不停”表明心不安定,对应中文的“忐忑不安”;“老鼠与猫和好,调料店会倒霉”,表明“老鼠”害人、是小人,因为猫和老鼠是天敌,猫和老鼠如果讲和的话,猫就不会再抓老鼠,就会失职,这样就会纵容老鼠倒乱、到处害人,导致天下大乱,对应的中文是“猫鼠同床”;再比如,埃及方言中的“老鼠害怕,是猫的好运和福气”,象征老鼠害怕,给猫机会控制它;“像隐藏在自己的洞里似的”意思是说人像老鼠一样懦弱,等等。

因为老鼠的特性,在中国文化和阿拉伯文化以及古埃及文化里都很多相同之处,但是,因为语言习惯、思维方式以及环境有所不同,也会产生一些不一样的贬义和讽刺表达方式。通过仔细考察汉语里带“鼠”字成语并对比阿拉伯语,可以发现:大多数带“鼠”汉语成语都是描述老鼠的相貌,而阿拉伯语里的“鼠”词熟语则主要描述鼠的行为和性格。

二 牛

牛在人类历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是动物世界当中和人类最有亲密关系的动物之一。很多文学、哲学和宗教书籍都谈到了牛,甚至有一些民族还依然崇拜牛。牛,一直以来是人类和文明的好帮手,给人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人们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它。虽然如此,可是“牛”在中国文化和阿拉伯文化的象征意义却有很大的不同。

在汉语里,“牛”字是个象形字。甲骨文字形作“牜”。中间一竖表示牛面,上面两竖加弯表牛角,下面两小撇表示牛耳。牛是中国十二生肖之二、与十二支配属“丑”。

牛为中国几千年的农业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从古至今,中国人无论在物质还是在精神生活上都对牛充满依赖。牛曾经是几千年来农民耕地的好帮手,牛耕地的发明和推广,在农业史上是划时代的大事,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里程牌:另外,它又因为能拉车运输,有“陆地之舟”的美称。人们在喜爱牛的基础上,创造了各种各样的文化活动以满足精神世界的需要,比如,娱乐活动中的斗牛,新春到来时的鞭打春牛,祭祀活动、神话故事中的形象,以及绘画和文学作品的素材,等等。

中国牛文化意义深远,反映的是中国人民的一种勇敢拼搏、勤奋向上、自强不息、吃苦耐劳、朴实无华、不折不扣地可爱精神和高贵品质。牛文化与人们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密切相关,不仅体现了人们生活和工作中勤勤恳恳、实实在在的态度,而且体现了人们对理想和目标的坚韧执着、锐意进取的精神。这些品质在牛年短信祝福中得到了很好的发挥,借用牛的象征意义表达了向对方生活、工作的良好祝福,给人以精神上的鼓励和享受;牛是最任劳任怨的动物,它最听主人使唤,叫它犁田则犁田、拉车则拉扯,不会违抗,主人无事时把它绑在树下亦不会乱跑。依六道轮回说,出生为牛是来赎罪的,所以它与犯人一样,被绑在树下或关在一个地方不会乱跑。所以造字时,以不会亦乱跑者为牢,道理在此;牛在这个中国农业大国占很重要的地位,最古老的六畜之一。其身材高大魁梧,健壮有力,体格健壮,是,自古以来是重要的农耕工具和人们的衣食之源,与人类生产生活关系紧密,对人类产生重要影响。

基于“牛”的重要性,“牛”的象征意义有不少正面、褒义的内容。“牛”象征大、高、多、好、重要、食量惊人、辛苦劳作、踏实肯干、为人服务、任劳任怨、太平生活、知恩图报、无惧无畏、慈爱善良、强者大才、运输工具等符号意象。以下成语反映出来“牛”的正面、褒义的形象特征和象征意义:牛高马大、九牛二虎之力、牛之一毛、九牛一毛、亡羊得牛、汗牛充栋、如牛负重、做牛做马、休牛放马、买剑买牛、木牛流马、初生牛犊不怕虎、老牛舐犊、舐犊情深、牛角挂书,等等。

人类文明总是在和平和战争中向前发展的,人们渴望的是和平,讨厌的是战争,而牛在人们的生产中主要是用于耕耘的,某种意义上是和平的象征,因为只有平息战事,人们才能安居乐业,从事生产。因此,人们在制造成语时,往往把牛当作和平的化身,表达安安稳稳过日子的美好愿望。比如,卖剑买牛、休牛归马、休牛散马、买牛息戈等等。在有些成语中看到牛,就意味着看到了和平,有了牛,就有了和谐。

不过,“牛”在汉语成语中也有相貌丑陋、行动缓慢、速度慢、愚蠢、性格固执,脾气古怪、不懂事理、争强爱斗的以免。这些负面的形象特征和象征意义可以由以下成语反映出来:牛鬼蛇神、牛头马面、蜗行牛步、老牛破车、对牛弹琴、牛马不如、牛马风尘、牛马之衣。又如:呼牛呼马、牛头不对马嘴、鼠入牛角、隔山买老牛、犀牛望月、饭牛屠狗、争猫丢牛、对牛弹琴、囚牛好音、鸡口牛后和饭牛屠狗,等等。

在阿拉伯语里“母牛”叫“بقرة”、水牛叫“جاموسة”,公牛叫“ثور”。阿拉伯半岛环境是贝多因环境,这种环境直接影响了阿拉伯人的喜好并控制了他们的思维。在贝多因文化中,马和骆驼占有很高的地位,并没有“牛”的位置。在阿拉伯人的心目中,“牛”代表迟钝、白痴、愚蠢、食量惊人,“公牛”则更是暴力和愚蠢、轻浮的象征。当阿拉伯人要讽刺或嘲笑某个民族愚蠢或白痴时,会用牛形容他们。

“母牛”在古埃及占据了很高的地位,它是古埃及人最早的众神之一,在古埃及前王朝时期和王朝的开始期间,古埃及人开始崇拜“母牛”,其当时象征自然和生育力,命名为哈托尔(Hatchur),意思是“母神、生育和成长神”。从古埃及王朝至希腊罗马时期都有“牛”的崇拜,其崇拜中心传播在整个埃及,还扩散到埃及境外的其它地区。古埃及人把“母牛”视为母爱、给予、生长的象征,古埃及人出于崇拜“母牛”和对它的尊重、感恩,不允许宰杀“母牛”,但允许宰公牛和牛崽。

埃及人自古至今很重视宗教信仰,宗教对他们来说是他们生活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多神教到信封犹太教,再到信仰基督教,最终信奉伊斯兰教。在这个漫长的历史中,古埃及人之所以崇拜动物和其它生物,是因为他们当时认为这些动物的身体里多隐藏性力量,后来犹太教和基督教首先慢慢改变了古埃及所传的多神教思想,在阿拉伯人把伊斯兰教传到埃及的同时,还把阿拉伯文化的思想传到埃及,大多数的埃及人除了完全接受伊斯兰教之外,还吸收了阿拉伯半岛的游牧思想,在这个过程中,埃及人慢慢放弃了和伊斯兰教有矛盾的纯文化,还慢慢被阿拉伯游牧民族的思想所浸染。

阿拉伯语成语里“牛”的象征意义都是贬义、负面。这些象征意义由以下成语可以反应出来:“他吃得像母牛一样多”,“牛”象征食量惊人的符号意象,可以对应中文的“暴饮暴食”;“他跟牛一样胖”,“牛”象征胖、高大魁梧、体格健壮、吃量惊人的符号意象;“她跟白牛一样”,“牛”象征肥胖而无知的妇女,可对应汉语里的“脑满肠肥”、“丰乳肥臀”;“他好像是从白牛后边过来似的”,这个熟语的含义就是这个人一点儿都不文明、教养水平很低、不懂礼仪,可以对应汉语的“蛮横无理”、“蛮不讲理”; “象一头吃苜蓿的公牛”,“公牛”象征愚笨无知,可对应汉语里的“愚不可及”、“呆头呆脑”;“老鼠挖个坑,公牛馅进去”,“公牛”象征愚笨无知。另外还有“牛倒众人宰”,对应汉语里的“墙倒众人推”,等等。

