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连代表什么生肖

南京的地名竟然可以凑齐12生肖!看看你去过几个?,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乐活南京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留连代表什么生肖1

十二生肖是我国人民用以记录年龄的一种方法事儿哥猛然发现南京的地名竟然凑齐了十二生肖!着急想知道?

容事儿哥一个个地向你们道来!

↓↓↓

毕竟…凑齐这些也是要费一番功夫的……

1老鼠墩遗址

南京江宁区湖熟古人类文化发源地老鼠墩遗址是南京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堪称中国江南最大的古人类文化遗存之一。在这片人类文明进程的文化遗存上,曾出土过多件国宝级文物。

这个经历了6000多年风雨的史前文化遗存,却因宁杭高速二期工程架桥的需要,遭到施工单位的破坏,整个遗址被挖掉了一半,大量珍贵文物流失。

2牛首山

牛首山由牛首山,祖堂山,将军山,东、西天幕岭,隐龙山等诸多大小山组成。牛首山是中国佛教名山,文化底蕴深厚,是佛教牛头禅宗的开教处和发祥地。

山周围有感应泉、虎跑泉、白龟池、兜率岩、文殊洞、辟支洞、含虚阁、地涌泉、饮马池等自然景观,及宏觉寺、弘觉寺塔、郑和墓和抗金故垒等人文景观。3老虎桥

珠江路北,一条小巷东西横向,巷名为“老虎桥”。 提到这条小巷,很多老南京人都会有些毛骨悚然,因为这里曾有一座巨型监狱。

尽管老虎桥监狱早于1999年就已经搬走了,至今仍然作为居民的住宅楼而仍在使用着。

如今的老虎桥监狱,不但既没有老虎也没有桥,而且连监狱也没有了,这样一个“三不副实”的地名,不知在南京是否算是独一无二?4赤兔路赤兔路,位于六合区,南起御史路,北至飞天路,长1300米,宽16米。

赤兔路是2005年才命名的。有一句话说“人中有吕布,马中有赤兔”,赤兔马一直是好马的代表,可日行千里,还能夜走八百,因这条路正好位于六合区的马集镇,所以就取名赤兔路。5乌龙潭公园

乌龙潭公园位于南京市鼓楼区清凉山东麓。乌龙潭素有南京小西湖之美誉,公园以山光水色取胜,清幽典雅。妙香阁、冷花厅、芙蕖斋、肥月亭、放生庵、锁龙桥、武侯祠,布局和谐,让人留连。6蛇山南京主城区有座山叫“蛇山”,位于乌龙潭公园东南。听到这个地名,大家不要害怕,不是这座山上的蛇比较多,而是因为山形曲折蜿蜒,形似蛇游而得名。

“蛇山”现在已成了公寓

蛇山并不高,海拔仅35米。通过地名库还查询到一个叫“蛇山”的街巷名,位于华侨路街道西南部,乌龙潭公园东侧、北起广州路、南至虎踞路,这一条巷子正好靠着这座蛇山而得名,民国《首都志》中也记载有此巷名。

通过搜索发现,翔龙公寓就位于蛇山70号,但这里的住户们表示,蛇山这个街巷地名至少有六七年没这样叫了,现在也找不到这样的街巷路牌。7马府街

马府街南接太平南路,北接白下路。马府街这个名字的由来是因为我国明代伟大航海家郑和,这里是当年赫赫有名的郑府所在地。由于郑和原姓马,老百姓更愿意把这条街被称为马府街。

据南京郑氏后裔相传,马府街曾有72间房子,全毁于太平天国战火,原郑和府邸的所有房屋也同时被毁。马府遗址的一部分在清代曾为新安会馆馆址所在,解放前曾为江苏省立女子师范校址所在,解放后为马府街小学校址所在。8羊山湖公园

美丽的羊山湖公园,是南京市16个郊野公园之一,位于南京市栖霞区仙林大学城东部,占地约134公顷。以仙林羊山和人工湖为主体建设,这处仙林副城内最重要的原生态森林公园,如今已成为人们散步休闲的好去处。9猴铺

