鼯代表什么生肖

中国古代关于“鼠”的那些事,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大道知行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鼯代表什么生肖1

岁逢庚子,生肖属鼠。鼠,实际是哺乳纲啮齿目许多小动物的通称,包括好多种类。据《尔雅》记载,有鼢、鼸、鼬、鼫、鼤、鼯等等。我们常见的家鼠、田鼠,不过是鼠族中的两个支派。

[明]朱瞻基《菖蒲鼠荔图》

凡属鼠类,对人类或多或少都是有害处的,人类对鼠也没有什么好的印象。民谚曰“老鼠过街,人人喊打”,正说明了这一点。后魏文人卢元明曾写有一篇《剧鼠赋》,比较集中地反映了人们对鼠的憎恶。赋中刻画鼠的形象说:“须似麦穟半垂,眼如豆角中劈,耳类槐叶初生,尾如杯酒余沥。”描绘鼠的猖狂时又说:“或寻绳而下,或自地高掷,登机缘柜,荡扉动帘,忉忉终朝,轰轰竟夕。……或床上捋髭,或户间出额,……欹覆箱奁,腾践茵席。”他认为鼠的“毛骨莫充于玩赏,脂肉不登于俎膳”,因此责问老天:“嗟天壤之含弘,产此物其何益?”

鼠在人类文化史中扮演的也不都是反面角色,那些“无名鼠辈”中也有不少能够展现出惊人之举,不由得不让人带着一种神秘的心理去揣测。于是,老鼠在中国古代神话的舞台上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关于它的神话传说纷繁复杂,久传不绝。然而,由于对鼠的憎恶,人们常以鼠为喻,来讽刺、嘲骂公众所憎恶的人。《诗经·硕鼠》中说:“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汝,莫我肯顾。”意思是说:大老鼠啊大老鼠,不要再吃我的粮食啦,多年来我伺候你,你却一点不肯怜惜我。这分明是用“硕鼠”来讽喻当时那些大腹便便、不劳而获的统治者和剥削者。诗人抓住了事物的本质,可谓形象逼真,比拟恰切。

与此相似而讽刺性更强的是《河东记》所载的一则寓言,讲的是有个名叫李知微的人在黯淡的月光下看见一群几寸长的小人,其中一人峨冠紫衣,端坐在古槐树下,两旁侍立十余人,一一向紫衣者求官:“请恩准我做西阁舍人。”“请俯允我当殿前录事。”“我愿任都尉。”“我要当主簿。”紫衣者闭着眼睛一个劲儿地点头。封官许愿事毕,大家便都钻进一个洞穴里去了。第二天早上,李知微掘开洞穴一看,里边有十几只老鼠。这个寓言强烈地讽刺了封建社会的大小官僚,认为那些拥有堂皇官衔的老爷们其实只是些鼠辈小人罢了。

齐白石在《小鼠翻灯》作诗云:“昨夜床前点灯早,待我解衣来睡倒。寒门只打一钱油,哪能供得鼠子饱。何时乞得猫儿来,油尽灯枯天不晓。”

一只躲在粮仓里的大家鼠,一天消耗的粮食甚至比一个成人还要多;而一个躲在人群中鼠窃苟营的歹徒,对社会的危害又远远超过一只老鼠。对这两者,我们都必须狠狠地打击。

汉武帝时的御史大夫张汤,执法严厉,对贪官污吏、不法贵族的打击不遗余力,一时威慑京师。他的事业就是从幼年时惩罚老鼠开始的。张汤幼时,家中鼠患猖獗。一天,他父亲煮熟了一块肉,因有事外出,便留张汤在家。父亲回来时,熟肉已被鼠叼走了,于是父亲大怒,打了张汤一顿。张汤很生气,恨极了老鼠,到处找鼠洞。他在一个鼠穴里发现有几只肥胖的老鼠正围着那块熟肉大吃,便设法将它们一网打尽,并用绳索系牢倒挂在庭前。然后,张汤按“大汉刑律”,一本正经地写了“盗人财物、构陷无辜”的判词,向“罪犯们”宣读后判处其死刑,当场磔杀。张汤的父亲看到儿子写的判词很老练,处分得当,便让他学习律令,这决定了张汤一生的道路。