三 虎

中国是野生虎族的故乡,最早的虎栖息于亚洲东部和西部,后来逐渐分为两支,分别向西、向南方扩展。虎在传统上被中国人视为百兽之王、世上所有兽类的统治者。虎是中国文化传统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长期以来,它一直被视为权力和力量的象征,也一直为人们所敬畏。北方游牧民族一万年前的岩画告诉我们,老虎作为中国古代的图腾崇拜,可能有近万年历史。至今,中国的很多少数民族都有崇虎的习俗。然而,在阿拉伯文化里,“虎”却得不到这样的受尊敬和崇拜地位。

在中国的传说中,人们相信虎是极其有力的动物,它们能驱除家庭的三大灾难:火灾、失窃和邪恶。虎画经常被挂在墙上并正对着大门以使恶魔因害怕而不敢进入。乃至在当代中国,也有儿童戴着虎头帽、穿着虎头鞋用以驱邪,还有的人睡虎头枕以使自己更加强壮。在虎年,孩子们的头上都写上了红色的“王”字看似能增强他们的精力与活力。在早期的中国,老虎是主要的动物神灵,人们认为它能驱除旱灾,还有人相信一头虎在500年后将变得雪白,然后还能再活一千年,当它们死后,它的灵魂将渗透入地下变为琥珀,这便是“琥珀”一词的由来,意思是“虎之魂”。虎是高尚威望的象征,在早期的中国法庭上能见到“回避”、“肃静”的字样,字牌上常有虎形。虎符,是虎形的木块,是由帝王直接下达的军令的标志;古代的强盗首领也将虎皮铺在自己的座位上以显示自己的至高地位。

在汉语里,“虎”字是个象形字,金文字形象以虎牙、虎纹为特征的虎形。虎在中国生肖中排位第三、与十二支配属“寅”。

基于“虎”的外形特征和生活特性,“虎”被赋予勇敢、壮健憨厚、雄壮、好斗、善战、魁梧健壮、生气勃勃的性格特征和驱邪避灾的威慑性,比喻为百兽之王、保护神、为人崇拜的图腾、帝王君主、王后君子、杰出人物、出色人才、知名之士、强者英雄、勇士军队等符号意象。比如,两虎相争、虎头虎脑、龙争虎斗、虎背熊腰、九牛二虎、伏虎降龙、如龙似虎、虎门无犬子、潜龙伏虎、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生龙活虎、虎毒不食儿,等等。

在汉语成语里也还有不少与“虎”相关的成语带有贬义。“虎”强大、伤害人、性格凶恶,让人产生畏惧的心理,所以“虎”又被赋予凶猛、残暴、侵略性、恶毒、称王称霸、伤人害人、很不讲道理的负面特征,老虎也成为凶徒、恶人、敌人、祸害、坏人、惹不起的人或势力、危险、谣言等让人害怕畏惧的事物的代名词。“虎”的这些负面形象特征和象征意义可以由以下成语反映出来:如狼似虎、饿虎扑食、狼吞虎咽、猛虎出山、虎狼之势、苛政猛于虎、虎视耽耽、虎狼之国、虎狼之域、捋虎须、骑虎难下、敲山震虎、虎口逃生、羊入虎口、虎入羊群、虎口拔牙、虎口余生、龙潭虎穴、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狐假虎威、龙盘虎踞、纸糊老虎、放虎遗患、前怕狼后怕虎、笑面虎、放虎归山、初生牛犊不怕虎、人无害虎心虎有伤人意、养虎留患、为虎作伥,等等。

阿拉伯半岛和古埃及很早以前没有老虎,老虎对他们来说是后外来的野生动物,在阿拉伯文化中“虎”象征有势力、速度快的动物。虽然老虎的力量很强,但是其在阿拉伯文化中,没有狮子的地位高。而且只有一个成语反应这个意思,即“为他穿了虎皮”, “虎”象征实力、敌意。这个成语的意思是,穿虎皮展现势力来威胁对方,可以对应中文的“狐假虎威”。在阿拉伯文化中与中国的老虎地位相当的动物是狮子。

自古以来狮子在埃及是动物之间最有力量和影响最大的一种动物。狮子在古埃及法老时期生活在沙漠里。在古埃及王朝前和整个古埃及时期至希腊时代,狮子被崇拜,古埃及人把狮子视为力量的象征,其力量代表国王或统治者,在同时狮子也是太阳的象征符号之一,古埃及人之所以崇拜狮子,一方面是佩服它具有力量和勇气,另一方面是怕它的邪恶和残暴,而这个思想和古代中国对老虎的思想是很相似的。在古埃及历史上,狮子和统治者是分不开的,在古埃及人留下的文字当中,狮子很明显代表获胜的国王。比如,图特摩斯三世国王的胜利歌的意思是看自己是狮子,把敌人变成尸体,描述这个情景的壁画就在卡尔纳克神庙里。关于狮子和太阳的关系,这种动物头很大、两只眼睛冒出火花,表示愤怒、具有圆形的脸部、头发亮就像太阳的闪光,在古埃及《死亡之书》里狮子被描述为太阳神。古埃及人认为太阳每天早上日出代表出生,日落代表去世,所以狮子与出生和死亡有了相连的关系,如果仔细看古埃及留下的床和椅子都有狮子头部的装饰,在棺材和防腐桌子上有狮子的描述和图。在古埃及后期有外来文化和宗教的参与,这些因素改变了古埃及的传统思想,虽然狮子后来不再象征了太阳,但还是勇敢、力量以及森林之王的象征。

狮子在阿拉伯语叫“أسد”,除了这个名字之外,狮子在阿拉伯文化中还有500多个专业名字和形容词。古埃及人对狮子的认识等同于中国古代汉民族对老虎的认识,所以把威猛勇武、力量、勇敢等象征符号赋予狮子。狮子在阿拉伯文化中地位很高,阿拉伯人常常将国王、英雄、勇敢强壮的男子比喻为狮子。狮子象征英雄、帝王、勇猛、威权、领导、尊严、有气势,它的象征意义等同于中国文化中的“虎”。

基于狮子特性和阿拉伯人对它的形容,其英雄、勇敢等象征意义由以下阿语成语和谚语反映出来:“这头幼狮是那头狮子生的”,可对应汉语的“将门出虎子”;“狮子就是狮子,关在笼子里还是狮子” ,狮子象征英雄,可对应汉语里的“是金子到哪里都发光”;“赢得了狮子的份额”,“狮子”象征赢得最大的份额,可对应汉语里的“拔得头筹”;“想在狮子的领地追捕猎物”,“狮子”是森林之王,这个成一的意思是:一个人追求永远不可能实现的目的,就像去狮子领地追捕猎物一样,可对应汉语里的“不自量力”。