在六合区横梁街道光明村,还有一个“猴铺”的老地名。据《南京地名大全》记载,猴铺古时候是邮递铺所,清代光绪年间的《六合县志》记载,“猴子铺,在县东二十里。”清乾隆年间,这里是六合县的东路邮递铺所之一,相传曾经有一个玩猴把戏的人住在这里,此地成为铺所后,就叫做猴子铺,后简称为“猴铺”。10鸡笼山

鸡笼山位于玄武区,又名北极阁,东连九华山,西接鼓楼岗,北近玄武湖,为钟山延伸入城余脉。春秋战国时期,以其山势浑圆汕,形似鸡笼而得名。

鸡笼山高约100米,古时是城中重要制高点。南朝齐武帝到钟山射雉至此闻鸡鸣,故鸡笼山又改称鸡鸣山。明初设观象台于山上,又名钦天山,清朝初年,在山上重建北极阁后,民间俗称此山为北极阁。11狗耳巷

狗耳巷和狗耳没什么关系,相传这个地方在古代是一条大沟,后来填平成为街巷,名叫沟儿巷。到民国《首都志》把它误作“狗耳巷”,这样传了下来。 12猪头山

浦口区浦泗路上,从一个不起眼的岔路口拐上工地路,沿着工地路一路向山上走,往泰西路方向行驶,大约行驶2公里左右就可以看到一座小桥,名叫“林蜂桥”,这里就是猪头山了。

据卫星地图资料显示,猪头山从空中看根本不像猪头,倒像个变形的枫叶。听当地村民说,几百年前,有人在这里开挖朱家山河,因为当地的土质是红沙土,所以挖掘的时候,一挖就塌,总是开不出山道来。这个时候,有人怀疑神鬼作怪,提出用祭祀的方式解决,最后也确实通过用猪头祭祀的方式解决了问题,从此此山名为猪头山。

留连代表什么生肖2

明日“小年”,亲爱的读者朋友们,提前祝大家新春快乐!

小年到了,春节就不远了!

小年的由来

小年是我国汉族的传统节日,也被称为谢灶节、祭灶节、灶王节、祭灶节。依照汉族的传统风俗,“小年”一般是阴历腊月二十三日。“小年”之所以称呼为“小年”,恐怕是因为再过几天,作为“大年”的春节就要来临了吧。因此,“小年”可以说是“大年”的前奏或序曲吧!

“小年”是怎么来的了?在我国,各种节日都有自己的传说,“小年”也不例外。从“小年”的各种称呼中,我们可以知道“小年”是与灶王爷有关的。

传说灶王爷原为平民张生。张生娶妻之后,整日花天酒地。妻子多次规劝无果后,离他而去。然而他不知悔改,最后终于败光了所有家业,沦落到街头行乞。一天,他乞讨到了前妻郭丁香家,羞愧难当,便一头钻到灶锅底下把自己烧死了。

小年到了,春节就不远了!

玉帝知道后,认为张生能回心转意,还没坏到底。既然死在了锅底,就把他封为灶王,让他每年腊月二十三、二十四上天汇报,大年三十再回到灶底。

老百姓为了让灶王为自己说些好话,以求来年,祈求来年平安和财运,便会在这一天做许多好吃的供奉灶王。于是,民间就有了腊月二十三、二十四的祭灶“小年”。

宋代的范成大在他的《祭灶诗》中说:

古传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云车风马小留连,家有杯盘丰典祀。猪头烂热双鱼鲜,豆沙甘松粉饵团。男儿酌献女儿避,酹酒烧钱灶君喜。婢子斗争君莫闻,猫犬角秽君莫嗔。送君醉饱登天门,杓长杓短勿复云。

可以说非常形象地说明了古代中国人民有关祭灶的风俗习惯。当然,这个只是民间传说,不足为信。

小年到了,春节就不远了!

过小年要干什么?

在春节正式到来之前,“小年”是最后一个节日了。到了“小年”这一天,人们要干干净净过个好年,开始准备各种年货了。由于各地风俗不同,被称为小年的节日也不尽相同,小年期间的风俗习惯也不尽相同。这一天,中国人有哪些风俗习惯了?

