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日的命运:5月7日生日性格解析

  5月7日出生的人内心活动较多,对于很多事情容易思虑过多,太过多变让人适应无能。性格是我们对外界人事物的心理表现,你是否相信性格决定命运这样的话呢?然而不同出生日的命运也不一样,本期解析5月2日出生的生日性格。

  为人自我中心较强,敏感,工作能力强,性格复杂,喜欢变化及追求完美,性格有时不统一,今天是这样的,明天又会转为另一个面孔,令人无所适从。

  有创作的智力,对朋友和社团有巨大的影响力,具贵族的姿势和社交上敏锐的认识力,对外的影响远超过对内,因此可能忽视你的家庭幸福。

  你有着尽忠职守的本性,为了完成使命,你会不惜耗尽精力,用尽最后一滴血,达到目标。你对金钱并不看重,却喜欢追求完美的事物,懂得享受生活,舒缓日积月累的压力。虽然你的生活并不富裕,但遇到喜爱的礼物,一定会买来奖赏自己,在物质上你并不缺少。

  5月7日出生的人通常有副奉献的热心肠,为了要表现他们对宗教、思想、艺术或社会的支持,就算流尽最后一滴血也在所不惜。虽然他们不是把金钱摆在第一位的人,但是很懂得品味生活,可以享受于能带来欢乐的一切物质。或许正因为他们并不汲汲于财富,所以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常会有意外的礼物、金钱等自己送上门来。在这天出生的人当中发展较差的,会满足于拥有这些物质财富,发展较好的则除了物质享受外,还会努力追求精神层面的财富。有时候5月7日出生人把对宗教的奉献定为人生第一目标,不过,别以为他们拥有崇高道德、美学情操就会变得不切实际,他们的奉献还是相当理性的。

  他们是最喜爱美的事物的一群,尤其对音乐更是热爱。维纳斯式的美感让他们对优美的声音或性感的肢体会大加赞赏。正因如此,对5月7日出生的人来说,不论他们创作出什么形式的事物,其形状、色彩、设计、声音,或文字,别人对他们拿出来的事物都只有一句话:“美啊”!

  这天出生的女性会过于自谦和自我牺牲,在紧张和焦虑的情况下,她们通常会压抑情感而时常感到挫折,不过,她知道自己这个缺点,所以也会改进,调整得更沉着冷静。这天出生的男性心情郁卒的时候就不一样了,他们会努力地去满足自己的需要,但是过程却比别人要辛苦一些。

  这天出生的人具有优雅、高贵的特性,他们会激发别人的自信,并且不浪费时间或拐弯抹角,直接就一针见血地直指重点。他们喜欢当孤独的人,享受少少的交际,最好的就是窝在安全的家里,等当了爸妈时,他们比谁都认真,绝对会为小孩奉上最好的爱和物质。

  5月7日出生的人通常是无师自通的人。他们多半运用实例说明,而非高谈阔论地说都。如果觉得书本真的沿用,他们会毫不考虑地把书丢掉。基本上说来,这天出生的人非常传统,拟了解的建议也会相当保守。而且为了专业知识或理想,他们会努力自学。另外,这天出生的人非常敏感,所以不管在公私生活上,他们都会努力地控制自己情绪。对他们来说,最重要的事就是照顾好情绪,不要让情绪受到过度压抑。

文章,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拓展阅读

五月四日出生的康熙:命运给青春一手烂牌,他用奋斗绽放华彩

1654年5月4日(顺治十一年三月十八日)10时左右,北京紫禁城的景仁宫内,17岁的皇帝顺治第三子诞生。然而,这位生于“天潢贵胄”家庭、将在8年后开始主宰中国政治走向长达60年的小皇子并未得到一个孩子应有的父慈母爱。上天赐予他的底牌一张比一张烂……

康熙帝的景陵

01

我们来看看康熙皇帝的成长史:

1654年5月4日,刚一出生的康熙便被抱离生母,由乳母、保姆等抚育。

1655年冬天,康熙小朋友被保姆抱离宫中避痘。可是命运并没有因此而让厄运远离他,离开父母亲人在宫外避痘两年后,他还是患上了在当时死亡率极高的天花。在没有家人陪伴的病痛中,他九死一生才得以脱险。