自古以来,中国境内并没有野生狮子。典籍记载,狮子最早进入中国是在公元87年。狮子在古代中国是代表高贵吉祥的瑞兽,没有“强大威猛”的意思。汉语中要以猛兽来比喻“强大威猛”之意时,一直是用本地产的老虎。到了近代出现了“睡狮”一说,狮子“强大威猛”的寓意,才在汉语中生发出来。阿拉伯地区包括古埃及本无老虎,只有狮子,阿拉伯人把狮子视为“强大威猛”的象征,所以中国和阿拉伯文化各自对虎和狮子有相同的尊敬和崇拜,这样的文化差异之所以存在,主要是因为中国和阿拉伯地区的环境资源不同。除此之外,这也再一次体现中阿两个文化在思想上的差异和不同。中国人崇拜老虎的原因一方面是承认它的巨大力量,另一方面是怕它的力量;而阿拉伯人尊敬狮子并把它视为“森林之王”的原因仅仅是佩服它的力量和能力;若仔细考察古埃及文化,他们简直把狮子视为国王和太阳的象征符号之一,跟中国的思想是一致的,一方面是佩服它的力量,另一方面又恐惧它的“炽热”。也就是说,狮子跟老虎一样也有象征残暴、凶猛等负面意义,古埃及虽然崇拜狮子,又惧怕它的邪恶;但是,狮子在阿拉伯文化中却不承担任何的负面意义,只象征正面、褒义,很多文学作品赞美它,这是因为在阿拉伯传统文化和思想的影响下,我们只要对某个事物看好,就不再看坏。

四 兔

兔子是一种很可爱、招人喜欢的动物。但它在中国文化和阿拉伯文化的象征意义却有所不同。

在汉语里,“兔”是个象形字,本意为一种外形为拖拉重物之形的动物,即兔形目兔科动物。它既是人的生肖之一,排第四,与十二支配属“卯”。也与人类的生命、人们的美好的希望密切相连。兔子在中国人们心目中一方面是温顺、可爱、善良、娇弱,还有一方面是它的智慧、聪敏。兔子在动物世界中虽然是个弱者,但是却也是非常聪明的动物之一。兔子的听觉非常灵敏,它那一双长长的耳朵侦测着四面八方,任何风吹草动都逃不过它的耳朵。它飞奔的速度更是令许多动物望尘莫及。兔子在中国文化的象征意义包括机智、谨慎、机巧、敏捷、有时拘谨、忧郁、自炫,兔子还有狡猾和弱者的象征。

兔子相貌很可爱、性格温顺、活泼好动、灵活敏捷、迅速,任何人只要看到它,都会情不自禁地过去摸摸它,真是人见人爱。它常被用来代指月亮、月仙,比喻时间迅速短逝、延续不长。“兔”的这些象征意义可由如下成语反映出来:动若脱兔、兔子不吃窝边草、白兔捣药、东兔西乌、玉兔东升、金乌玉兔,等等。

“兔”在中国文化还有贬义的象征意义,它象征逃遁、狡猾及弱者、争斗者、受难者等符号意象,比如,兔死狐悲、狡兔三窟,等等。

兔子在古埃及象征生命和生育力。古埃及的每一个节日都有一种代表符号,其中有一个从古至今有5千年历史的“闻风节”,是埃及人从法老时期直至今天都庆祝的比较重要的节日,这个节日既是迎接春季的到来也是万物复苏季,所以当时的人们把它叫“复活节”,而其代表符号就是兔子。作为生命和生育力的象征,古埃及人的这个传统信仰传播给了希腊人,然后传播到整个西方国家。

然而,在在阿拉伯文化中“兔子”多带有贬义的象征意义,主要是象征胆子小,可由以下成语反映出来:“胆子小如兔”,可以对应汉语的“胆小如鼠”;“她像一只母兔,每次怀孕都有一打儿胎儿”,阿拉伯穆斯林国家不实施计划生育,夫妻可以多生孩子,生孩子不受有限制,在阿拉伯传统思想里,多生多福,所以以前很多妇女都喜欢生孩子,生一胎后马上就又怀孕。这个民间谚语一般用来形容生很多孩子的妇女、形容她像母兔一样不停怀孕生产,不给自己休息恢复的时间,兔子不停生产当然是好事儿,但是妇女不停地生反而不好,所以,这个成语对“兔”本身是褒义,但用来形容妇女的话则变成了贬义。

中国文化和阿拉伯文化对兔子的认识有所不同,在两个文化里表现出了明显的差异。在中国,兔代表温顺、可爱和善良,有时也还有狡猾和弱者的象征,在阿拉伯文化里,兔子则象征胆小,而那在古埃及又是另外一种情景,兔子代表生命和生育力。

对比中国文化、阿拉伯文化以及古埃及文化中“鼠、牛、虎、兔”这四种动物及其相关的成语可以发现,中国文化和阿拉伯文化之间、古埃及文化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自然环境和文化环境不同。但是,无论不同文化、文明有多少差异,都值得尊重和学习。研究不同文化、文明之间的差异是为了更深了解文化,因为通过比较是为了更好地发现其美丽和独特,而不是为判断其对还是错,能够有独特思想和文化的任何一个民族都是值得敬佩的!

风尘是代表什么生肖2

星座www.xzw.com编辑:Ying

生肖鼠男

虽然生肖鼠比较追求个性另类风,但不代表他们就喜欢一些奇装异服的打扮。他们追求的是女孩子的个性特别,而不是说打扮另类。尤其是那种穿着奇怪服饰或是浓妆艳抹的装扮,生肖鼠男就觉得很反胃,根本就没有想要亲近的欲望。

生肖牛男

连生肖鼠这样有个性的人都不喜欢浓妆,更别说生肖牛这样保守的人。而且除了浓妆之外,生肖牛男还很讨厌那种涂着艳色唇膏或是厚重眼影的人。他们觉得女孩子还是应该清秀点比较好,简单又大方。与艳丽的妆容比起来,生肖牛男更欣赏大家闺秀般的女孩子装扮。

生肖虎男

热情奔放的生肖虎男,整天都活力满满的样子,而他们也比较偏财神采飞扬的女孩子。所以他们最看不得的就是女孩子顶着一个国宝级的黑眼圈,当然也可能是刻意画的烟熏妆。面对这种妆容的女孩子,生肖虎男会觉得很没有生气,整个人都太灰暗了,根本就无法入他们的眼。

生肖兔男

儒雅温柔的生肖兔男,与表面不一样的是他们更喜欢有妆容靓丽、妩媚点的女孩子。在他们看来,那样打扮的女孩子更有女人味,而过于清淡的寡装容易显得刻板无趣,没有唤起他们想要了解对方的动力。

生肖龙男

生来自带贵族气质光环的生肖龙男,他们更喜欢一些高贵脱俗的女孩子。所以想要吸引生肖龙男的注意,那就要在妆容上多用点心,别把妆画得过于粗糙。尤其是眼线,更不能画得太粗,这样的话生肖龙会觉得你的风尘味过重,他们根本就看不上什么庸脂俗粉,吸引他们唯有精致取胜。

生肖蛇男

凡事都追求完美的生肖蛇男,想要成为他们眼中特别的女孩,那妆容打扮方面的心思一点都不能少。尤其是不能出现衣服和妆容混搭,不伦不类的情况,不然会让生肖蛇男默默在心里面大大地扣分。因为这是个心思细腻的生肖,颜色的搭配上要是作为女孩的你都不讲究,他们也会表示没啥想了解你了。

生肖马男

生肖马对女孩子的妆容打扮其实没有太多的要求,但唯独一点不能犯,那就是绝不能在他们面前脱妆。因为这种事必然是恶劣化妆品的错,但生肖马看来则会觉得使用这种化妆品的女孩子很廉价。对于这样的女生,生肖马男压根就不会看多一眼。

生肖羊男

生肖羊温顺的性格,是典型的暖男一枚。虽然他们很温柔很体贴,但同时也和传统略守旧。想要吸引着生肖男的注意,一定别搞什么另类的装扮,这必然会引起他们的反感。而且在他们看来,这种另类打扮的女孩肯定不会是顾家的贤妻,所以他们也没有想要了解的动力。