祭灶王

祭灶王是中国传统节日习俗之一,是春节期间祭祀灶王的活动,在我国北方地区比较盛行。灶王为民间灶头供奉之神,也称灶君、灶王爷等。

按照民间传说,每年腊月二十三,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因此送灶时,人们会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草。其中,后三样是灶王升天的坐骑备料。

祭灶王

祭灶时,人们会把关东糖用火融化,涂在灶王爷的嘴上。之所以这样做,是为了让灶王爷在玉帝那里为自己说好话。这样来年就可以风调雨顺,阖家安康了。

关于“祭灶”,民间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习俗,因此祭灶王爷在北方地区,多数只限于男子。

另外,大年三十的晚上,灶王还要与诸神来人间过年,那天还得有“接灶”、“接神”的仪式。于是,家家户户还要烧轿马,祝酒三杯,送走灶神。之后,人们便要祭拜祖宗了。

吃饺子

吃饺子

在中国,最能体现节日特色的就是各种节日食物了。“小年”这一天,民间讲究“吃饺子”,取意“送行饺子迎风面”。而在山区,人们多吃糕和荞面。在晋东南地区,还流行吃炒玉米的习俗。因为民谚有“二十三,不吃炒,大年初—一锅倒”的说法。

扫尘

过了二十三,离春节只剩下六、七天了,过年的准备工作就显得更加热闹了。

之后几天,除了采办各种年货,人们一般还要把室内彻底打扫一番,粉刷墙壁,擦洗玻璃,糊花窗,贴年画等等,俗称扫尘。“扫尘”是为了除旧迎新,拔除不祥。

剪窗花

剪窗花

剪窗花在中国是一项非常古老的传统节日习俗。到了“小年”这一天,在中国许多地区,人们都喜欢在窗户上贴各种剪纸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而且也为人们带来了美的享受,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

剪纸是一种非常普及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人们一般称其为“窗花”。 窗花的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有神话传说、戏曲故事等等。

另外,花鸟虫鱼及十二生肖等形象也十分常见。 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人们对美好的向往表现地淋漓尽致,也将节日装点得更加红火富丽、喜气洋洋。

打扫房间

洗浴

到“小年”这一天,无论大人还是小孩都要洗浴、理发。在民间有“有钱没钱,剃头过年”的说法。

在我国吕梁地区,这天傍晚,婆姨女子都要用开水烫脚,不留一点污秽。因此,当地有“腊月二十七,婆姨汝子都洗脚。一个不洗脚,流脓害水七个月”的俗语。

婚嫁

过了二十三,民间认为诸神上了天,百无禁忌。娶媳妇、聘闺女不用择日子,称为赶乱婚。

因此,直至年底,各地举行结婚典礼的特别多。民谣有“岁晏乡村嫁娶忙,宜春帖子逗春光。灯前姊妹私相语,守岁今年是洞房”的说法。

新春到,婚嫁忙!

南北过小年的日子不同

中国幅员辽阔,地域复杂,因此“过小年”的日期会略有不同。多数地区都是在农历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而在四川和贵州等部分地区,“小年”是腊月三十,“大年”是正月十五。然而,无论“小年”在哪一天,这一天都被视为过年的开端。

在古代,小年有“官三民四船五”的说法:意思是说官家的小年是腊月二十三,百姓家的是腊月二十四,而水上人家则是腊月二十五。

小年到了,春节就不远了!

为什么会形成这种差异?主要与政治因素有关。北方在南宋以前一直是政治中心,受官气影响较重,因此小年多为腊月二十三;南方因为远离政治中心,小年便定为腊月二十四;沿湖、海的居民,则保留了船家的传统,将小年定在腊月二十五。

关于“过小年”的具体日期,南京的“小年”是最为特殊的。这是因为在明代朱棣篡夺皇位后,实行暴政,百姓苦不堪言,于是人们便在永乐元年正月十五举行灯会,以怀念建文帝朱允炆的宽和,场面极其热闹。因此在南京地区,元宵节便成了小年。

在西南云贵川地区和部分北方回民地区,人们把正月初一作为大年夜,除夕就成了小年夜。

小年到了,春节就不远了!