1661年,年仅8岁的康熙同学在经历丧父之痛的同时,一向不受宠爱的他因得过天花,身体对天花病毒有了免疫力而被早早地推上皇位。

1663年,年仅10岁的康熙再次经历丧母之痛。他的生母佟佳氏去逝后,康熙昼夜守灵,“擗踊哀号,水浆不御,哭无停声”,宫廷近侍,耳闻目睹,无不为之落泪。对于一个孩子,两年之内,父母相继而亡,可以说是一场天崩地裂般的打击。

如今,10岁的孩子上学放学都还在由父母接送,生了病还要奶奶买零食,姥姥买玩具地哄着去看病,而10岁的康熙却要面对丧失父母之痛,皇位大统给他带来的危险重重,刚刚入关、百废待兴的王朝,虎视眈眈的辅政大臣,如群狼环伺般的蒙古各部、前明旧部以及三藩。

不过,值得庆幸的是康熙没有因继承大统的幸运而故步自封,也没有因厄运的一再亲睐而一蹶不振。充满悲剧色彩的身世,一连串的打击,并没有令他变得怯懦、消沉、颓废或敏感、乖张。而是不断地从逆境中找到光亮,时时校准自己前进的方向。

一日,孝庄问刚刚继位的康熙同学有什么打算的时候,康熙同学回答:“唯愿天下乂安,生民乐业,共享太平之福而已!”(《清宫述闻》)

康熙帝的景陵

02

最近两年网络上流行一个词语叫做“原生家庭”。很多专家不断地总结着原生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更有很多人也越来越喜欢把自己或他人不成功、不幸福的原因都归结于他的原生家庭带来的影响。

康熙的原生家庭可以说糟得不能再糟。他的生母佟佳氏出身于地位并不高贵的汉军旗,幼年入宫,后为皇妃,说白了就是顺治皇帝的妾。在顺治帝与第一任皇后的婚变,与董鄂氏惊天地泣鬼神的爱情故事里,佟佳氏是个连配角都算不上的小透明。这位倍受皇帝冷落的妃子在诞出皇子后也依然未能受到皇帝的重视,每日以泪洗面,最终在顺治去世不久也撒手人寰。

随着父母的去世,康熙同学的“复杂家庭关系”变为“复杂的单亲家庭”关系。年幼的他只能依赖于他的祖母、嫡母生活。康熙的嫡母是形同废后的孝惠章皇后,那个几次显些被顺治帝废掉的继后,一个仅大康熙13岁的蒙古族贵女,同时也是他祖母孝庄的侄孙女,他父亲第一任妻子的侄女。同时,依附他们生存的还有一大群他父亲生前的侍妾及同父异母的兄弟姐妹。

看到这里,你也会忍不住感叹一句“康熙同学的单亲家庭关系够复杂”吧?

但是面对这样复杂的单亲家庭,即使已经贵为天子的他从未有过任何与祖母、嫡母言语顶撞、不服从管教的行为,更没有过类似于贪玩、厌学等行为。因为他明白,那些同龄孩子的任性、叛逆都是因为有着父母的宠爱做依仗。没有了父母的宠爱,谁会理会和包容你的任性与叛逆?特别在深宫,稍有不慎,分分钟都有可能会死无葬身之地。

所以,当现代孩子不断以各种叛逆行为挑战着父母的耐性,在单亲家庭中,有些孩子甚至残忍地控诉单亲爸爸或者妈妈没有给你完整的家庭,在他们因为不幸的婚姻而造成的心灵创伤上撒盐的时候,康熙却在一边在心中暗自抱憾“父母膝下,未得一日承欢”,一边努力尽孝于祖母、嫡母膝下。

他外出巡猎时,每每捕获到猎物,或者吃到新鲜水果,都要先遣人送回宫中,请祖母、嫡母先尝;他得知嫡母思念故乡,便陪她回塞外故里;嫡母生日,贵为天子的他甚至效仿彩衣娱亲,为她跳满族传统舞蹈庆贺。他并没有将她视作一个摆设,高高供奉起来做为标榜自己孝道,陈列给天下人看的标本,而是对她事事留心,时时在意,极是敬重。

生活就像一面镜子,你若对她笑,她就对你笑。正是因康熙同学的真心付出,孝惠章一生对康熙视若亲子,极尽爱护;孝庄对他更是特别钟爱和重点培养。同时,她们身后的家族也一直全力支持着康熙。