生肖猴男

活泼开朗的生肖猴,富有个性,喜欢追求新鲜刺激的东西。想要吸引这个生肖男的注意,那就别化太清淡的妆容。因为在生肖猴看来,化着淡妆的女孩子,性格过于文静不够活泼开朗,和这种类型的女孩谈恋爱一心想着结婚会让他们压力山大。所以他们不会主动去了解这类型的女孩。

生肖鸡男

生肖鸡男在感情方面,追求的是安稳的生活。所以想要吸引他们的注意,那就别弄那些过于夸张的妆容打扮。因为他们谈恋爱是冲着过日子去的,所以会更喜欢去跟那些能给他们安定踏实感觉的女孩子。对于那种装扮过于浮夸的女性,他们觉得并不适合居家过日子。

生肖狗男

生肖狗这人正义又直率,为人细心。这生肖的男人很看重细节,想要吸引他们的注意,那就要从个人妆容打扮的细节做起。因为他们特别喜欢那些将自己打扮得很精致的女孩子,给他们一种公主般的感觉,让他们憧憬向往。至于那些连细节打扮都做不好的粗心女孩子,生肖狗男会默默扣分。

生肖猪男

憨厚纯朴的生肖猪男,追求浪漫唯美的爱情。想要进入生肖猪男的眼里,乃至心里,那就不能做些太有个性的装扮或是浓妆艳抹。好比如耳朵有很多耳钉,又或是身上有纹身啥的,即便是妆太浓重,也会让生肖猪男看着没有好感,更别说想要进一步发展了。生肖猪可是喜欢公主一些的妆容,更符合他们的憧憬。

风尘是代表什么生肖3

亥「亥」019

2022-05-11 09:11·语料汇总

朱亥,◆[戰國]時俠客,[魏][大梁]人。有勇力,隱於屠肆。○[秦]兵圍[趙],[信陵君]既計竊兵符,帥[魏]軍,又慮[魏]將[晉鄙]不肯交兵權,遂使,[亥]以鐵椎擊殺[晉鄙],奪[晉鄙]軍以救[趙]。事見《史記‧魏公子列傳》。○[唐][高適]《古大梁行》:“俠客猶傳[朱亥]名,行人尚識[夷門]道。”○[明][許自昌]《水滸記‧遣訊》:“勇能挾[荊軻]之劍,義堪提[朱亥]之椎。”

章亥,◆[大章]和[豎亥]。古代傳說中善走的人。○《文選‧張協<七命>》:“躡[章][亥]之所未跡。”○[李善]注引《淮南子》:“[禹]乃使[大章]步自東極,至於西極,二億三萬三千五百里七十步;使[豎亥]步自北極,至於南極,二億三萬三千五百七十里。”○[清][黃遵憲]《逐客篇》:“遠步想[章][亥],近功陋[衛][霍]。”

魚亥(鱼亥),◆“魯魚亥豕”略語。○[明][范明泰]《<讀書鏡>跋》:“[仲貞]……於其結譔之暇,取[眉公]《讀書鏡》,與伯兄[爾侯]及[張君][元弢],盡糾魚亥而刻之。”○[清][周亮工]《書影》卷三:“經書中魚亥儘多,後學尊經,遂不敢辯。”

辛亥革命,◆[孫中山]領導的推翻[清]朝統治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1911年(農曆辛亥年)10月10日[湖北][武昌]起義爆發後,各省相繼起義響應,形成了全國規模的革命運動,終於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動統治,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1912年1月1日在[南京]成立[中華民國]臨時政府。革命果實後被北洋軍閥[袁世凱]所竊取。

豎亥(竖亥),◆神話傳說中的人物。○《淮南子‧墬形訓》:“使[豎亥]步自北極,至於南極,二億三萬三千五百里七十五步。”○[高誘]注:“[太章]、[豎亥],善行人,皆[禹]臣也。”○[明][唐寅]《金粉福地賦》:“[豎亥]健步,尋源于三島。”○[清][龔自珍]《送徐鐵孫序》:“大海際南斗,[豎亥]不可復步。”

建亥,◆夏曆十月。

吉亥,◆古禮,天子於每年農曆正月之亥日親耕。其日卜須吉,故稱“吉亥”。先卜上旬之亥日,如不吉,則再卜中旬、下旬。○《舊唐書‧禮儀志四》:“孟春吉亥,祭帝社於藉田,天子親耕……諸祭祀卜日,皆先卜上旬;不吉,次卜中旬、下旬。”○《續資治通鑒‧宋真宗景德四年》:“《六典》、《禮閣新儀》,並先云上辛祀昊天,次云吉亥享先農。”

亥正,◆顓頊曆正月,即周曆十二月或夏曆十月。○[清][俞正燮]《癸巳類稿‧五行傳用亥正論》:“[伏生]自以其時亥正言之。○[秦]及[漢]初用顓頊法,以亥為正。”○[清][俞正燮]《癸巳類稿‧秦漢亥正記事記言說》:“《陳涉世家》云:‘臘月,[陳王]至[下城父],[莊賈]殺以降[秦]。’此記事之詞,臘為亥正,記事之十二月為亥正。”

亥有二首六身,◆二萬六千六百六十日的隱語。謂七十三歲。○《左傳‧襄公三十年》:“[晉][悼夫人]食輿人之城[杞]者。○[絳縣]人或年長矣,無子,而往與於食。有與疑年,使之年。曰:‘臣小人也,不知紀年。臣生之歲,正月甲子朔,四百有四十五甲子矣。其季於今,三之一也。’吏走問諸朝。○[師曠]曰:‘……七十三年矣。’[史趙]曰:‘亥有二首六身,下二如身,是其日數也。’[士文伯]曰:‘然則二萬六千六百有六旬也。’”[杜預]注:“亥字二畫在上,併三人為身,如算之六。”參見“二首六身”。

亥市,◆隔日交易一次的集市。○[唐][白居易]《江州赴忠州舟中示舍弟五十韻》:“亥市魚鹽聚,神林鼓笛鳴。”○[宋][吳處厚]《青箱雜記》卷三:“[蜀]有痎市,而間日一集。”○[明][方以智]《通雅‧天文》:“亥音皆,言如痎瘧,間日一發也。諱痎,故曰亥市。”一說,以寅、申、巳、亥日集市,俗稱“亥市”。○[清][西崖]《談征‧名部》:“[荊][吳]俗取寅、申、巳、亥日為市,故為亥市,猶今之市有逢雙日、單日也。”

亥既珠,◆神話傳說中的夜明珠。○[元][伊世珍]《琅環記》卷中引《賈子說林》:“[河伯]宴[伯禹]於[河]上,獻亥既之珠。亥既珠者,夜中宴樂,懸於殿中,光徹如白日。”

亥合,◆指集市交易。○[前蜀][貫休]《秋末入匡山船行》詩之五:“估喧如亥合,檣密似林枯。”參見“亥市”。

亥地,◆指位於西北偏北方向的地區。○《海內十州記》:“[崑崙]號曰[崑崚],在[西海]之戌地,[北海]之亥地。”○《隋書‧禮儀志二》:“[隋]制,於國城西北十里亥地,為司中、司命、司祿三壇。”

亥步,◆相傳[禹]臣[豎亥]善走,後因稱健行為“亥步”。○《山海經‧海外東經》:“帝命[豎亥]步,自東極至於西極,五億十選(萬)九千八百步。”○[隋][江總]《辭行李賦》:“輶軒巡履,聲芳[亥]步。”○[清][納蘭性德]《擬古》詩之三十:“閉關謝[西域],[漢文]何優柔。聖澤餘[亥]步,遐荒如甸侯。”