这样的故事不仅本身血肉比较丰满,而且有力地刻画了张汤的性格,所谓“三岁看老”,张汤“治鼠”一幕就足以说明这个问题。由此看来,张汤作为“酷吏”的名声,与老鼠是大有关系的。

西北政法大学张汤墓遗址

鼠类的作奸犯科,不但很狡猾,有时还很凶狠,并非轻易就能制服。捕鼠,要讲究方式方法,也要考虑战略战术。蒲松龄《聊斋》中的《大鼠》颇能给人启发。故事说的是,明朝万历年间,宫中有鼠大如猫,十分凶狠,用猫去捕捉反而常被它啖食。后来觅到一只雪狮子猫,投入鼠屋,宫中人关了门窗在外窥视。不久,那只壮实肥胖的大鼠出洞了,见到狮子猫就暴怒地奔过去求斗,那猫却一跃上桌避开它。大鼠跟着上桌,猫又跳下来。这样上下来回近百次,窥看的人都以为狮子猫怯战,最后还会被鼠咬死。哪知跳上跳下若干次后,肥胖的大鼠力气不支,伏在地上喘息着休息。这时,狮子猫像闪电一般跳到大鼠身上,爪子紧抓鼠毛,利齿龁碎了鼠头。

对于鼠,人们所抱的态度往往是捕杀,然而古人却曾有过些天真的想象。如《桂苑丛谈》载,广陵有一乞丐会制“却鼠符”,把这种符挂在室内,鼠就不敢停留、出现了。这显然是无稽而不科学的幻想。宋代大文豪苏东坡也写过一篇《却鼠刀铭》,说有一把宝刀具有却鼠之效,此刀入门,鼠类就潜逃无迹。这实际也是苏东坡浪漫主义的设想罢了。

尤其甚者,居然还有人既不捕鼠,也不却鼠,而是把鼠当作与自己命运有关的“神”而优待供养起来。唐代柳宗元的《永某氏之鼠》也是说老鼠危害人类的,情节比较复杂,寓意也很深刻:永州有个属鼠的人,尊鼠如神,因此不养猫,也不准人们捕捉老鼠。他家里的老鼠越来越多,十分猖獗,弄得家具残缺,衣物破烂,连人吃的东西也是老鼠剩下的。但他对此却并不感到厌烦。过了几年,这人搬了家,这座房子搬进了一位新主人,而老鼠仍旧像原来那样胡作非为。新主人认为鼠是“恶物”,于是借来了五六只猫,关上门,撤下瓦,用水灌洞,请人捕打,杀死的老鼠成堆。猖獗的老鼠终于受到治理,落得个可悲的下场。

“彼以其饱食无祸为可恒也哉!”老鼠在个别人的庇护下以为可以“饱食无祸”,从此就肆无忌惮,但这样的日子是不可能长久的。老鼠不能认清自己始终是老鼠这一事实,一旦换了新的主人,“人人喊打”的老鼠的灭顶之灾就降临了。这里显然有借鼠喻人的意思。

[宋]钱选《黠鼠图》(局部)

《汉书》记载,苏武出使匈奴而被扣压,匈奴虽奉守“两国相争,不斩来使”的规矩,却让苏武到北海(今贝加尔湖)荒无人烟处放羝羊(公羊),说是等羝羊生了小羊才能回去,而且不给他粮食。这无疑是一种变相的死刑,但苏武凭着坚强的意志生存了下来。为了求生,他“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也就是说,在苏武无食果腹的时候,老鼠藏的草籽便充当了苏武的“救命粮”。