康熙帝的景陵

03

一生成就非凡的康熙同学,并没有上天赐予的聪颖天资,也没有超人的灵异。他不是生而知之,而是学而知之。他的过人之处在于不仅仅从小立下了宏伟的目标,还在于他一生为了这个目标而持之以恒地去奋斗。

自8岁继位起,康熙的整个少年和青年时光,除了政务之外,差不多全部时间都用来发奋苦读,不论寒暑,废寝忘食,甚至几次因读书过劳而咯血。

他练习书法,“每日千余字,从无间断”;他读“四书”,“必使字成诵,从来不肯自欺”。他研习医学,倡导种痘以防天花;他喜爱自然科学,吸纳西方科学,中正而公允地平息了清代历史上著名的“历法之争”;他诵读儒家典籍,经史子集,莫不涉猎,学识渊博。

他读书不是为消遣,而是为治国:“体会古帝王孜孜求治之意”,以治国、平天下。他在出巡途中,深夜乘舟或居行宫,谈《周易》、览《尚书》,读《左传》、诵《诗经》,赋诗著文习以为常。

他重视史籍,稽古右文,身体力行,倡导儒学。他16岁的时候巡幸太学,释奠孔子,讲《周易》《尚书》;17岁的时候,他颁布了《圣谕十六条》,宣布以儒学治国;18岁的时候命人编纂《孝经衍义》。

康熙的儒学修养,在中国历代皇帝中极为罕见。他学习与运用儒家思想,将其作为处理军政要务、家国大事的总脉络。正是因为“修身治国”的目标激励着他,不仅使他成长为一位学习型的皇帝,更是一位学者型的皇帝。

史学家评论他时说:“康熙帝在事业上超越前人的地方,正是他在思想上超越前人的地方”,他“是一部二十五史中,唯一了解西方文明、尊重科学精神的一个皇帝”。而他的这些成就都得益于他少年和青年时期的发奋苦读。

所以说,大器不必晚成,趁着青春年少,努力学习,丰盈自己飞翔的翅膀,让自己拥有更高的才能,创造最大的价值才是正道。

04

康熙初继位,便与祖母孝庄发下宏愿,要让“天下大权,当统于一”。要让天下实现“太平盛世”:“民为邦本,必使家给人足,安生乐业,方可称太平之治。”为了这个宏愿,少年康熙动心忍性,步步为营:

首先,他推行御门听政。御门听政,即朝廷的办公会议。是康熙亲政后,汲取明亡教训,总结和继承清兴经验而首创的朝廷办公会议形式,这种听政形式,被他之后的历代皇帝所采纳,直到清末才结束。

其次,颁令停止圈地。清军入关后,最大的弊政,莫过于圈占土地。跑马占田,任意圈夺,使百姓生活艰难。为此,康熙颁令停止圈地,招俫垦荒,恢复生产,同时,还放宽了垦荒地的免税年限。一系列政令的推出,使百姓日渐过上安定的生活。

第三,智擒鳌败。在康熙继位到亲政前的6年时间里,因为军政大权基本掌握在四位辅政大臣之手,导致辅政大臣鳌败结党营私,势力愈张,骄横日甚。对此,康熙一面隐忍不发,一面缜密布置,最终只用几个布库力士便将鳌败一举擒下。

第四,平定三藩。三藩是指三个降清的明朝将领:平西王吴三桂,镇云南;靖南王耿继茂(父仲明、子精忠),镇福建;平南王尚可喜(子之信),镇广东。他们及其父祖曾为清廷击败农民军余部、消灭南明政权、统一江山立下汗马功劳,因而得到顺治的信任和晋封,令其镇守藩地。因为三藩都手握重兵,割据一方,侧目朝廷,互通消息,并且横征暴敛,鱼肉百姓,自作威福,最终形成了一股和朝廷抗衡的强大力量。对此,康熙采用“剿抚”并用的方针,经过8年的艰苦奋战,终于取得完全胜利。

这就是少年和青年时代的康熙,他生于忧患而不气馁,少年得志而不骄躁,从小立下鸿鹄之志,“立心以天下为己任,许死而后已之志。”在历史的重重考验面前,在命运的轮番打击之下,他始终牢记初心,好学不辍,勤勉努力,最终成为一代伟人,千古一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