二亥,◆[宋太祖][趙匡胤]生於丁亥年(927),[太宗][趙炅]生於己亥年(939),因稱“二亥”或“兩亥”。○[宋][袁褧]《楓窗小牘》卷上:“[虛皇]曰:‘嗟爾諸天,聽予渙號……下方大亂,予閔是痌,爰召[宓羲],遣茲訟靈。’下撫方州,二亥後先,命處天門,八方歸王,天下太平。”

豕亥,◆語本《呂氏春秋‧察傳》:“有讀史記者曰:[晉]師三豕涉[河]。○[子夏]曰:非也,是己亥也。夫己與三相近,豕與亥相似。至於[晉]而問之,則曰[晉]師己亥涉[河]也。”後以“豕亥”謂書籍傳寫或刊印中的文字錯誤。○[宋][曾鞏]《七月十四日韓持國直廬同觀<山海經>》詩:“自笑成豕亥,更微注蟲魚。”○[清][黃遵憲]《感懷》詩:“讀史辨豕亥,訂禮分袒襲。”

魯魚亥豕(鲁鱼亥豕),◆“魯”和“魚”、“亥”和“豕”篆文形似,以致引起誤寫錯讀。○[晉][葛洪]《抱朴子‧遐覽》:“諺曰:‘書三寫,魚成魯,虛成虎。’”○《呂氏春秋‧察傳》:“有讀史記者曰:‘[晉]師三豕涉河。’[子夏]曰:‘非也,是己亥也。夫己與三相近,豕與亥相似。’”後以“魯魚亥豕”泛指書籍傳寫刊印中的文字錯誤。○[元][黃溍]《日損齋筆記‧辯史》:“去古既遠,經史中魯魚亥豕,若此者不一。”○《紅樓夢》第一二○回:“既是‘假語村言’,但無魯魚亥豕以及背謬矛盾之處。”○[游國恩]《<離騷纂義>總序》:“《楚辭》……二千年來,傳寫剝蝕之訛,魯魚亥豕之誤,必不能免。”

亥豕相望,◆謂文字訛錯甚多。○[明][謝肇淛]《五雜俎‧事部一》:“[吳興][凌氏]諸刻,急於成書射利,又慳於倩人編摩,其間亥豕相望,何怪其然?”參見“亥豕”。

亥豕,◆1.《呂氏春秋‧察傳》:“[子夏]之[晉],過[衛],有讀史記者曰:‘[晉]師三豕涉河。’[子夏]曰:‘非也,是己亥也。夫己與三相近,豕與亥相似。’至於[晉]而問之,則曰[晉]師己亥涉河也。”“亥”和“豕”的篆文字形相似,容易混淆。後用以指書籍傳寫或刊印中文字因形近而誤。○[宋][黃伯思]《東觀餘論‧校定楚詞序》:“此書既古,簡冊迭傳,亥豕帝虎,舛午甚多。”○[清][鮑廷博]《<蘆浦筆記>跋》:“右《盧浦筆記》十卷……三寫之後,亥豕漸多,存之以俟善本勘定焉。”○[清][秋瑾]《題瀟湘館集》詩之一:“四壁牙籤詳亥豕,一門詩友盡璠璵。”參見“魯魚亥豕”。2.謂豬。地支與生肖相配,亥配豕。○[漢][蔡邕]《月令問答》:“凡十二辰之禽,五時所食者,必家人所畜。丑牛、未羊、戌犬、酉雞、亥豕而已。”

亥「骸」053

骸骨,◆1.屍骨。○《呂氏春秋‧禁塞》:“故暴骸骨無量數,為京丘若山陵。”○《太平廣記》卷一六○引[唐]無名氏《异聞錄‧秀師言記》:“死後乞九郎作窣堵坡(梵語浮圖)於此,為小師藏骸骨之所。”○[清][唐甄]《潛書‧任相》:“奈何身死之後,憾及骸骨,曾不得比於狗馬,此良臣謀士所為望國門而卻步者也!”[殷夫]《孩兒塔上剝蝕的題記》:“現在時代需要我更向前,更健全,於是,我想把這些病弱的骸骨送進‘孩兒塔’去。因為孩兒塔是我故鄉義冢地中專給人拋投死兒的所在。”◆2.指身體。○《史記‧項羽本紀》:“[范增]大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為之。願賜骸骨歸卒伍。’”[宋][范成大]《吳船錄》卷下:“然余以病丐骸骨,儻恩旨垂允,自此歸田園,帶月荷鋤,得遂此生矣。”○[陳衍]《元詩紀事‧陳元旦》:“﹝《南翁夢錄》云﹞[元旦]上書,不報,乃乞骸骨而去。”

百骸,◆指人的各種骨骼或全身。○《莊子‧齊物論》:“百骸、九竅、六藏,賅而存焉,吾誰與為親?”[成玄英]疏:“百骸,百骨節也。”○[唐][白居易]《何處堪避暑》詩:“從心至百骸,無一不自由。”○[清][金農]《橫山舊廬獨吟》:“松下百骸輕,清風勝[和][扁]。”○[姚華]《曲海一勺》:“然而兩間氣化,皆有定則;百骸勤動,皆有定數。”

百骸六藏,◆指整個軀體內外。○《列子‧周穆王》:“百骸六藏,悸而不凝,意迷精喪。”

暴骸,◆1.暴露屍骸。○《晏子春秋‧外篇上十一》:“若此而不得,則臣請輓尸車而寄之于國門外宇溜之下……袒肉暴骸,以望君愍之。”○《新唐書‧姚崇傳》:“夫厚葬之家流于俗,以奢靡為孝,令死者戮尸暴骸,可不痛哉!”[清][袁枚]《新齊諧‧梁朝古冢》:“暴骸之事近矣,不能無愁。”◆2.指暴露的屍骸。○《新唐書‧僖宗紀》:“﹝[乾符]三年﹞三月,葬暴骸。”

病骸,◆猶病體。用於老年人。○[唐][白居易]《渭村退居寄禮部崔侍郎翰林錢舍人詩一百韻》:“病骸渾似木,老鬢欲成霜。”

殘骸(残骸),◆1.殘留的屍骨。○[宋][蘇軾]《到常州謝表》:“已分沒身,寄殘骸於魑魅;敢期擇地,收暮景於桑榆。”○[清][曾國藩]《湘鄉昭忠祠記》:“殘骸暴于荒原。”今亦常借指殘破的建筑物及機械、車輛等。如:曠野裏有一堆敵機的殘骸。2.謙詞。意為老朽之軀。○[宋][蘇舜欽]《杜公讓官表》:“故嘗屢拜懇牘,乞收殘骸。”○[宋][王安石]《題永慶壁》詩:“殘骸豈久人間世,故有情鍾未可忘。”◆补证条目■残留的尸骨。○马原《冈底斯的诱惑》:“它来的时候是那么安静,它从石堆里扒出马的残骸,它把这残骸撕成碎块放在嘴里嘎嘎地咀嚼。”■今亦常借指残破的建筑物及机械、车辆等。○王安忆《荒山之恋》第一章:“可谁都不愿进去,都站在雨里,望着那堆灰烬,那是房子的残骸,家的残骸。”○莫言《飞艇》:“炸弹把飞艇的残骸炸得飞散四方八面。”

癡骸(痴骸),◆頑劣的形骸。○[唐][盧仝]《月蝕詩》:“汝此癡骸阿誰生,可從海窟來。”

炊骸,◆猶炊骨。○《三國志‧蜀志‧先主傳》:“九侯七傑爭命民炊骸,道路籍籍履人頭。”參見“炊骨”。

賜骸骨(赐骸骨),◆古代大臣請求致仕的婉詞。○《史記‧張儀列傳》:“臣聞之,積羽沈舟,群輕折軸,眾口鑠金,積毀銷骨,故願大王審定計議,且賜骸骨辟[魏]。”○《新唐書‧裴寂傳》:“[寂]頓首曰:‘始陛下發[太原],約天下已定,許上印綬。今四海妥安,願賜骸骨歸田里。’”○《明史‧劉之綸傳》:“乞削臣今官,賜骸骨。”

放蕩形骸(放荡形骸),◆同“放浪形骸”。◆[元][無名氏]《爭報恩》第二摺:“儘着他放蕩形骸,我可也萬千事,不折證。”○[清][和邦額]《夜譚隨錄‧鋦人》:“嘗觀《聊齋誌異》,有易首者矣,有做心者矣,與此可稱三奇。彼放蕩形骸者,安得如此肉鍋子以鋦之哉!”