我们无从想象在那孤苦无依的荒蛮之地,是不是老鼠的生命力给了苏武生的启迪(据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鼠寿命最长,故称老鼠。可实际上鼠的平均寿命只有两年或两年半,活到三年的已经十分少见了。由此看来,老鼠的寿命并不长。那么为什么古人有“鼠寿最长”这一说法呢?因为鼠的繁殖能力很强。一般情况下,幼鼠经过两三个月就能发育成熟,一对成年鼠一年后会有一万五千只后代。因此,古人认为鼠的寿命很长,故称其为老鼠)。但苏武确实通过老鼠获得了生存的营养。或许苏武这样暗暗地给自己鼓劲:这个地方的老鼠都能活,我肯定也能活!苏武的举动和意志是何等地可歌可泣!野鼠有幸,成为苏武故事的一个组成部分。如果说“张汤治鼠”是以鼠从反面为人扬名,那么“苏武牧羊”中的鼠则是从正面为人垂声了。

◎本文转载自“中华书局1912”(文章原载《月读》2020年第1期),图源网络,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鼯代表什么生肖2

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吃,下不来。 这首耳熟能详的儿歌,可以说把鼠的形象与性格刻画得淋漓尽致。它那渺小惹人怜爱的外形、上蹿下跳的动作、贼眉鼠眼的神态、惹祸又不能摆平的心理,描述得简短而到位。 十二生肖今年轮到老鼠坐庄,这个站在巨人肩膀上坐定头把金交椅的精灵,有着令人五味杂陈的感觉。世间还能有哪种动物如它一般,游刃有余地穿梭于人类的爱恨情仇之中?

文、图 | 范美俊

鼠是啮齿类哺乳动物,全世界约有1700余种,大致分家栖和野栖两类,体形有小有大,小者如仓鼠、田鼠,大者如竹鼠、海狸鼠。鼠类繁殖快、数量大,生存能力极强,飞檐走壁如履平地,打洞上树、翻箱倒柜无所不能。它堪称人类的影随形者,某些种类甚至踩不死、冻不死、摔不死、毒不死。似乎,它也挺喜欢人们那种看不惯它但又不得不与它一起构建美好生活的样子。

处处讨人爱

在文艺作品中,多有鼠的身影出现。《诗经》有“硕鼠”诗:“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借鼠刺重敛,有着光辉的现实主义精神。唐代曹邺《官仓鼠》诗也是此意,谓:“官仓老鼠大如斗,见人开仓亦不走。健儿无粮百姓饥,谁遣朝朝入君口。”清末民初徐珂编纂的《清稗类抄》,载盐城有爱鼠者,“主人自以为本命肖鼠也,乃不畜猫,见鼠,辄禁人捕。久之,鼠大蕃息,日跳梁出入,不畏人。”老鼠也是侠义化身,《三侠五义》中就有闹东京的“五鼠”——钻天鼠卢方、彻地鼠韩彰、穿山鼠徐庆、翻江鼠蒋平、锦毛鼠白玉堂。另外,《水浒传》中的“白日鼠”白胜、京剧《十五贯》中的娄阿鼠等形象,也让人记忆深刻。

明 朱瞻基《瓜鼠图册页》

纸本设色 28.2厘米×38.5厘米

常入文人画

而在绘画中,即便是讲究清雅的文人画中,也常有鼠的形象。究竟在什么时候老鼠才呈现在画家笔下已不可考,但画论中有唐代边鸾《石榴猴鼠图》、后蜀黄荃《鼯捕鼠图》、北宋徐崇嗣《茄鼠图》等作品的记载。这些已不存的作品是啥风格?南宋曾敏行《独醒杂志》载:“东安一士人善画,作鼠一轴,献之邑令。令初不知爱,漫悬于壁。旦而过之,轴必坠地,屡悬坠。令怪之,黎明物色,轴在地而猫蹲其旁。逮举轴,则踉跄逐之。以试群猫,莫不然者。于是始知其画为逼真。”可见,宋代在格物致知的理学精神浸润下,画鼠相当写实,以至于把猫都给骗了。