过小年有哪些禁忌?

在中国,不同的节日不仅有不同的风俗习惯,还有不同的禁忌。例如:清明节前一二日禁忌烟火;鬼节禁忌晚间外出;中秋节忌讳阴雨天;重阳节忌讳出家不到三年的女儿回娘家;除夕忌说“鬼、死、杀”等不吉利字眼,忌打碎碗碟等等。

在“小年”这一天,禁忌也很多,各地也有不同:在湖北部分地区,小年忌宰杀;在河南有些地方,小年忌讳捣蒜,认为小年捣蒜会把家里捣穷了;而在台湾,人们则忌讳舂米。据说小年舂米,会把风神捣下来,给来年带来风灾。

留连代表什么生肖3

《黄帝内经·素问》——第3 生气通天论篇

原文诵读:

生气通天论篇原文及参考译文:

【原文】黄帝曰: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阴阳。天地之间,六合之内,其气九州、九窍、五藏、十二节,皆通乎天气。其生五,其气三。数犯此者,则邪气伤人,此寿命之本也。

【翻译】黄帝说:自古以来,都以通于天气为生命的根本,而这个根本不外天之阴阳。天地之间,六合之内,大如九州之域,小如人的九窍、五脏、十二节,都与天气相通。天气衍生五行,阴阳之气又依盛蟀消长而各分为三。如果经常违背阴阳五行的变化规律,那麽邪气就会伤害人体。因此,适应这个规律是寿命得以延续的根本。

【原文】苍天之气,清净则志意治,顺之则阳气固,虽有贼邪,弗能害也。此因时之序。故圣人传精神,服天气,而通神明,失之则内闭九窍,外壅肌肉,卫气散解,此谓自伤,气之削也。

【翻译】苍天之气清净,人的精神就相应地调畅平和,顺应天气的变化,就会阳气固密,虽有贼风邪气,也不能加害于人,这是适应时序阴阳变化的结果。所以圣人能够专心致志,顺应天气,而通达阴阳变化之理。如果违逆了适应天气的原则,就会内使九窍不通,外使肌肉塞,卫气涣散不固,这是由于人们不能适应自然变化所致,称为自伤,阳气会因此而受到削弱。

【原文】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是故阳因而上,卫外者也。

【翻译】人身的阳气,如象天上的太阳一样重要,假若阳气失去了正常的位次而不能发挥其重要作用,人就会减损寿命或夭折,生命机能亦暗弱不足。所以天体的正常运行,是因太阳的光明普照而显现出来,而人的阳气也应在上在外,并起到保护身体,抵御外邪的作用。

【原文】因于寒,欲如运枢,起居如惊,神气乃浮。因于暑,汗烦则喘喝,静则多言,体若燔炭,汗出而散。因于湿,首如裹,湿热不攘,大筋緛短,小筋驰长,软短为拘,驰长为痿。因于气,为肿,四维相代,阳气乃竭。

【翻译】由于寒,阳气应如门轴在门臼中运转一样活动于体内。若起居猝急,扰动阳气,则易使神气外越。因于暑,则汗多烦躁,喝喝而喘,安静时多言多语。若身体发高热,则象碳火烧灼一样,一经出汗,热邪就能散去。因于湿,头部象有物蒙裹一样沉重。若湿热相兼而不得排除,则伤害大小诸筋,而出现短缩或弛纵,短缩的造成拘挛,弛纵的造成痿弱。由于风,可致浮肿。以上四种邪气维系缠绵不离,相互更代伤人,就会使阳气倾竭。

【原文】阳气者,烦劳则张,精绝。辟积于夏,使人煎厥。目盲不可以视,耳闭不可能听,溃溃乎若坏都,汩汩乎不可止。

【翻译】在人体烦劳过度时,阳气就会亢盛而外张,是阴精逐渐耗竭。如此多次重复,阳愈盛而阴愈亏,到夏季暑热之时,便易使人发生煎厥病,发作的时候眼睛昏蒙看不见东西,耳朵闭塞听不到声音,混乱之时就象都城崩毁,急流奔泻一样不可收拾。