放浪形骸,◆指言行放縱,不拘形跡。○《晉書‧王羲之傳》:“或因寄所託,放浪形骸之外。”○《舊唐書‧姚崇傳》:“優游園沼,放浪形骸,人生一代,斯亦足矣。”○[茅盾]《如是我見我聞‧“戰時景氣”的寵兒--寶雞》:“酒酣耳熱的時候,你儘管放浪形骸。”

焚骸,◆燒身。○《後漢書‧周舉傳》:“[太原]一郡,舊俗以[介子推]焚骸,有龍忌之禁。”

骨骸,◆指形體。○《文子‧九守》:“精神本乎天,骨骸根于地,精神入其門,骨骸反其根,我尚何存。”○[明][唐順之]《瘞河壖枯骨志》:“古人之于骨骸嚴而別,亦不欲其混也。”○[明]徐霖《繡襦記‧聞信增悲》:“枝柯碧翠多瀟灑,清高不染塵埃。散天香薰透骨骸,龍涎奚足稱哉。”

官骸,◆1.指身軀;形體。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太平天國‧幼學詩》:“一身誰管轄?上帝賦通靈;心正能真宰,官骸自順承。”○[章炳麟]《菌說》:“蓋內有精蟲,外有官骸,而人性始具。”◆2.指屍體。○《中國近代思想史參考資料簡編‧廣東鄉民與英夷告示》:“爾殺害我眾鄉百姓,大傷天和,又將各處官骸,盡行殘毀,各廟神佛,俱受災殃。”

歸骸(归骸),◆歸骨。謂歸葬。○[晉][庾亮]《讓中書令表》:“歸骸私門,以待刑書。”○[南朝][梁][劉孝標]《廣絕交論》:“瞑目[東粵],歸骸[洛浦]。”

骸筋,◆筋骨。○[宋][歐陽修]《酬學詩僧惟晤》詩:“嗟子學雖勞,徒自苦骸筋。”

骸炭,◆即骨灰。○[郭沫若]《芍藥與其他‧母愛》:“母子三人都成了骸炭,完全焦結在一道,但這只是骸炭嗎?”參見“骨灰”。

魂骸,◆死者的靈魂和骸骨。○《後漢書‧陳龜傳》:“雖展鷹犬之用,頓斃[胡]虜之庭,魂骸不通,薦享狐狸,猶無以塞厚責,荅萬分也。”

積骸(积骸),◆屍骨堆積。○《後漢書‧酷吏傳序》:“積骸滿阱,漂血千里。”

籍骸,◆用草席裹屍骨。○《宋史‧范純仁傳》:“[秦中]方饑,擅發常平粟振貸……或謗其所全活不實,詔遣使按視。會秋大稔,民讙曰:‘公實活我,忍累公邪?’晝夜爭輸還之。使者至,已無所負。○[邠寧]間有叢冢,使者曰:‘全活不實之罪,於此得矣。’發冢籍骸上之。”

筋骸,◆猶筋骨。○《禮記‧禮運》:“故禮義也者,人之大端也,所以講信脩睦,而固人之肌膚之會,筋骸之束也。”○[唐][元稹]《辛夷花》詩:“問君辛夷花,君言已班駁。不畏辛夷不爛開,顧我筋骸官束縛。”○[宋][司馬光]《病中鮮于子駿見招不往兼呈楚正叔范堯夫》詩:“筋骸幸復常,佗時掃三徑。”參見“筋骨”。

捐骸,◆猶捐軀。○《再生緣》第二四回:“老師青目門生幸,惟有捐骸報聖王。”

枯骸,◆枯朽的骨骸。○《後漢書‧質帝紀》:“其調比郡見穀,出稟窮弱,收葬枯骸,務加埋卹。”○[唐][孟郊]《悼幼子》詩:“生氣散成風,枯骸化為地。”○[宋][洪邁]《容齋三筆‧北虜誅宗王》:“是年冬,[倪正父]奉使,館於[中山],正其誅戮處,相去一月,猶血腥觸人,枯骸塞井。”○[清][李漁]《巧團圓‧買父》:“飄零不作他鄉夢,卻原來枯骸仍向家邊送。”○[郭沫若]《高漸離》第四幕:“槐樹老,其情哀,茫茫天地一枯骸。”

六骸,◆謂身首四肢。○《莊子‧德充符》:“直寓六骸。”○[成玄英]疏:“六骸,謂身首四肢也。”○[唐][盧照鄰]《釋疾文》:“支離疏之,五官已敗;哀駘駝之,六骸不美。”

龍骸(龙骸),◆龍的遺骨。喻嶙峋的山石、樹枝等。○[唐][皇甫湜]《石佛谷》詩:“鳥跡巧均分,龍骸極癯瘠。”○[唐][陸龜蒙]《奉和襲美古杉三十韻》:“鬥死龍骸雜,爭奔鹿角差。”

乞骸,◆見“乞骸骨”。

乞骸骨,◆古代官吏自請退職,意謂使骸骨得歸葬故鄉。○《晏子春秋‧外篇上二十》:“臣愚不能復治[東阿],願乞骸骨,避賢者之路。”○《漢書‧趙充國傳》:“[充國]乞骸骨,賜安車駟馬,黃金六十斤,罷就第。”○《明史‧錢習禮傳》:“復上章乞骸骨,乃得歸。”亦省作“乞骸”。○[漢][荀悅]《漢紀‧哀帝紀下》:“大司空[彭宣]見[莽]專權,乞骸。”○[唐][權德輿]《送崔諭德致政東歸》詩:“乞骸歸故山,纍疏明深衷。”○[清][蒲松齡]《聊齋志异‧王司馬》:“後司馬乞骸歸,塞上復警。”

起死回骸,◆猶言起死回生。○[宋][范成大]《問天醫賦》:“竊聞大神,天醫之王。範圍堪輿,運平陰陽;起死回骸,斡旋天藏。”

棄骸(弃骸),◆丟棄屍骨。謂死亡。○《三國志‧吳志‧虞翻傳》“[權]積怒非一,遂徙[翻][交州]”[裴松之]注引《虞翻別傳》:“永隕海隅,棄骸絕域。”○《隋书·炀帝纪下》:“竭力王役,致身戎事,咸由徇義,莫匪勤誠,委命草澤,棄骸原野,興言念之,每懷愍惻。”

請骸骨(请骸骨),◆指古代官吏請求退休。言使骸骨得以歸葬故鄉。語本《史記‧項羽本紀》:“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為之。願賜骸骨歸卒伍。”○《漢書‧陳平傳》:“誠臣計畫有可采者,願大王用之;使無可用者,大王所賜金具在,請封輸官,得請骸骨。”○[明][郎瑛]《七修類稿‧事物四‧肅愍忠誠愛才》:“吾友[沈知府][南金]嘗曰:‘吾伯在京時,每勸公安逸。公曰:“嘗疏請骸骨,奈不放何!只是一腔血報朝廷耳!”’”