很难说有专攻老鼠的画家,但留下鼠画名作的画家也不少,如元初的钱选,明代的朱瞻基、孙隆,清代的朱耷、费丹旭、虚谷等。近现代的齐白石、高剑父、徐悲鸿、张大千、于非闇、刘继卣、廖冰兄、黄永玉等也擅之。尤其是齐白石,本人属鼠,农家出身,熟悉田间地头,一生画鼠无数,或觅食或啮书或偷油,或活泼机敏,或狡猾贪婪,或以鼠喻人调侃打趣,既有乡野之趣,也有着雅俗共赏的美学意蕴。鉴于国人对齐白石等近现代名家画鼠十分熟悉,本文只分析古代画家笔下的鼠形象。

诙谐小精灵

目前能够见到最早的鼠画,为元初钱选所作《黠鼠图》,另有传其所作《鼠戏图》。前者绘荷叶包的莲蓬和果子,很快就被一大两小的老鼠给盯上了,正准备大快朵颐。画家很是大度,自题:“右黠鼠图,窃食可恕,但勿损吾书帙,不然狸奴当前,吾无策以应汝也。”意即只要不咬俺书皆“可恕”。否则,“不率先使用大杀器——猫”的承诺失效!而《鼠戏图》绘一个大冬瓜已被咬得支离破碎。画面上一只大鼠与三只小鼠正在进餐,其中一只小鼠全身白色,就是传说中的常被做实验的那种小白鼠。

元 (传)钱选《鼠戏图》

设色绢本 24.3厘米×27.3厘米

明代的皇帝个个另类,有当乞丐的,有不愿上朝的,有喜欢木工的。宣宗皇帝朱瞻基也不例外,喜欢铜香炉也玩蛐蛐儿。他更喜欢画画而且画得不俗。其传世作品不少,其中有几件画鼠佳作,如《荔鼠图》《瓜鼠图》《瓜鼠图册页》。《瓜鼠图册页》绘一只小鼠在顽石旁啃食荔枝。而《瓜鼠图》要复杂些,绘草丛和石块,一只老鼠正在仰望苦瓜藤上悬挂的熟透开裂的瓜瓤,画面很是生动,有生活气息也文人画意趣,但区别于那种梅兰竹菊的文人套路。

明 朱瞻基《瓜鼠图》

纸本设色 28厘米×39.5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明代以降特别是在陈淳、徐渭之后,大写意花鸟渐成风尚,其中孙隆以没骨法画鼠有些意思,吉林博物馆藏《花鸟草虫图》卷,绘一老鼠在瓜地啃瓜,双眼还警惕地环顾四周。日本泉屋博古馆藏朱耷《瓜鼠图》,绘花猫似的大瓜一个,一小鼠隐于其上几不可见,老鼠胆小谨慎的性格跃然于纸。费丹旭1840年所作《灯鼠》,桌上的红烛刚停余烟未散,灯下老鼠就已成群结队来报到了,石榴、葡萄与瓜子也就遭殃了。

清 费丹旭《灯鼠》

纸本设色 99.5厘米×36.5厘米

晚晴时期的海派画家虚谷,擅长逸笔草草画金鱼、河豚、松鼠等动物,大多体态偏肥,形象夸张,饶有趣味。其笔下的松鼠,圆滚滚、毛茸茸,尾长长,或攀附松枝,或悬于柳条,有一股憨憨的萌态,笔简而意长。

总之,中国历代画家不避其俗,将身边不离不弃的小精灵付诸笔下,既有绘其自然物态的也有借之喻人的,或逼真写实或意笔简写,或客观严肃或诙谐幽默,为绘画大家族增加了一种生动有趣而又意味深长的题材。

本文选自

2020年第1期《中国收藏》杂志

欲知详情请移步微店购买当期杂志

鼯代表什么生肖3

从民间到宫廷,从乡野到都市;从承载民间信仰功能,到表现民俗生活、满足审美需求,再到成伦理、助教化,由“憎”变“崇”,鼠形象经过图像的形塑真实地反映着不同历史时期、不同阶层人们的现实生活和心理诉求。如果鼠文化是一个由不同层次的力量构成的或妥协的合力结构,那么鼠画则是蕴涵了一种雅俗兼容、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对流的文化形态。

“谁谓鼠无牙,何以穿我墉?”老鼠生性不可喜,以至于它的形象几乎很少出现在唐以前画家笔下,有记录最早的一幅鼠画《石榴猴鼠图》源自唐代的边鸾。民间则不然,鼠画题材中,老鼠的造型因颇为迎合广大民众心理而具有广泛群众基础,尤其在年画和剪纸中,夸张和拟人化的老鼠形象屡见不鲜,如“老鼠嫁女”(亦称“老鼠娶亲”)题材,在民间就广为流传。那么,老鼠的形象在人们的偏好中为何由“憎”变“崇”?作为独特的图像表现形式,这些老鼠题材的作品又折射出怎样的历史文化内涵?