【原文】阳气者,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有伤于筋,纵,其若不容,汗出偏沮,使人偏枯。汗出见湿,乃坐痤痱。高梁之变,足生大丁,受如持虚。劳汗当风,寒薄为皶,郁乃痤。

【翻译】人的阳气,在大怒时就会上逆,血随气生而淤积于上,与身体其他部位阻隔不通,使人发生薄厥。若伤及诸筋,使筋弛纵不收,而不能随意运动。经常半身出汗,可以演变为半身不遂。出汗的时候,遇到湿邪阻遏就容易发生小的疮疮和痱子。经常吃肥肉精米厚味,足以导致发生疔疮,患兵很容易,就象以空的容器接收东西一样。在劳动出汗时遇到风寒之邪,迫聚于皮腠形成粉刺,郁积化热而成疮疖。

【原文】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开阖不得,寒气从之,乃生大偻;陷脉为瘘,留连肉腠,俞气化薄,传为善畏,及为惊骇;营气不从,逆于肉理,乃生臃肿;魄汗未尽,形弱而气烁,穴俞以闭,发为风疟。

【翻译】人的阳气,既能养神而使精神慧爽,又能养筋而使诸筋柔韧。汗孔的开闭调节失常,汗气就会随之侵入,损伤阳气,以致筋失所养,造成身体俯曲不伸。寒气深陷脉中,留连肉#之间,气血不通而郁积,久而成为疮瘘。从腧穴侵入的寒气内传而迫及五脏,损伤神志,就会出现恐惧和惊骇的症象。由于寒气的稽留,营气不能顺利地运行,阻逆于肌肉之间,就会发生痈肿。汗出未止的时候,形体与阳气都受到一定的消弱,若风寒内侵,俞穴闭阻,就会发生风疟。

【原文】故风者,百病之始也。清静则肉腠闭拒,虽有大风苛毒,弗之能害,此因时之序也。

【翻译】风是引起各种疾病的其始原因,而只要人体保持精神的安定和劳逸适度等养生的原则,那麽,肌肉腠理就会密闭而有抗拒外邪的能力,虽有大风苛毒的侵染,也不能伤害,这正是循着时序的变化规律保养生气的结果。

【原文】故病久则传化,上下不并,良医弗为。故阳畜积病死,而阳气当隔,隔者当泻,不亟正治,粗乃败之。故阳气者,一日而主外,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是故暮而收拒,无扰筋骨,无见雾露,反此三时,形乃困薄。

【翻译】病久不愈,邪留体内,则会内传并进一步演变,到了上下不通、阴阳阻隔的时候,虽有良医,也无能为力了。所以阳气蓄积,郁阻不通时,也会致死。对于这种阳气蓄积,阻隔不通者,应采用通泻的方法治疗,如不迅速正确施治,而被粗疏的医生所误,就会导致死亡。人身的阳气,白天主司体表:清晨的时候,阳气开始活跃,并趋向于外,中午时,阳气达到最旺盛的阶段,太阳偏西时,体表的阳气逐渐虚少,汗孔也开始闭合。所以到了晚上,阳气收敛拒守于内,这时不要扰动筋骨,也不要接近雾露。如果违反了一天之内这三个时间的阳气活动规律,形体被邪气侵扰则困乏而衰薄。

【原文】岐伯曰: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阴不胜其阳,则脉流薄疾,并乃狂;阳不胜其阴,则五藏气争,九窍不通。是以圣人陈阴阳,筋脉和同,骨髓坚固,血气皆从;如是则内外调和,邪不能害,耳目聪明,气立如故。

【翻译】歧伯说:阴是藏精于内部断地扶持阳气的;阳是卫护于外使体表固密的。如果阴不胜阳,阳气亢盛,就使血脉流动迫促,若再受热邪,阳气更盛就会发为狂症。如果阳不胜阴,阴气亢盛,就会使五脏之气不调,以致九窍不通。所以圣人使阴阳平衡,无所片胜,从而达到筋脉调和,骨髓坚固,血气畅顺。这样,则会内外调和,邪气不能侵害,耳目聪明,气机正常运行。