沈骸,◆猶沈身。指投水而死。○[南朝][梁][劉孝標]《辯命論》:“[伍員]浮屍於江流,[三閭]沈骸於[湘]渚。”

尸骸(屍骸),◆猶尸體。○《三國志‧吳志‧陸遜傳》:“其舟船器械,水步軍資,一時略盡,尸骸漂流,塞江而下。”○[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河水三》:“民歌曰:‘生男慎勿舉,生女哺用餔,不見長城下,尸骸相支拄。’”[蕭三]《放下鋤頭,拿起刀槍》詩:“掩埋了尸骸呀,硬着心腸!放下鋤頭呀,拿起刀槍!”

屍骸(屍骸),◆1.猶屍體。○《元典章新集‧刑部‧檢驗》:“﹝縣尹[邱恢]﹞將[劉元八]病死妻[陳氏][慶一]違例開棺檢驗,暴露屍骸。”○[明][無名氏]《鳴鳳記‧燈前修本》:“我死之後,你將我屍骸暴露休埋葬。”◆2.指形狀、樣子。含貶意。○唐皮日休《嘲归仁绍龟》诗:“硬骨殘形知幾秋,屍骸終是不風流。頑皮死後鑽須徧,都爲平生不出頭。”○《敦煌变文集·降魔变文》:“頭腦異種醜屍骸,驚恐四邊令師畏。”

束骸,◆猶自縛。表示待罪。○[南朝][宋][謝靈運]《詣闕上表》:“是以牽曳疾病,束骸歸款,仰憑陛下天鑒曲臨,則死之日猶生之年也。”

樹骸(树骸),◆樹起骨架。○[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風骨》:“故辭之待骨,如體之樹骸;情之含風,猶形之包氣。”

四體百骸(四体百骸),◆見“四肢百骸”。

四肢百骸,◆人體的各個部分。泛指全身。○[宋][文天祥]《高沙道中》詩:“四肢與百骸,屈曲如桮棬。”○[夏丏尊]《風格的研究》:“大氣中充滿着溫暖,使人卸去了夾衣,只穿着單衫,四肢百骸都感到輕鬆舒適的快感。”亦作“四體百骸”、“四肢百體”。○《綠野仙蹤》第七三回:“胎一成,則四體百骸氣隨欲至,如珠滾荷盤,如煙含柳縷,無不可到之處也。”○[老舍]《趙子曰》第九:“[趙子曰]四肢百體一齊往外漲,差一些沒把大襖,幸虧是新買的,撐開了綻。”◆补证条目■人体的各个部分。泛指全身。亦作“四肢百體”。○《二程遗书》卷四:“若夫至仁,則天地爲一身,而天地之間,品物萬形爲四肢百體。夫人豈有視四肢百體而不愛者哉?”

體骸(体骸),◆軀殼;屍骸。○[唐][韓愈]《元和聖德詩》:“婉婉弱子,赤立傴僂,牽頭曳足,先斷腰膂。次及其徒,體骸撐拄。”○[錢仲聯]集釋引[祝充]曰:“《古樂府》:‘死人骸骨相撐拄。’”

土木形骸,◆形體像土木一樣自然。比喻人不加修飾的本來面目。○《晉書‧嵇康傳》:“[康]早孤,有奇才,遠邁不群。身長七尺八寸,美詞氣,有風儀,而土木形骸,不自藻飾,人以為龍章鳳姿,天質自然。”○[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容止》:“[劉伶]身長六尺,貌甚醜悴,而悠悠忽忽,土木形骸。”○[宋][陸游]《老鰥》詩:“水際山前有老鰥,終年無事亦非閑。淵源師友簡編上,土木形骸魚鳥間。”○[清][周亮工]《書影》卷四:“[蕭伯玉]曰:‘世家子家,須以數百卷書浸貫於胸中,雖悠悠忽忽,土木形骸,而遠神自出。’”

析骸而炊,◆同“析骸以爨”。○清朱克敬《雨窗消意录》甲部卷二:“今山西死亡過半,骨肉相食,析骸而炊;河南市鬻人肉,行旅斷絶,盜賊蠢動。”

析骸易子,◆拆屍骨為炊,交換孩子而食。形容糧盡援絕的極端困境。○《後漢書‧來歙傳》:“昔[宋]執[楚]使,遂有析骸易子之禍。”○[晉][葛洪]《抱樸子‧明本》:“或流血漂櫓,積尸築京;或坑降萬計,析骸易子。”○《胭脂血彈詞》第八回:“援救無人,困守孤城血淚噴。析骸易子民無怨,一志同仁。”參見“析骸以爨”。

析骸煮弩,◆拆尸骨为炊,煮弩弦为食。形容被围日久,得不到救援,柴尽粮绝的极端困境。○《魏书·崔辩传》:“臣以不武,屬此屏捍,實思効力,以弱敵强,析骸煮弩,固此忠節。”

相忘形骸,◆謂彼此不拘形跡,無所顧忌。○[清][蒲松齡]《聊齋志异‧小梅》:“王以其言荒唐,曰:‘卿素敬神者,今出此言,不已褻乎?’答云:‘[小梅]事我年餘,相忘形骸,我已婉求之矣。’”

形骸,◆1.人的軀體。○《莊子‧天地》:“汝方將忘汝神氣,墮汝形骸,而庶幾乎?”[南朝][梁][范縝]《神滅論》:“死者之形骸,豈非無知之質邪?”[王闓運]《到廣州與婦書》:“比讀[莊生]之文,悟其元旨,知物論生於是非,生死累於形骸。”◆2.指外貌;容貌。○[晉][葛洪]《抱樸子‧清鑒》:“[尼父]遠得崇替於未兆,近失[澹臺]於形骸。”○[明][唐寅]《感懷》詩:“鏡裏形骸春共老,燈前夫婦月同圓。”◆补义条目■外在的形式。○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王之學華,皆是形骸之外,去之所以更遠。”

業屍骸(业尸骸),◆罪孽的屍骨。常用於自怨自詈。○[元][李行道]《冤家債主》第二摺:“我如今備棺槨將他殯,不知我這業屍骸又著那個收。”○[元][無名氏]《貨郎旦》第一摺:“你守着業屍骸學[莊子]鼓盆歌。”

遺骸(遗骸),◆1.指棄置而暴露的屍體。○《南齊書‧武帝紀》:“京師二縣,或有久墳毀發,可隨宜掩埋。遺骸未櫬,並加斂瘞。”○[唐][駱賓王]《為李總管祭趙郎將文》:“停疲驂於九原,悲來有地;痛遺骸於四野,泣下無從。”◆2.遺體;骸骨。○[宋][洪邁]《夷堅支志癸‧北塔院女子》:“吾隨牒入[嶺]表,茲方北還,正謀火化其遺骸耳。”○[清][張興烈]《陳武生行》:“事平無處覓遺骸,里黨于今稱烈士。”○[巴金]《沉默集‧馬拉、哥代和亞當‧魯克斯》:“全[巴黎]的人民為他的死悲哭。他的遺骸被移葬在國葬院中。”

易子析骸,◆謂易子而食,析骸而爨。極言天災人禍所造成的慘狀。○[漢][應劭]《風俗通‧皇霸‧五伯》:“易子析骸,厥禍亦巨。”○[唐][趙元一]《奉天錄》卷二:“如或固守窮城,不識天命,必使覆巢破卵,易子析骸。”參見“易子而食”。

冤骸,◆無辜死者的屍骨。○[唐]徐彥伯《比干墓》詩:“[周發]次[商]郊,冤骸悲莫殣。”

枕骸,◆猶言屍骸枕藉。○[唐][李華]《吊古戰場文》:“[漢]擊[匈奴],雖得[陰山],枕骸遍野,功不補患。”

支骸,◆肢體骸骨。謂屍體。○《後漢書‧質帝紀》:“又兵役連年,死亡流離,或支骸不斂,或停棺莫收,朕甚愍焉。”

肢骸,◆肢體骸骨。○[清][孫枝蔚]《蒿里曲》:“肢骸雜亂相撐拄,知汝或為雌與雄,或為壯士或老翁?”