想象的“老鼠世界”:“老鼠嫁女”

民间年画“老鼠嫁女”是我国绘画中出现较早的一个绘画品种,远至汉代就已有新年门上贴画的记载,沈括在其《梦溪补笔谈》中讲述吴道子为唐玄宗绘钟馗事。吴道子得玄宗褒奖:“批曰:‘……因图异状,颁显有司。岁暮驱除,可宜徧识,以祛邪魅,兼静妖氛。仍告天下,悉令知委。’”后此钟馗图像经无数画工摹榻,在民间作为门神画受到追捧。可以说,年画真实地反映着百姓的现实生活和心理诉求,是文人画和宫廷画所代表的精英文化外的另一种文化现象。

其中,“老鼠嫁女”故事一直以来是年画呈现的一个经典内容,故事流传于我国、印度、日本和东南亚一些国家。最初“老鼠嫁女”在印度梵文经典《五卷书》中仅为一篇宗教寓言性故事,清钱泳的《鼠食仙草》中则描写了完整的鼠婚场面,文末他提及:“按今邑中风俗,岁朝之夜,皆早卧不上灯,诳小儿曰:‘听老鼠做亲’,即以此也。”至近代,我国民间甚至还将正月十日至十二日作为“鼠嫁女日”,如:

(正月)十一日,夜不张灯;十二日,厨不动刀,谓之“鼠忌”。(清乾隆41年刻本陕西《临潼县志》)

(正月)十二日,名“鼠嫁女”,不炊米,谓之鼠忌,是夜家人息烛早寝。(清道光21年刻本陕西《榆林府志》)

(正月)十二日,夜不燃灯,燃则鼠啮衣。(清咸丰元年刻本陕西《澄城县志》)

(正月)十日,名“鼠嫁’”。是夜,家人熄烛早寝。十一日,夜不张灯;十二日,厨不动刀,谓之“鼠忌”。(清光绪18年刻本《新续渭南县志》)

在《中国民间故事集成》里更是收录了二十余篇来自浙江、安徽、湖南、湖北、山西、山东、云南、海南等地区的“老鼠嫁女”故事。受时间和空间的影响,这些鼠形象和情节已经融入到我国民俗语境之中而具有本土特色。

“老鼠嫁女”题材的年画数量种类颇丰,风格各异,清代主要集中在四川绵竹和夹江、天津杨柳青、潍坊杨家埠、湖南隆回和绍阳、山西新绛、福建漳州、江苏苏州等地,有些作品在迎亲队伍的前列还加入了猫的形象,赋予了地域“老鼠嫁女”年画新的内涵和表现形式。

王树村先生收集编著的《中国美术全集·绘画编·民间年画》中,“老鼠嫁女”画面大多呈现一个共点,就是一只巨猫或收受鼠女的聘礼,或把送婚的鼠辈衔在嘴里,或用爪子抓着,一副趾高气昂的得意样子。

清雍正、乾隆年间,苏州年画达到巅峰,产量达百万张以上,苏州桃花坞的版刻年画尤为精细富丽,素有“姑苏版”之称。当时,有一首边唱歌边叫卖苏州桃花坞鼠婚年画的歌谣,十分生动:

年三十夜里闹嘈嘈,老鼠做亲真热闹。

格(这)只老鼠真灵巧,扛旗打伞摇勒摇。

格(这)只老鼠真苦恼,马桶夜壶挑仔一大套;

绣花被头两三条,红漆条箱金线描;