【原文】风客淫气,精乃亡,邪伤肝也。因而饱食,筋脉横解,肠癖为痔;因而大饮,则气逆;因而强力,肾气乃伤,高骨乃坏。

【翻译】风邪侵犯人体,伤及阳气,并逐步侵入内脏,阴精也就日渐消亡,这是由于邪气伤肝所致。若饮食过饱,阻碍升降之机,会发生筋脉弛纵、肠澼及疥疮等病症。若饮酒过量,会造成气机上逆。若过度用力,会损伤肾气,腰部脊骨也会受到损伤。

【原文】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两者不和,若春无秋,若冬无夏,因而和之,是谓圣度。故阳强不能密,阴气乃绝;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翻译】大凡阴阳的关键,以阳气的致密最为重要。阳气致密,阴气就能固守于内。阴阳二者不协调,就象一年之中,只有春天而没有秋天,只有冬天而没有夏天一样。因此,阴阳的协调配合,相互为用,是维持正常生理状态的最高标准。所以阳气亢盛,不能固密,阴气就会竭绝。阴气和平,阳气固密,人的精神才会正常。如果阴阳分离决绝,人的精气就会随之而竭绝。

【原文】因于露风,乃生寒热。是以春伤于风,邪气留连,乃为洞泄;夏伤于暑,秋为痎疟;秋伤于湿,上逆而咳,发为痿厥;冬伤于寒,春必温病。四时之气,更伤五藏。

【翻译】由于雾露风寒之邪的侵犯,就会发生寒热。春天伤于风邪,留而不去,会发生急骤的泄泻。夏天伤于暑邪,到秋天会发生疟疾病。秋天伤于湿邪,邪气上逆,会发生咳嗽,并且可能发展为痿厥病。冬天伤于寒气,到来年的春天,就要发生温病。四时的邪气,交替伤害人的五脏。

【原文】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阴之五宫,伤在五味。是故味过于酸,肝气以津,脾气乃绝;味过于咸,大骨气劳,短肌,心气抑;味过于甘,心气喘满,色黑,肾气不衡;味过于苦,脾气不濡,胃气乃厚;味过于辛,筋脉沮驰,精神乃央。是故谨和五味,骨正筋柔,气血以流,腠理以密,如是则骨气以精。谨道如法,长有天命。

【翻译】阴精的产生,来源于饮食五味。储藏阴精的五脏,也会因五味而受伤,过食酸味,会使肝气淫溢而亢盛,从而导致脾气的衰竭;过食咸味,会使骨骼损伤,肌肉短缩,心气抑郁;过食甜味,会使心气满闷,气逆作喘,颜面发黑,肾气失于平衡;过食苦味,会使脾气过燥而不濡润,从而使胃气滞;过食辛味,会使筋脉败坏,发生弛纵,精神受损。因此谨慎地调和五味,会使骨骼强健,筋脉柔和,气血通畅,腠理致密,这样,骨气就精强有力。所以重视养生之道,并且依照正确的方法加以实行,就会长期保有天赋的生命力。

1、黄帝内经经典段落及名句

2、中医经典——《黄帝内经》背诵部分节选

3、《黄帝内经·素问》对译——第一篇 上古天真论

4、《黄帝内经·素问》对译——第二篇 四气调神大论

5、《黄帝内经·素问》——第三篇 生气通天论

6、《黄帝内经·素问》对译——第四篇 金匮真言论

7、《黄帝内经·素问》对译——第五篇 阴阳应象大论

8、《黄帝内经·素问》对译——第六篇 阴阳离合论

9、《黄帝内经·素问》对译——第七篇 阴阳别论

10、《黄帝内经·素问》对照参考译文——第八篇 灵兰秘典论

11、《黄帝内经·素问》对照参考译文——第九篇 六节藏象论

12、《黄帝内经·素问》对照参考译文——第10 五藏生成篇

注意:中药处方需在执业医师下使用。

本头条发布的版权属相关权利人所有,如有存在不当,请随时与我们联系协商。

了解更多中医经典健康资讯,

敬请关注本人的头条号——老中医周攻谋(广东省工伤康复医院)

与医生成朋友,多个健康顾问,健康一生。