忠骸,◆猶忠骨。○[孫種因]《重九戰記》:“戰死忠骸,均營葬於[五華山]頂[萬壽亭]。”○[羅廣斌]等《在烈火中永生》:“直到不久以前--[重慶]解放近八年的時候,人們才在松林深處的荒山坡上找到他們的忠骸。”

灼骸,◆謂燃骸骨以炊爨。○《鶡冠子‧世兵》:“野戰則國弊民罷,城守則食人灼骸。”○[陸佃]解:“析骸而炊。”

亥「賅」015

2022-05-11 09:25·语料汇总

語簡意賅(语简意赅),◆語言簡練,意思完備。○[余易木]《初戀的回聲》十一:“如今,當‘周馬’這個綽號,由於語簡意賅,迅速地成為我的正式代號的時候,我反而處之泰然了。”

言簡意賅(言简意赅),◆言辭簡練,意思完備。○[清][華偉生]《開國奇冤‧被擒》:“[副淨][夢華先生],你看老夫此稿何如?[淨]言簡意賅,洵不愧為老斲輪手。‘率領外來死黨’一語,尤為扼要。”○[朱光潛]《藝文雜談‧談書牘》:“[魏][晉]以前,著錄的書牘多為吉光片羽,言簡意賅而風味雋永。”○[蕭乾]《一本褪色的相冊》十二:“要言簡意賅,因而得半文半白。”亦作“言簡意該”。○[清][崔述]《讀風偶識》卷一:“夫《論語》所載[孔子]論詩之言多矣,若《關雎》、《思無邪》章,誦《詩三百》以及《興觀群怨》、《周南》、《召南》等章,莫不言簡意該,義深詞潔。”○清王韬《淞隐漫录·消夏湾》:“余初來語言文字亦不相通,承其指授,由漸精曉,深嘆古人言簡而意賅,爲不可及也。”■亦作“言簡意該”。○清朱庭珍《筱园诗话》卷一:“夫不盡而盡者,情深於中,韻溢於外,言簡意該,詞近旨遠。”

簡賅(简赅),◆謂簡約而完備。○[錢玄同]《中國今後之文字問題》:“[玄同]之意,則以為當采用文法簡賅,發音整齊,語根精良之人為的文字Esperanto。”○[郭沫若]《文藝論集集外‧反響之反響》:“原文一句半所表示的意義,异常明瞭簡賅,而英文支支離離地譯成了五句,反轉生出許多疑惑爭辯出來。”

兼賅(兼赅),◆見“兼該”。

概賅(概赅),◆謂總括全部。○[郭沫若]《向自由王國的飛躍》:“人類在未知道自然法則或僅知其一小部分而未概賅的時代,對於自然界之壓迫與束縛,最初以為終是不能脫離,然在自然科學的智識漸漸進步以後,竟公然得以自由。”

賅通(赅通),◆1.兼通。○[王闓運]《<屈賈文合編>序》:“蓋兩君子俱以文儒賅通政事,有名世王佐之業。”◆2.貫通。

賅贍(赅赡),◆淵博豐贍。○[明][楊慎]《丹鉛續錄‧論文》:“故博者能繁,命之曰賅贍,[左氏]、[相如]是也。”

賅洽(赅洽),◆廣博,淵博。○[清][戴名世]《孔廟從祀議》:“如[毛][鄭]之釋經,於名物固為賅洽,而義理間有差舛。”○《清史稿‧文苑傳二‧祁韻士》:“[李]藏書十餘楹,多善本,[韻士]寢饋其中五年,益賅洽。”○[黃侃]《禮學略說》:“[陳友仁]《周禮集說》,亦賅洽。”

賅括(赅括),◆猶概括。○[清][龔自珍]《語錄》:“即如此詩起六語,意則佳絕,但作二句疏還,此乃傷格乎!古人五字賅括矣,即多亦十字,足見道學不當與詩歧視也。”○[梁啟超]《東籍月旦》第一編:“此書簡明賅括,最適於初學之用。”○[魯迅]《集外集拾遺補編‧儗播布美術意見書》:“顧[中國]文章之美,乃為形聲二者,是又非此例所能賅括也。”

賅簡(赅简),◆齊備而扼要。○[清][曾國藩]《葛寅軒先生家傳》:“[宋][司馬光]請開十科以求賢,其目至為賅簡。”

賅存(赅存),◆都俱有。○[明]徐光啟《刻<同文算指>序》:“數之原其與生人俱來乎?始於一,終於十,十指象之,屈而計諸,不可勝用也。五方萬國,風習千變,至於算數,無弗同者;十指之賅存,無弗同耳。”

賅博(赅博),◆1.猶博通。○[晉][葛洪]《神仙傳‧王烈》:“常與人談論五經百家之言,無不賅博。”一本作“該博”。2.淵博。○[宋][劉斧]《青瑣高議‧驪山記》:“應制科,辭理優贍賅博。”○[況周頤]《蕙風詞話》卷五:“[楊用修]席芬名閥,涉筆瑰麗。自負見聞賅博,不恤杜譔肆欺。”

賅備(赅备),◆齊備,完備。○[清][章學誠]《文史通義‧詩教上》:“今即《文選》諸體,以徵[戰國]文體之賅備。”○[嚴復]《救亡決論》:“首尾賅備,因應釐然。”○《中華文史論叢》1981年第2輯:“網羅賅備,細大不遺。”

辭簡義賅(辞简义赅),◆文辭簡要,意義完備。○《清史稿‧刑法志一》:“諸臣以律文昉自《唐律》,辭簡義賅,易致舛訛,於每篇正文後增用總注,疏解律義。”

賅綜(赅综),◆齊備而有條貫。○[清][厲鶚]《<醯略>序》:“[趙君意林]撰《醯略》成如干卷,賅綜奧衍,靡所不具,實為前此所未有。”

亥「該」079

2022-05-11 09:21·语料汇总

該該(该该),◆喜笑貌。該,通“咳”。○《敦煌變文集‧降魔變文》:“[如來]將刀斫不恨恨,塗藥著不該該,拾得物不歡喜,失卻物不悲啼。”○[蔣禮鴻]通釋:“‘該該’就是‘咍咍’、‘咳咳’……《說文》:‘咳,小兒笑也。’這就是‘咍咍’、‘咳咳’、‘該該’的語源,‘咍’、‘該’只是字形之變而已。”

罪該萬死(罪该万死),◆本作“罪當萬死”。◆形容罪惡極大。○《漢書‧東方朔傳》:“糞土愚臣,忘生觸死,逆盛意,犯隆指,罪當萬死。”○《水滸傳》第九七回:“[孫安]納頭便拜道:‘[孫某]抗拒大兵,罪該萬死!’”○《孽海花》第二六回:“奴婢們沒有進寢宮來重敷衾褥,這是奴婢們的罪該萬死。”○[郭沫若]《北伐途次》二六:“有的昨天還是罪該萬死的舊軍閥,而今天便一躍而成為了功高千古的革命元勛。”

總該(总该),◆完全應該。含估計推測意。○[魯迅]《故事新編‧理水》:“您是學者,總該知道現在已是午後,別人也要肚子餓的。”○[茅盾]《子夜》五:“況且有[吳蓀甫]自己一雙尖眼監視在上,總該不致於出岔子。”

只該(只该),◆應該;就該。○《二刻拍案驚奇》卷二十:“我今在[臨賀]已立了家業,姐姐只該同到[臨賀]尋塊好地,葬了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