这边还有瓷花瓶,鸡毛掸帚插仔牢。

格(这)只老鼠真正娇,坐勒轿子里厢咪咪笑;

头上盖起红头巾,身上穿起花棉袄。

吹吹打打去成亲,亲戚朋友跟仔勿勿少。

受苏州年画流行风潮波及,上海等周边地区的画铺作坊也深受影响,1860年太平天国军队攻陷苏州后,桃花坞的年画主和艺人们选择上海作为避风港,纷纷落户于上海城南的小校场。可以说,上海的小校场年画滥觞于苏州桃花坞,桃花坞人才资源的流动助力了海派年画的异军突起。《竹枝词》里曾这样描写小校场年画销售的场景:“密排争战画图张,鞍马刀枪各逞强。引得游人多注目,买归数纸慰儿郎。”当时有些小校场年画店还有专门刻印发售鼠画的,如赵一大《西洋老鼠嫁女》、久和斋《无底洞老鼠做亲》和陆新昌《新出改良西洋老鼠嫁亲女》。

《西洋老鼠嫁女》《无底洞老鼠做亲》和《新出改良西洋老鼠嫁亲女》均采用全景式构图, 《西洋老鼠嫁女》和《无底洞老鼠做亲》将“老鼠嫁女”故事与《西游记》中唐僧被鼠精摄入空山无底洞强逼成亲的传说结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剧情,只不过《西洋老鼠嫁女》师徒四人的位置布局好似路人在观看鼠嫁场面,仪式中的新郎、新娘、抬轿和鼓乐仪仗队皆身穿清朝服饰,浩浩荡荡地行进着。

《新出改良西洋老鼠嫁亲女》,画面传达了老鼠决定把自己最漂亮的女儿嫁给一位最有能耐者,最后选择了猫。正月初六那天,它们把鼠女打扮起来,浩浩荡荡地送亲过去。热闹有趣之余,还颇有讽喻意味,借以反映现实生活中国人对西方侵略者的憎恨与嘲讽。鲁迅先生也十分钟情于“老鼠嫁女”题材的年画,他在《狗·猫·鼠》一文中回忆:

我的床前就贴着两张花纸,一是‘八戒招赘’……别的一张‘老鼠成亲’却可爱,自新郎、新妇以至傧相、宾客、执事,没有一个不是尖腮细腿,像煞读书人的,但穿的都是红衫绿裤……那时的想看‘老鼠成亲’的仪式,却极其神往,即使像海昌蒋氏似的连拜三夜,也怕未必会看得心烦。正月十四的夜,是我不肯轻易便睡,等候牠们的仪仗从床下出来的夜。

“老鼠嫁女”故事能在各地年画中普遍流行,或许与其内容以及图像中的其他象征意义有关。从最初的崇鼠、媚鼠,到用鼠寄托生命繁衍的愿望,再到后来对辟除鼠患、祛灾纳吉的祈愿,并通过空间艺术的表现形式将童年鲁迅想看而未看到的想象的鼠婚热闹场景呈现出来,寄予了民众生活心态及思想追求。难怪解放前到山东潍坊杨家埠卖年画的小贩说:“离了老鼠娶媳妇,画不算买全。”

“使观之者变憎为玩”:宫廷与文人鼠画”

鼠画在民间艺术尤其是年画中较为普遍,但是宫廷与文人画家、甚至帝王,为何也会选择鼠作为主体形象进行绘制,他们绘制的鼠图究竟有何内涵?

目前所知,宫廷与文人画至晚于唐代已有鼠图。如:前文所述北宋《宣和画谱》著录的一幅内府收藏的边鸾(活动于唐德宗时期) 《石榴猴鼠图》是画史记载最早的鼠图。《宣和画谱》亦著录了一幅北宋徐崇嗣绘制的《茄鼠图》。南宋《画继》卷八“铭心绝品”中邓椿曾提及在文元公孙贾通判(公杰)家见到五代西蜀画家黄筌的《鼯捕鼠图》。此外,南宋李安忠也擅长画鼠,他曾任职于宣和画院,南渡后绍兴年间复职于宫廷画院。吴师道在题跋其《鼠盗果》言:

徐崇嗣尝画 《茄鼠图》,今李安忠画鼠啖荔枝,盖同一机轴。世之可画物甚多,而彼乃用意于鼠,亦异矣。使观之者变憎为玩,岂非笔墨之妙,足以移人也哉!

虽然我们仅能从后世留存的著录和题跋中获悉这些鼠画,但是“用意于鼠”且能通过精妙的笔墨“使观之者变憎为玩”,对宫廷和文人鼠画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理论源于实践,同时期鼠画的理论也随艺术创作的发展而日渐精进。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就曾提到关于画鼠毛的问题,可见彼时老鼠与其他马、虎、牛一样,已是较为常见的绘画题材。

至元代,善画鼠者首推钱选。胡敬《西清札记》记录了钱选所作的《瓜鼠图》:囗本设色,画瓜一,蔓缀败叶,旁映小花,三鼠在其下,窃食之。款钱选舜举,印舜举。

钱选另一幅《黠鼠图》,朱彝尊后作跋赞其画工:天下最堪憎者,莫鼠若矣……康熙甲申畅月,偶集小沧浪亭西陂,放鸭翁出钱选舜举《黠鼠图》见示,叹其工绝,翁属书,苏和仲赋于后。乙酉夏,始以八分书而归之,兼欲题诗其上未果也。

此外,清鉴藏家孙承泽亦藏有元代另一位画鼠专家伯颜不花的《鼠 图》,在其撰写的《庚子销夏记》卷八中形象地描述画中“一鼠缘木窃果,惶惶畏人,宛然如生”。

除了宫廷与文人鼠画家外,明宣宗朱瞻基的画鼠技巧也堪称一绝。他曾绘有《苦瓜鼠图》,画面左下角蹲伏着的小老鼠正眼露馋光地仰头观望着悬挂的熟透苦瓜,惟妙惟肖地尽显老鼠灵动的姿态和鼠毛的真实质感。老鼠和瓜在民间皆有多子和人丁兴旺之意,《诗经》也有“绵绵瓜瓞,民之初生”之说。据《明宣宗实录》载:“(宣德二年)乙未,今上皇帝生,上之长子也”,这恰与《苦瓜鼠图》创作时间一致(画幅右上有宣宗亲题“宣德丁末,御笔戏写”),就在这一年贵妃孙氏为多年求子不得的宣宗诞下长皇子(明英宗朱祁镇),欣喜之余,宣宗翌年即废胡后改立孙氏为后。可见,宣宗绘制《苦瓜鼠图》的意涵应是庆贺自己鼠年顺利得子,也祈祷皇室人丁兴旺、国家昌盛富足。

《石渠随笔》记录了明宣宗另一幅与《苦瓜鼠图》共裱一卷的鼠画《石荔鼠图》:明宣宗写生小幅。立石上有菖蒲数叶。石下平地有金杙连索锁,一小鼠方噉荔子。荔子尚大于鼠。款楷书宣德六年御笔。赐太监吴诚中。钤武英殿宝。

这幅是宣宗赏赐给太监吴诚的,画中一灰鼠边专注偷食红荔,边警惕地盯着前方,生怕被发现。其身后墨笔绘一块寿石,上添一簇菖蒲,与被咬破壳的巨型红荔形成色彩与形体的鲜明反差,凸显灰鼠的贪婪,可谓形神兼备。与 《苦瓜鼠图》表达意涵不同的是,宣宗希望借画勉励吴诚尽心做事,多得红利(与“红荔”谐音)。

可以发现,宣宗善于捕捉老鼠灵性,从客观对象中发现审美价值,使观者忘却老鼠原本可憎的一面,这或许是宣宗鼠画创作难能可贵的地方,亦发挥了艺术 “成教化,助人伦”的功能。宣宗后,鼠的艺术形象不断活跃于文人画家笔下,清初八大山人和海派虚谷、赵之谦、任预等皆以墨笔画鼠为趣事。

更迭与传承:鼠画的发展

随着历史的变迁与更迭,旧时的传统木版鼠年画日渐式微,引起爱国人士关注,文学家、思想家鲁迅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同时,文人鼠画则不断融入近现代艺术的创作轨迹中,并演化成艺术家的个体精神情感,其中不乏有20世纪革新中国画的领袖人物徐悲鸿和“南张北齐”的白石山翁等。

鲁迅非常重视民间艺术,在其关于美术的言说中,在不少论著篇章和信笺中谈到民间年画对于绘画创作和研究工作的重要性,其中还涉及民间木版年画消亡的问题:

光绪初,吴友如据点石斋,为小说作绣像,以西法印行,全像之书,颇复腾踊,然绣梓遂愈少,仅在新年花纸与日用信笺中,保其残喘而已。及近年,则印绘花纸,且并为西法与俗工所夺,老鼠嫁女与静女拈花之图,皆渺不复见;信笺亦渐失旧型,复无新意,惟日趋于鄙倍。

这与他童年生活不无关系,当时他最感兴趣便是年画,尤其是前文所述的“老鼠嫁女”题材年画。孩提时的兴趣也直接影响了鲁迅收藏艺术作品的喜好。他的年画藏品中,有两幅“老鼠嫁女”作品,分别来自湖南邵阳滩头的木刻印年画和四川绵竹的木刻着色年画,内容极为相似,描绘母鼠生了一个俊秀女儿后,想将女儿嫁与一位无敌大英雄,找太阳、找云彩……都被拒绝了,最后嫁予猫女婿。

此外,王树村在注解鲁迅所藏的“一张贵州的花纸(新年卖给人玩的)”时说:“看它的设色法,乃是用纸版数块,各将应有某色之处镂空,压在纸上,再用某色在空处乱搽,数次而毕。”王树村认为:“贵阳是我国西南印制年画的产地之一,风格类似四川产品,内容有门神、魁星、鹰菊(英雄居上)、翠柏瑞兽(百寿)、黑猫衔鼠等,黑猫衔鼠还题有‘神猫奉玉帝赦令渐耳’字样,可见贵州年画与四川的关系。”

徐悲鸿曾作两件生肖册页,一件根据《鼠》图题“册四年冬,悲鸿居磐溪”和《狗》题款“乙酉仲冬,悲鸿写于中国美术学院”,即创作于1945年;另一件成册于丙戌始夏,即1946年5月。前者是徐悲鸿与蒋碧薇离婚当日赠予她的百幅作品中的一件。蒋碧薇曾回忆当天的情景:“徐先生到得很早,他神情颓丧,脸色苍白,手里拎着一重庆流行的粗布口袋,那里面盛着一百万块钱,和一卷不曾裱过的画,自始自终,他一直低着头,四点多钟的时候,有关人士签字盖章完毕,手续告成。”此册页纵33厘米,横35厘米,水墨设色纸本,另有赵少昂题签“徐悲鸿先生画册”并附长跋。后者是徐悲鸿赠予当年即将游学欧洲、其颇为得意的弟子张蒨英的。册页清楚地记录了创作时间和缘由:“蒨英弟游欧,索写十二幅,即以付之。丙戌始夏悲鸿。”册页纵28厘米,横37厘米,水墨设色纸本,并有齐白石亲笔题签。相比较而言,蒋碧薇版册页所绘的二只老鼠略显沉闷、工细,而张蒨英版的则更为活泼,皆为徐悲鸿难得一见的作品。

以画虾著称的齐白石,对鼠画也情有独钟,还被戏称为“鼠画家”。他一生画鼠无数,笔下的老鼠形象幽默诙谐、稚拙夸张,洋溢着对生活的热爱之情。齐白石画鼠还经常赋诗,诗画相得益彰且意味深长,耐人寻味。《群鼠图》可为其鼠画的力作之一,题识“群鼠群鼠,何多如许?何闹如何?既口齿我果,又剥我黍。烛灯残,天欲曙,严冬已换五更鼓”,内容意在影射讽刺日伪汉奸。

◎本文原载于《文汇报》(作者王韧),图源网络,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上一篇

dota代表什么生肖

下一篇 >>

代表水下生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